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9&rec=217&run=13

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枣庄市市长 秦尧基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处江苏、河南、安徽、山东四省交界处。辖市中、薛
城、峄城、台儿庄、山亭五区和滕州市,东西宽56公里,南北长96公里,总面积4550
平方公里, 总人口340万人。全市共设5个街道办事处、41个镇、44个乡和150个居委
会、3135个行政村。199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多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30亿元,比
去年增长16.9%,增加27.4亿元,是绝对值增加最多的一年;乡及乡以上地方工业实
现利税10.8亿元,增长81.8%,是“八五”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出口商品总值达到
23.5亿元,增长49%,增加7.7亿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量最多的一年;城市居民人
均生活费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加781元和378元,是历史上增加最多的一年;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9.3亿元,人均储蓄额首次突破千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3亿元
,首次超过第一产业;粮食总产170.7万吨,连续4年创历史最好水平;财政总收入6
.57亿元,增长18.3%(地方收入3.67亿元,增长26.6%,税收返还2.90亿元),连续
10年保持收支平衡。
各项改革进展顺利。财税改革,初步建立了分税制财政体制,分设、组建了市、
区(市)两级国税局和地税局。金融改革,加快了人民银行职能转变,专业银行向商业
银行转轨开始起步,基本完成了组建城乡合作银行的准备工作。外汇改革,实现了汇
率并轨和银行结售汇制。价格改革和流通体制改革,调整了粮食、棉花、化肥、石油
、电力、煤炭等基础产品价格,理顺了经营渠道。企业改革,对20家首批市级改制试
点单位,有效实施了分立、兼并、破产、折股出售、定向募股等多种形式的改革。新
批准设立股份制公司32家,其中,华众纸业、南极洲啤酒、安泰橡胶、鲁南化学工业
集团公司,被批准为省级试点定向募集法人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新组建了蓝豹牛仔服
装、万泰纺织等9个企业集团。对市陶瓷一厂、市第二毛纺厂、市畜产公司等11家企
业依法破产。社会保障、住房制度等改革也取得了新进展。
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成功举办了香港、新加坡经贸洽谈会,参加了环渤海地
区经贸洽谈会、青交会、广交会、哈交会和济南、潍坊、威海等地招商会,仅香港、
新加坡和环渤海地区经贸洽谈会,就签订外资项目152项,总投资11.78亿美元。新批
三资企业60家,新建成50家,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三资企业出口、自营出口、
代理出口已占出口总额的25%,工业品出口占80%。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加强,
新开设6家海外联络处,扩大了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政策和
条件趋于完善。5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4家企业被批准为海关保税工厂,青岛海
关枣庄办事处正在筹建。对外友好交往更加活跃。与澳大利亚新英格兰西北区建立了
友好市区关系,开展了实质性的经济技术合作。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初步形成了有枣庄特色的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建设13个农产
品基地,配套建设9大龙头企业,新开工建设7个龙头项目,加快了市场牵龙头、龙头
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贸工农一体的产业化进程。市、区、乡三级积极发展各种农业
服务组织,充实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对乡镇农业“六站”实行了定性、定编、
定员。全年农业总产值6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乡镇企业继续快速增长,总产
值220.5亿元,其中,乡镇工业产值86.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8.3%。工业经
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通过技术改造,优先发展十大支柱企业,促进了重点行业上水
平、重点产品上档次。全年在建技改项目470个,完成投资10亿元,增长86.5%。实
行市、区(市)领导帮包企业责任制,企业总体效益大大提高。乡及乡以上工业销售产
值增长37%,高于工业总产值增长5.8个百分点;产销率97.5%;实现利税13亿元,
增长79.2%,其中利润4.3亿元,增长100%;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28.3%;工业经济
效益综合指数达到99.1%,提高9.6个百分点。对事故易发的地方煤矿、石膏矿逐一
检查整顿,强化了安全管理,各类事故下降10%,死亡率下降58%,基本杜绝了重大
恶性事故发生。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全市流通系统营业网点发展到1772个,万平方米
以上的商业大店达10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亿元,增长26.3%。集贸市场成交
额34亿元,增长66.9%。新建扩建各类商(市)场53处,新增营业面积44.9万平方米。
各类生产要素市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6%。
宏观调控成效明显。物价上涨得以控制。粮食风险基金到位1413万元,市级副食
品风险基金210万元,储备小麦3万吨,食油375吨,猪肉200吨,食糖500吨;加强物
价监管,严格控制调价项目,对居民生活必需品实行明码标价和监审制度。认真抓好
企业解困工作,制定了《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办法》,对停产半停产企业职工发放
救济金486万元,对部分特困企业离退休人员直接发放离退休金179.9万元。对非国有
经济的发展进行大力扶持鼓励。全年新增个体户1.8万个,总数已达5.7万个。减轻农
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全年农民人均提留41.55元,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4.1%。多
渠道筹集资金,支持企业发展。全市年末各项贷款余额73.5亿元,新增12.5亿元,增
长20.4%。
重点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年共安排30个重点基建项目,完成投资9.8亿元。台儿
庄船闸、山亭至枣庄公路改造、曹庄煤矿、枣庄联合洗煤厂、薛城3.5万吨涂布白板
纸、薛城邮件处理中心和枣庄程控电话市话等14项工程已经建成或基本建成;木石至
枣庄一级公路建设完成70%,老104国道完成了滕州北段改造工程。一体化养猪、80
万吨机焦、山东绵纶工程、鲁化二期扩建续建项目、枣临铁路、曲阜至张山子段高速
公路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有较大发展。贾庄节制闸、潘庄提水站、岩马水库除险加固等
水利工程得到有效实施,有的已开始发挥效益。鲁南商城二期工程、新大广场和一批
住宅小区全面完工。市污水处理厂完成了厂前区主体工程和污水处理区部分土方工程
。配套完善了城市供水设施,新增日供水能力4万吨,新建成8万立方米甲烷化煤气工
程,城市居民关心的供水、供气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研究开发能力提高,专利试点市工作进展顺利,科技与
经济结合更加紧密。全年取得重要科研成果224项,推广应用重大科技成果150项,技
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教育质量显著提高。高考升学率达到70%,创
历史最高水平。基本完成了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59个乡镇实现了初等义务教育,市
中区率先实现了初级中等义务教育。确立了农村教育费附加“乡征县管乡用”的管理
体制。新建了四十一中,支持兴办了华夏中学、逸夫小学,迁建了枣庄八中和枣庄农
校。人口出生率首次控制在10‰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3.94‰,全面完成了人
口控制目标。广泛开展消灭碘缺乏病、消除脊髓灰质炎病活动,实现了基本消灭麻风
病的目标。创办了市肿瘤医院、口腔医院、中心血站。台儿庄区通过了省级卫生城验
收。组建了枣庄市艺术剧院,推出了一批文学艺术精品。竞技体育水平提高,在十七
届省运会上获得奖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七名。

附:中共枣庄市委、市政府领导成员名单
书记 郭振山
副书记 秦尧基 孟繁成 林兆义*
李忠林
市长 秦尧基
副市长 张建国* 杨庆文 张万青
汪纪戎(女) 李仲孚 王建荣
刘慎湘 赵政民* 刘明河(挂职)

业绩·人才·信息
[市支柱产业--建材工业]建材工业为枣庄市的支柱产业。至1994年底,全市建材系
统共有企业1100多个,职工队伍近10万人,已形成了以水泥、石膏、玻璃、卫生陶瓷
等为拳头产品,集建材机械、新型墙体材料、石膏制品以及港口码头、建材专运线等
为一体的建材工业体系。199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0亿元,比去年增长35%,占全市工
业总产值的16.1%;实现利税4亿元,增长11%,占全市工业利税的31%。实现产品
销售收入5.306亿元,增长42.2%;主要产品水泥完成950万吨,玻璃完成126.6万重
箱,增长28%;石膏因市场和停产整顿因素的影响,完成340万吨,比去年下降17%
;区(市)属以上企业人均创利税6424元;万元产值综合耗能由去年的6.56吨/万元,
降到6.29吨/万元,降低4%;全年推广散装水泥43万吨,比去年增长2.38%;市直的
两个亏损企业中一个扭亏为盈,全年减亏65万元。市深鲁化工厂是建材局直属企业,
1991年停产后年年吃政府救济。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市建材局和市政协帮包组一起艰
苦努力,终于使其于1994年8月全面恢复生产。8~12月销售收入达300万元,实现利
税42万元,提供设备折旧和银行利息43万元,合计发放职工工资45万元。石膏矿山安
全生产和资源浪费是困绕各石膏矿发展的重大障碍,为了把这两项工作做好,枣庄市
建材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先后制订了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1994年上半年,
集中了3个月的时间分阶段地对全市17家石膏矿进行了安全整顿验收,下半年又用了
一个半月的时间进行复查,共处理和解决各类不安全隐患1070余处。事故的起数和死
亡人数下降率分别为91%和95.83%;百万吨死亡度率为0.28人,比市政府下达的安
全指标下降93%;石膏的回采率提高了五个百分点。
为强化行业监督检验,抓好水泥质量管理,1994年,恢复原市水泥质检站,更名
为枣庄市建材行业质检站,被省两证办公室认可,为全省14家有权对比的检验单位之
一。年内先后举办各工序、工种、工艺人员培训班8期380余人次,使95%以上的人员
达到了持证上岗。全市水泥企业的一等品率达到了90%以上。对全市第一批71家水泥
企业进行了换证工作,占全市水泥企业的59.7%。1994年,全市重点水泥企业开展了
以提高台时产量和节能降耗为突破口的劳动竞赛活动,使参赛水泥企业的立窑台时产
量和立窑运转率均比去年同期提高4.3%和4.9%;吨水泥煤耗、电耗比去年同期降低
了3.4%和3.6%,水泥的出厂合格率和富裕标号合格率均达到了100%。

[鲁南建材明珠--鲁南水泥厂]鲁南水泥厂是中国自行设计、主机设备国内制造、采
用国际先进的窑外分解新技术的现代化大型建材工业企业。工厂设有两条Φ4×60米
RSP预分解回转窑生产线,设计年产525#普通硅酸盐水泥130万吨。主要生产过程实行
自动化运行、中央控制室操作控制。工艺技术和生产装备水平居中国国内领先地位。
主要产品为P·Ⅱ525R型硅酸盐水泥。厂址位于滕州市界河镇。自备铁路专用线和公
路专用线与京沪铁路和104国道直接贯通,与邻近的日照港、岚山港、连云港等深水
港相连,公路、铁路和海洋运输条件十分便利。全厂有正式职工2300余人,各种专业
工程技术人员530人。工厂自备矿山储量大、品位高、化学成份稳定。煤炭、电力、
水资源充足,生产条件优越,具备扩大生产能力的条件。
鲁南水泥厂于1987年7月正式开工,1991年10月投入试生产,1994年3月,通过国
家正式验收。1994年11月份,全厂创下12项新纪录,其中月产水泥14.4万吨,达到同
类型国际先进水平。全年生产水泥突破130万吨,实现了当年验收,当年达产达标。
夺取了我国新型干法国产线达产达标的首枚金牌。
鲁南水泥厂中心化验室配备先进的QCX质量控制系统,质量保证体系健全,控制
手段完备可靠,生产按优于国家质量标准的内控指标控制,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优良
。“鲁宏”牌水泥具有凝结速度适中,早期强度高,均匀性好,色泽美观,碱含量低
的特点,实物质量达到国家先进水平,1991年荣获中国建材产品博览会“金质奖”。
1994年被全国消费者基金会评为“信得过产品”。
产品已使用于北京西客站、北京乙烯工程、大港油田、京九铁路孙口黄河大桥、
上海徐浦大桥、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海南凤凰国际机场等20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并出
口韩国、泰国、印尼、孟加拉等国家,受到用户一致赞誉。
鲁南水泥厂奉行“信誉第一,用户至上,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原则,竭诚为国
内外用户服务。

枣庄市政府专栏组稿人:张延辉

市中区

实施工业兴区战略全面振兴市中区经济
枣庄市市中区区长 金麟云

市中区是枣庄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下辖11处
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375平方公里,人口42.2万人。1994年,市中区以“工
业兴区”,发展市场农业,重点开发牧、菜、果、渔,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区国内生
产总值达到12亿元, 完成年计划的103.4%,比上年增长23%,其中一、二、三产业
增加值分别达到1.8、 6.6、3.6亿元,分别增长10.4%、24.8%、27.2%。地方财政
收入实现8594万元,连续7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一、全面实施“工业兴区”战略。倾注全力抓了区直骨干企业建设。区直工业是
我区薄弱环节,1994年我们集中财力投入1亿元,新上了区水泥厂60万吨生产线和焦
化厂5000吨粗苯精制生产线,改造扩建了留庄、齐西、利民煤矿和六棉厂等重点项目
,对金属镁厂、帆布厂等困难企业进行了帮包解困,狠抓了扭亏增盈,企业总体效益
明显提高。乡镇办工业是我区的强项,1994年度又投入2.6亿元,新增产值3.3亿元、
利税3526万元。开展了村办企业年活动,建成了一批强村强居。到去年底,全区已形
成年产原煤200万吨、水泥200万吨的生产能力,纺织、建材、化工、食品等支柱行业
也初具规模。全区工业总产值34.3亿元,比上年增长40%;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4
.6亿元,增长36.5%,实现利税1.46亿元,增长49.4%;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7.8%
,提高4.9个百分点。
二、集中力量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切实加强了电力、交通、通讯、市场等基
础设施建设。新建了城区、周村、西王庄变电所,使全区形成了以110千伏为枢纽、
10-35千伏为框架、安全可靠的供电网络,顺利通过了全国农村电气化县省级验收,
成为全省首批农村电气化县之一。完成了0九公路拓宽工程,新修乡镇公路干线5条、
36.6公里,村级支线27条、48.54公里,使农村交通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投资近2亿元
建设了鲁南商城一期、二期工程,三江大楼扩建、开发区服务中心配套、印染小区开
发,以及利民、建材市场扩建等工程建设也如期竣工,投资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三、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农业在我区经济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但地位重要。我
们在大力发展乡村企业的同时,注重加大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围绕服
务城市、富裕农民,我们狠抓了“牧菜果渔”基地建设和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
。投入1100万元,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400多项,新开发果园4000亩,蔬菜60
00亩,新建集体、个体养殖场235处,开挖渔塘500亩。1994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3
.05亿元,比上年增长21%;粮食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
加307元,达到1420元。
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去年全区教育基建投入达400
0多万元,是1993年的6倍,高质量地完成了第四十一中学建设任务,改建、扩建了一
批乡镇中小学校舍。“双基”教育通过国家级评审,成为全省首批、鲁南地区第一个
实现“双基”的区。艺术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弱智教育、农村扫盲等项工作
也多次受到省、市表彰。强化卫生投入,新建了高标准的区妇幼保健院,区人民医院
通过市级验收,跨入乙级甲等医院行列。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通过省级验收。民政工作
被命名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区”。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全面完
成了市下达的各项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39‰以内。精神文明建设连续两届
保持全省先进区称号。

附:中共枣庄市市中区委、区政府领导成员名单
书记:程圣辉
副书记:金麟云 韩建安 王洪娟(女)
区长:金麟云
副区长:赵祉霖 赵文平 李庆海 郑济安
田敬佩 王军

薛城区

1994年, 薛城区辖5镇8乡361个行政村, 全区110079户、 418225人。农业人口
310076人。 总土地面积506.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858公顷,比1993年年末
实有耕地面积减少513公顷。1994年全区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28.34
%; 工农业总产值完成42.04亿元,比上年增产64.4%。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4.94
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37.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6%和72.8%;第三产业增加值
完成3.2亿元, 比上年增长37.8%; 全年财政收入完成888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
1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5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出口商品供货值1.62亿
元, 比上年增长57.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82元,比上年增加355元;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达到4.02亿元。
(本年度薛城区稿件虽经省市主管部门一再催促而终未落实。本资料是根据编辑
部掌握的情况临时编发的--编者)

山亭区

抓住机遇苦干实干
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山亭区区长 彭宪芳

山亭区是1983年底组建的新区, 也是一个纯山区。全区辖14处乡镇、539个行政
村,44.4万人,总面积1017.8平方公里。1994年,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
个主题,立足山区实际,坚定不移地走“高标准起步,跳跃式发展”和“工业立区、
乡企立富、工农结合、城乡一体”的发展路子,推进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
速、高效发展。全区国民生产总值11.4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工农业总产值27.9
亿元, 增长38%; 两税和地方财政收入4003万元, 增长31.8%; 农民人均纯收入
1128.3元,增长39.6%。
突出山区特色,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根据我区农田耕地少,山场面积大
,农林牧渔资源丰富的实际,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狠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果牧油菜
渔,积极开发建设山上农业、水上农业、创汇农业和基础农业,形成了具有山区特色
的粮油、林果、畜禽、水产四大优势产业。农业总产值6.12亿元,增长9.3%。按区
域成规模地发展花生、瓜菜、黄烟、药材等高值高效经济作物,全区经济作物面积发
展到17万亩,其中花生达到12万亩,成为全市重要油料基地。林果业,大打荒山绿化
攻坚战,全面完成了66万亩荒山绿化任务,提前两年完成“八五”绿化达标,建成了
35万亩十大优质果品基地,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全国高效林业先进区,被省政府列为
高效林业示范园。畜牧业,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形成了猪、羊、兔、鹅、鸡、牛等六
大畜牧业基地,畜产品产量达到3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2.64亿元,被省政府授予“
畜牧强区”称号。水产业,连续三年翻番,产量达到6500吨,比上年增长121%。
突出经济效益,发展壮大区乡工业。1994年,形成了大办区乡工业的局面,工业
总产值完成21.8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实现利税9534万元,增长79.82%。立足
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连接农户和基地的龙头企业,建起了以粮食、花生、果品、畜牧
、建材、制革等为主体的六大加工体系,形成了以花生蛋白、羽绒、乳制品为主体的
十大龙头系列,全区资源加工型企业占全区工业总数的80%以上。坚持内联外引等多
种形式,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全年完成区乡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1.8亿元,增长25%。新上技改项目152项。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全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发展到7144家。
突出市场建设,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抓了以新城综合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城
头禽蛋、冯卯粮油、桑村蔬菜、水泉果品药材、山亭小商品等十大专业批发市场为骨
干的市场体系建设,改建扩建了20处集贸市场。第三产业增加值2.15亿元,增长28%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2.9亿元,增长20.3%;集体交易额达1.5亿元,增长60%。
突出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农村改革,进一步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大力推行荒山荒坡次等地使用权的拍卖,“四荒”拍卖面积达28.4万亩,先后有1
8个省、地(市)540多人来参观学习,中央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节目分别
进行了报道。企业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行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对区乡20家企业进行
了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26家企业实行租赁经营,185家基层门店实行抽本承租
,全区各种股份合作企业发展到764家,吸纳股金2.5亿元,入股农户达1.7万多人。
以改革开放试点区为契机,大搞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外向型企业和“三资”企业,全
区外贸出口收购总值达1.65亿元,出口创汇企业和“三资”企业发展到34家,实际利
用外资1524.96万美元。
突出基础建设,加快社会进步。坚持以治水为中心,以小流域为重点,大规模、
高标准长年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全区
有65%的村吃上了自来水。新城建设,在一无计划,二无资金的条件下,动员各方面
的力量,平山建起了独具山区特色的山亭新城。大力发展交通、供电、通讯等基础设
施建设。投资4000多万元,完成了○九公路的拓宽改造和硬化工程,全区公路密度在
全省最高。投资5000多万元,新建了9处变电所和山亭新城医院、山亭电视台和山亭
人民广播电台。投资3000多万元,新上2640门程控电话,实现了城乡通讯现代化。贯
彻“科教兴区”战略,全区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成果16项,实施科研开发项目39项,有
7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9.5%。扫盲工作达省验收标准。计划
生育率达98.9%,人口自然增长率3‰。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

附:中共山亭区委、区政府领导成员名单
书记 褚庆观
副书记 彭宪芳 王贵生 闫锡墀
鲁大奎(挂职)
区长 彭宪芳
副区长 景维恩 奚继军 周纪平
王亚 王长海 尹占桐(挂职)
彭秀钊(挂职) 刘宗贵(挂职)
孟陆奇(挂职)

业绩·人才·信息
[蓬勃发展的山亭林业]近年来,山亭区林业局在全区造林绿化的规划及具体实施方
面,尽职尽责,努力工作,深入扎实地组织开展了造林绿化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到1994年底,全区有林面积已达71万亩,其中经济林46万亩,农田林网4.5万亩,林
木覆盖率提高到43.7%。全区人民连年奋力拼搏,一举消灭宜林荒山,提前两年达到
省“八五”造林绿化标准,跻身全省先进行列,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荒山荒滩绿化
先进区”和“提前达到省‘八五’造林绿化标准先进单位”光荣称号。区林业局也先
后被枣庄市委、市政府及山亭区委、区政府评为“先进集体”。为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狠抓了护林防火工作,成效显著,被林业部、人事部授予“三年无森林火灾先进单
位”。在搞好荒山造林绿化的同时,注重经济林建设,形成了大市场,产生了大效益
。按照突出规模,集中联片,高产优质的要求,重点开发建设了大枣、板栗、樱桃等
十大优质果品基地,并向名优稀特发展。1994年全区果品产量达到8500万公斤。为推
动全区经济发展,促进山区群众脱贫致富作出了重要贡献,被林业部评为“全国经济
林建设先进区”。

(谢洪云)

[为开发建设山区保驾护航的山亭区公安分局]山亭区公安分局,辖15个派出所,有
正式干警223名。199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局”;1994年,被公安部、最高人
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税务总局等单位授予“全国打击盗窃、制造、贩卖增
值税发票先进集体”;分局党组被省委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市委、市政府授
予全市94年度突出贡献先进单位,并继续保持了“全省文明单位”称号;有3名干警
荣立个人三等功;5名干警受到市局嘉奖;有1名派出所长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有3个所、队荣立集体三等功。
全区公安机关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面
加强各项公安业务建设,强基固本,打防结合,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全区刑事案件
侦破案率保持在95%以上,治安形势持续稳定,刑事发案有所下降。他们把打现行、
破大案、挖团伙、打五霸,作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定的立足点,不
断壮大严打声威,稳定了全区治安秩序。其次,夯实基础,加强治保会的组织建设,
“室”、“点”结合,将公安控制触角延伸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增强全方
位立体交叉防控功能,减少和避免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同时,注重从严治警,以
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为目标,全面加强队伍的思想、组织、纪律作
风建设,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纪律,使整个公安队伍保持了坚定的立场,良好
的素质,过硬的作风和务实善战的精神风貌。

(刘慎勇)

[山亭交通运输日新月异]山亭区坚持把公路建设作为发展山区经济的先导工程来抓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民办公助、民工建勤”和“以工代赈”政策,发动全区人民,
大打公路建设翻身仗,从根本上改变了山区交通落后的面貌。目前,全区拥有条类公
路65条,总里程805公里,其中省道5条121公里,公路密度为百平方公里79公里,14
处乡镇均已达到晴雨通车,539个行政村、80%以上的自然村都通了公路;共有营运
机动车2800辆,是1985年的3.8倍。1994年6月,被省政府授予“公路建设先进区”称
号。区交通局局长关传杰被枣庄市委、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在道路建设上,做到先急后缓、统筹兼顾、长短结合、常抓不懈,尽可能地为群
众多修路、修好路。1985年至1988年,重点解决库区、偏远山区人民行路难和地区间
断头路问题,共修筑扶贫道路17条235公里,1986年打通了贯穿全区5个乡镇的店西公
路。1989年以来,把重点放在了提高路面等级解决晴通雨阻的问题上,1991年至199
2年,改建硬化了北留公路我区境内24公里路段;1993年至1994年,投资4000多万元
,按二级水泥路标准改建了枣(园)徐(州)公路我区境内20.1公里路段。在道路建设中
,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严把工程质量关,工程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95%以上。为
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采取向上级争取一点、财政挤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贷
一点、群众投资投劳奉献一点等多渠道筹集的办法,1985年以来,累计投资8000多万
元,其中上级扶持2000万元、群众投工460万个。

(冯仰军)

[锐意改革、务实奋斗的粮食局长--贺成合]贺成合,男,1962年参加工作,1983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至今担任山亭区粮食局局长、党组书记、党委书记。1991年
,被中商部评为“多种经营工作先进个人”,被山亭区委、区政府记大功一次,奖励
晋升一级工资;1994年,被评为枣庄市劳动模范。
贺成合针对本区粮食工作规模小、项目少、效益低的实际,提出了“依托粮食、
跳出粮食,本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粮食经济发展路子。12处基层粮所先后投资100
0余万元,配齐了馒头机、面条机、和面机等食品加工机具,形成了“所所有项目,
个个都盈利”的良好局面。1986年和1987年,全省食品生产工作会议和仓储工作会议
分别在山亭召开。1991年,山亭区在全市率先进行了以“一统算、两条线、三改变、
四完善”为主要内容的粮食体制改革,市政府在山亭召开了现场会,推广此做法。近
年来,又在系统内部进行了“三项制度”改革,先后有6名企业负责人被解聘或降职
,有10名企业副职被聘任为正职。为多上一些短、平、快的粮食加工项目,贺成合常
年奔波在外,跑资金、跑技术、跑人才。近年来,区粮食局新上了面粉厂、饲料厂、
食品厂、宝丽板厂等企业,1992年兼并了区肉联厂,同年,与外商合资建成了鲁南地
区最大的花生蛋白生产企业--枣庄山旺食品有限公司。目前,全区粮食工作已经形成
了工商一体、粮油贸易、食品加工、畜禽饲养加工、多种经营四龙腾飞、齐头并进的
崭新局面。

(陈友华)

[枣庄四十中校长、全国优秀教师--单中海]单中海,男,生于山亭,从教25载,1
993年任枣庄四十中学副校长,1994年任校长、党支部书记。他忠诚热爱党的教育事
业,诲人不倦,呕心沥血,被山区人民誉为教坛“儒子牛”。
单中海潜心钻研业务,悉心培育学生。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
育法》等专业知识,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同时又大胆改革,不断创新,有多篇论文
在省、市级刊物发表。他教学注重五育并举,因材施教,无微不致的关心爱护学生,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他教过的2000多名学生分布在省内外多种行业。他做校长工作
,突出抓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学校内部管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重视
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师德教育,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业余学习。在工作上,对教
师严格要求,制定了一整套加强学校管理的制度措施,量化考核,奖罚分明。在生活
上,对教师关心体贴,并多方筹集资金以解决教师们的住房、生活等困难。重视德育
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和校风建设,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枣庄四十中,在近两年全
国、全省初中数学联赛中,有10人次获奖;1994年高考升学率达61%;学校被命名为
“山东省数学奥林匹克学校”;先后被评为“区级文明单位”和“市级规范化学校”
。《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多家新闻单位对该校的先进事迹作过报道。单中海
多次被省、市、区评为“先进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党员”,1992年
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屈忠国)

[山亭土矿局抓好土地矿产资源保护开发]山亭区土地矿产管理局是由原土地管理局
和矿产资源管理局合并成立的,有正式土矿管理人员92人,局机关设4股1室1站和土
矿监察大队、土矿巡回法庭、土地公安执法办公室。区属14处乡(镇)均设立了土矿管
理所。1991年至1994年,山亭区土地矿产管理系统共获得5项省土管局科技成果奖,
3项获国家土管局科技进步奖。在开发复垦土地方面,至1994年底,山亭区累计开发
农用地9.8万亩,其中耕地4万亩。利用新开发的耕地种粮、种菜、栽果,直接增加经
济收入4800万元,人均增收超百元。1991年被评为全国土地开发复垦先进区,1993年
全省土地开发复垦现场会在山亭区召开,该项目获省土管局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土
地管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建设用地管理方面,严把审批关,7年全区各类建设用地
0.4万亩,与开发的耕地抵减后,净增耕地3.6万亩。1992年完成了全区区、乡(镇)、
村三级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划定保护面积35.1万亩,有效地抑制了非农业建设占用耕
地的局面。在全省率先推行了荒山、荒坡使用权的拍卖,建立了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
转机制。两年全区共拍卖荒山、荒坡28.6万亩,占总荒山、荒坡面积的85%。使废弃
荒地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利用。
该局在矿产资源保护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区内初步探出金、银、铁、
锰、石灰石、花岗石、木鱼石、白云石、大理石、石英石、重晶石、天青石、园林石
、矿泉水等矿种。潜在工业价值500亿元。全区建成投产13家水泥厂,年产量达170万
吨,创经济效益1.5亿元。花岗石有红、绿、灰、黑、白5类、15个品种,总储量5亿
立方米,建成投产7家花岗石厂,年产量达10多万平方米;木鱼石总储量2亿立方米,
建成投产4家加工厂;矿泉水8处通过国家鉴定,已开发投产,1994年矿业总产值达3
亿元。金银矿化带规模很大,部分金的含量达到工业品位,稀有金属天青石的发现填
补了省内空白。白云石储量约1亿立方米,正进行开发利用。由于贡献突出,该局一
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获省、市和国家级表彰奖励。

(苗传恩)
[山亭镇脱贫致富向小康目标迈进]山亭镇位于枣庄市北部山区,系区人民政府
驻地,辖9个办事处,82个行政村,104个自然村,总面积134.2平方公里,人口8126
9人。199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5亿元,比去年增长26%;工农业总产值3.3亿元,
增长31%;完成财政总收入250万元,比去年增长58.9%;农民人均纯收入1060元,
比去年增加188元。
1994年,全镇稳定粮食面积,突出瓜果油菜,开发鱼肉蛋奶,农业总产值1.2亿
元,比去年增长19%;粮食总产3.45万吨。林果生产发展迅速,提前两年实现国家“
八五”绿化目标,发展坝堰果树1.1万亩,建优质果品基地2万亩,干鲜果品产量756
0吨。黄烟面积8000亩,大棚蔬菜、西瓜面积2000亩。依靠科技振兴畜牧业,全镇生
猪存栏量2.2万头,羊存栏量7.2万只,肉蛋奶总产量5500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
步改善,建中二型水库2座、蓄水池52座、拦河闸16处、水库主干渠37公里,水浇地
面积2.6万亩,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创造了有利条件。
年内,镇煤矿原煤产量达4万吨。毛巾厂实现出口交货值40万元。建材厂在全市
乡镇企业中第一个获得省级合格质检证书,生产的水泥预应力电线杆销往省内外13个
地市。1994年新建的10万吨翼云山特种水泥厂已点火投产。镇办工业已基本形成了建
材、加工、运输、纺织、建筑、煤炭等6大产业结构。年内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480万
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1亿元,实现利税300万元。乡镇工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经济
运行质量显著提高。
全年新建高标准商品楼房110座,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建起服装、布匹一条街
,蔬菜批发一条街,地方小吃一条街;开辟了建材、花椒、果品、小商品、苗木繁育
、大棚蔬菜等6处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了横岭、岩底、山亭、官庄、枣树岭5个小区和
3处农贸市场。文化设施齐全,建有乡镇电视广播站、电影院和3家录像馆、6家书店
、9个农村电影放映队、两个农民庄户剧团。农村医疗卫生保健站89处,基本普及了
初级卫生保健。全镇有42个村用上自来水,实现了村村通电、通水、通路。邮电通讯
事业发展迅速,82个单位和个人用上程控自动电话。第三产业兴旺发达,新建饮食、
旅店、澡堂、工艺美术、家电维修、汽车修理等服务行业41处,个体工商户1400户,
有300家外地客商来镇兴办三产或经商办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5亿元。以店西、0
九、滕徐三条公路干线为主的沿途贸易兴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全年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111名,建立了镇、办事处、村三级科技网络,拥有科
技示范村、户122个。建有小学46处,中学6处,教职员工603人,在校学生1.6万名。
1994年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97%,小学毕业升学率66%。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95%,
中学教师学历达标率75%,全年教育投入360万元。投资150万元的新建翼云中学已破
土动工。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计划生育率达98%,晚婚晚育率均达到94%以上,
计生“三为主”合格村达9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
1994年有市、区文明单位22个,创“十星级文明”户6200户,镇荣获区“文明乡
镇”和市“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点开展了“严打”和反
盗窃等专项斗争,全镇无发生重大刑事案件,社会治安发案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5
个千分点。社会治安环境、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全镇呈现出政治稳定、社会安定、
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张伟)

[焕发腾飞活力的城头镇]山亭区城头镇辖4个办事处,36个行政村,42个自然村,
总面积47.9平方公里,人口4.4364万人。1994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218亿元,国民
收入1.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9亿元,财政收入2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52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39%、37%、31.8%、33.8%和29.8%。
该镇1992年建成吨粮镇,成为枣庄市商品蛋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苹果、黄梨、
山楂、桃四大果品基地,成为“平原林网化”和“荒山绿化”双达标乡镇。1994年,
庭院经济开发总收入3083万元,全镇农用机具发展到698台(件),农业生产基本实现
了机械化。农业总产值达6500万元。
全镇现有工企业423家,其中国有1家、集体38家、股份制企业120多家。初步形
成了化工、建材、烟花鞭炮、塑料制品、铝制品、食品加工、淀粉、制纸、建筑安装
、仿瓷制品10大门类,近70种产品。199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25亿元。其中镇办工业
8200万元,利税101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和33%。泡花碱厂年产泡花碱5万吨
,产值、利税分别过千、百万元大关。优质高效泡花碱畅销鲁南、苏北,是济宁合成
洗涤剂厂“佳丽”洗衣粉的主要原料。1994年投资100万元,新上的洗涤剂车间,6月
份投产达产,年产洗涤膏5000吨;10万吨水泥厂,生产的优质“华亭塔”牌水泥畅销
广州、上海,并开始外销国际市场,产值、利税分别突破千、百万元大关;由镇、西
城头村投资315万元,中国北京金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00万元,社会个人入
股385万元,兴办的金城淀粉有限公司,年产玉米淀粉2万吨,产值7000万元,利税7
50万元。1995年再投资400万元,扩建工业用玉米淀粉第二条生产线。
1994年全镇投资300万元,硬化镇驻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000多平方米,新建商
品房402间。并进行了镇驻地商业街开发,按市区建委高标准设计,新建二层以上营
业楼210间,形成了南北长1.5公里的商业街,已吸收200多个工商户来此从事第三产
业。
1994年推广科技新成果10多项,其中小麦、玉米高产攻关项目荣获枣庄市二等奖
。全镇19处小学符合省“六配套”标准,国办中学新建容纳24个班的教学楼,教学质
量位居全区榜首。全镇29个村建有文化大院,镇村放映队12个。改貌搬迁后的镇卫生
院,科室、病床、医疗设备齐全,村级卫生室达到48个。计划生育工作连续3年人口
目标管理达标。综合治理工作多次受到市区表彰。国内直拨电话进村入户。全镇农贸
市场发展到3处,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1处,禽蛋批发市场1处,以供销社为龙头的
批发、零售商店遍布全镇。

(王铭玉)

[店子镇发挥地域优势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店子镇位于山亭区北部,辖21个行政村,
26个自然村,7399户,30284人,总面积64平方公里,属低山丘陵地带。1994年,社
会生产总值1.85亿元,比上年增长42%,工农业生产总值1.66亿元,同比增长50%,
完成财政收入127万元,增长46%,农民人均纯收入1160元,增长30%。
全镇耕地2.2万亩,山林2.6万亩。1993年,粮经作物面积比例为1∶9,粮食产量
7200吨,花生面积1.4万亩,其中地膜覆盖1万亩,花生总产3450吨,荒山绿化达到9
5%以上,发展各类优质果园1.2万亩,栽培园林果、坝堰果和园林果树86万棵,干鲜
果品产品9000吨,形成了“山上材林山下果,丘陵花生平地粮”的格局,建立了苹果
、大枣、黄梨、冬桃、山楂、葡萄6大果品基地。利用饲草资源扩大奶畜养殖,奶牛
存栏250头,奶山羊1.2万只,鲜奶产量2500吨。
1994年工业投入1100万元,在原3000吨花生酱生产线的基础上又新上了年产500
0吨生产线,10万平方花岗岩板材和1万吨华圣泉矿泉水生产线,镇工企业发展到乳制
品厂、农机厂、石材有限公司、华圣泉天然矿泉水有限公司等8个。产品质量逐步提
高,“莺歌牌”、“牡丹牌”花生酱被评为省、农业部、外贸部优质产品,获首届中
国食品博览会金奖、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铜奖,销往日本、美国、加拿大、波兰、港
澳等国家和地区,“泰山牌”奶粉连续7年评为省优,畅销江苏、天津16个省市。“
泸健牌”华圣矿泉水被潍坊国际风筝会评为样品样本国际金奖,列为指定生产厂家。
销往12个大中城市。工业总产值1.2亿元,创汇365万美元。
近年来,新建商业楼6幢、各类服务楼5座,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建成了镇驻
地农贸市场一处和工业小区,苑庄村小康住宅、龙虎村贸易街建设也带动了全镇村庄
建设的发展。同时,重点实施了农村“四通”工程,架设了光缆传输的程控电话线路
,安装国内直拨程控电话250门;拓修镇村道路24公里,新上农村自来水工程21处,
实行了农村社会化供水。目前,全镇已村村通电、通路、通电话、通自来水。
全镇现开办中学1所,小学19处,职业中专1个,成人中心校1处,幼儿教育班21
个,在校生5000人,镇投资260万元完成镇村两级中心小学校舍改貌,达到“六配套
”,建成了7幢中小学教学楼和成人教育中心楼,教学水平明显提高。1994年,适龄
儿童入学率达98%,初中入学率达93%。村级卫生保健条件有了新的改善,有卫生院
一所,村级甲级卫生室23个。建立了镇种植、养殖业、林果业三个专业技术协会,完
善了农科教结合的科技推广网络,年内共实施各类科研项目4项,其中“稳定剂在花
生酱生产中的应用”获省级星火计划一等奖。建成了计划生育服务大楼,各村建立了
计生办、计生服务室,计划生育率达到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

(梁克国 刘兆启)

[水泉乡大力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枣庄市山亭区水泉乡总面积107.5平方公里,共有
173座山头,除3.42万亩耕地外,大都是山场。过去是“山上没有树,进村没有路,
有水浇不上,无水地不收”,1985年,全乡人均收入只有150元。所辖75个行政村中
,没解决温饱的就有51个村。自1987年以来,投工500万个,投资1500多万元,搬动
土石400多万方,完成治山、治水、修路、改土、植树等各类大小工程400多处。先后
治理11个流域,开发土地7000亩,3.5万亩荒山全部绿化。完成治水工程200余处,扩
大改善灌溉面积6000亩,全乡人均达到半亩水浇田;建起黄梨、山楂、苹果、葡萄、
樱桃、黄桃、冬桃、杏、枣、花椒十大干鲜果品基地8万亩,全乡人均果树100棵;乡
村道路由11.8公里发展到135公里,山山有路,村村通车,路路相连。1994年人均收
入达866元。

(张秀启 孙忠平)

山亭区政府专栏组稿人:王延奎 冯仰军

峄城区

经济和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一年
峄城区区长 徐广余

峄城区是全国芸豆生产基地、鲁南蔬菜生产基地、华东石膏生产基地,也是山东
省新兴的旅游城。全区辖4镇11乡,总面积627.6平方公里,人口33.8万人。1994年国
民生产总值完成12.05亿元, 比上年增长2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8亿元,
增长13%; 第二产业增加值5.58亿元,增长41.6%;第三产业增加值2.3亿元,增长
27%;财政收入4236万元,增长32.1%;农民人均纯收入1452元,比上年增加383元。
农业步入高效之路。1994年强化农业资源开发,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农
业生产开始步入高效之路。粮食总产达23.6万吨,比上年增长1.2%;蔬菜面积扩大
到15万亩,其中,蔬菜大棚发展到3万个,蔬菜产量达到67.4万吨,比上年增长62%
,蔬菜收入在种植业总收入中已占重要地位;石榴面积扩大到5万亩,荒山绿化代表
省、市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规模养殖村、养殖户分别达到43个和6200户,畜牧业亦
成为农民致富的一大产业;全区人均存款增加213元,是历史上增幅和增加额最高的
一年。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1994年,全区广泛深入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工业
产销两旺,全区乡及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45.6%,产销率达96.1%,实现利税1
.69亿元,同比增长52.2%,其中,赵坡煤矿、水泥厂两个企业实现利税过千万元,
成为全市同行业排头兵。
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1994年全区先后4次自行组团和随团外出,赴香港、新加
坡、慕尼黑、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招商引资,效果良好。截止年底,全区累计批办三资
企业51家,开业29家,合同利用外资1598.6万美元,到位外资1161.4万美元,1994年
出口商品交货值实现3.62亿元,同比增长41.4%,直接出口创汇1362.5万美元。三资
企业创汇、实现利税、资金到位率均居全市前列。
社会事业有了长足进步。着眼峄城长远,致力加强城乡基础及公益设施等工程建
设。年内鲁南蔬菜批发市场二期扩建、吴底路铺油、沿河路和承水西路硬化、承水路
大桥、贾庄节制闸、坛山电视发射塔等工程相继竣工。到1994年底全区已有9个乡镇
实现通信自动化,11个乡镇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1个乡镇实现社会化供水。高
考升学率达到86%,创历史最高纪录。投资2100万元,高标准建设、改造了区乡村计
划生育服务站室,计生工作成效显著,人口出生率下降到7.52‰,连续两年居全市前
列。
峄城区委、区政府,在1995年将继续探索并走好高效农业之路,竭力加速工业经
济发展,努力再创外向型经济新局面,力争两年内实现全区村村通电、通硬化路、通
电话、通自来水,确保城乡面貌有个大的改观。

附:中共峄城区委、区政府领导成员名单
书记 牛家义
副书记 徐广余 孙学刚 常树标
区长 徐广余
副区长 贾新章 孙景田 陈增玉
张胜来 张振水 乔玉兰

台儿庄区

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台儿庄区区长 李守义

台儿庄区是全国商品粮基地、棉花生产大县和全省小麦生产基地,是全国体育、
科技工作先进县和省级卫生城市。 全区辖10处乡镇,总面积533.8平方公里,人口26
万,1994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1.16亿元,比上年增长35.6%;工农业总产值29.02亿
元,增长42.9%;第三产业增加值2.77亿元,增长3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4
亿元,增长28.8%;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8亿元,增长48.2%;地方财政实现了
收支平衡,收入达到2812万元,增长22.4%;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19亿元,比年初增
长5 8.7%;农民人均纯收入1387元,比上年增加456元,增长48.9%;人口自然增长
率达到3.5‰。
农业调整目标明确,力度加大,初步形成了市场农业新格局。1994年,围绕“稳
粮保棉上桑蚕,大力发展渔牧果”的调整思路,确立了“68821”的农业调整目标,
粮经比例达到了6∶4。农业总产值达5.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3%。粮食单产创历史
最高水平,总产达23.5万吨,比上年增长1.8%。林果、畜牧、渔业生产取得明显进
展。当年造林2190亩,平原和荒山绿化提前一年实现“八五”计划,被评为全国绿化
先进县;果品产量达到4473吨;大牲畜存栏量达15.5万头;养鱼水面1.05万亩,水产
品产量达3800吨。同时,进一步探索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市场农业新路
子。
工业生产重点突出,投入加大,规模和实力显著增强。区属企业15个重点项目完
成投资9700万元,企业亏损面由年初的20.8%减少到12.5%,工业产销率达95%以上
。乡镇企业围绕苦干三年、跻身于全市先进行列的奋斗目标,按照以大投入、上大项
目、求大发展的思路,开展了“乡镇企业发展年”活动,全区乡村两级新上和技改项
目总投资1.75亿元,比上年增加2倍多。年内工业总产值新口径达23.68亿元,老口径
13.4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1.4%和42.3%。区乡两级完成销售收入10.52亿元,实
现利税1.4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8.1%和47%,实现了速度、效益同步增长。
建市场,上港航,活流通,第三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重点抓了占地22.4万平
方米,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集建材、煤炭、机电、粮食、纺织品批发等为一体的
台儿庄批发城建设和为中外人士所瞩目的“台湾商业一条街”的续建。加强了市场整
顿,打击了欺行霸市、掺杂使假,短斤缺两的不法行为,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创造了
宽松环境,经商个体户发展到3151户,私营企业发展到18家。发挥紧靠大运河的优势
,投资5000万元,新上1500吨级船队8条,造船厂4家,港口4处。
建设与管理并重,城乡建设上新台阶。围绕创建省级卫生城,加强了城市基础设
施建设与管理。投资2600多万元,完成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全景馆、自来水厂、1.5
万平方米沿河居民小区开发等11个重点工程建设。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集
中拆除了沿街违章建筑,解决了乱停乱放,乱写乱画问题。市容市貌有了新的改观。
去年10月,顺利通过了省级卫生城检查验收。在村镇建设上,重点抓了小城镇建设用
地测绘和规划,加快了农村“四通”(村村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话)工程步伐。
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绩。1994年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0项,其中1
项填补国内空白,2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项新技术、新成
果在全区推广应用;科技示范基地及科技管理、服务、培训体系建设进展加快,顺利
通过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的检查验收。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和初中升学率均居全
市上游水平;区机关幼儿园达到省级实验幼儿园标准;残疾儿童入学率86%,被省政
府命名为“特殊教育先进县”。大中专录取总数817人,录取人数、考生质量、录取
高校分布面均为历史最好水平。伤残人运动员田家胜在远南残疾人运动会上,一人夺
得三枚金牌,不仅为我区,而且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区人民医院通过验收,达到“二
甲”医院标准;儿童计划免疫通过市级考核,各种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附:中共台儿庄区委、区政府领导成员名单
书记 党同方
副书记 李守义 张文华 孔庆源
区长 李守义
副区长 吴长山 褚衍明 王平山
王真海 牛家堂

滕州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滕州市市长 张志明

滕州市辖22个乡镇,1192个行政村,总人口150.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24万人,
全市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耕地113.60万亩。199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55亿元,
比上年增长15%;农业总产值(现价)120亿元,增长26%;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5亿元,
增长33.8%;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000元和1540元,
比上年增加775元和344元,是历史上增量最多的一年;财政总收入1.9842亿元,增长
1 7.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07亿元,增长24%,全市财政连续10年收支平衡。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1994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5.7亿元,比上年增长
9.9%;粮食总产73.04万吨,增长1.4%,创历史最好水平;乡镇企业继续保持良好
的发展势头,总产值91亿元,增长39.5%;乡村企业实现利税4.1亿元,增长38%。
工业速度效益同步增长。工业总产值94.3亿元,比去年增长30.4%;市属乡及乡
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增长40.4%,产销率达95.5%;实现利税2.05亿元,增长159.9%
;实现利润7685万元,增加利润8024万元。
第三产业发展明显加快。第三产业增加值15亿元,比去年增长21%,占全市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亿元,增长30.4%;集贸市场
成交额19.1亿元,增长31.8%。
对外开放迈出新的步伐。出口商品收购总值达到5.01亿元,比去年增长66.5%,
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量最多的一年;签订外资项目55项,合同利用外资5814.4万美元,
新批外资企业24家,项目总投资5971.7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056.7万美元,实际利
用外资726.2万美元,增长25%。全市累计发展三资企业133家,已投产开业的56家。
重点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1994年全市技改项目已完成74项,完成投资
2.06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列入省市重点的25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额1.42亿元
。其中,30万吨洗煤生产线、不锈钢紧固件生产线、专用面粉生产线等10个项目已竣
工投产,有15个正在建设中。以荆河路为依托的商业广告一条街建设初见成效,滕州
蔬菜批发市场、金穗商城、火车站小吃等市场和摊点群已建成启用,银河大厦已正式
营业,百货大厦、墨乡大厦即将开业,滕港饭店、阿里山购物中心等大型商业网点,
建设速度明显加快。104国道城区到界河段水泥路面已铺筑22公里;济枣公路城区到
洪山口段路基工程已基本完成;春秋阁小区和馍馍庄小区已交付使用;完成了安居小
区一期工程建设任务,竣工面积达5.2万平方米,解决了618户居民的住房困难。邮电
通信、供变电工程、城市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都得到进一步改善。
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积极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全年取得重要科
研成果48项,推广应用科技成果85项,申报专利40项。教育工作,基本完成了初中设
学布点的调整,教育质量明显提高,高中毕业生升学率达72.4%,创历年来最好成绩
。计划生育工作,紧紧围绕实现“三为主”目标,继续抓基层、打基础、开展创建“
三为主”合格村活动,认真落实人口计划,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依法加
强环境保护工作,重视抓了老污染源治理,集中力量解决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环
境问题,投资600多万元,对城区污染严重的小黑河进行了治理,改善了城区的环境
。文化、体育、卫生、广播电视、邮电、金融、保险、气象、民政、劳动、人事、审
计、统计、技术监督、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史志、工农关系、政府法制、档案、
信访、民兵、预备役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附:中共滕州市委、市政府领导成员名单
书记 彭湃
副书记 张志明 高守太 董兴河
魏振岱
市长 张志明
副市长 傅超 颜景安 张宜荣
赵西侠 王广山 彭庆云
凯扬

业绩·人才·信息
[滕州市残疾人后顾无忧]滕州市总人口150.1万人,其中有各类残疾人5.8万,占全
市总人口的4%。
在残疾人工作中,市政府着重抓了《残疾人保障法》的贯彻落实,结合本市实际
情况,对残疾人乘车、减免提留和免除义务工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市、
乡两级相继成立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明确市残联为正局级单位,列入政府序列,
配备了专用车辆和办公住房,为每个乡镇残联配备一名专职干部。在村(居)委会和残
疾人比较集中的企事业单位成立了残疾人领导小组,由村委会主任或厂长(经理)担任
组长,全市上下出现了残疾人事业有人管,残疾人工作有人做,残疾人疾苦有人问的
新局面。市残联在乡镇残联的配合下,逐村逐户进行调查摸底,对全市5.8万名残疾
人分类登记,把每位残疾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就学、就业、经济状况、康复需求
等分别填入登记簿和卡片,同时还分门别类地建立了各种专业康复档案。在残疾人康
复工作方面,市残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滕州市三康工作实施方案》、《精神病
防治康复“八五”实施方案》、《社区康复“八五”实施方案》、《补碘工作实施方
案》。在卫生部门的配合下,建立了残疾人社区康复管理网和治疗康复体系,形成了
以8处市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各村(居)和大中型企业康复室为网底的
三级技术指导和治疗康复网络,推动了儿麻矫治、白内障复明、精神病康复和补碘等
工作的开展。1994年,全市共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3643例,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265
%,患者脱盲率为98%、脱残率为86.2%;完成儿麻矫治手术975人次,显效率为68
%;特需人群补碘工作达到100%,在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在办好聋哑学校的同时,
努力做好特教班和普通班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全市共有2个弱智班,有1756名
残疾少儿随班就读,适龄残疾儿入学率为86.7%。全市22处乡镇还普遍建起了聋儿语
训学校,接纳93名聋儿在校学习,并承担了指导121名家庭语训的任务。在这些受训
聋哑儿童中,已有57名开口讲话,有32名进入普通小学学习。市民政、劳动部门坚持
国家和社会帮助、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针,在全市45处民政福利企业中安排残疾人
976名,国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分散安置1463名,劳动部门照顾招收残疾人345人,使全
市有劳动能力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4%。对城镇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实行每月30元的救
济,对农村126名无依无靠的残疾人全部收入敬老院供养。为解决残疾人的就业技能
培训,先后募集资金120余万元,征地10亩,新建一处高标准的残疾人培训中心,19
95年底可建成使用。
滕州市民政局被中宣部、民政部、中残联等八部委评为全国扶残助残先进单位,
并在滕州召开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试点县(市)现场会,市残联连续4年受到枣庄
市政府的表彰,并被授予“残疾人之家”称号。

(朱传平)

[蓬勃发展的滕州市工会企事业]滕州市各级工会组织坚持“三服务”宗旨,抓住机
遇,大力发展工会企事业,增强了工会组织的经济实力,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工运事业
的发展。市总工会推行分配公开、双保合同制度以及参与企业改革、开展建家活动等
做法,受到全总、省委、省政府、省总工会的充分肯定,并多次在全省、全国会议上
介绍经验。
1986年,市总以从机关中分离出的职工技协兴办经济实体为突破口,兴办了一批
工会企事业。创建于1988年8月的市兴工城市信用社是全省第一家工会金融实体,目
前下设5个分社,资金规模达7000余万元。除信贷、储蓄、结算业务外,该社还经营
保险代办、债券交易、兴工金店等业务。1994年投资300余万元兴建的兴工花岗岩石
厂,产品供不应求。市纺织器材厂的前身是濒临倒闭的一个小企业,市总投资50余万
元购买后,当年盈利,现已迁往占地10余亩的新厂区,除生产原有的纺织用胶辊、胶
圈外,还开发了烟机配件、矿山配件等新产品。具有四级开发资质的市汇圆房地产开
发有限公司,去年已为山东岱庄生建煤矿定向开发1.2万平方米的职工住宅,今年又
在市中区购置22.3亩旧营区,2万余平方米的开发工程已全面展开,第一期商品房年
底即可交付使用。以促进职工保险互助事业发展为宗旨的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滕州办
事处,于今年2月获准成立,这是我省第一家工会从事职工保险业的社团机构,目前
已推出职工安康互助保险、团体意外伤害互助保险等险种。在市工人文化宫沿街处投
资1000余万元兴建的8000平方米的滕州工会大厦,集文化娱乐、商品经营、餐饮客房
为一体,设有中央空调、电梯、自动消防、闭路电视、程控电话等一流设备,成为全
市第一家星级宾馆。市职工技协、市工人文化宫、市职工学校等市总所属的事业单位
,均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总所属企事业已形成集产品制造、建筑施
工、设备安装、装饰装修、房地产开发、金融、保险、金银首饰、商业、饮食服务、
教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工会实业体系。市总在抓好所属企事业的同时,引导扶持基
层工会因地制宜兴办经济实体。据统计,1994年,全市工会兴办经济实体149个,从
业人员达到3200余人,实现利税350余万元。
市工会企事业的发展,赢得了党政领导和职工群众的赞誉。市总工会先后在全国
第一、二次工会企事业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先
后报道了滕州市发展工会企事业的经验。在1994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三次工会企事业
工作会议上,市人大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王道新作为全省唯一受奖个人,被全总授
予“全国发展工会企事业先进个人”称号。

(秦献春 郝凤扬)

滕州市政府专栏组稿人:刘正厚 吴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