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9&rec=67&run=13

全省工交财贸工作成效显著
省经委主任 孙光远

1994年,全省工交财贸企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
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实现了省委、省政府年初提出的要
求,工交财贸经济保持了较快较好发展。
工业生产稳定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全省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98
4.6亿元(1990年不变价),增长27.5%。预算内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30亿元,
增长23.99%。产销率逐月提高,年底达到96.81%,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经济
效益持续上升,亏损增加的势头得到遏制。全省独立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75亿元,增
长33%。资金利税率10.69%,比上年提高1.65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4.51%,
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22万元/人,增长33.3%;预算内国有工
业企业实现利税88.28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实现利润25.77亿元,增长56%;
亏损额8.45亿元,比上年下降60%,亏损面25.14%,减少10.71个百分点。商业、粮
食、供销、物资、石油五大系统统算从8月份开始实现扭亏为盈。
国有经济、大中型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发展速度由慢到快,经济效益由
低到高,在国民经济中的骨干作用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的生产速度分
别增长13%和22%,实现利税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52%和60%。
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加大。企业的技术进步、技术改造无论是投资总量
还是增长幅度,均是近几年来最好的。全年累计完成技改工作量328亿元,增长60%
,百项重点技改项目进展较好,产品档次和项目水平比往年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完成
技术开发项目6071项,投产率达到89.5%。建成21个省级以上技术中心,标志着全省
企业技术开发上一个新台阶。
经济的外向度明显提高,利用外资改造老企业取得新进展。全省利用外资改造老
企业的面达到30%,其中东部地区达到60%以上。工业品出口发展迅猛,出口交货值
增长60%以上,机电产品出口首次突破10亿美元。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全省社会消费零售总额1132.3亿元,增长34.4%。在城市市
场旺中趋稳的同时,农村市场发展进一步加快。
交通通信全面发展。组建成立了山东航空公司,开通了青岛至日本、韩国及济南
至韩国的国际航线,实现了我省国际航线零的突破;集装箱运输初步形成了以青岛为
“龙头”的全省集装运输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烟威汽车专用路竣工投入运
营,济德、济聊等高等级公路开工建设,全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4129公里,其中高等
级公路1076公里。全年全省客货周转量增长3.7%和8.9%,邮电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
分别增长49.4%和54.6%。

[全省工业概况]1994年底,全省工业企业达80.83万个,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企
业达2.8万个,职工570万人。
一、生产规模继续扩大,生产总量快速增长。1994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700亿
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24亿元,比上年增长2
2%。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108.5亿元(1990年不变价为3984.6亿元),比上年
增长27.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继续快速增长,全省主要原材料和能源的生产均好于
上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
│产品种类 │1994年 │比上年±%│
├───────────┼────┼─────┤
│自行车(万辆) │177.4 │34.31 │
├───────────┼────┼─────┤
│表(万只) │630.91 │13.47 │
├───────────┼────┼─────┤
│照相机(万架) │35.02 │-2.82 │
├───────────┼────┼─────┤
│电视机(万台) │96.53 │42.80 │
├───────────┼────┼─────┤
│其中:彩色电视机 │68.52 │43.71 │
├───────────┼────┼─────┤
│组合音响(部) │9097 │-35.28 │
├───────────┼────┼─────┤
│家用洗衣机(万台) │105.43 │36.34 │
├───────────┼────┼─────┤
│电风扇(万台) │169.77 │2.88 │
├───────────┼────┼─────┤
│家用电冰箱(万台) │62.53 │23.04 │
├───────────┼────┼─────┤
│房间空调器(万台) │12.26 │6.81 │
├───────────┼────┼─────┤
│化学纤维(万吨) │12.73 │33.16 │
├───────────┼────┼─────┤
│纱(万吨) │53.54 │-24.70 │
├───────────┼────┼─────┤
│布(亿米) │27.86 │7.14 │
├───────────┼────┼─────┤
│原盐(万吨) │780.31 │10.83 │
├───────────┼────┼─────┤
│啤酒(万吨) │187.40 │7.85 │
├───────────┼────┼─────┤
│白酒(万吨) │120.67 │26.58 │
├───────────┼────┼─────┤
│机制纸及纸板(万吨) │215.22 │14.76 │
├───────────┼────┼─────┤
│农用薄膜(万吨) │5.11 │0.99 │
├───────────┼────┼─────┤
│原煤(万吨) │7560.63 │9.71 │
├───────────┼────┼─────┤
│原油(万吨) │3079 │-5.29 │
├───────────┼────┼─────┤
│发电量(亿千瓦小时) │675.03 │11.58 │
├───────────┼────┼─────┤
│钢(万吨) │368.64 │12.18 │
├───────────┼────┼─────┤
│钢材(万吨) │222.49 │-0.32 │
├───────────┼────┼─────┤
│纯碱(万吨) │116.09 │6.98 │
├───────────┼────┼─────┤
│化肥(100%)(万吨) │181.69 │16.83 │
├───────────┼────┼─────┤
│化学农药(100%)(万吨) │2.12 │2.21 │
├───────────┼────┼─────┤
│水泥(万吨) │4885.31 │22.92 │
├───────────┼────┼─────┤
│平板玻璃(万重量箱) │721.25 │5.35 │
├───────────┼────┼─────┤
│金属切削机床(台) │16086 │-16.69 │
├───────────┼────┼─────┤
│汽车(辆) │15878 │-23.26 │
├───────────┼────┼─────┤
│摩托车(万辆) │78.86 │50.94 │
├───────────┼────┼─────┤
│小型拖拉机(万台) │24.31 │41.86 │
├───────────┼────┼─────┤
│大中型拖拉机(台) │10300 │16.8 │
└───────────┴────┴─────┘

二、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全省乡及乡以上轻工业完成增加
值636亿元,比上年增长23.1%,重工业完成增加值7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3%。轻
重工业的结构比例由上年的45:55调整为48:52。
三、非国有工业增幅快于国有工业。全年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691.4亿元,比上
年增长10.4%。非国有工业特别是乡办工业和以三资企业为主体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集体工业增加值628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其中
,乡办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3.7%;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9.6%,
非国有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1%上升为59%。
四、国有大中型企业主导作用明显。1994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有2300家,占全
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7.89%,但其利润、利税、增加值占全省乡及乡以
上独立核算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43.34%、58.34%和54.94%。
五、基础工业得到加强。煤炭、电力、石油、化工、钢铁、建材等能源、原材料
工业是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1994年,煤炭采选业拥有固定资产净值87.61亿元
,创利税8.11亿元,实现增加值39.34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的6.19%、2.1%和29.
1%,比上年增长12.38%、5.38倍和4.82%;电力工业拥有固定资产净值128.42亿元
、创利税8.95亿元,实现增加值34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的9.12%、2.31%和2.52%
,增长34.44%、18.82%和15.62%;石油工业拥有固定资产净值222亿元,创利税2
3亿元,实现增加值120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0.8%、5.93%和8.88%,增长15.84%
、16.6%和37.04%;钢铁工业拥有固定资产净值37.12亿元,创利税10.12亿元,实
现增加值31.12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的2.64%、2.61%和2.30%,增长35.08%、5
4.52%和70%。
六、工业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稳步提高。1994年,全省工业产品销售率呈现
出逐季提高的趋势。一季度末为91.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半年上升到92.53%
,三季度末上升到94.83%,12月份达到102.56%,全年平均达到96.81%,比上年提
高0.9个百分点,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33个百分点。从工业构成看,国有工业、大中
型工业产销率最高,达到98.74%和98.84%,分别比上年提高1.04和1.88个百分点。
轻工业产销率为96.2%,与上年持平;重工业为97.4%,比上年提高1.25个百分点。
集体工业产销率为95.22%,比上年提高1.25个百分点。全省17个市地工业产销率比
上年提高的有13个市地,青岛、淄博、枣庄、东营、潍坊、济宁、聊城7市地高于全
省平均水平。
1994年,全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共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494.48亿元,
比上年增长26.27%;实现利税387.88亿元,其中利润148.37亿元,分别增长48.8%
和60.1%,全年实现了生产、销售、利润、税金的同步大幅度增长,且利税的增长超
过了产销的增长幅度。
工业企业解困成效显著,亏损面缩小。年末亏损户由上年的3159户减少到2222户
,减少29.7%,亏损面由上年的10.6%降低到9.34%,亏损额下降到27.03亿元,比
上年下降50.59%。
七、工业技术含量增加,技术改造步伐加快。1994年,全省完成技术开发6071项
,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212项,填补国内空白的416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214项,
填补省内空白的847项。投产5433项,投产率达89.5%,完成新产品产值388.9亿元,
利税46.6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7.7%和23.7%,新产品产值率达9.82%。共完
成技术消化吸收项目143项,其中,具有国际水平的34项,填补国内空白的38项。19
94年,有15个企业被授予“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称号,并有8个企业被国家认定
为国家级技术中心,会同省国税局、地税局、青岛海关联合制定了鼓励技术中心建设
的优惠政策,会同省财政厅下达了520万元专项资金。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国
家及省两级共下达技术开发、产学研工程、工业性试验、技术中心建设等资金共计2
.71亿元。
技术改造步伐加快,1978年至1994年,全省工业企业共完成技术改造项目3.24万
项,投资611亿元,引进国外先进技术2242项,开发新产品和利用新技术5.1万项。1
994年全年计划安排技改投资360亿元,全省工交企业完成技改投资338亿元。安排省
重点技改项目109个,总投资56.7亿元。争取国家专项420个,专项贷款26.3亿元,比
上年增长80%。利用外资嫁接改造项目2957个,投资96.8亿元。
八、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取得新成绩。1994年,全省共节约能源516万吨标准
煤,乡及乡以上万元工业产值(1990年不变价)综合能源消费量2.18吨标准煤,比上年
降低35.63%,节约钢材8.74万吨;节约和代用木材60万立方米;推广散装水泥869.
28万吨;重点产品单位能源、原材料消耗稳定降低率达到70%;回收废钢铁101万吨
;预计完成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13.2亿元,工业固体废物利用2820万吨;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60%。全省节能、节材、综合利用创直接经济效益23亿元。
九、安全生产。1994年全省工交财贸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相对稳定并有明显好转。
县属以上工交企业因工死亡161人,比上年下降9%;重伤256人,下降10.2%。统配
煤矿和地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分别为0.359和3.97,均居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特大
火灾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80万元;比上年下降9.9%。
全省海上安全工作在完善海上安全法规,加强宣传,做好海上“三防一救”工作
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全年先后组织海上搜救行动34次,派出飞机2架/次,各类船5
7艘/次,共救出海上遇险人员201名,救出遇险船69艘/(只),救出人员数比上年同期
增长41.5%,救出船数是上年同期的5倍;协助处理辖区外和其它事故12起。另外,
我省渔船主动救助外国遇险船3起,救出外国船员29人,受到有关国家、中国海上搜
救中心的称赞和表扬。
1994年全省所辖海域共发生各类海难事故64起。其中:碰撞17起,搁浅8起,触
礁3起,触损3起,浪损4起,火灾3起,风灾11起,其它15起。事故起数比同期增长3
9%。碰撞等原因造成船只翻沉16艘(只),比同期增长37.5%;有192名船员、渔民落
水,比同期增长23%;47人死亡,41人失踪,比同期增长34%和14%;4人受伤,比
同期下降35%。
防台风工作收到显著成效。1994年8月15日第15号热带风暴袭击我省半岛海域,
由于船舶防台风工作部署早,准备工作做的充分,预防措施得力,各级领导重视,各
有关单位密切配合,使这次强热带风暴较1992年第16号同强度的强热带风暴造成的损
失明显减少。全省所辖海域共翻沉损坏各类船1216艘(只),比1992年下降65.9%;死
亡渔民4人,下降85.7%;失踪12人,下降45.5%;经济损失也有明显降低。
十、企业改革与企业管理。1994年,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
,全省选择50户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在50户试点企业中,集团公
司11户,工业企业41户,非工业企业9户,职工总数12.28万人,总资产173.6亿元。
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经济效益较好,负担较轻,领导班子团结,开拓精神较强,管
理基础较好。同时,在对3755户企业进行调查汇总的基础上,制定了《山东省国有企
业实行分类分级管理的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十一、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1994年,根据省政府的部署,在全省组织实施了旨
在全方位提高产品质量的“山东名牌”战略,推出49家企业的53个产品为1993年度“
山东名牌”产品,组织了“山东名牌”宣传活动。
全省各市地、各部门按照全省打假三个战役的部署,积极开展工作。全省共查处
大要案972起,共端掉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黑窝点1200多处,治理整顿了临沂药材市
场、临清轴承市场、枣庄煤碳市场。菏泽药材市场已被取缔。4月份开始进行了棉花
打假专项斗争,共查处掺杂、掺假案件23起,货值1297.5万元。
全国第十六次QC小组代表大会在济南召开,推动了全省QC小组活动的发展。全省
共有237个小组获省优秀QC小组称号,有18个小组荣获全国优秀QC小组称号,1个班组
被评为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1人被评为全国质量管理卓越领导者。全省有8个企业、
5个产品分获“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和“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称号。
十二、饲料工业提前完成“八五”规划目标要求。1994年,全省饲料工业克服了
原料紧张、价格暴涨和资金严重不足等困难,配(混)合饲料产量突破400万吨大关,
达到43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提前一年完成全省饲料工业“八五”规划目标要求
。饲料产品合格率稳定在80%左右,饲料添加剂和原料生产也有较大幅度增长。
十三、限产压库促销工作取得成效。全年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6.81
%,产成品存货控制在338亿元,产成品存货可供销售天数压缩到47天,都实现了年
初省政府确定的目标。
十四、“三电”管理工作又有新进展。1994年全省电力供需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据测算,电力缺口在150万千瓦。全省“三电”管理工作围绕缓解电力紧张局面,主
要做了以下安排:
一是统一了化肥用电价格,落实了化肥用电优惠政策,对化肥生产用电实行优惠
电价,不允许收任何集资和附加费,并补充计划内用电指标14万千瓦,较好地缓解了
化肥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化肥企业开工率由年初的不足40%到上半年提高到80%以上
,全年生产化肥181.7万吨,比上年增长26万吨。开工正常的企业厂厂盈利,1994年
全行业由上年亏损9238万元变为盈利1.24亿元。
二是规范电力管理办法,优化电力投向。针对全省电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省经
委会同省电力局制定了《山东省电力分配办法》并由省政府办公厅批转全省执行,在
理顺电力管理程序,使计划用电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电力分配择优
供应,保证重点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年增加电力负荷6万千瓦。
三是抓好峰谷电价试点工作,提高电力使用效益。针对全省电力供应一方面紧张
,另一方面峰谷差高达280万千瓦、使用效益不高的状况,省经委、电力局、物价局
拟定了《山东省峰谷电价试行办法》并报国家批准。起草了在《全省推行峰谷电价的
通知》,经第44次省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在全省推行峰谷分时电价,要求1995年三
季度末推行面达到规定范围的50%,年底达到100%。
四是加强协调,搞好服务。及时跟踪电网运行情况,按季搞好全省用电分析工作
,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对莱钢两座铁矿的备用电源、50万吨电炉的配套供电设施、
发电用油的价格以及三夏、抗旱、冬季用电等及时进行了协调解决和安排部署。
1994年全省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企业整体经济效益还不理想,
亏损仍然比较严重,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预算内地方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面
仍高达25.1%。二是资金供应偏紧,资金周转缓慢,相互拖欠严重。全省乡及乡以上
工业平均流动资金周转次数1.81次,应收账款净额477.77亿元,其中大中型企业应收
账款净额占全省的53.38%。资金占用结构不合理,全省工业成品存货价值达337.16
亿元,占全部存货的42.8%。全省工业流动资产平均余额为1934.48亿元,流动负债
平均余额为1912.99亿元。由于资金紧张,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加大了难度。以致
有的企业陷于停产和开工不足的困境。三是亏损面仍然较大,亏损状况尚待进一步改
善。
(廉华亭 邢世胄 封宗庆 孔庆成 赵旭东 张玲 樊军 王国屏 王新生 纂欣 曾宪
福 于永晖 王玉刚)

省经委专栏组稿人:刘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