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9&rec=125&run=13

贯彻《纲要》和“全教会”精神
山东教育事业在改革中奋进
省政协副主席、省教委主任 崔惟琳

1994年,是山东教育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教会”
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精神推动下,我省教育战线总结
过去,规划未来,励精图治,开拓进取,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教育改革
和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目标、任务更加明确,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我省教育胜利迈向二十一世纪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认真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党中央、国
务院于1994年6月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为了把“全教会”
精神变为全党全社会的实际行动,推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一年来,省委
、省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省委常委会、省长办公会多次听取教育工
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和分管
领导都对教育倾注了很大精力。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抓住有利
时机,运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会议精神,千方百计争取各级党政领导和
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形成了优先发展教育的强大社会舆论。
9月中旬,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有各市、地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高规格的全
省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90年代山东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和目标任务,就全
面落实《纲要》和全教会精神、开创我省教育工作新局面,作了总体规划和部署。1
1月,省委、省政府又正式下发《纲要》实施意见,出台了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
重大政策,开辟了增加教育投入的4条新渠道,从根本上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教育发
展的老大难问题。
通过“全教会”精神的宣传、贯彻,各级党政领导对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意义产
生了飞跃性的认识,全党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省17个市地都相继召开
教育工作会议,就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政策规定作出具体安排和部署,从
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调整了教育发展的布局和规划,在多渠道增加教育
投入、加快教师住房建设、改善民办教师待遇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措施
。济宁市决定从1994年开始,市财政预算内每年核拨义务教育经费500万元,职教经
费300万元,扫盲经费50万元,教育基建经费300万元。青岛市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快
教师住房建设的决定》,计划从1994年开始4年内为市区中小学教师建造宿舍12万平
方米。泰安市决定在搞好精简整顿的基础上,将所有合格民办教师一次性转为公办教
师。全教会精神的强劲东风,吹拂了齐鲁大地,带来教育新的春天。
二、以“两基”为重点,积极推进各类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全教会”精神
和山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1994年对教育发展思路进一步作了调整,强
调把提前实现“两基”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面向经济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和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坚持内涵发展为主,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实现规模
、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随着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加快,各级各类教育
事业取得新的较大发展,教育质量逐步提高。
“两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小学在校生达到895.5万人,学龄儿童入学
率98.8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7.7%。幼儿教育、特殊教育也有较大发展。初
中在校生达到371万人。全省青壮非盲率达到97%以上。经检查验收已有54个县市区
实现了“两基”目标。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考察我省教育后,评价山东的“两基”形
势相当喜人,提前实现“两基”目标是大有希望的。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向多元化、多形式发展。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到1096所,
在校生76.3万人,大大超过了普通高中在校生56.2万人的规模,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
数的比例达到58%,比“七五”末增长了近三分之一。全省2400多个乡镇全部建起中
心成人学校,74%的行政村建起有固定校舍的成人学校,大部分回乡初、高中毕业生
和40%的青壮年农民当年接受1、2项实用技术培训。
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已达15.6万人,比“七五”末增加5.4
万人,增长了45%,高校平均在校生规模达到3000人,师生比达到1.8∶5,均超过全
国平均水平。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19.6万人,超过了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的规模。高
校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电化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全省建立起教育电视收转台28个,教育卫星电视地
面接收站近1500个,占全国的1/5。省教育电视台筹建工作基本完成,11月1日试播成
功,并于1995年3月1日正式开播。这标志着我省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大大前进了一步。
三、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需要,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以提高教育质
量和办学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正在向以政府办学为主体,
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方向发展。全省各种形式的社会力量办学已达2000余所,开展多
种形式的人才培训达31万人次。职业教育由社会力量兴办的占44%。已经普及初中的
大中城市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入学考试,实行就近入学。中小学“五四”学制改革在
试点的基础上正在逐步推进。高中会考制度从试点转入全面实施。大中专招生和毕业
生就业制度改革稳步发展。招生改革在山东工业大学进行了招生“并轨”试点。妥善
处理了1992年扩大招收的一万多名大专自费生的学历和就业问题。针对农林院校招生
和就业难问题,组织力量开展专师调研,提出了关于加强农村科技人才培养与使用的
对策建议。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广泛开展。教育法规制度建设和内部综合治理工作取得
明显成效。
总结推广阳信经验,深化教育内部管理改革。阳信是我省的一个贫困县,他们把
发展教育作为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从当地实际出发,积极推行以中小学校长负责制
、教师聘任制、绩效工资制和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管理改革,优化了教师队
伍,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教育发展的新路子
,得到国家教委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对阳信经验省教委组织力量进行了全
面考察和总结,作了广泛宣传,并在全省加以推广,促进了全省中小学内部管理改革
正在向纵深发展。
随着全省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育的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目前,全省已有24所
大学与外国100余所大学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聘请外国专家的学校由1978年的2所发
展到48所;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院校由1980年的1所增加到9所。适应全方位对外开放的
要求,在青岛大学设立了德语系,在山师大、烟台大学设立了韩国语系。教育对外交
流的项目拓展到互派考察团组、人才培养培训、合作研究开发、联合办学等,领域越
来越宽。
四、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的进展。通过《教师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推动了
我省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快了教师培训步伐。1994年全省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学历
达标率分别达到48.99%、57.85%、92.06%。初中、高中教师岗位合格率分别达到
68.98%、60.06%。重视加强了高校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在省属高
校选拔了200名中青年培养对象,在晋升职称、科研经费、科技立项、出国深造等方
面给予优惠。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工作取得较大进展,80%以上的中小学校长接受了
培训或轮训。职称评定工作进展顺利,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务的132
9人,副高级职务的5083人,中级职务的8365人,初级职务的4683人,分别占教师总
数的6.89%、26.12%、42.99%、24.06%,队伍结构趋于合理。结合《教师法》的
宣传贯彻,正努力推动教师待遇的落实和住房条件的改善,对全省民办教师队伍现状
进行了调查,提出了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基本思路;制定了加快教师住房建设的意见
和措施;表彰了一批尊师重教的先进典型,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五、加强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培育跨世纪一代“四有”新人。认真贯彻落
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的实施意见,
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运用业余党校、形
势报告会、读书班等多种形式,组织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认真学习邓选第三
卷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宣传、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举行
了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许多学校创造了德育工作的
新鲜经验。高校党建工作坚持省委确定的“一个体制、一个班子和三支队伍”的党建
工作整体思路,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政工队伍建设普遍得到加强,师生政治思想面貌
发生了可喜变化。全省15.6万名大学生中,有45223名大学生写了入党申请书,达到
28%以上。学党章小组发展到1800多个,学马列、学《邓选》小组2800多个。爱国主
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学校局势保持稳定,维护了全省安
定团结的大局。
我省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教育改革迈出了新的步子。但总体上
教育事业的发展还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教育思想、教育内容
和教学方法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实际的现象;教育改革还滞后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要求;教育经费不足与加快教育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教育工作机遇与挑
战同在,希望与困难共存,前景广阔,任重而道远。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加大
改革力度,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向改革和管理要质量、要效益,让山东教育事业更加
充满生机和活力。

[山东省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意见]1994年11月5日,中共山东省委、
省人民政府以鲁发[1994]12号文件正式印发《山东省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要〉的意见》。
根据《纲要》的总体规划和我省经济与社会发展三步走的战略任务要求,《意见
》确定了到本世纪未我省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到1997年基本普及9年义务教育、基
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
发展,新增从业劳动者受教育水平提高到9年,并在上岗前基本掌握一两项岗位需要
的初、中级技术;基本满足全省各行各业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水平有较
大提高;初步形成与山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功能完
善、质量效益较高、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山东省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意见]1994年11月26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
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山东省委颁发了具体实施
意见(鲁发[1994]14号)。实施意见明确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根本任务是:
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
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
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特点,对大、中、小学
各教育阶段的德育目标和要求规划如下:
小学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行为和文明习惯。教育学生爱祖国、爱人民
、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培养自学、自理、自护、自律、自强能力。初步养
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劳俭朴、诚实守信、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道德行为。
初中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制、纪律观念。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初步领会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具有公
民意识。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公平正直、遵纪守法
等道德品质。
高中阶段: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教育学生热
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关心时事政治,掌握马
克思主义基本知识,树立自觉为祖国而学习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具有民族自信心
、社会责任感、法制观念、劳动观念,有道德判断力和坚毅勇敢、自立自强、开拓创
新的心理品质。
大学阶段(含研究生):重点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素质。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
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思想。具
有较高的思想理论素质、正确的判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道德自律能力和求实精神、
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