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9&rec=260&run=13

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莱芜市市长 时立军

1994年,莱芜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8亿元,比上年增长23%;工农业总产值达到
145.43亿元,增长57.49%。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3215元,农民人均收入1640元,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分别增长5.5%和9.7%。
各项改革进展顺利,宏观环境进一步改善。财税、金融、外贸、价格、投资和企
业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了新旧体制的平稳过渡。财税改革,初步建立了分税制财税体
制,税收征管进一步加强。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9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46.87%,
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金融改革,强化了金融监管,组建了城市信用合作社中
心社、山东资金融通中心莱芜办事处、山东证券公司莱芜营业部,银行政策性业务与
商业性业务逐步分离,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金融秩序明显好转。各项存款余额
达到25.41亿元,比年初增加7.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8.18亿元,增加5.14
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2.18亿元,增加3.92亿元。价格改革,按照国家规定,调整了
粮食、石油、煤炭、电力等基础价格。大力推进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公有民营、
联合兼并等多种形式的改革,进行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全市股份制、股份合作
制企业发展到1041家,初具规模的企业集团发展到27家。
“双增双节”活动扎实有效,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各级各单位以提高经济效
益为中心,突出管理、市场、技改、改革四个关键环节,努力做活资金文章,深入开
展“双增双节”活动。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63亿元,增长41.3%,实现工业
销售产值57.19亿元,增长43.9%,产销率达到96%。乡及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3.62
亿元,增长71.99%。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市粮食总产51.2万吨,油料总产1.39万吨。乡村工业产值达到
61.9亿元,增长67.3%,实现销售产值58.5亿元,增长68.1%,实现利税6.87亿元,
比1993年翻一番。实施扩城兴市战略,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增加值达到15.6亿元
,增长35%,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个百分点,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3亿元,增长
41.2%。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全市外贸出口收购总值完成6.2亿元
,增长54%。全市累计发展三资企业83家,合同外资额8697.33万美元,三资企业外
资到位率、投产达产率、销售利税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乡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突出抓了以道路、供水、
供热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基层、为群众办的10件实事已全部按计划完成。莱城
马路改造一期工程提前完成,1995年底将竣工通车;205国道莱博段已列入省国道商
品路桥开发计划;城市道路按照九纵六横三环的建设规划,新修和改造了9条城市道
路,建设了南外环路和与之相衔接的大型立交桥,形成了以文化路为纵轴,鲁中大街
为横轴的道路框架。投资500万元,新开辟了叶马曹水源地,日供水能力增加2.5万方
。城市集中供热达到57万平方米。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实现了国际、国内直拨,程控
电话达到2.7万门,新建泰莱光缆60公里,接通了直达济南并汇接京津宁光缆干线,
实现了全数字传输。
科技教育蓬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44项,实
施省以上攻关计划16项,实施星火、火炬计划21项,完成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项目4
2个。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在1993年莱城区实
现“两基”的基础上,钢城区1994年通过了省政府“两基”评估验收,成为全省首批
实现“两基”的市地之一。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基层基础
工作进一步加强。卫生工作在1993年钢城区实现初级卫生保健达标的基础上,莱城区
通过了省政府的达标验收。其它各项事业均取得新的成绩。

附:中共莱芜市委、市政府领导成员名单
书记 张敬茂
副书记 时立军(女)
姜开文 李明启
王玉章
市长 时立军(女)
副市长 王玉章 杨永为
孟昭章 王传泉
王育革 孟广金

业绩·人才·信息
[教育事业获得较大发展]莱芜市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教育科、督导室、人事政
工科、计划财务科5个行政科室及教学研究室、师范职业技术教育站、成人教育站、
学前教育办公室、招生考试办公室、教学仪器勤工俭学办公室、电教馆(含教育电视
台)等7个事业科室站。党委书记、主任王莲萃,副书记、副主任李勤农,副主任张如
恭、周长欣。纪检书记陈灿勇。全市有中等职业学校10处,在校生1.13万人;高中8
处,在校生9068人;初中61处,在校生5.17万人;小学606处,在校生9.9万多人。各
类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万多人。
1994年,全市教育事业获得较大发展。钢城区通过了省政府“两基”评估验收,
至此,全市实现“两基”。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中小学认真贯彻“两全”,促进
了学生素质的提高。高考理科分数线居全省榜首,本科录取人数达到600人。师范、
职业学校招生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58.5%。为适应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对
发展高等教育问题进行了考察和可行性研究。教师住房建设步伐加快,年内,市政府
开始规划建设“教师村”,年底完成1.5万平方米,城镇教师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7.5
平方米。
1994年元宵节,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在省政协副主席、教委主任崔惟琳,莱芜市
市长时立军陪同下考察了莱芜市教育工作。1994年有4个省级工作会议在该市召开,
华东六省一市师范联检团检查了莱芜师范,日本“日中友好教育访问团”和国内数十
个教育参观团到该市参观访问。

[莱芜市水利水产局获山东省水利科技管理先进单位称号]莱芜市水利水产局(水利
水产综合服务公司)下设办公室、计财科、水政科、综合经营水产科、抗旱防汛办公
室、水资源办公室、农田水利站和工程管理站,辖雪野、乔店两处水库管理处及水利
建材厂、水产公司、电器厂、打井队等8处经济实体。共有干部职工1458人,固定资
产总额5.28亿元。副局长王洪武(兼党委副书记)、刘汝哲。
1994年,市水利水产局加强了水利投资、水利固定资产经营管理、水利法制、水
利价格收费、水利服务五大体系的建设。经过清产核资,固定资产增值6.7倍。国有
水利工程土地划界工作全部完成。多渠道的水利投资体系初步建成并取得成效,全年
水利建设投资8161万元,其中市级财政303万元。全年征收水费329万元。
年内全市完成各类水利工程4818项,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9786公顷,治理水土流
失面积1660公顷。水利建设的发展,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遭受洪涝等严重
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市粮食产量仍达到51.2万吨,比上年增长1.7%。经济实体发
展到10个,拥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经营项目有电器产品、水泥制品、汽车修配、
建筑安装、基础处理、物资经营、供水、养殖、旅游、饮食等32个。完成综合经营收
入3033.6万元,比上年增长27%,实现利税255.7万元,比上年增长39.2%。淡水养
殖事业发展较快,淡水鱼产量达到3568吨,渔业产值实现2832万元,比上年增长128
.9%。
1994年,莱芜市先后被授予“全国水利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县(市)”、“
山东省水利科技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雪野水库管理处被评为省和部“一级管
理单位”。

[山东莱芜发电总厂连续五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山东莱芜发电总厂是山东省电
力工业局直属国有企业。1969年动工兴建,1975年3台12.5万千瓦机组全部投产,形
成装机容量37.5万千瓦的规模,是山东省首先安装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双水内冷超高
温超高压汽轮发电机的厂家和山东电网的主力发电厂之一。总厂厂长兼党委书记张兆
福。1994年,全厂有职工1606人,固定资产总额3.65亿元。
1994年,该厂全年发电23.18亿千瓦时,提前29天完成了年度发电任务;供电煤
耗率完成388克/千瓦时,与年计划持平;厂用电率完成8.15%,比计划降低0.25个百
分点;截至年底,该厂实现连续安全运行652天,创建厂以来最好水平。
年内,在各种增支因素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该厂通过多发多供,强化经营,取得
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全年实现利润763万元,标煤单价完成213.34元/吨,劳动生产
率11.33万元/人。该厂制造的价值综合型投入产出数学模型为实现生产经营管理的现
代化创造了条件。自行设计安装的燃料全过程微机控制管理系统,对合理调度煤炭,
保持合理热值,监督取制化,掺配煤种,合理上煤,提供了科学依据,该系统填补了
省内燃料管理的空白。燃料公司自行设计、制造、安装的煤车水冲洗装置,自9月份
投用以来,已回收煤300余吨,节约资金近4万元。发电分厂炉运职工继续开展节油竞
赛,大力采用“油枪滴油火把助燃法”点火,使点火用油降到0.28吨/次,全年节油
421吨,在省局同类电厂中名列榜首。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该厂连续5年保持省文明单位称号,连续4年保持省
优秀政工企业称号,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电力工业局先进企业。1994年该厂党委书记张
兆福同志又被评为省级十佳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

[中国专用设备制造业最佳经济效益企业之一--山东塑料橡胶机械总厂]山东塑料橡
胶机械总厂系国家大型一档企业,是国内研制、生产塑料机械的专业定点厂家,主要
生产管、膜、丝、带、板、异型材、电缆、中空成型等8大类,100多个品种,180多
种规格的塑料机械产品。总厂厂长、党委书记王士范。全厂现有职工2500人,固定资
产总额1.1亿元。
作为全省50家股份制试点企业之一,经山东省体改委批准,该厂以定向募集方式
,成功地募集社会法人股5800万股,于1994年6月26日创立了“山东华冠(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成为莱芜市第一家募股成功的股份制企业,从而使企业进一步走上了产
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良性发展轨道。
年内,山塑机总厂共开发新产品20种,其中有10种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达到90年
代初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新产品产值率占全年总产值的40%以上。该厂生产的“
华冠”牌塑料挤出机和吹塑薄膜机组被山东省经委评为“山东名牌”。
1994年,该厂又与香港震雄集团合资兴办了注册资本达500万美元的“山东震华
塑料机械有限公司”,经过近半年的试运行,公司生产经营状况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
势态。
1994年,山塑机总厂完成工业总产值4.01亿元,实现利税4142万元,分别比上年
增长73.4%和50%,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居我国塑机行业前茅。在1994年度中国500
家最大工业企业及行业50家企业评价中,位居中国专用设备制造业最大企业第77位,
中国专用设备制造业最佳经济效益企业第21位,山东省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第61位

[山东省鲁中化工总厂重视科技兴厂]山东省鲁中化工总厂(原莱芜化肥厂),1965年
建厂。现有职工1350人,固定资产6000余万元,是国有中(一)型企业。该厂技术设备
先进,主要产品有:合成氨、碳铵、液氨。产品质量过硬。1994年,碳酸氢铵一级品
率达100%,被省、市技术监督局命名为“免检产品”。1994年,生产合成氨2.85万
吨,碳铵10万吨,液氨4546.83吨。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254.20万元,实现利税总额
776万元。
该厂紧紧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不断强化企业管理,深化企业改革,重视
“科技兴厂”。在对原有产品项目效益稳步提高的同时,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
开发。1994年,新上了1万吨甲醇项目,该项目将于1995年8月投产;引进德国技术、
设备及原料新上日产500扎的超级扎啤项目,该产品将于1995年4月投产;新上化妆品
项目,该项目于1994年11月26日投产,现已开发4个系列,8个产品;新上年产1万吨
三维强力肥项目,该肥既具有微生物肥的长效作用,又具有化肥的速效作用和微量元
素肥的增效作用。1994年生产新产品(TNP·168)95吨,实现产值336万元,创效益11
0万元,同时利用TNP·168的现有设备进行了塑解剂R项目的小试工作,并已取得良好
结果。1994年还新上了水晶瓷涂料项目及电子万年历等。该厂还兼并了年产值1000万
元的莱芜市鲁中化工增白剂厂。
1994年,该厂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指标,在生产经营及其它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
较大的成绩。
厂长 李学功
厂址 莱芜市莱城区十里铺
电话 05481-212812
邮编 271100

莱芜市专栏撰稿人:张其华 张同祯 倪正祥

莱城区

实现由经济大区到经济强区的跨跃
莱城区区长 李禄生

莱城区是1992年11月莱芜升为地级市后的新设县级区,辖25个乡镇(办事处),总
面积1920平方公里,97万人口,是地级莱芜市的驻地。1994年,莱城区委、区政府以
实现由经济大区到经济强区的跨越为目标,综合分析全区实际,确立了“抓住一个关
键(班子建设),实施四大战略(农业产业化、科技兴区、骨干膨胀、城乡一体化),实
现六个突破 (乡镇企业、区直企业、外向型经济、第三产业、个体私营经济、小城镇
建设),走好八条路子(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农业;走工业现代
化之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区直企业;走以外促内之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走
市场多元化之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走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之路,大力发展个体
私营经济;走城乡一体化之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走科技效益化之路,大力推进
科技进步;走增收节支之路,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的工作思路,坚持“两手抓,两
手都要硬”的方针,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全区呈现了政治稳定、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可喜局面。全区工农业总产值在1992年33.4亿
元的基础上增加到99亿元,实现了第一个翻番。国内生产总值52亿元,比1993年增长
62.5%。 地方财政收入3139万元,增长41.01%。农民人均纯收入1649元,扣除物价
因素增长9.6%。
农村经济全面增长,农业产业化战略顺利实施。区委、区政府总结群众实践经验
,引导农民发展市场农业。在进一步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积极推行适度规模
经营,集中抓好调整结构、龙头企业、产品销售、科技服务四个关键环节,大力发展
“两高一优”农业。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13亿元,同比增长18%。粮食总产45.3万吨
,与上年基本持平。生姜、大蒜、大葱、蔬菜、畜牧、林果、桑蚕、食用菌八大生产
基地基本形成,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到44.3万亩,林果面积34万亩,畜牧业产值达到5
.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2.3%,蚕茧总产突破320万斤。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工
点发展到近8000家,常年从事农副产品购销的人数达5万多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进一步健全。荒山绿化取得了很大成绩,全区绿化荒山16.7万亩,圆满完成省政府提
出的“一年灭荒”任务,顺利通过省绿化委员会和国家绿化委员会的检查验收。
工业生产有了新的突破,速度、效益同步增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推
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加快了全区工业发展步伐,初步形成
了煤炭、建材、机械、铸造、电子、化工、纺织、造纸、橡胶、皮革等十大主导产业
。按照规模经营的要求,组建企业集团16家。1994年,全区工业总产值86亿元,同比
增长82.9%,实现利税2.1亿元,增长4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增长
23.6%。共铺开投资10万元以上的技改、基建项目298项,总投资17.2亿元,当年完
成投资6.3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可新增产值31.5亿元,利税3.3亿元。1994年又有
25个高科技或骨干项目竣工投产,使全区企业的整体水平登上一个新台阶。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向型经济迈出新的步伐。区委、区政府强化对外宣传,
扩大对外交流,加大开放力度,全区外贸出口呈现出全方位、多渠道发展的好势头,
1994年,外贸出口收购总值达到5亿元,同比增长100%。“三资”企业发展到45家,
合同利用外资2326.57万美元。其中,已有32家建成投产,全年实现产值5.7亿元,创
汇1618.26万美元,“三资”企业在全区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效益明显增
长。
个体私营经济、第三产业、小城镇建设取得新的成绩。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
放宽政策、鼓励发展,提供信息、指导发展,搞好服务、扶持发展,依法管理、规范
发展”的32字方针,个体私营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全区个体工商户达到5.7万户,私
营企业150家,从业人员12万人,上缴税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5%以上。以基础设施
建设为重点,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全区市场建设总投资2.2亿元,完成建筑面积
30万平方米,“三纵四横”七条公路沿线的第三产业隆起带和十大市场、十条商业街
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区提前110天完成莱城马路一期改建工程,被省政府命名为“全
省公路建设先进县(市、区)”,有效地改善了流通、发展环境。坚持走吸引农民进镇
、厂企联合建镇、第三产业兴镇的发展路子,全区小城镇建设总投资1.1亿元,建成
商业楼房17.5万平方米,吸纳7960家工商户和8.6万人进城镇务工经商,促进了城乡
一体化进程,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协调推进,各项事业取得很大成绩。全区共完成科技攻关项
目17项,实施星火、火炬计划24项,完成新产品、新技术开发20项,推广农业实用技
术16项,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达到了43.5%。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
发展,“两基”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督导团的检查评估。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3‰。文化、卫生、体育等项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初级卫
生保健工作顺利通过了省政府检查验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绩显著,并通过了
省检查验收,区公安分局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局。区政府为基层、为群众办的十件实
事顺利实施,基本按计划完成和超额完成,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附:中共莱城区委、区政府领导成员名单
书记 雷茂禹
副书记 李禄生 刘振杰 杨宪瑞
王圣林(挂职)
区长 李禄生
副区长 刘振杰 王圣林(挂职) 郑凤亭
任启菊 刘民胜 董瑞吉
李会津 徐贵吉(挂职)

业绩·人才·信息
[莱城公安分局在社会治安中显奇功]莱芜市公安局莱城区分局坚持“建好班子,带
好队伍,打好硬仗”的方针,全面提高干警素质和打击、预防、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
,为莱城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分别被省公安厅和国家公安部授予
“全省优秀公安局”和“全国优秀公安局”荣誉称号。(一)队伍建设正规化。全局实
行了聘任制、警诫制和撤换不称职中层干部制,建立完善了全方位目标责任制和廉政
建设制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确保了干警建设正规化措施的落实,干警队伍的政治
素质和业务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为完成各项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打击犯罪深
入化。深化刑侦改革,增强打击力度,综合运用多种措施,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
1994年共破获大小案件2600余起,摧毁犯罪团伙32个,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1200余
名,缴获赃款赃物折款310多万元,维护了全区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三)
三大系统工程建设经常化。一是以动态管理为重点,狠抓了治安管理工程建设。完善
三级巡逻网络,加强铁路护路房和报警点建设,整顿公共场所、特种行业、查缴爆炸
危险物品,有效地消除了治安隐患。二是以治保会建设为龙头,狠抓了基层基础工程
建设。大力落实人防、物防、技防“三防”措施,严格各类人口管理,开展依法治村
、家庭细胞工程建设,夯实了社会治安基础。三是以“创安”活动为核心,狠抓了内
部治安保卫工程建设,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全区呈现出“案件下降,
破案提高,治安稳定,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郑志国)

[莱城区城市街道办事处荣获省级明星乡镇称号]莱芜市莱城区城市街道办事处,发
挥优势,锐意进取,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自1988年以来,连续
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近年又跨入全省经济综合实力“百强
乡镇”,并荣获山东省“明星乡镇”称号。
莱城区城市街道办事处是市、区两级驻地,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和社
会发展条件优越。办事处坚持走农业基地化、企业集团化的路子,全面实施“三产带
动”战略,实现了全处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94年,在全处粮田面积减少
942亩的情况下,粮食总产仍达到12682吨,平均单产突破1000公斤,均创历史最好水
平。全处乡镇企业已发展到2408处,其中处、村办集体企业392处,外向型企业15家
,固定资产总值达到4.6亿元。1994年,全处社会总产值完成18.77亿元,比上年增长
77%,实现利税1.69亿元,比上年增长30%;财政收入935万元,比上年增加216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1853元,比上年增加350元。全处乡镇企业已初步形成以电子、化
工、塑料、建材、装饰装潢等八大行业为主导,39个企业、42个品种为重点的乡镇工
业体系。第三产业快速发展,1994年全处旧城旧村改造开始向连片开发、综合经营方
向发展,一处货场、两条商业街、三个专业批发市场、四大商贸中心、五个居民生活
区的开发建设正顺利进行。
街道办事处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扎扎实实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工作,顺利通过了“两基”检查验收,教
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明显提高,1994年初中升高中录取分数居全区首位。计划
生育工作不断上新水平,1994年全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07%,计划生育率为99.8%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994年全处重大刑事案件、一般刑事案
件发案率,分别比上年降低50%和30%,上述两案破案率分别达到100%和80%,保
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谷洪涛)

[泰山造纸厂靠科技进步实现企业发展]山东泰山造纸厂是莱城区方下镇的镇办企业
,近年来,这个厂以科技进步求发展,向“严、细、实”管理要效益,现已发展成为
全国100家造纸工业大企业之一。
泰山造纸厂原是1978年投产的一个小型造纸厂,年产包装纸不足600吨。近年来
,这个厂在厂长李敦让的带领下,紧紧抓住科技进步不放,以科技求发展,先后实施
“全杆红麻制浆技术开发”,“热能综合利用技术开发”,“高级卫生纸系列产品开
发”,“高级彩色胶印纸技术开发”等4个省和国家级“星火计划”,有5个技术改造
项目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1994年在完成国家“星火计划”项目高级彩印纸技术开发
及配套项目3000KV热电站的同时,引进90年代英国高新技术设备“软密压光机”,新
上万吨涂布纸生产线,可生产替代进口的无光泽涂布纸。科学研究、技术改造和新产
品开发,大大增强了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该企业十分
注意向管理要效益,在全厂推行了以“产品质量管理”为核心的各项管理制度,使企
业管理逐步与国际市场管理接轨,该厂创造的“产品质量管理法”,为全区企业管理
提供了经验,得到大面积推广。1994年,该厂完成机制纸产量1.7万吨,创产值6685
万元,上缴国家税金405万元,成为莱城区纳税第一大户。连续被评为市级排头兵企
业和省级星火骨干企业。厂长李敦让多次荣获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省优秀共产党员
、莱芜市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耿德玉)

[蓬勃发展的山东大兴华实业(集团)总公司]靠26个农民用扁担、抬筐、镐头挖铁矿
石起家的原莱芜县矿山公社铁矿,在法人代表、全国优秀农民企业家、七、八届全国
人大代表孙华心同志的带领下,锐意改革,开拓进取,步步攀高峰,年年有发展,目
前已发展成为拥有28家企业、8000余名职工、固定资产2.5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山
东大兴华实业(集团)总公司。
1975年,山东大兴华(集团)总公司创始人孙华心带领26个农民在城北雅麓山上,
用几条扁担、几把镐头苦干一年,建起了一座小铁矿,然后以滚雪球的方式,先后建
起了冶金设备厂、铁合金厂、建安公司、装饰公司、第二染织厂、纺织厂、针织厂等
20多家企业。1987年,该公司租赁了濒临倒闭的莱芜市国营染织厂,对企业进行了大
刀阔斧的改革,使企业当年扭亏为盈,创造了乡镇企业兼并国营企业的成功经验。近
几年,该公司实施外向带动和科技带动战略,先后与香港、台湾、瑞典等国家和地区
建立了华莱纺织有限公司,大顺鞋业有限公司等5家合资企业,从比利时、美国、德
国、瑞士、日本等国家引进了剑杆织机、片梭织机、喷气织机、气流纺纱机、服装流
水线和制鞋生产线等一批国际先进设备,对老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在国内与齐鲁石
化总公司联合兴建了新型防水材料公司,与莱芜钢铁总厂联合建立了特钢厂,并与全
国30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牛仔
布、色织布90%以上外销,多项产品被省、市评为优秀产品或定为免检产品。1994年
,全公司完成产值5.05亿元,比上年增长一倍,实现利税7000多万元,成为全市的先
进企业、明星企业和排头兵企业。

(刘荣才)

[共同致富的领头雁--杨全成]莱城区口镇西街村党支部书记、全成实业公司总经理
杨全成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廉洁奉公、脚踏实地带领群众走富路、奔小康,被群众
誉为“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杨全成现年50岁,1985年冬,他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确立了“以工促
商带农,壮大集体经济,加快共同致富”的发展思路,并积极组织大干,全村年年有
新项目,年年经济翻番,人人有活干,家家有收入。1994年全村已发展路桥公司、水
泥机械厂、兴华农机配件厂等13处集体企业,产值突破5000万元,利税500万元,共
安置劳力1200余人,全村除30%的劳力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外,其余劳力全部被村企业
吸纳就业。在村办企业务工的村民,平均一年收入4000~5000元。1994年全村经济总
收入1.1亿元,集体公共积累达到29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300元,分别是1985年的
76倍、138倍、6倍。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全村80%的农户住
上了新房,彩电、冰箱、摩托车、电话等在很多家庭已不再是向往和追求,西街村已
完全达到上级制定的小康村考核标准。
杨全成同志在工作中讲奉献不讲条件,顾大家不顾小家,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
员,凭着那种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为集体事业日夜操劳,赢得了全村经济的腾飞。
近几年西街村每年集体收入都在几百万元,都用在了企业扩大生产、农业开发、智力
投资和公益事业上,自己所得到的报酬只是村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1.5倍。近年来,
杨全成连续被市、区两级授予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农民企业家称号,并被
当选为市、区两级的人大代表。他所领导的西街村,1994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经
济强村”,党支部被授予“先进基层党支部”。

(罗维江)

钢城区

经济迈上新台阶社会事业大发展
钢城区区长 张柏成

钢城区是莱芜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的新设区, 于1993年1月15日正式挂牌办公,
辖3镇2乡(其中寨子乡、黄庄镇1991年分别从新泰市、沂源县划入) 。总面积319平方
公里, 总人口21.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9万人。境内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力量雄
厚,有莱芜钢铁总厂、新华机器厂、潘西煤矿、西港煤矿等五处省、市属大中型企业。
199 4年,全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发挥背靠莱钢的优势,大力实施大企业(市以
上驻钢城各企业)带动、“三强”(强乡镇、强村、强企业)带动、科技兴区三大战略,
抓住重点,全面推进,加大措施,真抓实干,实现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
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26亿元,比上年增长24.3%,是建区前(1992年)
的4倍;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2.2亿元,增长71.3%,是建区前的2.7倍,其中区属工农
业总产值达到17.86亿元,增长148.4%,是建区前的5.1倍;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4亿
元,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亿元,增长41.1%;地方财政收入1438万元,
按可比口径增长66.87%;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16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增长17.2
%。
农业获得全面丰收,农村经济有较大发展。围绕为莱钢服务,在稳定粮食生产的
同时,突出建设了蔬菜、林果、肉蛋奶三大基地,进一步加快了农业产业化步伐。粮
食产量达到5.8万多吨,增长12.9%,单产达到451公斤,增长13%;蔬菜种植面积达
到1.3万多亩,产量达5.4万多吨;果园面积达4.28万亩,果品产量达3.1万吨,全区
粮经作物面积比由上年的5∶5调整为4∶6,已建成初具规模的肉蛋奶基地村23个。栽
植各类苗木1600万株,完成育苗1500亩,绿化荒山5.58万亩,实现了一年基本消灭荒
山的目标。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71亿元,增长38.8%。
工业快速发展,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围绕莱钢生产,大力发展钢铁前后延伸项
目,开发了一批拳头产品,基本形成了以钢铁工业为龙头,煤炭、建筑建材、电子、
化工、白云石开发等行业全面发展的工业格局。1994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6.1亿
元,比上年增长171.4%,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5.58亿元,增长112.3%,产
销率达到92.6%,实现工业利税6467万元,增长174.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8亿
元,新上项目123个,完成技改项目18个,年新增产值3.56亿元。外向型经济取得突
破性进展,年内考察外向型项目60个,达成协议38项,签订合同13份,合同利用外资
额达1600万美元,到位资金102万美元,当年投产5家。
城市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建区前,钢城是一个乡镇驻地,没
有一条象样的道路,没有一盏红绿灯。建区后,在省建工学院的帮助下,制定了城市
总体规划、环卫规划、排水规划等一系列城市建设规划,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新修
并硬化钢城路、府前路、新兴路三条高标准公路,拓宽了205国道城区段,完成了道
路绿化、美化以及排水、供水等配套设施建设,开通了6000门程控电话,一批档次较
高的商业饮食服务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新建扩建市场5处,城市功能逐步完善,
城市总体框架基本形成,十里钢城面貌一新。城乡市场进一步繁荣,个体私营队伍不
断壮大,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年增加个体、私营业户352家,增加从业人员940人,
增加销售额72万元。银行存款余额达到5.8亿元,比年初增加1.7亿元,城乡储蓄余额
4.5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贷款余额达到5.4亿元,比年初增加5196万元。
教育工作实现“两基”,科技兴区战略结硕果。投资2653万元,新建校舍3.5万
平方米,教学楼15座,平房740间。新建中小学56处,改造中小学38处,顺利通过省
政府“两基”达标验收,民师工资按乡镇上年人均纯收入的1.8倍全部兑现。高考本
科上线率跨入省先进行列,区职业中专开始招生,职业技术教育实现了零的突破。全
年完成接转科技项目16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5项,市级8项;申报科技项目34项
,批准25项,其中国家级5项,争取专项资金1982万元,“高性能粉末冶金制件”、
“高磁导率磁粉”并获中国星火技术和产品展示会金奖。
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计划生育率达到99.89%,晚婚晚育
率达99.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7‰,均在年度控制指标之内。全年破获各类案件
500起,其中刑事案件79起,依法惩处犯罪分子117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被省委
、省政府授予先进单位称号。工农共建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与莱芜钢铁总厂、新华机
器厂、潘西煤矿等驻地省、市属大中型企业的关系进一步融洽,共兴共荣、共同发展
的局面已经形成。

附:中共钢城区委、区政府领导成员名单
书记 刘焕立
副书记 张柏成 张作平
区长 张柏成
副区长 刘训德 胡兴起 吴汉荣
王华(挂职)

业绩·人才·信息
[经济强镇城子坡镇]城子坡镇是钢城区政府驻地,境内有莱芜钢铁总厂及其二级单
位10多处,辖14个行政村,总人口2万,总面积24.5平方公里。近几年来,城子坡镇
充分发挥地处莱钢的优势,走工业兴镇之路,大力发展与莱钢联办的项目,已基本形
成了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钢铁生产为龙头,机械加工、建筑安装、金矿开采、化工
、医药等行业齐头并进的工业发展格局,成为钢城工业重地。现拥有企业314家,其
中与莱钢联办的近100家。拥有精细化工、金矿、磷化液、金刚石工具、平板玻璃、
仿瓷餐具等高科技项目12项。在大办工业项目的同时,城子坡镇积极围绕为莱钢服务
,大力发展农业基地建设,不断扩大第三产业规模。几年来,先后建起了三片千亩杂
果园,一片千亩蔬菜基地,四处以养牛、养鸡为主的畜牧生产基地和两处农副产品加
工龙头企业,特种养殖业、花卉苗圃等行业也有了大的发展,为丰富莱钢职工生活提
供了优质服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流通业为突破口,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
力发展第三产业,新建钢材、木材等专业批发市场4处,建设商业一条街、美食一条
街5处。1994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3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008元,比1993年增
加506元,全镇人均占有工业产值2.1万元,在全市乡镇评比中位居第一,跨入经济强
镇行列,1994年被载入《中国名镇大事典》。

[里辛乡党校以党教促经济发展]里辛乡党校建于1985年,设校长1名,教务长2名,
专兼职教员11名,拥有教室4间,配有校长室、教研室、图书室、阅览室、录像室、
活动室,存书2万余册。近几年来,该校以培训和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政治业务
素质为己任,贴紧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抓了三点:(1)始终坚持开展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教育,并把教育与实际工
作相结合,与解放思想、增强开拓创新意识相结合,使党教工作贴紧了农村工作。(
2)注重社会办学,为农村培养人才,学校坚持内容全、形式新、实效性强的原则,把
理论学习与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相结合,在家分散学习与入校集中学习、看录像相结
合,大搞社会办学,轮回辅导、调查,不断巩固提高。特别是注重了对经济强村、欠
发达村后备干部的培养,增强了他们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意识和本领。(3)坚持全
员培训。对每个党员实行一人一卡,定目标、定任务、定责任,做到了党员教育不漏
人、责任不漏人。学校自建立以来,年办培训班均在12期以上,每期60人左右,累计
培训学员8000多人次。这些学员已全部走上农村和企业生产经营第一线,成为全乡经
济发展的领头雁,为全乡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94年,乡党校被命名为省先进
党校。

[省乡镇企业家伊廷友]伊廷友,1957年2月生,197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
2月担任山东九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两年来,他积极带领公司全体干
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使公司有了迅猛发展
,连续两年实现了经济翻番。1994年完成企业总产值4亿多元,实现利税4000万元,
成为市排头兵企业。他本人被评为市首批十佳企业家,并获得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
和省乡镇企业家称号。(1)大力推行股份制。1994年,在审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完
成了清产核资工作,合理确定了乡镇股、集体股、企业虚股和职工个人股之间的比例
,建立了一整套比较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发展增添了生机和活力。(2)眼睛
向内,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他在公司推行质量目标管理和成本目标管理等现代化
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3)坚持走科
技兴企业之路,推动传统企业向高科技产业转移。他把高起点引进和高水平开发结合
起来,把开发与改造结合起来,把引进设备与引进人才结合起来,先后引进8项高科
技项目,开发出了7个新产品,其中7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4项填补省内空白;对15
个老企业进行了技术嫁接改造,从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引进高中级科技人才21名。
(4)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仅1994年他就先后接触外商30多人次,签订合同6项,椰汁生
产、轿车修理等4个项目当年即投入生产,为公司进一步发展积蓄了后劲。

[农业劳动模范苗宗河]苗宗河,男,1950年生,中专文化,1972年9月加入中国共
产党,自1986年起担任城子坡镇张庄村党支部书记。9年来,苗宗河同志坚持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从本村实际出发,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走出了一条
发展村办企业,振兴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村的路子。到1994年,村办企业发展到
25处,比1986年增加24处,固定资产6350万元,实现企业总产值1.1亿元,创利税10
5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858元,分别是1986年的21倍、55倍、6倍。他带领全村群
众大力建设小康村。1992年以来,先后投资1500万元,建起5座居民楼,一栋老年公
寓,一处“六配套”小学和高标准幼儿园,一座卡拉OK歌舞厅。现在张庄已达到了小
孩入托、学生入学、村民就医、老年人入公寓四免费,实现了居民居住楼房化、庭院
花园化、生活小康化。在工作中,他坚持“抓党建,促经济”的工作方针,自始至终
把党支部的建设放在首位,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党员目标责任制,在
与群众关系的处理上,实行政务、财务、计划、应酬四公开制度,廉洁奉公,依法办
事,树立了支部一班人在村民心中的良好形象,带动了全村工作的开展,计划生育工
作连续8年实现计划生育率、晚婚率、节育率3个10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连续
3年被评为市先进单位,并被评为全省村镇建设明星村和省级文明单位。1994年,苗
宗河被评为省农业劳动模范。

[优质新型耐火材料]分为六大类180个规格,主要有粘土质、高铝质、磷酸盐质、
铝镁铬、珍珠炭保温耐火材料等系列砖型,年产量1.8万吨,其抗剥落电炉顶用高铝
砖于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山东省优秀新产品奖。

[优质磁性材料]主要有高UI、高UQ、高BS三大系列15种锰锌铁氧体磁粉及EP、RM、
UF、PQ、GU、EI、环形等60种尺寸规模的高性能优质铁氧体磁蕊,年产量为磁粉350
吨,各种磁件100吨,磁粉的主要成份偏差控制在1‰;并且有颗粒细且均匀、杂质含
量少、活性好等突出特色,已达到日本TDK公司同类产品水平,先后荣获省星火成果
二等奖,中国首届金榜技术及产品展交会金奖、中国第八届发明展览会金奖及中国星
火技术奖,计划1995年再投资2200万元,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开发NiZn铁氧体等磁性
材料,形成年产磁粉700吨、磁件300吨的生产规模。

[山东省优质产品--炭黑]主要有N330、N220、N660三种炭黑,年产量为6000吨,该
产品在1993年被化工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评为优等产品,名列全国第三位。同时荣获
农业部全国质量管理达标证书和山东省全国管理达标证书。1994年在全国炭黑质量检
查中,又以16项指标全优获得了山东省唯一的优等品,产品除供应国内各省(市、区
)外,还远销东南亚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