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临淄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9&rec=210&run=13

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临淄区区长 韩家华

1994年, 该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7.13%,连续14年实
现了财政收支平衡。
工业生产持续发展。1994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完成64.18亿元,比上年增长60%
;实现销售收入52.67亿元,增长83.96%;实现利税5.83亿元,增长69.2%;实现利
润2.77亿元,增长60.17%。乡镇办以上工业企业各项效益指标在全市五区三县名列
前茅。截至1994年底,全区工业产值过亿元的村6家,过5000万元的村16家。过亿元
的企业6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12家,过2000万元的企业24家;实现利税过1000万元
的企业7家,过500万元的9家。
农村经济大幅度增长。1994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农业总收入完成18.85亿元,增长30.1%;农民人均纯收入1853元,比上年增加
385元。全区粮田与经济田面积比例达到5.8:4.2。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到23.5万亩,
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7万亩,总产达7亿公斤,收入5.6亿元;林果发展到4.6万亩,果
品总产量达1600万公斤。全区肉蛋奶总产量达3.53万吨。农机总动力达到33.3万千瓦

第三产业有了新的发展。1994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3.49亿元,按可比
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13%,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3.9%。全区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达到10.77亿元,比上年增长44.3%,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5.03亿元。全
区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1.57亿元,占全市的22.6%,比年初增加8.11亿元,列全市第
二位。农村储蓄存款余额达10.9亿元,比年初增加2.48亿元。
对外开放稳步发展。1994年,全区出口商品交货值完成4.27亿元,比上年增长9
4%;自营出口创汇396.69万美元,新增产品出口企业10家;全区已有40家企业的10
大类产品43个品种销往世界近20个国家和地区。年内新批三资企业16家,合同利用外
资额31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累计达3831万美元,累计外资到位率56.43%。
各项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截至1994年底,全区累计组建和改造规范化股份制企
业41家,股份合作制企业563家;实行企业兼并14家,拍卖了10家经营门店。资产经
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年薪工资制在区属企业全面实施。乡镇较大企业两级法人管理
体制在较广范围内推行。流通企业208个门店、柜组实行抽本租赁经营。全区共有23
1个单位实行了住房公积金缴存,年内共出售公有住房6245套。
城乡建设和管理迈出新步伐。完成了可容纳25万人的27个生活小区规划和占地3
4公顷的体育中心详细规划。4个小城镇总体规划已经完成,试点建设全面展开,其中
朱台镇被列为省试点乡镇,并被推荐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单位。全区公路里程达到
743公里,绿化覆盖面积达到830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5%,人均公共绿地
面积6.52平方米,两项指标均列全市首位。711局三期扩容5000门程控电话开通,全
区市、农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7万门,比上年增加5400门,全区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程
控电话。
“科教兴区”成效显著。全区实施各类科技计划84项,取得科技成果33项。淄博
增塑剂厂和临淄顺达昆虫蛋白厂被省科委命名为高新技术企业。全区民营科技组织已
发展到23家,固定资产440.5万元。教育事业基本形成了三教统筹、四位一体、各类
教育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提出并实施了初中改制“三配套”工作模式。第一职业高中
被评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该区被中央教科所确定为职业教育改革
试点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已达18处,居全市首位。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1994年,临淄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临淄区开发
齐文化发展旅游业规划》通过专家论证。合作医疗覆盖面继续保持在80%以上,行政
村卫生室覆盖率100%;投资20万元,重点加强了部分乡镇卫生院的改貌建设。投资
80万元,完成了91户农村公办教师的住房建设;投资800万元,完成了区实验中学一
期工程建设任务,并于当年9月份招生开学。有线电视用户已发展到3万多户。计划生
育率、晚育率均达99.9%,晚婚率达99.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

附:中共临淄区委、区政府领导成员名单
书记 杨汝奎
副书记 韩家华 吴军 张建祥
王怀义
区长 韩家华
副区长 张建祥 刘同信 李建美
徐建祥 刘强

业绩·人才·信息
[临淄区被列为全国粮食大县]临淄区在1993年列入全国“八五”第二批商品粮基地
县的基础上,1994年又被列入全国粮食大县,全省名、特、优产品示范基地和淄博市
蔬菜科技示范基地。近年来,临淄区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狠
抓“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协调、稳定发展。1994年,全区
粮食单产918公斤,总产3.36亿公斤,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工作中,一是坚持以科技
为先导,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在普遍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农
业栽培技术的同时,坚持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积极进行大面积技术开发。1994年,
以朱台镇为主引进的PH系列高蛋白小麦种植1万亩,获得亩产410公斤的好收成。15万
亩立体高效益田开发,1994年完成14万亩,其中亩收入5000元以上的高效益田达11万
亩,亩收入万元以上的达3万亩。千亩麦套花生开发田,平均亩产达250公斤;召口乡
东召西村麦套花生高产试验示范田,平均亩产达348.7公斤,并通过市级验收。全区
整个农业生产中新技术、新成果覆盖面已达85%。二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农业基础设施
建设。1994年,全区新打配套机井350眼,建标准机房170间,新发展粮田喷灌、果园
微灌、菜田滴灌1600亩;新增小麦联合收割机,大型秸杆还田机共79台,并在召口、
高阳、梧台3乡镇组建了农业机械工程队;第二期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八五
”第二批商品粮基地县建设以及“八五”绿化达标等项目均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分别
通过省或国家验收。另外,生态农业建设在进一步修订《总体规划》的同时,突出抓
了规划的实施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三是实施龙头带动,狠抓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建设。1994年全区已形成面粉加工、玉米芯加工、蔬菜系列加工、酒精系列开发、奶
制品加工、香菇加工等十多个农产品加工系列,并逐步向深层次、系列化发展,促进
了农业向非农产业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

[临淄工业企业转向效益型]临淄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加大改
革力度,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市场主体,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了工业企
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工作中,一是围绕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对现有化工、建材、塑料、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行业,积极引进新工艺、新技术,
加快改造步伐,向高科技领域迈进。同时,大力发展新兴行业,开发了生物工程、稀
土材料应用、机电仪一体化、精细化工、医药等高科技项目,通过增量调整推动传统
工业结构水平的提高。二是狠抓企业科技进步,推动企业上水平。年内全区注入4.5
7亿元,完成高效技改项目119项,消化吸收和推广应用新技术77项,开发新产品113
种,通过存量调整及时适应市场需求,促进产品产销率提高。三是加大产权制度、资
产经营责任制等各项改革力度。截至1994年底,全区已组建规范化股份制企业48家,
股份合作制企业563家,推行企业兼并14家。在区属企业实行了资产经营责任制。推
行了乡镇较大企业两级法人管理体制。四是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市场主体。区经委、
区乡企局由过去的19个科室133名干部精简到11个科室52名干部,其职能是重点帮助
企业解决项目考察、融通资金和销售产品的难题。1994年,全区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
实现产值28.43亿元,利税3.0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和48.9%。

(于强 耿乃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