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9&rec=195&run=13

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1994年,全市总面积为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
山、城阳、黄岛7区1102平方公里),所辖即墨、胶州、胶南、平度、莱西5市(县级,
下同)9552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678.53万人,比上年增加3.18万人,增长0.47%。
其中市区214.97万人,增长1.2%;5市463.56万人,增长0.14%。全市人口出生率1
0.22‰,死亡率6.96‰,自然增长率3.26‰。
199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5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高于全国
全省平均水平。贸易、金融、交通等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6.1%,比
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58亿元,增长32%;工业总
产值达到549亿元,增长28%。全年粮食总产达到310.7万吨,是历史上第三个丰收年
。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9.1亿元,增长23.8%;其中实现利润
16.4亿元,增长9.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4.9%,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产销率达到96.7%,出口交货值增长77.8%,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按照新分
税制计算,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2.2亿元,增长21.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
33亿元增长39.5%,比上年回落24个百分点。各项存款余额376.9亿元,各项贷款余
额361亿元。
年内,青岛市顺利衔接落实了财税、金融、外汇外贸等宏观方面的重大改革措施
。按照规范化、法制化要求,建立完善了金融、证券、外汇等市场。融资中心、证券
交易中心、外汇交易中心交易额分别超过250亿元、78亿元和5.9亿美元,为建立区域
性金融中心奠定了良好基础。积极进行了理顺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
全市改制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已达164户。全市14个企业主管部门已全部
转体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或企业集团,为实现政企分开、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运
营机制奠定了基础。以养老、失业、工伤、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经
启动,为企业真正进入市场创造了条件。财会、审计、法律、信息咨询等各类社会中
介服务组织迅速发展,总数已达280余家。
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8.2亿美元,增长75%。已与50家国际知名的跨国公
司和大财团达成合作协议。“一园三区三线”开始在全市对外开放中发挥主导作用。
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科技工业园合同利用外资额已占全市合同利用外资总额的近1/3
。胶南韩国庆尚南道工业园、城阳环海外向型经济加工区、青岛国际城等一批与国外
大公司、大财团合资合作工业园地和成片开发项目开始启动,标志着青岛市利用外资
取得新的突破。全市自营出口达到16.4亿美元,增长63.8%,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长一倍多,出口结构正在趋向合理。青岛口岸进出口总额达到
88.8亿美元,增长31%。全年接待海外游客15万人次,增长14%,旅游创汇8000万美
元,增长60%,分别占全省的47%和75%。8月14~24日举行了第四届青岛国际啤酒
节,国内外16个啤酒厂家40种品牌的啤酒参加展销,位于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的青
岛国际啤酒城区接待中外游客和市民达50余万人次。青岛至大阪、青岛至汉城国际空
中直接航线已分别开通。外地驻青机构已达400家,外地高校、科研机构在青岛市实
施合作项目达30多个,填补了一批技术空白。
1994年,青岛市围绕构筑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基本框架,适时调整了市区行政区划
,初步确立了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大格局,进一步拓展了城市发展的空间。年内,青岛
电视台新电视塔、山东国际贸易大厦、市级机关办公大楼等一批建筑相继竣工。已开
工建设煤制气二期、电厂扩建、地铁一期试验段、西元庄高架桥、延安路宁夏路立交
桥等新的基础设施骨干工程,并着手规划建设新的电厂扩建项目和官路水库,制约青
岛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交通、能源等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全年新增供热面积132万
平方米,新增市话程控交换机11万门。城市规划得到加强,交通、水利、环胶州湾保
护等一批专业规划的制订工作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0亿元,增长25%。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生活费收入
3880元,增长44.5%,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13.6%和12.1%;农民人均纯收入169
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年初市政府确定的在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
面要办的10件实事,均已完成计划进度。全市住宅建设竣工面积达236.4万平方米,
创青岛市住宅建设历史最高水平,市区人均居住面积已达到7.8平方米。市区民用煤
气化率已达到66.8%,市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8.99部。年内,青岛海牛足球队晋升
全国足球甲级队A组。经国务院批准,青岛市被定为国家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全市
计划生育工作各项人口指标均已完成,全年计划生育率为99.7%,比责任目标高6个
多百分点。
1994年,青岛市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努力实现三者的相互促进

1、把开放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农业大力推进外向型农
业和乡镇企业利用外资,有力地带动了乡镇工业结构的优化和“两高一优”农业的发
展。全市农副产品出口创汇达1.3亿美元,增长8.2%;全市乡镇村新批利用外资项目
250多个,合同利用外资超过3.4亿美元,约占全市利用外资合同额的1/4。工业积极
引进国外大公司、财团投资发展重大项目,加快老企业嫁接改造步伐。全年签订合同
或已形成对全市产业结构调整有重要影响的大项目31个,老企业嫁接改造合同利用外
资达到3.2亿美元,有效地促进了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组改造。第三产业发展
积极探讨利用外资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已有外商投资房地产项目200多个,
全年共签订商业利用外资项目25个,已有外资金融机构8家。
2、始终把关心人民群众生活、为人民群众多办实事作为各项工作的基本立足点
。先后动用财政资金1.4亿元,用于粮油加价、平抑蔬菜价差和储备粮等项补贴。全
年共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和案件2300多起,经济制裁金额130多万元。围绕帮扶特
困企业困难职工,研究出台了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问题的政策规定,共向市属困难企业
发放救助金1000余万元,救助困难职工10余万人次,救助困难家庭2500余户次,使困
难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围绕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和环境,加快了棚户区改造
步伐,全年开工改造棚户区16片,当年回迁居民2500户;加大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
度,狠抓了市容市貌、市场秩序和管理、控制经营和燃用散煤等3项整治,积极开展
了城市生活垃圾、违法建筑、市场秩序、居民楼院卫生等4个专项治理,使市容环境
状况有了较大改观。围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了强乡强村和经济欠发达乡村建设
,加强了扶贫工作,特别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和市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规定
,使农民负担逐年加重的趋势得到遏制。
3、重视发展科技教育,推进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全年共取得重要科技
成果467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06项。特别是海洋科技产业化发展较快,已有30多种
海洋药物及食品生产形成规模。民营科技企业异军突起,总数达到1300多家,成为全
市经济科技战线上一支重要力量。努力增加教育投入,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教育事业的
投入已达4.9亿元,增长61%。全市已基本完成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文盲工作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都有了较快发展。
4、把加强思想政治领域的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基本保证。坚持从青岛改革和建
设的实际出发,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加强了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全年政府系统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528件、政
协提案507件。市长公开电话共受理群众来话1.2万余次,办复1.19万余次,办复率达
到98%。积极推进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市
共查处政纪案件117起,处分98人,其中县处级12人。再次被国家授予“双拥模范城
”的荣誉称号。强化了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社会秩序稳定。
1994年,青岛各项事业虽有了很大发展,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1)物价
上涨幅度过高。全年市区商品零售物价总水平上涨幅度达到22.8%,是改革开放以来
物价上涨幅度最高的一年。(2)农业基础比较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综合
生产能力低而不稳,投入仍然不足,农业科技含量不高,适应技术的推广普及仍显不
力。(3)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不够,支撑经济增长的骨干行业、企业和产品优势
还未形成。(4)对外开放软环境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过去一些已经解决得比较好的问
题又有回潮。

附: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领导成员名单
书记 俞正声
副书记 秦家浩 胡延森
徐长聚 徐世甫
市长 俞正声(1994年11月离任)
代市长 秦家浩(1994年11月任)
副市长 邹立健 张先平 王增荣
李乃胜 闵祥超 周迪颐
周嘉宾 安黎(女)

[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作重大调整]1994年4月23日,国务院以国函[1994]32号文
批复:同意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作重大调整。(参见《概况·行政区划调整》)

[青岛至日本大阪国际空中直飞航线开通](参见《大事记·9月》)

[青岛至韩国汉城国际空中直飞航线开通](参见《大事记·12月》)

[中国--韩国海底光缆合同在北京签字](参见《大事记·5月》)

[山东第一条地下铁道在青岛开工](参见《大事记·12月》)

业绩·人才·信息
[青岛市市级机关办公楼正式启用]青岛市市级机关办公楼是青岛市实施东部开发战
略的“龙头”工程,被市委、市政府列为92-001工程。该工程由青岛市东部地区开发
指挥部统一组织,本市各有关单位设计、施工、监理。自1992年8月7日开工。1993年
3月完成主体封顶,1994年6月7日竣工并交付使用。
青岛市市级机关办公楼工程建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刀墙、筏形基础,采用
了干挂花岗岩石板等新工艺。总层数为15层(53.1米),总建筑面积71521平方米。可
容纳工作人员2000余名。
自1994年7月份开始,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20多个工作部门和有关团
体相继迁入市级机关办公楼办公。
新建市级机关办公大楼成为青岛建置第二个百年的标志性建筑。

[加快住宅建设,大面积开工改造棚户区]1994年,青岛市计划市区新建住宅120万
平方米;开工改造13处棚户区(片),搬迁棚户居民7800户。至年底,市区完成新建住
宅180万平方米,动迁及开工改造了16处棚户区(片),即北仲一、二期,台东商业中
心一期,沈阳路一期,沧台路一期,新民里,东仲,东广场,南山新村二期,民众一
、二院,崂山大院遗留片一期,郭口东路一期,苗沟沿,下板房,台西五院(含新九
院),台西四院,洛阳路二居委;动迁居民9687户;其中北仲、台东商业中心、沧台
路等三处做到当年竣工,回迁居民2500户,完成预定目标。青岛市政府已制定具体措
施,计划到2000年将全市的棚户区全部改造完毕。

(青岛市政府专栏撰稿人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