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地区乐陵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9&rec=263&run=13

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秩序良好
乐陵市市长 秦吉升

乐陵市是著名的金丝小枣产地。地处鲁西北平原,左控渤海,右环津浦铁路,南
邻济南, 北通津京。全市辖4镇21乡,总面积11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1.01万亩。
1089个行政村,总人口63.15万人。1994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1.1亿元(按90年
不变价) ,比上年增长18.3%。其中第一产业4.84亿元,第二产业3.35亿元,第三产
业2.92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2.4%、 25.1%和21.3%。全市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
5.21亿元, 比上年增长15.4%。 外贸出口商品供货总值达到2.4亿元, 比上年增长
38.3%。 完成财政收入3894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年末社会存款余额达到6.4亿
元,比年初增加2.1亿元。
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全面增长。1994年,全市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
目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目标,改善生产条件,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年
出民工23万人次,完成水利工程1640项,动土1000万立方米,清挖和新开沟渠146条
,坑塘883亩,投入施工机械122台套。投资1200万元新建大桥闸工程。全市1089个自
然村全部用上了电。扩大改善灌溉面积10.94万亩,增加改善排涝面积9.65万亩。加
大科技投入,认真落实“科技兴农”的方针。1994年,市、乡两级举办各类培训班2
70多期,电视技术讲座48次。重点推广了农林牧新品种、大棚菜栽培等重大实用新技
术20多项,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95%以上,地膜覆盖26万亩,间作套种25万亩,复种
指数提高到172%,科技进步因素在农业增长中比重已达63%。调整农业结构,大力
发展多种经营,全市多种经营各类专业小区已发展到8个,专业村已发展到176个、专
业户3200户。年末大牲畜存栏量达到22万头,猪30万头,羊50万只,禽350万只,并
形成了粮、棉、枣、果、畜牧、水产、黄烟、瓜菜八大商品生产基地。经济作物、林
果、畜牧、蔬菜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分别由上年的32%、10%、26%和8.5%,
分别上升到了35%、!2%、30%和10%。1994年克服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总产达
46.3万吨,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长8%;棉花总产14.8万担,比上年增长
34.5%;多种经营总收入11.5亿元,比上年增长87.6%。其中果品产量4.25万吨,干
枣1.75万吨,果品收入1.4亿元,比上年增长73%;肉蛋总产2.55万吨,畜牧业总收
入达到3.1亿元,较上年增长62%。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元,比上年增长320元。极大
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度回升。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6.
2亿元(不变价),实现利税1.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9.5%和170%。其中,市属工
业完成3.56亿元,实现利税20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0.8%和100%,各企业本着
宜包则包、宜租则租、宜股则股的原则进行了改制,全市52家市属企业实行资产经营
目标责任制的14个,租赁制的36个,股份合作制的2个。完成技改项目31项,完成技
改投入3.04亿元,其中市属企业7500万元。乡镇企业联合项目已发展22个,引进人才
46名,引进技术34项,引进资金6300多万元。“三资”企业16家,项目投资总额205
6万美元,注册资本1965.15万美元,合同外资额553.4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608
万美元。双方资金到位的企业15家,资金到位率93.75%。三资企业出口创汇580万美
元,实现利税2100万元,比上年增长337.5%。私营企业达60家,实现产值16.3亿元
,发展势头迅猛。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城市面貌不断改善。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上
,1994年,新建设项目10个,总建设面积3.6万平方米。新设供水管道3000米,新增
供水能力2000立方米。市区路面完成了整修工作,挖补路面1万平方米,道路植被覆
盖1万平方米,小巷铺油2000平方米,在1994年全省“齐鲁杯”城市“三上”活动中
,再次荣膺“特别进步奖”。在公路建设上,完成了乐泊路的改建20公里,东环路南
段的修建工程,济盐、乐胡、乐泊三条路基拓宽工程。全部修路里程49.6公里,动土
130万立方米。1994年底,全市拥有油路335.8公里,其中干线公路109.2公里,县乡
公路175.8公里,乡村公路50.8公里,380个自然村通了油路,占全市自然村的39%。
82%的自然村通了公路。新、改、扩建集贸市场8处,商业网点发展到107个,成交额
8亿元。投资567万元建起了南郊、茨头堡两个35KV变电站,改造了三条10KV老损线路
,改造31500KVA变压器,在不断电的情况下可以调压,优化了供电环境,全市消灭了
无电村,总供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大关。开通了3000门程控电话,6个乡镇的程控电话
进入全国直拨网,大大提高了通讯能力,加快了信息传递。
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促进精神文明和社会稳定。在坚持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注
重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法制纪律教育,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经济建设。进一步加强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贯彻“以防为主,打防结合”方针,严历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全和稳定。去年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举报信访案件302件次,
立查各类违纪案件78起,比上年增长97%;结案59起,移交司法机关3起,受各种处
分47人,挽回经济损失1400多万元。各级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认真解
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为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市政府与各乡镇和市
直各部门签定各种治安责任书119050份,其中农村116850份,市直2200余份。全市有
950个村依法建章立制,占农村总数的83.5%。全市社会稳定,秩序良好,为全市的
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附:中共乐陵市委、市政府领导成员名单
书记 李胜玉
副书记 秦吉升 杨振国 宋华
市长 秦吉升
副市长 王东山 王志华 李保海
邓光亮 王建民

[金丝小枣甲天下]乐陵市素有“百里枣乡”之称,所产金丝小枣以其优异独特的品
质驰名中外,掰开半干的红枣,粘连果肉的缕缕黄色细丝拉长一、二寸不断,在阳光
下金光灿灿,金丝小枣的美名即由此而得。
乐陵金丝小枣栽培历史悠久,始于商周,兴于魏晋,盛于明清,距今已有3000多
年的栽培历史。
枣树的发展,最早的文字记载是《诗经》,其中有“八月剥枣”的诗句。《广博
物志》记载:“周文王时,有弱枝枣甚美,禁止不令人取,置树苑中。”北魏时期,
山东高阳(今临淄)太守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记载:“青州有乐氏枣,丰肌细核
,膏多肥美,为天下第一”。当时乐陵属青州郡。
明清两代,是乐陵小枣发展的盛期。明太祖朱元璋,为使久经战乱的农业得到恢
复和发展,颁发榜文:“今天下太平,百姓别无他迁,各宜用心生理,以足衣食。枣
、柿丰年可以卖钱,歉年可以当粮食。里老尝督,违者治罪。”他不但把种枣树以法
律形式固定下来,百且作为下属官吏的考绩之一。据《乐陵县志》记载,明万历十九
年,乐陵知县王登庸“教民树艺、劝民种枣。有过者课种枣,以衍街,故邑多枣”。
《山东通志》载,嘉庆元年,乐陵知县张大成“立枣林书院,延名师主讲,庚辰科肄
业,乡榜四人皆捷南宫”。由于历代官府的重视,加之乐陵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劳
动人民的辛勤栽培,乐陵小枣得到迅速发展。乐陵已被称为“斗地打石粮,一年顶三
秋”和“无粮双倍赋”的风水宝地。许多文人墨客触景生情,纷纷赋诗赞颂。如潘内
召的《咏枣花》、刘彤的《虚心枣》、张的《富平枣》等都是歌颂当时的美景。诗
人吴泰庞在一首题为《同登乐陵城晚眺》的诗中写道:“乡心话尽海天东,挈伴城头
眼界空;六月鲜荷连水碧,千家小枣射云红”,这脍灸人口的诗句,形象生动地描述
了当时乐陵小枣种植面积之广和累累红枣挂满树枝的丰景象。千百年来留下了许许多
多有关小枣的美丽动人的故事和传说。如“甜哥哥蜜姐姐”、“乾隆皇帝挂枣王匾”
,“鉴真大师带枣苗东渡日本”的故事等。
乐陵金丝小枣特色有三:一是味道特别甘甜,尤其鲜食,肉质细脆,且甜中微酸
,极为可口;二是肉厚核小,出干果率高,皮薄红艳坚韧,易贮耐运;三是营养极其
丰富,并具有很高的医用价值。据有关部门测定,人体中所需要的24种氨基酸,金丝
小枣占18种,并含有多种维生素,有“活维生素丸”之称。明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
》中曾写道:“枣能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和百药
,久服轻身延年;润心肺、止咳、补五脏、治虚损、除胃肠癖气;补中益气、坚志强
力、除烦闷、疗心下悬、除肠癖、久服不饥神仙”。
乐陵金丝小枣品质优异,用途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历代向帝王进贡的贡品
,同时也是传统的出口产品,据《乐陵县志》和《山东通志》记载,明末清初金丝小
枣就由天津、青岛等地大批销往海外。民国期间,《山东农业概况》一书记载:“查
该县之枣实为特产……”。1935年出版的《中国实业志》记载:“枣,乐陵一县为最
多,全县有枣树136万株,年产干枣27.2万担,外销20万担”。
建国后小枣生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994年全市有枣树350万株,枣粮间作50万
亩,产1750万公斤,外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小枣加工主要产品有:中华蜜酒、枣酒
、枣罐头、蜜枣、枣町、枣晶、枣精、枣酱、枣醋、枣露、阿胶金丝蜜枣、金丝乌枣
、枣浸膏、浓缩金丝枣汁、枣茶、红枣莲子羹等20多个品种,销往海内外,深受人们
的喜爱。

[发展交通事业振兴全市经济]改革开放以来,针对公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状
况,紧紧围绕“商贸兴市”发展战略和“七纵五横二环”的公路建设主框架,坚持交
通必须先行,大力发展交通事业,狠抓公路建设,带动客、货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
全市商贸流通。
“城乡要致富,必须先修路”,几年来,狠抓公路建设,努力改善公路制约经济
发展的“瓶颈”滞后局面。三年来,公路建设投资4000余万元,改建油路70余公里,
油路增长45.3%。
1994年底,全市拥有油路335.8公里,其中干线公路109.2公里,县乡公路175.8
公里,乡村公路50.8公里,万人拥有油路超过5公里,公路密度百平方公里油路34.9
公里,380个自然村通了油路,占全市自然村的39%,82%的自然村通了公路,一个
以永馆、济盐、乐德、乐胡四条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村三级公路相连接,区内
15条主干线公路互相贯通的公路网络已经形成。随着公路建设不断发展,全市交通运
输业得到迅猛发展,客货车辆与日俱增。截止1994年底,全市共拥有各类机动车105
25辆,其中客运车198辆,货运汽车960辆,农用运输车(含三轮、四轮)2647辆,拖拉
机3100辆,摩托车3500辆,年客运量达13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80万人公里,年货运
量104万吨,货运周转量达8778万吨公里,年营业收入1.16亿元,纯收入达3480万元
,占全市第三产业纯收入的13.6%。一个内联城乡,外接周边八县(宁津、陵县、临
邑、商河、阳信、庆云、盐山、南皮)十一地市(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沧州、
德州、济南、泰安、青岛、东营、滨州),辐射三省(河北、河南、山西)及全国的纵
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客、货运输网络已经显示出其应有的经济效果。为促进全市
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沟通周边县市的经贸往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94年又投资3600余万元,用于7个乡镇105公里及干线乐胡14.6公里的公路建设
任务,力争3至4年内,将全市25处乡镇1083个自然村全部通上柏油公路,将四条干线
公路改建为二级以上标准。届时,全市综合经济及第三产业收入将提高25.6%,为全
市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赵传峰)

[电信事业快速发展]乐陵市邮电通信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市有邮电职工205
人,下设12个科(室)、21处支局(所)、1个公司、1个站、12个生产班组。特别是近年
来,乐陵市邮电局以增强通信能力为主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综合通信能力有了
历史性的改观。
1994年,全局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55.22万元,占年计划的102.06%,比上年同期
增长47.93%;完成业务收入663.15元,占年计划的101.71%,比上年同期增长39.5
2%。
电信方面,努力抓了通信工程建设,克服种种困难,于2月4日开通了3000门程控
电话,实现了国内、国际长途电话直拨。全年市话装机700部,总数达到2067部;9个
乡镇开通了程控电话,进入了市话网,农话装机102部,总数达到757部;开通了无线
寻呼、分组交换等新业务;基本建成了移动通信基地站。
邮政方面,新建邮政生产场地800平方米,新增邮政用汽车1部,新增城市支局1
处,发展农村邮电业务代办点30处,邮政储蓄余额达到665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
4%;开办了特快专递业务,全年办理专递业务1.33万件,收入达到18.84万元。报刊
收订一次性完成全年计划,流转额达到140多万元;报刊零售完成流转额8.13万元,
占年计划的101.67%。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连续第4年被评为地级文明单位和地区思想政治工
作优秀企业,两个集体和两名个人被评为全区“树邮电新风、创优质服务”活动先进
集体和先进个人,女职工委员会被省总工会命名为“先进女工委员会”,1人被团省
委命名为“优秀青年志愿者”,话务班被团省委命名为“青年文明号”,团支部被评
为地级“青年文明号”,1人在团地委组织的“青年立功”活动中荣立三等功。

(乐陵市政府专栏撰稿人 郭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