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4&rec=61&run=13

纺织工业概况

2001年, 济南纺织系统共有企事业单位58家, 其中企业53家。 年末在职职工
37351人(比上年减少4506人) ,其中工业企业在职职工31256人,离退休职工19550
人。全系统资产总额为795589万元,净资产316825万元。主要行业有化学纤维制造业
(涤纶、锦纶)、棉纺织业、针棉织品业、毛纺织业、印染业、纺织机械和纺织器材
制造业、 服装业等。全系统主要生产能力为:棉纺锭25.84万枚;气流纺6920头;各
类织机4577台,其中无梭织机1203台;毛纺锭1.6万枚;聚酯切片8.9万吨,化纤抽丝
能力8万吨,其中短丝5.5万吨(涤纶5万吨,棉纶0.5万吨),长丝2.5万吨(涤纶1.1
万吨,锦纶1.4万吨)。

全系统3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 主营业务实现工业总
产值28.74亿元(1990年不变价) ,比上年下降1.1%;工业增加值实现6.78亿元,比
上年下降9.54%; 实现销售收入23.54亿元,比上年下降12.8%;实现利税6900万元,
比上年下降61.1%(由于国内棉花价格同比上升15%左右,直接减少利税近8000万元;
纱、 布、涤纶、聚酯切片价格的下降,影响销售收入3亿元,影响利税2200万元)。
出口创汇实现658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自营出口226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17.66%; 三资企业出口4319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3.4%。主要产品产量为:聚酯切片
93157吨, 同比增长15.9%;化学纤维60076吨,同比增长45.9%;各类纱36137吨,同
比减少5.7%;坯布8752万米,同比减少8.3%(其中棉布2957万米,同比增长1.3%) ;
化纤及混纺交织坯布5795万米,同比减少12.6%;针棉织品折纱3546吨,同比增长6.3
%;印染布3463万米,同比减少21.6%;精纺呢绒94.31万米,同比增长22.6%;各类服
装2727万件, 同比增长2.8%(其中梭织服装219万件,同比增长3.3%;针织服装2508
万件,同比增长2.7%)。

2001年,纺织品出口受阻,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内需不足,造成产品价格大幅下
降,纱布价格平均下降10%左右,涤纶价格平均下降20%左右,聚酯切片价格平均下降
25%左右。 在国际市场棉花价格下降而国内棉花价格却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纺织行业
开拓进取,维持了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和职工队伍的稳定。在全市工业系统管理成果
评比中, 全系统参评成果17项,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截至年底已
有10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认证, 齐鲁化纤公司通过了ISO14000系列环保体系认
证。

(徐增瑞/张铁强)

企业改革和产品结构调整

针对纺织市场形势的变化,纺织行业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
进步为动力,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制度创新进一步深化。一是进一步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齐鲁化纤公司以实施债
转股为契机,基本形成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华诚、元首集团
按照“规划发展、投资决策、资产收益、委派产权代表”的职能定位,逐步完善现代
企业管理制度。二是调整产权结构,为企业注入活力。三阳公司通过引进外来资金进
行股权变更,纺织器材厂与改制企业华星纺织器材有限公司进行债权与股权置换以搞
活企业经营。三是各集团企业以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三项制度改革逐步展开。齐鲁
化纤集团在母公司率先实行了薪点工资制,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加快产业调整,促进产业升级。一是实施滚动发展战略,加快用高新技术、先进
适用技术改造传统纺织企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齐鲁化纤集团根据入世后面临的竞
争环境和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利用成熟的国内技术和装置进行聚
酯及差别化、 功能化纤维的改建和扩建,日产400吨聚酯主体厂房已经完工,工程进
展顺利; 长丝改建工程竣工投产,日产200吨涤纶短纤项目已启动;金冠毛纺与日本
奥田扩建休闲裤生产线、第二条西装生产线及元首针织公司与日本郡是合资连裤袜项
目已竣工投产。全年技改投入完成13039万元。二是加快新产品开发,推动产品升档。
齐鲁化纤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改善了技术中心科研开发环境,购置了试验开发设备,
先后组建了环保新技术中试基地,纤维新材料联合研究开发基地,齐鲁化纤--山东大
学功能高分子联合实验室,完善了测试手段。初步形成了化纤原料、纺丝织造、面料
服饰“一条龙”的科研开发体系。全年全系统科研攻关及新产品开发共50余项,省市
经贸委、 科技局对多功能聚酯切片、耐高温热塑性食品级输送带等8个产品进行了鉴
定,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个,国内领先水平3个,国内先进水平2个。

克服各种困难,保证生产经营正常运行。针对纺织品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原料成
本高,产品价格低,销售受挫,库存增加,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各集团企业根据自
身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市场,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齐鲁化纤集团实
施以对产品成本进行全过程动态控制为主要内容的“低成本”战略,以提高企业核心
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产品升档”战略,以净化主业,分离辅助,
优化内部结构,理顺资产关系,建立与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接轨的组织管理体制和运
行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二次重组”战略,大大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
场竞争能力。

(徐增瑞/张铁强)

提高产品外向度

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按照国际通行的产品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建立健全质量保
证体系。 截至年底,已有10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认证,齐鲁化纤公司还通过了
ISO14000系列环保体系认证。②加快以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纺织企业,
扩大以出口为主导的服装企业规模。金冠毛纺与日本奥田扩建休闲裤生产线、第二条
西装生产线,元首针织公司与日本郡是合资连裤袜项目及扩大针织服装生产等项目的
建成投产,扩大了出口创汇能力,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③积极发展
海外营销商,在国外建立销售网络,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恒舜
制衣与日本蝶理建立良好的贸易关系,出口产量不断增加;元首公司等企业积极开辟
欧美市场,不断扩大市场竞争空间。

(徐增瑞/张铁强)

纺织工业协会(办公室)挂牌运行

济南市纺织工业协会(办公室) 于2001年12月6日正式挂牌,实现管理体制的历
史性变革。 改革后,协会(办公室)内设机构由14个减为5个,人员编制由77人减为
30人;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例由69%提高到85.71%, 平均年龄由48.26岁降低到
43.96岁; 机构设置进一步优化,人员知识结构更趋合理。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市纺
织和服装行业的管理工作,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指导企业招商引资,发挥协调、服务
的职能。

(徐增瑞/张铁强)

服装工业概况

2001年全市服装行业共有企业39个, 从业人员6829人。完成工业总产值39101.2
万元, 工业增加值13133.5万元, 销售收入34675.5万元,产量5820万件,利税总额
2521.5万元,利润总额1639.9万元,出口创汇4860万元,占济南市纺织系统出口创汇
的67%。 济南元首股份有限公司、济南恒舜制衣有限公司、济南华玫服装有限公司、
济南冠益制衣有限公司、济南冠世时装公司等企业出口创汇均在500万美元以上。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服装企业的经营理念发生很大变化,体制改革的步伐
正在加快,破除旧体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束缚和影响,改善企业生存与发展环境,
使企业真正成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2001年济南华玫服装有限公
司顺利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工作,注册“济南马基奴服装服饰有限公司”,济南标志服
厂已进入企业改制工作程序。

全市服装企业已基本结束了无品牌经营的状况,济南华诚纺织有限公司为延深品
牌, 新增“曼努克” 休闲服装;济南华玫服装有限公司新注册“马基奴”休闲装和
“喜哥马”少年装。2001年“九羚”牌羊毛衫通过国际羊毛局质量标准,获准加盟国
际纯羊毛标志使用特许企业,并成为我省同行业中惟一使用纯羊毛标志的企业。

(崔润娥)

丝绸工业概况

2001年, 济南市丝绸系统共有企业5家,其中工业企业1家,农业企业4家,年末
职工总数706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20万元,同比增长32.72%;服装产量266万件,
同比增长63.89%; 出口交货值完成1425万元,同比增长57.75%;出口服装260万件,
同比增长94.39%;激光加工完成营业收入150万元,同比增长10%。全年实现利润-200
万元,减亏216万元。

济南丝绸厂1998年实施“腾笼换业”后,于2001年彻底告别丝织产业,重点抓技
改计划落实,立足增强企业后劲。1998年立项投产的激光切割、焊接新项目,2001年
已经省丝绸总公司验收合格, 后续拟投资210万元新上激光加工填平补齐项目也完成
了立项和设备订购工作。由企业自筹资金40余万元,新上的80台平缝机服装生产线,
自筹建、安装到生产出成品,仅用3个月的时间,已生产服装2.3万件。济南丝绸厂雅
美制衣有限公司“以质量兴企、以质量创效”为座右铭,完善全员过程质量监督网络
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提高,出口交货履约率始终保持100%,国外订单大幅上升。
神威激光加工有限公司以精良的加工质量和优质的售后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从而扩
大了市场份额,加工收入较上年增长10%,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济南丝绸厂在积极研讨改制方案的同时,积极加大企业内部改革力度,调整内部
经营核算结构,清理资产,大力压缩人员,单独注册了神威激光加工有限公司、雅美
制衣有限公司和瑞弛服装有限公司。至年底这3家公司已实现了资产分割和独立核算,
自主经营,并取得了明显的生产经营效益。

(刘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