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9&rec=60&run=13

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全面发展
省农业厅厅长 杲宪庆

1994年,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克服多种不利因素和困难,取得了新的可喜成就,
基本实现了省委、省政府年初提出的“三个增长”目标:一是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
长。全省粮食总产409亿公斤,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夏粮203.5亿公斤,再创历史最
高水平;棉花总产1118万担,比上年增长36%;油料总产6765万担,比上年增长26%;
蔬菜总产3315.4万吨,比上年增长22.2%;果品总产592.9万吨,比上年增长18.2%。
二是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增长。全省肉类总产476万吨,比上年增长31%;蛋类294万吨,
比上年增长37.4%;奶类51万吨,比上年增长29.1%;水产、乡镇企业、林业也均比
上年有明显增长。三是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全省农业总产值可达1300亿元 (按现价
计),比上年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1320元,比上年增加367元,扣除物价因素增
长8.7%。
1994年,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及广大干部职工在推进农村改革、抗灾夺丰收、发展
“两高一优”农业、科教兴农、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执法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等工
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农业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实现同步增长。全省粮食面积基本保持了稳定,棉
花面积走出了低谷。八大实用技术覆盖面积进一步扩大。小麦“1·2·5”工程实施
由41个县增加到68个县;小麦精播面积达到1500万亩;玉米紧凑型品种密植配套技术
推广面积达到300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86%;花生和棉花地膜覆盖面积分别达到4
70万亩和624万亩,均占播种面积的一半左右;全省农作物复种指数达到162%,比上
年增加2个百分点。全省吨粮田面积已达到1438万亩,其中100个吨粮乡镇平均耕亩单
产达1059.8公斤,比项目实施前亩增229.8公斤。400万亩棉花高产开发比前三年平均
单产增加15公斤。在“菜篮子”产品生产上,花色品种增加,质量进一步提高。全省
1200万亩蔬菜,总产突破3000万吨,其中保护地栽培面积达200万亩,精细菜和优质
品种均已占到30%以上。全省1200万亩果园中优质品种已占到70%以上,一级果和特
优级果比重大幅度增加,在1994年底举行的全国优质苹果评比中山东省囊括了前8名
。畜牧规模饲养和以增加食草畜禽为主的结构调整有所突破,保持了连续增长的好势
头。同时,各地围绕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大力优化作物与品种结构,推行名牌战略
,发展特色农业和节地型高效农业。全省粮经作物比例已调整到7∶3,名特优新稀和
高值高效品种面积进一步扩大,PH82-2-2等优质小麦品种达到700多万亩;千元田面
积2600多万亩;“双千田”面积近700万亩,其中桓台、龙口、寿光和兖州4个县市整
建制实现了“双千县”;亩收入5000元以上的高效田面积430万亩,其中亩收入1万元
以上的特高效田面积135万亩;全省农作物耕亩收入达到779元(按耕亩一年生作物产
品现价计),比上年增加179元。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提高较快,出口创汇增幅较大,
预计出口创汇总额达到16.5亿美元以上,其中果品出口达到8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蔬菜创汇额达到1亿美元以上。
二、坚持市场取向,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一)在继续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
营制度的同时,加强农村承包合同管理,积极探索土地承包使用、流转、补偿的有效
办法和途径,稳妥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据统计,全省已拍卖“四荒”150多万亩,
其中荒山70多万亩。各地以种田大户、专业队、农业车间和集体农场等方式形成的土
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50多万亩。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方还出现了通过村庄兼并、
企业兼并形成集团型规模经营的形式。以区域化种植、几统一服务为主要形式的规模
经营在各地得到大面积推广。(二)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各地积极探索以推广龙
头企业带动、市场带动、协会带动、能人带动和商贩带动等五种模式为重点,发展当
地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的路子,促进了农业生产由单纯的收耕种向产加销、贸工农一
体化的转变。(三)扩大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和农村合作基金会。全省乡、村两级合作
基金会已分别达到1460个和5300个,筹集资金总额突破4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
农村经济发展。
三、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各级农业部门在全省范围内
开展了贯彻落实“两法”,稳定、恢复农技推广体系情况大检查。推广了寒亭区“依
法减负”经验和农民负担卡等规范化管理的做法,严厉查处违法加重农民负担的案件
和错误行为,使农民负担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科技服务上,引导和扶持发展农
民专业协会达到3900多个,各类实用技术培训达到200万人次,科研管理也得到加强
。加工流通服务和信息服务也有了新的起色。全省3000多个农办服务实体,固定资产
超过15亿元,已成为带领农民进入市场、适应市场的重要龙头。

[全省农村经济呈现六个特点]一、总收入大幅度增加,各业协调发展。1994年全省
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275.7亿元,比上年增加2557.2亿元,增长68.8%。扣除乡办企
业后,村及村以下农村经济总收入为4941.1亿元,比上增加2062.8亿元,增长71.7%
。具体表现:一是农村各业收入均大幅度增长。其中:农业收入增长49%,林业收入
增长29.2%,牧业收入增长93.8%,渔业收入增长75%,交通运输业收入增长80.8%
,工业收入增长74.6%,商饮业收入增长72%,服务业收入增长69.6%,建筑业收入
增长50.1%。二是村及村以下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全省农村第一、二、三产业
收入占的比重分别为30.3%、48.2%和21.5%,分别比上年回落2个百分点、提高1.
4和1.6个百分点。在第一产业中,农、林、牧、渔结构趋于稳定,所占比重分别为6
1.9%、2.5%、28.1%和7.5%。三是乡办企业、集体、“联户”和家庭四个经营层
次的收入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乡办企业收入为1334.6亿元,比上年增长52.6%;集体
统一经营收入1803.9亿元,比上年增长61.5%;“联户”企业收入180.7亿元,比上
年增长110.4%;家庭经营2956.6亿元,比上年增长76.5%。
二、农村出售产品收入大幅度增加。1994年,农村各业出售产品收入达到2624.
6亿元,比上年增长90.6%,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3.1%。农、林、牧、渔四业商品
性收入占各自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44.6%、72.7%、72.6%和88.8%。
三、农村生产性固定资产增加,农业生产后劲增强。1994年,全省乡村年末农村
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达到995亿元,其中乡、村级集体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626亿元;
农民家庭自有278亿元;“联户”企业拥有31亿元,在农村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价值
中,集体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仍占主导地位。
四、净收入和农民人均所得增加,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往年。1994年,乡村净收入
总额为1419亿元,其中村及村以下净收入为1250.7亿元,比上年增长38.8%;农民人
均所得1320元,比上年增加367元,增长36.2%。全省有6个地市的农民人均所得超过
1500元,其中最高的为威海市2119元。其它依次为:潍坊市1753元,烟台市1706元,
青岛市1647元,莱芜市1645元,淄博市1557元,枣庄市1400元,泰安市1382元,日照
市1346元,济宁市1330元,济南市1301元,东营市1290元,临沂地区1244元,德州地
区1144元,滨州地区1050元,菏泽地区1050元,聊城地区891元。
五、总费用增长较快,经济效益下降。1994年农村经济总费用占总收入的比重为
74.8%,比上年增长6.1个百分点,费用总额比上年增长86.9%,比总收入增长速度
高出15.2个百分点。
六、农民直接负担绝对额增加,但占上年人均所得比重控制在《条例》规定限额
以内。1994年,农民直接负担的村提留与乡(镇)统筹费为31.1亿元,比上年增加4.8
亿元,农民人均负担44.29元,比上年增加6.85元,占上年人均所得的4.4%,比上年
下降0.23个百分点。农民直接承担的社会负担为10.2亿元,比上年增加5.1亿元,人
均14.53元,占上年人均所得1.4%。以上农民两项直接负担合计为41.3亿元,人均5
8.82元,占上年人均所得的5.84%。另外,1994年农民劳均承担的农村义务工和劳动
积累工分别为11.9个和13.4个。

(肖培强)

[全省果树生产再上新台阶]1994年,全省果品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突出表现为面
积稳步发展,产量持续增加,质量大幅度提高,效益显著增加。据统计,全省现有果
园面积1200多万亩,占全国的12.5%,其中,苹果860万亩,占全国的25.7%,梨65
万亩,桃68万亩,葡萄24万亩,山楂100多万亩;在遭受历史上罕见冻害以及强台风
袭击等灾害的情况下,全省果品总产仍比上年增加,可达592.9万吨,居全国首位。
据统计,经过近几年的树种结构调整,全省以苹果为主的老劣品种改换良种面积
达150万亩,其中大部为3-8年生的幼龄果园,也有25年生以上的处于盛果期的果园。
至1994年底,全省果树优良品种面积已超过70%,苹果、梨等大宗水果特级果、一级
果率达65%以上。在860万亩苹果园中,红富士苹果达350多万亩,新红星等元帅系新
品种200万亩,乔纳金60万亩,北斗20万亩。果品出口突破8万吨,比去年增长30%左
右。红富士苹果以其优良的品质,在国内市场居各类品种的销量和价格之首。
在1994年全省和全国优质果品评选中,山东省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全省果品评选
会上,全省共评选出省特优果品21个,其中苹果19个,梨2个;评出省优质果品74个
,其中苹果69个,梨5个。在全国评选的优质苹果的前20名中,山东省占了13个,占
65%;其中有招远市的9个,栖霞臧家镇1个,海阳王家山后村3个。特别是苹果评选
,总分前7名及红富士苹果单项评比前8名,全部被山东省囊括。另外,山东省还有2
个茶叶品种被评为全国优茶二等奖。

(肖培强 于洪祥)

[全省农作物良种繁供体系日趋完善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1994年,全省农作物良种
繁育、供种工作取得重大成绩,主要农作物良种推广率达到95%以上,新品种覆盖率
达81%,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一是积极组织实施小麦“1.2.5”工程种子繁供
体系。全省实行县、乡统一供种的县为68个,联合供种量达80%以上,小麦种子纯度
提高了3-5个百分点。二是继续抓好玉米“统繁联供县制”体系。1994年全省玉米面
积3520万亩,紧凑型达3001万亩,占86%。由于推广紧凑型玉米,年增产23亿公斤,
仅此一项,占“八五”期间年增100亿公斤计划的1/5。紧凑型玉米的推广应用,带动
了一系列配套技术的研究应用,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在育种、制种、栽培理论研
究和推广实践上均有新的重大突破。三是建立粮棉油菜种子基地约500万亩,安排生
产各类种子200多万公斤。在全省开展了杂交棉繁种、制种、技术培训、协作开发工
作,共建繁殖田300亩,制种田2000亩,一代示范田4000亩。同时,园满完成为5个国
家生产蔬菜种子3万多公斤的外繁任务。
为了保证良繁供种工作的顺利开展,全省共组织了粮、棉、油、菜10个作物21组
,128个品种184点次的“三项”实验,审定了10种作物13个品种。这些品种在产量、
质量和抗性等方面都有突破,为品种更新换代奠定了基础。
1994年,全省各地都把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作为振兴农业的重要措施来抓。据统
计,全省共推广新良种1.1亿亩,覆盖率达80%,比上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农作物良
种化程度达到95%以上。
小麦:良种面积6300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7%。主要推广的新品种鲁麦15号、1
4号、17号、16号、18号、19号、20号等合计面积5000万亩,约占良种面积的81%。
其中,优质小麦烟农15为260万亩,PH82-2-2为50万亩,鲁麦14号、15号都在1000万
亩以上。
玉米:杂交种面积3620万亩,占种植面积的98%。主要推广的新杂交组合有掖单
4号、12号和13号、鲁玉10号、11号、12号、13号、烟单16号、17号等,合计面积约
为3000万亩,占杂交种面积的83%。其中掖单4号、12号、13号、鲁玉2号、10号、烟
单14号等都在100万亩以上。
地瓜:良种面积占98%。主要推广了徐薯18原种、鲁薯3号、4号、1号、2号、5
号、6号等新品种,合计面积750万亩,占良种面积的76.5%,其中徐薯18为400万亩
,约占地瓜面积的40%,鲁薯3号、4号,均在100万亩以上。
大豆:良种面积占94%。主要推广了鲁豆4号、5号、6号、7号、8号、9号、10号
等新品种约500万亩,占良种面积的79.1%,其中鲁豆4号达330万亩,约占大豆播种
的50%。
棉花:良种面积占97%。推广的新品种鲁棉9号、10号、11号及中12、中16、中
17、中杂028等,合计面积1000万亩左右,占良种面积的90%以上。
花生:良种面积占97%。主要推广了鲁花9号、10号、11号、79266等新品种,约
700万亩,占良种面积的70%,其中符合出口标准的大花生鲁花10号面积达200万亩以
上。

(省种子站)

[全省实施“科技兴棉”战略]1992-1993年,全省棉花生产连续两年大幅度滑坡。
为了重振产棉大省雄风,1994年初,省政府提出了“恢复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
,增加总产”的战略指导思想。各产棉区积极实施“科技兴棉”战略,落实各项技术
措施。全省棉田地膜覆盖推广600多万亩,营养钵育苗移栽推广300多万亩,棉花专用
肥和光合微肥推广200多万亩,化控、配方施肥、模式化栽培和棉铃虫综合防治等都
得到大面积推广,使全省棉花生产得到了恢复性发展,总产1118万担,比上年增长3
6%。

(董合忠)

[全省农垦系统实现“双增”]1994年,全省农垦系统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加强管
理,促进了农垦经济的发展,实现了企业增效益、职工增收入的“双增”好成绩。生
产总值4129万元,比上年增长19.6%;工农业总产值1.57亿元,增长44.6%;职工人
均收入3166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全垦区人均收入1793元,高于全国农垦平均水平。
全垦区实现利润510万元,比上年增长1.3倍。取得以上成绩主要抓了五点:一是深化
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和转换经营机制。郯城组建了农垦集团总公司,广北、黄河推行了
场改公司,实行了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经济形式;对部分小型微利的二、三产业实
行了租赁和拍卖,发展了集体和个体经济,使农垦经济出现了复合化的经济体制。全
省农垦2500多个家设农场普遍实行了生产、生活费用“两费”自理,涌现出一大批劳
动致富大户。仅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的20余户。三项制度改革进展很快,到年底,合
同制工人已占职工总数的38%,参加劳动保险社会统筹的占固定职工总数的93%。不
少农场的住房已评估作价卖给职工,医疗费实行包干,节省管理费,又减轻了企业负
担;二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了农业的稳定发展。主要抓了扩大有效灌溉面积;
以“丰收计划”为龙头,积极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大力发展良种生产,全垦区的小麦
、玉米、水稻、大豆、棉花等主要作物基本实现良种化;已有一些农场成为当地的良
种繁育基地。1994年农垦系统粮食总产达到3.6万吨,比上年增长13.2%,创历史最
好水平;棉花总产1483吨,增长34.5%。三是外向型经济开始起步。已确定的8个引
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投资总额2.77亿元人民币,其中利用世行贷款1323万美元。郯
城农垦集团公司和美国百事公司联合在郯城建立土豆生产基地,美方无偿提供10万美
元的土豆专用机械。四是第三产业有了新发展,农垦商业、饮食、服务业由上年的4
6家发展到60家,实现销售收入2300万元,增长28%。五是绿色食品开发又有较快发
展,去年已有24个产品被授予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建立绿色食品基地200万亩。

(邱富兴 郑祖鑫)

[农业对外交流活跃]1994年,山东农业国际交流活动活跃。4月22日~30日,省农
业厅杲宪庆厅长率团赴澳大利亚考察果树、蔬菜生产和加工以及商谈经贸合作。考察
期间同西澳州农业部达成了进行农业科技信息交流和交换园艺品种,合资合作企业建
设以及利用西澳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我省劳动力资源,在西澳州开发创汇农业的意向书
。5月10日~14日,日本和歌山县参事山添利夫率和歌山县农业技术交流团来山东省
考察蔬菜、果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情况。9月16日,日本援助我国第十一期粮食增
产项目在北京由中日两国政府代表签字。日本政府向山东省提供3.25亿日元无偿援助
。项目区定在莒南、苍山、费县和郯城四县。援款用以购买农药、化肥和运输车辆等
农业生产资料。11月8日~10日,澳大利亚南澳州初级产业部部长迪尔·贝克率该州
农业经济代表团一行7人,考察山东省农业经济发展,洽谈经济合作项目。12月4日~
11日,省农业厅齐可友副厅长率棉花考察团,赴希腊考察了棉花大田生产和生产技术
措施以及棉种脱绒加工设备。鉴于目前全省95%以上的生产用种是毛籽,限制了种衣
剂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建议有计划地引进希腊EMKAT.S.A公司生产的棉种脱绒加工设
备和加工技术,对棉种进行深加工,以推行棉种脱绒包衣新技术,使优良品种发挥增
产效益。

(赵贵新)

[粮油三作三收试验示范获得成功]1994年,省农业厅在宁阳县试验示范小麦、花生
、玉米生产三作三收面积1万亩,平均亩产小麦402公斤、花生255公斤、玉米400公斤
,亩产值达1500多元(按当时市场价:小麦1.2元/公斤、花生2.8元/公斤,玉米1元/
公斤),比相同生产条件而采取麦田套种花生和麦田套种玉米两作两收地,分别增加
收入30%以上,纯收益提高20%。此项试验示范的成功,为全省大面积推广粮油三作
三收增产高效技术,提高粮油产量,提供了可靠依据。

(王恩逊)

[全省又涌现出两个农业“双千县”]1994年,寿光市、兖州市实现了农业“双千县
(市)”,成为继桓台县和龙口市之后两个新的“双千县(市)”。
经过省里组织的专家验收鉴定:寿光市73.1万亩粮田平均亩产粮食1011公斤;1
39万亩耕地,平均亩收入2044元。兖州市36.5万亩粮田,平均亩产粮食1008公斤;6
0.3万亩耕地,平均亩收入1568元。均实现了“双千县(市)”的目标。

(曲召令 蒋石宝)

[全省100个吨粮示范乡镇建设圆满完成]由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共同组织实施的10
0个吨粮乡镇建设,经过3年的实践,圆满完成。1994年,全省吨粮田面积发展到143
8万亩,比1991年增加903万亩,其中吨粮乡镇发展到250个。
三年来,各示范点制订规划,加大投入,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全面落实
各项具体措施,累计用于水利、农机的投入达4亿多元,培训各类技术人员和农民30
0多万人次,同时积极推进农副产品延伸增值。到1994年,这100个乡镇的291.5万亩
粮田,平均耕亩单产1059.8公斤,比实施前的1991年亩增229.8公斤,比全省平均耕
亩单产水平高377公斤;按总耕地计算,亩产值达到117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12
元,比1991年增加759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00多元。

(曲召令 蒋石宝)

1994年山东省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的位次

┌──┬───┬───┬───┬───┬───┬───┐
│ │粮食 │其中 │谷物 │薯类 │油料 │棉花 │
│ │(亿斤)│夏粮 │(亿斤)│(亿斤)│(万担)│(万担)│
│ │ │(亿斤)│ │ │ │ │
├──┼───┼───┼───┼───┼───┼───┤
│总产│818.2 │407.1 │718 │70.7 │6765.1│1118.6│
├──┼───┼───┼───┼───┼───┼───┤
│位次│2 │1 │1 │2 │1 │3 │
└──┴───┴───┴───┴───┴───┴───┘

(许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