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2&rec=43&run=13

【概况】1999年,市计划部门按照“团结、高效、务实、进取”的总要求,紧紧围绕
全市的中心工作,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在搞好宏观经济运行、推
进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加强机关自身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较好
地发挥了经济综合部门的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1.加强计划的宏观调控作用,确保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一是加大经济运行的
监测和指导力度。年初,全市计划会议对全年计划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发展重点做了安
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市计委对各项经济指标和重点建设项目坚持月分析、季总结
、半年全面检查。6月份,由市计委主要领导带领各处室组成调研组,深入各县(市)
区和部分经济主管局、重点企业集团进行实地考察和座谈。下半年,围绕国家和省一
系列启动经济的政策措施,提出了扩大城市建设、增加居民消费、加快旧城改造、扩
大外贸出口、加入世贸组织应对政策以及环境创新和用好国家扶持政策等方面的措施
,为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研究制定2000年经济发展计划。9月份
组织召开了全市计划编制会议,对2000年的计划编制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同时,与
国家、省计划加强衔接,有21个重点项目列入国家和省计划,项目年度总投资9.29亿
元,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12月下旬召开了全市计划会议,提出了2000年的计划指标
和工作重点,为全面完成“九五”计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全面做好编制“十五
”计划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市计委起草了《关于编制“十五”计划的通知》和《关
于编制“十五”计划的方法和程序》,使规划编制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作。坚持开
门编规划,与《济南日报》联合开展了“我为‘十五’计划献计献策”征文活动,收
到征文近60篇,刊出24篇,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被市委宣传部评为庆祝建国50周
年、迎接新世纪的优秀专栏。邀请省、市知名专家教授,组织召开了“十五”计划咨
询论证会,对关系全市发展大局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座谈。与山大、山师大、省规划院
、省社科院等单位合作,对总体发展战略、城市空间布局、水资源开发利用等6个方
面的重点课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市计委内部处室也承担了25个专题的研究,形成了一
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计划纲要编写和全面论证工作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2.强化计划的综合协调作用,为企业和基层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一是牵头组
织粮食、机械系统的扭亏解困调查,制定了两个系统亏损企业解困方案,并帮助成丰
公司实现了扭亏为盈。积极做好有关工作,促使小鸭集团股票上市流通,协调解决金
泰集团的遗留问题;为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厂发行企业债券2.8亿元,向国家计委申
请发行轻骑集团、化纤公司、水泥厂迁建等5个项目企业债券5.9亿元。积极协调济南
机械化粮库建设和福芦公司集资中遗留的资金问题,组织有关单位协商降低山东塑料
试验厂电价,为企业解困起了重要作用。二是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对负责的4个
乡镇“三个一”建设给予积极扶持,投资80万元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抓
好济阳县青宁镇干部下派工作,按照工业立镇的要求,加大包乡力度,促进了镇域经
济的快速发展,1999年青宁镇实现财政收入532.3万元。组织搞好农村电网改造,完
成新建、改造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线路54条,共计594公里,改造低压村744个
。三是积极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共争取省外高校协议招生计划1265人,全市高考
升学率达到79%,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坚持人口控制为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
的思想,全年共办理迁入人口21321人,迁入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四是成立了济南报
废汽车回收拆解市场。根据国家、省的要求,牵头市有关部门积极做好供销合作社财
务挂账清理检查工作。完成了济南市建国50周年成就进京展览及《投资与建设50年大
型画册》济南篇组稿的有关工作,与电视台合作录制了展示济南发展成就的电视专题
片,宣传和介绍了济南。
3.把握政策机遇,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为抓住国家扩大投资的机遇,加大投资对
经济增长的支撑能力,明确了在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争取支持的工作目标,精心
筛选储备了一批关系全市发展大局的重点项目。积极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强化
工作措施,搞好协调服务,保持了全社会投资的健康运行。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
幅比国家和省分别高出10.3和5.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8%,拉动
经济增长8.2个百分点,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加强对30个市重点项目的调
度,使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尽快解决,全年完成总投资40.5亿元,占年度计划
的107.8%。争取将引黄供水、污水管网、两水泥厂搬迁、舜湖社区、雅居园等8个项
目列为省重点项目,争取国家、省批准了兴济河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纬
六路高架路桥、堤口路立交桥及南苑小区、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基地、齐鲁碑林等项目
的立项,为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创造了必备条件。
4.加大“跑省进京”工作力度,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市计委以国家投资政
策为导向,利用项目审批手续比较完善的优势,在1998年的基础上继续加大了“跑省
进京”的工作力度,为重点建设争取了一批扶持资金。一是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
为引黄供水、兴济河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管网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等城建环保项目
争取国债投资2.37亿元,占到全省的32%,其中拨款6470万元。通过省计委协调工行
贷款1亿元,争取国家计委批准发行债券2.8亿元,分别用于鹊山调蓄水库和污水处理
工程。争取市辖五县(市)列为全国第一批农网改造完成县,当年下达投资计划5.08亿
元,其中国债投资1.02亿元,农行贷款4.06亿元,低压网改造已全面铺开。积极协助
市城建投资公司争取开发银行对济南市城建一揽子项目贷款,有5个项目通过评审,
承诺贷款8.87亿元,已到位3.2亿元。二是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争取国家、省下达
年度投资计划14亿元,银行贷款规模3.2亿元。舜湖社区、天福园小区、王官庄小区
等一批经济适用房项目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总施工面积达107万平方米。三是积极
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争取国家计委将金鲁生物制药人体血清白蛋白、华能气
动阀岛等4个项目列为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按总投资的10%给予拨款补助。并争取省
计委对这批项目及机床二厂粉末螺旋压力机等项目安排扶持资金375万元。调查储备
了一批高科技项目,推动了华光集团发光材料等重点高科技项目的实施。四是增加农
林水利建设投入。争取国家安排国债资金1481万元,用于田山、陈孟圈灌区及黄河滩
区搬迁、南部山区绿化等项目建设。争取省计委批准历城区锦绣川水库进行加固扩建
,安排拨款2000万元。黄河滩区搬迁一期完成,高标准万亩植物园开工建设。五是努
力搞好流通设施建设。妥善解决机械化粮库的遗留问题,争取国家拨付国债资金236
6万元,保证了工程全面竣工。与有关部门配合,争取国家将堤口路果品交易中心、
济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列为银行贷款中央财政贴息项目,安排贴息贷款3500万元。六
是推进引资项目的进展。市中心医院利用北欧投资银行贷款项目已争取省计委批复可
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了银行评估;小鸭集团利用日本输出银行贷款项目评估报告已上
报中总行。1999年,由市计委协调参与融通的政策性资金达26.3亿元,其中国家、省
计委拨款1.9亿元,国债转贷资金2.7亿元,政策性贷款17.5亿元,建设债券2.8亿元
,利用外资1696万美元。当年到位资金15.7亿元,得到资金支持的项目,当年完成投
资近5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重点项目建设,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5.加大调查研究力度,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针对城市人口规模、城市化进程等
热点问题,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明确了在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上加快
城市化进程的思路,出台了小城镇建设中有关户口问题的政策。对全市旧城区及住房
进行了一次彻底摸底调查,基本摸清了全市住房缺口及需改造的旧城区情况,在调查
研究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我市旧城区改造的综合调查情况及初步工作方
案》,提出了旧城改造的初步工作方案、计划安排及政策措施,市政府以此为依据对
旧城改造工作作了统一部署。研究提出了全市经济发展环境创新的意见,在改进机关
作风、改善城市软硬环境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对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影响,
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分析和研究,相继完成了《进入WTO济南应如何迎接挑战》、《
加入WTO我市农业及农民收入面临的形势及应对研究》和《WTO对我市流通业的影响》
等综合研究报告。一年来,还相继完成了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私营企业发
展、市场建设、高技术产业发展、京沪高速铁路走向以及扩大济南行政区划等专题调
研,提出了启动消费市场、建立高科技项目风险基金和第三产业发展基金等政策建议

(张涛)

【财源结构分析】1.地域财政收入情况。1999年,全市地域财政收入达到152.02亿元
,比上年增长11.62%,增收15.8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25%,比上
年提高0.66个百分点。
在地域财政收入中,中央级收入67.26亿元,减收0.54亿元,下降0.8%;省级收
入38.13亿元,增收8.79亿元,增长29.96%;地方收入46.07亿元,增收7.63亿元,
增长19.85%(国库数为地方收入46.63亿元,增收7.58亿元,增长19.41%)。中央、
省及地方三级收入所占比重(按国库数计算)由上年的49.78%、21.54%和28.68%变
化为44.24%、25.08%和30.68%(按纳入地方预算数计算,地方收入所占比重为30.
31%,比上年提高2.08个百分点)。
在地域财政收入中,按三次产业的贡献能力划分,第一产业1.55亿元,比上年下
降3.73%;第二产业8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83%;第三产业65.75亿元,比上年
增长13.09%。第一、二、三产业占地域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02%、55.73%和4
3.25%。其中第一产业下降0.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
升0.56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每百元增加值提供的财政收入分别为1.68元、2
1.19元和16.91元。其中第一产业比上年增加0.08元,第二产业增加0.89元,第三产
业增加0.01元。
在地域财政收入中,按税种划分,“两税”收入50.85亿元,增长1.15%,占地
域收入的33.45%,比上年下降3.46个百分点。其中:增值税(全部收入)38.84亿元,
增长14.61%;消费税12.01亿元,下降26.68%。营业税收入21.28亿元,下降4.7%
,占地域收入的14%,比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所得税17.79亿元,增长29.38%,
占地域收入的11.7%,与上年持平。其他税费收入62.1亿元,增长30.35%,占地域收
入的40.85%,比上年提高5.85个百分点。
2.地方财政收入情况。1999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6.07亿元,比上年增长
19.85%,增收7.6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3%,比上年提
高0.55个百分点。
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市本级收入23.47亿元,增收3.47亿元,增长17.35%;占全
市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50.94%,比上年下降1.06个百分点。县区级收入22.6亿元,
增收4.16亿元,增长22.56%;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49.06%,比上年提高1.0
6个百分点。不含开发区县(市)区级收入20.3亿元,增长21.48%;占全市地方财政收
入比重为44.06%,比上年提高0.56个百分点。
在地方财政收入中,财源产业构成仍是三二一格局。第一产业1.1亿元,比上年
增长7.84%;第二产业21.99亿元,比上年增长22.1%;第三产业22.98亿元,比上年
增长18.39%。第一、二、三产业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2.65∶46.85∶
50.5变化为2.39∶47.33∶49.88。第一、二、三产业每百元增加值对地方财政的贡献
分别由上年的1.04元、4.77元和5.62元变化为1.19元、5.50元和5.91元。
在地方财政收入中,按税种划分,营业税仍是第一大税种,全年收入10.3亿元,
增长12.69%,占地方收入的22.36%,比上年下降1.42个百分点。增值税(25%地方
分成部分)8.12亿元,增长14.85%,占地方收入的17.63%,比上年下降0.76个百分
点。企业所得税4.86亿元,增长72.34%,占地方收入的10.55%,比上年提高3.21个
百分点;城建税3.68亿元,增长10.18%,占地方收入的7.99%,比上年下降0.7个百
分点;投资方向调节税2.52亿元,增长11.01%,占地方收入的5.47%,比上年下降
3.22个百分点;个人所得税2.24亿元,增长1.82%,占地方收入的4.86%,比上年下
降1.05个百分点;其他税费收入14.35亿元,增长23.71%,占地方收入的31.15%,
比上年提高0.97个百分点。在全部地方财政收入中,各项税收36.11亿元,比上年增
长18.16%;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8.38%,比上年下降1.12个百分点。其他收费
和专项收入9.97亿元,比上年增长26.52%;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1.62%,比上
年提高1.12个百分点。
个体私营经济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为2.77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01%。
3.县区财政收入情况。1999年,全部县区级财政收入达到22.6亿元,比上年增长
22.56%,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49.06%,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不包括开发区
为20.3亿元,增长21.48%。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44.06%,比上年提高0.56个百分
点。11个县(市)区级财政收入完成情况是:历城区4.02亿元,增长25.73%;章丘市
4亿元,增长25.88%;济南开发区2.3亿元,增长32.66%;济阳县2.1亿元,增长4.
88%;历下区1.75亿元,增长24.67%;长清县1.65亿元,增长16.05%;天桥区1.6
1亿元,增长26.34%;平阴县1.54亿元,增长15%;槐荫区1.54亿元,增长26.55%
;市中区1.23亿元,增长22.22%;商河县0.85亿元,增长28.49%。10个县(市)区财
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3%,比上年提高0.86个百分点。其中:历下区7
.29%,提高0.59个百分点;市中区7.91%,提高1.09个百分点;天桥区6.18%,提
高1.53个百分点;槐荫区6.83%,提高1.02个百分点;历城区3.91%,提高0.92个百
分点;章丘市3.83%,提高1.03个百分点;长清县2.97%,提高0.63个百分点;平阴
县3.92%,提高0.49个百分点;商河县2.71%,提高0.47个百分点;济阳县5.82%,
提高0.04个百分点。
存在的主要问题,除地方财政占地域财政比重偏低这一历史性问题外,有两点值
得注意:一是工商税收比重下降,1999年在地方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1.1
2个百分点,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二是个体私营经济在地方财政中比重偏低,占地方
财政收入的比重比上年下降1.75个百分点,个体私营经济对财政的贡献能力亟待提高

(迟志刚)
【《济南市专业批发市场发展规划(2000~2002年)》编制完成】市计委会同市财委、
工商局、规划局提出了与“十五”规划相衔接的《济南市专业批发市场发展规划(20
00~2002年)》。规划提出今后3年市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共十五大精神和邓小
平理论为指导,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调整优化市场布局结构,膨胀大型骨干市场,大
力兴办便民利民市场,积极发展生产资料、生产要素和特色市场,努力推进销地型市
场向产地型和集散型市场转变,逐步实现市场建设规模化、管理规范化、投资多元化
、经营专业化和辐射区域化的目标,为建成黄河中下游(包括江淮地区)的区域性商贸
中心打下坚实基础,为促进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发挥更大作用。市场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是科学论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完善体系;二是适当控制数量,
着重提高质量,突出骨干膨胀,提高市场效益;三是立足本市,辐射埠外,带动区域
经济发展;四是高标准,高起点,提高档次,适度超前;五是改造与新建相结合,外
延扩张与内涵提高并举;六是鼓励多元投资办市场、腾笼换业建市场;七是努力实现
积极性和有序性的统一,在统一规划和管理下搞好市场建设,避免盲目建设,防止过
度竞争。
规划提出的市场建设目标是:到2002年,全市新、改、扩建市场300处,其中新
建市场100处,改、扩建市场200处,市场面积再扩大280万平方米,总面积达到1200
万平方米,市场成交额争取突破700亿元。市场布局:一是一环路以内主要实施“退
路进厅”工程。二是二环路以内市区,鼓励发展科技、信息、电子产品、音像、文化
艺术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市场。巩固提高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农副产品、生
活日用品以及服装、家具、装饰材料等市场,从严控制新开办的初级产品市场。三是
二环路至三环路(绕城高速路)地区,特别是绕城高速路各主要出入口地区,鼓励建设
钢材、木材、建材、机电、化工、汽车、纺织、废旧物资等一批产地型、集散型、辐
射力大、带动力强的大型批发市场。四是农村地区,充分发挥当地资源和产业优势,
因地制宜,继续推进和完善“三个一”工程建设,兴办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农贸市
场和有利于促进农副产品商品化和农业产业化的专业市场。
(徐文超)

【人口机械增长得到有效控制】1999年,济南市在人口机械增长计划的规范化管理,
人口迁入结构的宏观调控方面都有新的进展。人口机械增长不再单纯地压数量,而是
开始在加强引进人才、提高城市化水平、实现分类管理的合理化上寻求新的突破。1
999年迁入市区的人口为60353人,迁出市区的人口为39435人,迁入比迁出多20918人
,机械增长率为8.07‰,比上年下降2.47个千分点。迁入人员中,大学以上学历的人
员已经达到6550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高学历人才381人。
放开了小城镇户口的“农转非”限制,人口城市化进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根据
“人口城市化率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本地人口的非农业化,重点在县城和重点城镇”
的发展思路,加大对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出台关于小城镇建设办理地方城镇
户口的政策规定,对重点小城镇下达专项计划近2万人,为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奠定
基础。
在注重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方面有新的举措。一是在全市实行了新生
婴儿随父随母落户自愿的新政策;二是对分居时间较长的夫妻投靠人员实行优先办理
;三是对身边无子女的退休人员到城市定居开“绿灯”。这些规定解决了部分群众的
实际困难,促进了社会稳定。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