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省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9&rec=307&run=13

关于山东省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1995年2月18日在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山东省计划委员会主任 林书香

一、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1994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紧紧把握“抓
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工作大局,正确处理改革、发
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深入开展双增双节活动
,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除物价指数
和棉花产量外,其他主要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872亿元,增长16.3%;其中第
一产业775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1900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1197亿元,增
长20.1%。农业获得丰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总产4091万吨,比1993年减少9
万吨;棉花总产55.9万吨,增长36.3%;油料总产338.3万吨,增长26%。肉类和水
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1%和9.8%。工业产销衔接趋势好,效益逐步改善。工业增加值
完成1700亿元,增长19.4%;乡及乡以上工业产销率96.8%,实现利税增长48.8%。
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9%。
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分税制的财政体制已经建立,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新税制
运行正常。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逐步分离,组建了一批国家银行的分
支机构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外贸外汇改革过渡平稳,顺利实现了汇率并轨。合理划分
了各级投资事权,进一步明确了投资主体。企业改革逐步深化,公司制改革进展较好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已完成清产核资,转入制度创新阶段。社会保障和流通
体制改革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宏观调控取得新的成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的势头得到控制,投资结构有所
改善,投资增幅回落24.7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总规模减少23.3%。金融调控能力增
强,秩序进一步好转,各项存款增加715.5亿元,增长39.6%,贷款增加462.7亿元,
增长22.5%,首次实现了存贷款余额基本平衡。税收征管得到加强,地方财政收入完
成133.3亿元,增长32.1%。各级努力增加有效供给,加强物价监管,对抑制物价过
快上涨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外开放呈现良好态势。进出口总额完成108.4亿美元,其中出口70.8亿美元,
增长18.5%。市地、自营和三资企业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所占比重达到59%。实
际利用外资34亿美元,增长50.5%。其中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2.5亿美元,
国际商业贷款1.3亿美元,境外发行股票4.3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25.9亿美元。劳务
输出、对外工程承包有新的发展。
重点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3.6亿元,增长23.7%;国有
单位投资611.1亿元,增长28.3%。重点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好于往年。潍坊电厂、威
海电厂、德州电厂二期、烟威公路、胶黄铁路、济南新客站改造、莱钢一期扩建、鲁
南化肥厂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基本建成或竣工投产。技术改造进展较好,100项重点
技改项目有68项基本完工。新增发电装机86万千瓦、公路通车里程4192公里、铁路通
车里程43公里、港口通过能力867万吨、程控电话107万门、长途电路2.3万路。
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全年安排科技计划项目4230项,投入资金9.4亿元,取
得重要科研成果3113项。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了新的提高。省属普通高等院校招生
3.94万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8.07万人。环境保护受到重视,完成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83个,限期治理项目365个。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3.02‰。新闻
出版、广播电视、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也有了新的发展。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2.4亿元,增长34.4%。城市生活
质量有新的提高,农村消费品市场增长较快。城乡居民储蓄比年初增加482.1亿元。
城镇人均生活费收入319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20元,扣除物价因素分别增长9.1%
和8.6%。
各位代表,1994年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从根本上说,是党中央、
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政府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
持下,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
同时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结构和机制性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济生活中
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物价涨幅居高不下。全年零售物价总水平上涨20.6%,居民
消费品价格总水平上涨23.4%,大大超过了计划指标。特别是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
上涨幅度过大,城乡部分低收入家庭实际生活水平有所下降,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
焦点。二是农业基础地位不稳固。农业投入不足,水利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化肥等
农资价格上涨幅度过大。粮棉价格调整后,种粮植棉收益增加,但比较效益仍然偏低
,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仍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三是经济效益不理想。
我省经济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产品档次偏
低。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管理水平不高,机制转换较慢,历史包袱和债务负担沉重,
地方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面达25.1%。四是经济运行质量不高。企业资金占压较多,相
互拖欠加剧,周转速度缓慢。经济增长速度较高与财政困难较大并存,新增贷款增加
较多与企业资金紧张并存,投资在建规模偏大与重点建设资金不足并存。在国家宏观
调控力度加大的情况下,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和地方建设资金不足表现更加突出。上述
问题,有些是体制转轨时期难以避免的,也有工作方面的原因,我们将采取切实有效
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1995年经济走势和宏观经济目标
今年经济运行总的态势是,宏观经济环境继续改善,但仍然偏紧。宏观领域的改
革继续完善,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将为经济持续增长创造良好的体制条件。由于通
货膨胀的压力较大,国家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信贷政策,国家计划安排固定资产投
资增长不到10%,新增贷款规模增长18%,均低于前三年的增长速度,建设资金和流
动资金将呈现双紧的局面。需求将出现结构性变化,市场约束增强。由于投资增幅回
落较大,今年实际工作量也不会有大的增加,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农民
收入增加较多,农村市场的拉动作用有所增强;城镇大部分职工收入会有新的增长,
但购买力分流因素增加,消费品市场将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国际市场容量进一步扩大
,对增加出口比较有利,但汇率并轨的效应减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抑制通胀的有
利因素较多,但任务还相当艰巨。各级都把治理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有利于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但去年物价上涨的滞后影响较大,价格结构性调整和生产
要素市场化形成的成本上升的压力将继续释放出来,抑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还缺乏有
效机制,流通秩序和价格行为仍不规范,尤其是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仍然是控
制物价上涨的难点。经济发展支撑条件有所改善,某些制约仍难缓解。全省发电量将
有新的增长,煤炭生产和调入都有增加,公路等交通运输状况有所改善。但电力供求
仍然偏紧,铁路关键路段和限制口压力较大,影响煤炭等重要物资的调运。
根据对经济走势的基本分析,1995年计划安排总的要求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
和稳定的关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深化各项改革,强化农业基础,加快结构调
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治理通货膨胀,努力提高经济整体素
质和运行质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主要计划指标
安排如下:
1.经济增长速度。国家计划安排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9%。我省计划安排增长10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第二产业增长12%,第三产业增长13%。这样安排是留
有余地的,目的是引导各方面集中力量调整结构,提高效益。
2.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按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比国家计划高5个百
分点。主要考虑到现有在建规模较大,一些关系优化产业结构的重点项目必须开工。
这样安排投资率不到30%,低于全国5个百分点。
3.零售物价指数。去年物价上涨滞后影响约8个百分点。上半年国家不出台新的
调价措施,但由于铁路、电力和部分省管价格矛盾突出,有些调价措施可能下半年安
排,这方面的影响约2个百分点。要把自发涨价控制在5个百分点以内。全社会零售物
价上涨幅度力争控制在15%以内。
4.财政与金融。国家安排财政收入增长9%。考虑到我省财政状况和保工资、保
事业发展的需要,计划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根据国家安排和我省实际,计划各项
存款和贷款分别增长23%和18%。
其他主要指标: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利税增长16%,产销率达到9
6%;进出口总额增长18%,其中出口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全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人口自然
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三、强化农业基础,努力增加农产品供给和农民收
入(略)

四、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略)

五、调整结构,提高效益,进一步改善企业整体素
质(略)

六、强化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略)

七、坚持“三外”并举,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效益
(略)

八、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优化投资结构
(略)

九、加快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促进社会事业全面
发展(略)

十、转变计划管理职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