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龙口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9&rec=224&run=13

团结奋进共建小康市
龙口市代市长 郝德军

1994年龙口市辖19镇1个开发区,面积840平方公里,人口60.6万人。全市各级紧
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抢先发展勇于争做强中强,团结奋进同心共建小康市”
的奋斗目标,抓机遇,搞突破,促发展,保稳定,全市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登上新台阶。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完成工农业总产值
163.9亿元, 增长26.3%;实现财政收入2.04亿元,可比口径增长20.7%;农民人均
收入2128元,增加414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1.4亿元,人均5198元。
农业综合开发向纵深推进,农村经济实现新突破。全市各级以建设小康市为目标
,以农业综合开发为重点,大力实施以林果生产、粮食生产、水产品生产为主要内容
的“山上龙口”、“平原龙口”、“海上龙口”三大战略。全年农业投入达6.2亿元
。新发展优质果树2万亩,总量达23.6万亩,总产达25.1万吨;新发展高值经济田1.
7万亩,总数达61万亩;新增干果面积1.86万亩;粮食单产1001公斤,总产31.1万吨
,保持了“双千市”的水平。年内共新增海水养殖8600亩,总数达2万亩,水产品总
量达11.4万吨,增长37.3%。同时,农业开放取得了良好效果。山东梨、草莓、银杏
等55处开发开放基础建设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1994年,全市共完成农业产值17亿
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55.9亿元。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速度效益同步增长。各级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继续大力实施集团、股份化、科技化、工贸一体化和外向化等“五化”战略,加速构
筑“大高外”工业新框架。年内,全市新改制企业154户,总数达774户,企业集团累
计达23个;实施新扩建和技改项目315个,计划投资1.85亿元,当年已完成投资15.2
亿元,上述项目完成后,年可增加产值51亿元,利税7.4亿元;全年共开发新产品13
5种,其中23种填补省以上空白;全市有12个镇区工业产值达5亿元以上,其中5个超
10亿元;工业亿元村17个,其中3亿元以上的4个;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18个,其中过
4亿元的4个。1994年全市完成工业产值146.9亿元,比上年增长26.4%;三级工业实
现销售收入109.2亿元,利税12.8亿元,分别增长44.1%和42%。
第三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城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各级把第三产业放在优先
发展的地位,加快培育市场,完善基础设施。以胶东商城开发建设为重点的商贸设施
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199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9.5亿元,增长23.6%,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10.5亿元,集市贸易成交额7.4亿元,分别增长26%和62.5%。在城市基础
设施方面境内第二条公路牟黄公路龙口段基本完成了路基工程,三个万吨级泊位建设
进展顺利。年内投资3900万元,完成了城市供水改造一期工程。有2个镇被确定为国
家级和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1994年,全市共举办利用外资项目3
8个,总投资1.78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00万美元。在对
外贸易方面,全年出口商品供货值达14.7亿元,比上年增长86.5%;自营出口创汇4
07万美元,超计划1.7倍。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较快发展。经过努力,龙口市先后被确
定为全省首批专利试点城市和全省唯一的成县市建制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并荣获
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称号,跻身于全国科技十强县市行列。计划生育、环境保护、
文教卫生、法制建设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附:中共龙口市委、市政府领导成员名单
书记 于希信
副书记 孙祚正 孙承贤
吕成栋 张炜
代市长 郝德军
副市长 盖少宁 栾绳祖
王连臣 赵仁强
姜丽娟(女) 梁贤久
郭建军(挂职) 王建凡(挂职)

业绩·人才·信息
[龙口研磨体集团公司不断攀登新高峰]龙口研磨体集团公司是从1990年只有几个人
的水暖器材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几年来,他们以创名牌为先导,在激烈的市场竞
争中,不断膨胀规模,1994年底,拥有职工420余人,注册资金1960万元,其中固定
资产1075万元,流动资金885万元。公司总占地面积2331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平
方米,其中公司生产占用7200平方米。公司成为生产检测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
质量管理体制合理的国家中二企业。
1990年初,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使在市劳动局任外协科科长的宋培海,再也按
捺不住了,他决定走出机关,创一番事业。这时有些好朋友曾劝他不要下海冒风险,
免得栽跟头。但他还是定下决心闯自己的路。他找了几个志同道合的人,来到离城5
里路远的生产队建筑公司大院,决定在这里创业,生产水暖器材。
宋培海以私人名义借款,租了20多间平房,他和大家一边清理场地建筑车间,一
边走出去,招兵买马。那些日子里,宋培海硬着头皮,忙里忙外,与大家抬铁水、砌
大墙,在缺资金、缺设备、缺技术人才的情况下,一种事业感使这伙子人想在一块,
干在一块,生活在一块。当年6月6日熔化出第一炉铁水。
当时龙口市年产几十万吨水泥,需要大量的研磨体,而做水暖器材,是简单的铸
铁生产,效益低。他们决定改产研磨体。
研磨体产品出来了,厂家使用也可以,但总归是一般化产品。在当今市场激烈竞
争的形势,要想牢牢占领市场,产品就要向高、精、尖发展,要创名牌产品,要形成
拳头。宋培海和副厂长吕永倬坐下来,研究出抓质量、创名牌的三条措施,一是改进
生产设备,将铁屑熔炉改为冲天炉,将铸铁经过冲天炉生产出低铬铸铁磨体。二是与
用户建立密切联系,将用户在使用中的信息及时反馈到企业,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掌
握情况,不断研制改变生产流程。三是攀高技,拉关系,虚心请教,甘当小学生,与
大专院校和国家建材技术装备配件公司挂钩,不断获得他们的帮助和指导,在生产中
改进新技术,如厂子生产的低铬铸铁磨体,质量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他们便引进马
氏体球磨铸铁的砂型进行试生产,很快获得成功;还把磨球衬板及飞锤在四十几个厂
家试用,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1994年10月马氏体球黑铸铁磨球和马氏体球墨铸铁
衬板,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被评为国优产品,并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大众日
报》同时报道这一科技成果,被山东省列为“火炬计划”。仅此产品就生产7800多吨
,创产值8500多万元,利税260多万元。
从1990年的水暖器材厂,到1993年成立了山东龙口研磨体集团公司。公司产品从
4个品种发展到20多个系列产品,其中两项产品获得国家专利。1994年底,一个投资
近200万元的分公司成立。现在这个集团公司产品通过国家建材技术装备配件公司推
广到全国各地,烟台市建材工业局在全市范围内发出《关于推广应用马氏体球墨铸铁
磨球、衬板的通知》,宋培海、吕永倬被收入《中国当代名人》大词典,宋培海还被
选为中国研磨失效分析预防专业委员会常委。

龙口市政府专栏撰稿人 李继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