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槐荫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9&rec=187&run=13

开拓进取 蓬勃发展
槐荫区区长 马纯济

槐荫区设11个街道办事处, 辖2个镇,总面积151.48平方公里。西部为市郊,是
济南市重要的副食品基地;东部为城区,工商业网点集中。全区总人口33.34万人(其
中非农业人口23.7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7‰。1994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4.2
亿元,比上年增长56.6%(按可比价格计算);工农业总产值25.81亿元,增长80.87%,
其中工业总产值24.03亿元, 农业总产值1.77亿元,分别增长90.5%、20.5%;第三
产业总收入48.7亿元, 增长52.1%;外贸出口交货值2.04亿元,增长102.5%;财政
收入7816万元,增长17.9%;粮食总产2590万公斤,蔬菜总产8727.5万公斤,均比上
年有所提高;农村经济总收入17.3亿元,增长32.8%;农民人均收入1746元,增长25.
4%;乡镇居民人均收入3544元,增长40.86%。
经济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工业经过调整结构,机械、汽车、化工、食品成为区
内支柱行业。其中,古城实业总公司年产值过亿元,耀福塑胶有限公司、长城汽车维
修总厂、匡山汽车改装厂、西郊铆焊厂年产值过5000万元,成为全区工业的排头兵。
正在建设中的红旗--考格尔汽车改装厂,引进外资和技术,生产高档半挂车,为国家
级拳头产品。济南汽车低温起动装置厂技改项目列入省百项重点技改项目。美里湖经
济开发区,融“韩国工业园”、“私营工业城”、“腾笼换业工业区”于一体,环境
优美,设施良好,初具规模,享誉全市,为发展规模经济和招商引资提供了先决条件
。农村创出“村企合一”的新路子,创办了由城区街道办事处与镇村合建的“经济园
”,其中,红旗实业总公司与古城村实行村企合一后,1994年销售(营业)额达1.81亿
元,成为全区农村企业化管理的成功典范。全区农业节水型工程覆盖率达75%以上,
吨鱼池达1200亩,分别居省内先进水平,食用菌基地建设列入农业部开发项目。全面
实施一二三产业倒置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基础建设。位于西市场内的小商品
市场为市区唯一的一处小商品批发市场,年上市品种1500余个,成交额2.5亿元,连
续5年被评为文明集贸市场,为市内购物热点之一。新建成的中国物资交流中心,为
区内第一处国家级市场。全区合资企业达117家,其中开业43家,均居市区前列。自
营出口实现零的突破,达880万美元。全区消灭了镇、办外贸出口空白。共在15个国
家和地区设立了7个办事处、15个企业和公司,向境外自派和外聘人员累计81人。
城市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全区共建成商业街10条(其中高标准商业街6条),新
建商业网点总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新建专业市场16处,总面积25万平方米。优质
高效的完成了西北外环路、纬十二路、拥军路的建设任务,金星路、济齐路、乐园路
、耀福路取得了新进展。中兴大厦、济南华联商厦二期工程、金桥大酒店、中国物资
交流中心、北方汽车交易市场等一批多功能、有特色、现代化的大型商业网点正在兴
起。
教育、卫生、科技等事业取得显著成绩。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在全市率先全面推
行了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中小学教育质量指标、入学率、毕业合
格率、体育达标率、日常行为规范合格率均超省标准;纬十路小学被命名为省级规范
化学校和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在全国小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全区有3人获一等
奖,居市区前列。槐荫人民医院痔瘘诊治为传统特色项目,享誉省内外;1994年成立
了济南大肠肛门病研究所,成功的举办了全国大肠肛门病新技术学习研讨会,在山东
省二级医院评审中,被评为二级甲等医院。全年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8项,其中国
家级3项;取得科技成果9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项,填补国内空白4项,达到国
内先进水平3项;HKF40-2B型滑动水口阀获第二届中国科技之星国际博览会金奖;全
区申请专利4家116件,实施专利50件。
《槐荫区志》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努力,于年内出版发行。

附:中共槐荫区委、区政府领导成员名单
书记 张印峰
副书记 马纯济 周留存
邢家应 梁乙河
区长 马纯济
副区长 杨庆林 赵玉水 钟蔚
谷永琛 陆政 李益民
张建

业绩·人才·信息

[振达集团总公司在兼并联合中发展壮大]济南振达集团总公司创建于1985年,其前
身是道德街办事处所属的区街小店,1991年正式成立集团公司,截至1994年,已发展
成为拥有固定资产1.5亿元,工商企业52家,固定职工6000多名的大型集团化公司。
1985年,振达集团创始人李鹏调入道德街办事处所属企业。1987年,他以3000元
起家,建起了槐荫生产资料经营部。自1989年以来,振达集团走上了以兼并促企业发
展的新路,先后兼并了业不抵债的微型汽车修理厂和化工印刷材料厂。根据市场需要
,调整了产品结构,扩大了服务范围,很快使这个企业扭亏为盈。振达汽车修理厂于
1992年建立了全市第一家区街股份制企业,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化工印刷材料
厂改建为振达特种油品厂,重新择地建起了新厂房,仅用7个月的时间就投入了生产
,当年实现产值1000万元,销售收入150万元。1994年6月,振达集团又兼并了具有4
3年历史的国营大中型企业--济南食品总厂,对企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200多名
管理人员精简到60名,补发了工人工资,2/5的待业人员得到安置,并恢复了生产。
他们采取腾笼换业的措施,将工厂迁往新区,腾出黄金地段发展第三产业。7月份,
该厂亏损额降低到历史最低水平,8月份基本达到自收自支,从1989年到1994年的6年
中,振达集团共兼并37个亏损企业,不仅救活了这些企业,使职工吃上了饭,为社会
稳定做出了贡献,也为集团发展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了集团实力。
经过几年的兼并联合,振达集团走上了发展壮大的轨道,总经理李鹏为此获得了
很多荣誉。自1987年至1993年连续6年被评为济南市、槐荫区优秀青年企业家、经理
;1989年被评为北方十省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1990年被评为省优秀青年厂长(经理
),济南市劳动模范;1992年被评为泉城十大杰出青年;1993年被评为山东省十大杰
出青年,获得富民兴鲁荣誉奖章;199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
(刘勤)

[群众致富的领头人--赵其魁]赵其魁,男,1954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
高级经济师。历任济南西郊机械厂厂长,张庄经济联社社长,张庄村党总支书记,张
庄村委会主任,金龙集团总经理,耀福塑胶有限公司董事长,龙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
司董事长,张庄路办事处主任,张庄出口工业加工区主任等职务。
1977年,赵其魁来到了亏损的村办企业西郊机械厂,两年后担任了厂长,他带领
技术人员研制的NKX-1型建筑卷扬机,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获得了济南市科技进步
三等奖。1984年,他担任张庄村经济联社社长,自筹资金53万元,建起了冶金耐火材
料厂,成为张庄村的支柱企业。1987年,张庄村成立金龙工商企业联合总公司,下设
6个分公司,管理18个集体企业,赵其魁任总经理。他任用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
能人为厂长、经理,使集团走上发展壮大的轨道。1993年,经市体改委批准,更名为
金龙集团总公司,赵其魁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1994年底,该公司已成为拥有25个企
业,包括农业、化工、轻工、商业等多种经济股份的大型集团企业。
赵其魁具有强烈的开放意识。1992年广交会上,他与外商签定了合作生产Pu革的
合同,该项目投资910万美元,当时为全区乃至全市最大的合资项目之一。该项目19
93年试生产,1994年正式投产,产值达1.2亿元。目前,张庄办事处已形成以耀福塑
胶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张庄出口工业开发区为基础的外向型经济新格局。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赵其魁为全村经济腾飞做出了贡献,也赢得了人民的拥护
。1989年,他以最高票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在他的带领下,1993年张庄村成
为远近闻名的“亿元村”,人均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一半以上的居民住上了楼房,
80%家庭安装了电话,有的配备了大哥大、小汽车。村里投资60多万元,建起了党员
电教活动室和村卫生室,添置了X光透视机,心电图机等,建起了可容纳100名儿童入
托的现代化幼儿园,为孤寡老人成立了敬老院,修建了一座30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文
化活动综合楼,张庄村人民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赵其魁1987年被选为济南市首届农民企业家协会理事,1988年当选为槐荫区青年
企业家协会会长及济南市优秀青年厂长(经理),1994年被评为区十大文明标兵。他领
导的张庄村自1988年以来,连续七年被评为市级双文明单位,1993年跨入亿元村行列
。张庄办事处也连续7年被评为槐荫区双文明单位,1994年荣获济南市双文明单位,
槐荫区经济四强单位称号。
(刘勤)

[全市广泛开展向王广顺同志学习的活动]王广顺,男,槐荫区吴家堡镇党委委员、
镇党政办公室主任。多年来,他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为发展农村经济,早日改变
家乡面貌,他带领群众走出一条治理荒滩荒水致富的道路。从1990年起,他每年都和
农民群众一起修建防渗渠道,至1994年初已修4500米,使3万亩稻田实现了旱涝保收
。1991年,他带领群众开发荒滩水面,搞科学养殖,积极发展千斤稻、1吨鱼、2吨藕
的“双高一优”农业,1993年,全镇水稻、淡水鱼和藕的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在“
村办企业年”活动中,他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大力发展外向型企业。为使
黄河白莲藕打入国际市场,他带领有关人员历尽艰辛,经过70多次反复试验,攻克了
保鲜技术难关。之后,又与几位同志一起,日以继夜地抓生产、搞包装、跑手续,曾
7天7夜没有睡过囫囵觉,每天忙得只能喝方便面、啃干烧饼。经过八九个月的苦战,
第一批鲜藕于1994年1月销往日本,实现了吴家堡镇农副产品出口创汇零的突破。为
了利用镇上荒废的水面发展养鱼业,他苦口婆心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不厌其烦地请
人传授技术,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甚至拿出自己的积蓄来扶持养鱼专业户。在他的
带动和帮助下,1994年,全镇已发展到200多个养鱼专业户,实行了科学喂养,鱼池
的亩产量由过去的95公斤提高到1643公斤。
长期以来,王广顺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克己奉公,艰苦朴素,把
群众的冷暧记在心上,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的联系。他的家庭生活不富裕,多年
来,他先后在四五个单位奔波操劳,却从未领过一分钱,而自己仍处在不宽裕的条件
下生活。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1994年3月不幸殉职,年仅41岁。为进一步继承和
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吴家堡镇党委、槐荫区委、济南市委相继作出开展向王广
顺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同时,组成王广顺事迹报告团,在全市巡回报告32场次,听
众达3万余人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农民日报》、《大众日报》、《济南日报》
等20余家新闻单位予以宣传报道。一个学习宣传王广顺先进事迹的热潮在全市展开。

[红旗实业公司与古城村实施村企合一结出丰硕成果]1993年6月6日,段店镇红旗实
业公司与古城村在全市首家实施村企一体化管理。村企合一后,双方优势得到互补,
促进了工、农、科、商、贸全面发展,初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实现企业化、现代化、城
市化的新路子。
红旗实业公司原是具有较强实力的乡镇企业,但因受地理条件的制约,限制了企
业的进一步发展。村企合一后,古城村丰富的土地资源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199
3年10月,德国考格尔公司与红旗汽车改装厂签定了合资建立红旗-考格尔公司汽车制
造有限公司,生产多功能系列半挂车的协议,村中拨地300亩修建厂房,1994年完成
土建工程。全部投产后,将成为亚洲最大、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专用车生产基地。该
公司还利用企业的技术、设备、资金等优势,对村办小企业进行了调整,投资131万
元建起了年产值(销售额)超3000万元、利润过300万元的精密铸造厂和液压气动装置
厂,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古城村原以农业为主,集体收入很少,年人均收入一直徘徊在400元左右,是全
区有名的三类村。村企合一后,制定稳定发展第一产业、加快发展二、三产业的总体
规划,增加了农业投入,发展了适度规模经营。投资200余万元,购置了拖拉机、大
型联合收割机、喷灌设备、农用汽车等设施,建起一支具有现代化作业水平的农业机
械化队伍;建立了具有企业化管理特色的绿色车间,扩大了经济作物、蔬菜大棚、四
季花卉大棚的种植和四季大棚养殖,实行耕、种、灌、收、交五统一的一条龙服务体
系;进行了大环境建设,在沙滩地造田300亩,新修道路3条,按装电话24部。
1994年,古城实业公司实现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双过亿,居市乡镇企业前列,被
农业部评为“全国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全村从事一、二、三产业的人员由以前
的70%、20%、10%发展到现在的10%、60%、30%,年人均收入1420元。

[美里湖经济开发区取得突破性进展]1993年3月,吴家堡镇划出南沙王庄、西沙王
庄、新沙王庄3个行政村成立美里湖经济开发区。同年底,吴家堡镇邹庄办事处所属
11个行政村划归开发区,总面积达22平方公里。建立初期只有五六个人、两张桌子和
几把椅子。为改变贫穷面貌,加快开发区建设,全区上下团结一致,坚持以土为本,
以地生财,按照区委、区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广泛做
好宣传和招商引资工作。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开发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呈现出持续、
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走在市区前列。开发区分为工业区、商业区、外商投资区
、生活居住区、旅游观光区五部分,至1994年底,已建成腾笼换业标准厂房3万平方
米,省内首家私营工业城2万平方米,宿舍楼3.5万平方米。投资2.1亿元,完成了道
路、通讯、自来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保税库已投放使用。区内现有内资企业4
5个,总投资5706万元;独资、合资企业14个,合同外资540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1014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