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9&rec=106&run=13

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山东财政
省财政厅厅长 黄可华

1994年是财税改革和财税工作任务最重、矛盾最多、困难最大的一年。全省广大
财税干部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狠抓落实,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圆满
完成了财政收支预算和各项财税工作任务,为促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
出了新的贡献。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略有结余。1994年,全省地方财
政收入完成133.28亿元,占预算的116.72%,比上年增长32.05%;财政总支出248.
54亿元,占预算的105.29%,其中当年支出218.72亿元,占预算的103.63%,增长1
6.11%。不含青岛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0.97亿元,占预算的117.07%,增长34.
18%(包括税收返还等增长16.70%);财政总支出218.86亿元,占预算的102.28%,
其中当年支出191.42亿元,占预算的100.99%,增长14.9%。按分税制财政体制全省
统算,省级和17个市地均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有余。至此,全省已连续8年实现了当
年财政收支平衡。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综合反映,是各级、各部门、
各行各业共同努力的结果。
财税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达到了预期目的。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年初开始,
税制、分税制财政体制、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改革措施同时出台,矛盾之多,困难之大
,任务之重,都是多年来没有的。在这种情况下,各级财税部门超前研究、狠抓落实
,从方案测算、政策宣传、培训辅导、调查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深入扎
实的工作,及时解决了改革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证了改革的平稳运行。分税制改
革较好地处理了中央、省、地、县各级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充分体现了中央的要求
和省委、省政府的意图,体现了保各地既得利益的原则,维护和调动了各级增收节支
的积极性,各方面都比较满意。税制改革没有给经济发展和市场物价造成大的波动,
对促进企业公平竞争,保持财政收入增长,规范和理顺国家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
关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四大工作目标,促进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省委
、省政府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出发,提出了保“两税”(增值税、消费税)、保
工资、保平衡、保粮食财务不增新挂帐的四大目标,各级财税部门把这四大目标作为
牵动全局的重中之重,咬住不放,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两税”在上年
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1994年又比上年增长20.42%,超额完成了中央核定我省增长
19.1%的目标,维护了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利益。在工资改革增支数额多、财政压力大
的情况下,各级财政加强资金调度,把预算内资金与财政预算外资金和财政周转金捆
起来使用,及时扭转了年初大面积发不出工资的现象,到年底前工资发放基本趋于正
常。在资金供需矛盾突出、财政压力大的情况下,不仅实现了当年财政平衡,而且没
有增加粮食财务新挂帐,并消化历年挂帐1.67亿元。同时,解决外贸亏损挂帐5.4亿
元,建立粮食风险基金3.4亿元,副食品风险基金2705万元,对增加有效供给、稳定
市场物价、抑制通货膨胀起到了积极作用。
财源建设取得新进展,较好地适应了财税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各级认真
研究财税改革对财源建设的影响,着力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的效益和质量,在
强化基础财源、培植主导财源、发展新型财源等方面,从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
全省财政投入农业的各类资金达27亿元;用于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资金达16亿元,
其中省财政承担的重点技改项目2.1亿元资金,10月份就全部拨付到位;用于商品流
通、商业粮食网点、旅游服务、文化卫生、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等第三产业的资金达2
0多亿元。通过落实“两则”赋予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仅地方国有工业企业就增加
企业财力19亿元;落实清产核资政策,帮助企业甩掉包袱89亿元。同时,各级还注重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增强了财源建设的造血功能。省政府先后下发了6个文件,制定
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政策措施,较好地维护了国家的财产和权益,进一步巩固和壮
大财源基础。
预算外资金管理进一步加强,提高了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和服务功能。
在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山东省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并以
省政府的名义颁发实施。住房基金管理工作已全面展开,按省政府1号文件要求,全
省16个市地和115个县市区成立了隶属于财政部门的工作机构,统一管理住房公积金
及各项住房资金,筹集各类住房资金已达10亿多元,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机构和资金管
理体系。为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建立全省社会保障体系
的意见》,明确规定将劳动、民政、人事部门社会保险金统一纳入财政预算外专户储
存,在确保支配权不变、及时支付和保值增值的前提下,由财政部门统一运筹,并由
财政、审计部门对所有保险金实行统一监督,以防止挪用、流失等问题的发生。至1
994年底,由各级财政专户储存管理的保险金已达6.8亿元,为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业绩·人才·信息
[山东省财政厅预算处荣立集体一等功]山东省财政厅预算处,在1994年财税改革和
组织收支平衡等工作中,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财税改革的指示
精神,立足本职,胸怀全局,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创造性
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1994年,是税制改革、实行“分税制”的第一年,也是财政任务最繁重的一年。
特别是税制和“分税制”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两项改革同时进行
,涉及到各级各方面的利益,情况错综复杂,在进行财税改革的同时,既要保证工资
改革的需要,又要保证农业、科技、教育、重点事业的发展,收支矛盾相当突出,平
衡任务十分艰巨,财政形势非常严峻。为此,省委、省政府对财政工作提出了在确保
财税改革顺利推进、平稳运行的前提下,保“两税”、保工资、保平衡、保粮食不增
加新挂帐的“四保”任务。预算处的同志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之尽职尽责,
任劳任怨,加班加点,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以改革大局为重,克服困难大、矛盾
多、任务重等不利因素,从认真搞好各项基础工作入手,精心研究。反复测算,制定
方案,通过积极艰苦的工作,使我省财税改革得以顺利进行,取得突破性进展,达到
了预期目的,收到各方面都满意的好成果。他们揭矛盾,抓重点,千方百计运筹调度
资金,拿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好措施,为圆满完成四大任务,促进全省社
会稳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了表彰先进,鼓励全省财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做好工作,促进经济和各
项事业发展,山东省人民政府为山东省财政厅预算处记集体一等功。

[全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莱西市财政局]莱西市财政局现有职工98人。几年来,全
局广大干部职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和国家的财经政策法规,积极推进财税改革,加大措施,培植财源,大力组织财政收
入,严格控制财政支出,为保障财税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和财政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
,做了大量艰苦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莱西市财政局在财政工作中,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积极推进财税改革,不断探索
财政管理的新路子。狠抓了新体制的贯彻落实,及时做好各项衔接工作,保证了新旧
体制的顺利接轨。在抓好财源建设、大力组织财政收入、从严从紧控制支出、强化财
政监督管理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了乡镇财政收入上台阶活动,完善了乡(镇)级财政体
制的配套改革。1994年莱西市各级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了1亿元,比
上年增长27.2%,其中乡镇级财政收入完成5678.9万元,比上年增长36.1%,增收1
506.4万元。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莱西市财政局还十分重视加强机关的自身建设
,不断完善并组织实施了“一岗两责制”为主要内容的局机关各项规章制度,深入开
展了“三优一做”和“创一流机关”活动,进一步强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了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莱西财政局干部职工团结务实,锐意进取,廉洁高效,改革创新。局党支部连续
5年被青岛市委授予“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局机关连续18年保持了“机关工作先
进集体”荣誉称号,连续7年保持了青岛市财政局授予的“青岛市财政系统先进单位
”荣誉称号,1987年至1990年连续4年保持了“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称号,1991年
至1994年又连续荣获了“省级文明单位”光荣称号,1994年被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
人事厅授予“全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全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乳山市夏村镇财政所]乳山市夏村镇财政所成立于1986年
,现有职工7人。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支持下,群策群力
,团结一致,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做好生财、聚财、用财这篇文章,连续7
年在保证该镇生产和发展需要的同时,实现了预算内收支平衡并略有节余。
夏村镇财政所全体同志从抓自身建设入手,狠抓财政所全面建设。业务上采取强
化训练、学历教育、岗位轮换相结合的方式,使干部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在作风建设
上,以建章立制为主线,先后建立各项规章制度16项,达到了事事有规定,处处有制
约,做到清正廉洁;在思想建设上,坚持不懈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几年来先后有6
名同志加入党组织。针对全镇行政人员多、退休老干部多,经费支出大的实际情况,
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设立了老干部医疗站,并积极推行事业改企业,变“
包袱”为财源,到1993年底,已有7个单位与行政脱钩,并上交财政15万元,12个事
业单位向自我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同时,他们积极培植财源,狠抓财政
收入。几年来,该所以扶持企业为己任,协助企业抓好财务管理,积极参与企业经营
,多方融通资金,保证企业生产需要。7年中,帮助镇、村企业考察立项60多项,推
翻盲目项目20多项,为企业解决关键性发展资金2000多万元,使4个濒临倒闭的企业
焕发了生机,使180多个重点项目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得以顺利发展,并培植了镇村
10个年利税过百万元企业。1994年全镇财政总收入1103.3万元,比1993年增长20.4%
,为该镇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94年被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人事厅授予“
全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全省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崔成举]崔成举,山东省微山县人,1932年出生,194
8年参加工作,1976年6月任微山县侯楼乡财政所长。几十年来,崔成举同志在财税战
线上,连年完成上级下达的财政税收任务,以及财政周转金的回收任务,为培植财源
,推动偏远湖区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侯楼乡,共有居民2510户,人口1.04万人。全乡占有耕地6000亩,所辖湖面为1
8万亩。由于居民点分散,交通不便,再加上通讯落后,给农业四税的征收带来了极
大的不便。有时赶上气候恶劣,天气突变,常遇惊险,风吹雨淋,挨晒、挨饿更是家
常便饭。崔成举同志不畏困难,常年战斗在农税征收第一线,积极宣传税收政策,给
纳税户送去党的温暖,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为使农业四税收入有个可靠的保
证,他积极做培植财源,发展生产的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和论证,提实施方案,并千
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支农资金投入,促进了湖区经济发展。崔成举同志严以律己,
一尘不染,时刻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在他的日程表上,从未有过节假日、公休
日,连续几年,连事假、病假也没有请过。他献身于祖国的财政事业,默默奉献,无
怨无悔。1994年被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人事厅授予“全省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
号。

[全省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于远梅]于远梅,山东省文登市人,1936年出生,196
4年参加工作,1989年至1992年任滨州地区财政局局长,专业技术职务为会计师,现
为滨州地区财政局调研员。于远梅同志从事财政工作30年来,工作兢兢业业,廉洁奉
公,无私奉献,为财政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于远梅1964年从山东财经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滨州地区财政局工作,从此,她与
财政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30年来,她一步一个脚印,勤奋工作,无私奉献。尤其是
她担任局长后,勇于开拓进取,争创一流,取得了显著成绩。首先,广开思路,多方
筹措建设资金,支持全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培植财源,从根本上缓解财政困难状况
。其次,改革财务管理制度,压支保收。改革粮食企业管理办法,解决亏损挂帐423
7万元,使滨州地区成为全省第一个不挂亏地区;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推行
了预算外资金管理、公费医疗等一系列改革。第三,加强财政检查监督。1990、199
1两年共查出违纪金额3730万元,收缴入库存2163万元。1990年在滨州地区遭受特大
洪涝灾害的情况下,仍然保证了财政收入的增长,超额完成了全年收入任务,1991年
在市场疲软经济效益普遍下滑的情况下,财政收入比1990年增长10.84%,并基本达
到了收支平衡。同时,她狠抓机关廉政建设,坚持原则,以身作则,带出廉洁勤政的
机关作风。几十年来,她没请过一次事假、病假,一心扑在工作上。退居二线后,她
拒绝了多家单位的高薪聘请,继续在财政战线上兢兢业业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
她把自己的一腔情和爱都献给了财政事业。1994年被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人事厅授
予“全省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熊中奎)

(专栏撰稿人:许希民 于国安 李和森 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