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地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9&rec=273&run=13

全面发展的一年
滨州地区行署专员 李戈

滨州地区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是山东省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和
“海上山东”建设两大跨世纪工程的重点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粮棉基地。
全区辖6县1市, 总面积9617平方公里, 人口352万。 1994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
115.86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7.2%、37.3
%和2 2%; 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97.9亿元, 增长41.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2.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7亿元,增长21.5%;完成财政收入5.07亿元,
增长1 2.4%,农民人均纯收入1081元,增加362元。
农业夺得全年、全面丰收。粮食总产44亿斤,增产5.6%;棉花总产133万担,增
产45.6%;全区农业总产值87.9亿元,增长26.9%,其中,林、牧、渔业产值分别增
长0.6%、68.1%和6.2%;高效生态农业和高值田开发初见成效,吨粮田面积达119
万亩,比上年增加10.6万亩,亩收入5000元以上经济田12.85万亩,增加10万亩。
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全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210亿元,比上年增长38.5%;其
中,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116亿元,增长28.9%;产销率达到97.28%,增长1.81个百
分点;实现利税8.12亿元,增长61.2%。乡镇工业发展迅猛,全年完成产值117.9亿
元,增长61.3%。
城乡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地委、行署驻地滨州市的城市功能日臻完善,第三次获
得“齐鲁杯”。一批新型小城镇蓬勃兴起,邹平县被列为全省三个小城镇建设试点县
之一,魏桥镇、长山镇、兴福镇被列为建设部和省试点小城镇。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全年新批三资企业47家,合同外资额5071.8万元,实际利用
外资2840.3万美元。全区三资企业达到215家,已投产92家,完成产值9.4亿元,出口
创汇2754万美元,同比增长138.8%和53.09%;自营出口完成1188万美元。全区社会
商品出口总值完成15.32亿元,增长124.93%。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7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发挥效益,15个在建项目完成年度施
工计划,“五大兴滨”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026.5公里,公路
密度达到46.8公里/百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10.1个百分点。通讯、供电以及水利建
设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
改革取得新成就。全区比较规范的企业集团已发展到33家,305家企业进入集团
紧密层,79家企业进入半紧密层,组建股份制企业39家,新增股本1亿元,乡村两级
组建较规范的股份制61家,127家县属企业进行了出售、出租或股份合作制改组;市
场体系初步发育成型,全区已建立技术市场管理机构7处,技术贸易市场215家,人才
交流市场8处,职业介绍机构9处,证券交易机构及代办网点17处,新建8处专业批发
市场和综合集贸市场,市场总数达到454处。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有4所高等院校、253所普通中学、40所中等专业
技术学校和1926所普通小学,在校生分别达5186人、19.12万人、2.22万人和30.69万
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4%,以“五定四制”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
革有了突破性进展,走在了全省前头;科技,取得各类科研成果293项,28项获省级
科技进步和星火奖,应用科技成果80项;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7.18‰,计划生育率
达99.4%;卫生,有各类医疗机构287处,医疗床位7667张,4个县级医院创二级甲等
,1/3乡镇医院创一级甲等,初级卫生保健一市达标;体育,在省以上重大比赛中,
获金牌33枚,银牌66枚,铜牌50枚,输送到省体工队13人;文化、环境保护、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

附:中共滨州地委、行署领导成员名单:
书记 王道玉
副书记 李戈 冯宝璞
黄学军 郑锡昌
行署专员 李戈
副专员 赵延孝 蔡玉昌 方宝田
赵秉耕 惠华玉 吴金娃(女)

业绩·人才·信息
[公路建设突破1000公里大关]近几年来,滨州地委、行署始终把发展交通事业,改
善交通环境作为经济振兴的启动点来抓。全区公路建设在继1992年、1993年连续两年
突破600公里,名列全省前茅后,1994年又修建公路1026.5公里,一举突破1000公里
大关,又在全省遥遥领先。到1994年底,全区通车里程达4472.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
46.8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全区已在两个县、45个乡镇、3578个自然村通了柏油路,
占全区总行政村数的66.6%。
1988年前全区通车里程仅1000公里。1989年,地区交通局局长王明仁上任后提出
了“全区公里建设三步走”的总体设想。第一步打通南部通道、沟通北部滩涂,修通
南部邹平山区路和北部沾化、无棣沿海路;第二步,1997年全区力争实现村村通油路
,并配套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第三步,在实现村村通油路的基础上,实现公路建
设的战略转移,搞好高等级公路建设。这些设想,正在稳步实施之中。地委、行署确
定每年5月份为全区的“公路月”,号召大搞公路建设,把县乡两级公路建设情况作
为县乡两级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公检法、金融、土管、新闻等部
门主动配合,大力支持,共同把交通事业办好。自1990年来,全区在接连遭受种种自
然灾害,有的地方群众生活困难的情况下,全区人民累计集资、捐款达2亿元人民币
,并出义务工,对公路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全区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为全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全
区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打开南部通道、沟通北部滩涂”构想中的三条经济开发路
,现已经成为全区南北两端与外省市联接的纽带,成为效益显著的经济走廊。由于公
路的畅通,全区带起了象阳信翟王万亩桃园林果基地、邹平焦桥鸡蛋批发市场等享誉
全国的商品流通集散地,为农村经济集团化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全区乡镇企业
是受益最大的产业,1993年、1994年全区乡镇企业都突破百亿大关,是全区各项经济
指标中增长率最高的。公路建设推动了农村城市化的步伐,带动了农村小城镇的崛起
,缩短了农村奔小康的进程。

(赵文忠)

[卫生综合改革成效显著]从1993年初始,滨州在全区全面推行以“五制”为主要内
容的卫生综合配套改革,主要措施是:
1、全面实行院(站、所、校)长负责制,建立能上能下,竞争上岗的领导管理体
制。卫生单位的经营管理决策权、管理干部与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权、工资奖金分配
和财务支配权、内部机构设置权等全部下放给院长。院长实行聘任制和任期制。全区
地、县、乡三级卫生事业单位全部实行了院长负责制,其中90%的院长是竞选聘任。
2、坚持因事设岗,因岗选人的原则,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实行干部职工全员聘
任制,建立双向选择,优化组合,职工能进能出的劳动人事制度。全区县及县以上卫
生单位在逐步实施,乡镇卫生院绝大多数已经实行。
3、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实行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同效益工资相结合的结构工资制
,建立能多能少,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分配制度;县及县以上卫生单位拿出工资总
额的30-40%作为绩效工资考核发放,乡镇卫生院工资实行全浮动发放。
4、坚持国有卫生机构为主导、集体和个体卫生组织为补充的原则,改革政府包
揽办医的格局,实行多种形式并存的办医模式,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医为主体,社会各
界共同办医的体制。全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普遍推行了“一院多制”、“一院多点”
。全区乡镇卫生院实行承包经营的已有67处,,下农村开设医疗网点83处,形成专科
优势的有27处,联合办院的14处。
5、改革财政拔款体制,实行多渠道筹措卫生发展资金,建立财政“输血”与自
我“造血”相结合的投入补偿机制。卫生经费分为两部分使用,一部分用于人员工资
,一部分用于卫生事业单位的基础建役、房产维修和大、中型设备的购置、更新,并
对万元以上基建、维修和设备购置实行审批制。
在保证财政主渠道投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实行多方筹集卫生发展资金,开壁了“
提、集、贷、借、捐、引”等渠道。
卫生综合配套改革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调动了各级党委政府办医的积极
性,卫生投入大幅度增加。1993年以来全区增加投入达3460多万元,新增建筑面积7
.2万平方米,大、中型设备63台(套),床位达到千人占有2.3张。尤其是乡镇卫生院
已有1/3达到部颁一级甲等医院标准,83%的卫生院进行了改貌。经营机制转换,调
动了广大卫生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了活力,提高了效率和效益,过去乡镇卫生院出勤
率只有47%,现达到了98%,病床使用率由34%提高到76.9%,治愈率达到93%,抢
救成功达到85%以上。同时,巩固了农村三级卫生网,方便了群众就医,减少因病误
工损失1.4亿元。

(刘冰)

[教育工作取得十项突破]滨州地区从经济欠发达的实际出发,坚持一手抓投入,一
手抓改革的教育发展思路,不断地把教育事业推向前进。1994年又有十项重点工作在
全省保持先进或位次前移。
在各市地中率先召开会议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首创教育优先发展
的工作机制,在全国起到了先导作用。掀起了实施“两基”的热潮(基本扫除青壮年
文盲、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当年全区筹措用于“两基”的资金近亿元。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试点单位阳信县在全国教育工
作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成为参会介绍经验的全国两个县之一。全省中小学管理体
制改革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滨州召开,省委书记、省长赵志浩专门向大会致信。
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进度跨入全省中上游水平。小学升初中比率达到90.81%,
超出省平均数3.6个百分点。邹平县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验收。
职业技术学校在全省率先调整到位,都已调整到县城或县城附近设校,在校生占
高中段学生数的比率达52.4%。
县市成人中专办学面在全省率先达到100%,20%的乡镇成教中心达到省示范学
校标准。
挂靠现有高校和有条件的普通中专建起了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要职能的渤海大学
,迈出了发展地方高等职业教育的第一步。
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水平明显提高。高考中全区本科线与省平均线差距缩短,全
国重点大学在滨州地区录取率已达全省中游水平。
师资队伍建设保持全省先进行列。全区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
98.05%、64.17%、52.86%,高出省平均水平4至6个百分点。师资培训、校长培训
工作、函授、卫星电视走在全省前列。
创造性地改善办学条件走在全省前列。新建中小学实验室65处,购置教学器材价
值185万元,居全省第九位。建立了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
费比上年增长31.18%。勤工俭学总收入突破2000万元。
教育宣传工作在全国、全省取得较大影响。在《国家教委简报》专期刊登两期,
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大众日报》、《山东教育报》等发表工作研究
文章和新闻报道30余篇,其中《山东教育报》7个头版头条,总评成绩列全省首位。

(赵立辉 王凤波)

[山东活塞厂改革开放的十五年]山东活塞厂,地处黄河三角洲的全国卫生城滨州市
。现占地面积12.5万平方米,员工1100人,总资产1.5亿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
活塞制造厂家,年生产能力500万只,是国务院生产办、国家经贸委、机械工业部、
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列入“八五”轿车零部件配套唯一的活塞定点生产厂。
该厂自改革开放以来,致力于用国际最新技术装备自己,先后引进了美国、英国
、日本、瑞士、意大利、德国的先进机械加工设备及光电光谱仪、椭圆形线测量仪、
超声波测量仪、三坐标测量仪等20多台先进的检测仪器,建起了具有国际同步水平的
活塞计量检验中心,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一流。
该厂十分重视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引进并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HP700系
列工作站,使新产品开发设计的整体水平显著提高。为实现现代化管理,投资开发了
集供、产、销、财务于一体,具有中国特色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在行业内首家实
现了现代化管理。
该厂多年来致力于创造名牌、发展名牌,生产的“渤海牌”活塞荣获山东省首届
著名商标称号,1994年在“首届全国汽车零配件推荐商品活动”中被中国质量管理协
会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确定为“首批推荐商品”。产品主要为一汽、上柴、玉柴、大
柴、常柴、潍柴、济南轻骑等著名主机厂配套,并远销美国、东欧及东南亚等国家,
十几种产品获省、部级优质产品称号,多种产品获得免检,创汇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改革开放的15年,山东活塞厂固定资产由1979年的566.2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5亿
元,相当于1979年的26个活塞厂;活塞产量累计完成2465万只,相当于1979年25个厂
的产量;产值累计完成5.21亿元,相当于1979年65个厂的产值;利税累计完成6166万
元,相当于1979年41个厂的利税;全员劳动生产率由1979年的1万元提高到现在的10
万元,现在一个人相当于1979年10个人干的活。
山东活塞厂1994年被山东省列为高新技术企业,该厂的决策者们制定了利用“渤
海”活塞名牌优势,以资产和技术经济协作为纽带,大胆合作、强强联合、多元格局
、扩张发展、智取市场的发展规划,信心百倍地去迎接21世纪的挑战。

(张军)

滨州地区专栏撰稿人:张春圃、杨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