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 环境卫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3&rec=109&run=13

环境卫生概况

2000年全市各级环卫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个创新”和深化“容貌工
程”,实施“蓝天工程”、“一环九射”造绿工程的要求,加大薄弱环节上的综合整
治,加大依法治环卫和科教兴环卫的力度,全市环卫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全年完成道
路保洁47亿平方米,道路保洁率达100%,其中机械化清扫20.8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62.5%;主次道路洒水率超过85%;清运城市生活垃圾60.2万吨,全部运往位于济阳县孙
耿镇的无害化处理厂,无害化处理率100%;清挖粪便3.3万吨,抽挖化粪池粪水10.6万
吨; 处置建筑垃圾400余万立方米; 环卫“110”热线接受电话投诉5152件次,处结率
99.6%。

1. 积极推进环卫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3项改革。市区56
个街道办事处和近郊乡镇都建立了环卫所(站),同时理顺了收费关系,明确了环卫
部门是环卫收费的惟一主体。10个县(市)区全年各项环卫收费达到2369.9万元,比
上年增加742.13万元。投资体制改革主要是走出单一依靠财政的路子,构建多元化多
渠道投资体制。市无害化处理厂争取国债资金已达5200万元,与美国三洁公司合资的
生物制肥项目开始启动, 吸引外资1800万元。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达到了
“摸清底数,理顺关系,规范管理,保值增值”的目的。

2.加大薄弱环节上的工作力度。市环卫监察部门和五区环卫执法人员对垃圾自运
单位实行“拉网式”检查,全年清理垃圾死角1000余处,基本堵住了乱倒垃圾的源头。
垃圾袋装收集有了新的进展, 市区袋装收集率达到85%,各区普遍做到了一天两次登
门收集和小袋装大袋收集, 垃圾袋装收集规范率达到68%。调整普扫时间,将早普扫
结束时间由原来的8点提前到6点,避开上班高峰。调整了洒水车作业的次数,自2000
年8月1日起,对市区所有主要街道实行春、夏、秋三季每天洒水两次,次要道路每天
洒水一次。新添置6辆机扫车,道路机械化清扫总长度达到112公里,主次道路机扫率
由上年的30%提高到45%,居全国同等城市先进水平。施工工地、偏街背巷、农贸市场
等薄弱环节的环卫工作也实现了较大的突破。

3.加大环卫工作的法制化和科技化建设。积极致力于环卫工作的管理法制化、主
体现代化和装备机械化,取得一定成绩。《济南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由政府规
章修改提升为地方法规,于9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依法管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做法
走在全国前列。同时进一步延伸执法触角,规范执法程序,严格依法管理,加强执法
队伍建设。主体现代化重点是提高环卫队伍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环卫工作的科技含
量。引导鼓励一大批环卫干部职工通过岗位培训、升学深造和继续教育等,提高了科
技文化水平。围绕环卫工作的难点和当务之急,组织科技攻关,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为
环卫现实生产力。为提高环卫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引进美国环保
型垃圾收运系统, 经过在历下区近1年试用,取得较好的效果,将在全市推广应用。
无害化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完成总工程量的70%左右。

(刘 猛)

工业“三废”排放及处理

①工业废水。2000年全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6912.62万吨;工业重复用水率为93.7
%,比上年提高0.9%;工业废水处理率98.81%,比上年提高1.8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90%,比上年提高9%; 年末共有废水处理设施269套。②工业废气。全年工业废气排放
总量1042.28亿标立方米,其中生产工艺废气463.94亿标立方米;工艺废气净化处理量
409.91亿标立方米, 净化处理率88.35%, 与上年基本持平; 全年排放二氧化硫
98177.72吨,烟尘41710.40吨,工业粉尘50662.68吨; 烟尘去除率96.18%,比上年提
高1.1%, 工业粉尘去除率89.39%,比上年提高0.42%。③工业固体废物。全年工业固
体废物产生总量390.19万吨,比上年减少26.15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329.36
万吨,比上年增加15.77万吨,增加了5%,综合利用率84.41%,比上年增加9.09%。全
市“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2.2亿元,综合利用产品利润0.91亿元。(李建义)

环 境 质 量

①大气环境质量。2000年市区空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
氮年均值分别为0.066毫克/立方米、0.183毫克/立方米和0.030毫克/立方米,比1999
年分别下降35.3%、 42.5%和14.3%。比“八五”末分别下降54.2%、61.9%和8.7%。全
年发布空气质量周报52周, 空气污染指数范围在46~149之间,其中45周首要污染物
为总悬浮颗粒物,7周为二氧化硫。空气质量级别分布为一级(优)1周,占2.0%,二
级(良)37周,占71.1%。三级(轻度污染)14周,占26.9%。与1999年相比,出现了
一级,未出现四级和五级,二级增加了15周,三级减少了10周。2000年开展了空气质
量日报工作, 1、2月为试报,自3月1日起正式向社会公众发布,全年报出366期其中
一级26天,二级220天,三级110天,四级7天,五级3天,各级别出现频率依次为7.1%、
60.1%、30.1%、1.9%和0.8%。②水环境质量。地下水水质保持良好状态,各监测点位
所测指标值均符合地下水环境质量三级标准,但氨氮、总硬度有升高的趋势。黄河泺
口断面多数监测项目年均值符合饮用水源地水质标准,总磷和氨氮偶有超标,水质较
上年略好。 卧虎山水库和锦绣川水库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总氮、总磷超标,并较
1999年升高。 卧虎山水库和锦绣川水库总氮年均值分别超标11.2倍和9.6倍,总磷分
别超标4.0倍和1.0倍。小清河(济南段)氨氮和有机污染仍严重,为劣五类水质,出
境断面辛丰庄化学需氧量94.06毫克/升,超标1.4倍,比1999年升高1.1倍,但比“八
五”末下降41.7%。大明湖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主要污染指标较1999年恶化,总氮、
总磷、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超标率100%,化学需氧量年均值为95.94毫克/升,超
标1.4倍, 比1999年上升了近30%,比“八五”末升高了1倍。③声环境质量。道路交
通噪声达到了国家标准,平均等效声级69.7分贝,比1999年降低0.9分贝;区域环境噪
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54.3分贝,较1999年增加1.3分贝;夜间平均等效声级45.7分贝,
较1999年增加0.2分贝。

(秦立华)

蓝 天 工 程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2000年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蓝天工程”,旨在
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高泉城环境质量。蓝天工程分“治山”、“治气”、“治
水”(大环境绿化、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3个方面实施,计划3年完成。为保
证蓝天工程的顺利实施,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任
副组长,各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蓝天工程领导小组,蓝天工程领导小
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 蓝天工程领导小组先后8次召开会议,调度蓝天工程的进展
情况,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各区、各部门也成立了蓝天工程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
全市形成了调度有力、上下贯通的工作网络。市、区两级人大、政协多次视察“蓝天
工程”的进展情况,促进了蓝天工程的顺利实施。

“蓝天工程” 实施1年来,实现了预定目标,取得显著成效。①全年治理荒山98
座, 完成造林4000多公顷,植树806.1万株。市区植树70.1万株,新建绿地47.9万平
方米,栽植垂直绿化植物15.5万株,新植、补植草坪39.6万平方米。建成了匡山绿苑、
成丰桥等9处区级绿地广场,增加绿地8万平方米。②严格控制燃煤含硫量,全市燃煤
含硫量的平均值为0.67%,达到规定要求,燃煤合格率达到了90%以上。淘汰了市区燃
煤锅炉264台。明湖、南郊、北郊3个热电厂除尘设施按期投入运行,完成黄台电厂南
线蒸汽供热工程的管网铺设,金鸡岭热源厂顺利投产供热。加大马路市场的综合整治
力度,收缴烧烤炉具近9000套。清理、关停各类采石场、石子加工厂、石灰窑380个。
加强了市区道路、 拆迁和建筑工地扬尘防治。主次道路机械清扫率达到45%,市区垃
圾袋装化率达到68%。 关停了燕山水泥厂、济钢水泥厂、峰山水泥厂立窑生产线。淘
汰4006辆“面的”出租车,改装双燃料公交车143辆。建成了车用加气站4座。③完成
工商河等7条河道清淤,清运污泥23万立方米,棚盖污水沟渠2000米;兴济河污水处理
厂土建工程基本完成,盖家沟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工程10条污水干管完成施工。全市
209家废水工业污染源全部实现了达标排放, 地面水环境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加大节水保泉的工作力度,拓展地表水使用途径,逐步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关停了
市区自备水井。

通过实施“蓝天工程”,济南市的环境质量特别是大气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在1999年甩掉“全球十大污染城市”帽子的基础上,2000年又摘掉了“全国十大空气
污染城市”的帽子。

(秦立华 闫允栋)

环境卫生概况

2000年全市各级环卫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个创新”和深化“容貌工
程”,实施“蓝天工程”、“一环九射”造绿工程的要求,加大薄弱环节上的综合整
治,加大依法治环卫和科教兴环卫的力度,全市环卫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全年完成道
路保洁47亿平方米,道路保洁率达100%,其中机械化清扫20.8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62.5%;主次道路洒水率超过85%;清运城市生活垃圾60.2万吨,全部运往位于济阳县孙
耿镇的无害化处理厂,无害化处理率100%;清挖粪便3.3万吨,抽挖化粪池粪水10.6万
吨; 处置建筑垃圾400余万立方米; 环卫“110”热线接受电话投诉5152件次,处结率
99.6%。

1. 积极推进环卫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3项改革。市区56
个街道办事处和近郊乡镇都建立了环卫所(站),同时理顺了收费关系,明确了环卫
部门是环卫收费的惟一主体。10个县(市)区全年各项环卫收费达到2369.9万元,比
上年增加742.13万元。投资体制改革主要是走出单一依靠财政的路子,构建多元化多
渠道投资体制。市无害化处理厂争取国债资金已达5200万元,与美国三洁公司合资的
生物制肥项目开始启动, 吸引外资1800万元。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达到了
“摸清底数,理顺关系,规范管理,保值增值”的目的。

2.加大薄弱环节上的工作力度。市环卫监察部门和五区环卫执法人员对垃圾自运
单位实行“拉网式”检查,全年清理垃圾死角1000余处,基本堵住了乱倒垃圾的源头。
垃圾袋装收集有了新的进展, 市区袋装收集率达到85%,各区普遍做到了一天两次登
门收集和小袋装大袋收集, 垃圾袋装收集规范率达到68%。调整普扫时间,将早普扫
结束时间由原来的8点提前到6点,避开上班高峰。调整了洒水车作业的次数,自2000
年8月1日起,对市区所有主要街道实行春、夏、秋三季每天洒水两次,次要道路每天
洒水一次。新添置6辆机扫车,道路机械化清扫总长度达到112公里,主次道路机扫率
由上年的30%提高到45%,居全国同等城市先进水平。施工工地、偏街背巷、农贸市场
等薄弱环节的环卫工作也实现了较大的突破。

3.加大环卫工作的法制化和科技化建设。积极致力于环卫工作的管理法制化、主
体现代化和装备机械化,取得一定成绩。《济南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由政府规
章修改提升为地方法规,于9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依法管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做法
走在全国前列。同时进一步延伸执法触角,规范执法程序,严格依法管理,加强执法
队伍建设。主体现代化重点是提高环卫队伍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环卫工作的科技含
量。引导鼓励一大批环卫干部职工通过岗位培训、升学深造和继续教育等,提高了科
技文化水平。围绕环卫工作的难点和当务之急,组织科技攻关,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为
环卫现实生产力。为提高环卫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引进美国环保
型垃圾收运系统, 经过在历下区近1年试用,取得较好的效果,将在全市推广应用。
无害化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完成总工程量的70%左右。

(刘 猛)

多种方式建设环卫设施

2000年,市环卫局积极构建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体制,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运用BOT方式(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建设公厕等环卫设施,已建成1个,
签约10个。 与上海洪昌环保公司合作经营移动公厕,该公司首批投资120万元,12组
移动公厕已全部设置在历下区和天桥区部分繁华地区。天桥区环卫局对济泺桥公厕经
营管理权进行社会招标,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刘 猛)

日处理垃圾100吨的焚烧炉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0年7月,济南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新建日处理100吨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工
程竣工投产,总投资800万元。工程内容主要包括车间1300平方米,高50米的烟囱1座,
两台50吨/日的链条式垃圾焚烧炉,设备配有5吨的行车抓斗以及水膜除尘等装置。整
套设备已通过技术监督和环保部门的验收。(刘 猛)

加强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2000年,为改变济南市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差、垃圾死角多的状况,市环卫局根
据市政府部署,把加强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重点工作,确定天桥区北园
镇为全市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验区, 7月,召开现场会,推广了天桥区北
园镇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先进经验。经过半年努力,这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垃圾
死角清理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11月28日,共计清除垃圾死角53处,清运垃圾2200余
立方米,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面貌大为改观。二是筹资建设环卫设施取得突破,全年
城乡结合部地区新建垃圾容器10处,原有村镇自设垃圾场已全部封停,并进行了推平
覆盖处理。三是城乡结合部环卫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到11月底,城乡结合部地
区的街道办事处和乡镇都已建立环卫所(站),工作全面展开,做到道路专人保洁,
垃圾日产日清。四是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加大。重点是围绕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蓝
天工程”、“容貌工程”的决策,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对环卫法规和单位、公民环卫责
任义务的宣传,积极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大环卫”格局。(刘 猛)

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做一天环卫工人”活动

自4月份至年底, 市环卫局与市教委、《济南时报》联合开展了“中小学生做一
天环卫工人”实践教育活动。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别组织开展了拣拾塑料袋
等污物、小记者走访环卫工人、跟班当保洁员与掏粪工等活动。有近50万中小学生参
与并体验了环卫劳动, 撰写出10000余份实践教育作文,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
道德和环境卫生观念,还通过“小手拉大手”,加强了环境卫生意识的宣传,促进社
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环境卫生,形成共创洁净、热爱泉城的合力。12月份,市环
卫局和市教委召开表彰大会, 32个先进单位、66个先进个人、260篇优秀作文受到了
表彰。部分优秀作文被编辑成书,市长谢玉堂应邀为该书作序。

(刘 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