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0&rec=107&run=13

【科技概况】1997年,济南市认真贯彻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深入实施
八大科技工程, 科教兴市深入发展,并取得显著成绩。1.加强科技支撑条件建设,
科技进步环境得到优化。 加强科技宣传,开辟科技专栏,制作科技专题片5部,在国
家级、省级等重要报刊头版显要位置刊稿60多篇;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科技领导小
组,继续按照全方位目标责任制指标考核市、县(市、区)两级领导,初步建立了第一
把手亲自抓第一生产力的良好机制;颁布并实施了《济南市科技进步条例》,同时加
强科技执法检查,逐步使科技进步工作走上有法可依、依法保障的轨道;全市科技投
入大幅度增长, 市级科技三项经费达1400万元, 市财政当年对科技的拨款总额达到
3000多万元,银行科技贷款2亿元,科技投入创历史最高水平。2.实施八大科技工程,
科教兴市事业蓬勃发展。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高
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在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培植高新技术生
长点3条战线多个层次全面展开; 建成了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培植
出一大批以人红细胞生长素为代表的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拳头产品;齐鲁软件园被
国家科委命名为国家级软件园;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270家,培植高新技术生长点
76家, 高新技术产值达到100亿元。实施工业科技进步工程。狠抓技术创新,加强科
技攻关,建立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20个;山东亚太生产力促进中心被国家科委列入
全国十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之一;科技进步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率达到45%。实施
农业科技开发工程,加快良种产业化步伐,为农业增产增效创造了良好条件;科技兴
农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年内挂牌示范基地3家,共建立起7种不同地区、不同
类型的科技兴农示范基地。据统计,1997年全年粮食增产10%,全市良种覆盖率已达
96%。实施社会发展科技工程。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十金十库”建设已进入信息产
业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金卡工程”已实现ATM通存通兑,开发、研制并推广了自来
水、煤气智能收费卡;“金科工程”科技信息总体方案已通过评审,一期工程已经启
动;培育“三废”资源化示范样板,重点实施铬酸渣综合利用,实现了铬酸渣的零排
放。实施科技金桥工程。加强与院校所的联合,走出了一条在乡村突破,向大中型企
业延伸,政府、企业与院校全面合作发展的路子。与西安公路大学、中科院热物理研
究所、 山东工业大学等全国、全省重点院所合作,建立了3处中试基地;市政府捐资
200万元为山东大学的中科院院士捐建的院士楼交付使用,在全国产生了良好的效应。
实施民营科技产业工程。建立了民营科技企业周转金和贷款担保金,增强了其抵御风
险的能力。 目前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数已达1400家,年实现科工贸总收入达100亿元;
国家级民营科技产业园进园企业达70多家,实现产值过亿元。实施科技“金桥”工程。
技术市场发展迅速,技贸机构已发展到1936家,技术合同登记1526项,合同登记金额
2.6亿元,再次荣获全国技术市场“金桥奖”;建成了有较大影响的济南科技市场,
月交易额达1亿元以上;建立了全省第一个技术资产评估事务所。专利申请量达843项,
累计专利申请量7811件,申请专利总数连续十二年居全省第一;在’97(泰山)中国专
利技术、新技术及新产品博览会上,济南市展团荣获展览会最高奖——最佳组团奖;
专利打假查实冒充专利48件,净化了专利产品销售市场。实施科技对外开放工程。目
前已与日本、美国、英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交流联系网;济南市与科
来邦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济南科来邦化工有限公司正式营业,运作良好。实施跨
世纪科技人才培养工程, 为经济发展培养适用型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3.深化科技
体制改革,建立科技与经济结合的良好机制。加大科研院所改革力度,引导其面向经
济建设主战场,探索院所发展模式。各院所已创办科技实体20多家,实现技工贸总收
入2.2亿元。积极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全年共取得
科技成果280项, 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奖励科技成果135项,有3项成果获得
国家科技奖励,26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加大科技计划改革力度,开发了一批高新
技术产业和名牌产品。 全年实施科技计划549项,其中新上395项,结转154项。新上
项目实施后可实现年产值98.4亿元、利税20.6亿元和创汇9252万美元的效益。1997
年,济南市被国家科委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市科委连续两次荣获全国技
术市场金桥奖;获全省科技综合管理一等奖;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两个文
明建设先进单位”。王长欣获全国科委系统政务信息特殊贡献奖,被授予“全国民营
科技管理先进工作者”称号,荣获省科技管理突出贡献者三等功。(陈启璋 李月明)

【济南市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近年来,济南市的科教事业有了长
足的发展,科技投入大幅度增长,从1992年的600多万元,增长到1997年的3000万元。
5年中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510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192项。科技进步因素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1997年达到46%。市属10个县 (市) 区全部创建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市) 区,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l00%,12月济南市被国家科委命名为全国科教兴市
先进城市。(刘小兰)

【济南市科技领导小组成立】 9月29日,济南市科技领导小组成立。市科技领导
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科技方针政策和科技法律、法规;组织实施科
教兴市战略;研究制定全市科技发展战略和重大科技政策;讨论、决策重要科技任务
与项目,协调全市各部门科技工作的关系,实施对全市科技工作的统一领导。市科技
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副书记、市长谢玉堂担任;市委副书记、副市长谭永青,市委常
委、副市长沈建国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杜贻合 贾文涛)

【星火科技实施12年成果丰硕】济南市自1986年开始实施星火计划。十几年来,
全市共组织实施星火科技项目510项,累计新增产值180亿元,利税近20亿元,创外汇
5亿多美元。 同时,建成了国家级历下星火技术密集区,长清供水暖通和济阳兔业深
加工两个国家级星火支柱产业,济南水龙王集团等十大省级科技星火示范龙头企业,
历城区洪家楼镇等6处省级星火科技示范乡镇,商河贾庄“苦咸水淡化站”等8项省级
星火小康示范工程,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星火科技示范体系;建立了省、市、县、
乡镇和企业五级星火人才培训网络,培养出掌握1~2种专业技术的人才9.5万人。制
定的以历下区为科技辐射中心,以环绕市区的8个乡镇为重点,以4条高通干线为辐射
带, 以3个县城为卫星区的科技星火区、环、带总体发展思路在实践中与全市经济发
展的“强项带动”、“骨干膨胀”战略积极配合,形成了具有济南特色的星火计划发
展新格局。 市科委创建的全国首家“济南市星火企业家协会”有集体会员120家,济
南通讯电缆厂等一批先进企业通过ISO9000认证, 为全市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作出榜
样。 全市有250家、1230名在促进科技星火燎原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
进个人获得省、市科技星火奖,受到政府的表彰奖励。(岑裕国)

【科技计划列项居全省首位】1997年,济南市科技计划工作紧紧围绕实施科教兴
市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积极发挥科技计划的导向、带动和拉动作用,突出重点,
加强集成,配合全市八大科技工程的实施,全面启动了“九五”期间济南市第二批重
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快
速发展。 全年共安排各类科技计划549项,其中结转154项,新上395项。在新上项目
中,攻关计划278项,火炬计划57项,星火计划37项,成果推广计划8项,软科学计划
15项。 其中国家级36项,省级137项。国家、省级项目跃居全省第一位。这些项目完
成后,每年将新增产值98.4亿元,利税20.6亿元,创汇9252万美元。为配合各类计
划的实施,今年共争取各类科技计划经费1.52亿元,其中落实贷款1.22亿元,市科
技三项经费1400万元,新产品退税经费700万元,争取国家科委、省科委专项经费936
万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科技计划突出了以下7个特点: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
培植了高新经济增长点;②优化投资方向,突出企业技术创新;③以良种产业化为龙
头,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注重向良种产业化工程倾斜;④大力实施社会发展
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和支撑作用,本着“示范带动、突出重点、配套连续、兼顾
自身”的原则,实行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投入,取得较大进展;⑤加强产学研联合,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⑥突出了科技示范的带动作用,使其成为带动全市农业和农村经
济发展的样板;⑦抓好软科学研究,提高超前决策水平,对全市科技经济发展的通盘
规划、科学决策起到了参谋和指导作用。(张 勇)

【新产品退税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济南市从1990年开始组织申报国家级新产品
计划,截至1997年共实施国家级新产品计划项目133项,省级新产品400多项,项目投
产率达80%,这些项目完成后每年可新增产值52亿元,利税14亿元。1993年实行新税
制后,国家取消了新产品减免税政策,取而代之的是新产品增值税的“先征后退”政
策。按照这一新政策,济南市l994~1996年分别落实新产品退税1400万元、1100万元、
700万元,累计退税3200万元。通过各种渠道落实新产品贷款1亿元。新产品计划的实
施,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了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和产品结构的调
整;引导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增加科技投入,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为国家培植
了新的税源。(张 勇)

【济南民营科技产业园通过国家科委验收】济南民营科技产业园自1995年被国家
科委批准建立以来, 经过两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5月23~24日通过了
国家科委的验收。在国家没有投入的情况下,园区通过多方筹资,开发投入3.5亿元,
基本完成了道路、 供水、供电、电信及场地“四通一平”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和5万
平方米标准厂房的建设。区内设保税仓库、金融、保险等机构,进园企业60多家。市
政府给予500万元周转金的扶持。初步形成东区、西区、北区3个民营科技企业密集区,
并形成了以人工智能、生物制药、精细化工、新材料等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格局。
1997年民营园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9亿元。(荆谦茹)

【民营科技蓬勃发展】1997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1400家,比上年增加l00多家,
从业人员5万人,技工贸总收入100亿元,居全省首位。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0家,
过千万元的45家, 有4家企业进入全国民科技企业100强,148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
业。目前已形成西有民营科技产业园,东有高新技术开发区民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东区西园并驾齐驱,民营科技企业群龙腾飞的新局面,民营科技企业已真正成为济南
市新的经济增长点。(邓兆斌)

【全国人大检查济南市《科技进步》 实施情况】8月17日,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
委员长雷洁琼为团长的全国人大执法检查团来济南市检查《科技进步法》实施情况。
检查团听取了市政府科技执法工作汇报;考察了轻骑集团、小鸭集团、金泰集团、济
南科技市场,对济南市《科技进步法》执法情况给予充分肯定,对科技进步工作给予
较高评价。

(翁悦军)

【济南市科技信息网通过专家论证】 9月20日,济南市科技信息网总体设计方案
通过国家科委、山东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市信息化办公室等单
位9名专家组成的论证委员会的论证。该方案包括3个子系统,即国家信息系统 (含国
际信息系统) 、科技信息检索系统(含实时检索和动态信息发布系统)、全市科技管理
信息系统。设计总投资470万元。(卢秀华 贾文涛 王文平)

【专利打假取得可喜成果】1997年,市科委与市财委联合下文,对全市商品流通
领域的专利商品进行全面检查, 通过录入登记,共查出专利产品332件,其中有效专
利242件,已终止的8件,只申请尚未授权12件,无效2件,期满7件,冒充专利48件,
公开后进入实审的11件,撤回的2件。332件专利产品中有90件不在有效期内,占专利
产品总数的27%,对已经查实的冒充专利产品,限期下架或覆盖专利标记。对逾不予
改正的,专利管理机关依法子以处罚。通过检查,使专利商品经营走上法制化、规范
化的管理轨道。(牟海锋 关 军)

【可持续发展工作取得新进展】1997年,市科委成立了社会发展科技处,围绕全
市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任务目标和人口、资源、环境三大主题进行研究开发。安排社
会发展科技项目25项, 示范项目2项,重点项目8项,经费总投入152万元。《济南市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工程》、《济南市泉群岩溶水运动规律的研究》、《济南市小
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列入省、市社会发展重点攻关计划并启动实施。
医药卫生领域,研究制定了《济南市科技康健工程方案》,对6个医药名牌和2个专业
的学科带头人重点支持。举办了《济南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特邀北京大学教
授作专题报告。(谭鑫元)

【“一区多园”建设启动】1997年,济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一区多园”建设开
始启动。建立“一区多园”的新格局,是借助驻济大学、院所的科技优势,利用开发
区本身的环境和政策优势,充分发挥开发区在全市科技和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加
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步伐,培植高新技术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科技、经济和社会的
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大学、院所科技园的建设形式,主要采取:①在大
学、科研院所周边地带或校内划定区域;②在开发区内为大学、科研院所专门开辟科
技园;③在大学、科研院所以外另行征地新建科技园;④大学、科研院所可单独建立,
也可联合建立,并鼓励企业参加;⑤建立中心科技园,对全市大学和科研院所开放。
驻济大学、院所对“一区多园”的新格局及科技园的建立,表示出浓厚的兴趣。省科
学院在彩石乡征地33.3公顷, 投资4000多万元,建立了开放型的中试基地科技园,
边建设边使用, 已有5个项目在开发,1998年科技园即可建成。山东工业大学规划建
设的科技园主要是在学校周边地区,围绕学校优势专业建立发展。(罗奔尊)

【产学研联合进入高层次】1997年,企业与大学院所的合作进一步增强。科技计
划坚持向产学研项目倾斜,产学研项目已占全市科技立项的30%以上,与驻济大学、
院所的合作项目占产学研项目总数的50%以上。济南市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与驻济大
学、院所“结对”、“联姻”。历下区与山东工业大学进行了全面合作;市电子局与
山大电子工程系进行合作共建。山东工业大学动力研究所、西安公路交通大学、中国
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分别在济南市中低压锅炉一厂、山东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济南锅炉厂建立了产学研中试基地。这是济南市促进企业挂靠一流院所、引进一流成
果、开发一流产品、产生一流效益的重大举措。10月12日,中科院热物理研究所中试
基地挂牌仪式在济南锅炉厂举行。(罗彝尊)

【17家高新技术企业摘牌】为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按照国家科委要求,
对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每年交换一次,对不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亮黄牌警告,
一年后仍无改变,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不再享受各项优惠政策。1997年济南高新
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对高新技术企业在全省率先实行动态管理,先后对17家高新技
术企业摘牌,保证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质量,促进了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健康
发展。(魏振明)

【“亚太”被命名为国家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山东亚太生产力促进中心于1994
年12月正式成立。几年来中心紧紧围绕“背靠政府,面向企业,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
务” 的宗旨,通过高校与企业联姻,为7个企业建立了技术依托。帮助企业导入新技
术产品18个。为21个企业进行全面诊断,为28个企业进行专项服务。中心还充分发挥
信息资源库的作用,共为企业提供有用信息7800多条,培训各类专业人员1800多人次,
帮助4个企业进行了管理改善, 使企业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由中心人员经办的企业,
年创产值近千万元, 真正起到了有中心特色的中介组织的作用。1997年8月在全国第
三次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会议,亚太中心被评为先进集体,并被命名为首批10家国家
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之一。(王西申)

【20家企业被评为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1997年,济南小鸭集团限责任公司、
三株药业有限公司、济南海纳尔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被评为山东省第二批中国专利山
东明星企业。这些企业中多数单位有自己的专利产品,专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市
科委将对这20家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抓典型示范,以推进全市企业专利工作的全面开
展。

(牟海锋 关 军)

【济南科技市场成立】(见“区县·历下区”分目)

【新建3处科技兴农示范基地】 继历城济南白云实业总公司、商河县白桥乡、长
清县归德镇、历城区仲宫镇之后,1997年济南市又在章丘市相公庄镇、济阳县曲堤镇、
平阴县店子乡组建了3处科技兴农示范基地, 至此全市已建成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
科技兴农示范基地7处。 示范基地以调整结构、建立高产试验田、农业良种良作模式
试验、农副产品深加工、建市场建龙头企业、建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产业化发
展示范,在大旱之年取得了大丰收,为广大农民依靠科技奔小康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周传荣)

【历下区获首批“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区” 称号】12月5日,历下区被国家科委
授予首批“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区”称号,在全国48个先进城区中居第11位。历下区
加强对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人才优势,科技工作创出了
自己的特色,先后建成“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中国济南科技市场”、“历下
区科技一条街”、“科技工业园区”,并与山工大开展了全面科技合作。此次综合考
核中,历下区科技工作走在了全国城区前列。

(刘小兰)

【首家星火科技学校开学】济南顺达汽缸有限公司创办的全省乡镇企业首家“星
火科技学校” 于8月28日正式开学。该公司是依靠科技进步新兴的星火龙头企业。现
已形成产值过亿、利税超两千万元的规模。为适应产品技术含量增加、设备升级换代
对提高工人技术素质的迫切要求,公司创办了“星火科技学校”,开设了“机械识图”、
“车工工艺” 等4门课程,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职教师任教。通过学习培训,职工技
术素质显著提高, 汽缸一级品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设备故障率大幅度降低,增加直
接经济效益近70万元。(岑裕国)

【防震减灾】1997年是济南市实施防震减灾l0年目标纲要的第一年。年内,《济
南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济南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规划
纲要》、《济南市震后早期趋势快速判定工作预案》编制完成。建立起较完整的全市
地震构造基础资料;完成了“济南市地震信息快速处理网”的建设,实现了同省地震
局、国家地震局信息联网;建成章丘普集动物观测点和旭升水井点并投入观测;更换
了部分观测点的设备, 提高了观测质量;建立了防震减灾“168”语音信箱。鲁09井
在国家地震局监测资料评比中连续5年获第三名, 1997年获得省地震局地方地震科技
进步四等奖。(赵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