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9&rec=59&run=13

1994年,山东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快速、全面增长的良好势头。突出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增长,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与1993年相比,全省粮食
生产在播种面积减少近300万亩、部分市地遭受严重灾害的情况下,粮食总产达4091
.1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棉花总产55.9万吨,增长36.3%;油料总产338.3万吨,
增长26%;肉类总产476万吨,增长31%;禽蛋总产294万吨,增长37.5%;水产品总
产350.7万吨,增长9.8%;蔬菜总产3315.4万吨,增长22.2%;农业增加值775亿元
,增长7.3%;全省乡镇企业、村办企业、联营和个体经济从业人员1462万人,比上
年增长8.2%,乡及乡以下工业增加值704亿元,增长32.5%;农民人均纯收入1320元
,增加367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6%。
(二)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土地制度建设及
适度规模经济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荒山、荒滩、荒坡租赁拍卖有重大突破,全省已
拍卖荒山150多万亩,其中95%的荒山一季栽上了树;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规范
化试点经过三年的努力,全面完成了试点任务,促进了全省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
善和提高;股份合作的领域越来越宽,已由乡镇企业向一、三产业扩展,全省实行股
份合作制的乡村企业达7万多处,占乡村企业的27%,股本总额达368亿元;按产业化
组织发展农村经济逐步成为推进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经营体制和运行
机制,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步伐加快,较大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已达1万多个,带动基
地6000多万亩,联结农户1000多万户。
(三)农村产业结构更趋优化,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省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面
积比例为7∶3,有的地方调整到5∶5;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产值比例接近1∶1;农村
一产业与二三产业产值比达到1∶5.5以上。据统计分析,全省亩收入千元以上的高效
田可达到2600多万亩,“双千田”690多万亩,亩收入5000元以上的特高效田达到43
0万亩,亩收入1万元以上的135多万亩,都比上年有新的增加。农村外向型经济发展
步伐加快,预计全年乡镇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可达360亿元,比去年增长73%;农副
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出口创汇30亿美元以上,比去年也有较大增加。
(四)科技兴农成效显著。基层农技服务组织得到较好的恢复和加强,农技推广服
务体系逐步完善,各类农业专业协会、研究会等民间科技组织发展到1.2万多个;农
业适用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主要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90%以上;多层次、多形式培
训农民的工作成效显著,70%以上的农民掌握了一门或几门农业实用技术;农业高新
技术开发应用有了新突破,省财政拿出500万元,带动各方面资金6200万元,投入到
10个农业高新技术开发示范区,形成固定资产1.4亿元。目前,遗传杂交技术、生物
技术、微电子技术研究开发已有了良好开端,高蛋白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大蒜、生姜
、果树、花卉脱毒快繁,蛋鸡雌雄变异,计算机控制喷灌,海珍品人工育苗以及工厂
化养殖等项目已开始进入推广应用阶段,有的已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条件明显改善。1993年冬季和1994年春季的农田水利建
设规模大,效益好。据统计,共投入资金13.54亿元,投入工日6.87亿个,完成项目
14.53万项,改善、恢复灌溉面积956万亩,增加除涝面积263万亩,增加水土保持面
积972平方公里,解决农村52.9万人吃水问题。特别是一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对减
轻自然灾害损失、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期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
共完成投资22亿元,改造中低产田1500万亩,开垦宜农荒地220万亩,直接经济效益
89亿元。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庭院经济开发以及浅海滩涂开发
都取得显著成效。农产品收购、加工、仓储、运输、通讯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
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全省各类集贸市场发展到7245处,其中专业批发市场1300多处。
信息、技术、劳务市场发展有了好的开端。年内农用机械总动力3756万千瓦。其中,
农用拖拉机865.8万千瓦,增长3.3%。全省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村村通电话。

(张霞 李超群)

业绩·人才·信息
[省级小康镇--姚家镇]济南市历下区姚家镇地处济南东郊,毗邻城区,总面积85.
07平方公里。北中部地区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盛产粮菜果品;南部山区重峦叠嶂
,林木葱笼,风景优美,济南名胜--浆水泉风景区、龙洞风景区、佛峪风景区一字相
连,相映生辉。进出济南的东外环路、济王公路、工业南路及胶济铁路穿镇而过,交
通便利,被誉为济南的“东大门”。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济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历
下区工业开发区就座落在镇中腹地。镇政府下设四个农村办事处,辖25个行政村,9
999户,农村人口3.47万人。现有粮田1.82万亩,蔬菜0.45万亩,果树1.05万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姚家镇从贫困到温饱而小康,经历了艰苦的创业历程
。自1979年起开始打破单一粮食经营的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以采石、烧砖为主的工
副业生产。1983年一批建材、轻纺、机修工业项目相继上马。1987年,济南华达汽车
修配总厂、济南第五针织厂、济南玻璃厂等十几个骨干企业已初具规模。1990年,全
镇企业发展到175个,工业产值实现1.48亿元,第二产业成为全镇农村经济的主导产
业。近四年来,以“建设经济强镇,提前奔小康”为奋斗目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
、资金、人才优势,实施“稳农强工兴商”战略,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目前已
建成粮食、蔬菜、果品、畜牧四大基地;乡镇企业443个,其中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
的企业已达10家;中外合资企业42个,国外设办事处5家;农村经济总收入超亿元村
9个,19个村建成村企合一的集团公司。199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24亿元,工
业产值完成13.7亿元,第三产业总值9.2亿元,出口交货值1.36亿元,工商利税1.00
54亿元,农业总收入41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66元。先后获得全省乡镇企业先进
镇、全国乡镇企业先进镇、全省百强乡镇、全省明星乡镇、全省外向型企业先进镇、
全省精神文明先进镇等荣誉称号,1994年通过了省级小康镇的验收达标。
镇党委书记 孟祥德
镇长 杨庆和

[鲁西南经济明星--山东国华实业(集团)总公司]山东国华实业(集团)总公司创建于
1977年,现已是拥有职工3000名的外向型(集团)公司。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1000亩
农牧场除外),厂房面积8.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080万元,流动资金2800万元,年产
值1.8亿元,利税1200万元,创汇1200万美元。公司辖14个紧密型企业。已形成地毯
、裘皮、制革、工艺品、羽绒、剪绒、工业帘子布、高档布料服装八大流水生产线。
主要产品有纯羊毛地毯、裘皮服装、皮毛动物、革皮及革皮服装、羽绒及羽绒服装、
剪绒及剪绒制品、白棉布、工业帘子布、高档布料服装等450个花色品种,远销美国
、加拿大、独联体、香港等35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先后荣获省级、部级先进企业、国
家二级企业、全国七星级企业等称号,被农业部、经贸部首批定为贸工农生产基地,
成为国家大二型企业,企业荣获全国出口创汇大户“飞龙奖”。
总结国华实业(集团)总公司发展的经验,主要有4条;一是实行厂户挂钩,培植
产品基地。以产业化思路,本着欲取先予、致富农户的原则,加长生产链条,与农户
建立紧密的产业关系。为发展皮毛、裘皮、羽绒服等畜产品加工,与饲养户签订合同
,每饲养一头牛、一只羊、一只禽,分别付贴息贷款500元、30元、10元,规定交售
时间,公司按市场价或保护价收购,从而确保了加工货源,又解决了饲养户资金困难
和后顾之忧,促进了饲养业发展。二是在自我配套完善、“强筋壮骨”的同时,实施
“体外发展”战略,大搞龙头带动。对地毯加工,采取提供织机、原料、图案和织作
技术的办法,把地毯初加工扩散到户,现已在鲁、豫、苏、皖四省的18个县市建立加
工点270余个,拥有织机2150台,加工地毯12万平方米,创产值4000万元,成为全国
同行业第一供货大户。三是重视技术进步,生产名牌产品。采取岗位培训和送技术员
到大专院校进修等形式,提高工人技术素质,技术员发展到350名。其中有技术职称
的185人,高级经济师3人。同时,大搞技术革新,生产了一大批名优产品,其中裘皮
服装、皮毛玩具分别获部优、省优称号,地毯产品符合国家一级企业产品标准,出口
免检。四是抓产品流通,促进生产加工。公司产品销售人员增加到50余人,在广州、
深圳、新疆、黑龙江等地设有34个信息点,聘请兼职信息员40余名,并在乌鲁木齐、
牡丹江、黑河、绥芬河等地设立5个边贸办事处,在乌克兰奥德萨市、俄罗斯莫斯科
市、海参崴和美国洛杉矶等地,建立跨国经营公司和办事处,使加工产品畅销国内外
。由于公司大力开展产业化生产,取得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省委书记赵
志浩曾多次视察国华公司,并欣然题词:“贸工农一体化,鲁西南一明星”。目前,
全公司正在“加大力度,发展拓张,立志图新,勇于进取,强化管理,争创一流”的
企业方针指导下,抓住机遇,继续深化改革,向优化产品质量的更高目标攀登,使这
颗鲁西南明珠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总经理:苑宪章
地址:山东定陶陈集镇
邮编:274108
电话:(05402)791151791156791157
电挂:0948

(初春海 万鲁岱 雷华)

[奋进崛起的菏泽市沙土酿造总厂]菏泽市沙土酿造总厂原是一个磨芝麻油的小作坊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十四年的努力拼搏,现已成为“中国100家最大
食品制造企业”之一。固定资产已达2亿多元人民币(不包括外资),厂区面积1.2万平
方公里,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职工4700多人。该厂生产的特鲜酱油、生抽王、宫
廷御膳酱油、纯正芝麻油、高俪八味人参酱油、香辣油等40多种产品,荣获国家级、
部级、省级名优特产品称号。获金银铜牌及荣誉奖76项。先后被命名为省级先进企业
、全国出口创汇先进企业、国家大型二级企业、国家星火示范企业、全国500家最大
规模排名企业、中国银行最佳信用企业、山东省农行特级信用企业。1994年实现产值
4.5亿元,出口创汇2129万美元。
一、市场启动,外引内联。该厂自建厂规模投产,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并在
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导下,大胆引进外资。自1988年与该厂合资的台湾企业家许廷光、
刘粹臣起,现已是台湾、日本、韩国、加拿大外商投资者的忠诚伙伴,累计引进资金
3770多万美元,兴办起11个合资企业,其中在本厂的有裕鲁、鲁旭、裕丰、裕佳、京
鲁、房地产、新金兰7个合资企业,在定陶县的裕鲁木业公司,在内蒙古的突泉公司
,在加拿大的绿原有限公司和汉城农产食品商社,组成裕鲁集团公司。生产的芦笋罐
头、洋菇、草菇、调味品等120多种产品畅销世界各地,预计1995年出口额可达7亿多
元。与此同时,该厂在1994年4月正式组建了“538工程”经济组合体,即以裕鲁集团
为核心,用松散的形式把沙土镇周边的5县(市)、38个乡镇的约100万农民联合起来,
发展种、养、加工业。目前该厂“538”蔬菜基地已达40多万亩。
二、科技先行,全面发展。菏泽市沙土酿造总厂,自建厂以来,坚持“科技兴厂
,全面发展”的方针,在发展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用于智力投资182万元,先后
选派222名青年到大专院校学习进修。分期举办了管理、财会、发醇、罐头食品、机
电、外语短期进修班,培训职工1242名。其中已晋升为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的3
8人,达到中专水平的314人。现在厂内建起了职工中学和子弟小学,1995年还将建起
投资2000万元的海外食品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以加快培训人才,输入(集团)企业。为
了加快发展步伐,改善投资环境,该厂投入“五通一平”建设和食品城开发建设。1
994年新建11万伏沙土变电站已竣工充电,光缆电信楼和通到兖兰公路的食品城裕城
南路正在开通。1995年用于新建合资工程投入4000万元,用于帮助农民种菜和“538
工程”科研基金386万元,用于改善工人住区和文化生活214万元已经到位。过去有名
的大沙窝已是工厂林立,商贾云集,欣欣向荣的商贸食品城。
厂长:李繁聪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沙土镇
电话:623344

(初春海 徐进泰)

[蓬勃发展的辛北庄村企业]兖州市大安镇辛北庄村是山东拖拉机厂驻地,全村276
户,897人,1050亩耕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总支书记刘学东和总支一
班人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地利优势,全面实现战略重点转移,大力发展了村办企业。
目前总公司所属4处企业拥有固定资产5300多万元,1994年完成产值1.4亿元,实现利
税1314.3万元,被济宁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发展乡镇企业明星村”和“明星乡镇企
业”,总经理刘学东被评为省“优秀乡镇企业家”和省“劳动模范”。
一、抓投入,增后劲,不断创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辛北庄村经济总收入
只有52万元,人均收入230元。刘学东出任村党总支书记以后,先后办起了冶炼厂和
拖拉机配件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他们制定了高起点改造、高技术嫁接、高档次
开发的企业发展战略。一是对老企业进行高起点改造。投资215万元,改造了拖拉机
配件厂,新上了3条自动生产线,成为山拖厂最大的配套企业。二是对老工艺进行高
新技术嫁接。投资130万元,建起了全自动中频感应电炉,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
生产工艺,使炼铁厂年产量提高到万吨以上。三是对新上项目实行高起点开发,一步
到位。去年投资800万元新建的车轮厂,从德国引进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PC系统全
自动生产线,年产车轮15万只,产品全部由山拖厂包销。今年计划再投资800万元,
新上二期工程,形成年产车轮30万只的生产能力,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
二、借人才,借技术,借梯上楼。辛北庄村企业起步较晚,为弥补企业的“先天
不足”,他们实行了攀高结贵联名流,与大学、大所、大企业联姻的策略。先后从上
海、天津、合肥、济宁等地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6名,其中专家、教授、高级工程
师17名。与全国12家科研所和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技术协作关系,借助他们的技
术优势发展自己。引进专利开发的拖拉机自动升降座椅获国家银质奖,为山拖厂主机
出口配套专用,销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三、抓管理,练内功,提高企业素质。辛北庄村将炼铁厂、拖配厂、轧钢厂和车
轮厂作为分公司,纳入总公司的统一管理,各分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从总
公司、分公司到车间、班组层层签订合同,各项指标分解到人,严格考核,奖罚兑现
。注意培养造就企业人才队伍。十几年来除选送到高等院校深造,到大中型企业培训
,提高专业水平外,还组织参加市、乡组织的政治活动,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理论
水平。目前,已有3位厂长(经理)获得了中级技术职称,有2人取得了大专学历。有2
5名职工获得了初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有5名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大专文凭。
村办企业的发展增强了集体的经济实力,增加了农民收入。近年来,从企业收入
中拨出54万元用于农业服务设施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系列化、全方位的服务;投
资120多万元建成了花园式学校,建起了幼儿园、卫生室,为独生子女办理了人身保
险,为65岁以上的老人办理了退休养老保险;硬化了街道,安装了路灯,建起了农民
夜校,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遵纪守法教育,使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整体
素质大幅度提高。199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350元,是1978年的10.2倍,被济宁市委、
市政府命名为“首批奔小康带头村”和“济宁市经济强村”。

(郭修泉 刘勤)

[童家庄依海致富以渔兴村]日照市岚山办事处岚山街道童家庄子村是一个典型的渔
业村,全村有1150户,3500口人,总面积3.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5公里。1994年全
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4006元,分别是1990年的10倍和4.4
3倍。
近几年来,童家庄子村党支部一班人按照办事处建设“海上岚山”的经济发展战
略,立足本村渔业生产实际,着眼于渔业集约化生产经营,从改革管理体制入手,于
1991年成立起日照市第一家村级水产企业集团-日照市童海渔业公司,实行支委、村
委、企业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改变过去“分船承包”的传统渔业生产模式为统一领
导、统一经营、独立核算、分级承包、效益分成的一体化、集约化渔业生产经营格局
,并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公司工作的良好运行。
在渔业生产上,渔业公司实行浅海养殖,远洋捕捞,水产品加工并举。1991年以
来,公司新购置185马力以上的钢质渔轮32艘,成立了外海远洋捕捞船队,使水产品
的捕捞量由1990年的5400吨,迅速提高到1994年的2.6万吨,增长了3.8倍多。同时,
公司注重搞好浅海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浅海珍稀水产品养殖。到1994年浅海养
殖扇贝800余亩,年产量达1000吨,经济效益达到1500万元。另一方面,公司积极发
展水产品加工业,先后建起了总储量为1100吨的三座水产品冷藏厂,1994年公司实现
加工增值1560万元。
近几年他们围绕渔业生产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配套设施建设,先后建成1座储
冰1200吨的制冰厂、渔需物资供应站、网具厂、运输公司、汽修厂、建筑公司等12处
服务性企业,既满足了本公司渔业生产经营所需,又增加了经济效益。通过加强配套
服务,年可节省各项费用支出150多万元,年新增利税1240万元。同时,为抓好水产
品销售,公司开辟了4条直航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鱼货销售线,促进了该村创汇渔业
的发展。
1994年童家庄子村公共积累达到5100万元,是1990年的33.5倍,固定资产5500万
元,是1990年的12.8倍。该村先后被省、市、办事处党委政府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红旗党组织”、“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该村党支部书记、童海公司总经理
王世昌被市委、市政府推荐为全省农业劳动模范。

(徐培光)
省农委专栏撰稿人:张霞 李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