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旧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9&rec=314&run=13

[章丘铁匠]章丘煤炭资源丰富,冶铁历史悠久,世世代代造就了大批优秀铁匠。早
在春秋战国时期,章丘铁匠即能用铁锻打出枪、刀、剑、戟等兵器及犁、锄、锸、斧
、镰等农具。汉武帝时,东平陵(在今章丘境内)即成为冶铁重地。唐代,章丘的采矿
、冶炼、铸造、锻打均发展至到相当水平,铁匠队伍进一步壮大。明洪武二年(1969
年),河北枣强等地移民迁居章丘。袁氏家族定居相公镇东北二里许的袁庄以打铁为
业,并传徒授艺,吸收本地打铁技艺。明清时期,章丘铁匠即为养家糊口外出经营,
他们二三人搭夥,推起小车,奔山西,走河南,下关东(东北),闯口外(内蒙),云游
四方。外出铁匠以相公庄、普集、埠村、山后寨等地居多。开春,数以百计的铁匠离
境,直到年底方归。把技艺、风俗传往各地,将外地经验、信息引进故里。久之,有
的在他乡异域安家落户;有的流落外地收徒传艺。章丘铁匠刘恒清到青州定居后,以
打剪刀为业,他研制的“青州大三剪刀”为“北方刃具之最”,获得了“大三剪刀不
用挑”的信誉。柴姓小炉匠流落周村,研制的“周村铜锣”,名传四方。民初,报载
:“章丘铁匠饶有声誉,每年售技于奉、吉、黑、晋、陕等省者,道相望而踵相接”
。现代机械工业兴起,一大批铁匠被吸收到企业,成为机械制造技术骨干。改革开放
以来,在以机械制造、加工为重点的乡(镇)铁匠们有了用武之地。多数由锻工改为技
工。还有的外出劈铁,仅沙湾一个村就有到山西、河北、江苏、浙江、黑龙江等省劈
铁者120余人;刁镇刘官庄每年下东北的“小炉匠”达300人左右。普集镇长白山一带
的万山、三山峪,埠村镇的徘徊等村,都是有名的铁匠村。
章丘铁匠工艺高超,产品多样。旧式传统产品可分为农具、工具、农工两用具、
家具、兵器等5大类67个品种。粗略统计:农具有犁、铧、耙、耠、锄、镰、镢、刀
、斧、钩、链及管理牲口用的牛鼻钳、马掌、嚼子等。工具产品有木工、铁匠使用的
锛、凿、刨、斧、钳、锤,石匠用的镐、撬、钎子、錾子、双刃斧、单刃斧;瓦匠用
的瓦刀、砍刀、刮刀;裁缝用的剪刀等。有农工两用产品旧式大车、轿车、小车车瓦
、车轴及各种钉环等。家具有锨、菜刀、剃头刀、修脚刀、钉锤、剪子等。兵器有大
刀、宝剑、红缨枪头、手枪、步枪、机枪等。1937年,邹平县抗日游击队“特务营”
军需主任卓贡西从章丘聘请铁匠,用铁轨制造长枪160支、马步枪45支。匠人回县后
研制成匣枪、橹子枪、手榴弹、迫击炮等。在各类产品中,以埠村双葫芦菜刀、徘徊
镰刀、砚池炒勺等饶有名气。随着现代机械工业的发展,旧式铁制产品多为新式产品
所取代,产品种类日多。主要有刁镇生产的馒头机、切菜机,埠村生产的制瓶机,县
风动机械厂生产的罗茨鼓风机,电机厂生产的洗衣机电动机等名牌产品。
章丘铁匠工艺精良。战国时期,采用渗碳制钢法,能锻打比较精细的农具。汉代
,冶铁采用淬火技术,把锻好的刀、剑等浸入水中,使之坚硬锋利。据《后汉书·韩
棱传》载,肃宗赐三尚书以宝剑,赐予陈宠的椎成剑产于东平陵,光洁锐利,为稀世
珍品。至今从东平陵故址朱家城口出土的镰刀、斧头、镢头,仍光滑适用。旧时章丘
铁匠锻打的传统器具品类繁多,工艺精美,性能良好,用之得心应手。如锄头是一种
普通农具。根据农需,分大锄、半锄、苗锄。从样式看,有圆膀锄、方板锄、月牙锄
,因地因用途而异。大锄用于耪茬,半锄专为松土锄苗,月牙式小锄宜于剜苗。无论
大锄小锄,背面均是鱼脊型,锄面光洁平滑,锄刃锋利,入地不挂土,触硬如夷,遇
草如削。抗日战争时期,研制的手枪、步枪、机枪等武器,也有相当威力。近年来,
由于深化技术改革,名牌产品不断涌现。县缸套厂生产的“钢花”牌95系列缸套,质
量稳定,耐磨,寿命达8000小时以上,评为部优产品;县风动机械厂生产的“齐鲁”
牌40m3罗茨鼓风机,风压高,风量大,噪音低,节能好,评为省优产品;县电
机厂生产的洗衣机电动机,埠村镇生产的电瓶机,誉满县内外;刁镇炊具厂厂长、老
铁匠邱传申与工人们研制的9种炊事机械,通过省技术鉴定,其中MP450-B型馒头机,
评为部优产品。
旧时,章丘铁匠均为个体手工业者。其经营方式分“行炉”、“坐炉”。行炉由
2至3人组夥,走村串乡,多维修农、工具。遇丰年,农民维修、添置农具家具者多,
铁匠生意兴旺。手艺较好者,一盘烘炉年均收入粗粮10石,合3000多公斤,人均100
0多公斤;手艺一般者,亦能收入5至8石。如遇歉年,生意萧条,勉强能维持生活,
甚至不得温饱。坐炉是炉房,亦称铁匠铺,多在外籍,东北尤多。铺员人数不一。正
常年景,学徒每年工资收入仅折粗粮1石;头锤兼抢磨大伙计,每年工资收入可买粗
粮3石左右;能掌钳的匠人工资合粗粮5石上下;业主年收入相当于一个钳工工资的2
至3倍,合3000至4500公斤。年底,铁匠回乡,收入多者,置地盖房;收入少者,添
衣买粮。一时能牵动当地房产涨价,粮米增值。明水镇贺套庄,曾因铁匠发财,出现
“七亿胡同八亿街”的景象。经济落后村镇,亦有不少农户以打铁谋生发家。因为章
丘人世代以铁匠手艺谋生,所以旧时当地人常说;“章丘人不会打铁吃鸟啊!”
合作化以后,原为手工业者的铁匠,陆续进入县、乡(镇)企业,改革开放以来,
章丘发挥“铁匠之乡”的优势,大力发展机械工业。通过技术革新,机械产品有的创
省优、部优,有的成为全国名牌产品。至1994年,市乡(镇)机械工业总产值达10.67
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3.05%。成为地方的经济支柱。
旧时铁匠社会地位低下。他们多出身贫寒,属社会下层,靠实力卖手艺为生,干
苦、累、脏的铁业活,被统治阶级和富贵者视为“粗鲁汉子”,但是,章丘铁匠的历
史作用是不能低估的。朝野上下五行八作,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离不开铁匠。章丘
铁匠在社会下层仍赢得了广泛的尊重。无论走到哪里,都被称为“铁匠老师”。现在
章丘铁匠跻身于工人阶级行列,已成为国家的主人翁。

(杨积清明非乙郭来彬)

[古代齐鲁女杰]齐鲁之邦,人杰地灵,是华夏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人才辈出
,群英荟萃,其中也涌现出无数才华横溢、业绩昭著的女英杰。她们当中有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以及农民起义军女领袖等。这些女中豪杰在不同
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领域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因而
得到世世代代人民的敬仰和纪念。是山东人文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国时期女政治家钟离春。齐国无盐(今东平县)人。生来貌丑,但志向远大,平
时多研究国家大事。当时正处于齐宣王统治,朝政腐败,社会昏暗,国势渐衰,这使
她十分焦虑。为了拯国救民,她敢冒杀头的危险,独自闯进宫殿,直接向国王进谏,
指出朝政之弊端,针对时弊而陈述了四项治国方案,最后还尖锐地指出:请大王以治
理国家为当务之急,以选贤任能为头等大事。齐王认为她讲的很有道理,便采纳了她
的方案,同时也为她的才华和忠心所感动,遂立为皇后。从此,她在宫廷内为国王筹
划施政,整饬吏治,使国势日盛。
教子名家孟母。姓仉(zāng),孟轲之母。她见识不凡,夫君故后,独立支持
,特别是致力于培养后代,使其成才。关于她教子的故事,两千多年来一直广为流传
,尤其是“断机劝学”、“择邻三迁”以及教育孩子不说谎的“杀豚不欺子”等故事
,至今脍灸人口。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孟轲终于成为一代儒学大师,孟母亦被人们推
崇为贤母的典范。
汉代女经学家羲娥。济南人,系经学大师伏胜(又名伏生)之女儿,故通称“伏生
女”。她是西汉初期传授《古文尚书》的学者。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原有古籍大都
散失,汉文帝下令求治《尚书》的学者。伏生虽精通《尚书》,但已年届九旬,语文
表达不清。当朝重臣晁错前往求教时,便由羲娥传授,共得28篇,即为至今所存的《
今文尚书》。她还著有《尚书大传》流传于世。
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女领袖吕母。琅邪海曲(今日照市)人。新莽末年,社会黑暗
,民不聊生。她原为富裕之家,因其子被县官冤杀,便散家财,聚众数千,于公元1
7年领导起义,被推为将军,攻破海曲城,杀死县官。以后起义军发展至数万人,威
震许多郡县,其队伍纪律严明,深得百姓拥护,同时也显示出我国古代女子的组织指
挥才能。吕母死后,其部众分别加入赤眉、青犊、铜马等起义军。
西晋著名女文学家左。字兰芝,临淄人,是大诗人左思之妹。少年聪慧好学,
善作诗文。晋武帝司马炎慕其芳名而纳入宫内。初拜为修仪,后封为贵嫔。她的抒情
赋情真意切,缠绵悱恻,有不少佳作。武帝喜欢她的词藻,常与她谈论诗文;每有文
物异宝,必诏其作赋、颂。原有诗文集4卷,已佚散;今存诗、赋、颂、赞、等作
品20余篇,多为应帝诏而作。所作《离思赋》尤为著名。此赋感叹幽居深宫的苦闷心
情和不幸命运。
南朝著名女文学家鲍令晖。东海(今苍山县)人,是南朝刘宋时期杰出诗人鲍照之
妹。擅长诗赋创作,后世评论家认为其作品“崭绝精巧,拟古尤胜”,概括了她的诗
作风格。在诗歌形式上也有创新,后对唐代五言绝有所影响。鲍照对其诗十分赞赏,
曾对孝武帝刘骏曰:“臣妹不亚于左,臣才不及太冲尔”。所作《香茗赋集》在当
时颇有影响,可惜早已散佚,仅存诗7首,载于《玉台新咏》,其中有些为世人所诵
,如《题书后寄行人》、《拟客从远方来》等,语言清丽,生动感人。
宋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章丘人,自幼天资聪颖,稍长就以才气纵
横、文词清丽闻名于乡里。18岁嫁学士赵明诚后,所写的大量诗词,无不婉约、细腻
又洋溢着豪迈、洒脱的风格。后来金兵南下,生活颠沛流离,其思想随之升华,作品
风格亦随之巨变,写下了大量爱国诗词。所著《金石录后序》和《词论》均为重要学
术论著。《宋史·艺文志》中记有李清照的文集7卷、《漱玉词》6卷。李清照是我国
文学史上才华横溢的女词人,因具有可贵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其影响极为深远。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世界名人的名字为水星地形划分的命名中,就标有李清照的名字

抗金起义军女领袖杨妙真。青州人,金末起义军领袖杨安儿之妹,号“四娘子”
。她勇悍善骑,称“梨花枪天下无敌”。其兄故后,以她为首进一步扩充队伍,得数
万人,在鲁中和沂蒙山区与金兵周旋。她在义军中威信很高,被尊称为“姑姑”,后
在旗磨山与另一路义军首领李全会合,结为夫妻,共同抗击金兵。公元1218年随李归
顺南宋。1226年蒙古军围攻青州,李全兵败降蒙,后被宋军击杀;她自南方返回山东
,数年后病故。
金代道教女首领孙不二。亦称“孙仙姑”,法名不二,号清净散人。宁海(今烟
台市牟平区)人,为全真道教清净派创始人之一和“北全真七子”之一。善翰墨,工
吟咏。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始居洛阳的凤仙姑洞修道,收弟子甚众,后殁于此
。元世祖忽必烈追赠她为“清净渊贞顺德真人”,后武宗又加封她为“清净渊真玄虚
顺化元君”。著有《孙不二元君法语》、《孙不二元君传述丹道秘书》等。
明代农民起义军女领袖唐赛儿。蒲台(今滨州市)人,自称“佛母”,以白莲教组
织群众,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在青州发动起义,攻破莒州、即墨,杀明军青州
卫指挥,又领万余人围攻安丘。明成祖派大军镇压,义军乘夜袭击,杀掉明军都指挥
使刘忠。她两次严拒敌军招降,兵败后受百姓掩护;皇帝下诏各地官府进行搜捕,但
始终未获其踪迹。
明代女书画家邢慈静。临邑人,为著名书画家邢侗之妹。她是一位绘画、赋诗、
作文俱佳之才女。善画观音大士,博学能文,其书法类似其兄而自成一家;雅工诗文
,文笔高古,词亦雅健。著有《黔涂略》、、《芝兰室非非草》、《芝室集贴》、《
兰雪斋集》、《忠贞集》等。
清代女文学家王照圆。字瑞玉,号婉,福山人,少年聪慧好学,稍长即博及经
史,以学识渊博知名于世。后与栖霞籍学者郝懿行成婚。夫妇共同致力于经史研究与
文学创作。她长于训诂,亦擅文学,其著述甚丰,主要有《晒书堂闺中文存》、《烈
女传补注》、《列仙传赞》、《梦书》、《和鸣集》、《晋宋词故》、《婉诗草》
、《诗说》、《诗问》等。郝懿行卒后,她整理其遗著,故时有“高邮王父子,栖霞
郝夫妇”之誉。

(曲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