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市贸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3&rec=86&run=13

集市贸易概况

2000年,全市新建商品交易市场52处,其中专业市场21处,改扩建市场43处,增
加市场面积103.5万平方米。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838处(消费品市场
717处, 生产资料市场100处,生产要素市场21处),市场面积990万平方米。年交易
额过亿元的市场有54处,其中1~5亿元的34处,5~10亿元的10处,10~15亿元的3处,
15~20亿元的1处,过20亿元的6处。城乡市场年交易额达4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其中农副产品交易额167.67亿元,工业品交易额185.12亿元,生产资料交易额125.07
亿元。 蔬菜、干鲜果品、肉食禽蛋成交量分别达到196.24万吨、153.42万吨、74.16
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3.5%、8.5%、29.6%。(张 建)

“九五”时期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回顾

“九五” 期间, 济南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抓住企业
“腾笼换业”、“退二进三”等有利时机,大力实施“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
活大流通、提高上水平”战略,坚持政策扶持、积极引导、抓大促小的方针,加强领
导,强化措施,使济南市市场得到迅速发展。截至2000年底,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总数
已达838处,成交额495亿元,分别位居全省第四位和第二位。“九五”期间市场发展
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①市场建设规模化。“九五”期间,通过内引外联、招商引资,
建设和培育了一批大规模、 大体量的区域性专业市场。至2000年,全市市场面积990
万平方米,市区单体市场面积万平方米以上的达到130处,占市区市场的30.5%。同时,
形成了济南科技市场、 泺口服装市场等六大市场群,面积达到181.1万平方米,年成
交额193.2亿元, 分别占市区市场的18.3%和20.3%。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成交
额大幅上升,“九五”期间全市市场成交额累计达到1860.4亿元,是“八五”期间的
5.33倍, 单体市场成交额过亿元的达到54处,是“八五”末的3倍。其中过20亿元的
市场6处,10亿元的市场4处,有1处市场进入全国百强,7处市场位列全省30处大型市
场行列。②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建设由过去的政府拨款、工商自筹的政府行为、部
门行为发展为政府调控、企业投资、社会兴办、工商监督管理的社会行为,形成了企
业办、村镇办、工农联办、内外资联办的局面,亏损企业腾笼换业办市场也成为市场
发展的生力军。到“九五”末,各级工商部门先后扶持纺织、物资、供销等16个市属
经济主管部门及其企业共兴办市场62处,使许多企业扭亏为盈,走出困境。③市场效
益社会化。 “九五”期间,市场在每年为主办单位提供3亿多元经济效益的同时,还
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到2000年底,全市市场共有摊位38万多个,比“八五”末增
长36.8%。 市场的发展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分流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
件, “九五”期间,通过市场安置下岗职工2.3万人,减缓了就业压力,为扩大商品
流通提供了广阔的交易场所,带动了种植业、养殖业和生产加工业的发展; 开辟了财
政税源, “九五”期间,每年从市场征收税款1亿多元。④市场设施商场化。随着商
品市场的不断更新发展,“九五”期间,新建了一批现代化交易楼群式市场,如济南
科技市场、新世界商城、泺口精品大厦等。这些市场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设施档次,
均可与大商场媲美,成为济南市的重要的商贸景点。⑤市场类型专业化。在激烈的市
场竞争中,主办单位在市场中找空间,依托产业、产品、资源等优势,兴建了一批有
活力、有特色、有发展前景的特色市场,包括科技、音像、字画、书刊、花卉、保健
品和电子出版物等。这些市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全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到2000年,全市共有各类专业市场160处,占全市市场总数的19.1%,比“八五”末增
长49.4%, 其中消费品专业市场108处, 生产资料专业市场52处,分别比八五末增长
71.4%和100%。

(张 建)

在市场实行一个窗口收缴税费

10月24日,市政府在新世界商城召开现场会,推广其一个窗口收缴税费的经验。
依据市政府《在市场实行一个窗口收缴税费的通知》规定,市中工商分局从新世界商
城入手,试行了一个窗口收缴税费的运作模式,整个过程分为4个阶段,即核定税费、
微机建档、银行收缴、结算划拨。具体做法是,由工商管理部门对业户经营规模、经
营状况逐一进行调查测算,对税费总额提出初步方案。然后区政府牵头,召开工商、
国地税、市场主办方等单位联席会,对税费收缴额度进行讨论。经过自上而下测算,
确定每个业户每月缴纳的税费,并予以公示。然后,把每个业户应缴纳的各种税费项
目和数额填写在“缴纳税费卡”上,发给业户,输入微机,建立档案并与银行连网。
经营业户在规定时间内,持交纳税费卡直接到银行一次性交纳当月的各种税费。月底
前,银行将收缴的税费分别划拨给国税、地税、工商和市场主办方等单位,并打印收
缴清单。实行一个窗口收缴税费避免了乱收和多头收缴行为,方便经营业户; 增加了
财税收入,保证了国家税费收缴政策的落实; 实现了核定、收缴、管理三分离、三公
开,防止人情费、关系税,避免暗箱操作,树立了公平、公正、文明的管理形象。至
年底全市已有11处市场实行了一个窗口收缴税费。(张 建)

《济南市商品交易市场“十五”发展规划》编制完成

市工商局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济南五年大变样”的要求,着眼于省会城市
地位和功能,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济南市商品交易市场“十
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的“十五”期间商品交易市场的指导思想是: 本着控
制数量、完善体系、优化结构、增强功能、提高效益的原则,大力膨胀发展大型骨干
市场,支持兴办室内副食品市场,积极发展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特色市场,
推进销地型市场向产地型和集散型市场转变,逐步实现市场建设规模化、市场设施商
场化、上市商品名牌化、管理工作规范化,使济南市的市场数量、规模、档次和质量
再上新台阶,成为华东和华北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更好地促进全市
经济的发展。

《规划》提出的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目标是:到“十五”末,全市新建市场150处,
改扩建市场200处, 扩大市场面积250万平方米,市场年交易额达到800亿元。经过不
断建设,逐步实现以下目标: ①市场分布趋于合理。二环路以内形成满足居民需求的
内供型生活资料市场网络;二环路-绕城高速路地区形成辐射周边地区的生产资料、日
用工业品和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农村地区形成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产地型市场
网络。 ②市场规模大幅扩张。“十五”末,单体市场面积过万平方米的市场达到100
处;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市场80处,其中5~10亿元的市场10处,50亿元以上的市场2处。
茶叶、果品、电脑、家具、汽车、书刊、字画等市场成为辐射全省,影响华东、华北
地区的大型专业市场。 ③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十五”末,全市消费品市场达到750
处, 其中消费品批发市场50处,生产资料市场达到120处,生产要素市场达到30处,
形成层次分明、门类齐全、大中小配套的市场格局。市场档次明显提高。

《规划》提出的发展重点是: ①膨胀发展六大市场(科技市场、经十西路批发商
城、泺口服装城、张庄路批发市场、北园家具之都和燕山批发市场)。加大投入,扩
大规模,提高档次,完善功能,形成辐射省内、影响全国的市场群体。到“十五”末,
六大市场的分市场达到100处, 经营面积350万平方米,年交易额495亿元。②培育发
展环城市场带。在二环路至三环路地区特别是绕城高速路各主要出入口地区,建设和
膨胀一批集散型生产资料市场和日用品市场,成为华东华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
③大力发展农村市场。围绕农业发展、农村变样、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批发
市场。到“十五”末,农村地区各类批发市场达到60处,年批发量亿元以上的市场达
到15处。④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市场。⑥鼓励发展市区室内副食
品市场。 实施“退路进厅” 工程,逐步取消马路市场和摊点群,消除大棚式市场。
(张 建)

整顿粮食市场秩序

1999年10月至2000年5月, 市工商局在全市开展了以“一打击、二规范”为中心
内容的粮食市场专项整治。整治活动中,制定了清理整顿的标准和实施方案,在摸清
底数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对全市从事粮食收储、加工、批发、
零售的1894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主体资格进行了清理整顿,对不符合规定的全部予
以变更或注销。全市重新核准的粮食购销企业145户; 粮食加工业户494户,粮食零售
业户769户,变更和注销451户。在对粮食加工企业的用粮管理上,印制了粮食加工企
业收支总台账、粮食加工企业原粮台账、粮食代加工台账、粮食兑换(代存)台账、
粮食加工企业成品粮台账、入市收购自用粮台账和粮食购销合同,发放给粮食经营企
业。工商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到企业对台账进行检查,核对库存。同时各级工商机关不
断强化粮食市场巡查,严厉打击擅自入村进户收购粮食违法行为,查验运输手续,卡
断非法收购运输渠道,从加工环节上入手倒查粮源,打击变相收购,从发案环节跟踪
检查收购、销售、运输、加工全过程,发现并查处了一批案件。据统计,全市共计出
动检查人员21743人(次),车辆7374台(次),查处粮食违法案件187起,查获粮食
1150.6吨, 罚没款121万元,没有发生一起上诉案件。市工商局和各分局还采取集中
培训、分批轮训、回访检查等方法,帮助粮食企业建章立制,督导其遵纪守法。全市
共组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学习5700余人次,出动宣传车3370余台(次),发放宣传材
料、 粮改手册等21000余份,组织粮食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签订守法经营责任书1400余
份。年内,根据中央粮改政策,及时调整工作重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认真落实国
务院关于拓宽粮食收购渠道、放开集贸市场的规定。一是对申请直接入市收购粮食的
粮食加工企业,饲料、饲养、酿造、医药等用粮企业经过审查,凡是符合标准的及时
向上级申报,经上级批准及时办理有关变更手续。有16家企业被批准直接入市收购。
二是积极参与粮食市场的规划、论证、选向定位,参与招商引资,强化培育服务,新
建4处粮食批发市场, 为搞活粮食流通提供了载体。三是扩大集贸市场的粮食市口调
整、 扩大容量,及时为个体粮商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发放运销凭证,全市有358户领
取了集贸市场经营粮食的营业执照。(张 建)

《商品市场秩序评价体系》调研成果荣获国家工商局重点研究课题一等奖

“市场秩序评价体系”,就是以法律为依据,通过调查、统计、论证,确定出市
场行为中各种量化指标或参数。这些指标或参数包括市场交易的法律完备程度、工商
企业市场行为的遵守法律法规程度、消费者保护自己权益的程度、管理主体行为的好
坏程度,等等。国家可以以此为依据,对全国市场或某一类别市场进行评估。达不到
量化指标的,主管机关可根据有关规定,采取整改措施。这样可以避免市场管理中存
在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2000年,市工商局根据国家工商局的部署,承担了《商品
市场秩序评价体系》课题研究。市工商局调研小组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评价必须结合实际,适用可行”的指导思想开展工作,总体经历了“设计评价方案
——市场测试——修订原有评价方案”过程。在调研中,经过反复测试和修改,形成
了以“市场进出秩序、交易行为秩序、竞争行为秩序”为内容的评价方案。在方案中,
按照商品市场秩序的内在要求,依照现行法律、法规,紧扣市场秩序三大要素内容,
设置了20项评价指标。其中,市场进出秩序主要设置了市场主体、介体的进出和商品
进出指标; 市场竞争秩序主要设置了销售假冒商品、损害其他经营者商业商品信誉、
虚假广告、其他不正当竞争及矫正等经营者之间相互竞争关系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
市场秩序的三种状态:一是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状态;二是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
状态,三是矫正状态。在量化评定方法上,选择了“合成指数”的形式,在市场反复
测试过程后,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专家与实际经验工作者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每项
指标的权数。在测试中,每项指标的数据采集规定了市场采集的方式和比例。经过课
题组全体人员近一年时间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由于该课题理论
依据充分准确,指标设计科学合理,操作方法简便易行,测评结果客观公正,在全国
21个子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中成绩突出,受到国家工商局总课题组和评估专家的充分肯
定,并荣获2000年国家工商局重点研究课题一等奖。

(张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