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0&rec=33&run=13

【概 况】 1997年,市计划部门加强计划指导,推进重点建设,进一步增强经济
运行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九五”计划的顺利实
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1.加强计划指导,搞好协调服务,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针对
济南市经济工作的新特点,按照“稳中求进”的总要求,在严格控制市场物价的前提
下,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推进两个转变,深化企业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
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为保证年度计划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加强了对基层和企业的协调
服务,及时解决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一是牵头组织完成了全市中央级“拨改
贷”转国家资本金的申报工作,为19家国有企业转资近亿元,减轻了企业负担。二是
通过积极协调,先后兑付了纸浆厂、化纤厂一期、北郊热电厂、涤纶工程第十一期企
业债券本息990l万元,维护了政府和企业信誉。三是努力做好小清河干流治理工程的
综合协调工作。重点提出了工程资金筹集方案,调度、汇总工程进展情况,保证了一
期工程的全线贯通。四是积极做好下派企业工作组工作。帮助化纤总公司实施纺织、
服装一条龙方案,为八方集团协调解决生产流动资金和1000万美元的贷款和担保。为
重汽集团争取上报了沃尔沃重型汽车合资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0亿元,已经国务院批
准立项。 2.加强宏观经济监测预测,及时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重点是
健全完善宏观经济监测月报制度,建立季度预测分析制度。经济监测月报增加了效益
性统计指标,进一步加大了对18家企业集团的监测力度,使其更贴近经济运行实际,
并通过市政府信息网、市经济信息网上网发布,对指导全市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加大半年计划检查力度,从6月中旬到7月上旬,抽调专门人员组成两个调查组,深入
每个县(市)区、重点企业集团、经济主管局、部分中型企业和开发区,对上半年计划
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针对下岗职工多、就业压力大、经济发展不均衡等经济运
行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建议措施,形成了专题工作报告,分别向市委、市人
大、 市政府作了汇报。3.深入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一是配合省委调查
组完成了“加快济南发展”的综合调研任务。向调查组汇总提出了按副省级城市权限
理顺济南财政体制、适度扩大行政区划、加强属地管理以及需要省里协调的项目等重
大问题,为争得省里的政策性支持发挥了作用。二是完成了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
机构的调研任务。在充分吸取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召集人事、劳动、民政、财政、
卫生、 体改6部门进行了座谈讨论和研究论证,汇总形成了《关于建立我市统一的社
会保障管理机构的调研报告》。《报告》明确指出目前分散的管理体制是制约社会保
障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系统提出了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具体实施意见。
三是系统进行了第三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重点是帮助山东大学搞好
济南三产战略研究工作,对城市定位、发展速度等重大问题,主动提出修改意见并被
采纳。在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关于我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调研报
告》和《我市第三产业“九五”后三年及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四是注重用财政金
融的观点研究经济发展。针对地方财政总量不足、占地域比重偏低等热点问题进行了
重点调查,先后提出《济南、青岛两市财政总量、财源结构及财政体制的对比分析》、
《关于强化我市地方财源建设的工作建议》等调研报告。五是进行了经济结构调整的
调研工作。牵头组织工业主管局,编制了纺织、机械、化工、医药、建材、电子等重
点行业的结构调整方案, 开展了造纸、 集装箱运输、炼焦、炼油专项调查,完成了
《济南市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调查》、《煤炭消费状况调查》等专题报告。着手进行了
投资结构调整的研究工作。完成了《济南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报告》,对实现产
业结构的高级化提出了导向性意见。 4.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根
据转变投资增长方式,提高投资效益的要求,市计划部门提出全社会资金要向重点产
业倾斜,向重点企业集团倾斜,向重点项目倾斜,加大了农业、主导产业、城市基础
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重点项目投入的力度,使各项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是农业水利设施和产业化建设成效明显。石店、大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按期竣工,
济阳、商河平原水库己由省计委批准立项。充分利用国家扶持粮棉大县的政策,筛选
争取了省批准济南市粮棉大县项目4个, 总投资3545万元。会同有关部门搞好黄淮海
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完成投资4839万元,其中争取国家、省投资1520万元。将平阴县
列入了国家节水灌溉重点县,争取到省无偿投资和农发行贷款1600万元。将济南浓缩
饲料厂争取列入全省50家产业化“龙头企业”,并确定了20家农业龙头企业进行重点
扶持。二是一批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济南中药厂人工麝香项目争取到
省计委扩股和开发区参股。化纤公司二期工程完成先期征地,国家计委已具体确定境
外贷款项目编号。己内酰胺项目的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项目建议书已上报国家计
委。纸浆厂草浆生产线的资金已到位,并打通了工艺流程。裕兴化工钛白粉项目进入
设备安装阶段。轻骑集团压铸厂、模具厂,小鸭集团商用冰柜,三塑集团宽幅压延膜
等项目建成投产。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小清河干流治理一期工程已全线
贯通。 省确定济南市的六大工程,年内投资已逾5亿元,其中高速绕城路、顺河街高
架路、济南机场扩建、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工程已进入全面施工。引黄供水工程项目
融资进一步落实,已列为省重点工程。章丘电厂一期工程具备了开工建设的条件。四
是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又有新的进展。市中心医院门诊楼、市立二院病房楼竣工交付使
用。市财税大厦、中级法院综合楼、司法培训中心主体完工,济南农业中专图书实验
楼、商品检验楼、检察官培训中心、信息市场开工建设,济南科技活动中心、海关大
厦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5.积极筹集建设资金,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推进
水利建设资金征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全年完成筹资1253万元,重点支持了商品
粮基地、小流域治理和部分水库的除险加固。二是组织市财力及其他资金7300万元,
争取上级补助1500万元, 用于重点社会事业项目建设。 三是争取国家安居工程贷款
8000万元,推进安居工程建设进度。四是加大直接融资力度,为重汽、济钢、小鸭等
7家企业争取债券规模1.6亿元。 五是努力改进电力资金的征收管理, 全年共征收
9000余万元,除部分专项用于电力设施建设外,调剂出近5000万元资金用于重点项目
建设及扶持32户困难企业、支付纺织职工内退救助金。六是积极探索新的利用外资方
式和领域, 促成了4个自来水厂的经营权转让,争取了齐鲁化纤公司境外借壳上市,
直接融资1.4亿美元。 为污水处理厂管网、引黄调蓄水库、小鸭大容量洗衣机等6个
项目,争取到各种间接利用外资贷款指标5623万美元,使济南市境外融资工作走在了
全省前列。1997年由市计划部门筹集、争取和参与融通落实的资金共达34.74亿元,
其中当年到位4.96亿元,有力地支持了重点项目建设。6.适应新形势要求,增强宏
观调控能力。一年来,市计划部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制定实施
政策入手,不断强化综合协调和宏观调控能力。一是加强市区人口机械增长计划管理。
协调解决了异地安置的退伍军人和外地生源的大中专毕业生问题,推动计划管理走上
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全年市区人口实际净迁入1.9万人,比上年减少8000人,人口
机械增长率由上年的10.76‰降到7.6‰,迁入的应届毕业生中,本科以上学历者达
到52%以上。二是依靠政策法规推进宏观管理。针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缺乏有效管理
的状况,协调物资、工商、公安等部门,研究起草了《济南市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
于12月30日由市政府发布执行。三是努力探索搞活小企业的路子。对32户特困企业,
坚持走破产、兼并、托管、协作配套、启动适销盈利产品生产等五条路子,筹集1000
万元资金进行了启动。出台了《关于做好困难企业扭亏解困工作的通知》,对水、电
费等具体问题做出优惠规定,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搞活小企业
方面走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路子。7.以结构调整中心,认真编制好1998年计划。自7
月始,研究提出了计划安排的初步意见,集中编制了12个专题计划,先后召开计划编
制会、计划调度会和计划论证会,并多次与国家、省计划进行了衔接。针对商品短缺
时期结束、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实际,提出利用“高增长、低通胀”的有利
时机,实现经济结构由适应性调整转向战略性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加快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将电子信息、住宅业、环保产业和生产农村适销对路的产
品作为产业新的增长点,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思路。(倪志纯)

【济南市财源结构分析】根据对1996年济南市地域内及地方财源情况的调查分析,
济南市财政收入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如下: 1.中央、地方收入全面增长。地域财政收
入达到81.3亿元,比上年(指1995年,下同) 增长38.7%,增收24.6亿元,比上年
增收额多增8.6亿元。 地域财政收入占国内生总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12.2%提高
到13.3%,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4个百分点。地域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
重,由1995年的0.9%上升到1.1%。在地域财政收入中,中央收入48亿元,增长34
.5%;省级收入8.95亿元,增长51.4%;地方收入24.33亿元,增长43.2%。中
央、省、地方三级收入所占比重分别为59.1%、11.0%和29.9%,与1995年相比,
中央收入所占比重降低1.86个百分点,省级收入所占比重提高0.92个百分点,地方
收入所占比重上升0.94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收入在全国16个副省级城市中,由1995
年的第15位,上升到第14位;在全省17个地市中,保持在第2位。在地域财政收入中,
国地税总收入37.7亿元,占46.4%,其中增值税(中央地方共享税) 22.7亿元,消
费税(中央税)1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7%和49.9%。进入省级收入的四大部门
(电力、石油、石化、有色金属)增值税25%部分(地方留成)0.93亿元,增长32.9%;
驻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四大部门营业税3.3亿元, 增长93.6%。在地方收
入中,四大部门之外增值税25%部分5.3亿元,占地方收入的21.6%,增长25.9%。
地方税19.07亿元,占地方收入的78.4%,增长48.9%。2.财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在地域财政收入中, 来自第一、二、三产业的财政收入分别为0.97亿元、53.84亿
元和26.48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 42.7%、31.O%和77.2%;占地域财政收入
的比重,分别由1995年的1.2:72.5:26.3变化为1.2:66.2:32.6,第三产业
比重上升6.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比重下降6.2个百分点。
占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由1995年1.0:18.0:8.1变化为1.1:18.4:11.4。
在地方财政收入中, 来自第一、二、三产业的财政收入分别为0.97亿元、12亿元和
11.36亿元, 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由1995年的4.0:50.6:45.4变化为4
.0:49.3:46.7,第一、二产业分别下降0.03和1.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
.2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各自增加值的比重,分别由1995年的1.0:
3.8:4.2变化为1.1:4.1:4.9。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三次产业对财政的贡献
能力在地域财政和地方财政收入中,仍表现为二、三、一的位次格局,呈现了第二产
业仍居首要地位、 第三产业迅速跟进、第一产业增长稳定的发展趋势。3.规模效应
日趋明显。通过实施银企联手,发展规模经济等战略措施,反映在财政收入上,规模
经济的支撑作用十分显著。18个重点工业集团上缴的各项税收,占地域财政的比重达
到39%, 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占地方财政的比重达到39.8%。在18个企业集团中,上
缴税款过亿元的有5个,分别是:烟草集团12.7亿元,炼油集团6.3亿元,三株集团
4.3亿元, 轻骑集团3.7亿元,钢铁集团1.7亿元。5个集团上缴税款占18个集团的
90%, 占地域财政收入的35%。在地方财政中,18个集团上缴9.68亿元,过亿元的
集团有4个,其中:三株集团2.77亿元,烟草集团2.04亿元,炼油集团1.88亿元,
轻骑集团1.01亿元。4个集团上缴占18个集团上缴地方财政的79.55%,占地方财政
的31.65%。4.个体私营经济贡献能力增强。1996年个体私营经济上缴各项税收5.
1亿元,占地域财政收入的比重由1995年的3.8%上升到6.3%,提高2.5个百分点。
进入地方财政收入的个体私营税收2.9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由1995年的7.5
%上升到11.9%, 提高4.4个百分点。个体私营经济对财源贡献能力,无论是在地
方收入还是在地域收入中均进一步增强。 5.财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收入总
量相对不足。济南市地方财政收入在全国16个副省级城市中,仍居下游水平,排在第
14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排在第14位,比16个副省级城市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
点。 ②地方收入比重明显偏低。济南市地方财政收入占地域收入的比重,仅为29.9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约25个百分点,比青岛、大连、武汉、南京等副省级城市低20
多个百分点。③上缴负担较重。1996年,中央、省两级从济南市取得的财政收入达57
亿元, 占地域财政收入的70%,其中:中央48亿元,占59%;省9亿元,占11%。从
实得财力分析,初步测算当年中央从济南市取得的税收收入扣除返还后实得财力约36
亿元;上解交省连同省从济南市取得的8.95亿元的财政收入,省实得财力约20亿元。
地方财力只有26.33亿元,仅占地域财政收入的32.4%;地方财政收入24.33亿元,
实得返还收入2亿元。 地方财力占地域财政的比重,比青岛市约低14个百分点,比大
连低32个百分点,这与副省级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④财源结构亟须优化。与其他副
省级城市相比,济南市地方财政占地域财政比例偏低的主要原因,一是税基较小,二
是体制问题,三是产业结构不同。在税基方面,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营业税及四大
部门增值税分成和营业税,在计划单列市均为市级收入,有些取消计划单列的副省级
省会城市,有的仍为地方收入,有的则实行省市分成。体制方面,主要是上解任务过
重。产业结构方面,与大多数副省级城市相比,差异明显。从上划两税占地方财政收
入的比例看,济南市为133.2%,普遍高于其他15个副省级城市。从上划两税总额看,
济南市在16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在第7位,比地方财政收入所居位次高7个位次,其中上
划增值税排在第12位, 上划消费税则高居榜首,排在第1位。⑤“吃饭财政”局面仍
未改变。1996年济南市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地方收入(不含省本级收入)的比例为11.
6%,但财政总支出只占全省的8.4%。从人均灶内财力看,济南市为481元,比青岛
市人均财力低了120元。 在财政支出中,生产建设性支出不到20%,用于社会事业项
目建设只占1.2%。预算内财政支持生产流通企业进行改造建设、涵养财源的能力十
分低下。

(迟志刚)

【“金宏工程”规划方案通过论证】“金宏工程”,全称是济南市“党政综合信
息网”工程。1997年12月24日,“金宏工程”建设规划方案经专家组论证通过。1997
年下半年,市信息中心集中力量,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济南市委、市政府
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把握当代计算机发展趋势,编制完成了“金宏工程”建设规
划。“金宏工程”的总目标是采用国际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利用公用电信网,用
专线联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各委办局、各县(市)区委和政府,建成全
市统一的党政机关信息网络平台,并与中国经济信息网、国际互联网相联接,实现党
政机关日常办公自动化,信息交流网络化,城市管理现代化,逐步建成以党政机关信
息网络为骨干网,与专用、通用网络互联的多层次、多功能、覆盖全市、沟通全国的
现代化综合信息网互联网络,为市委、市政府领导机关、宏观经济决策管理部门、各
级行政管理机关以及企业和社会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该网络具备综合信息服务功能、
宏观决策支持信息服务功能、部门信息交流功能、信息综合处理功能、公共信息服务
功能、办公自动化服务功能、可视会议功能及网络管理等8项功能。(倪志纯)

【经济信息中心】1997年,济南市经济信息中心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加强信息建
设, 为宏观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增强了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1.加强了经济预测分
析工作。 完成了济南市10O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季度景气调查和全市宏观经济季度、月
度指标采集整理以及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和35个大中城市年度宏观经济指标的采集分
析工作。充分利用省会城市信息网、中国经济信息网等网络,加大动态信息采集力度,
定期整理出版《信息参考》、《经济分析与预测》、《牛津分析》等刊物,为有关部
门提供了实用信息。 2.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利用日元贷款项目第一批设备,
安装完善了NT操作系统,开发了相应软件。实现了与中国经济信息网、因特网的联接,
建立了济南经济信息网并定期加载信息上网。建设了济南市计委办公自动化局域网,
编制了市计委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的子系统模块,为全面启动办公自动化网络打下了
良好基础。 3.组织信息资源上网。相继开发编制宏观经济、政策法规、投资指南、
市场动态、 企业博览等8大栏目30多个子栏目加载到城市信息网和中国经济信息网,
网上信息达1000余万字。 4.完善信息市场建设,拓宽社会信息服务。认真抓好所属
“济南信息市场”新建项目的开工建设,努力开展信息咨询、广告信息、中介服务。
积极发展信息市场网员单位, 全年共发展网络用户300多家,编辑发行《市场信息快
讯》100余期3万多份。(张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