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救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rec=172&run=13

【概 况】

济南解放以来,民政部门担负着“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光荣而艰巨
的任务。在社会救济、福利生产和收容遣送等方面作出了显著成绩。

1.社会救济。解放初,市区处于饥饿状态的贫民和生活无法维持的人口达16.5
万人。为解决这部分人的生计问题,安定社会秩序,巩固新政权,党和政府紧急调拨
小米30万公斤、棉衣4000件、北海币4600亿元及其他一大批物资进行救济。同时,接
管旧有慈善团体,组建新的济南市立救济院。后又分设济南社会福利院和精神病院。
收容“无依无靠、无经济来源、无生活自理能力”(简称“三无”)的孤老残幼和精神
病人。对农村因遭受灾害和人多劳力少的困难户也给予救济。建国后到1958年共发放
救济款2316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生产的发展,救济范
围扩大,救济款额减少。1979年至1988年,全市共发放救济款1029万多元。

2.福利生产。 对有劳动能力的社会困难户和育聋哑残人员实行生产自救。1950
年至1958年,市、区共办福利生产单位104个,街居(组) 办1180个,安置各类社会救
济对象3021人。 截至1988年底,全市正式颁发社会福利企业证书的生产单位167处,
有职工7022人, 其中残疾人3102人,占生产总人数的56.7%。年总产值9171万元,
利润达927万元。有劳动能力的盲聋哑残人员就业率,市区达99.5%,农村城镇达95
%。农村由过去只能消极的发放救济钱粮的“输血方式”转变为积极扶持贫困户发展
生产的“造血方式”。1978年至1988年,全市共发放扶贫款2322.44万元,脱贫户达
19797户。截至1988年底,全市67个乡镇全部建立了扶贫基金会,筹集资金384.46万
元。1988年扶贫款到期回收率达84%。

3.收容遣送。 济南解放后,党和政府为了尽快医治战争创伤,安定社会秩序,
于1949年3月设立济南市政府临时收容所, 负责收容遣送难民、乞丐、国民党军队的
散兵游勇等。1950年6月改为济南市难民招待所,1959年4月改为济南市收容遣送站。
自建国到1958年共遣送安置自流人口17万人次, 收容改造妓女、暗娼769人。1958年
至1985年收容遣送59.26万人次。1988年,收容接收、遣送外流人员2354人,其中济
南市收容1519人,外省、站转来835人。

(王纪忠)

【社会福利】

1988年, 济南市区有“三无” 对象409人, 农村有五保对象3574人。对市区的
“三无”对象,由市社会福利院和街办敬老院负责收容集体供养。截至年底,市社会
福利院和历下区、 天桥区2处敬老院已收养“三无”对象235人。其余174人分别由居
委会组织群众采取“三包”(居包组、组包院、院包人) 、“五保”(保吃、保住、保
穿、保医、保葬) 和“三定”(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间)等措施,实行国家救济,分
散供养。各街道共建有群众性“包护”小组19 8个。全年国家发放救济款21.3万元。
农村敬老院已发展到167处, 收养入院五保老人1537人,占五保户总人数的43%。其
中,规模较大、条件较好的乡镇敬者院69处。这些敬老院设计合理,生活和文化娱乐
设施齐全,衣食起居由服务人员照料,生活水平均高于当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对
分散供养的五保户,各乡镇都推行了五保统筹供养办法 (统一供给标准、统一筹集供
养经费、 统一分配和使用供养经费) ,使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生活有了可靠保障。
1988年, 全市有14个乡镇办敬老院和1个村办敬老院,被山东省老龄委员会和民政厅
授予“文明敬老院”称号。

1988年, 新力、 、联办各类社会福利企业46处,使全市社会福利生产单位达到
184处。 其中,市属的4处,街道办的38处,农村乡镇和村办的142处。职工人数8084
人, 其中,安置残疾人员3406人。完成年产值9221万元,实现利润804.52万元,分
别比上年增长102%和78%。

(王纪忠)

【救灾救济】

1988年,济南市农村地区由于遭受多种自然灾害,造成部分农作物减产,给54万
人的生活、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全年国家发放救济款229万元,安排统销粮312.
65万公斤,为45032户、164982人解决了吃穿和生产的实际困难。

城镇街道纯居民中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孤老残幼人员和无经济收入的困难户
有1943户,共6547人。在街道组织其生产自救的情况下,生活仍有困难的,政府给予
救济。 全年发放救济款43.9万元。60年代初期精减退职的老、弱、残职工中,按国
家有关规定享受按本人原工资40%的救济费的有850人,全年发放救济费28.7万元。

(王纪忠)

【1988年自然灾害纪实】

1988年, 济南市农村地区先后遭受旱、 涝、风、雹、虫等自然灾害,受灾面积
318.94万亩,其中218.56万亩成灾减产。

旱灾。 1~5月全市平均降水仅12毫米,比正常年减少60多毫米,188万亩小麦和
40多万亩春播作物受到严重影响, 成灾面积54.7万亩,绝产7.69万亩;8~10月平
均降水45毫米,加之分布不均,形成“卡脖子旱”,严重影响了大秋作物的产量,成
灾面积125.8万亩。

涝灾。7月中下旬,历城、槐荫区及章丘县农村部分地区先后出现了3次降雨,水
涝成灾。最大降水量237毫米,有的农田水深300多毫米,3万多亩农作物被淹,2万多
亩玉米倒伏。农作物、经济作物和人、畜、房屋等财产遭受损失。

风雹灾。 9月上旬,历城区和章丘县的11个乡镇遭到特大风雹袭击,最大风力11
级,冰雹直径3厘米。持续时间达15分钟,落地堆积厚度10~20厘米。受灾作物38.5
万亩,成灾30.89万亩,人、畜都有伤亡,房屋财产等遭受破坏。

虫灾。4~7月份,夏秋农作物先后发生麦蚜、土蝗、稻蝗等虫灾。受灾农作物10
.6万亩,成灾4.4万亩。

(王纪忠)

【扶贫工作】

1988年初, 全市农村地区共有贫因户8833户,31216人。其中,特困户1849户,
6266人。全年扶持4951户,占贫困户总数的56.1%,发放扶贫款182.03万元。年底
脱贫2567户,脱贫率51.85%。根据生产自救、群众互助和国家救济相结合的方针,
1988年, 全市67处乡镇的救灾扶贫基金会储金额384.46万元,平均每个乡镇的储金
额5.7万元。扶贫款采取有借有还的办法,资金到期回收率达到84%。同时,推广平
阴县的行政村建立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的做法。至年底,全市已有1409个行政村建立
了互助储金会,占行政村总数的50.3%,储金额334.9万元,有145636户农户入会,
占总农户的 21.9%。

(王纪忠)

【平阴县社会保障事业跨人全国先进行列】

平阴县是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单位。1986年,平阴县民政局在济南市第一个实现了
山东省民政厅提出的“一厂(福利厂)、一院(幸福院)、一会(救灾扶贫基金会)”的要
求,12个乡、镇实行统筹优待和统筹供养。经1987年的巩固、完善和发展,于1988年
4月建立县、 乡、村三级社会保障委员会,理顺了与下属优抚安置、老年服务、残疾
人服务、民俗改革、救灾扶贫等组织的关系,形成网络化服务体系。

1988年, 全县社会福利厂17处。拥有固定资金647.4万元。职工736人,其中生
产人员574人,残疾人员313人,占生产人数的54.5%。全年实现产值609万元,利润
91.54万元。 全县五保户671户、740人。1988年底,集中供养347人,占五保总人数
的46.9%, 超过省规定40%、市规定45%的指标。年人均供养标准达到600元。有6
处敬老院被省民政厅、省老龄委员会命名为“文明敬老院”。

为了有效地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县民政局突出抓了村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的建立
和管理。年底共建村储金会350个,占全县村数93.6%;入会63415户,占应入会户数
89.8%;吸收资金144万元,户平均23元。经过不断摸索管理经验,扩大储金使用范
围,全年扶持会员4037户,使用资金16.4万元;为75l户农民解决生产、生活急需款
2.3万元。起到了“上为国家分忧,下为群众解难”的作用。11月,在民政部召开的
“19省、市储金会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平阴县民政局作了经验介绍,民政部给予充
分肯定。

(刘飞鹏)

【蒋丽萍来济义演】

1988年3 月5日, 香港著名歌星蒋丽萍小姐, 应省政府侨办和省残疾人福利基
金会的邀请,在济南为山东省残疾人进行了三场义演。省、市及济南军区的领导出席
首场演出表示祝贺。

蒋丽萍祖藉山东省菏泽市。此行,是由其父蒋震资助首次组团回乡义演,全团38
人。演出所得15万多元,全部捐赠给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省市各级领导会见并宴请
了蒋震全家和全体演出人员。省长姜春云向蒋震颁发了资助义演的荣誉证书。

(王纪忠)

【济南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1987年5月16日,济南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简称基金会) 正式成立。姜春云、王
众音任名誉理事长,刘统侠任理事长,曹守恭、张吉芝等任副理事长。基金会与济南
市盲聋哑人协会合署办公, 由协会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编制为5人。基金会是全市
性的社会福利团体,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遵照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依靠
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兴办和发展残疾人福利事业;呼吁全社会关心残疾人的劳动、生
活、教育、康复、医疗和文体活动;筹集管理和使用残疾人福利基金;开展残疾预防
和宣传教育;开展与国内外残疾人组织的友好往来和相互合作等。

1988年,基金会的主要活动是:首次开展全市性的募捐活动,共募捐80余万元;
与盲聋哑人协会完成了反映残疾人劳动、生活的《银白色的梦》和《汪汪》两部电视
剧的拍摄任务;协同有关部门表彰了5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绩优秀的残疾人毕业生;
举办了残疾人书法、 美术、摄影、工艺品展览;同年9月19日成立济南市残疾人艺术
团,推荐4个剧目参加了山东省第二届残疾人艺术调演,其中舞蹈《藕歌》获二等奖,
《青春健美》 和《坎坷》获三等奖。1 1月23日,《藕歌》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第二届
残疾人艺术调演华东演区会上又荣获一等奖。

(王纪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