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0&rec=55&run=13

【概 况】 1997年,济南市纺织工业局共有企事业单位89户,其中国有工业企业
17户,集体工业企业18户,外商投资企业50户,事业单位4户。年末在职职工49922人。
总资产为71.7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45.4亿元。主要行业有:化纤、棉纺织、针织、
复制、毛纺、印染、纺机、纺器、服装等。占地面积344万平方米,其中生产用地239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其中生产用119万平方米。1997年,全系统在抓好
改革调整的同时,生产经营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势头,经济运行质量明显好转。一是工
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8.4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 ,同比提高
25.18%; 完成工业增加值6.7亿元,同比提高10.9%。十大类产品中化学纤维、
人造毛皮、呢绒和纺织机械四大类产品产量比上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二是产销衔
接逐步好转,出口创汇增幅较大。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6.98亿元,同比增长15.86%;
产销平衡率达到9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全年出口创汇完成8401万美元,同
比增长87.9%。 三是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系统加大扭亏增盈力度,通过落实责任
制,按照“抓大户、抓两头”的方针,使盈利大户通过强化管理和促销增盈,对亏损
大户采取限亏、止亏、灭亏等措施,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扭亏增盈目标。全年实现利
税1.22亿元,同比增加58.1%,实现利润3005万元,同比增盈5278万元。全系统统
计的11户市属国有集体企业, 亏损企业4户,比上年减少4户,亏损面为36.3%,同
比降低1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900万元,同比下降2184万元。全系统全年实
现管理效益2850万元,万元产值耗标煤和耗自来水同比分别下降13.53%和10%,企
业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下降17.4%和20.9%。四是资产结构得到改善,资产负
债率下降。 全系统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2.54%,同比降低9.46个百分
点,其中市属国有集体企业资产负债率77.18%,同比降低11.29个百分点。 (李宝
国 戚克春)

【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效果】按照“增强集团意识、规范集团行为、促进调整发展”
的要求,1997年,市纺织系统注重加强集团建设,使集团管理体制逐步理顺,企业集
团对全行业调整重组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齐鲁化纤集团完善了集团运行机制和管理
体制,使集团管理逐步向规范化发展,形成从原料到纺、织、染、服装“一条龙”的
运营体系。八方锦纶集团坚持“中间突破、两头延伸”的发展方针,走好利用外资嫁
接改造老企业的路子。向前延伸,建立锦纶原料供应体系;向后延伸,以购并扩张为
手段,大力发展服装、装饰、产业用纺织品,建成全国最大的锦纶生产基地。元首针
纺集团以“元首”品牌为旗帜,强化市场开拓和新产品开发,实现产品的“小批量、
多品种、系列化”,运用资本运营手段,以品牌优势实现集团的快速膨胀。金冠毛纺
集团以“成衣化、外向型”为目标,以购并企业、引进外资为重点,以服装为龙头,
带动面料发展,扩大出口创汇,壮大集团规模。在行业结构调整方面:一是被列入全
国纺织行业“统筹压锭, 整体改组改造” 6个试点城市之一, 并按照初粗加工能力
“退足”和精深加工项目“上好”的思路,制定了全系统改组改造方案;二是千方百
计落实省市调整资金,上好调整项目,8月份1亿元调整资金全部到位。对确定的13个
调整项目签订了项目责任书,加强了调度,使多数项目进展顺利,其中金冠西裤生产
线、 丹侬衬衫、十六里河服装基地、鞋城扩大营业面积及云霖晴纶印花毯5个项目相
继投产或部分投产。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一是健全了四大企业集团及有关企业的技
术开发机构,完善了激励机制;二是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在着力培植“元首”、“鲁
花”、“NY—CO”牌复合平带和“鲁思达”剑杆织机四大品牌的基础上,新开发“三
太”化纤系列、“老丹”衬衫系列、“冠隆”西裤系列等产品。全年共开发新产品52
个,实现新产品利税3200万元,新产品投产率达80%以上,并有80%的新产品达到省
级以上先进水平。 化纤总公司的醋酸钴新工艺获国家发明专利, 鲁思达公司研制的
LSD400剑杆织机在全省首次被批准为全国重大技术创新项目, 天齐公司开发生产的
“辊包皮”填补国内空白,全年完成技改投资7800万元。(李宝国 戚克春)

【优化资本结构】1997年,全系统全力用足用好优化资本结构城市试点政策,在
盘活存量、购并重组中,按照“规范破产,鼓励兼并”的方针,集中力量解决大企业、
重点企业的购并问题。列入1997年国家计划的济南染织厂、济南鲁成有限责任公司、
济南合成纤维厂、济南第二棉纺织厂均已完成各项破产兼并程序;济南第二染织厂、
济南第三印染厂、济南第八服装厂的破产程序也已终结;济南第六棉纺织厂、济南第
二印染厂、 济南第五棉纺织厂的拍卖等方案已拟定待操作。全年核销呆坏账准备金1
.63亿元,共卸掉历史债务近2亿元。(李宝国 戚克春)

【企业改制取得进展】全行业积极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
式,不断探索企业制度创新的路子。一是齐鲁化纤集团母公司改制为国有独资“中国
济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方案,已由市经委批复,正在加紧操作;纺针织品批发
总公司以纺织大厦为主体,通过法人控股、职工持股的方式组建丰丽纺织大厦有限责
任公司”。二是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济南纺织机械厂、济南第六棉纺织厂、济南毛
巾厂以部分职工出资入股的方式分别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济南人民机器厂、金鲁
工业用布厂和济南盛世巾被厂、 济南印染毛巾厂。其中济南人民机器厂6月底挂牌运
行,全年实现利润30万元。原济南装饰布厂部分职工投资入股70余万元,组建股份合
作制企业——济南富裕床单厂,开展生产自救,职工情绪和生产经营形势很好。

(李宝国 戚克春)

【抓市场、促销售】1997年,全系统狠抓市场开拓工作,把市场开拓攻坚战作为
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转变营销观念,强化市场意识。局、集团、企业的主要负
责人亲自抓市场开拓,组织市场调研,按区域将国内市场分成六大板块,各企业主要
领导靠上去抓, 明确责任目标, 直接参与市场一线的营销活动。年初请“轻骑”、
“小鸭”等市场开拓著名企业来局传经送宝。各集团、企业建立健全新产品开发机构
和市场营销体系,增加销售人员,扩建办事处、专卖店、店中店等销售网点,完善销
售人员的奖励措施,充分调动了销售人员的积极性。截至年底,全系统销售专业人员
已达5215人, 占职工总数的10.4%。二是工商联手开拓市场。在元首公司和银座商
城分别召开营销工作现场会,通过工商联手开拓市场等活动,提高了“元首”、“鲁
花”等名牌产品在济南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促进了全系统营销工作的开展。三是
积极组织参加“大出走”活动,抓市场、促销售。在全市“七、八、九大出走”的活
动中,纺织系统各企业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奔赴全国各地走访客户,开展市场调研。共
收集有价值的市场信息102条,开拓新客户150余家,新建销售网点55个,签订供销合
同8000万元。(李宝国 戚克春)

【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年内,全面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充分利用“市内招商、国内招商和国际招商”等多种渠道,贯彻“以外引外”方针,
注重加强与国外大公司、大财团的合作,集中新上了一批化纤、印染、服装等高附加
值和深加工项目。 全年新建合资企业6家,项目总投资2888万美元,利用外资1456万
美元。全系统外商投资企业已达50家,有30家投产开业。已开业的三资企业,生产经
营水平稳定提高,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计划要求。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17亿元,
同比增长60.3%,占市属(局、公司)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的23.3%。实现销售收入
9.42亿元,同比增长61%,占市属三资企业销售收入的20.9%;实现利税6020万元,
同比增长221.9%,其中实现利润4500万元,同比增长l 5倍;出口创汇6346万美元,
同比增长2倍多,占市属(局、公司)创汇总额的65.7%。其中济南鲁思达纺织机械有
限公司实现利润1376万元,占全系统三资企业利润总额的29%,人均利税在全国同行
业中名列前茅。聚大纤维有限公司完成出口创汇2100万美元,占全系统三资企业出口
创汇总额的37.7%。 贯彻“以新补纺”的发展战略,以专业批发市场为特色的第三
产业发展较快。至年底,全系统专业市场已达9家,三产实体260个。全年从业人数达
8900人, 同比提高l3%。三产新开发营业面积2.68万平方米,累计开发总面积达13
万平方米。 全年实现三产利税1260万元,增加值4760万元,同比分别提高4.8%和8
.6%。 山东家具市场、中恒商城、鞋类批发市场等在争创全市名牌市场中,下功夫
膨胀规模,转换机制,办出了自己的特色,被评为全市工交系统先进专业市场。

(李宝国 戚克春)

【完善再就业服务体系】 1997年初,全系统失业、下岗职工达l3500余人。局党
委非常重视并积极探索开拓安置分流的办法和渠道,充分发挥局、集团、企业的作用,
形成党政工齐抓共管的局面。截至年底,已安置失业、下岗职工9500余人,占失业下
岗职工总数的70.4%。 主要做法:一是健全机构。局一级成立“纺织再就业服务中
心” ,在各集团、企业中设立4个分中心,24个工作站,健全再就业工作三级管理网
络;建立纺织系统劳动力信息库,制定出台有关管理办法,积极协调和争取市政府及
有关部门对纺织失业、下岗职工托管方案的修定和批复。二是加强培训。各级再就业
服务机构先后开设了市场营销、财会、微机操作、家政服务等培训班,共培训失业、
下岗职工600多人,使他们掌握了转岗技能,其中510余人实现再就业。三是拓宽渠道。
通过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为1600余名职工提供再就业岗位,境内外劳务输出分流安
置职工760人,实行“企业内退、政府救助”提前退休1800余人,兴办家政服务中心,
安置32名职工上岗,鼓励自谋职业分流1200余人。(李宝国 戚克春)

【丝绸工业概况】 济南市丝绸公司系统1997年共有企业6个,其中系统内直属企
业1个, 农业企业4个,行业管理的工业企业1个,年末全系统职工总数1208人。1997
年,全系统完成工业总产值4605万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完成全年计划的83.73
%, 比上年下降15.28%。丝织品产量完成687.71万米,完成年计划的94.86%,
比上年下降7.63%; 其中:桑蚕丝及其交织品完成45.45万米,比上年减少38.36
%;人造丝及其交织品完成16.94万米,比上年增加66.24%;合纤丝及其交织品完
成625.32万米,比上年减少5.34%。服装完成18.56万件,比上年减少55.42%,
其中出口服装3.58万件,实现外贸出口收购值348万元,比上年下降65.54%。实现
销售收入3074.59万元,比上年下降10.49%。1997年市丝绸公司系统仍未能摆脱生
产经营的被动局面,亏损严重,个别企业被迫停产。从抓“两本”管理入手,加强企
业管理。年内对所属企业进行年度审计,建立健全财务审计制度,企业消耗和非生产
性开支明显下降,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减少0.45%。进一步完善质量体系,加大
抽检力度, 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服装出口履约率达到100%。通过抓安全制度措施的
落实,企业再创安全生产无事故。利用省总公司优惠政策,加大清欠压库力度。公司
及企业分别成立清欠压库领导小组,对企业库存的品种、数量、销价进行摸底评估,
并抽调人员组成强有力的销售队伍,制定销售政策和措施,收到良好效果。全年清回
欠款182.4万元, 压库回款626.65万元。企业内部改革和减人增效取得成效。进入
1997年,市丝绸系统各企业认真贯彻省丝绸总公司《关于加快我省丝绸行业管理体制
和企业改革的意见》,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改革。公司机关实行管理与经营分开、管
理与经营统一设岗竞争、 精干管理、加强经营、分灶吃饭的原则,将管理部门减为4
个,管理人员减为15人。企业围绕减人增效,进一步精减科室及管理人员,推行“小
机构,大服务”和“满负荷工作法”,清理整顿厂内劳务市场,压缩富余人员,清退
临时工。济南丝绸厂职工人数由年初的1320人减少到1107人,减少费用近10万元,减
人增效初见成效。实施再就业工程,发展第三产业。成立系统企业破产兼并和职工再
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对下岗富余人员进行摸底,登记造册,组织进行再就业
培训, 鼓励职工从事个体经营,年内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安置分流下岗职工120多
人, 占下岗职工总数的29.3%。企业三产在坚持“跳出丝绸发展丝绸”原则的基础
上不断发展。农业企业充分利用富余茧站设施种花和进行农副产品的收购。济南丝绸
厂年内新上玻璃钢制品加工、激光热处理加工2个三产项目,摩托车修理与配件经营、
生物制药化工生产等项目正在筹划之中。 至年底,该厂三产从业人员已达267人,占
在职职工总数的24.12%。(李 梅)

【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年内,市丝绸公司系统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加大产品结构
调整力度,对市场销售好的产品在人财物方面加大投入,膨胀其规模,扩大生产能力。
济南丝绸厂通过抓丝针织设备的填平补齐,进一步扩大了丝针织服装生产能力,全年
生产服装6.72万件,比上年提高124.75%,其中外销产品比例达到85%,出口交货
履约率达到100%。全年完成销售收入265万元,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产量低、
成本高又无市场销路的有梭织机产品进行转产,新上了激光加工圆锯盘项目,年末该
项目已进入设备选型阶段,1998年将正式投入生产。(李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