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治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rec=77&run=13

【水利事业概况】

建国前,济南市水利基础十分薄弱,遇旱不能抗,遇涝不能排,抗御自然灾害的
能力很差。解放后,水利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从1949年到1987年的38年间,国家先后
投资4.64亿元, 大力兴修抗旱排水工程,提高抗灾能力。到1987年底,在全市山丘
地区建成大中型水库9座, 小型水库189座,塘坝798座,总库容4.2亿立方米;在平
原地区建成机电井26383眼, 配套装机222053千瓦,发展引黄灌溉29.46万亩。治理
水土流失面积2101平方公里, 占原水土流失面积的72%,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79.75
万亩,建成旱涝保收稳产田141.49万亩。原有689个自然村历史缺水,45.49万人吃
水困难, 现已有585个自然村,42.95万人得到解决和改善。这些水利工程的建成和
投入使用,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
全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1988年旱情较重,全年降雨量430毫米,比多年年平均降雨量少220毫米,地下水
位大幅度下降,受旱面积达到215万亩,160个自然村、11.31万人吃水困难。全市人
民立志抗旱夺丰收,新打机井1882眼,配套机井2016眼,分别比1987年增长5.8%和
12.8%。扩大灌溉面积3.69万亩,比上年增长67.7%,改善灌溉面积13.1万亩。
解决了37个自然村、 2.54万人的吃水困难。在因天气干旱全省粮食减产的情况下,
全市粮食总产仍达到11.49亿公斤,比上年增长2.6%,创历史最高水平。

1.农田水利工程和水利基本建设取得较大发展。 1988年,全市计划安排基建和
较大农水工程项目120余项,投资912万元,到年底,这些项目已全部或超额完成。卧
虎山水库向市区供水工程,章丘胡家岸灌区东干渠配套工程,章丘土城子引黄闸主体
工程,小清河济南段板桥、还乡店、菜园三座阻水桥改建等重点工程,全部按计划完
成。其他较大工程也得到较大发展。全年分别由集体和群众集资2260万元,动用土石
方1279万立方米,工日1097万个,完成土石方和工日分别比上年增长61.5%和48%,
完成各项中小农田水利工程8719项。

2.防汛工作准备及时。在防汛工作中,认真吸取了“1987.8.26”特大暴雨洪
水的教训,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抢、有备无患、安全第一”的方针重点抓了
3项工作: 一是层层健全和完善了领导包河、包库防汛责任制;二是抓紧进行了35项
重点防汛岁修工程施工,消除了渡汛工程隐患险点;三是加强水库管理,编制了水库
综合防洪调度图,为水库综合防洪调度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新方法。

3.水利管理不断完善, 效益明显提高。全市已有90%以上的水管单位落实了管
理责任制,部分水利灌区建立了乡(镇)、村和水管单位组成的管理服务体系,大多数
水利工程划定了安全保护区和管理范围,建立并实行了灌溉管理制度,实现了渠、路、
林、田四配套。同时,大力发展了节水灌溉,在部分灌渠上增建了测水量水设施,进
行了量水试验,为推广节水灌溉提供了科学数据。另外还推广了低压管道灌溉技术和
渠道防渗技术, 铺设低压管道170多公里,新建防渗渠道424.6公里,提高了水的利
用率。低压管道灌溉,水的利用率达到95~97%。水费征收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仅国营水管单位一年即收水费200多万元。

4.大力开展了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水土保持工作。 重点推广了历城
周家峪、长清双泉庵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推进了小流域治理工作的全面开展,一年
新增水土保持面积105.4平方公里, 改善水土流失面积92.9平方公里,分别完成计
划的132%和116%。经省、市有关专家鉴定的平阴、章丘、历城三县区的水土保持区
划规划均居全省领先水平;长清的水土保持区划规划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5.取得了一批优秀科技成果。水利系统1988年有13项优秀科技成果分别受到省、
市奖励。市水利局勘测设计室,一年分别获得省市优秀水利设计成果奖5项。WFP—中
国2814工程(白云湖水产开发规划)获全省优秀水利设计银牌奖,这项成果将代表山东
省参加全国范围的水利设计评比。

6.聘任了182名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职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和水利工作需
要,分别报经高、中、初三级评委会评定,在全市水利系统聘任了14名高级工程师,
任命了3名离退休高级工程师,聘任了54名工程师、111名助理工程师和技术员。

(齐仁东 谭云敬)

【胡家岸灌区配套工程和土城子引黄闸建成】

胡家岸灌区位于济南市章丘县北部,小清河两岸,系引用黄河水进行农业灌溉的
老灌区。该灌区始建于1957年,三条引黄虹吸管道,设计流量4.5秒立方米,灌溉面
积4.5万亩。30年来,由于黄河河床逐年淤淀,堤防逐年加高,三条虹吸管道难以延
伸改造,造成堤身薄、渗径短,浸润线长度不足,成为黄河防洪的主要险点,同时,
严重影响着灌溉效益的发挥。为了确保黄河堤防安全,充分发挥引黄工程灌溉效益,
改变章丘县沿黄低产区农业生产条件, 恢复白云湖生态平衡,1984年1月,经国家黄
河水利委员会批准,废除原章丘县胡家岸虹吸及原土城子引黄闸,合并扩建胡家岸引
黄闸,承担原两个灌区引水任务,闸址设在胡家岸险工段,引水流量为20秒立方米,
设计灌溉面积34.6万亩。胡家岸引黄闸于1984年4月动工兴建,1985年10月建成。胡
家岸引黄东干渠配套工程同步进行。1988年6月,在全长19.5公里的东干渠上,建成
长度为10.35公里的防渗渠道,采用了下铺塑料薄膜,上盖混凝土预制板衬砌的形式,
解决了粉砂地段渠道渗漏和防护问题。该干渠建有大小水工建筑物54座,输水能力为
7秒立方米, 到1988年底已向白云湖送水2000多万立方米,为将白云湖建成济南市万
亩养殖基地,提供了可靠的水源条件。同时补给了小清河以南地下水源,改善灌溉面
积17万亩,为改变章丘县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发挥了作用。

土城子引黄闸位于章丘县黄河乡,始建于1966年。原闸为一联两孔混凝土箱式涵
洞, 全长50米,设计引黄流量10秒立方米。按照1984年1月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批复,
该闸应于1985年底堵复,原控制灌区由合并建设的胡家岸引黄闸引出一条北干渠供水。
但由于长23.6公里的北干渠配套缺乏投资,进度迟缓,原土城子灌区5万亩土地不能
得到及时灌溉,灌区县乡群众不同意堵复,原闸部位防洪险点问题也得不到解决。为
此, 济南市人民政府又于1987年10月5日,提交了《关于要求改建土城子引黄闸的报
告》 ,同年黄委批复同意改建。改建工程仍系I级防洪建筑物,按原闸轴线向上游接
长69米,建成首节长12米、其余7节节长8米的一联两孔钢筋混凝土方涵。该工程由市、
县、 乡三级地方自筹资金223万元,由章丘县总承包,组织施工指挥部,市、县、乡
三级水利和黄河修防处等八个部门参加了施工。1988年春开工,当年竣工,并经过了
汛期大雨的考验,同年年底被评为黄河系统1988年全优工程。

(齐仁东 谭云敬)

【小清河清障疏浚工程竣工】

1988年3月1日,济南市人民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决定,小清河整体治理工程在国
家批准立项之前,重点解决市区段的河道清障疏浚,以利加快排水,减轻洪涝灾害。
清障疏浚定为两项任务,一是干流河道的清障疏浚;二是改建板桥、还乡店、菜园三
座阻水桥。 清障疏浚自兴济河入口到菜园桥,全长14.5公里,由天桥、历城两区沿
河乡镇组织完成,从4月1日开工到5月底结束,共清除卡水阻隔土方17500立方米,树
木5500余株。

经全部改建的三座阻水桥,设计跨度都是50米,过水能力由改建前的60~70秒立
方米,提高到258秒立方米。1988年5月20日开工,年底主体工程全部完成,计混凝土
和钢筋混凝土0.24万立方米,土石方5万立方米。

(齐仁东 谭云敬)

【水利综合经营】

全市水利系统在改革精神指引下,大力开展水利综合经营,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到年底,全市水利综合经营产值已达3000万元,比1987年增加1048万元,增长54%。
水利综合经营充分利用自己的水、土及设备技术优势,先后有14个较大的经营项目分
别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实行了横向联合,实行专业承包和优化管理,聘请机械、电
子、汽车维修、水文地质、养殖、饲料加工等各专业技术人才27名,其中高级工程技
术人员11名。在所有制不变的原则下,采用投标承包、大包干、租赁承包等形式,因
地制宜、量力而行,开辟了11类80多个经营项目,使水利经营额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
大部分单位实现了自负盈亏。历城区东郊水利站贯彻以副养站的方针,先后搞起机械
加工、养路筑路、打井钻井等经营项目,年创产值超百万元,并拿出40万元支持乡镇
兴修水利。 投资500万元,建筑面积为9500多平方米的“憩园宾馆”,亦于1988年建
成开业,成为山东省第一家乡镇水利站办的大中型宾馆,同年10月,站长姬长慎被评
为全国水利系统综合经营先进个人。

(齐仁东 谭云敬)

【历城区仲宫水利站被评为全国水利水保先进站】

历城区仲宫镇地处山区,山多沟多荒坡多,生产条件很差。1983—1988年,该镇
水利水保站针对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开展了以水土保持为重点的小流域
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个小流域位于卧虎山水库周围,流域面积31.17平方
公里, 是山多土地少的贫困区域,10600亩宜林山坡河滩砂石暴露,植被荡然,水土
流失严重,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很低,人均年经济收入只有298.1元。1983年以来,仲
宫水利站在市水利局和镇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制定了小流域治理规划,组织了强有力
的小流域治理班子,因地制宜大力兴建水利水保设施。先后投资56.2万元(其中国家
补助28.7万元) ,投工50余万个,新建塘坝7座,蓄水池22座,扬水站22处,防渗渠
道17条13公里, 打机井24眼,使区域内8个缺水村全部解决了吃水困难,扩大灌溉面
积2300亩。大力营造水保林,采用人工挖穴植树和飞机播种造林相结合的办法,大搞
封山造林、 植被绿化,植树造林10100亩、288万株,防护林面积达到19200亩,超过
治理前两倍。在水保林和农田之间发展了以干果鲜果为主的成片果林3500亩,新建了
经济林区。同时,还充分利用各种自然优势,在蔬菜种植、发展庭院经济和工副业方
面制定优惠政策,推广先进技术,努力搞好服务,大大提高了区域内群众的科学管理
和经济收入水平。到1988年,全流域治理面积达到36800亩,占总面积的90.7%;林
草植被面积为宜林宜草面积的96.3%; 林地覆盖度和林草植被率分别达到47%和66
%,分别比1983年提高26.3%和38.5%;全流域农业总产值达到2230万元,比1983
年翻了两番; 人均经济收入达到1042元,是1983年的3.13倍。在1988年全国水利系
统先进集体评比中,该水利水保站被评为全国水利水保先进站。

(齐仁东 谭云敬)

【黄河治理概况】

济南市地处黄河下游,境内河道长172.9公里,历史上洪水灾害频繁。据资料记
载,从1855年改行大清河,到1938年花园口决堤迫使黄河改道的83年中,济南地区就
有22年发生决溢灾害,决口87处,沿黄人民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新中国成立后,开始
了大规模的人民治黄斗争。 对98.9公里堤防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加高培厚,修
做土方36.08万立方米,将过去低矮残破的大堤加高到10米左右。在人工修堤的同时,
治黄职工创造了“引黄淤背”的治黄新方法,加宽加固堤防。到1988年济南市完成淤
背土方5605万立方米, 加固堤防64.06公里,占堤线总长度的64.8%,险工和北店
子至后张庄平工堤段淤宽100米, 其他平工堤段淤宽50米。在修堤的同时,对险工坝
岸进行了加高改建。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秸料埽坝全部改为石坝。并根据近期防洪工
程标准,对险工坝岸进行加高改建,共改建险工15处,修建石坝558段。为稳定河势,
确保防洪安全, 大力进行河道整治,修建了护滩控导工程39处,579段坝垛。现已修
做的险工和护滩控导工程长达75.6公里,占相应河道长度的76.5%。这些工程相互
配合,基本上控制了济南河道的溜势。经过济南人民40年的治黄努力,已初步建成了
由堤防、险工、河道整治工程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大大提高了抗洪能力。同时,沿
黄区县组成庞大防汛队伍。依靠防洪工程体系和人防大军,战胜了历年的伏秋大汛,
特别是战胜了1949、1958、1976、1982年大洪水,确保了40年伏秋大汛黄河安全。解
放后人民治黄以来,经不断实践,逐步掌握了凌汛规律,利用三门峡水库调蓄运用,
并配合人工爆破等措施,战胜了1951、1955、1969、1970年的严重凌洪,确保了凌汛
安全。

在“根除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治理方针指导下,沿黄区县积极利用
黄河水资源, 发展工农业生产。修建引黄闸5座,防洪排涝闸1座,引黄虹吸6处、14
条管, 总引水能力113.2秒立方米,灌溉面积20多万亩,年平均引水量8000万到1亿
立方米,累计引水38.83亿立方米。通过引黄,既灌溉了农田,也改良了土壤,使原
来沿黄涝、碱、旱、荒不毛之地变成了粮棉和牧副渔生产基地。在发展引黄灌溉的同
时,先后改建和新建了北店子、杨庄、老徐庄引黄闸,为引黄保泉可提供70秒立方米
的水源。章丘新建了胡家岸引黄闸,1988年老徐庄和胡家岸闸分别向市区和章丘白云
湖供水。 另外,在平阴、长清县修建了3处大型和14处中型引黄提水站,保浇面积达
20多万亩。现在黄河已成为济南市的重要水资源。

1988年伏秋大汛期间发生八次洪峰, 其中进入8月中下旬接踵出现了四次洪峰,
都是近几年较大洪水,泺口站最大流量5780秒立方米,水位31.22米。洪水期间,险
工、 护滩工程有40处、101段坝出险。突出的是杨庄、盖家沟险工和长清桃园护滩工
程, 根石严重走失。长清桃园护滩工程在第五、六次洪峰期间,先后有100多米坦石
塌入水中,深达6到7米,大溜顶冲裸露的坝基土胎。由于险情发现早,抢护及时,措
施得力,军民2000多人经几昼夜的奋力抢护,控制了险情,化险为夷。在1988年的黄
河防汛工作中,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重于抢,有备无患”的方针,各级政
府和黄河修防部门,从组织领导、工程措施、料物筹备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全
市按一、 二、三线,共组织群众防汛队伍6.3万人,其中一线防汛队伍1.89万人。
同时,为安全渡汛,黄河修防部门加强了工程管理,有20个工程项目达到了部颁管理
标准; 抢修了渡汛工程,完成土石方271.52万立方米。泺口淤背工程,克服了群众
搬迁、 排水等困难,3月开工,到年底完成淤土50多万立方米,使1.1公里长的堤防
平均淤高了5米,基本消除了闻名全河的重要险点。各修防段拆除了7处50年代遗留的
穿堤管缆, 改建了土城子险闸和拆改了5段病险石坝,巩固了黄河河道清障成果;对
177.26杆公里黄河通讯线路进行了维修养护, 加强了水情测报和传递工作。由于各
项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为防洪斗争的胜利赢得了主动权。

(韩兆亭)

【黄河防洪工程有20个项目达到部颁管理标准】

黄河防洪工程管理,按照“安全、效益、综合经营”的指导方针,加强了工程管
理和养护工作,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目前,黄河大堤堤身完整,堤顶路面平坦;树草
齐全茂盛;涵闸、虹吸启闭灵活,安全运用;险工坝面整洁,备防石垛规整;植树绿
化按“临河防浪,背河取材”的要求,现有宜林面积已大部覆盖,沿黄河大堤基本形
成了绿荫长带。1988年工程管理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年底经省黄河河务局按水利部
颁布的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管理标准验收,有20项达到部颁管理标准。其中:堤防4段,
长39.56公里, 占堤防总长的40%;险工7处,239段坝岸,占险工处数的46.7%;
护滩工程8处,占20%;涵闸3处,占50%;虹吸2处,占33%。

(韩兆亭)

【巩固黄河河道清障成果】

在济南市172.9公里的黄河河道内,影响行洪的主要障碍有两项:一是分布在三
县一区窄河道内的四大片阻水林带,总面积2000多亩,有乔、灌木40万株左右;二是
滩区生产堤,总长88.15公里。1987年按国务院和国家防汛总指挥部的清障要求,四
大片阻水林带于汛前全部清除,清林面积2060亩,清伐各种树37万多株。滩区生产堤
按国务院规定的破除长度不少于五分之一的要求,破除了25个预留口门,长17.15公
里, 得到了国家防汛总指挥部、 黄河防汛总指挥部和山东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好评。
1988年济南市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巩固清障成果的紧急通知,对原已清障的
河道逐项进行检查, 凡有再次出现行洪障碍的地方进行了重新清除。天桥区仅用了7
天时间完成了800多亩复生林带清伐任务, 并随即翻耕植上了牧草。平阴、长清县对
堵复的长7.3公里的12处口门,组织几千名劳力和几十部推土机,三天之内全部重新
破除, 巩固了清障成果。同年3月底,国家防汛总指挥部、黄河防汛总指挥部和省防
汛抗旱指挥部对济南市黄河河道清障成果逐项进行检查,对济南市巩固清障成果的作
法和成效表示满意。

(韩兆亭)

【黄河滩区治理与开发】

济南市沿黄的6个县(区),黄河滩区内有16个乡(镇),415个自然村,30.53万人,
44.10万亩土地。黄河滩区属河道行洪区,中小水顺主河道下泄,大水漫滩行洪。济
南市主要滩区是平阴、长清两县。两县滩区面积达38.17万亩,占全市滩区面积的86
.6%;人口27.86万人,占滩区总人口的91.4%。由于黄河河床不断淤高,长、平
滩区大河超过6000秒立方米洪水即可漫滩,受淹损失严重。滩区人民为实现“四个确
保”(确保济南市、泺口铁桥、黄河堤防、胜利油田的安全),做出了重大牺牲。

对滩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国家给予了很大的关怀和扶持。仅从1978年至1988年,
国家向长、 平滩区投入的避水台和水利建设补助费就达423.81万元,此外还有大量
的物资和救灾、水毁补助经费。为了尽快改变黄河滩区低产贫困面貌,落实废除生产
堤的政策,中央确定1988年至1990年利用国家土地开发基金投资扶持黄河滩区水利建
设。 省分配济南市274万元,其中1988年l 37万元,并要求地方按1:1分年同步落实
投资。为此,市、县(区)建立了专门班子,经规划和设计,1988年共确定了50个水利
建设工程项目,并签订了协议书。按协议规定,1988—1990年国家投资274万元,按1:
1的比例,省、市、县(区)、乡(镇)、村配齐相应投资,总计548万元。整个工程完成
后,增加灌溉面积4.22万亩,增加排水面积1.25万亩,新增排水能力10秒立方米,
年增产粮食300万公斤。

(韩兆亭)

【白云湖引黄工程竣工】

白云湖是章丘县第一大湖, 面积为17.4平方公里。历史上盛产鱼、鳖、虾、蟹
和菱芡、芦苇,风景秀丽,“白云晚棹”为章丘八大景之一。但近几年来,由于上游
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湖区萎缩,湖水经常干涸,水产品锐减,湖光春色已失风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恢复白云湖生态平衡,发展引黄灌溉,开展湖区水产养殖,
县兴建了胡家岸引黄入白云湖工程。整个工程为三部分:在高官寨乡胡家岸建引水20
个流量的引黄大闸;从闸口至白云湖建筑19.5公里的输水干渠,包括提水3秒立方米
的胡家岸提水站和输水7秒立方米的过小清河倒虹吸及大小桥涵54个建筑物, 将水引
入白云湖; 在白云湖内开挖建设万亩养鱼塘, 建环湖沟、环湖路。整个工程共投资
438万元。其中市、县补助材料费183万元,其余资金是受益单位集资和投工完成的。
工程自1984年冬规划施工, 采取“农闲突击,干一项成一项”的办法,到1988年6月
整个工程全部竣工, 累计共完成土石方110万方。其中浆砌石方1.5万立方,实干工
日124万个。 工程十分复杂:引黄河水要首先澄清,需建沉沙池围堰;渠道流经砂土
地区,透水性强,易决口,容易造成渍涝碱化,必须用混凝土防渗加固;引黄入湖要
横跨小清河,必须拦河建横穿河底的虹吸工程。工程指挥部以改革的精神,各级领导
亲自上阵,层层建立承包责任制,与出工受益单位签订合同书,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
员的作用,终于按设计要求把黄河水引入了白云湖。工程建成后共发展引黄灌溉面积
6万亩。 每年向白云湖输水1500万立方米,一举恢复了白云湖的本来面貌,并把湖区
开发成济南市水产养殖基地。沿渠补充了宁家埠、白云、刁镇、辛寨、水寨、绣惠等
6个乡(镇) 的地下水源,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至1988年底,白
云湖内已建成8100方鱼池,并放养了鱼苗,芦苇也有了发展,恢复了湖光粼粼,碧波
万顷的面貌。

(王世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