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4&rec=67&run=13

农 业 概 况

2001年,济南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以“四个创新”为动力,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为重点,加
大工作力度,狠抓措施落实,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全市农业
增加值达到97.17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34.6元。

1.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化经营初步显现。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通过结构调整,农产品品种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优质专用农产品快速发展,高效经
济作物、畜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粮经作物种植业比例已由7∶3调整到6∶4,畜牧业
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以上; 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二、三产业
已占农村经济总量的88%, 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市场机制的作用明显增强。农
业结构调整推动了经营体制创新,农业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进程加快。农产品向优
质化、 生产向专业化、布局向区域规模化发展,专用小麦面积发展到10.67万公顷,
各类优质农产品面积5万多公顷, 已获得全国名牌的农产品达到99个,已基本建成蔬
菜专业乡镇21个, 畜牧专业乡镇16个,果品专业乡镇12个,有51%的乡镇基本形成了
一乡一业的生产经营格局。

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
的扶持力度。 全市各类龙头企业发展到720多处,年销售收入83亿元,带动农户34万
户、基地10.5万公顷。同时,大力加强合作组织建设,全市已建立各类合作经济组织
1100多个, 成为联系市场和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已有40%的农户纳入到产业化经营之
中。

2.实施农业科技创新,科教兴农步伐加快。全市把科技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
支撑力量来抓,促进了科技兴农的实施。市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引进各种农业高新技
术企业30多家, 完成产值5亿元。各县(市)区、乡镇,依据自己的主导产业建设了
各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园区, 全市已达300多处,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有30多处,带动生
产基地7万公顷。 以科技示范园区为载体,进一步加快了良种产业化工程建设,全市
建设工厂化育苗面积4万平方米,年产各类瓜菜优良种苗1.5亿株,种子包衣率达60%,
主要农作物良种化率达95%以上。 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科技人才优势,积极加强与大专
院校和科研单位联合协作, 引进聘请各类专家20多人,引进各类科技开发项目200多
项,一批生物工程项目、转基因工程项目、农业信息技术项目落户济南。以实施“绿
色证书” 为重点,培养农民技术员1.8万人,培训农民30万多人次。农业科技进步在
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由43%提高到51%。

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得到显著改善。按照生态、经济、
社会效益并举的原则,对绣江河、巨野河、玉符河、南北大沙河、浪溪河五大流域进
行了综合治理,形成集农业生产、水源利用、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五大经济带。投资近
10亿元, 进行黄河堤坝加固工程和沿黄绿化防护林工程建设。投资6亿多元加强水源
建设,在商河县、济阳县建设了三座平原水库;建设了锦绣川水库扩库增容、狼猫山
水库供水工程、七星台植物园供水等工程,实施了玉符河回灌补源试验,为泉水的最
终复涌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展喷灌、滴灌、微灌、低压管灌等形式节水灌溉面积3万
公顷。在中部平原地区,实施了以世行项目和黄淮海开发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建设高标准农田6万公顷。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4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72%。投
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高标准气象观测场和气象台,开通了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农机
总动力达到410万千瓦,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达到17.8万台。治理近郊可视荒山190座,
建设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4万公顷,形成9万多公顷的山区防护林体系。在去年降
水比常年偏低的情况下,为泉水的复涌奠定了基础。同时,加强南部山区道路、交通、
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景点开发,已建设和正在建设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红叶
谷、七星台度假区、小娄峪、卧龙峪等景区,带动了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

4.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坚持“以城带
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共同发展”方针,大力实施“工业立县、工业立乡”战略。
全市乡镇企业已发展到9.7万处,从业人员达到102万人。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300.1
亿元,增加值366.87亿元。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全市乡镇企业改制面已达
95%以上。 实施骨干膨胀战略,已拥有大中型乡镇企业157家,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
上的企业588家, 国家级集团17家,省级集团22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骨干带
动作用。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实施技术改造项目600多项,技术创新项目800多项,完
成投资10亿元以上。加大了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的力度,各县(市)区已有各类
工业园区112个,其中省级5个、市级35个,基础设施投资达22.9亿元,入园企业已达
4604家。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共引进各类项目2922个,合同总
投资162.72亿元,已到位资金82.3亿元,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总量已占县域经济总量的60%,对财政的贡献已占地方财政收入
的40%, 民营经济已成为农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增长点。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以
完善“三个一”建设为重点,规划建设了郭店、孙耿、绣惠等13个中心城镇,加快了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0%。

(于刚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