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果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rec=75&run=13

【概 况】

济南市气候温和,地形多样,雨热同期,有发展林业的良好条件。全市林业用地
总面积252万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30%。现有各类树木336种,分属62科142属,其中
主要常见树木80余种。 解放前林业生产基础薄弱,1948年全市仅有人工残林3万亩,
覆盖率O.4%。 解放后,人民政府大力发展林业生产,新建了5处林场,成立了林业
管理机构, 组织发动群众植树造林。自1953年到1957年5年间,平均每年造林4.5万
亩, 1957年底,林地面积发展到22万亩。19 58~1978年的20年间,虽然遭受自然灾
害和“左” 的思想影响,林业生产仍有一定发展。1978年林地面积达到88.5万亩,
农田林网面积22.7万亩,四旁植树6840万株,果品产量15.3万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济南市开展了以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
林业生产责任制的“三定”工作,促进了林业生产的发展。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四次
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 进一步推动了林业的发展,从
1982年到1988年,全市有629.05万人次参加了义务植树,共植树4669.66万株。

《森林法》的颁布实施,使林业走上依法治林的轨道。1984年冬,济南市委、市
政府召开山区工作会议,会上市政府与三县和郊区政府签订了三年《绿化责任状》,
提出“以林为主、从果突破、长短结合、面向市场、综合经营、全面振兴”的林业建
设方针和任务。1987年底统计,全市三年造林57万亩,平均每年造林19万亩。

1988年, 济南市政府为认真贯彻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于9月份召开了林业工
作会议,在总结前三年造林绿化工作的基础上,市与三县五区第二次签订丁《绿化责
任状》,落实了加快发展林业的措施和任务,提出了建设近郊保泉绿化工程的设想。
当年完成造林20.1万亩, 面积比上年增长4.5%。到1988年底,全市林地面积已达
211万亩, 是1978年的2.4倍,全市人均林地0.55亩;林木总蓄积量148万立方米,
是1978年的1.97倍, 人均蓄积0.37立方米;果品产量由建国初期的0.65万吨提高
到6.3l万吨; 森林覆盖率由0.4%提高到22.9%;50万亩干鲜果品生产基地和10万
亩速生用材林基地已初具规模,山区、平原、沿黄三个绿化体系有了新的发展。

1988年全市林业产值0.46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4.3%。全市林业系统共有职
工992人(含合同制工人) ,其中科技人员297人,占职工总人数的29.9%。现有国营
林场7处,经营面积8.45万亩,林木蓄积量7.3万立方米;国营苗圃7处,经营面积0
.4万亩, 出圃苗木247万株。乡镇林业站67处,市直属苗圃和林工商公司各1处。集
体林场26处,经营面积3.99万亩,人员333人。

(吴书海)

【市政府召开全市林业工作会议】

1988年9月20日, 济南市政府在天桥区北园镇召开了全市林业工作会议。市绿化
委员会成员、各县(区)长、分管林业工作的副县(区)长、县(区)农委主任、县(区)林
业局长、乡(镇) 长、林业先进单位代表和先进个人共250人参加了会议。市长翟永浡
和副市长赵传明、封居尚到会并讲了话,会议对1985~1988年涌现的章丘县垛庄镇等
41个林业先进单位和王沛长等32名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

会上翟永浡市长代表市政府与三县五区领导签订了今后五年的《绿化责任状》。
要求到1992年全市要完成造林18万亩;新建和改善农田林网50万亩;新增农林间作面
积20万亩;完成封山滩育林36万亩;四旁植树1000万株。到1992年总的目标是,全市
林木覆盖面积达到234万亩,果品产量达到1.4亿公斤,林业产值实现1亿元,森林覆
盖率达到27%,力争30%。

会议提出今后要扎扎实实地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林业生
产责任制,不断增强林业自身活力。(二)多渠道筹集林业建设资金,努力增加投入。
从1988年起, 市政府每年拨100万元资金,重点用于近郊荒山绿化和沿黄地区、山区
的林业建设。农村每个劳力每年投入林业的义务工、基建工日,平原沿黄地区不能少
于3至5个,山区不能少于8至10个。城市每人每年义务植树不能少于3至5棵。(三) 依
靠科技进步加快林业发展。(四)充分发挥地区合作经济的作用,建立健全林业生产服
务体系。(五)充实基层林业管理机构,切实加强林业管理工作。

(吴书海)

【近郊保泉绿化工程】

为改善、优化济南市生态环境,增加市区地下水补给,市政府决定,从1988年起,
动员全市人民奋战10年,在近郊南部山区建设以防护林为主体的保泉绿化工程。

该项工程东起历城区孙村镇、彩石乡,西至长清县崮山镇、平安店镇,北起历下
区姚家镇、市中区七贤镇,南到历城区、长清县与泰安市交界处,总面积1800平方公
里。区内有18个乡镇773个村庄,67.3万人。主要建设任务是:1988~1997年10年内,
完成荒山造林35.86万亩,疏残林改造26.42万亩,梯田地堰植果树1000万株,四旁
植树1000万株。要求前8年完成造林,后2年补植完善。工程竣工后,该区林地面积将
由现在的36万亩增加到98万亩; 林木蓄积量由现在的45.7万立方米,提高到80万立
方米;森林覆盖率由现在16.5%提高到36%。工程计划用工700万个,用苗木6000万
株,总投资3206万元。工程建设突出了以营造防护林为主体的山林绿化这个重点,采
取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分期实施的方针。到1988年底,已完成荒山造林13万亩,投
入资金360万元。 经验收,造林成活率在70%以上。1988年12月15日,国家林业部副
部长徐有芳和省林业厅领导同志视察了济南市近郊绿化工程,对济南市的南部山区造
林绿化给予了肯定。国家计委、林业部对该项工程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吴书海)

【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普查】

为了摸清济南市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的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受害面积及其发展
趋势,1988年,济南市森林保护站组织各县区森保人员,首次完成了对全市森林植物
检疫对象的普查工作。

普查工作从1987年5月开始, 到1988年5月结束,历时一年,对全市67个乡镇、8
个苗圃、 7个林场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面积40.3万亩,其中设标准地457块,面积
891.5亩,调查树木1.8万株。另外还对白杨透翅蛾、紫薇绒蚧、柳干吉丁虫、泡桐
丛枝病等几种主要病虫害进行了定点系统观察。

通过普查、分类、鉴定表明:全市现有森林植物检疫对象16种,即:柳瘿蚊、柳
干吉丁虫、白杨透翅蛾、梨园蚧、紫穗槐豆象、栗瘿蜂、泡桐丛枝病、枣疯病、泡桐
烂皮病、刺槐烂皮病、板栗疫病、杨根癌病、杨大斑溃疡病、黄连木种子小蜂、刺槐
种子小蜂、刺槐谷蛾。其中11种为济南地区首次发现。

在普查基础上,济南市森保站编写了《济南市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普查技术报告》、
《济南市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录》、《济南市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疫区保护区区划方案》。
这些成果对有的放矢地开展危险性病虫的封锁扑灭,指导森林病虫害检疫、防治工作,
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吴书海)

【林政管理】

《森林法》颁布实施以来,济南市的林业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加强,并逐
步走上法制管理轨道。1988年全市三县一区(不含市内四区)林业部门先后建立了林政
处、科(股) ,配备了专职林政管理员24人,67处乡镇林业站配有兼职林政管理员129
人,依法开展了林政管理工作。各地加强了对木材市场和采伐、运输、育林基金的征
收等管理监督,依法行使林业行政处罚和查处毁林案件的职权。

1.严格林木限额采伐。 按照省政府要求,本着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1987
年制定并下达各县区年森林采伐限额为26059立方米(见表) ,为省下达指标的91%。
1987、1988两年集体林木实际采伐量分别为省下达指标的32%和47%。各级林政管理
人员严把单位审批、凭证采伐、伐后复核“三关”,实现了依法采伐,严格管理。

2.依法征收育林基金。 根据《森林法》第一章第六条的规定,1988年市政府批
转了市林业局《关于加强林木资源管理的意见》,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开展了育林基金
征收工作。征收范围主要是当地林木采伐和个别市场加工品。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
加强了木材市场的管理,同时为林业建设筹集了发展资金。

3.宣传《森林法》 ,加强执法监督。结合宣传贯彻《森林法》,1988年各级林
政管理单位先后出动宣传车34(辆) 次,收听收看宣讲《森林法》的人数达130万人,
全市乡镇建立护林组织532个,护林队伍发展到5237人。

4.依法查处毁林案件。 1987、1988两年全市发生毁林案件40起,毁林面积1500
亩。这些案件一类是承包户滥伐,一类是集体滥伐。各级林政管理人员积极配合公安
部门认真进行了查处。到1988年底已处结36起,拘留1人,罚款2.47万元,赔偿损失
1.7万元,责成责任人员补种树木5.6万株,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

5.落实政策, 认真处理来信、来访。1988年对五起涉及林木纠纷的信访案件都
做了圆满处理,较好地保护了林木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全市年森林(林木)采伐限额表

(吴书海)

【卧虎山库区绿化】

卧虎山库区有仲宫镇的16个村(仲北、仲南、曲河、郑家、东许、 西许、杨而、
南草沟、北草沟、东平坊、西平坊、崔家、穆家、营而、小并渡口、先锋 店)组成。
该库区荒山面积为13230亩, 梯田面积为8300亩,环库公路总长12公里。 此处为锦
阳、锦绣、锦云三川之汇流。山峦起伏,山明水秀,但林木稀疏零落,有的还是荒山
秃岭。 为了进一步改善库区的生态环境, 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为游客创
造一个幽雅宜人的憩息场所,历城区1988年将库区绿化列为重点项目之一,本着边规
划、 边施工的精神, 经过一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库区的绿化任务。绿化工程共分
三部分:

1. 荒山绿化,全库区宜林荒山总面积为13230亩,1988年前绿化3000亩,1988年
又实施完成绿化面积6960亩, 总共绿化面积达到了9960亩,占宜林荒山面积的75.3
%。

2.库区干鲜果品建设,1988年完成苹果、梨、桃、杏、柿子、核桃、栗子、樱桃、
石榴、 葡萄共计1600亩, 加原有的果树资源4600亩,共达到6200亩,占总规划面积
8300亩的74.6%。

3.库区道路绿化,绿化总规划长度为12公里,1988年完成6公里,占总规划长度
的50%。另外,还在水库周围栽植了火炬树2.3万株,成活率90%以上。

卧虎山库区绿化后,景色大为改观,对改善生态环境,增强涵养水源,防止水土
流失将发挥重要作用。

(严 峻)

【果品生产概况】

济南市果树基因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属高等基因资源果树植物有12个属,36个种,
400多个品种类型。

1988年济南市果品总产量6.31万吨,比上年增长5%。其中干果0.3万吨,鲜果
6.01万吨。鲜果中,苹果28826吨,梨9496吨,葡萄2921吨,桃1658吨,杏1277吨,
枣(鲜)1267吨,柿子(鲜)11563吨,山楂2260吨,其他808吨。1988年底已建成干鲜果
品生产基地51万亩。

名优特果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至1988年底,全市有绣水苹果1.5万亩,玫瑰红
苹果2万亩, 玉龙雪桃0.3万亩,红玉杏1万亩,红荷包杏0.5万亩,红富士苹果2万
亩。

1988年全市果业科技中心站43处,已初步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果业技术推广
网络。果业科技队伍已发展到82人,果业科技专业户发展到384户,占果农总户数的3
%。

(樊庆光)

【名优果品开发试验】

济南市名优特果树品种颇多,红玉杏、红荷包杏、绣水苹果、玫瑰红苹果、玉龙
雪桃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1988年济南市进行了四项名优特果品开发试验。①500亩玫
瑰红苹果幼树早期丰产开发试验。 供试树四年生,1988年平均亩产257公斤,比对照
亩增产216公斤;好果率97.3%,比对照亩提高16.7%;亩增值259元,年新增纯效
益6.27万元。 ②绣水苹果最佳授粉组合试验。由章丘县果树站主持。绣水苹果与红
富士苹果(长富2号)杂交,处理授粉率比对照提高7.23%,花序座果率提高17.16%;
与其他处理相比,呈0.01的极显著水平。 ③ 红荷包杏、红玉杏配方施肥开发试验。
红荷包杏、红玉杏雌蕊发育完善率分别提高4.3%和3.7%;座果率分别提高5.6%
和4.5%。 果实品值也有所提高。④玉龙雪桃旱作栽培开发试验。地膜+穴贮肥水处
理,细根在营养穴附近比对照多1.4倍,新梢粗度比对照增加10~21%,成花提高17
%以上。早春地温提高2~4℃,单果重比对照平均增加23克,桃的可溶性物值也有一
定的提高。

(樊庆光)

【果树丰产技术推广】

1988年全市果树科技推广系统大面积开展了“苹果(梨)轮纹病综合防治”和“苹
果低产园增产技术开发丰产技术”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效果。

苹果(梨)轮纹病是济南市果树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年份病果发生率20~30%,多
雨年份高达50%。每年因轮纹病危害,全市损失苹果(梨)1500万斤,约合700多万元。
1988年,在全市三县一区39个乡镇推广应用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研究的“综合防治苹
果轮纹病”技术35060亩,占结果总面积的59.42%;平均好果率为91.5%,较前三
年提高13.9%,烂果损失率减少16.85%,平均亩增值115.53元。仅此一项,全市
新增纯收益355.91万元,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济南市中低产果园面积较大,生境条件劣差复杂,但其增产潜力巨大。进行系统
增产技术开发研究,将使济南市果树业生产产生一个较大的飞跃,同时又能起到生态、
环境、经济、社会的同步效益。在前几年基础上,1988年推广应用“苹果低产园增产
技术开发”2000亩,亩单产增量669公斤,增产总量133.8万公斤,增值80.28万元。
主要技术措施是:①利用冠形指数与透光度、有效生产容积的相关参数来指导果树合
理整形修剪; ② 采用叶片营养诊断新技术,进行合理施肥; ③ 控制果树负载量,
进行疏花疏果;④采用预测预报手段,进行生物、化学综合防治病虫,以保证果树正
常生长发育。

(樊庆光)

【长清县武家庄乡开发柿子生产】

长清县武家庄乡地处泰山北麓,适宜柿树生长。柿树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1988年有柿树28.4万株, 其中结果树7.4万株。有车头、合柿、水柿等优良品种。
柿饼是该乡传统出口产品,销往日本、香港、东南亚等地。1985年,乡党委和乡政府
决定开发柿子生产。将“低产柿树增产技术开发研究”列为星火计划 项目。重点抓
了病虫测报,掌握柿树病虫发生规律,用药物防治的方法,控制了柿蒂虫、柿毛虫、
柿绵介等病虫害。推广合理修剪技术,花期喷洒防落素和赤雷素,提高了座果率。调
整了柿树结构,加强树下水肥管理,对低产柿树进行了一整套简单易行有效的栽培管
理措施。乡办林果学校,培养了数百名科学管理柿树的农民技术员。1986年全县柿子
产量达到150万公斤。 1987年总产量达到202万公斤。1988年又达到了250万公斤。全
乡仅柿子生产一项, 人均增收100元。在柿子低产开发科研项目鉴定会上,专家们认
为:此项研究,运用已有的技术措施进行组装,方法简单易行,增产效果明显,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明显,达到了省内同类试验水平。

(吴熙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