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rec=127&run=13

【概 况】

1949年,济南市有普通中学18所(市区15所,包括私立中学7所),在校生10990人
(市区9594人),教职工814人(市区693人)。全市每万人口中仅有在校中学生53人;小
学1234所(市区127所,包括私立小学60所),在校生112207人(市区44739人),教职工
3407人(市区1709人) ,全市每万人口中只有在校小学生536人;幼儿园12所,幼儿生
718人,教职工258人(教养员27人);聋哑学校1所(私立),学生25人,教职工3人。

从建国到1988年,济南的普通教育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其中有过50年代后期
超出客观条件和自身发展能力的高速度,也遭受过“文革”十年的严重破坏,但仍然
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调整改革,济南普通教育
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到1988年,全市有普通中学369所 (市区174所) ,在校生
183356人(市区92400人),教职工17002人(市区9793人),专任教师12770人(市区6931
人) 。学校数、在校生数和教职工数分别为1949年的20.5倍(市区11.6倍)、16.68
倍(市区9.63倍) 和20.88倍(市区14.13倍) 。全市每万人口中有在校中学生466人
(初中395人、高中71人),市区每万人口中有在校中学生431人(初中348人,高中83人)。
全市有高中在校生27829人 (市区15123人) ,占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52.43%
(市区44.32%),与其他中等教育协调发展。

全市有小学2194所(市区781所),在校生354161人(市区173100人),教职工21132
人(市区11029人),专任教师19298人(市区9728人)。学校数、在校生数和教职工数分
别为1949年的1.78倍(市区6.15倍)、3.16倍(市区3.87倍)和6.2倍(市区6.45倍)。
全市每万人口中有在校小学生898人(市区807人)。经检查验收,济南市已达到国家教
委规定的普及初等教育“四率”(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普及率)的基本要求,为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奠定了基础。

全市有幼儿园1851所(市区62l所),幼儿生108425人(市区71170人),教职工8453
人(市区6472人),专任教师5317人(市区3401人)。幼儿园数、幼儿生数和教职工数分
别为1949年的154.3倍、151倍和32.8倍。

全市有特殊教育学校5所(其中盲哑学校3所) ,在校生共655人,教职工178人(专
任教师141人) 。弱智儿童教育从1982年开始在市区5所小学试验,1985年建立弱智儿
童辅读学校2所。 1988年市区普通小学附设弱智儿童辅读斑49个,农村小学混编辅读
组70个, 共有在校弱智儿童1075人。市区中大槐树辅读学校还设有学前班1个,在校
生10人。十亩园小学附设聋童进入普通小学一体化教学实验斑2个,有聋童5人。市聋
哑学校设职业高中班1个, 学生10人。全市巳初步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特殊教育办
学体系。

此外,济南市曾于1980年4月建立工读学校1所,1985年12月撤销,先后招生48人。

(刘荣贤 杨逢熔)

【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济南市自1986年开始逐步实行
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新体制。在农村,将原来由县管的初中和实验小学下放到乡镇,
分散的联中收到乡镇,实行高中由县管、初中和小学由乡镇管的新体制。在市区,市
委、市政府于1987年6月3日颁布《关于改革市区中学管理体制的决定》,将现行的初、
高中统一设校,由市统一管理的体制,改为初、高中分别设校,由市、区分级管理的
新体制。总的原则是;市管市属高校、普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含职业中专)和特殊
教育;区管初中,以初中为主体的完中、职业中学、小学和幼儿教育。按新体制的要
求,将原由市管的40所中学下放到区。实行新体制后,解决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分割管
理、中小学严重脱节的问题,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责任具体落实到区、乡镇,调
动了各级办学的积极性,使基础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1988年进一步巩固、完善了分
级办学、分级办理的新体制。

(周立华)

【高中招生实行指令性计划】

为进一步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教育,控制普通高中的发展规模,省教育
厅决定:从1988年暑假招生起,对全省普通高中招生实行指令性计划,将每年各地市
招生人数以学号编制形式下达,不得突破。1988年分配给济南市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为
9000人,学号分配为01—00000l至01—009000。同时,对学号使用作如下规定:①分
配给各校,校际之间不得流通使用;⑨学生留级仍使用原来的学号;⑧休学学生的学
号保留,待复学后继续使用;④学生退学、开除、死亡,学号应注销;⑥学生转往外
地上学,属本省学校,需带学号,属外省学校,学号应注销;⑧外地学生转入本市上
学,属本省学生,需带学号,属外省学生,学号由教育主管部门拨给;⑦学生在校阶
段,学号保持不变。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济南市将严格控制招生人数,以保证全市
“七五”期间直至“八五”前几年普通高中在校生控制在3万人以内。

(陈海民)

【初中招生制度改革】

从1984年开始,济南市对原初中招生实行全市统一考试,按学生报考志愿顺序择
优录取的办法进行了有计划的逐步改革。1984~1985年,首先取消了全市统一招生考
试,报考重点初中的,按报考成绩择优录取;其他小学毕业生按划片就近入学原则,
直接升入初中。1986年又取消重点初中,同时决定山东省实验中学、山师大附中、济
南一中、济南三中四所省重点学校不再招收初中。但囿于当时的管理体制和社会心理
承受能力,仍允许少数办学条件较好的初中,按小学毕业会考成绩,在划定范围内择
优录取新生,其他学生一律划片就近入学。1987年对市区初中招生办法进行了彻底改
革,全部实行中小学挂钩,以学校为单位整体就近直接升入初中,实现了1988年国家
教委提出的“取消初中招生考试,凡准予毕业的小学生就近直接升入初中学习”的要
求。1988年5月,国家教委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转发了济南市初中招生改革的经验。

(陈海民)

【中小学校舍改造】

根据中央关于加强中小学校舍改造的要求,济南市从1980年起,开展了农村中小
学校舍改造工作,到1985年全市基本实现了“一无二有” (无危房、有教室、有课桌
凳)。此后,又进行了校舍改造“六配套”(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
配套) 建设。几年来,全市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的投资共9211.61万元,其中国
家投资669.514万元, 乡镇群众集资7839.394万元, 学校自筹702.702万元。 到
1987年, 全市农村新建及维修校舍38808间, 新购置课桌凳369727套, 新砌院墙
331331.5米,大门1863座,厕所10504间、操场1463个,全面完成了农村中小学校改
“六配套”任务,并经省政府验收合格。

继农村中小学校改“六配套”基本完成后,按照省市政府关于加快城市中小学改
造步伐的要求,1988年济南市开展了以消灭现有危房,整修刷新校舍为重点的全市公
办中小学校改工作。 至年底,共修建校舍9.6万平方米,增加土地7.65万平方米,
整修刷新校舍28.8万平方米。 共投资1889万元,其中城镇企事业单位、个人捐资达
263万元,占总投资的14%。全市公办中小学校舍改造“五达标”(规模、校舍、课桌
凳、操场、环境达标)建设将于1989年全面展开。

(赵秋生 孙茂苗)

【济南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

1988年9月21日召开, 各有关部门负责人等300余人参加。会上,传达了6月召开
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转发了国家教委有关德育工作的文件,总结交流了
近年来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经验,提出“以试行《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
要》和执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突破口,改革和加
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任务。会议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领导、全体教
职员工都应从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切实端正教育思想,真正将“管理育人,教
书育人,服务育人”的任务落到实处;并要通过多种途径向家长、社会宣传“两纲”、
“两范”,以促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综合力量的形成。

(左 郡)

【全国部分重点中学、实验中学教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

1988年9月19日—24日在山东省实验中学举行。 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3
所重点中学、 实验中学的代表。国家教委中学司副司长仲哲明等3位同志专程来济南
参加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加快深化中学教育改革,
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重点是: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引进竞争机制,增强活
力,提高工作效率,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会上,各校交流了教育改革的经验,
并就内部管理改革的有关问题进行了重点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势在必行,引入竞争机制,改善不合理的分配,实行教职工队伍合理组合是深化改革
的必由之路。同时指出,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在搞好管理改革
的同时,要把教职工的积极性引导到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教书育人,全面
提高教学质量上来。在研讨中,与会代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互相启发,达到了提
高认识、开拓思路、推动改革的目的。与会代表还参加了山东省实验中学建校40周年
庆祝大会。

(周立华)

【制定特殊教育发展规划】

1988年,市教委按照《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精神和全国特教工作会议
提出的规划目标,在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济南市“七五”后两年和“八五”
期间的特殊教育发展规划。规划提出:按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
原则,采取“积极发展、分类指导、巩固提高”的方针,在1995年前普及小学阶段的
盲、聋哑、弱智教育。并在巩固发展小学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向下延伸,发展残疾儿
童的学前教育,向上发展初中教育,为全面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奠定基础。此规划目
标分两步实施:①1990年前,合理布点,积极发展。盲、聋哑、弱智教育的入学率分
别达到20%、70%、80%以上。⑨1995年前,做到协调发展,巩固提高。从市区到农
村,逐步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盲、聋哑、弱智教育入学率分别达到60%、90%、95
%以上。为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在筹措经费、培训师资、教学研究以及职业劳动技
术教育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县(区)和乡镇根据全市的规划要求,从当地实际出
发,逐级制定了本地区的特殊教育规划。

(杨逢熔)

【聋童进入普小的一体化教学实验】

济南市十亩园小学从1987年9月开始进行“聋健合一一体化”实验。1988年5月,
省教育厅、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市教委、历下区教委及十亩园小学联合签定了《聋
健一体化试点协议》,明确规定:把聋童入学列入十亩园小学的招生及教育教学计划。
现已招收5名聋童, 分别编入两个普通班。该校在教学中的做法是:①充分利用聋童
的残存听力,训练发音;⑨通过看口型、学说话,培养交际能力;②采用复式与个别
教学, 让聋童多听、多看、多练。经过教师们的辛勤培育,5名聋童的学习成绩均居
于中上水平,其中1名同学连续两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郭 范)

【普及初等教育复查验收】

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普及初等教育的成果,打好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省
教育厅根据国家教委的通知精神,提出了以乡镇为单位组织普及初等教育复查验收的
要求。 1988年1月,济南市教委下发组织复查验收的通知,提出了复查验收的标准。
各区(县)分批分期地对所辖乡镇进行了复查验收。在复查工作中,突出了稳定“四率”,
控制学生流失这个重点,明确了家庭、学校和村委会三方责任制,加强了学籍管理,
还注意了做好流失学生的返校工作。由于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全市小学生的年巩固
率稳定在99%以上。到1988年底,全市已有52个乡镇复查验收合格,其余乡镇的复查
验收将在1989年结束。

(杨逢熔)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追踪调查】

为了进一步掌握济南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科学地指导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的开展,同时为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提供科学理论依据,自1987年开始,在国家和省设
在济南市的6所观测点学校内,对7岁和11岁两个年龄组的学生,按城、乡、男、女分
类,共选调1307人进行检测。并对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追踪调查。调查项目包
括形态指标6项(身高、体重、胸围、坐高、肩宽、骨盆宽) ,机能指标3项(脉搏、血
压、肺活量),素质指标5项(速度、下肢爆发力、力量、耐力、柔韧)及视力和常见疾
病。各项检测均采用统一仪器、统一方法进行。这项工作每年5~6月进行,追踪至学
生中学毕业为止,时间长达10年之久。调查资料经整理,由计算机统计出原始指标和
派生指标的均值、标准差等。这种纵断面调查的数据,国内外尚未见过报道,它将对
科学地制定学生生长发育评价标准、探讨其规律积累可靠的依据。

(史天云)

【农村五四学制试点】

为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质量,济南市自1988年暑假起在农村进行小学学制五年,
初中学制四年的“五四”学制改革实验工作。这项改革实验,将把初中的三年学制改
为四年学制,在四年当中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对课程设置、教材教法、考试方法
等进行全面的改革实验和探索。既要加强语文、数学、外语基础学科的教学,又要对
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科的课时进行适当调整,使其知识相对完整。同时要加强
德育教育,强化音、体、美教学和劳动教育,大力开展课外活动,加强教育教学实践
环节,提高教育质量。历城四中在市、区教研室的协助支持下,在全市首次进行了这
项实验。

(宁锦潭)

【农村中小学流失情况调查】

1988年下半年,济南市教委组织各县(区)教委(局)进行中小学流失情况的调查。
从调查统计看,小学生的巩固率稳定在99%,初中生的巩固率在95%左右。但地区之
间不平衡,有些地区学生辍学现象比较严重,如章丘县个别乡镇的初中生流失率为17
.5%,历城区个别乡镇小学生流失率为10.7%。辍学现象不仅贫困地区存在,经济
条件好的乡镇也时有发生,如近郊一个镇的初中生流失率为5.1%。学生辍学的主要
原因:一是受社会上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个别农民贪图近利,令子女弃学经
商或做工;二是一些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户任意雇用童工;三是有些乡镇没有
征收教育费附加,而把学校正常公用经费平摊在学生身上,造成家长负担过重,不得
不让子女弃学回家务农;四是少数学校教育思想不端正,对学习差的学生关心不够,
出现了重复教育的现象,一些多次留级的学生从厌学导致弃学。为了控制中小学生流
失,市教委制定了控制学生流失的措施,并由市政府转发各县区。各级政府正在采取
有效措施,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明确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各自应负
的责任,切实做到“依法治教”。各级教育部门在引导学生端正教育思想的同时,加
强了学籍管理,严格控制学生流失现象的发生。

(杨逢熔)

【中小学勤工俭学】

1988年,济南市有中小学校办工厂587个、农林场559个、商业服务网点190多个,
总收益2292.79万元,比1987年增长49.61%,占同期国拨教育经费的27.46%。其
中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达1331.07万元,占总收益的58.05%。全市有42万名学生参
加勤工俭学劳动,占学生总数的81%。年纯利超过10万元的校办工厂有65处,其中济
南二十中永新印刷器材厂、济南三十五中校办工厂、济南制锦市小学印刷厂、章丘宁
家埠中心小学育才纺织厂等年纯利超过了30万元。全市五区三县勤工俭学年收益都超
过200万元,其中槐荫、天桥突破300万元。章丘教委、槐荫校办工业公司、制锦市小
学、济南二十中永新印刷器材厂厂长常振广分别被评为全国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先进
单位和先进个人。

(聂司亮)

【槐荫区校办工业公司被评为“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

槐荫区校办工业公司建于1984年10月,四年来全区勤工俭学工作迈出了四大步,
生产速度、经济效益连续四年居全市领先地位。1988年校办工业产值达1255.2万元,
比上年增长53.4%;实现利润350万元,比上年增长37%。他们的工作,有以下五个
特点:

第一, 完善了管理体制。6月份召开了分管校长和企业厂长会议,推行了厂长负
责制。改变了过去校长领导不负责,厂长负责不领导的现象,理顺了管理体制,企业
厂长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第二,全面推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校办工业公司制定的《勤工俭学承包办法》
把校办工厂的发展与校长、厂长、教职工奖金挂起钩来。出现了领导重视勤工俭学,
教师关心勤工俭学, 工人大干勤工俭学的新局面。有88.5%的学校完成和超额完成
生产任务,纯收入过10万元的学校达到50%以上。

第三,创新上新抓后劲。1988年新上项目44个,实现校校有项目,项项有收入,
消灭了空白点。全区有26个新项目当年投产,创产值90万元,纯利20万元。

第四,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1988年勤工俭学收入用于校舍改善的资金
达140万元, 占利润的40%。有五处学校新建了教学楼、活动室。市区中小学普遍粉
刷一新,向花园式学校发展,两镇学校“六配套”达到99%以上。通过勤工俭学,增
添了教学仪器、设备,建起了实验室、电教室、图书阅览室等,给教育带来了生机。

第五, 加强劳动教育。1988年4月20日,区劳动教育小组成立,制定了劳动教育
规划,依靠社会、家庭建立劳动基地,落实劳动项目,配备劳动育人教师,把劳动教
育纳入整个教育之中,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小纬九路小学红领巾小工厂办
得有声有色,该校经验在全市推广。北小辛庄小学与厂挂钩,进行劳动教育,取得经
济效益和育人双丰收,学生减免了学杂费。不少中学与厂家联合,建立劳动基地,组
织学习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得到了家长、社会的赞誉。

(马洪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