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9&rec=218&run=13

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
持续健康发展
东营市市长 阎启俊

1994年, 东营市辖2区3县59个乡镇,设4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8053平方公里,
总人口162.11万人。经济发展实现了“七增一降两兑现”,即:企业效益增、粮棉产
量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增、财政收入增、存贷款余额增、社
会消费品零售额增,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财政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新工资全
部兑现、市政府年初确定着力办好的“八件实事”全部兑现。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
新成绩。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92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工农
业总产值158.7亿元,增长5.6%,其中地方工农业总产值70.9亿元,增长25.4%。农
业总产值21.29亿元,首次突破20亿大关。粮食总产87.5万吨,比上年略有增长;棉
花总产2.29万吨,增长58.5%;造林面积28.07万亩,增长8.6%;肉蛋奶总量10.8万
吨,增长50.4%;水产品总量7.51万吨,增长22.5%。工交生产实现了速度效益同步
增长。地方工业总产值49.65亿元,增长27.9%;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34
亿元,增长70.5%。乡镇企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总产值达67.4亿元,增长5
3.4%,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已达7个。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1亿元,其中
技改投资完成6.19亿元,增长92.43%。加快了重点项目建设,市属PVC塑料管材加工
项目全面开工,中密度纤维板厂进入设备安装阶段。石油工业保持了稳定发展,原油
产量3090万吨,超出指令性计划3个百分点,天然气产量13.07亿立方米,全油田出现
了扭亏增盈。全市财政收入4.13亿元,同口径增长31.5%;灶内支出5.13亿元,增长
21.1%,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各项存款余额79.5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4.68亿元,
分别比年初增长29.73亿元和11.6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97亿元,增长30%

各项改革顺利实施。公司制试点企业已达91家,股份合作制企业已达336家,企
业集团已达26家。农村和农牧场改革逐步深化。市、县区两级税务机构分设全面完成
,调整了市对县区的财政体制,新税制运行基本正常。实现了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
分离,组建了城市信用社中心社。计划、投资、流通、土地使用制度、社会保障体制
等项改革有了新的进展。在全省率先推开住房制度改革。
对外开放的力度和广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5.1亿元,增长
17.4%;“三资”企业创汇520万美元,实现自营出口创汇311万美元。年内新批“三
资”企业48家,全年合同外资额4677万美元。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与外商签订合作
项目56项,项目投资7.2亿元,已批准进区建设项目33个,在建项目26个。
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继续采取综合措施治理黄河河口,保证了黄
河安全渡汛和现行入海流路的稳定。东红线胜利黄河大桥至东营港一级汽车专用公路
路基工程已经完成,东营港3×3000吨级码头正式开工建设。邮电万门程控扩容线路
工程已经投产,开通了东营至淄博通讯光缆,全市新增市话容量1.24万门,乡镇电话
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广饶220千伏变电站正在加紧建设,沙营变电站二期扩建工程已
投入运行,东城220千伏变电站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加强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市政公用设施和市容市貌有明显改观。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94项,新增产值6.28亿元,
利税1.52亿元。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2%。计划生育率98.8%,人口自然增长率3
.42‰,比上年下降1.48个千分点。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65
元,比上年增加410元,增长48%。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4446元,比上年增
长36.6%。

附:中共东营市委、市政府领导成员名单
书记 李殿魁
副书记 张庆黎 周德山 阎启俊
陈锡山
市长 张庆黎
副市长 阎启俊 郝敦典 李吉祥
滕化迎 王宝国 姜振邦
杨鲁豫(挂职) 张晓岚(挂职)
刘志和(挂职)
注:东营市市长张庆黎已于1995年1月调离,阎启俊继任市长。

业绩·人才·信息
[市政府着力办好八件实事]1994年,东营市政府着力办好事关全市发展大局和人民
切身利益的八件实事,到年底八件实事全部兑现。
一是辛河路、青垦路、广青路、海河路、广利河绿化工程。该工程是全市绿化重
点工程,总投资55万元,共绿化公路210公里,绿化河段13.6公里,经市林业局9月中
旬检查验收,各项工程均达到优秀绿化工程标准。二是东城商贸中心(华联商厦)一期
工程。该工程是为解决东城居民购物难而兴建的大型商业骨干设施,设计总面积2.6
万平方米,一期工程竣工3600平方米,设有购物、餐饮、娱乐等多功能设施,7月1日
建成开业。三是市实验中学的建设。该工程是为解决东城学生上初中难问题而兴建,
经180天努力奋战,完成了土建工程和学校组建,9月1日如期开学。四是解决农村3万
人吃水难工程。总投资281.3万元,实际解决了45个村庄、33790人吃水困难。五是市
自来水厂一期工程,年内完成工程造价2189万元,超额82.4%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为
东城供水系统早日建成奠定了基础。六是西城五台山路、燕山路拓宽改造工程。总投
资7000多万元,历时8个半月,完成了347户3.85万平方米拆迁,道路拓宽和配套排水
工程,以及沿路部分商品房开发,使西城重点“脏、乱、差”地段面貌明显改观。七
是“安居工程”,即两年内解决市直机关无房户住房问题。年内建成设施配套的住宅
4.2万平方米,提前一年基本实现“安居工程”目标。八是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和增
强企业后劲,年内技改投资要突破5亿元大关。到10月底,即完成技改投资5.0976亿
元,同比增长1.29倍,增幅列全省第四位。

[东营市棉纺织厂各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1994年,东营市棉纺织厂实现工业
总产值1.14亿元,同比增长165.4%;完成销售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26.9%;创
利税1105万元,是上年的9.94倍,各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被评为1994年度东
营市十强工业企业之一。
企业内部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厂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和岗位技能工资制,工资奖
金随企业效益浮动;分配原则向一线职工倾斜,一线职工收入比后勤人员高出134%
,调动了一线职工的积极性;干部全部实行聘任制,按岗定酬,能上能下。
强化基础管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设备完好率达到97.6%,比上年提高3.57%
;棉纱一等一级以上品率达100%,比上年提高4.8%;棉布入库一等品率达99%,比
上年提高2%;部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面向市场,提高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一是扩大营销队伍,完善销售承包办法,
制定库存定额,促进销售;二是加强清欠工作,运用法律手段清理欠款,共清欠598
万元;三是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多品种、小批量,适应市场需求。产品结构形成了从
7s-45s纱支高中低档品种齐全的合理格局。
拓宽原材料采购渠道,保证生产正常进行。针对近两年棉花缺口大的问题,采取
早动手、多渠道采购,仅从新疆采购原棉近千吨,并适当增加化纤用量,保证了棉纱
、棉布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
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一是兼并原市毛巾厂,建成毛巾分厂;二是与外商合资成
立“东营市坚高利服饰制品有限公司”。市纺织厂已成为集纺纱、织布、毛巾、服装
等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化经营规模已初具雏形。

[全国保密先进工作者--郭学兰]郭学兰,女,山东利津人,1954年生,1971年参加
工作,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文化,管理经济师,政工师,现任中共东营市委
保密委员会副主任、办公室主任、保密局局长。
1984年东营市建市初,郭学兰由胜利油田调中共东营市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先
后任副主任、主任等职,十多年来为东营市保密工作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她注
意加强保密工作基础建设,完善修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定密、查处失泄密、出
境资料审查签证、印制国家秘密申批等工作程序,汇编成册,建立、健全了全市保密
工作网络,全市保密工作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善于采取以点带面
促平衡的方法,围绕要害部门、部位,领导干部,涉外、涉密人员等重点开展工作,
其经验在全省推广。在全市推行保密工作目标管理及配套的考评制度,促进了全市保
密工作上水平。加强了保密工作的宣传教育,编印《保密法》宣传材料印发全市,开
展了“保密法规知识应知应会答卷”活动,组织编排宣传《保密法》的文艺节目,在
全省会演中获一等奖。组织全市保密干部进行一系列保密工作理论研讨活动,共征集
论文89篇,其中1篇获全国三等奖,2篇获省一等奖。
她所领导的东营市保密局曾3次获全省保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她本人曾先后获
胜利油田工业学大庆标兵称号6次,全国和省“三八”红旗手称号各1次,省保密工作
先进工作者称号4次,1993年荣获全国保密先进工作者称号。

东营市专栏撰稿人:魏滋生 李德辉

东营区

全区社会经济全面进步
东营区区长 田吉海

东营区是东营市的中心区。 全区辖5镇3乡,设3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153.6平
方公里。 人口48.9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2‰。1994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
到8.0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9亿元,
增长26.4%; 第二产业增加值1.86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3.3亿元,增
长20.1%。 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82亿元,增长2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16.62亿
元, 增长57%。完成财政总收入6607万元,比上年增收1735万元,增长35.61%。农
民人均纯收入1354元,比上年增长49%;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20%。
“双高一优”农业上新台阶,粮棉喜获双丰收。粮食总产达到93085吨,与上年
持平;棉花总产达5889吨,比上年增长56%。蔬菜种植面积达1341公顷,建成冬暖式
蔬菜大棚5000栋,蔬菜总产达5.36万吨,比上年增长5.9%。全区共完成片林1.32万
亩;其中经济林达7820亩,完成了部颁平原绿化达标任务。建成一个万头牛基地和一
处年产值500万元的生产加工龙头企业。肉类总量达到6984吨,禽蛋总产量达到5621
吨,分别增长97%和119%。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34万吨,增长25%。完成水利工程
650项,土石方1030万方;新增灌溉面积1.65万亩,除涝面积1.05万亩,蓄水能力达
200万立方米。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在工业企业中推行以股份制改造
为重点的企业改革,改善了内部经营机制;并对少数资不抵债的企业实行兼并和破产
,为全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全区工业总产值实现3.89亿元,比上年增
长15%。区属工业产值达到3366万元,增长18.4%。乡镇企业全年完成产值12.89亿
元,比上年增长51.6%;其中乡镇工业完成产值1.22亿元,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
利税1079万元,增长104%。
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发展到14634家
,上交税金达1804万元,占全区工商税收总额的26.8%。全区市场累计成交额达5.1
亿元,比上年增长67.4%。全区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812户,私营企业76家,分别比上
年增长8.5%和18.5%,注册资金增加1533万元。
1994年,全区外贸出口收购总值达2750万元,比上年增长93%。批准外资项目6
个,合同外资额73.8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1.23万美元。全区“三资”企业有25
家,年创产值3943.3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268.4万元,出口创汇100.19万美元。
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五台山路拓宽、改造工程,投资7000万元,历
时266天竣工。胜东、胜安两小区的建设和燕山路改造均已完工。新改造西城区道路
7.8公里,新开工面积6.7万平方米,综合开发竣工面积7万平方米,共计223万平方米
。这是全区城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
各项社会事业有了较大的进步。年内共实施各项科技计划48项,比上年增加31项
;其中省市“火炬计划”、“攻关计划”、“星火计划”20项,农业实验项目12项。
辛店镇被省科委命名为“星火示范乡镇”,市水泥制品厂、南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
命名为“星火骨干企业”。教育工作以优良成绩通过市政府初等义务教育验收。计划
生育率达97.8%,晚婚率达96.2%,晚育率达93.8%。
精神文明建设开创新局面,工农共建活动成绩显著。全区与油田共建项目68个,
年产值达1.5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坚持“严打”强化社会治安
的综合治理。破获各类刑事案件785起,抓获各类犯罪分子1346名,缴获赃款赃物价
值达565.5万元,使社会治安、投资环境得到了改善,保持了社会的基本稳定。

附:中共东营区委、区政府领导成员名单
书记 杨庆德
副书记 田吉海 杨桂楠 韩吉顺
区长 田吉海
副区长 韩吉顺 崔洪九 刘培华
任宝奎 孙庆九 李俊峰

业绩·人才·信息
[工商分局发挥管理职能促进经济繁荣]东营区工商分局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为城区
经济发展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工商局遵循“政府规划、工商牵头、多方筹资、统一管理”和“人民市场人民建
、公益事业大家办”的原则,走多层次、多渠道建市场的路子,狠抓了城区市场建设
。至1994年底,城区已有各类集贸市场27处,初步形成了大中小相结合、专业与综合
配套、批发与零售相协调的集贸市场流通网络。1994年度市场成交额达4.08亿元。已
有10处市场命名为“文明集贸市场”;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4处。不仅满足了市民生
活需求,而且给企业产品营销和企业富余人员安置提供了条件。
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工商分局又制定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措
施:(1)对无证商户不取缔,现场补办执照。(2)自然形成的摊点不取消,进行规范管
理。(3)对效益差的商户减免款项。(4)积极招引外来商户,从优从先,使他们进得来
,留得住。截至1994年底,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已有14634户,从业人员39705人;私
营企业365家,从业人员4198人,注册资金4380万元,其经营总额达9.6亿元,创利税
2000多万元。
优质管理和高效服务,是巩固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工商局按区域条块,
划分若干学习小组,举办培训班,对经营商户进行职业道德和法规教育并制定章程,
严格执行《企业登记管理条例》,为30家困难商户,筹集资金14万元,助商兴业。评
选“先进个体劳动者”、“文明经商户”,树立起个体劳动者文明经营、优质服务的
好形象。
为了维护城区良好的经济秩序,除严格管理外,又加强了监督工作。1994年共举
行声势浩大、涉及面广的查假劣活动5次,查获假酒1120瓶、假烟1553条、劣质皮鞋
360双、劣质食品830公斤,取缔制假窝点4处,查缴进口旧服装及其他物资一大宗,
累计价值达34.7万元,共查出违法违章经济类案件380起,罚没收款21万元。全年为
消费者挽回损失288.48万元,受到广大消费者好评。

[黄河口建材开发总公司立足市场增效益]东营市黄河口建材开发总公司是由拥有固
定资产300万元的东营水泥制品厂发展起来,成为拥有固定资产4000万元的中(Ⅰ)型
企业。1994年,年产值1.73亿元,实现利税828.8万元,比建厂初期增长近17倍。获
“东营市十强企业”称号,现已跨入山东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企业(列第22位)行列。
总公司与石油大学是近邻,利用区位优势,实施人才开发战略,加强技术引进工
作。截止目前,已引进具有先进水平的机械、设备和实验仪器10多台(套),引进各类
专业人才24名,使企业技术人员由1%提高到6%(占职工总数)。并与国家建材局、建
筑工程研究院、国家排水管协会、北京制管三厂等科研单位加强协作,建立完善了高
档次的京鲁新型建材及科技工程研究所和实验室,并三进北京与上述单位结成科技联
姻,研制开发的“水泥高压输油气污水管”,获省科委“优秀项目奖”,所辖水泥制
品厂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科技成果应用最佳企业”。该产品由单一型号研制开发为四
大系列,130多个规格产品,其中1项填补国内空白。
1994年,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拿出100万元,实现“星火计划”大口
径排水管项目及相关系列产品研制。东哈特修厂拿出10万美元与日本合作成立了“华
藤野起重机修配有限公司”,该厂当年完成加藤多田野系列检测线及配套维修线等两
大技改项目,投入50万元,当年实现产值100万元。产品远销到潍坊、滨州、天津等
地。黄河口建材开发总公司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东营市十强企业中,名列第二。

[都市里的村庄--东赵]东赵村地处胜利油田腹地,东营西城之东南隅。有413户,
1560人。1994年实现社会总产值3400万元,比去年增长48%;其中通过市场实现总产
值达1500万元,占全村社会总产值的44%。人均收入2500元,是1990年的六倍。
该村从1985年起步,先发展运输专业户,扶持个体工商户,继之兴办村办企业。
先后建起东赵宾馆、东赵汽车修理厂、百货商店。又利用区位优势与石油大学、油田
及市府有关单位协商,培训科技人才。并凭借自身优势,制订出“围绕油田,开拓市
场,快速发展,服务城市”总体设计目标,先后办起石油设备厂、建筑公司、木材加
工厂、铸造厂等八个企业。1992年投资800万元,建亚细亚商厦。1993年投资1000万
元,沿胜华路建起二层楼房55套,建筑面积为5400平方米的商业街。1994年投资110
0万元,在海河路北兴建“建材批发市场”一处,共建房780套,楼房74套,建筑面积
3.35万平方米,占地350亩。该市场是目前东营最大的建材专业市场。
东赵在继续加强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方面,尽量提供优惠政策。一是会
同区工商局设立市场招商办公室,负责办理招商手续;二是建材市场三年内免收管理
费,入市经营者不加限制,并负责提供全省、全国建材信息及办理有关合同手续;三
是市场内水电路讯齐全。可望创较高的经济效益。
东赵全村现已有30多家运输专业户,8家饭庄。全村80%以上的户直接的或间接
的从事市场经济,努力在第二、第三产业上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决心在几年内
把东赵建设成东营区的“华西村”。

[逯深才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实现自身价值]逯深才,男,31岁,东营市东营区油郭乡
人。近年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帮助下,依靠党的富民政策,苦拼1
0年,创办了东营市荟萃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994年底,公司已拥有固定资产400余
万元,集科研、生产、车队、大酒店、商店于一体,现有职工120余人,年产值达60
0多万元,在全区是一个具有较大规模的私营企业。其经营方针是:勤劳致富、守法
经营、文明服务,并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企业赢得了很高的信誉,逯深才也被任
命为省个体劳协常委、省工商联常委、省民营企业公会副会长、市私营企业协会副会
长、市政协常委。企业凭着良好的职业道德被誉为“信得过单位”、“十强私营企业
”。
逯深才十年创业异常艰辛。1980年高中毕业,随伯父到大连生活,两年后回到了
家乡,先承包了石油大学饮食部,后又承包了面食加工厂、建起了六间商店、八间住
房和库房,逐步建起一个拥有十部油罐车的车队,带来了可喜的经济效益。
1992年他经营的公司从石油大学聘请了5名专家学者,面对市场进行采油所需的
可取代进口的传感互感平架仪及GM-2型多功能污水净化剂的研究工作。目前,两项科
研成果已获成功,并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外汇和资金。
逯深才富裕不忘国家,近几年他为困难企业融通资金百余万元,并积极参与购买
国库券和为亚运会、希望工程、灾区等捐款活动。

[迟学法为繁荣城区经济做贡献]迟学法,男,1951年生,山东莱阳人,个体企业家
,东营大华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现拥有固定资产600多万元,从业人员160人。十年
间共上缴国家税金100多万元,缴纳各项管理费20多万元,跨入“东营市十佳企业”
行列。
1986年,迟学法来到东营,建起了涂料粉刷队,承揽了一些粉刷和维修零活。为
了扩大经营规模,在东营区泰安路征地建起了大华公司。他在生产经营中,始终以“
质量第一、信誉至上、优质服务”为宗旨。为强化人员素质,不惜重金从莱阳、青岛
、上海等地聘请技术人员,举办培训班,提高员工业务能力。在施工中严把质量关,
为公司赢得了信誉,得到油田和市、区有关单位的好评,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知名度也
随之提高,承揽工程的规模和经营范围日益扩大。然而,1994年5月29日一场大火,
将大华公司十多年来奋斗的血汗付之一炬,造成经济损失达100万元。在区委、区政
府的关怀下,贷款30万元,区工商局资助5万元,公司投资260万元,以快速、高质重
建大华公司。

大华公司不仅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而且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该公司拥有室内外
装饰部、油漆粉刷、涂料厂、装饰材料商店、酒家、卡拉OK舞厅等六个机构。公司产
值、利润年年都上新台阶,职工的福利待遇也逐年提高。1994年,该公司被市政府命
名为“东营市十佳企业”,迟学法出席了东营市私营企业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市
私营企业协会常务理事。

东营区专栏撰稿人:俎靖坡 孙兰

河口区

大力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
河口区区长 王少飞

东营市河口区辖4乡3镇,设1个办事处。总面积2365.13平方公里,总人口17.2万
人(其中农业人口9.9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06‰。1994年地方国内生产总值2.34
亿元, 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亿元,增长12.5%;第二产业增
加值3997万元, 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9078万元,增长1.3%。全区工农业总
产值3.03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地方工农业总产值2.5亿元,比上年增长32.3%,
其中完成工业产值1亿元, 比上年增长71.4%; 农业总产值1.5亿元, 比上年增长
12.8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1亿元,比上年增长42.2%;实现财政收入4589.2
万元, 按税改后同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5.3%; 农民人均纯收入1086元,比上年增长
54.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7.45亿元,比上年增长67.2%。
强化农业基础,突出“双高一优”农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坚持常规农业与开
发农业并举,突出“双高一优”重点,认真抓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促进了农村经济
的较快发展。地方粮食总产达到3.74万吨,比上年增长13%;棉花总产1054吨,比上
年增长91.3%,完成成片造林面积4024公顷,比上年增长2.12倍,其中经济林面积6
93公顷,比上年增长1.54倍,果品总产量2669吨,大牲畜存栏1.74万头,肉类总产量
2669吨,比上增长20.1%;禽蛋产量1336吨,比上年增长25%;水产品总量1.59万吨
,比上年增长6.1%。年末农机总动力5.1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2%。农业开发成
效显著,紧紧抓住“两黄”农业开发机遇,大打农业开发的人民战争。全区完成土石
方339.2万立方米,修筑建设物685座,完成各类投资951.4万元,完成了“二期”项
目工程的扫尾工作和1994年开工项目的实施工作。
加强企业管理,加强市场建设,工业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的需要,新建扩建中心商厦、富豪大酒店等大型商业服务网点8处,新增营业面积60
00平方米;投资185万元,新建、扩建、改建了孤岛、河口、六合、新户等集贸市场
,新增市场营业面积9050平方米,城乡集贸市场成交额1.65亿元,比上年增长75.6%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签定项目16个,协议外资额1630万美元,扩大了对外开放的渠
道和领域。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工作,扎实开展了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活动。
共安排科技投资80万元,组织实施省、市、区科技项目27项,顺利通过验收。教育工
作,加强对义教工作的领导,层层签订义务教育目标责任书,增加义教投资180万元
,配套完善了教学设施。卫生工作。以创建省级卫生城为重点,狠抓城区绿化美化工
作,确保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完成。民政工作。以全面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为重
点,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完成全区第三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任务。乡镇、村投
保率达100%,个人投保率达88%,收取保金84万元(1994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
作继续在全市保持领先地位。区政府办公室和区史志办公室联合编纂的反映河口区成
立十年来综合情况的《河口综览》已出版发行。

附:中共河口区委、区政府领导成员名单
书记 任树梓
副书记 王少飞 刘汝彬 董树平
区长 王少飞
副区长 董树平 王朝仁 孙学孟
程景坤 马如 忠曹华(挂职)

业绩·人才·信息
[河口区建成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1994年,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为“科技年”
,在全区范围内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活动。经一年的努力,全
区科技工作和经济建设指标均达到国家科委制定的10条27项标准,1994年11月8日,
通过了市政府组织的验收,1995年1月5日,通过了省科委(受国家科委的委托)组织的
验收。在创建工作中,区委、区政府调整充实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
并专门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各有关单位的骨干组成的“科技兴区”办公室,负责统
筹协调。选拔全区优秀技术人员组成“科技咨询顾问委员会”,参与全区重大项目的
论证。区委、区政府把创建活动列为全区1994年重点工作之一,分别同各乡镇、区直
有关部门负责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区委、区政府制定了《关于推动科技进步、加速
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实行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创建科技进步先进区的意见》
、《河口区创建科技进步先进区实施方案》,为创建活动的全面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政
策环境。在科技管理、科技推广、科技示范及科技培训四大服务体系建设中,全区7
个乡镇全部配齐了科技副乡镇长,173个行政村配备了科技村委副主任,提供了有力
的组织保障。1994年,在区财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共安排技术研究开发经费30万元
,达到区财政预算支出的1%。建立了科技发展基金50万元,另外区财政又单独列支
创建活动经费5万元。全区共安排科技计划项目27项,其中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0项,
是建区以来,实施项目最多的一年。全区以实施项目为纽带,带动了蔬菜、林果等支
柱产业的形成,促进了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宋晓娟)

[河口区实现村村通柏油公路]建区初期,河口区仅有县乡公路20.7公里,没有乡村
路,交通滞后,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河口区成立以后,把交通事业放在优先发展
的战略位置,累计投资3867.6万元,建成县乡公路196.57公里,增长10倍;各类生产
专业公路622.5公里,拥有省干线公路125.7公里。全区通车里程达944.7公里,公路
密度达47.8公里/万平方公里,成为东营市第二个村村通柏油路的县区。
为了加速村级公路建设步伐,振兴农村经济,区委、区政府于1990年把县公路建
设列为“1129”工程项目,决定利用4年时间,实现全区村村通柏油公路。区委、人
大、政府组成县乡公路建设指挥部,帮助解决难点、热点问题,主管部门具体指导。
采取乡村公路由乡镇自建、自养、自管,县道由交通局建、管、养全面负责的办法。
对修建积极的乡村优先安排修路计划,并给予重点扶持的措施,调动了广大群众的修
路积极性。公路建设主管部门长期吃住在工地,搞技术监督,严把质量关,保证了全
区村村通公路工作的顺利完成。

(王常信)

[市场建设与管理收到好效果]河口区市场建设在空白的基础上,以振兴经济为主导
,按照当地产业和区位优势,因势利导,靠市建场,以市招商。坚持谁投资谁受益,
政府办、企业建、合伙上、集资建、工商管的原则,加快了集贸市场的建设步伐。到
1994年末,全区集贸市场达到15处,其中市级文明集市6处,省级2处,国家级1处。
年商品成交额达到1.65亿元,比1993年增长75.66%。1994年,筹集资金200余万元对
河口、孤岛、仙河、六合等5处集贸市场进行了改造、扩建,并新建启动了河口蔬菜
副食品专业市场,使全区集贸市场上了档次,形成了大中小结合,专业与综合相配套
,批发零售相协调的流通网络。
1994年12月14日建成使用的河口蔬菜副食品市场,由河口工商分局筹措资金20余
万元,按照山东省“文明集市”的标准,建成占地5000平方米,3个塑料大棚1600平
方米,水泥货台756米,南北两边为固定标准商品房,设有公平称监督台、公用电话
亭、厕所、市场治安办公室,水泥方砖地面,四周设有8个活动式铁门,是一个多功
能半封闭式专业市场。
孤岛工业品专业市场是国家级文明市场。为使该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1994年河
口工商分局筹措70万元,对其进行了改造,是年9月15日竣工,扩大营业摊位250个,
并对场地、道路进行了整修、绿化,使其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专业市场。
在市场管理中,以推行市场规范化管理为突破口,狠抓市管员“三定五包”制度
的落实。实行摊位公开招标,严格上市商品的监督检验,加大打假力度,严厉打击各
种“市霸”。并在个体私营企业中实行了《缴费卡》制度,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切
实制止乱收费现象,使全区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购销两旺。
河口区物价检查所在1994年全省物价大检查工作中,从规范全区价格秩序入手,
重点查处了违纪违价单位108个,经济制裁总额33.83万元,被省物价局命名为山东省
物价大检查先进集体。并且较好的完成了对粮棉和能源等主要农产品和基础工业品价
格改革工作。认真开展打假活动,为棉农追回经济损失6200元,从而保护了消费者及
农民的合法权益。

(李寿璞)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连续三年被评为东营市先进单位]河口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工作,于1991年开始,到1994年末共进行了三轮,全区投保人数占应保人数的88%,
共收取保险金309万元,其中:1992年投保人数为2.65万人,占应保人数的86.5%,
收取保险金124万元;1993年投保人数为2.66万人,占应保人数的87%,收取保险金
101万元;1994年投保人数为2.67万人,占应保人数的88%,收取保险金84万元。连
续三年被东营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单位,1992年受到国家民政部表彰,1993年名列
全省第三名,受到省民政厅表彰。新户、太平、六合三个乡分别受到市委、市政府表
彰。
为使该项工作加快发展,河口区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文件精神的同时
,制订了《关于认真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意见》和《河口区农村社会养老保
险暂行办法》。以民政工作部门为主体,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层层落实责任制。利用
广播、电视、标语、会议、宣传车、登门口授等形式,宣传党的政策的稳定性和养老
保险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及个人老有所养的利害关系,坚定农民的参保信心。

(王常信)

[河口区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调频广播]1994年6月20日,东营市河口区实现村村
通调频广播,提前半年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994年底村村通广播的任务,成为
全省第一家实现村村通调频广播的县区。
近年来,河口区十分重视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在投资224万元,建成电视台、广
播电台和广播电视中心大楼之后,把全区村村通调频广播列入了1994年为群众办的八
件实事之一,并且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列入了各乡镇年度目标岗位责任制。
在资金方面本着分级负担、多方筹集的原则筹集资金26万元,购进调频发射机2
15台及发射设备等。全区共建起调频发射塔5座,更新改造乡镇广播站5处,配套完善
村级广播室173个。安装调试一次成功,全部达到质量要求,分别得到市委、市政府
、省广播电视厅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的充分肯定,并分别转发了河口区的典型经验
。省内20多个地(市)、县(区)先后到河口参观学习加强农村广播网建设的经验作法。

(胡友文)

[河口区建成省级卫生市区]河口区创建省级卫生市区工作从1994年3月17日开始,
当年12月9日通过山东省爱卫会城市考核组的考核验收,各项指标都达到了省级卫生
城标准。
在硬件建设方面,实施了河滨路、海宁路明沟改造工程,对城区内的排水沟进行
了疏通、整修;新建水冲式公厕6座,其中高标准公厕2座;筹集资金70万元对农贸市
场进行了改造和设施配套;投资180万元改造了长途汽车站,现已竣工将投入使用,
并设立个体客运专用停车场,整顿治理了市区交通秩序;新建密闭粪便发酵池一个,
并对垃圾场进行了配套完善。累计硬件建设投资达2亿余元,其中当年投资金额达28
00多万元。
在执法方面:卫生和工商部门联合进行了食品卫生大检查,共检查了145个单位
,查处销毁假冒伪劣食品(含饮料)2000多公斤,对其中的14家作了经济处罚,罚款金
额达2600元,并对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和露天饮食摊点进行了重点整治。
在环境整治方面:集中力量拆除了影响市容的违章建筑68间约1200平方米,对临
街的残墙断壁进行了整修清理,对沿街砖面墙全部进行了粉刷。干部群众全力以赴大
打卫生综合治理攻坚战,割除杂草、铲除垃圾、填平坑凹、消灭蚊蝇孳生地,在不到
一年的时间,使昔日“脏、乱、差”的旧貌换上了“洁、齐、美”的新颜,农贸市场
一改过去污水横溢、摊位不整、烂菜果皮随处可见的不卫生状况,如今已成为人们购
物消闲的好去处。
在除害灭病方面:区和油田都成立消杀服务站,采取专业队伍与群众消杀相结合
,科学药物消杀与人工捕杀相结合,经常性消杀与突击性消杀相结合的办法,对宾馆
、饭店饮食服务行业进行重点消杀,区爱卫会先后三次统一组织消杀,区消杀服务站
、卫生防疫站都分别加强了系统行业的蚊蝇消杀工作,蚊蝇密度大幅度下降,有效的
控制了虫媒性疾病的发生。
在灭鼠方面:采取了突击与经常性相结合的科学灭鼠方法,巩固了灭鼠成果。被
评为“省级灭鼠先进市区”。全城区已基本成为道路宽广、交通秩序井然、花草树木
茂盛、市容整洁、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新型石油城区。

(苏玉钟)
河口区专栏组稿人:王常信

垦利县

同心同德开拓进取
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垦利县县长 赵立祥

垦利县是全国粮食生产、 体育、保险事业先进县,省级卫生城。全县辖8乡4镇2
个办事处,县域总面积2178平方公里,总人口21万人。1994年全县实现国民经济生产
总值6.23亿元,比上年增长31.1%;社会总产值实现16.6亿元,同比增长43.1%;工
农业生产总值9.78亿元,增长29%;第三产业增加值1.32亿元,增长20%;全县社会
固定资产总投资1.59亿元,增长30%;城乡市场发展到44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
现2.23亿元,增长16%;完成财政收入4233万元,增长45.7%;农民人均纯收入1212
元,比上年增加437元。
农业获得全面丰收,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县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坚持最
适区域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逐步形成“西部大棚遍地,果桑成方;中部稻荷飘
香,鱼蟹满塘;东部牛羊成群,海产满舱”的农业新格局,实现了“农业生产稳步增
长,农村经济全面增长,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的目标。全县农业总产值3.21亿元,
比上年增长25.2%。粮食总产12.508万吨,增长3%,创历史最好水平,林牧副渔各
业均有较大发展。造林面积4.53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21.8万亩,四旁植树86万
株,公路绿化155公里,主河道绿化107.8公里,果品总产60万公斤,增长27%,顺利
通过了省灭荒检查验收。年末大牲畜存栏6.22万头,羊11.4万只,生猪3.14万头,家
禽105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38%、92%、19%和101%。肉类总产8262吨,增长69.
8%,蛋类总产5528吨,增长71%。水产品总量1.53万吨,增长18.4%。“双高一优
”农业发展较快。在全面狠抓粮棉生产的基础上,从县直抽调150名得力干部,组成
51个工作队包乡(镇)、村,着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集中力量抓好九
大开发,新增藕田7500亩,总面积达1.5万亩;蔬菜大棚1518个,大田种菜2.34万亩
;新增经济林4652亩;种植甘草5000亩;淡水养殖发展到2.56万亩。农田水利基本建
设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搬动土石方980万方,扩大和改善灌溉
面积8万亩、除涝面积20平方公里,解决了30个贫水村人畜用水问题。农机总动力达
9.68万千瓦,农业生产主要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工业生产持续发展,实现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1994年,全县选择18个县属和乡
镇企业进行改革试点,注册资金5855万元,新增股本807万元,新机制运行良好。同
时,加强对工业生产的调度指导,坚持挖潜、改造、扩建一齐抓,投入、管理、效益
一齐上,实现了速度、效益同步增长。全县累计完成工业投入9979万元,增长25%。
县属企业完成工业产值6.57亿元,比上年增长3%。乡镇企业总产值11.8亿元,增长
46.2%;乡及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8亿元,增长78.1%,实现利税5220万元
,比上年增长26.1%。共签订合资项目16个,协议外资金额8276.5万美元。新办三资
企业三家,项目总投资1806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634.3万美元。完成外贸出口交货
值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84.6%。
城乡面貌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日益提高。乡乡、镇镇通柏油路。年内完成永莘路
始端永安乡驻地段800米改造和胜坨段10公里拓宽工程,打通县城中兴路“十里长街
”,修公路15公里,新增公路18公里,干线公路好路率8年保持100%,县乡公路好路
率达80%,两年夺得市级“公路杯”。改造和新建6千伏线路7公里,架设35千伏垦永
线,35千伏永安变电站建成送电。12个乡镇开通自动电话并入市话通讯网;垦利至东
营光缆传输工程和市话3000门程控扩容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准备就绪。招待所宾馆楼交
付使用。年末各项存款余额7.2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29亿元,分别较年初增加3.0
7亿元和1.26亿元。在建起西游记宫的基础上,投资130万元的“黄河口”气垫船投入
运营。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治安形势基本稳定。年内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
5项,有13项通过验收,10项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项重点新产品试制鉴定项目填
补了国家空白,5种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新开发产品17项,年新增产值5000多万元
。3个企业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业生长点,万达集团公司被省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
企业,胜坨镇被列为全省26个“省级星火示范乡镇”之一。“三教统筹”发展较快,
教育质量、办学条件、办学效益又有新的提高和改善,12个乡镇顺利通过市政府初等
义务教育验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扎实深入,全党全民办教育热潮蓬勃兴起。计
划生育成绩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63‰以内,计划生育率98.5%,晚婚、晚
育率分别达到98%和9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以油区、城区为重点,进行
油区“百村会战”、“百日破案会战”、“扫黄打非”、“扫浮除恶”等专项治理活
动,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81起,破案率为90%,破获重大刑事案件57起,依法批准逮
捕49件110人。

附:中共垦利县委、县政府领导成员名单
书记 刘玉祥
副书记 赵立祥 张日震 尹文昌
陈光华(挂职)
县长 赵立祥
副县长 赵福恩 王福昌 王克文
徐广增 王广升(挂职)
王积众(挂职) 王孝义(挂职)
刘敬东(挂职) 杨峰(挂职)

业绩·人才·信息
[油区办公室为兴油富民做贡献]垦利县是胜利油田的发祥地和主产区,境内有6个
采油厂、6000余口油、气井,胜利油田45%的产量出自垦利油区。垦利县油区办成立
于1984年,是县委、县府协调工农关系,维护油区秩序和油区能源管理的综合职能部
门,现有职工34名。多年来,县委、县府始终把油区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立足
于为油田开发建设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与油田驻垦单位互为依托、相互支持
、共同发展,为兴油富民,推动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积极开展工农共建,为油田开发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首先,在全县开展经
常性地“双热爱”活动,引导群众热爱油田、关心支持油田,把支援油田建设变成群
众的自觉行动。其次开展结对子活动。1987年,垦利县与胜利采油厂率先结成了工农
共建对子,截至1994年底,各级结成工农共建对子89对。1991年胜坨、宁海两乡与胜
采一、二、三矿签定了“三包四定”共建联防协定。1992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了131人
组成的基干民兵连,负责护井护矿,促进了油、地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深入开展油区综合治理活动。全县形成了以油区办、公、检、法、工商、环保及
油田保卫部门组成的多层次治安网络,1987年至今,每年进行大规模的集中整治及专
项治理10余次。1993年7、8月开展了打击破坏油田设施、盗窃油田物资为主的“严打
”斗争。1994年,开展了历时三个月的“百村会战”活动,开展专项治理活动35余次
,为油田挽回经济损失150万元。严格做好油田禁运物资外出管理,一年来签证264车
次,出动巡逻车164次,查获各种违纪车辆116辆,收缴原油90.7吨,管材64吨,取缔
了土炼油,使油区秩序治理整顿保持了经常化,确保了油区安定,为油田开发建设起
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垦利县油区办自成立以来,连年被省、市油区系统评为“油区工作先进集体”,
连续三年被市、县两级党委、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连续五年被命名为市级“
文明单位”。

(李敏)

[工商行争当服务经济排头兵]垦利县工商银行现有干部职工79人,下设7个业务科
室,2个分理处,4个储蓄所。1994年,工行在稳步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结合本地实
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断拓展业务,强化服务和内部管理,积极筹措资
金,增强自身实力,优化资产结构,建立健全贷款风险运行机制。年末,各项存款达
2.57亿元,较年初增加9013万元。储蓄和对公存款分别完成任务的344.5%和228.8%
。各项贷款余额达1.08亿元,较年初增加2400万元,资金自给率达238.5%,实现利
润145万元,完成任务的133%。
为了支持和促进地方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工商行一是加大力度抓存款,以提供
充足的资金保证;二是积极争取新增贷款规模2400万元,集中力量确保骨干企业。1
994年,工商行累计发放的1.2亿元流动资金贷款,60%以上投向了石油化工、第三产
业和高新技术开发等重点支柱企业,繁荣了市场,促进了全县经济发展。三是以技术
改造贷款为支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1994年已到位资金2500万元,支持省重点技改
项目县炼油厂6000KW热电项目建设。四是全行各项业务处理全部实现微机化,办公自
动化,并在全县金融系统率先实行了柜员制,开展代发工资业务,增加了全国电子联
行,特快传递等业务,率先直接参与全市票据交换,大大加快了资金周转。
工商行内部管理工作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成为连续十年现金收付无差
错、无挂帐息行处,在全省名列前茅。自1985年以来,连续十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
“先进企业”和“服务经济先进单位”;1990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市“优质服务明星
单位”;1993年、1994年被命名为市“双文明单位”、“学雷锋标兵单位”,省级“
文明单位”称号,行党组书记、行长闫玲被省行授予“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

(李刚)

[工商分局务实创新成绩卓著]东营市工商局垦利分局现有干部职工114人,有7个机
关股室所,14个基层工商所。1994年,党组书记、局长高青松团结“一班人”,紧紧
围绕发展全县经济这一主题,扎实工作,务实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分别被评为
省、市工商系统、物价系统先进集体,6个股所、20名个人分别被评为省、市、县先
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坚持不懈地狠抓政治思想工作,队伍素质不断提高。行业优质服务、文明创建、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创先夺优,被市委市府评为文明单位,通讯报道和信息材料
刊用稿件1000余篇,其中省级以上报刊刊用400篇,被省工商局和市委评为通讯报道
先进集体。
认真贯彻《公司法》,对全县的18家国有企业进行了产权改制,新发展企业105
户,变更124家,年检862家,帮扶亏损企业13家,注册外资企业2家,外资到位率列
全省前茅。
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全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发展到4875户和65户,分别
比1993年增长10.8%和85.7%,个体私营交纳利税达690.7万元,发展专业村6个206
户。
推行市场规范化管理。全县集贸市场商品成交额达到了1.9亿元,创全县历史最
好水平。成立六处天天市场治安办公室,查处各类市场违法行为89起,罚款金额226
2元,有2处市场被评为省级文明市场,7处被评为市级文明市场。
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活动。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360起,罚没各类商
品总价值达176万元,较好地维护了消费者利益。查处各类经济合同纠纷和假冒商标
案件300多起,鉴证各类经济合同4.17万份,收缴假冒商标8640余份,查处不合理合
同22份,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10余万元。
积极开展物价大检查,平抑市场物价。检查1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查处非法所得93.75万元,实施经济制裁39.7万元,为司法部门认定物品价值1.44万
元。
指导个体劳动者协会和消费者协会工作,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受理投诉案件
796件,为消费者挽回损失2.5万元,组织便民活动4200余件(次),为省个协、义务教
育、省残联捐款24万余元,个协工作被评为全省和全市个协系统先进集体。

[胜坨镇经济建设步入快车道]垦利县胜坨镇辖20个行政村,19885人,总面积61.5
平方公里。199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4.2亿元,比去年增长55%;固定资产总投资额
1900万元,比去年增长73.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7亿元,增长86%;完成财政总
收入205.6万元,增长11.9%;农民人均纯收入1510元,比去年净增478元。经济综合
实力列全市乡镇第3名,跨入“东营市十强乡镇”行列,连续保持全县“乡镇企业冠
军”称号,被列为“全省首批科技示范乡镇”。
乡镇企业发展迅速。1994年,乡镇企业总产值3.93亿元,实现利税3910万元,分
别比去年增长68.7%和52.9%;工业总产值2.22亿元,比去年增长175.2%。各类企
业发展到653处,从业者7200多人;全镇用于技改和新上项目固定资产投入2000多万
元,已形成建筑安装、机械加工、电器材料、石油化工、精密铸造、皮革及皮革制品
、农副产品加工、交通运输、商业服务等八大行业组成的企业群体,70多种工业产品
100多个规格,销往全国10多个省市。5种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2种产品获部级奖,
3种产品获国家级银奖。两处企业被农业部验收为“质量管理达标单位”,被省科委
认定为“新技术生长点”,被命名为“新技术企业”。
农业获得全面丰收。1994年,农业总产值2702万元,比去年增长52%;粮食总产
9165吨,增长5%;“双高一优”农业蓬勃发展,经济作物面积扩大,效益提高;农
田基本实现林网化;植桑千亩发展养蚕;果园面积达2200亩。大牲畜年末存栏量396
3头,猪5116头,羊7378只。农业生产条件有较大改善。投资550万元,新挖水库24座
,增加蓄水能力150万方;新建、改建、修复桥涵闸等建筑物107座,新增灌溉面积3
000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5%。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镇实现了村村通电、通邮、通柏油路;开通了全国程
控电话;80%以上的村民用上自来水;占地5.5万平方米的集贸市场一期工程完成;
小城镇建设方案正在规划、实施中。

(巴增举)

[光明集团走向光明]东营市光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71年,前身是东营市石
油化工设备厂,1994年成立光明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孙光明带领全体员工,走“自
我积累、滚动发展、不断壮大”的路子,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不断增长,产值、利税
分别以35%和40%的平均速度递增,由建厂初期的“手工作坊”发展到现在拥有固定
资产1000万元,流动资金1860万元,固定员工580人,总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总公
司所属成员企业8个的企业集团。公司主要从事石油机械制造、压力容器制造、化工
设备制造、化工产品、物资贸易、石油化工设备研究、工程设计、安装、咨询服务等
。主导产品有:封隔器系列、压力容器系列、锅炉附机系列、暖气片系列;化工产品
有:压敏胶系列,丁、乙酯系列产品等,已基本形成了集石油化工设备、化工产品及
研究、开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身的“一条龙”系列化生产经营服务体系,一跃
成为全市“龙虎”企业之一,进入全市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行列,1994年完成工业
总产值5854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631万元,创利税587.2万元。
过硬的产品、严格的管理使光明集团走向光明,企业为此获得了较高的荣誉。自
1986年连续8年被评为东营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1988年被评为“省技术进步
先进单位”,同年被市政府授予“先进企业”;1989年被评为“省系统级先进企业”
;1990年被评为“市一级信用企业”,同年经农业部检查验收,达到国家规定的企业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标准,1991年被国家税务局授予“全国税法宣传教育合格单位”,
1993年被省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生长点”,同年在全省安全达标活动中,被评
为“安全生产规范化达标”单位。孙光明本人1987年荣获市总工会“优秀厂长”和“
建功创业劳动奖章”,1988年被市政府授予“企业家”称号,同年荣获“优秀青年星
火带头人”称号,1991年主持研究的“导热油”溶化加热防腐沥青装置,获油田科研
二等奖,1993年荣获省“青年科技星火带头人”称号,同年荣获全国“农村青年星火
带头人”的称号,他主持研制的Y241-115型和Y211-150型封隔器,1993年获省级新产
品开发奖、第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博览会新星奖、1994年第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暨山东
省第三届发明技术展览会一等发明奖,1994年又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
光明集团以“质量第一、信誉至上”为宗旨,向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高科技
、高效益、形成区域大型企业的目标发展;以石油化工设备、化工产品为主导产品,
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多种经营,形成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一条龙系列生产经营体
系,壮大集团实力,争创一流企业为指导思想,计划1995年总投资3000万元,重点完
成新上项目和技术改造工作,实现固定资产2000万元以上,流动资金达3600万元;实
现工业总产值1.3亿元,利税达到2000万元。

(田思忠)

[黄河三角洲的开拓者--巴洪斌]东营市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巴
洪斌以强烈的事业心,壮大发展了垦利县福利综合厂,安置了近60名残疾人,为社会
福利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1988年元月,放弃去人民大学深造的机会,服从组织安排
,白手起家,组建了胜坨安装公司(现东营市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激烈的市场
竞争中,他不断调整产业产品结构,瞄准高科技,大胆投入,在建筑安装的基础上,
先后新上马了电磁线、纸包线、玻璃丝双包线、绝缘润滑油、无杆采油泵轴、泵壳、
导条、端环、高合金精密铸造、镍磷涂镀、金属门窗、装饰装修等项目,迅速由单一
劳务型转变为“工业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企业。四种产品分别填补国内省内空
白。其中电磁线产品先后获国际、国内两项银奖、两项铜奖、农业部科技进步奖、省
星火计划奖和新技术产品发明一等奖,研制的温芯盒树脂砂工艺,填补国内空白,申
报了国家专利权,使公司实现了快速、跳跃式发展。到1994年底,已发展成为拥有资
产5400多万元,固定资产2180多万元,占地8.6万平方米,职工1060人,年创产值1.
18亿元,利税1600多万元的省级“中型企业”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市明星企
业”、“市十强工业企业”、“市乡镇企业五十强第二名”。先后获“部级全面质量
管理达标单位”、“国家计量三级达标单位”、“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省级安
全生产规范化达标单位”、“省档案管理先进企业”和“省系统级先进企业”等荣誉
称号。
巴洪斌的雄才大略及创业献身精神,经受住了事业的考验,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认
可,先后被授予“省优秀农民企业家”、“市首届优秀企业家”、“市乡镇企业家”
、“省优秀集体建筑企业家”等称号,并先后获“东营市先进工作者”、“市优秀思
想政治工作者”、“省系统级优秀质量管理者”及“农业部科技进步奖”。1994年东
营市人民政府给他“记大功”奖励。

(张纪敏)

[胜坨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展前景广阔]该集团有限公司是以胜坨建安公司为基础,
于1987年成立的一家以建筑安装、电器设备、化工、制革、装饰装修为重点,产、供
、销相配套,贸、工、商齐发展的乡镇二级企业。现有职工12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
人员500余人。占地总面积5.2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总值3700万元。1994年实现总
产值1.01亿元,创利税1103万元,列全市工业企业五十强第三。
该公司下设18个分公司,其中有“东营胜宝制革有限公司”和“东营港艺装饰有
限公司”两处中外合资企业。主要经营:土木建筑、设备、管道、电器安装、市政工
程、石油化工、制革、建筑材料、机械修理等。其业务范围遍布大庆、江苏、新疆、
辽河、胜利等油田和湖南、浙江、上海等地。主要产品:MAN石油助排剂、KSH系列浓
缩酸、P-216防膨剂、垦化-91缓蚀剂、KWD油(水)井网堵剂、KJ-2降粘剂、KQX-1清洗
剂、猪皮沙发革、猪羊皮服装革、鞋面革、水泥预制件、高、中、低压抗静电、抗腐
蚀玻璃钢复合管道等。
公司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管理水平高,产品质量好。有5种产品分别获部
、省银、铜奖,填补了省内空白,并被列为省级“星火计划”项目。2种被列为国家
级“星火计划”项目,并获农业部“乡镇企业科技奖”。
公司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公司董
事长兼总经理王秀华愿与海内外有识之士携手并进,共创美好未来。
法人代表 王秀华
地址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胜坨镇
电话 (05461)529312742178
电报 1001
邮编 257506

[快速发展的垦利县炼油厂]垦利县炼油厂位居胜利油田腹地,东濒青津(青岛至天
津)公路,北邻胜利黄河大桥,距东营海港100公里,交通发达,通讯便捷,为经济腾
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该厂始建于1970年,到1994年,已拥有40万吨/年常减压、5万吨/年催化裂化、
3万吨/年氧化沥青、溶剂油分离和10万吨/年延迟焦化等主要装置,主要生产90#、7
0#汽油,0#、_10#、宽馏分柴油,100#道路沥青、溶剂油、民用液化气、石油焦等主
要产品,其中100#道路沥青被评为省优产品。原油处理能力达到40万吨,固定资产1
.6亿元,厂区占地33万平方米,职工1200人,为国营中型企业。1994年实现工业总产
8310万元,比上年增长22.43%,销售收入1.37亿元,创利税1966万元。新建黄河入
海口酒厂,年生产优质白酒300吨,产值154万元,创利税38万元。新上节能项目600
0KW热电厂一座;2万吨气体分离及催化裂化项目已被省化工厅批复立项,正在建设中
;投资1.5亿元的中外合资8000吨玻璃棉项目已批复立项,力争1995年完成土建施工
任务。该厂先后荣获“省级先进企业”、“东营市利税首强企业”称号;被山东省石
油化学工业厅列为32家重点骨干企业之一,成为东营市规模大、效益好的骨干企业,
跨入了“中国50家最大石油加工企业”行列。1994年被省经委命名为重合同守信誉企
业。

(张涛)

垦利县专栏撰稿人:牛月卿 赵启舜

利津县

改革开放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利津县县长 曹连杰

利津县是一个沿黄临海、 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县, 总面积1665.6平方公里,人口
28.89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6.17万人。全县辖17个乡镇,503个行政村。1994年,全
县上下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个主题,以做好试点县工作为主旋律,进一步解放思
想,启动自身活力,突出利津县的优势和特色,全县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好势头,
提前一年基本完成了改革开放试点工作的经济目标。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5.5亿元,
比上年增长52.3%; 工农业总产值实际完成12.32亿元,增长59.5%;第三产业增加
值1.1亿元,增长23.6%。
(一)强化农业基础,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全县建设了100个三高农业专
业村,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主导产业,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全年
粮食总产达17.4万吨,与上年持平;棉花生产抑制了连续两年大滑坡的被动局面,总
产达到12.46万担;油料总产5874吨;蔬菜生产,新建大棚4000多个,全县冬暖式大
棚发展到3.3万亩,芦笋栽植面积2万亩,采笋面积1.1万亩,总产达到1840吨,总收
入1104万元;淡水养殖发展到1.3万亩,其中淡水鱼1万亩,中华毛蟹3000亩;水产品
总量达到1.63万吨,增长30.4%;种植甘草1.62万亩,发展枸杞3000亩;建成食用菌
窖2000多个。林业生产,完成了部颁平原绿化达标任务,林果面积发展到6.2万亩,
果品总量9799吨,增长316.1%。畜牧生产,按照草地畜牧和农区畜牧并举的方针,
重点发展了牛、羊、猪、鸡的饲养,年末存栏分别达到了4.14万头、18.96万只、5.
09万头、182.3万只,比上年均有大幅度增长;肉类总产1.17万吨,增长95.4%。农
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共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71处,搬动土石方2340万立方米,新
增蓄水能力40万立方米,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到65万亩。其中,六干渠首改造和崔
庄护滩工程顺利完成;新完工的12个坑塘和3个水利星火项目,解决了2万人的吃水困
难。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2.99亿元,比上年增长71.8%。
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4.96亿元,比上年增长39.7%;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254元,比
上年增加414元。
(二)狠抓关键环节,工业生产实现了速度、效益、后劲同步增长。全县工业总产
值达7.36亿元,比上年增长76.3%,其中县属工业产值达1.61亿元,比上年增长55.
9%。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全县工业企业总投资9167万元,其中县属工业企业实施技
改项目10项,总投资5667万元。“八虎”企业成为工业战线的排头兵,固定资产已达
9123万元,实现产值1.09亿元,占县属工业产值的67.7%,实现利税475万元,占县
属工业利税总额的60.4%。
(三)商品流通进一步活跃,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1.71亿元,比上年增长8.7%。粮食收购工作取得较大成绩,棉花收购8万担。全县个
体工商户发展到6502户,比上年增长31.1%;从业人员1.2万人,比上年增长11.9%
,注册资金3872万元,增长35.9%。私营企业达到144家,增长225%;注册资金154
0万元,增长207%;从业人员达1772人,增长135.6%。
(四)财税金融健康发展,经济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县财税收入达到3058万元
,完成工商税收216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3.25%;灶内支出3476万元,比上
年增长18.35%,实现全年收支平衡。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95亿元,较年初增加1.3亿
元;各项贷款余额4.54亿元,较年初增加1.09亿元。
(五)改革开放取得较大进展,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加快。全县股份合作制企
业发展到44家,股本总额达到1608万元;实行公有民营的21家,破产的3家,兼并、
拍卖的12家,实行资产目标管理的52家。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企业达149家,占总数
的60.3%。基本完成住房制度改革,全县85个单位、1995户参加了房改,收集资金1
265.2万元。全年签订利用外资项目合同14个,利用外资35.9万美元。全县外贸商品
收购值达到1.31亿元,比上年增长37.7%,名列全市第一。横向经济联合成效显著,
全年引进资金3732万元,物资协作总额9230万元,人才交流893人次。
(六)加强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改善了投资环境。全县新增通车里程53公里。6
0公里通讯光缆工程投入使用。北部八乡镇程控电话开通并入全国大网。完成盐窝变
电站尾工,整修线路33公里,进一步完善了供电网络。完成了利一路、津二路、津三
路延伸改造工程,城区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完成了部分城区自来水管线改造和东津商
场的拆迁工作,进行了“两路一园”(北城路、东城路、街心公园)的前期准备工作。
(七)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基本健全
了科技管理、科技服务、科技示范、科技推广、科技培训五大体系,为科技的发展提
供了保证。全年取得县以上科技成果6项,实施专利技术5项,申报专利1项。全县已
基本实现初等义务教育。全县捐资助学、集资办学总额达1083万元。全县计划生育率
、晚婚率、晚育率分别达到98.4%、99.4%和97.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
内。其它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附:中共利津县委、县政府领导成员名单
书记 杨志良
副书记 曹连杰 杨士民 王忠生
张鹏远(挂职)
县长 曹连杰
副县长 杨士民 陈胜 纪葆东
李建业 郭瑞祥 刘振海(挂职)
王黎(聘请) 方星烈(聘请)
张林(聘请) 韩大鹏(聘请)
王欣东(挂职) 李君奇(挂职)
肖鲁生(挂职) 宋振华(挂职)

利津县政府专栏组稿人:王炳春

广饶县

加快经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
广饶县县长 周燕明

广饶县地处黄河三角洲的南部,总面积1076平方公里,辖5镇10乡,553个行政村,
4 6.3万人口。 1994年,全县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加大工作力度,
强化工作硬度,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较大进展。全县实现社会总产值41.5
亿元,比1993年增长30.1%;国民生产总值13.9亿元,增长28.6%;工农业总产值26.
6亿元,增长35.9%;农民人均纯收入1291元,增加382元。
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稳增粮食
,狠抓棉花,突出发展蔬菜、畜牧、果品、食用菌生产,促进了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全
面发展。全年粮食总产3.738亿公斤,比1993年增长6%,创历史最高水平;棉花总产
763.3万公斤,增长44.8%;蔬菜总产3.1亿公斤,增长7.1%;果品总产905万公斤,
增长46.5%,林木覆盖率达到14.01%,提前一年达到省“八五”平原绿化标准;大
牲畜存栏9.04万头,羊存栏10.06万只,出栏肉食鸡448万只;水产品总量1100万公斤
。狠抓农业开发和农田水利建设,建成人工防雹、人工降雨作业系统,第二期黄淮海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经验收在全省名列前茅,被国务院列为黄河三角洲唯一的国家重点
扶持发展的商品粮大县。乡镇企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总产值达到26.5亿
元,利润1.88亿元,分别增长44.8%和59.8%。
狠抓关键环节,工业生产实现了速度、效益、后劲同步增长。全面推行企业产权
制度改革,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股份制企业发展到28家。乡及乡以上工业共实施技
改项目18项,总投资1.26亿元。强化扭亏解困,实行一厂一策、一厂一法,部分困难
企业开始摆脱困境,出现转机。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9.97亿元,增长46.2%;乡及
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亿元,增长74.7%。
多渠道增加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继续把基础设施放在优先发展的位
置,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投入,进一步改善了投资环境。县城3000门程控电话建成
开通。新建35千伏变电站2座。编制完成了县城新一轮总体规划,完成了西环路拓宽
改造和北环路西延一期工程。
搞活商品流通,发展财贸金融。商品流通日趋活跃,城乡市场繁荣兴旺。全县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亿元,增长20.4%。坚持积极扶持、正确引导、依法保护
,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到1994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9269户,私营企业
发展到244家,从业人员达到26284人。大力增收节支,全县实现中央及县级财政总收
入7250万元,增长28.5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25万元,增长8.34%。年末各项存
款余额9.65亿元,比年初增加3.1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57亿元,比年初增加1.7亿
元。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全
县共立项实施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开发及成果推广项目5项,有13种产品和工艺技术在
全国和省获奖。大王镇被确定为省级社会综合发展实验区、省星火技术密集区和省高
新技术产业密集镇。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全县基本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
扫除青壮年文盲,成为鲁西北地区唯一一个在全国首批实现“两基”的县。认真抓好
计划生育工作,全县计划生育率、晚婚率、晚育率分别达到98.7%、98.9%和97.8%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为8.3‰、6.6‰和1.7‰。深入开展法制宣
传教育,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保持了社会稳定。
1995年,我们要突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和搞活县属企业。全县确保完成社会总产
值50亿元,力争达到55亿元;国民生产总值17亿元,力争1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3.
5亿元,力争38亿元。

附:中共广饶县委、县政府领导成员名单
书记 徐德温
副书记 周燕明 柴纪强 吕雪萍(女)
宋金兰
县长 周燕明
副县长 宋金兰 徐广铭 陈金贤
徐春福 尚观华 李培义

广饶县专栏组稿人 张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