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9&rec=2&run=13

[自然环境]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下游,是中国10个沿海省市之一。地理座标
为北纬34°25′~38°23′和东径114°36′~122°43′之间,即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地带。 南北最长约420公里,东西最宽约700余公里,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境域
东临海洋,西接大陆。水平地形分为半岛和内陆两部分,东部的山东半岛突出于黄海、
渤海之间,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遥遥相对,庙岛群岛屹立在渤海海峡,是渤海与黄
海的分界处,扼海峡咽喉,成为拱卫首都北京的重要海防门户。西部内陆部分自北而
南依次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
山东地处中国大陆东部的南北交通要道,京杭大运河和京沪铁路纵贯南北,穿越
境域西部,沟通了本省与沿海和内陆诸省的联系;胶济铁路横贯东西,兰烟铁路穿行
于半岛中部,加之遍布全省的公路网络,构成了境内四通八达的便利交通。
山东地形,中部突起,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部半岛大部是起伏和缓的波状丘
陵区;西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区,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境内山
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5.5%,丘陵占13.2%,洼地占4.1%,湖沼平原占4.4%,平原
占55%,其他占7.8%。
山东的河流分属黄河、海河、淮河流域或独流入海。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公
里/平方公里。长度在5公里上的河流有5000多条,其中长度在50公里以上的有1000多
条,较重要的有黄河、徙骇河、马颊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胶莱河、潍
河、大沽河、五龙河、大沽夹河、泗水、万福河、朱赵新河等。
山东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与鲁西平原的接触带上。总面积1496.6平方
公里,蓄水量23.53亿立方米。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由南而北依次为微山湖、昭阳湖、
独山湖、南阳湖)和东平湖。
山东的海岸线全长3024.4公里, 大陆海岸线占全国海岸线的1/6,仅次于广东省
居全国第二位。沿海岸线有天然港湾20余处;有近陆岛屿296个,其中庙岛群岛(又称
长山列岛) 由18个岛屿组成,面积52.5平方公里,为山东沿海最大的岛屿群;沿海滩
涂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 15米等深线以内水域面积约1.3万余平方公里。这些优越的
地理条件,在海上运输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上,都将大有作为。
山东的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
年平均气温11~14°C, 全省气温地区差异东西大于南北。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 0
~950毫米之间,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全省光照资源充足,平均光照时数为2300~2
890小时,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作的需要。由于降水量60%以上集中于夏季,
故易形成涝灾,冬春又常发生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自然灾害概况]1994年,我省先后遭受干旱、洪涝、风雹、台风、病虫害等自然灾
害,尤其5~6月和8~9月两次全省性的严重干旱、汛期部分地区严重的洪涝灾害、第
15号强热带风暴以及频繁发生的风雹灾害等,都给我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工农业
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给群众生活带来严重困难。
一、两次全省性的严重干旱,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春季以来,我省持续干
旱, 1-3月全省平均降雨量仅1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49%。进入小麦生长后期,全
省性干旱急剧发展, 5月初至6月中旬,全省平均降雨量仅24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7
9%,其中茌平、昌乐等27个县(市、区) 同期累计降雨量不足10毫米。在此期间,全
省地上蓄水一直以每天0.3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减,到6月中旬已不足30亿立方米,比常
年同期减少10多亿立方米。全省骨干河流全部断流,3589条中小河流、7445座水库干
涸见底,7万眼机井无水可提。黄河自5月14日起开始断流,持续达40余天。严重的干
旱和持续的干热风,不仅影响了小麦的灌浆和成熟,也极大地影响了夏播。全省小麦
受旱面积达91.87万公顷,成灾面积50.6万公顷。至6月中旬测报,全省农作物受旱面
积已达406.7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0%,有130多万公顷白茬地未能按时播种,
夏播普遍延期播种10~15天, 10万公顷已播作物不能正常出苗,5.7万公顷已播作物
枯死; 3705个村庄、261万人及53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多数城市供水紧张。突出的
特点是东部、南部的青岛、烟台、潍坊、临沂等市地旱情较重。8月下旬至9月底,全
省又出现40多天的“卡脖子”旱,影响了作物结果和籽粒充实,造成部分地区作物严
重减产。
二、汛期暴雨集中,局部地方形成严重洪涝灾害。6月24日至7月10日半个月的时
间内,我省连续遭受三次暴雨和特大暴雨袭击,先后有73个县(市、区) ,310多个乡
镇受灾, 一次降雨过程中最大点雨量达335毫米。由于三次降雨过程时空相对集中,
致使河道外溢,山洪肆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到严重损失。农作物受灾面积69.6万
公顷, 其中水涝面积46.75万公顷,成灾面积21.64万公顷,其中10.67万公顷绝产;
823个村庄、40多万人一度被大水围困;损坏民房13.6万间,倒塌民房8.7万间,倒塌
围墙43.71万米, 冲毁桥涵2343座、鱼塘0.9万亩、地堰10.5万米、公路152公里;倒
折线杆6624根,损坏线路216.76万米;死亡大牲畜1万余头、家禽1.4万只;伤553人,
重伤86人, 死亡38人,15人下落不明;325所中小学被迫停课。累计直接经济损失达
25亿元。8月3-7日,鲁西北、鲁西南再次降暴雨和大暴雨,12个市地的44个县 (市、
区) 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79.3万公顷,其中积水面积65.4万公顷,绝产面
积达11.4万公顷;1048个村庄被水围困,3.8万灾民被迫转移安置;损坏房屋7.2万间,
倒塌房屋4.5万间,部分工矿企业停工停产,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
三、 第15号强热带风暴来势汹猛,破坏严重。8月15日至16日,第15号强热带风
暴在荣成至文登一线登陆, 风暴袭来时挟带暴雨,风力8~10级,最大达到12级,海
上风浪5米以上,最大降雨量143毫米。地处沿海的威海、烟台两市的文登、海阳、莱
阳、牟平、蓬莱、长岛等十几个县(市、区)受灾严重,海上养殖、港口设施和渔船等
遭到毁灭性破坏, 沿海农业也遭受巨大损失。荣成市龙须岛已入港的200多条船只被
毁,死亡3人,失踪9人。据统计,水产养殖受灾面积0.52万公顷,损坏、报废各类渔
船1040条,冲毁挡浪坝、码头等2.9万米;秋粮受灾面积14.36万公顷,倒折树木23.4
万株,损失果品4.2亿公斤;损坏和倒塌房屋4508间,冲毁围墙1万余米,倒折电力和
通讯线杆1645根,冲毁桥涵和水利工程35座,损失食盐1500吨。总计直接经济损失达
21亿元。由于正值秋季渔汛及养殖收获期,已经形成的生产条件被破坏殆尽,潜在损
失难以估量。
四、 风雹灾害发生频繁,延续时间长,波及面广。自4月下旬至10月份,我省风
雹灾害连续不断,全省17个市地的90多个县(市、区)先后受灾,其中30个县(市、区)
受灾两次以上。 其中波及面大,损失严重的风雹灾害有三次。4月27日至5月2日,大
风和冰雹自地处我省西北的东阿县一直席卷到东南沿海, 4万公顷秋作物被迫重新翻
种,5000间民房被毁;6月12日,东明、曹县一带20个乡镇遭龙卷风和冰雹袭击,1万
公顷秋作物被砸光, 倒折树木33万株,损坏房屋5万余间,倒塌房屋达3万间;伤200
多人,其中重伤50余人,造成经济损失达1.2亿元;6月24日至25日,西起曹县东至莒
南,12个县(市、区) 的35个乡镇遭龙卷风和冰雹袭击,0.4万公顷作物被砸光,损坏
房屋3万间,倒塌民房1.2万间,倒折树木24.2万株;伤78人,其中重伤28人;直接经
济损失达1.5亿元。
五、病虫害种类多,发生区域广。全省病虫害发生面积101.65万公顷,成灾面积
55.14万公顷,其中基本绝产的3.1万公顷。今年棉区棉铃虫发生的特点,一是落卵量
大, 7月上旬第三代棉铃虫发生严重时,每百株棉苗累计卵量1.5至2万粒左右,严重
地块超过3万粒; 二是发生期早,高温多雨天气造成三代棉铃虫发育进程加快;三是
落卵时间长, 持续长达一个月;四是棉铃虫世代重叠严重。据滨州地区4县市调查,
棉花落蕾率一般达50%, 部分地块高达90%,比常年高出1~2倍,全区有0.8万公顷
棉花基本无收。 8月上、中旬,日照、枣庄、济宁、泰安等市部分地区又发生了罕见
的地瓜旋花天蛾灾害,密度达100头/平方米,受灾作物5.2万公顷,其中2.9万公顷地
瓜、花生等叶子被吃光,产量受到严重影响。
年终核实统计, 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476万公顷,成灾面积232.75万公顷,绝产
面积37.2万公顷; 因灾减产粮食362.4万吨,减产棉花29.19万吨,减产油料33.62万
吨; 有1864个村庄、40余万人被洪水围困,12万人被紧急转移,9.5万人一度无家可
归; 损坏民房34.71万间,倒塌民房15.59万间;因灾死亡165人,伤2531人;死亡大
牲畜9210头, 倒折成材树木530万株,倒折电力通讯线杆8641根,中断线路21万米;
冲毁桥涵2934座、 地堰31万米。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8.52亿元。全省成灾人口2
269.75万人,其中特重灾民274.8万人,重灾民581.56万人,轻灾民1413.85万人。因
灾缺粮人口957.53万人,缺少口粮69.88万吨。

(王秀正)

[1994年度全省行政区划调整情况]经国务院批准,山东省县以上行政区划作了以下
变更:
(1)1月18日,撤销安丘县,以原安丘县的行政区域设立县级安丘市。
(2)4月23日,青岛市辖区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撤销台东区,其行政区域并入市
北区。将四方区的吴家村、错埠岭2个街道办事处,崂山区李村镇的杨家群、河马石、
夹岭沟、曲家庵子4个村和中韩镇7号线以西的区域划归市北区。市北区人民政府移驻
原台东区人民政府驻地。撤销沧口区,设立李沧区。将原沧口区的四流中路、振华路、
晓翁村、 西流庄、永安路、营子、板桥坊、楼山后8个街道办事处和楼山乡、崂山区
李村镇张村河以北的区域划归李沧区。区人民政府驻李村镇。设立城阳区。将崂山区
的城阳、 惜福、夏庄、流亭、棘洪滩、上马、红岛、河套8个镇划归城阳区。区人民
政府驻城阳镇。 将原沧口区的水清沟、开平路、盐滩、郑州路、洛阳路5个街道办事
处,崂山区李村镇的河崖、后台、小水清沟、河西、华光、大山、小河西、保儿、保
儿西山、双山10个村划归四方区。经上述调整,崂山区辖中韩、沙子口、北宅、王哥
庄4个镇。 区人民政府驻地由李村镇迁至中韩镇。调整后的区级建制为市南区、市北
区、四方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
(3)5月18日,撤销高密县,以原高密县的行政区域设立县级高密市。
(4)5月23日,设立潍坊市奎文区,将原潍城区白浪河以东的东关、东园、院校、
新城4个街道办事处,大虞、二十里堡、梨园3个镇和军埠口镇的刘家沙窝、李家沙窝、
南家、郭家、吕家、高家涧头院、武家涧头院7个村,寒亭区郭家官庄镇的李家朱茂、
杜家朱茂、玄家朱茂、辛庄、王家潭里、小南潭、西金马、东金麻8个村划归奎文区,
区人民政府驻胜利东街。 潍坊市调整后的区级建制为潍城、坊子、寒亭和奎文4个市
辖区。
(5)6月10日,撤销昌邑县,以原昌邑县的行政区域设立县级昌邑市。
(6) 7月2日,撤销烟台市牟平县,将牟平县的莱山、解甲庄两镇成建制划出后设
立牟平区,区人民政府驻宁海镇。设立莱山区,辖原牟平县的莱山镇、解甲庄镇和芝
罘区的初家镇,区人民政府驻初家镇。烟台市调整后的区级建制为芝罘、福山、牟平
和莱山4个市辖区。
(7) 12月17日,撤销临沂地区和县级临沂市,设立地级临沂市,市人民政府驻原
临沂地区行署驻地。临沂市设立兰山区、罗庄区和河东区。兰山区辖兰山、金雀山、
银雀山3个街道办事处和白沙埠镇、 义堂镇、大岭镇、李官乡、半程镇、枣沟头镇、
南坊乡、朱保乡、马厂湖乡。区人民政府驻原县级临沂市人民政府驻地。罗庄区辖罗
庄镇、付庄镇、盛庄镇、册山镇、程庄乡、岑石乡,区人民政府驻罗庄镇。河东区辖
九曲镇、相公镇、汤头镇、芝麻墩镇、梅埠镇、重沟镇、黑墩乡、汤河乡、郑旺乡、
太平乡、八湖乡、刘店子乡,区人民政府驻九曲镇;撤销德州地区和县级德州市,设
立地级德州市,市人民政府驻原德州地区行署驻地。德州市设立德城区,以原县级德
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德城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原县级德州市人民政府驻地。
经省政府批准,部分县级行政区域界线和乡镇级行政区划做了以下调整:
(1)1月17日,撤销广饶县石村乡,设立石村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2)1月18日,撤销高密县阚家乡、河崖乡、蔡家站乡、注沟乡、拒城河乡、周戈
庄乡、张鲁乡,设立阚家镇、河崖镇、蔡家站镇、注沟镇、拒城河镇、周戈庄镇和张
鲁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3)1月25日,撤销新泰市西周乡、西张庄乡、谷里乡、沈家庄乡、放城乡、龙廷
乡、石莱乡、大东庄乡,设立西周镇、西张庄镇、谷里镇、沈家庄镇、放城镇、龙廷
镇、石莱镇、大东庄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4)1月28日,撤销济宁市任城区许庄乡、南张乡、柳行乡,设立许庄镇、南张镇
和柳行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邹城市郭里乡、张庄乡、田黄乡,
设立郭里镇、张庄镇、田黄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5) 3月3日,撤销济宁市市中区仙营乡、观音阁乡、土城乡、南辛庄乡,设立仙
营镇、观音阁镇、金城镇、南苑镇。以上四乡撤乡设镇后,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
地不变。
(6) 3月4日,撤销垦利县胜坨乡,设立胜坨镇,设镇后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
地不变。
(7) 3月9日,撤销乳山市徐家乡、马石店乡,设立徐家镇、马石店镇,其行政区
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乳山市石头圈乡,设立城北镇,行政区域不变,人民政
府驻地迁至石头圈村南一华里处。
(8)3月10日,撤销广饶县丁庄乡,设立丁庄镇,撤乡设镇后,其行政区域和人民
政府驻地不变。
(9) 4月5日,撤销寿光市南柴乡,设立化龙镇,以原南柴乡的行政区域为化龙镇
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化龙村。
(10) 4月13日,撤销沂南县辛集乡、湖头乡、葛沟乡,设立辛集镇、湖头镇、葛
沟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11) 4月18日,撤销栖霞县小庄乡、官道乡,设立西城镇、官道镇,其行政区域
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12) 4月22日,撤销海阳县留格庄乡、大阎家乡,设立留格庄镇、大阎家镇,其
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13) 5月19日,撤销博山区蕉庄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该区域城镇,将域城镇的
掩的、赵庄、簸箕掌3个村划归白塔镇。
(14) 5月21日,将庆云县东辛店乡的杨庄子、李博士、西南马、王知县四个村划
归该县后张乡。
(15) 5月30日,撤销桓台县周家乡,设立周家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
变。
(16)6月6日,撤销蓬莱市五十里堡乡,设立解宋营镇,设镇后以五十里堡乡的行
政区域为解宋营镇的行政区域,其人民政府驻解宋营村;撤销招远市栾家河乡,设立
阜山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17)6月7日,撤销临淄区梧台乡,设立梧台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撤销桓台县果里乡设立果里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18)6月9日,撤销青州市杨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庙子镇管辖;撤销青州市杨
家庄乡、何官乡、邵庄乡,设立杨家庄镇、何官镇、邵庄镇,设镇后其行政区域和人
民政府驻地不变。
(19) 6月21日,撤销潍城区大虞镇、梨园镇、廿里堡镇、北关镇,分别以原镇的
行政区域设立大虞、 梨园、廿里堡、北关4个街道办事处;撤销临清市魏湾乡、烟店
乡,设立魏湾镇、烟店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20)6月23日,将文登市初村,草庙子镇和荣成市桥头、泊于镇等4镇整建制划归
威海市环翠区。
(21) 7月11日,撤销寿光市田柳乡、北洛乡、寒桥乡,设立田柳镇、北洛镇、寒
桥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22) 7月15日,撤销东平县水河乡,以原水河乡的行政区域设立水河镇,其人民
政府驻地不变。
(23) 8月10日,撤销淄川区二里镇、查王镇,合并设立城南镇,镇人民政府驻查
王村;撤销淄川区商家乡、冶头乡,合并设立商家镇,镇人民政府驻馆里村;撤销淄
川区黄家峪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岭子镇。
(24) 8月16日,设立文登市双龙街道办事处,将文城镇的梁家沟、九里水头、毕
家疃、 林家岭4个村和文登营镇的崖东头、峰北、杜家泊、营西、林家泊、杨家产、
于家产、赵家产、崖子头9个村划归双龙街道办事处管辖,街道办事处机关驻龙山路。
(25) 8月26日,撤销莱西市店埠乡,设立店埠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
变;将莱西市水集镇的南龙湾庄、北马家庄、谭家院西、臧家院西、刘家院西、黄花
观村和院庄村划出,设立滨河路街道办事处,其驻地设在烟台中路与滨河路之间。
(26)9月6日,设立黄岛区长江路街道办事处。将黄岛区薛家岛镇的官厅、张宝湾、
濠北头、焦家庄、孙家沟、红卫、丁家河、濠南头、濠洼、辛安镇的车家岭、西于家
河、东于家河和胶南市灵山卫镇的武家庄等13个村划归长江路街道办事处管辖,办事
处机关驻濠南头村。撤销黄岛镇,以其行政区域设立黄岛街道办事处;撤销柳花泊镇,
以其行政区域设立柳花泊街道办事处。 撤销辛安镇,将车家岭等3个村划归长江路街
道办事处后, 以其余行政区域设立辛安街道办事处。撤销薛家岛镇,将官厅等9个村
划归长江路街道办事处后,以其余行政区域设立薛家岛街道办事处。以上四镇撤镇建
办事处后,机关驻地不变;撤销垦利县高盖乡,设立高盖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
驻地不变。
(27)9月7日,撤销兖州市城郊乡,设立新兖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撤销沂水县黄山铺乡、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沂水县黄山铺乡、许家
湖乡,设立黄山铺镇、许家湖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沂南县砖埠
乡、蒲汪乡,设立砖埠镇、蒲汪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平邑县温
水乡、天宝山乡,设立温水镇、天宝山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德
州市黄河崖乡、二屯乡,设立黄河崖镇、二屯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撤销临沂市梅埠乡、重沟乡、芝麻墩乡、半程乡、枣沟头乡,设立梅埠镇、重沟镇、
芝麻墩镇、半程镇、枣沟头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莒南县山乡、
朱芦乡、洙边乡、相邸乡、王家沟乡,设立山镇、朱芦镇、洙边镇、相邸镇、王家
沟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28) 9月15日,撤销邹平县好生乡、明家集乡、韩店乡、临池乡,设立好生镇、
明集镇、韩店镇、临池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29) 9月19日,撤销邹平县青阳乡、孙镇乡,设立青阳镇、孙镇,其行政区域和
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30) 9月20日,撤销诸城市吕标乡,设立吕标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
变;撤销诸城市凉台乡,设立郭家屯镇,以原凉台乡的行政区域和诸城市相州镇的丁
家沙窝、南营、封家岭、秦家河崖、马家埠、韩富庄、业家屯、前宋岗、后宋岗、赵
家寨、兴和11个村为郭家屯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郭家屯;撤销阳信县河流乡、
翟王乡,设立河流镇、翟王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31) 9月26日,撤销垦利县郝家乡,设立郝家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
变;撤销陵县张习桥乡,设立张习桥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32) 9月28日,撤销无棣县马山子乡,设立马山子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
地不变;撤销平邑县岐山乡、保太乡,设立岐山镇、保太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
驻地不变。
(33) 9月29日,将青州市益都街道办事处的任七里村划归该市王母宫镇管辖;撤
销沂源县韩旺乡、沟泉乡,设立韩旺镇、沟泉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撤销海阳县二十里店乡、辛安乡,设立二十里店镇、辛安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
驻地不变。
(34)10月24日,撤销无棣县埕口乡,设立埕口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
变。
(35) 11月1日,撤销安丘市担山乡、管公乡、临浯乡,设立担山镇、管公镇、临
浯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昌乐县平原乡、崔家庄乡、阿陀乡,设
立平原镇、崔家庄镇、阿陀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36)11月10日,撤销蒙阴县高都乡,设立高都镇;撤销郯城县杨集乡、黄山乡,
设立杨集镇、黄山镇;撤销临沭县大兴乡,设立大兴镇;撤销宁阳县蒋集乡、泗店乡、
石集乡, 设立蒋集镇、泗店镇、石集镇,以上7乡设镇后,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
地不变。
(37)11月14日,撤销莒南县坊前乡,设立坊前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
变。
(38)11月24日,撤销即墨市段村乡、移风店乡、长直乡,设立段村镇、移风店镇、
长直镇;撤销武城县滕庄乡,设立滕庄镇;撤销安丘市石堆乡,设立石堆镇;撤销薛
城区常庄乡,设立常庄镇;撤销山亭区城头乡,设立城头镇;撤销五莲县于里乡、汪
湖乡、叩官乡、中至乡,设立于里镇、汪湖镇、叩官镇、中至镇。以上11乡撤乡设镇
后,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39)12月29日,撤销高密市仁和乡、初家乡,设立仁和镇、初家镇;撤销阳信县
流坡坞乡,设立流坡坞镇;撤销惠民县姜楼乡、清河镇乡、魏集乡、申桥乡,设立姜
楼镇、清河镇、魏集镇、申桥镇;撤销寿光市洛城乡、岔河乡、王望乡,设立洛城镇、
岔河镇、王望镇;撤销高唐县琉璃寺乡,设立琉璃寺镇;撤销泰安市郊区夏张乡、道
朗乡、祝阳乡、马庄乡、房村乡,设立夏张镇、道朗镇、祝阳镇、马庄镇、房村镇,
撤销郓城县黄安乡、杨庄集乡,设立黄安镇、杨庄集镇;撤销单县朱集乡、孙溜乡,
设立朱集镇、孙溜镇;撤销巨野县核桃园乡、独山乡,设立核桃园镇、独山镇;撤销
东明县三春集乡、马头乡,设立三春集镇、马头镇;撤销鄄城县什集乡,设立什集镇;
撤销博兴县寨郝乡、湖滨乡、店子乡、庞家乡、闫坊乡,设立寨郝镇、湖滨镇、店子
镇、庞家镇、闫坊镇;撤销高青县唐坊乡,设立唐坊镇;撤销张店区房镇乡,设立房
镇镇,撤销桓台县陈庄乡,设立陈庄镇。上述33个乡设镇后,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
驻地不变。
平度市行政区划作了较大的调整, 具体情况:一是市区设立4个街道办事处。撤
销了城关镇,设立城关街道办事处,其驻地在原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办事处区域范围
包括:原城关镇的尚家疃、贾家茔、后巷子、王家栏子、石羊沟、东阁、东关、菜园、
即墨旺、河头、大李家疃、吴家疃12个村。香店乡的小十里堡、康家疃、金沟子、徐
福、 兰家庄、东窝洛子、辛家庄7个村。蟠桃乡的姜家庄、下李无、付家涯、代家上
观、梨沟、官家上观、尚家上观、官地、石茔崖、上李元13个村;撤销同和镇,设立
同和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同和镇人民政府驻地,其区域范围包括原城关镇的
姜家沙戈庄、 倪家沙戈庄、王家沙戈庄、柴家沙戈庄、兰家窑、中李家庄6个村,李
园乡的孙家柳蝉、王家柳疃、林家疃、黄家疃、石家庄、王家赵戈庄、大赵戈庄、宋
家赵戈庄、刘家赵戈庄、沟崖、石庙、中辛庄12个村;撤销香店乡,设立香店街道办
事处, 办事处机关驻原香店乡人民政府驻地,其区域范围包括原香店乡的徐福等7个
村划归城关街道办事处以后的区域及原城关镇的大官家庄、杜家疃、大窑、何家楼、
杨家庄、 南姜家庄、战家疃、小官家庄、河崖、西潘家疃、东潘家疃、小李家疃1 3
个村;撤销李园乡,设立李园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李园乡人民政府驻地,其
区域范围包括原李园乡的孙家柳等12个村划归同和街道办事处后的区域及原城关镇的
西阁、柳行头、桥北、西关、北关、胜利、后戈庄、宗家庄、西马家沟、粉家庄、东
马家沟、谭家庄、油房、南关、小庄子、白果园、代家庄17个村。原蟠桃乡的里半庄、
水沟子、花园、北于家庄、府君庙、朝阳庄、山前7个村。二是部分乡镇进行了调整:
撤销前楼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明村镇;撤销三堤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灰埠镇;撤
销官庄镇、张舍乡,以原张舍乡、官庄镇的行政区域设立张舍镇,其人民政府驻张舍;
撤销洪山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云山镇;撤销冷戈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仁兆镇;
撤销龙山乡、大田乡,以原龙山乡、大田乡的行政区域设立大田镇,镇人民政府驻北
大田;撤销宅科乡、万家乡,以原宅科乡、万家乡的行政区域设立万家镇,其人民政
府驻大万家;撤销郭庄乡,设立郭庄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蟠桃
乡、唐田乡,设立蟠桃镇,其行政区域范围为原蟠桃乡的姜家疃等13个村划归城关街
道办事处、 里半庄等7个村划归李园街道办事处后的区域及原唐田乡的崔家烟村、郝
家烟村、贾家烟村、高家烟村、曲家烟村、赵家烟村、坦埠、韩家庄、西二十里堡、
东二十里堡、庞家沟、巧女张、东崔家营、东阳召、大阳召、前杨召16个村,镇人民
政府驻七里河子村;撤销何家店乡,将原何家店乡的林家、任山庙、吴家、窦家、后
宅家、韩家辛庄、彩村、何家店、杨家顶子、西何家店、硝场、滑溪头、后三十里堡、
西三十里堡、前三十里堡、马家屋子、双柳村、小李戈庄、管家、冯家庄、权家、家
后22个村划归蓼兰镇,其余21个村划归张戈庄镇;撤销亭兰乡,将原亭兰乡的小亭兰
丘、大亭兰丘、小高家庄、陈家顶、大庞家庄、大高家庄、河上庄、小庞家庄、东朱
家庄、汪家庄、南吴家屯、小洪兰、范家屯、黄丘14个村划归南村镇,其余13个村划
归兰底镇;撤销石桥乡、两目乡,以原两目乡的行政区域和原石桥乡的北黄同、水磨
涧、南黄同、东李家庄、沙埠、小沽洄、铁家庄、苏格庄、孟戈庄9个村设立祝沟镇,
镇人民政府驻祝沟。原石桥乡的其余村庄划归旧店镇;撤销昌里镇、青杨乡,以原昌
里镇的行政区域和原青杨乡的北国家埠、赵家、盘古庄、南郭家埠、二甲、董家庄、
官道蒋家、官道杜家、官道姜家、姜家庄、小青杨、下洄、西魏家、崔家、上洄、西
于庄、薛家、董家庙、大青杨、北盛家、高古庄、塔山陈家、琥珀杨家、老山、黄哥
庄、旺村、苏村、七丈、荆许家、南盛家、店子任家、朱流丁家、朱流姜家、罗白刘
家、辣子嶂、李家寨36个村设立店子镇,镇人民政府驻店子村。原青杨乡的其余10个
村划归大泽山镇。

(杨同书)

[1994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1994年,我省全面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
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把握中央关于“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
展、保持稳定”的工作大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同心协力,
开拓进取,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展。财税、金融、外
汇、外贸、价格、投资和流通体制等一系列改革进展顺利,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
全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和金融、市场秩序得到改善,各种经济关系进
一步理顺,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社会总供需保持基本平衡。农业生产获得较好收成;
工业生产、销售同步快速增长,效益有所回升;投资需求得到抑制,结构进一步优化;
国内市场持续繁荣活跃;外贸、财政、金融等领域新体制运行良好,居民收入提高;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社会秩序保持基本稳定;科技、
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都迈出了较大步伐。我省“八五”计划期末
指标绝大多数已提前完成,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交织,目前社会经济运行中物
价涨幅高、企业经营困难大、农业支撑能力较为脆弱、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
较为突出,需要在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中加以解决。
一、整体经济在大步改革中保持快速增长
年初以来,我省国民经济在前两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初步
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872亿元左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3%,成为
1984年以来第三个高增长年份,从而使本经济周期内我省经济较高的增长区间得到了
有效延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5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1900亿元,
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1197亿元,增长20.1%。三次产业之比达到20.0∶49.1∶
30.9,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0%。
从大的方面看,1994年我省经济运行呈现供给持续较快增长,需求增幅有所回落
的基本特点,社会总供求平衡状况大体维持上年水平。
从供给方面看,工农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基本上与市场需求增长相适应。
1.农业生产取得较好的收成。年初以来,我省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把农业生产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稳定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深化农村经济体制
改革,采取了一系列促农措施,各地抓农业的积极性普遍上升,投入有所增加,生产
形势趋好。全省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基本实现了省委省政府
年初提出的“农业全面丰收、农村经济全面增长、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的奋斗目标。
初步测算,全年农业增加值达775亿元,比上年增长7.3%。粮食在播种面积减少,部
分地区受灾的情况下,总产仍达4091.1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为历史上第二个高产
年。 棉花生产扭转了连续两年下滑的局面, 播种面积和单产都比上年增加,总产达
55.9万吨,增长36.3%。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农民的竞争意识、效益意识不断增强,
生产结构不断优化,附加值大、效益高的产品生产规模扩大,产量提高,高产优质高
效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年油料、水果等农产品产量再创历史最高水平,总产分别
达到338.3万吨和592.9万吨,均居全国第一位,比上年增长26%和18.2%。蔬菜生产
发展迅速,种植规模扩大,全省总产达3315.4万吨,增长22.2%。畜牧业生产大幅度
增长,全年肉类总产476.0万吨,增长31%,其中猪肉产量223.9万吨,增长10.5%,
牛羊肉产量93.4万吨, 增长47.4%;禽蛋294.1万吨,增长37.5%;奶类51.3万吨,
增长29.8%。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 水产品达350.7万吨,增长9.8%,其中海水产品
305.3万吨,增长5.4%;淡水产品45.3万吨,增长52.8%。全省城乡“菜蓝子”质量
继续提高,市场供应相对充足。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3756.41万千瓦,其中农用拖拉
机865.8万千瓦, 增长3.3%;农村用电量132.3亿千瓦时,增长24.1%;有效灌溉面
积4642千公顷,增长0.4%。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1994年末,全省乡镇企业、村办企业、联营和个体经济从业
人员1462万人,比上年增长8.2%;其中乡及乡以下工业增加值704亿元,增长32.5%。
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于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加快小
康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2.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工业品货源供应充裕。1994年,按照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全省加快了企业改革步伐,积极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工
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初步统计,全年工业增加值达1700亿元,比上年增长19.4%,
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1424亿元,增长22%;销售产值4945.7亿元,增长29%。
随着改机建制工作的深入,国有工业活力增强,生产逐月回升,增长10.4%;非国有
经济仍保持高速发展势头,以“三资”企业及股份制企业为主体的其他类型工业增长
59.6%。在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非国有企业所占比重58%,比上年提高2.92个
百分点。受市场、投资变化的影响,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相应改变,轻工业增长快于重
工业,全年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636亿元和788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和21.3%。
主要工业品产量中,多数消费品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彩色电视机、家用电冰箱、
家用洗衣机、 化学纤维等产品产量分别为68.5万部、62.5万台、105.4万台和12.7万
吨,比上年增长43.7%、23%、36.3%和33.2%;而金属切削机床、汽车等重工业产
品,受压缩投资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开工不足、部分生产能力闲置、产量普遍下降的
现象,1994年产量分别为16068台和1.6万辆,比上年下降16.7%和23.3%。受原棉不
足和限产压库的影响,棉纱产量53.5万吨,比上年下降24.7%。全年主要新增生产能
力有:天然气原油开采401万吨,火力发电机组72.5万千瓦,炼钢40万吨,洗煤120万
吨,原盐100万吨。
由于限产压库及大力开拓市场,产销衔接情况逐月好转,全省乡及乡以上工业产
品销售率由1月份的91.9%、6月份的93.6%上升到12月份的102.56%,全年平均达到
96.81%,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和年初预定96%的目标。分经
济类型看, 国有工业产销率为98.7%,集体工业产销率为95.22%,其他类型工业产
销率为96.93%, 分别比上年提高1.04、1.25和0.05个百分点。大中型工业企业依托
人才、技术等优势,积极转换经营机制,产品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销率达98.8%,
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回升。1994年全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实现利税387.88亿
元,增长48.75%;实现利润148.37亿元,增长60.14%。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情况的主
要指标大部分好于上年。 其中资金利税率10.69%,提高1.65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
润率4.51%, 提高0.8个百分点;按增加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22202元/人,增长
33.33%; 流动资金周转次数1.81次,与上年基本持平。亏损状况逐步好转,扭亏增
盈成效显著。 年末亏损面由上年的10.6%降低到9.3%,亏损额下降到27.0亿元,下
降50.6%。
3.运输邮电业对生产增长的支撑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1994年,全省加强了各项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能力提高,客货运输量增加。全省新增公路通车里程4192公
里,年末达到5.02万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公路里程3.47万公里,比上年增加4097公
里。全省完成公路货运量4.64亿吨,增长13.9%,客运量3.0亿人次,增长1.9%。港
口吞吐量8550万吨,比上年增长12.1%,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地方铁路建设迈出新步
伐, 全省地方铁路通车里程达198公里,全年发送货物347.3万吨,2.3亿吨公里;客
运量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86.5万人公里。航空事业迅猛发展,组建了山东航空公司。
1994年末, 全省拥有通往70个城市的航线59条,其中新开国际航线2条。全年航空货
邮量增长38.5%,客运吞吐量增长35.2%。邮电通信事业发展明显加快。全年完成邮
电业务总量40.4亿元,增长49.4%;业务总收入完成38.5亿元,比上年增长54.6%。
年末全省长途电路5.5万路, 比上年增长71.9%。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14.5万路端,
比上年增长145.8%。 全省基本实现了县以上城市电话程控化,有90个县市实现本地
电话网。 全省公用交换机容量达到301.7万门,电话普及率达到2.4部/百人,比上年
增加0.8部/百人。
从需求方面看,呈现投资需求明显回落,消费需求增长较快的不均衡现象。
1.投资需求增长明显回落,盲目上项目的现象初步得到抑制。年初以来,随着建
设领域调控措施的进一步到位,我省投资需求得到有效抑制,增长势头逐月减缓。全
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3.6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增幅比上年回落了24.7
个百分点, 若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工作量比上年增长8%左右。其中中央项目投
资193.5亿元,增长31.6%,增幅比上年回落4.5个百分点;地方项目投资910.04亿元,
增长22.7%, 比中央项目增幅低8.9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在固定资产
投资中,国有单位完成611.14亿元,增长28.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16.71亿元,增
长32.3%, 更新改造投资169.25亿元, 增长30.6%; 集体投资294.65亿元,增长1
9.8%;个体投资115.78亿元,增长9.8%。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率为29%,比上年下降
了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重点建设得到加强,资金到位率提高,投资结构进一步改
善。 国有单位投资中,农林水利业和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的投资分别为9.97亿元和8
7.52亿元,比上年增长52.2%、57.2%,投资比重由上年的1.6%和13.4%上升为1.8
%和16%, 能源工业投资155.2亿元,增长27.3%,其中电力工业投资增长46.4%;
房地产投资显著降温,各种经济类型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7.58亿元,增长11.9%,
增幅比上年回落77.1个百分点。严格管理新开工项目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全年全省基
建更改新开工项目4264个, 比上年减少545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64.29亿元,
减少23.3%。国有单位(不含房地产)在建总规模为1732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增
幅回落11.1个百分点。 重点建设进展比较顺利。 35项国家和省定重点工程完成投资
114.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5.8%,其中8项国家重点工程完成年计划的107%。
2.消费需求增长较快。年初以来,银行对个人的工资性及其他支出持续在30%以
上的高增长区间变动, 个人收入增长较快。全年我省职工工资总额达364.3亿元,比
上年增长36.8%;人均工资4242元,增长34.7%。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和农民人
均纯收入分别达3199元和1320元, 增长36.8%和38.5%,扣除价格因素后增长9.1%
和8.6%。 城乡市场繁荣稳定,销售持续增长。1994年我省的物价涨幅虽然高于1988
年,但由于市场供应充足,居民消费心理稳定,使全年市场销势持续在高位上增长,
淡季不淡。全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2.4亿元,比上年增长34.4%,扣除价格
因素实际增长11.7%。其中农村市场受农民收入增加和去年基数较低的影响,零售额
达347.3亿元,增长30.8%,是近年来增幅较高的年份;城镇零售额785.1亿元,增长
36.1%; 集市贸易繁荣活跃,全年成交额可达991亿元,增长79.3%。市场竞争日趋
激列, 各种经济类型的商品零售额全面增长。1994年国有经济零售额379.0亿元;比
上年增长21.3%;集体经济零售额312.97亿元,增长26.3%;除国有、集体外的其他
各种经济零售额440.5亿元, 增长56.3%。各类消费品零售额全面快速增长。全年吃
的商品零售额增长34.1%,穿的商品零售额增长27.7%,用的商品零售额增长38.2%。
从主要商品的销量看,尤以电风扇、空调器、电冰箱及黄金饰品的销路看好。在消费
水平提高的同时,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度增加。 年末全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600.4亿元,比年初新增482.1亿元,比上年多增加252亿元;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
余额1161.1亿元, 比年初增加363.7亿元,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39.3亿元,增加1
18.4亿元。但不同地区、不同收入阶层之间差距进一步扩大,部分低收入居民家庭生
活困难程度加大。
总起来看,1994年我省在供给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投资需求明显回落,消费需
求增长较快,全年社会供需差率仍大致维持在基本正常的界限。
二、各项宏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1994年,我省按照国家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统一部署,先后进行了财税、
金融、外汇外贸、投资、价格和流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一
年来,各项改革顺利推进,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奠定了稳固的基
础,为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创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
1.财税改革基本实现了由旧体制向新体制的平稳过渡,分税制的框架基本确立,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实施新财税体制以来,由于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和及时解决运行
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目前已基本步入正常运行的轨道。全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完
成302.1亿元, 其中上交中央财政收入168.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3.3亿元,占
预算的116.7%, 比上年增长32.1%;财政支出218.7亿元,占预算的103.6%,增长
16.1%,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收支相抵平衡有余。至此,我省已连续八年实现了财政
收支平衡。
2.外贸外汇体制改革取得预期效果,促进了出口的持续增长。通过改革,实现了
汇率并轨和银行结售汇制,促进了全省对外经贸工作的较快发展。1994年全省外贸出
口总额70.8亿美元,增长18.5%。其中一般贸易出口46.6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出口
24亿美元,易货贸易出口2235万美元。全年进口总值37.6亿美元(海关口径) ,增长2
1.9%。 实际利用外资继续增长,资金到位率提高,投资项目规模扩大。全年实际利
用外资34亿美元,增长50.5%;新签对外借款合同126项,合同金额8.3亿美元,实际
使用8.1亿美元;外商投资项目平均规模由上年的97万美元上升到143万美元。对外经
济技术合作又有新进展。全省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411项,合同金额3.2
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5%和57.4%,实际完成营业额1.22亿美元,增长75.6%。
累计批准在海外建立企业266家,对外投资额1.15亿美元。
3.金融改革在增强国家对信贷货币的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信贷、
货币形势基本正常,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也已起步,银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
务逐步分离。 年末全省社会信用存款余额达2522.6亿元,比年初增加715.5亿元,增
长39.6%,主要是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增加较多,它们的新增存款占全部新
增存款的90%以上;信用贷款余额2518.3亿元,比年初增加462.7亿元,增长22.5%,
存贷实现平衡,信贷货币的调控能力明显增强。金融部门在国家控制信用总量的情况
下,积极优化信贷结构,主要保证了农副产品收购,国有大中型企业流动资金,外贸
出口收购资金和重点建设资金需要,资金的使用效果有较大提高。全年银行现金总收
入4506.1亿元,比上年增长27.9%,银行现金支出4586.6亿元,增长27.9%;全年货
币净投放75亿元,比上年多投9.4亿元。
4.股份制改革向规范化迈进,为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作了有益的探索。1994年我省
股份制发展呈现四个特点:一是股份制改造步伐明显加快;二是规范程度明显提高;
三是部分股份制企业经营机制有了明显好转;四是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至目前为止,
全省县以上股份制企业已达1186家,股本总额263.3亿元,募集资金117亿元,境内上
市企业6家,境外2家,并有13家企业被国家体改委确认为社会募集公司,占全国的九
分之一,山东已经成为全国股份制改革最活跃和规范化程度比较高的省份之一。据对
176家股份制企业调查表明: 经营机制发生变化的占65%,其中变化较大的占11%,
变化不大的占31%。实践表明,推行股份制是企业尽快转换机制,成为市场竞争主体
的有效途径。在成功推进股份制改革基础上,全省确定了50家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
试点,另有5家企业进入国家级试点行列。
5.要素市场发育取得了新进展,推动了市场体系的完善。证券市场发展迅速,是
山东市场体系建设的突出成果,以山东交易中心、青岛证券交易中心为主体,各地交
易机构为骨干的全省证券交易网络基本形成,全省证券机构已发展到92家,证券业务
代办网点260多个,开通上海、深圳股票交易委托线路169条,大大活跃了我省证券二
级市场。短期资金市场已形成网络,同全国26个省(市) 、10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资
金拆借关系。人才市场和劳动就业介绍机构已有200多家,全省集贸市场已达8264处,
居全国第一位。
6.改革开放试点县成效显著,农村经济改革呈现新局面。针对近年来我省东西部
经济差距明显拉大的严峻现实, 1993年我省确定在欠发达地区设立9个改革开放试点
县,从加大改革力度、政策力度入手,走出了一条强县带动、部门推进、自身启动、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路子,取得了令人信服的变化。1994年又将试点县扩大到25个,
使试点县与东部差距逐步拉大的局面有所好转。
三、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1.政治思想领域的工作得到加强。1994年,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理想道德、法制纪
律教育,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对改革和发展的保证
促进作用日益增强。一年来,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得
到强化,社会秩序保持基本稳定。
2.科技、教育、环保、卫生、体育事业全面进步。1994年,全省共安排火炬计划
项目324项, 星火计划项目540项,各类攻关计划2120项,全年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3
113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416项,国内先进水平的2131项。技术市场日趋活跃,
技术成果商品化进程加快。 年末全省共有县以上国有独立科研和开发机构311所,民
营科技企业5000多家, 各类技术贸易机构7169个,从业人员9.7万人,当年签订技术
合同18565项, 合同金额16.7亿元,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度加深。教育事业围绕“科教
兴鲁”的战略方针,按照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积极推进办学体制、升学制度
等方面的改革,设置新的学科和专业,普及教育和高等教育均取得长足进步,教育质
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年底全省各类职业中专、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在校生分别达
到76.3万人、15.7万人和19.6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8%;有54个县市区已基本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青壮年中非盲率已达97%以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新进展。
1994年末全省环境保护系统共有环境监测站150个,其中县级监测站130个。全省共有
44个城市中建成204个烟尘控制区, 面积891平方公里;在42个城市中建成151个环境
噪声达标区, 面积427平方公里;已建城市污水集中控制设施6个,正在建的8个,总
处理能力约120万吨/日。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1994年全省各类
医院3113个, 比上年增加145个;医院病床18.1万张,增加4545张;各类卫生技术人
员26.4万人, 增长2.1%, 其中医生11.5万人,增长3.7%。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
1994年, 全省共获5个世界冠军,2个亚军,5个第三名,世界青年冠军1个;9个亚洲
冠军,3个亚军,9个第三名,亚洲青年冠军4个。
3.人口继续低速增长。1994年,全省坚持人口控制工作力度不放松、不滑坡,继
续把计划生育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基层基础工作上,把搞好村级规范化管理和服务作为
重中之重来抓,保持了全省人口低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全年人
口出生率在9.69‰左右,自然增长率3.02‰,年底总人口约8671.4万人。
4.地方立法步伐进一步加快。1994年,全省共通过地方性法规25件,批准济南、
青岛、 淄博三市的法规28件。其中通过和批准的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法规3
4项,占全年立法数量的60%以上,为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此外,文化艺术、广播电视等事业也有较大发展。
总之,1994年我省国民经济仍以快速稳定为主流,没有大起大落,生产、建设、
流通、消费各领域的发展比较协调一致;各项改革出台顺利,运转正常;社会在发展
中保持基本稳定;长期困扰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得到一定缓解,宏
观环境有所改善。
四、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应注意的问题
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物价涨幅过高给全省经
济的增长打了折扣,对部分居民生活造成影响,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
1994年以来,城乡物价水平在高价位上持续攀升,全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
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23.4%和20.6%,是改革开放以来涨幅最高的一年,部分低收入
居民受物价的影响,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从推动物价变动的商品看,主要集中在粮油、
燃料、农用生产资料和服务项目等,其中食品类上涨30.5%,居住类上涨29.5%,服
务项目类上涨24.5%。二是农村经济中长期存在的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抗御自然灾害
的能力较弱、粮棉比较效益偏低以及农民负担较重等问题仍未根本解决。三是企业生
产经营困难多,亏损面较大,实际效益水平偏低。四是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
首先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社会事业的发展落后于经济的发展步伐,部分社会指
标在全国的位次后移;其次是经济内部发展不平衡,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城乡差距、
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部分贫困地区、贫困县的经济发展困难较多,部分
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工资发放困难较大。
1995年是全面完成“八五”计划的重要一年,对全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承前
启后的关键作用。综合分析,在1994年深化改革和宏观调控均取得较为突出成绩的基
础上,今年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省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环境将好于去年,经济
发展仍将保持较高水平,市场物价涨势将有所减弱,涨幅将会低于去年。
新的一年里,全省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正确把握宏观调控力度,进一
步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深化改革中
促进全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针对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
主要矛盾,今年的经济工作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在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基
础上,继续加大对各项社会事业的总量投入,加快我省社会事业的整体发展速度,改
变目前社会发展落后于经济增长的不合理局面,取得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协调平衡。
宏观调控取向上,要以维持国民经济在较高的水平上运行、避免大起大落为前提,保
持稳定发展的局面;同时,又要适当降低速度,防止长期高速增长而导致经济过热,
避免稍有缓解的瓶颈矛盾再度加剧。降低速度又不严重失速,符合长期稳定发展的要
求,也有利于顺利实现翻三番的目标。
(二)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稳定市场物价。这次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综合
性特点,抑制通胀靠紧缩银根不仅难以奏效,时间过长甚至会破坏经济的持续协调增
长,因此必须进行综合治理。既要继续抓好农业生产和“菜篮子”工程,增加有效供
给;又要压缩过度膨胀的消费基金和财政支出超常规过快增长。同时,还要有效地整
顿流通秩序,疏通流通渠道,价格管理与监督检查并举,不断提高政府调控价格的经
济实力。
(三)加大农业投入,巩固经济基础。要把农业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以加快
农村经济的产业化为重点,办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努力增加农副产品的有效供
给和农民收入。在资金投入、物资供应和政策措施等方面进一步向农业倾斜,搞好以
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探
索规模经营的路子,切实解决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偏低的问题,力争使农产品全面增产、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四)以效益为中心,加快企业改革,推动企业走向市场。一方面,要深化改革,
以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为先导,以明晰企业产权关系为手段,调整企业的组织关
系,力争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取得突破,使企业尽快适应市场;另一方面,强化
企业管理,继续深入开展“双增双节”活动,靠节约挖潜,缓解资金紧张矛盾,提高
经济效益。同时,还要加大企业技改力度,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增强省内产品的市场
竞争能力。此外还要加大措施,提高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内部活力,发挥大中型工业企
业在资金、技术、人员素质等各方面的优势,为全省经济的发展再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居民收
入的大幅度提高,我省已进入高积累期,投资需求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在现阶段投资率应稳定在30%或略高一点,因此,要科学把握投资力度,积极落实资
金来源,保证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使实际工作量增长率不低于合理的经济增长率。
在国家继续控制资金总规模的前提下,强化产业政策导向,加强投资项目的咨询论证,
严格新开工项目的审批,缩短在建规模,搞好工程排队,合理引导投资增量调整,加
大资源优化重组的力度,按照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
项目和重点技改项目投资,为下一步经济的发展打好基础。

(省统计局综合处)

1994年山东经济体制改革综述
张龙
1994年是改革攻坚年,改革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是空前的。省委、省政府精心组
织,全省上下齐心协力,使我省的各项改革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基本实现了年初省
委提出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决定性步伐的目标。
一、财政、税收等重大宏观改革方案实施基本到位。财政体制改革进展顺利,新
体制运行已步入正轨,税额征收、分级入库均按新要求展开。税收体制改革实现了新
旧体制的平稳过渡,税务人员和企业已基本适应了新税制要求,税收稳中有升。金融
体制改革,在政策性银行设立、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农村信用合作社分设、农
村合作基金会建立以及金融开放等方面均取得一定进展。投融资体制改革迈出步伐,
我省制定了《关于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各类投资主体的事权,实
现融资方式的多渠道和市场化,强化了建设项目风险约束机制,投融资行为的宏观调
控进一步得到改善。
二、股份制改革向规范化发展。我省股份制改革是全国发展较快、较好的省份之
一,在股份制试点中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股份制试点起步早。早在1984年我省就有
一些企业试行股份制,到1985年初,又先后有近20家企业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募集
资金2亿多元。 二是股份制试点进展快。到1994年底全省县以上股份制企业已达1186
家,股本总额263.3亿元,募集资金117亿元;境外上市企业2家,境内上市企业6家。
另有34家企业的股权证进行转让试点。三是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公司法》颁布后,
我省的股份制改造均按《公司法》执行。1994年内,我省有13家企业被国家体改委正
式确认为规范化试点的社会募集公司, 占全国确认119家公司的九分之一;经国家批
准在海外证交所挂牌交易的公司全国有13家, 我省占了其中2家。四是创出了五个全
国“第一”。青岛啤酒的股票发行,在全国第一家采取了在规定时间内无限量发行新
股认购表方式;青岛海尔第一家采用规定时间内无限量发售专项定期定额存单办法;
济南轻骑第一家采用了全额保证金定期特种储蓄方式;青岛啤酒是国家批准的全国第
一家境外上市企业; 山东华能成为全国第一家在美国发行N股并上市的企业。这五个
“第一”表明,我省的股份制试点对我国企业股份制改造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县域企业产权改革取得突破。县域企业产权改革的突破是我省企业改革的又
一特色。潍坊、淄博、青岛等地的若干县(市)率先进行了产权改革探索。他们从实际
出发,因地制宜,对县属国有小企业和乡镇集体企业采取了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合
资、兼并、租赁、拍卖、转让等多种形式进行改制,实践证明,效果是好的。通过改
革,健全了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初步形成了民主、科学的企业领导管理体制,使国家、
集体与企业、职工利益融为一体,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了真正的公有资产的保值增
值。据对先行试点的诸城、阳信等市县的统计,改制企业效益大幅度提高,1994年,
诸城市乡镇以上工业企业产值比上年增长75%, 实现利税增长113%,全县财政收入
增长51%;阳信县全县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44
%、51%、77%和24.5%。实践证明,县域企业产权改革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一项
重大突破。
四、要素市场发育取得重大进展。证券市场发展迅速,是我省市场体系建设的突
出成果。(1) 以山东证券交易中心、青岛证券交易中心为主体,各市地交易机构为骨
干的全省证券交易网络基本形成。 青岛证交中心现已拥有会员63家,交易席位达108
个,日交易额最高曾达3.12亿元。山东企业产权产易所发展势头良好,淄博证券交易
自动报价系统影响迅速扩大。目前全省证券机构已达94家,证券业务代办网点264个,
活跃了我省证券二级市场。(2) 省证券业协会成立,推动证券市场进入有序发展的新
阶段。(3) 证券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有了较快发展,市场秩序与运作逐步规范。目前全
省经国家批准,具有从事证券业务资格的各类中介机构已达30多家,股份制发展服务
中心近10家。
期货市场从无到有取得长足发展。截止1994年底,全省期货经纪公司经中国证监
会审核批准的已达6家, 已开通期货交易专线30多条;商品市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目前全省已拥有各类有形市场近9000处,年成交额近600亿元,有9大市场被列为全国
百强市场,其中有4处被列入全国双十强市场。
五、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一是社会保险金的筹集与管理实行“三马一
车”(即劳动、人事、民政三个部门分工负责,统一领导)新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
了过去社会保险政出多门的状况,向社会保险统一管理迈进了一步;二是总结了东平
县建立统一社会保险管理体制试点的经验,将试点扩大到济宁市和青岛高新技术开发
区;三是建立了以农民互助保险为主,人民保险公司再保险为辅,政府给予扶持的农
业保险新体系--农村保险互助会,主要对原商业保险未涉及的种植业、养植业及乡镇
企业进行保险,现已在22个县进行试点工作。截止1994年底,我省在全国率先完成了
对县以上集体企业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加上国有企业,统筹面达98%,积累养老基
金27.2亿元, 居全国第二位;失业保险按省政府41号令的要求,保险面达100%;建
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县(市) 已达76%,居全国首位,投保人数占适龄投保对象的4
0%以上。
六、 改革开放试点县成效显著。1993年初,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欠发达地区设立9
个改革开放试点县,走强县带动、部门推动、自身启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
发展之路,以促进我省西部经济均衡发展。1994年初,省委、省政府在总结经验的基
础上, 又将试点县扩大到25个,并确定每位省委常委、副省长各联系1-2个试点县,
进一步加强领导和协调。每个试点县都有一个对口强县带动和对口省直部门承包。对
口强县在项目、技术、人才方面给予大力合作,各部门积极帮助试点县理顺思路,拓
展经济发展领域。经过两年的实践,试点县在经济、社会面貌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
成绩。 据初步统计,1994年25个试点县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比上年增长33.75%,财政
收入平均增长30.1%,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319.08元。改革开放试点县工作为
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5年是深化企业改革年。我省经济体制改革将以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为重头戏,
配套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和市场体系的培育,进一步完善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措施,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迈出新步伐。

(本文作者为山东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

常青的事业 辉煌的成就
--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十年回顾
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主任 胡家俊

高等教 育自学考试, 是一种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新型高等
教育形式,建立实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加快人才培
养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深化教育改革,鼓励自学成才的重要途径。这种办学形式,
具有开放、灵活、投资少、效益高等优势,有利于多出人才、快出人才、迅速提高在
职人员的素质,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各行各业的支持。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探
索和实践,自学考试异军突起,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省自1984年实施自学考试制度,十年来取得巨大成绩。开考专业已由1984年的
4个, 发展到现在的54个。其中包括文、理、工、农、医等各专业学科。全年报考人
数由1984年的7.58万人,增加到1994年的45万多人,特别是最近几年,报考者每年都
以数万人递增。1995年全年预计报考人数可突破50万人。我省自学考试,除国家学历
考试外,还有岗位专业证书考试,对部分成人高校和社会力量办学进行的评估性和学
历认定考试。学历层次既有专科考试。还有部分专业的本科考试。中专自学考试,去
年还进行了开考权下放至市地的试点。为加快中小学师资学历达标,1988年至1992年
我省还开考了卫星电视高等师范一些专业的自学考试。
十年来,我省高等及中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实施,初步完善和发展了全省高等
和中等教育体系,使自学考试已成为专业门类齐全、学历层次合理、报考人数众多的
一所开放大学,成为我省高等和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形成了规模宏大、功
能齐全的人才培养新体系。
自学考试制度的实施, 为我省经济建设选拔和造就了一大批专门人才。截至199
4年底,各专业已培养大专毕业生6万多人,现有在籍考生取得一门以上单科合格成绩
者达30多万。从现在起,今后每年都将有7000名至8000名自学考生毕业。
自学考试制度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优势。以我省统计专业为例,全省统计系统专
职人员约8万人, 在1985年开考统计专业自学考试之前,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不
足2%,中专文化程度者不足10%。经过8年自学考试,该系统毕业的大专生达5729人,
获大专专业证书者4465人, 使具有大专文化程度者的比例由原来的2%上升到18%;
通过中专自学考试的毕业生2000余人,具有中专文化程度的比例由原来的10%上升到
12.5%。由于文化业务素质的提高,这些毕业生为各级党政领导提供统计信息资料的
采用率不断上升,结合工作撰写的调查报告、专题分析研究文章亦被多家报刊采用,
有的还受到表彰。据统计,建国40多年来,我省普通高校培养统计专业的毕业生1 67
人, 而自学考试8年就培养统计大专毕业生5700多人,是普通高校40年培养人才的34
倍,充分显示了自学考试的高效益。我省象统计专业这样,自学考试与业务主管部门
的职工培训结合起来,进行学历教育的系统还有物价、金融、税收、财政、公安、卫
生等十余个系统。由此可见,自学考试为提高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它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坚持自学考试为我省经济建设服务的方向,因需设考,学用一致,是我省自学考
试的一贯指导思想。我省开考的金融、税务、物价、统计、公安、财政、工业企业管
理、采矿、中医等专业,都是为全省有关系统开考的相关专业,学员在职自学,专业
对口,学用一致。如烟台市考办与市劳动局联合开考的染织专业、枣庄市考办与市联
合大学合办的经济管理等专业都很受用人部门欢迎。 1990年以来,我们先后停考了8
个社会需求不迫切的专业,增开了28个社会急需的专业;“经济发展我发展;经济需
要我办班。”收到了每次考试报考人数均以数万人递增的好效果,使自学考试事业得
到了空前的发展。
坚持质量标准是发展自学考试事业的重要保证。质量是自学考试的生命线,没有
质量,就没有效益,就没有信誉。十年来,由于我省始终把质量放在工作首位,制定
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在命题辅导、考试阅卷、统分颁证
等环节中形成了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从而严肃了考风考纪、保证了毕业生质量。经
各市地对自学考试毕业生的追踪调查,普遍认为,自学考试毕业生基础知识和基本理
论掌握牢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据烟台市有关部门统计,在1988年至
1992年的三次全国律师资格考试中,芝罘区法律专业自学考试毕业生的合格率,均居
各类考生(硕士生、本科生、电大生、函授生)之首。自学考试毕业生,以各自的实际
业绩,为自学考试赢得了普遍赞誉。
大力开展社会助学活动,是加快自学考试发展的有效途径。社会助学是自学考试
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学考试有其开放灵活的特色,又有其局限性,需要动员
各种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助学辅导活动,帮助考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从这一
需要出发,我省坚持把社会助学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制定了“支持、指导、
监督”的社会助学指导思想。同时,狠抓了政治思想教育和助学辅导质量,使我省各
种形式的社会助学活动空前活跃,为加快自学考试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强化社会助学活动,我省把加强主考学校建设、发挥主考学校作用,作为自学
考试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在严格筛选的基础上,还确定了15所条件好、师资力量强
的普通高校作为主考学校,在经费上给予必要的扶特;并着重抓了考试标准体系建设,
为自学考试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效地促进了自学考试管理的规范化
和科学化。
加强管理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自学考试工作人员的素质
直接决定着自学考试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提高考办队伍的整体素质,十年来,
我省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派员参加省外各种形式的培训、研讨,组织在职业余
自学,选送离职进修等。这些措施,对提高自学考试管理人员的政策法规意识、业务
水平和管理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省还十分重视自学考试的
科研工作,已开过两次大型理论研讨会和数次小型研讨会,对自学考试的性质、作用
及其规律性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研究,对实现自学考试各个环节工作的科学化,
使总体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生了重要作用。
自学考试是一种崭新的教育制度,十年来之所以得到迅速发展,重要的原因在于
全社会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极大的工作热情,进
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和为社会为考生服务的思想意识,作好舆论宣传,树立良好的职业
形象, 进一步取得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
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