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高密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9&rec=239&run=13

扎实工作成效显著
高密市市长 高金龙

高密是全国商品粮、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和商品棉出口基地县,中国农村综合实力
百强县之一。1994年5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高密县,设立高密市。市辖19镇、
10乡, 993村,总面积1605.6平方公里,耕地135.6万亩,人口84.26万人。1994年,
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完成45.01亿元, 比上年增长20.6%。工农业总产值136.22亿元,
增长56.5%, 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23.46亿元,增长25.7%,工业总产值完成112.76
亿元, 增长62.8%。乡镇及乡镇以上工业完成销售收入32.35亿元,实现利税3.28亿
元,分别增长62.1%、102.9%。第三产业增加值14.13亿元,增长28%;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10.5亿元, 增长16%,社会商品零售额12.01亿元,增长47.2%;财政总收
入1.45亿元,增长19.2%;地方可用财力1.05亿元,增长12.1%;职工人均工资3367
元,增长37.3%;农民人均纯收入1768元,增长42.8%;城乡居民储蓄余额9.59亿元,
增长38.7%。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取得较好成绩。年内,高密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
民间艺术之乡”称号,被省政府授予首批“‘两基’先进县”、“尊师重教先进单位”、
“省级文明城”等称号,被潍坊市授予“开放型经济先进单位”、“外贸出口先进单
位”、“实际利用外资先进单位”等称号。
1994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五个新特点:
一、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企业改革,突出抓“两改造一拍卖一联合”。全市有
30余处市属工商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50多家市属企业利用外资进行嫁接改造;435
家小型企业实行租赁经营或拍卖;40多家企业走上集团化道路。农村普遍实行土地流
转制度和农村股份制、合作制。各种股份合作组织发展到4000多家。农村合作基金会
、农民协会、研究会蓬勃发展。财税、住房等方面的改革,进展顺利,效果明显。
二、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全市出口商品收购总值达9.1亿元,增长84.6%;当
年实际利用外资3600万美元,占历年累计总数的38.8%;新办三资企业19家;新引进
3家独资项目已建成投产;投资在1000万元至1亿元的大合资项目已进15项,其中投产
的2家、正建的13家。城东开发区、城南科技园、城北开发带已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
基地。已进城东开发区的项目20个,总投资4.19亿美元。
三、经济发展上新台阶。大力培育农业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全市农产品加工企
业新增20余处,新建专业市场50多个,形成450多个专业化生产村,建成10大农产品
基地。1994年,全市粮食总产达6.57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引进的新棉种“懒棉
花”,试种4500亩,在遭受多种自然灾害侵袭的情况下,仍取得亩产皮棉130斤的好
收成。其事迹由中央电视台播发。畜牧业总收入9.7亿元,多种经营总收入76.4亿元
,分别增长62.9%、184.3%。工业生产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突出抓新项目
和能够带动经济腾飞的企业集团、骨干企业。至1994年底,高源、鞋业、福泰、东方
纺织4大集团和5个年利税超400万元、销售收入超4000万元的市直骨干企业已经建成
,4个省级乡镇企业集团和8个市(县)级乡镇企业集团组建完毕。年内,市直工业产值
17.69亿元,乡镇办工业产值30.6亿元,村及村以下工业产值64.47亿元,分别增长3
1.3%、66.3%、75.4%。第三产业加大投入,形成具有特色的整体优势。投资3000
万元的密利达商厦正式开业,凤城购物中心、万宝商场基本建成,市区的10里商业环
、密水商城商业带、顺河路商业街基本成型,乡镇的16个三产小区已初具规模。
四、城镇建设上新水平。城市建设,编制了面向21世纪的城市总体规划。市区面
积3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30万人。市区划分16个片分头施工,进行旧城改造和流通设
施建设。规划面积40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至1994年底,建成25万平方米。铺筑
混凝土路面15.2万平方米,修补新罩沥青路面1.94万平方米;修建配套排水沟6.24公
里;街心喷泉、街心花园、凤凰公园落成。全市新增电力3.2万千伏安,实现村村通
电。开通程控电话6765门,全市29处乡镇实现程控化,600路长途光缆开通使用。全
市用于村镇建设的总投资1.85亿元,增长112%,共建设公共建筑4.27万平方米,生
产建筑7.74万平方米。有3000户农民建起新住宅,其中411户达到“小康屋”的标准

五、文教科卫等事业有新进步。1994年全市共取得科技成果14项,其中13项达到
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科技进步在全市经济增长中的含量达49.6%。教学质量提高较
大,高考本科生上线首次突破300人大关。茂腔戏《根的呼唤》获省级“五个一工程
”奖,并被改编摄制成电影《莫忘那段情》;成功举办中国民间艺术年会、(香港)中
国高密民间艺术展览;市档案馆步入省一级馆行列。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人口
生育保持低增长。计划生育率达99.9%,人口自然增长率3.08‰。环境保护成绩可喜
,“三废”处理率分别达到100%、98%、87%。

附:中共高密市委、市政府领导成员名单
书记 张建国
副书记 孙惠斌 田绍义
市长 高金龙
副市长 王继美 王福亭 潘世俊
崔红旗 齐世增 吴永勤

业绩·人才·信息
[供销大厦进入“全国供销百强商场”行列]高密供销大厦股份有限公司现有干部、
职工298名,营业面积6000多平方米,经营商品2.5万余种。自1989年开业来,在激烈
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994年实现商品总销售额3500万元,实现利润1
02万元,利税突破200万元,比1993年分别增长18%、22%、26%,1991年--1994年
,先后获山东省“特级信用企业”、“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优质服务杯”、“明星企业
”、“百佳单位”等称号。1992年进入“全国供销百强商场”行列,1993年被评为“
全国百家无假冒伪劣商品商场”之一,1994年获国内贸易部授予的“全面质量管理优
秀QC小组”奖。
该公司的主要经验:①转换内部经营机制,推行股份合作制度。该公司在1993年
率先成立省供销系统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使企业真正进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
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轨道。②、调整经营策略,狠抓名、优、特产品上柜。1994年
新增国、部、省优产品4600多个品种,使名优商品占经营品种的65%以上。③、大抓
全面质量管理,坚持QC小组攻关活动。1994年公司布匹QC小组在全国内贸系统优秀质
量评比中获一等奖。董事长、总经理高军也被国内贸易部授予“全国质量管理卓越领
导者”称号。④、发扬“敢闯、敢干”精神,深化企业内部改革。1994年6月与美国
田斯贸易总公司合资30万美元创办“田斯娱乐有限公司”,从而最终将供销大厦改造
成集购物、娱乐、健身、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商厦。同年10月,又创办全市流通企业
第一家金店。上述两个新项目,仅数月内即创收20多万元。

(单联成)

[全国亿元乡镇--柏城镇]座落在胶河岸畔的高密市柏城镇是全省百强镇之一,北距
市区6公里。辖38个村,3.2万人。总面积57.37平方公里,5.7万亩耕地。1994年全镇
完成工农业总产值9.7亿元,比1993年增长98%;完成税收总额431万元,比上年增长
20%;农村储蓄余额3461万元,比上年增长218%;农民人均纯收入1998元,比上年
增长30.2%。被高密市、潍坊市命名为“文明镇”、被省命名为“明星乡镇”、获全
国“亿元乡镇”和“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工业快速发展。全镇有玻璃制造、食品加工、服装生产等集体企业17家,其中“
三资”企业3家。集体企业固定资产达1.5亿元。为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组
建了玻璃制品、皮革制品、蔬菜食品加工、建筑建材四大企业集团。1994年工业总产
值达到7.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主要产品有:玻璃瓶罐、冷冻鸡、皮件服装、
砖瓦等36个品种,350多个花色(规格)。省级以上优质产品产值率达95%以上。其中
,宝字牌500ml啤酒瓶获厅优。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往500多厂家和单位,在国际市场销
往日本、韩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外向型经济迈大步。1994年,“三资”企业新增利用外资235万美元。总投资32
00万元,与韩国合资建成占地3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三真皮革服装有限公司,
与港商合资扩建占地15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卡罗波玛皮革制品有限公司。大力
发展出口创汇产品生产,出口各种真皮服装、珍珠牌玻璃瓶罐、肉类食品、速冻蔬菜
。1994年完成出口交货值1.22亿元,比上年增长507%。
农业经济上新台阶。1991年--1994年,全镇建起总面积1.5万亩的4个蔬菜生产基
地,林果基地发展到1万亩,草莓栽培基地5000亩。投资15万元建起高密市第一家草
莓研究所,实行无毒苗组织培养新技术。全镇各类养殖业户发展到4300多户。1994年
柏城村投资250万元,建起占地30亩,容繁殖、饲养、加工为一体的高密市第一家大
型现代化良种猪场,存养量达3000头,创产值960万元。1994年全镇养殖业总收入1.
2亿元,比上年增长596%。农业实现总产值2.03亿元,比上年增长50.4%。
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镇聘请省高级设计师制定小城镇设计方案。1994年投资2
50万元,拓宽镇区40米宽的公路,铺设长3000米、宽27米的柏油路面。投资1110万元
,沿主街道建设两层以上造型各具特色的商业楼房,总面积达1.85万平方米,建起高
标准的商贸小区,各种维修、商贸门店达150多家,带起7处集贸市场。投资80多万元
,开通装机容量1024门的程控电话。镇区全部用上自来水。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
使全镇第三产业迅速发展。1994年总产值达1.6亿元,比上年增长478%。

(王玉明)

[第三产业先进乡镇--姜庄镇]高密市姜庄镇位于市北11公里处,总面积75.6平方公
里,耕地7.5万亩;辖47村,3.5万人。1994年,全镇农工副总收入达8.7亿元,比19
93年增长215%;农民人均纯收入1988元,增长31%。近4年内,获潍坊市委、市政府
授予的“第三产业先进乡镇”、“燎原计划示范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
镇”、“尊师重教先进乡镇”、“成人教育先进乡镇”、“先进体育乡镇”、“先进
文明乡镇”、“先进文化乡镇”、“卫生工作先进乡镇”等称号。
该镇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土地合理流动、转让新机制,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使
更多的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全镇规划实施“211”工程。已建成2万亩枣粮间作基
地、1万亩银杏粮食间作基地、1万亩果园生产基地和1万亩蔬菜生产基地。1994年,
粮食亩产达1002公斤,农业收入6100万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5%、17.8%。工业企
业得到快速发展。1994年,工业企业发展到400多家,其中镇办企业9家、村办企业2
3家,个体企业380多家;个体工商业户1600户。主要产品有小五金、纺织配件、机械
铸造、民间工艺品等。至1994年底,小五金加工企业增加到300家,从业人员600多人
。1994年共生产各种型号、规格的合页、插销、把手等8亿多副,畅销全国27个省(市
、区)。年总收入达4亿多元,占全镇农工副总收入的46%。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1
992年秋,镇聘请市规划设计院设计师修订完善近期与远期小城镇规划。至1994年底
,建起沿平日公路两侧,长4公里、占地1500亩的沿路经济带。主要设有“三区一市
场”:五金工业区、第三产业区、居民区和集贸市场。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经济带
内水、电、讯、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在镇区建成高标准的邮电楼、供电站、科技
服务中心和教学楼。1994年春,在集贸市场东侧规划出180亩地,作为新居民区。至
年底,建成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12幢高标准住宅楼。现有200多户农民到镇区安
家落户,150多户在镇区盖起新房。镇区内现有各业门店600家、摊位900个,总人口
为6000人,分别为1991年的6倍、4倍、2倍。

(周波)

[全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柴沟镇]高密市柴沟镇座落在平日公路与胶王公路交汇处
,距高密20公里。总面积66.7平方公里,可耕地6.4万亩。全镇43个行政村,8100户
,3.1万人。199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8.3亿元,比1993年增长127.4%;农民人
均纯收入达1766元,比上年增长12.8%;第三产业总收入9653万元,比上年增长60.
4%;农村储蓄总额达3271万元,比上年增长63.5%。
立足本地优势,大力发展镇村企业。至1994年底,共建起橡胶化工、石油助剂、
机绣服装、建筑建材、木制品加工、刺绣工艺品、机械铸造、工业贸易八大企业集团
,镇村企业286家,固定资产净值达2.8亿元,从业人员8000多人。1991--1994年,共
投入新建、扩建和改造企业的资金达8600万元,新上项目12个,发展中外合资企业5
家。产品有仙锦牌机绣花边、鹰击剑牌牛仔服、祥龙牌橡胶轮胎等10大系列200多个
品种,畅销20多个省(市、区),其中,仙锦牌机绣花边、绣片等产品打入韩国、泰国
、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993年,在香港注册成立的香港顺承贸易公司,是潍坊
市在香港创办的首家乡镇公司。1994年,全镇各级企业共完成产值6.3亿元,实现利
税383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2%和113%。工业产值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75.9%
。1992年,获潍坊市“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称号。
坚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镇区环境。1991--1994年,投资220万元建起教学
楼,基础教育设施实现“六配套”;投资110万元建起医疗门诊楼,改善了医疗卫生
保健条件;投资120万元,安装512门程控自动电话,并加入全国话网;投资100万元
,建成占地120亩的农贸综合市场,是高密市西南部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投资52
0万元,拓宽修铺平日公路镇区段,使之硬化、绿化、美化配套。
全面规划镇区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1993年,聘请潍坊市建委的设计专
家制订小城镇建设短期和长期规划。镇区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设工业、商业、生
活、房地产开发、娱乐和旅游六大区域。镇区有饮食服务、商业、维修等私营户110
0家,从业人员达8000人。1994年,第三产业总收入达9653万元,比上年增长60.4%

1992年,柴沟镇获山东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称号;1994年,被潍坊市委、市
政府命名为“新型小城镇”,享受县级经济管理权限。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认真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计生工作严密,全镇无超生和违纪
现象。社会治安秩序良好,镇区安定。党员包户工作向纵深发展,根据柴沟镇党员包
户工作而编写的茂腔戏《根的呼唤》,于1994年被广西电影制片厂改编、拍摄成电影
《莫忘那段情》,在全国放映。4年内,获山东省“体育先进乡镇”、潍坊市“农村
卫生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等称号。

(杜曰连 范作臣)

[省级文明单位--高密镇南关村]高密市高密镇南关村是潍坊市第一经济强村,总面
积1.84平方公里,1953户,6064人。村办经济实体,省级企业集团山东兴华集团总公
司辖16处紧密层企业,职工6000多人,固定资产5.5亿元。1991年,全村社会总产值
在全市率先突破亿元,以后三年翻三番。1994年社会总产值达到8.02亿元,销售收入
6.02亿元,利税7720万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90.9%、94.2%和71%;1993年,山东
兴华集团总公司被农业部授予“乡镇企业发展好,对社会贡献大的企业”,1994年被
评为全省首届乡镇企业综合实力百强第14位。南关村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
工作先进单位”。村党委书记、集团总公司总经理王建章是党的十三大代表,“全国
农业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1994年11月又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乡镇
十大企业功勋”之一。
抓龙头企业带动全村经济发展。自1991年,先后建成中外合资企业6处,引进外
资994万美元。建筑工程公司发展为资质二级企业,服装厂发展成省级先进企业,华
丰鞋业有限公司,水磨石厂是省系统级先进企业。1991年,以兴华采暖设备厂为依托
,组建高密发达集团总公司,成为全村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1994年,该公司完成企
业总产值5.7亿元,销售收入4.2亿元利税6100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103.6%、85.4
%、89.8%,被评为潍坊市第一强企业。
积极实施“科技兴村”战略。1991年以来,先后与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50多
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招聘外地高、中级科技人才226名,其
中专家、学者和高级工程师26名。全村选拔培养的技术人才有450多人获技术职称,
其中59人获高、中级技术职称。1993年,在全省第一家建起占地870亩,内含通讯电
缆、中央空调、天达药业等8个高新科技项目的“国家级民营科技工业区”。开发研
制出30多种“四高”(高创汇、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产品,其中,
凸焊机、翅片管两种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翅片管、铸铁散热器两种产品列入国家级
星火计划。中央空调、冷冻机、固化石膏板三种产品列入国家级社会发展计划。
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抓好党的组织建设、作
风建设和思想建设。1993年7月,经高密市委批准成立潍坊市第一个村级党委--南关
村党委,下设两个党总支,25个党支部,党员由1990年的160人发展到210人。自199
1年开始,村(党委)总支连续被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1991年至1994年,村投资50多万元,建设村办崇实小学教学楼和配套设施。投资近百
万元用于村内配套设施建设和市区规划建设。南关村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潍坊市“文明村”,“模范村”,高密市明星村等荣誉称号。

(禚镇刚)

[全省经济强村--高密镇西关村]高密市高密镇西关村总面积3.8平方公里,2066户
,1819人。全村有各类企业20处;从业人员3200余人;固定资产总值超亿元。主要生
产经营建筑建材、房地产开发、机械化工、轻工纺织、针织服装、铝塑门窗、包装印
刷、通风制冷、餐饮副食、商贸流通等11大系列480多个品种。1993年6月,经省体改
委批准成立集科、工贸、商于一体的村经济实体--山东三佳集团公司,被省政府列为
山东省重点企业集团。全村社会总产值,1992年突破亿元大关。1994年总产值达2.7
5亿元,销售收入2.5亿元,实现利税164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850元,分别比199
3年增长50%、43%、23%和21%。1991年至1994年,连年被评为高密市“明星村”
,稳居潍坊市”发展乡镇企业十强村”之列,保持潍坊市“文明单位”称号。1992年
被省委、省府命名为“全省经济强村”,1993年6月村党委被潍坊市委命名为“红旗
村党组织”,1994年6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局授予“全国十佳农村先进基层党
组织”称号。1993年、1994年村党委书记兼山东三佳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兆华连获“全
国乡镇企业家”称号。1994年7月被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西关村靠发展企业致富的主要经验是:①依靠改革,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全村先
后投资8000多万元,办起建筑工程公司、三佳房地产开发公司、高密锻压机械制造有
限公司、高密市彩印厂、三佳集团服装总厂、西苑宾馆等规模较大的企业。②、吸引
外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至1994年底,已利用外资180多万美元,办起3家“三资
”企业。其中与加拿大益嘉工程有限公司合资开办的高密益佳冷藏设备有限公司是国
内首建的运输制冷设备生产厂,产品畅销国内市场和美国、日本、加拿大、香港等国
家和地区。③、依靠科学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突出抓好科技、人才、市场、结
构调整、股份制,集团化六个带动,实施服装、运输制冷机等名牌产品战略,拓宽国
内市场,增强占领国际市场的实力。1991年至1994年,全村企业内有各类专业技术人
员450名,其中高级职称的10名,股份制企业3个,集团企业1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
2个。以大规模、高水平、外向型为主要特征的村办企业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孙长青)

[全省村镇建设明星村--李仙庄]高密市姜庄镇李仙庄是由4个自然村组成的大村,
共1105户,3802人,6100亩耕地。村党总支、村委会坚持以工养农的新思路,大力发
展村办工业,促进全村经济的快速发展,1994年农工副总收入1.49亿元,比1993年增
长49%,工业收入占农工副总收入的45%;人均纯收入1999元,比上年增长11%。
充分发挥地处平日公路与济青高速公路交汇点的优势,发展村办工业。至1994年
底共办起铸造厂、助剂厂、砖瓦厂、建筑公司、木器厂、面粉厂、汽车修配厂、加油
站、饭店等14家村办企业,形成铸造、化工、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
1994年村办工业产值6762万元,年实现利税140万元。
以工养农,强化社会化服务。1991年--1994年向农业投资400万元,购置链轨车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汽车等大型农业机械40台(套),打机井200眼,安装变压器
9台,铺设地下电缆2.5万米,全部耕地实现水利化。新建立农机服务队、农业技术服
务队、良种繁育基地和生产资料供应站等农业专业服务组织,实行耕地、播种、浇水
、病虫害防治、良种推广、生产资料供应六统一,耕地、播种两免费,调动了农民种
田的积极性。1992年即成为全镇第一个吨粮田村。
工副业的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4年来,投资120万元,先后建
起了“六配套”小学、幼儿园,建起影剧院、文化活动室、农民科技夜校,青年、妇
女之家,联合诊所、敬老院楼。户户安装自来水,街道硬化,路灯齐全,初步建成花
园式村庄。获潍坊市“模范村”和“村镇建设明星村”,山东省“村镇建设明星村”
等称号。

(张新胜)
高密市政府专栏撰稿人:杜曰连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