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芝罘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9&rec=220&run=13

抓住重点全力落实
推动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芝罘区区长 张幸福

芝罘区是烟台市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中心,是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全区
辖设8个街道办事处, 4个镇,总面积152平方公里,总人口48.8万人。1994年我们以
“改革、发展、稳定”为主题紧紧围绕“奋战三年过百亿,建设一个新芝罘”的战略
目标,抓住重点搞突破,集中全力抓落实,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0.2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8亿元,社会总产值55.4亿元,
其中工农业总产值37.2亿元,建筑业总产值7.4亿元,工业利税1.9亿元,农村经济总
收入32.1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061万元,出口商品总
额4.8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7985万元。顺利通过“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省
教育“双基”、“初级卫生保健”达标验收和国家卫生城复查;创建了第四届“全国
田径之乡”。全区通过了“小康”县验收,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全力组织实施“百亿工程”,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围绕过百亿
目标,抓住构筑框架、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三个关键环节,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1994年,全区完成经济投入8.6亿元,其中工业投入4亿元,开工技改项目
112个,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7个,500万元以上的项目30个。全区社会总产值
过10亿元的村镇达到2个,企业总产值过亿元的村达到10个,街道经济总收入过亿元
的达到3个。第三产业投入4亿元,烟台商城、海鲜大世界、激光枪战城、幸福蔬菜批
发市场、中国北方物资交易中心、烟台服装城等工程陆续投入使用。建筑业得到重视
和加强,全年施工面积1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8%。农业投入6000万元,调结
构、上科技、上管理成效显著。我区被列为国家级“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山东省
国家级无病毒果树苗林栽培基地,顺利通过了省“特高效”农业示范区的论证。三次
产业比例由6.6∶55.6∶37.8调整到5.1∶55.2∶39.7。全区实现利税4.6亿元,比上
年增长7.5%,完成税收1.4亿元,增长21%。
打好改革、开放、科技三大战役,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在改革方面
,以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从我区的实际出发
,制定了资产转让、租赁、出让股权、股份制、组建集团和兼并等6种改制模式,全
区共完成改制企业475家,占应改制企业总数的66.2%,其中实行股份制的152家,出
售的46家,兼并的15家,股本金总额3.5亿元,其中个人股8300万元,新组建集团公
司5个,累计达到16个。在对外开放方面,突出“联大上高”,加强基础工作,改善
招商办法,先后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和
参加了对外经贸洽谈活动。实际利用外资与上年比接近翻了一番。合资项目平均利用
外资由上年50.6万美元,增加到106.2万美元,其中烟台商城利用外资超过1000万美
元。卧龙外商投资开发区与日本国东毛技术事业开发协同组合草签了土地出让预约合
同。光纤光缆、太平洋大酒店、PC钢绞线等建设项目利用国外贷款近1000万美元。烟
台合金炉管厂成功地与法国玛努尔工业集团嫁接,双方共同投资1.09亿元,其中法方
投资5500万元。合资后,无论企业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居全国先进水平。在科技方
面,重点实施科技“三大计划”,出台了科技“一票优先”和“一票否决”的两票政
策,开展了“求贤寻宝万里行”和“高新技术联谊”两个活动,促进了经济向科技主
导型的战略转变。全区科技投入达到2.1亿元,组织实施科技项目80项,开发达到国
内先进水平以上的新成果20项,培植产值过100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6个。只楚村被
省科委列为全省唯一村级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共引进各类人才547人。科技进步因
素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达到49.9%。
大力推进社会进步,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们坚持优化人民生活环境,提高
人民生活质量的政府工作宗旨,加强城乡建设和管理服务,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人民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市人均生活费收入4112元,比上年增长37.8%;郊区农民人均
收入2242元,增长19.5%;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7.3亿元,增长52.3%。全区城乡综合
开发面积91万平方米,向社会提供商品房20万平方米,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8.8平
方米,郊区农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3.5平方米。20%的村基本达到省级花园式村庄标
准。全区完成了“五四”分段九年制义务教育改革,全区中小学教学设施达到国家教
委规定的二类标准,开展了微机和电化教学,城区小学全面推广了英语教学。此外,
城市特困户解贫、加快欠发达村发展、理顺街道居委会工作人员身份、解决机关干部
和企业职工住房以及企业扭亏、城市再就业等为群众办实事取得明显成效,先后帮助
18个欠发达村新上工副业、水利项目29个,人均收入增加200元,590名居委会工作人
员转为集体合同制工人身份,城市再就业1689人。新建街居服务网点160多处,早市
、夜市23处,极大地方便和丰富了城乡人民生活。

附:中共芝罘区委、区政府领导成员名单
书记 张秋波
副书记 张幸福 王文国 张广波
区长 张幸福
副区长 于慧敏 王永新 刘连安
尚云 张煊 于政国
孙常兴 王毅(挂职)
贾志旺(挂职) 李民(挂职)

业绩·人才·信息
[连续4次荣获全国“田径之乡”荣誉称号]芝罘区坚持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
展的方针,以创建高水平的全国“田径之乡”为主旋律,全区体育事业年年有新的发
展。自1982年以来,连续4次荣获全国“田径之乡。”荣誉称号。(一)强化群众体育
意识,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学校体育、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及各行业体育活
动长年开展,并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全区共有各种体育健身活动站点100余个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达到23万人,占全区人口的45.4%,全区97所中小学均已
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普及面达到100%,达标率为95%,良好率为61%。由
于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第七届全运会上,芝罘区被国家体委授予群
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二)加强人才基地建设,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芝罘区
竞技体育充分发挥教练员的积极性,强化业余训练,坚持“三从一大”的训练方针,
竞赛成绩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取得明显效果。1994年,芝罘区参加烟台市、省及国家
级比赛10次,共获金牌32.75枚,银牌10枚,铜牌17枚。体校女子足球队代表山东省
参加了在湖南省衡阳市举行的全国青年女足锦标赛决赛,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在
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方面,1994年共向烟台市以上运动队输送体育后备人才24人。以前
输送的1994年调入国家队的2人。5人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三)各级领导重视体
育工作,体育专业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体育工作,把“田径之
乡”建设列入全区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定期研究,检查指导,解决问题,并在
财政投入上给予倾斜政策。区体委充分发挥体育主管部门的作用,配合区直有关部门
开展各行业的体育活动。区竞技体校加强内部管理,实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目标责任
制,调动了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积极性,使之成为芝罘区振兴体育事业的主力军。

(程家太)

[区科委开拓进取创一流]芝罘区科委现有干部11名,设有两科一室一所。1994年,
区科委围绕“高”字突破,全力组织实施科技战役,有力地推动了各行各业的科技进
步,加快了全区经济向科技主导型转轨的进程,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十佳工作部门
”。工作中,他们大力倡导务实创新、勇于探索的开拓精神;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的
敬业精神和团结互助、密切配合的协作精神,创出了一流的业绩。(一)科技“一票优
先”和“一票否决”政策在全国科技界产生了轰动效应,组织实施了最具“集成度”
和“显示度”的火炬形象工程。提出了建设1个高新技术工业区、10个村级高新技术
工业园和8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118火炬形象工程”;形成了“一票优先”拉动、“
一票否决”推动、“示范形象”带动的科技驱动机制,使宏观科技管理名列全省第二
名。(二)建立了全省一流水平的科经贸信息中心,开通了与国内情报信息系统的联机
对接,并与区内10个单位建立了微机信息联网,1994年累计向企业提供技术信息近万
件,提供查询服务500项次,科技情报管理工作名列全省第一名。(三)建立了全省一
流水平的常设技术市场,形成了一场多市、一场多点的技术市场新格局,技术贸易机
构发展到142个,技术交易额达到1170万元,使技术市场管理名列全省第三名。(四)
全年共争取列入国家级项目6项,争取省级计划21项,市级科技发展计划5项,争取科
技贷款指标2000万元,科技补助经费67.2万元,使争取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数和经费数
名列全市前茅。(五)全区专利申请123件,专利实施量58项;科技三项经费首次突破
百万元大关,高新技术发展基金达到2300多万元,兑现科技“一票优先”政策贷款2
260万元,使专利申请量、科技投入均名列全市第一。(六)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
中的比重已达到49.9%,全区各项科技工作经国家科委审定已进入全国科技先进行列
,并被省科委评为综合奖,使综合科技进步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刘有根)

[芝罘区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荣获全国房地产综合效益百强企业称号]烟台市芝罘
区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始建于1984年11月。10年来,公司以改造旧城,美化城市,
服务社会为己任,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由创建初期的一穷二白逐步发展成一个拥有
自有资金4600万元,年开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年投资能力1.8亿元人民币,年利润
1860万元,集勘测、设计、施工、装璜、维修、建材供销、绿化等配套成龙的国家一
级开发企业。全公司目前占地总面积2.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设7
科、3室、6个下属单位,2个与外商合资企业及3个承包租赁企业,共有职工231人,
其中高级工程师11人,有中级职称的24人,初级职称的68人,大中专以上学历的65人
,公司先后开发建设了南洪街小区、白石路小区、毓秀小区、上夼小区、支农里小区
、金沟寨小区、北大街区片、市府街区片、阜民街区片等13个大的区片,并投资100
万元为城市改造了一条长年污水横流的岩沟河,还多次为教育、托幼、公安、法院、
街道等事业单位提供了无偿援助。累计开发面积130余万平方米,承建开发了全市第
一个含有立体停车场的综合大厦--芝新大厦以及全省最大的商业基础设施--烟台商城
。公司的各项管理也基本走向正规化、科学化、程序化的轨道,实现了微机“一条龙
”管理,先后荣获国家二级档案管理先进单位、财务核算三级管理先进单位、省三A
级信用企业和区建筑开发明星企业等称号。1994年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统计局评为全
国首届房地产综合效益百强企业,名列全国第66名,山东省第5名,烟台市第1名。
目前,这个公司正在适应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积极探索物业管理和集团
化公司的新途径,准备以新的姿态为美化和建设烟台做出更大的贡献。

(刘英光)

[烟台二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改革开放中蓬勃发展]烟台二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创
建于1956年,现为大型(二)股份制建筑施工企业,拥有职工3300人,专业技术人员5
00余名,各类大中型机械设备近1000台(件),具有国家建设部批准的一级技术资质和
对外承包工程资质。
随着建筑业的猛然崛起,公司及时确立了主业大开拓,副业大发展,对外大开放
的经营思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1994年,在全省大中型建设施工企业中率先进行
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随着企业的转轨改制,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围
绕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强化经营目标管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改
革配套措施,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牢固占领建筑市场,二建人始终坚
持了以改革促质量,以质量求发展的经营方针,全方位强化质量意识,多渠道加强质
量监控,促进了工程质量上水平上档次。自1989年以来,先后有28个工程被评为省优
质、优良工程,并创出了3个代表烟台建筑水平的样板工程。伴随着改革开放,公司
开拓创新,大力发展多元经济和外向型经济,1992年初,与旅日华侨共同投资,创办
了烟台中雄建筑机械施工有限公司,成为全省建筑机械施工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为发挥合资企业投资少,上马快,见效大的特点,继1993年以来,又先后创办了华
日、东瀛、三星3个合资企业,联合组建了烟台土木建筑总承包集团公司和中宇房地
产开发公司,进一步膨胀了企业规模。同时,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1993年6月,在
烟台市建筑业首开先河,总承包了俄罗斯50栋别墅楼,以质量优、进度快闻名国外,
树立了二建人的形象,在当地产生轰动效应。1995年2月,还与澳大利亚缔姆·兰建
筑地产有限公司签订了合同,在澳联合投资创办TR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工程承包
、建材贸易和劳务输出,进一步拓宽了发展空间,提高了企业抗风浪的能力。
二建人迎着时代的挑战,在雄风激浪中搏击奋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9
4年完成企业总产值1.37亿元,施工产值1.15亿元,实现利税1374万元。荣获全省建
设系统经济效益金杯和质量铜牌奖,并跨入省级先进企业、省建设系统50强企业和全
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建筑企业的行列。总经理姜泽欣被授予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家称
号。

(王诗明)

[带领村民奔向富裕的领头雁--李世勋]李世勋,烟台市芝罘区只楚村人。现任中共
烟台市芝罘区只楚村党委书记,山东只楚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山东省八届人
大代表,兼任山东省乡镇企业家协会会员、烟台市乡镇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等职。
1984年以来,只楚集团在他的带领下,靠高投入培植骨干企业,靠高科技增强竞
争势力,经济势力日益增强。现拥有33个企业,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一个,过500
0万元的2个,过千万元的3个。拥有固定资产2亿元。1994年完成总产值4亿多元。19
92~1994年累计实现税金3830万元,上交国库1827万元,名列烟台市乡镇企业前茅。
1994年,村民人均分配达3600元,连续4年被烟台市芝罘区评为“工业明星第一村”
。1987年,一次性投资1000万元,与中国科学院合资建成了我国第一条自行设计、自
行制造的高能电子加速器辐照交联电缆生产线,从而使烟台市电缆厂成为全国第一家
与中科院紧密型横向联合的乡镇企业。这条生产线建成后,结出了丰硕成果。先后开
发高精尖产品16种,其中2种填补了国内空白,2种替代进口,国家级新产品3种,被
国家机电部列为定点生产厂。他先后投资4000万元,与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建成了我国
胶东地区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基地--烟台第二制药厂,并与中国医学院科学医药生物技
术研究所联合成立了生产试验基地。投资3500万元,对烟台市汽车内饰材料厂进行技
术改造,引进90年代国际先进设备和技术,使之形成了为中国一汽集团配套汽车内饰
材料的生产能力;投资1000多万元,与宝钢集团联合经营烟台鲁宝有色合金厂,该厂
开发的高炉长寿风口,是替代进口的高科技产品。烟台气体压缩机总厂与西安交通大
学联合开发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涡旋式空压机。近几年来,李世勋与全国科研
单位、大专院校和国有大企业联营、联合的达20多家,开发的高技术产品28种,其中
8种填补国内空白,3种替代进口,被列入国家级“火炬”、“星火”计划的4种。先
后引进各类科技人才100多名,其中高级工程师26名。1994年,只楚集团被山东省科
委列入全省唯一的村级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李世勋同志先后被授予市、区优秀共产
党员,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乡镇企业家、全国科技实业家等荣誉称号。

(王守成)

[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周安吉]周安吉同志生前是芝罘区黄务镇南车门联中体育教师
兼区体校业余教练员,共产党员。1977年福山师范毕业后曾任民办教师,1980年考为
公办教师。
周安吉同志对振兴祖国体育事业有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当他看到农村有许
多体育苗子因得不到训练而难以成才时,便自告奋勇改任体育教师。并且从一开始就
树立了为国家培养运动员的远大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周安吉十几年来,在十分艰苦
的条件下奋力拚搏,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农村学校缺乏体育设施,他就亲自动手挖沙
坑、修跑道、整操场、造器械。为了尽快提高业务水平,他以超出常人几倍、十几倍
的努力刻苦钻研,探索出了农村普通中学为国家培养尖子运动员的路子:以田径运动
为主,从组建中长跑运动队入手,带动其它体育项目。他对学生思想上热情关怀,学
习上时时督促,生活上悉心照顾。他还把家庭生活困难和离家较远的6名运动员安排
在自己家里食宿,不仅没收一分钱,还把上级给他的1000多元奖金全用来为运动员购
买营养品。十几年来,周安吉几乎牺牲了全部的家庭生活。他从无星期天、节假日,
把家务全推给了妻子。就连妻子分娩、孩子住院、父亲病危去世等急需他帮助的情况
下,他也从未离开过教学、训练和比赛。
由于常年在艰苦条件下从事体育教学和训练,生活不规律,工作超负荷,使他先
后患上胃溃疡、胆结石、心脏传导阻滞等疾病,经常出现突发性心动过速、瘫软、晕
眩等症状。他在身体极度虚弱和病情几度危急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工作,曾多次晕倒
在操场上。组织上几次安排住院他都住不下。他说:“我也知道我的寿命不会太长,
如果老天有眼,再给我十年的时间,让我为体育事业拚搏十年,再培养几批优秀运动
员,我就心满意足了。”周安吉为了祖国体育的腾飞,争分夺秒,殚精竭虑,直到生
命最后一刻。1993年10月11日下午,他的病情已极度恶化,但仍来到野外训练场地,
考虑新的体育教学和训练计划,突然晕倒在池溏里再也没有起来,年仅35岁。
凭着振兴祖国体育事业的责任感和拚命精神,周安吉在短暂的一生中,取得了令
人惊叹的优异成绩,使一个选材范围不足300名学生的农村联中涌现出一大批德智体
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1993年,全校体育达标率由1983年的70%提高到98.1%,达到
省级先进水平。先后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两名健将级、3名国家一级、16名国家二级
、2名国家三级运动员。他本人也被授予全国优秀体育教师、省优秀体育教师和市劳
动模范称号。

(王鸿利)

芝罘区政府专栏组稿人 高永玉 高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