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9&rec=10&run=13

[1994年全省宣传思想工作综述]1994年全省的宣传思想工作,在省委的领导下,以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根本指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
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扎扎实实地落实“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
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主要任务,各项工作
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不断深入。坚
持把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在
1993年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十四大和十
四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重点组织了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学习。各市地委中心组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学
习理论,坚持得较好。邀请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为省委中心组和省直机关厅局
级领导干部作了3场专题理论报告,会同省委党校举办了4期领导干部学习《邓小平文
选》第三卷理论研讨班,160多名厅局级主要领导干部参加了学习。各市地和大企业
也都举办了各种研讨班、培训班,全省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普遍轮训了一遍。对广大党
员干部群众的学习分层次多形式地作出安排。举办了两次规模较大的学习《邓小平文
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竞赛活动,全省各行各业、各条战线260多万人参加。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列为近5万名学员的必修课程。理
论研究、宣传有了进一步加强。创办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和
省委理论刊物《发展论坛》,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召开了一系列理论研
讨会。为了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应用,12月召开了“全省领导
干部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验交流会”,一个理论学习热潮开始在全省
形成。
二、抓管理、抓整顿,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实行分工
负责制,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党委宣传部和各新闻出版单位的责任,坚持定期召开新闻
出版通气会、新闻例会,建立了审读(听、看)制度,开展了舆情调研活动。针对报刊
过多过滥,有的质量不高,群众意见大等问题,对报纸“周末版”加强了管理,对内
部报刊进行了认真清理整顿,吊销了《博苑》、《泰山文学》等一批有严重问题的期
刊社的刊号,停办了697家报刊社。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宣传作为新闻宣传的重
头戏,组织了省人大、政协两会等省里重要会议的宣传报道,及时、准确地宣传新出
台的重大改革措施和国家的重要法规等,组织了《南巡第三春汇报》、《党旗最鲜艳
》、“三三二一工程”、“齐鲁质量行”、“齐鲁环保世纪行”、“抗洪救灾”、“
’94山东、沈阳商品展销及招商会”、“国庆45周年”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同时推出
了一批突出的先进典型和重要言论。一年来,《大众日报》每月编发一台“重头戏”
,山东电视上星后全天24小时播出,省电台开办人民、经济、教育、文艺系列台,均
产生了重大宣传效果。1994年,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各次新闻中采用播出山东省新闻
总条数共1140条,其中在“新闻联播”中采用324条,已连续三年在各省、市、区中
名列第一。我省出版的图书有200多种获国家级奖励,全国30家优秀出版社中,我省
科技出版社和教育出版社榜上有名。
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认真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
施纲要》,在全省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国庆
节组织省直和济南市直机关干部举行了隆重的升国旗、向国旗宣誓活动。确立60处省
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全省中小学生观看百部爱国主义影片,参加百部影片观后
感征文比赛、知识竞赛。在全省35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开展读百本好书、唱百首好歌、
讲百个好故事、参观百个企业、专访百个村庄的“五个一百”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成
功地召开了“甲午战争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针对社会风气中存在的问题,进
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特别是在“窗口”服务行业坚持不懈抓
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评比活动,促进了群众道德水准的提高。配合改革开
放的新形势,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不同层次、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及
时组织基层党员学习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编印了学习辅导教材。国庆节期间开
展了以宣传改革开放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形势教育,编写《形势教育宣讲提纲》发到了
基层组织,召开了全省各界庆祝建国45周年座谈会,配合有关部门筹办了“山东社会
发展成就展览会”。与有关部门联合组织了“‘主人翁’与市场经济”主题教育活动
,约700万名职工参加。围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党
员教育、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等主题开展调研活动,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省、市广播电台开通“热线”直播电话,电视开辟专访、访谈等栏目,吸引群众就
共同关注的问题开展讨论,双向沟通,实施正确引导。我省已连续5年开展城乡社会
主义思想教育,每年都根据当时形势确定教育的重点内容和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对
稳定农村局势、发展农村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多种形式,总结宣传了一大批不
同类型的先进典型。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好军嫂韩素云以及好党员王为民、
好干部孔繁森、王廷江等模范人物的宣传均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经不同范围推荐
、评选,共表彰了35个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县(市、区),1430个省级文明单位;5
51所先进基层党校,30个基层党校工作先进县(市、区);51个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秀
企业、10个最佳政工企业、60名优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10名最佳工作者等。分别
总结了原牟平县抓家庭文化建设和章丘市村级规范化管理的经验。1994年全国农村精
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8个典型发言中,我省就有牟平、章丘两个县市介绍了经验,
在全国引起很好反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继续抓好各个层次创建活动的同时,把重
点放到了基层。在城市开展了争创文明居委会、争做文明市民活动,在农村开展了争
创文明村、文明户活动,优化了“社会细胞”,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受
中宣部委托,起草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意见”。
四、以抓精品为龙头,繁荣精神产品生产和群众文化活动。精神产品的精品意识
增强,群众性文化活动日趋活跃。在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评奖中,我省报送的戏剧
、电视剧、图书和理论文章全部获奖,省委宣传部再次获得组织工作奖,实现“三连
冠”。与“五个一工程”相配套的我省精神产品生产“精品工程”,1994年在全省全
面组织实施。省里直接抓重点项目的规划与创作,参与作品的修改、讨论,狠抓督促
、落实。各地精心组织,努力争先创优。经认真推荐、评选,我省“精品工程”首次
有文学作品、戏剧、电视剧(片)、图书、理论文章、新闻作品、外宣品各10项获奖,
5个市地获组织工作奖(名单见附录)。“五个一工程”和“精品工程”的实施,对我
省精神产品的生产起到了有力的导向和推动作用。1994年新创作演出的歌剧《徐福》
、吕剧《军嫂》、京剧《甲午恨》、话剧《眷恋》、五音戏《续黄梁》,以及电视剧
《大海的呼唤》、《军嫂》、《爱情帮你办》等,思想性和艺术品位都比较高。在“
第八届全国美展”和“’94中央电视台中国画、油画精品展”大型美展中,我省入选
获奖作品23件,在全国名列前茅。为繁荣创作,先后召集全省中青年作家举行剧本创
作会和文学创作规划会,重振“鲁军”雄风。社会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有11个县(市
、区)成为“全国文化先进县”(1994年新增3个),是全国最多的省份。组织了农村文
化状况调查,推广了滕州、临朐等地开展社会文化活动的新经验。参与组织了国庆4
5周年晋京文艺演出和省国庆文艺晚会,举办了首届全省军乐、鼓乐大赛,都取得了
圆满成功。企业文化、家庭文化、社区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同
时,组织了对全省文化市场的调查,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开展了“扫黄”、“打
非”的集中行动,破获重要案件60多起,基本上遏制住了淫秽录像、书刊及非法出版
物在我省的生产和销售。
五、加强外宣工作,进一步扩大了山东在海外的影响。成功地参与并组织了境内
外的经济宣传活动,形成了对外宣传山东的声势。配合’94青岛对外经贸洽谈会、’
94中国山东(慕尼黑)经贸洽谈会,环渤海地区中外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等多次重要对
外经贸活动,积极发挥舆论先导作用,促进了中外合作。进一步拓宽对外宣传渠道,
着力加强了对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及港台地区的宣
传。一年来,全省邀请和接待了外国及港台新闻记者600多人次,是1993年的2倍。以
对外电视宣传为龙头,带动对外宣传品制作。百集系列片《海外山东人》已拍摄50多
集。《’94中国山东》和《山东迈向21世纪》等多部电视专题片,收到了较好的宣传
效果。1994年全省共对外供片300多部(期),通过各种渠道向海外输出录像带8000多
盘,制作各种外宣品1000多种,约70余万册(件)。创办了《走向世界》杂志英文版,
力图进入海外主体社会。注重信息调研,加强了对市地外宣工作的指导。引入激励机
制,推出了一批外宣精品。设立了全省对外传播奖,为调动全省外宣干部的精品意识
,提高外宣品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六、宣传文化事业的改革迈出新步伐。本着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
高效率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宣传文化事业的改革。省委讲师团、省电台、省电视
台、省影视中心和《齐鲁晚报》、《走向世界》杂志社等单位实行干部、职工聘用制
,大大提高了宣传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艺术表演团体开始实行分类指导定级
管理,以建立党委(总支、支部)领导下的院团长负责责任制,艺术生产与演出岗位目
标管理、工资收入与工铲挂钩等改革措施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表演团体改革逐步推行,
并已取得一定经验。省电台全面推行宣传、创收目标责任制;省电视台改革二套节目
,建立齐鲁电视台,通过双向选择,优化结合,实行总监负责制和制片人制度;影视
中心实行制片人制度,把艺术生产推向市场,开拓电视剧制作的新路子,均取得好效
果。组建图书音像发行集团总公司,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对强化发行主渠道,
发挥了积极作用。《山东文学》社等单位与企业协作办刊,经费困难问题得到了一定
程度的缓解。宣传系统各单位采取了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改革措施,加强了内部管
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七、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不懈地教育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认
清形势和大局,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到爱国爱党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遵守
宣传工作纪律。1994年省里分别举办了新上任的市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市、区)委
宣传部长、理论骨干、新闻干部、出版社社长、有书刊印刷许可证的印刷厂厂长、基
层文化干部、外宣干部等多种、多期培训班,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
质。结合实施“精品工程”,评选出了新闻、出版、文艺、理论四个“十佳”工作者
(名单见附录),竞争、激励机制引入了宣传工作队伍,产生了积极作用。召开了省文
代会、省作代会,选举产生了省文联、省作协新的领导班子。

附录:山东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精品工程”首次评选获奖名单

获1993年度全国“五个一工程”作品奖的4件作品为全省首次“精品工程”特别
奖作品。它们是:话剧《黄河入海流》(省话剧院);电视剧《大地缘》(省影视中心
);图书《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山东教育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理论文章《立
足市场,发展乡镇企业》(省委宣传部)。
获全省首次“精品工程”奖的10篇理论文章是:青岛陈为民的《解决企业办社会
问题的调查与对策建议》;烟台柳新华等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与中国沿海大铁路》
;潍坊齐乃贵的《论农业产业化》;胜利石油管理局刘长明的《教育是生产力之母》
;省社科院佘可远的《农村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希望工程》;东营李殿魁的《抓住机遇
,加速实施跨世纪工程》;日照李连成的《论日照港城建设与鲁南区域经济发展》;
济宁王修智的《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工作的辩证法》;省委党校李现成的《必须
坚持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精神》;省文化厅孙永猛的《雅与俗:中国文化的困境和出
路》。
获全省首次“精品工程”奖的20件新闻作品是:大众日报的《南巡第三春的汇报
系列报道》和《徐洪刚系列报道》;烟台日报的《经济运行千里连续报道》;青岛日
报的《来自贫困乡的报道》;潍坊日报的《产业化--潍坊农业的重头戏》;济南日报
的《黄土地的儿子》;莱钢报的《筑一座爱的丰碑》;滨州日报的《跨出一步天地宽
》;聊城日报的《蜡烛成灰泪始干》;枣庄日报的《大山的儿子》;省电台的《“军
嫂”风采》;潍坊电台的《对“追星族”的思考》;烟台电台的《离开“母体”闯市
场》;枣庄电台的《关于一则<情况反映>的思考》;济南电台的《“洋老板”被炒
“鱿鱼”之后》;省电视台的《沂蒙支前六姐妹登上天安门》;临沂电视台的《今日
临沂》;日照电视台的《荒山拍卖一年后的思考》;莱芜电视台的《居安思危话防汛
》;菏泽电视台的《爱的故事》。
获全省首次“精品工程”奖的9部图书是:山东大学的《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临沂的《沂蒙丰碑》;日照的《文心雕龙辞典》;淄博的《齐文化概论》;济南的
《中国古代名物大典》;青岛的《全息胚及其医学应用》;威海的《甲午英烈》;烟
台的《优化“细胞”工程》;胜利石油管理局的《王为民的故事》。
获全省首次“精品工程”奖的9部文学作品是:省作协张炜的《九月寓言》;潍
坊穆陶的《林则徐》;省作协李延国、许晨的《钢铁铸造的岁月》;青岛尤凤伟的《
生命通道》;威海刘守镇的《明天是清明》;烟台曹尧德的《孙子传》;枣庄毕四海
的《东方商人》;济宁曲春礼的《孔尚任传》;胜利石油管理局丁庆友的《大海启示
录》。
获全省首次“精品工程”奖的10部戏剧作品是:省文化厅的《徐福》;潍坊的《
根的呼唤》;青岛的《我曾经爱过你》;济南的《徐洪刚》;济宁的《军嫂》;淄博
的《续黄梁》;临沂的《沂蒙丰碑》;烟台的《难当的女人》;枣庄的《娘家人》;
聊城的《红土情》。
获全省首次“精品工程”奖的9部电视剧(片)是:济南的《回归爱的世界》;滨
州的《太阳依然升起》;潍坊的《濠里人》;临沂的《算圣》;枣庄的《山魂》;省
广播电视厅的《杜瑶瑶》;烟台的《北方的躁动》;淄博的《历史拥抱今天》;青岛
的《与孩子一起成长》。
获全省首次“精品工程”奖的10件外宣品是:山东电视台的《海外山东人(1994
年系列)》和《迈向新世纪的山东》;莱芜的《莱芜,为了二十一世纪》;山东画报
出版社的《山东迈向二十一世纪》;东方艺术基金会的《大哉孔子》;淄博的《博山
风光名胜大观》;省委外宣办的《中国山东(系列)》;青岛的《青岛投资指南(系列
)》和《开放的青岛系列报道》;走向世界杂志社的《用心灵感知人间的温暖》。
十佳理论工作者是:潍坊市委宣传部的王平;烟台市委宣传部的程显广;青岛市
委宣传部的刘永誉;滨州地委宣传部的庞允悌;省社科院的刘荣勤;省社联的包心鉴
;大众日报的何雪生;济南铁路局党委宣传部的刘邦志;东营市委宣传部的卢得志;
聊城地委宣传部的葛序太。
十佳新闻工作者是:大众日报的傅绍万;齐鲁晚报的马军鸣;山东人民广播电台
的吉保邦;山东电视台的祝丽华;青岛电视台的王沛东;烟台电视台的段玉家;信息
快报社的鲍克;威海人民广播电台的邢飞;济宁日报的张晓玉;淄博日报的曹庆文。
十佳文艺工作者是:青岛市话剧院的代路;淄博市五音剧团的霍俊萍;烟台市京
剧团的董翠娜;聊城市豫剧团的章兰;省戏曲学校的郭跃进;省作家协会的李延国;
潍坊市文联的穆陶;日照市文联的赵德发;省影视中心的赵冬苓;济南市歌舞团的鲁
孟生。
十佳出版工作者是:山东省出版总社的张鲁;山东科技出版社的王为珍;山东友
谊出版社的徐世典;山东教育出版社的王洪信;明天出版社的赵镇琬;齐鲁书社的赵
捷;青岛出版社的徐诚;济南出版社的阎绍典;青岛海大出版社的谢洪劳;黄河出版
社的于仁和。
获全省首次“精品工程”“组织工作奖”的单位是(按获奖作品数量取前5名):
青岛市委宣传部、烟台市委宣传部、潍坊市委宣传部、济南市委宣传部、枣庄市委宣
传部。
获全省首次“精品工程”“组织工作提名奖”的单位是(各获奖作品4项):淄博
市委宣传部、临沂地委宣传部。
(刘相)

[全省统战工作综述]1994年我省统战领域各项工作又有新进展。
(一)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全面贯彻党的十四届
三中、四中全会和两级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一是在鼓励自学的同时,组织了6期机关
、党派、工商联和社会主义学院党员干部参加的《邓选》三卷、统一战线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理论以及现代科技知识学习班,举办了以《邓选》三卷为主要教材的全省第
三期统战部长学习班,使广大统战干部初步掌握了特色理论特别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理
论的主要内容,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统战工作必须发挥优势,搞好服
务,努力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一个团结、稳定、民主、和谐的政治局面。二是
狠抓了全国、全省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筹备召开了全省统战工作会议,指
导各市、地和县(市、区)以及部分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普遍召开了统战工作会议。
一些市地党委还成立了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或建立了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全省上下
形成了全党重视统战工作的新局面。三是加强了部领导班子建设。重点坚持和贯彻民
主集中制原则,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加强了机
关党组织的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落实了各项组织生活制度,较好地发挥了党支部
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加强了机关干部管理、老干部、工会
等工作;完成了建房筹款任务,为机关大部分同志解决或调整了住房,改善了住房条
件。
(二)加强了统战宣传、调研和信息工作。借贯彻落实两级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的东
风,加大了统战工作的社会宣传力度。第一次制定下发了《宣传计划》,确定了年内
各个阶段的宣传重点。各处室按照业务分工积极主动地做好宣传工作。一年来,共在
各级报刊、电台、电视台见稿114篇,基本上达到了“统战工作经常在电视中有镜头
、广播中有声音、报纸上有文章”的要求。《山东统一战线》质量不断提高,统战理
论研究会的工作比较活跃,有力地配合了宣传工作的开展。首次全省统一战线思想政
治工作会议上,对基层统战宣传工作先进单位、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推动了全省统
战宣传工作的开展。同时,“塌下心来”搞好调查研究。部领导带队分期分批深入各
市地、30多个县(市、区)、驻济高校和部分企业,先后就民主党派工作、民族宗教工
作、非公有制情况以及知识分子工作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调查,共写出调查报告十几份
,有的被省委以《参阅件》转发,有的在中央统战部受到奖励或表彰。省、市、县三
级开展的非公有制经济情况调查,不但写出了大量的调查报告,也为完成我部承担的
省“八五”重点研究课题“引导和促进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研究”打下了基
础。召开了全省统战信息工作会议,加强了制度、队伍、网络等基础性工作,促进了
全省统战信息工作的开展。
(三)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密切了党同党外
人士的合作共事关系。一是经省委批准,第一次在省委党校举办了各民主党派、工商
联、无党派领导干部高层次理论研讨班,重点学习了《邓选》三卷和当前几项重大体
制改革的政策。二是着眼于1997年各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换届,协助民主党派做好领导
班子新老合作和交替的准备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
设的意见》,对人选的培养、准备作出了部署;与省委组织部一起,对民主党派成员
、无党派人士到基层挂职锻炼制定出了具体意见。三是坚持民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
化,积极为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创造条件。组织民主党派、工商
联负责人分别赴青岛、临沂进行了考察学习。协助省委召开了9次民主协商会和情况
通报会,组织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参加了全省廉政大检查,落实了民主党派负责
人参加重大内外事活动的规定。省级民主党派共提出提案22件,其中6件被评为优秀
提案。四是为支持民主党派更好地开展工作,协助解决办公、住房等实际困难。五是
进一步加强了党外干部的培养和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举办了第三期党外领导干部研讨
班,并为1997年民主党派班子换届和1998年人大、政协换届做了初步的准备工作。六
是除完成了年初的省政协组成人员的增补外,又在详细考察了解的基础上,为省政协
七届三次会议增补委员、常委作了充分的人选准备。党外人士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工
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七是按照“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广泛开展了交朋友
的工作。部领导集中时间,先后两次与7个民主党派和工商联领导班子进行座谈,倾
听他们的意见,并就民主党派、工商联组织发展、机关建设、参政议政等问题深入交
换了意见。同时,加强了与其他党外朋友的联系与交往。
(四)选准角度,发挥优势,积极开展经济领域的统战工作。首先,加强了工商联
工作。组织工商联领导深入学习,增强他们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工作
和协助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历史责任感;指导省工商联成立了省民营企业家公会
,在做好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的组织联络工作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大力推进“光彩事
业”活动,与省工商联一起,组织参加这一活动的部分民营企业家到革命老区沂南、
蒙阴进行扶贫考察活动,签订各类协议43份,投资1900余万元;支持省工商联加强了
与香港中华总商会的联系,提高了工商联内引外联的服务功能;会同有关部门下发文
件,落实了中央赋予工商联的三项职能;帮助省工商联调整充实了领导班子,进行了
基层组织建设的试点工作;加强了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教育,提高了他们的认
识,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其次,支持民主党派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公益
事业。各民主党派不断开拓咨询服务、社会办学、技术培训、智力扶贫的新领域,普
遍建立了科技咨询服务机构,开展了向老区捐资助学的献爱心活动。有两个党派经省
政府批准,正式组建了民间大学。第三,积极开展海外联谊活动,结交了一批新朋友
;通过海外联谊会等统战团体,组织引进了部分项目和资金。另外,向中央统战部争
取了11所“希望工程”小学建设资金。
(五)加强了民族、宗教工作,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参加了省人大组织的
民族乡镇经济情况调查,提出了建议对策,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以省委、省
政府名义组织召开了全省民族、宗教工作会议,集中分析了我省民族、宗教工作面临
的形势和任务,为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与省政府有关部门一
起,对7个市地的宗教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向省委写出了调查报告,为省委
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推动全省宗教工作的开展做出了贡献;按照党的民族宗教
政策,协助有关部门和地方党委及时、稳妥地处理了泗水大李白村和济南回民小区等
突发性事件;配合组织部召开了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座谈会,与省民委共同召开了宗教
界代表人士会议和全省宗教工作座谈会,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六)加强了高校统战工作,推动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开展。部主要领导先后到
6所驻济重点高校和科研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要以高校和科研、医疗单位为重点,开拓渠道、逐步推进的方针。与省委高校工委联
合下发了我省第一个《关于加强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意见》,为高校统战工作的开
展提供了最为直接的依据;通过党外知识分子联络员,及时收集、整理知识分子的思
想动态,许多好的意见、建议受到了省委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推荐4名党外知识
分子作为无党派人士参加省委召集的民主协商活动,使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形式
向高层次发展,在广大党外知识分子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亓同秋)

[省委研究室工作综述]1994年,省委研究室紧紧围绕省委的工作中心开展工作,在
为省委决策服务和机关自身建设方面均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较好地完成了省委和中央政研室交办的任务。为姜春云同志起草了“在全省
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部分市县委负责人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化座谈会上的
讲话”;参与了赵志浩同志在全省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讲话稿的起草;为李春亭同志
起草了“在建设农业强省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等。并代省委起草了《省委关于召开
农村工作会议的情况给中央的报告》、《省委关于召开部分市县委负责人农业和农村
经济产业化座谈会的情况给中央的报告》。同时,还参加了全省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的
筹备工作和《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的起草。牵头组织省直十几个部门进
行了“关于我省‘九五’及到2010年社会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研究”。1994年
,中央政研室多次来山东调查研究,省委研究室全力予以配合,积极协助,并按照中
央政研室的部署,提交了《加速技术市场发展是促进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途径》的调
查报告,其主要内容被中央政研室的总体报告所采纳。
二、调研工作更加深入,调研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一年来,全室共完成调研课
题27个,形成调查报告45篇,上报《呈阅件》23件,完成省级研究课题4个,在省级
以上报刊发表文章100余篇。省委领导予以重视,并为25件调查报告作了批示。其中
建设农业强省的综合研究报告《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被批转市地县和有关部门参阅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尝试》,省委领导认为是一篇很好的调查报告,批示有
关部门对所提建议认真抓好落实;《我省农村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及解决的对策建议》
,得到姜春云等7位省级领导批示,报告中提出的建议被省委采纳后作为经验在新华
社《内部参考》上刊登。《关于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情况的追踪调查》,省
委主要领导批转主管部门要求研究落实。全年共有16篇调研成果被中央级报刊采用。
三、刊物编辑和信息资料工作有新的改进。《山东通讯》继续贯彻省委确定的办
刊方针,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开辟新的栏目。全年共出版24期,及时宣传中央、省
委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全面地反映、交流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改
革和建设的实践,发挥了对全省工作的指导作用和对外宣传山东的作用。省委研究室
主办的《调查与研究》,主要反映我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成果,着重刊登质量较高
的调查报告和有推广意义的典型经验,以及各地开展调研工作的动态、简讯等。一年
来共印发16期,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较大改进,为各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探讨
园地。《情况与资料》,是学习、研究、参考兼容的内部刊物,它以为省委领导服务
、为调研工作服务为办刊宗旨,全年印发24期,为县以上党委研究部门负责同志提供
了大量的信息、资料。《领导参阅》是我室迅速、直接向省委领导同志提供情况的简
报,它及时反映领导关心的热点、重点问题,1994年共编印72期,其中有些材料受到
省委领导的重视并批转有关单位参阅。另外,研究室还编写了12万字的《山东省情手
册》,比较全面地介绍了1994年山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受到领导和广大使
用者的好评。

(省委研究室)

党校事业蓬勃发展
省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 徐炳熹

1994年, 全省党校教育事业发展较快。现有省级党校1处,市地、大企业党校21
处,县(市、区)党校132处;全省党校系统共有教职工7034人,其中教研人员3000人,
图书资料297.6万册, 校院建筑面积76.6万平方米;有15所市地党校、98所县级党校
分别落实了大专和中专体制, 在校各类主体班次学员达1.763万人,业余教育学历班
次人数达10万多人。
为贯彻落实中央[1994]5号文件和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4月18日省委召开常
委会议专门进行研究,并于7月上旬召开了全省党校工作会议。会后,各市地相继召
开了党校工作会议,各级党校的校长均由同级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从省到市县都
把党校工作列入同级党委负责人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强化了对党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并按照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选拔得力干部充实加强了市县两级党校的领导班子。
省委和各级党委领导经常深入党校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探索新思路,为党校改革把
关定向。近年来,省委多次听取了党校工作汇报,省委书记、常委和省长、副省长共
20多人次到党校,或调查研究,或现场办公,或讲话作报告,有力地支持了党校工作
,调动了广大党校工作者的积极性。
党校工作是全党的事业,离不开各个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帮助。省委为了加强各级
党校的建设,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动员各行各业共同支持党校事业的发展,舍得
对党校进行智力投资,并尽量选配得力干部加强党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
选送优秀党员干部进党校参加培训。市地、县党校大部分实行全额拨款,较好地解决
了党校事业发展的经费问题。省委党校1994年财政拨款630万元,比1993年增加了23
.3%;基建投资1420万元,比1993年度增加了77.5%。在省委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带动
下,市地、县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都对党校工作高度重视,鼎力相助,财政拨款普
遍有所增加,大部分市地党校达到60万元以上,县级党校达到15万元左右。在基本建
设方面,据不完全统计,省、市地、县三级党校新上项目投资额达5亿元左右。由于
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党校事业发展中的某些制约因素有所缓解
,为在新形势下办好党校创造了良好条件。
全省各级党校在党委的领导支持下,较好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抓住机遇,深化
改革,强化内功,为发展党校教育事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一)明确了党校办学的指导思想。省委于1993年12月批转了省委党校关于深化改
革的7点意见,提出了“两个贴紧、三个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即:党校工作必须
贴紧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贴紧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坚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为培养合格的领导干部服务。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全省
各级党校分别举办了强县、强乡、明星企业书记研讨班,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委书记、
乡镇党委书记研讨班,达到了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
(二)明确了党校改革的总体思路。我省各级党校普遍树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全局意识、抓住时机推进党校工作的机遇意识、在新形势
下加快工作节奏的效率意识。以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加快建立和完善具有
中国特色的党校教学、科研、管理三大体制,逐步实现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的规范化
;班次设置和学制、学历制度的规范化;教学科研一体化和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行
政、人事、后勤管理规范化。积极探索具有山东党校教育特点的“学习理论,掌握武
器,总结工作,交流经验,研讨问题,指导实践”的改革之路,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理论“要精,要管用”的教学体系日趋完善,促进了教学科研质量的提高。
1994年,在全国党校系统邓小平理论研讨会上,省委党校有5项成果入选,其中获一
、二等奖各两项;在省政府社科成果评奖会议上,有6项成果获奖,其中二等奖2项,
三等奖4项;在全省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会上,省委党校获奖成果20项,其中
一等奖12项。目前有6个全省性学会由省委党校牵头、挂靠主办。省委党校主编的《
理论学刊》被列为全国党的建设理论核心刊物之一。
(三)坚持实施“突出中心,强化主体,舒展两翼,两个延伸”的新的党校教育发
展战略,大力发展函授、业余教育,为社会培养急需人才。业余教育培训向基层延伸
,学历教育向高层次延伸,逐步形成了新的办学格局。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为每
个县(区)领导班子培养2~3名研究生,为每个村级领导班子培养1~2名大专生。199
4年,省委党校轮训培训党员领导干部近2000人,业余函授本科毕业1411人,大专毕
业23372人,同年录取新学员1700余人。
(四)充分发挥党校教育的特殊作用,坚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调
查山东、研究山东,坚持党校改革问计于基层,问计于学员,积极摸索出了具有山东
党校特点的改革之路。各级党校较好地发挥了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方面的推动作用
,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指导实践的理论阵地作用,培养领导骨干和跨世纪接班
人方面的组织保证作用,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参谋咨询作用,使党校教育在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上迈出了一大步。
(五)切实加强了党校的自身建设。各级党校在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抓机遇,谋发
展,大力加强自身建设,普遍开展了创一流党校的活动。较好地解决了党校干部能进
能出的问题,把党校干部纳入了党委交流使用干部的视野;及时解决了党校工作人员
的工资套改、工资兑现问题,并为一大批教研人员解决了职称和住房;对教研人员实
行了“一个基地、两个倾斜”的政策,强化了对学术带头人、明星教师和拔尖人才的
培养。全省党校各个方面的工作与改革正朝着大力度、全方位、纵深化方向发展。

[全国党校系统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在我省召开]全国党校系
统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于9月8日至15日在我省威海市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胡锦涛同志到会作重要讲话并为优
秀论文作者发奖。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汪家,副校长龚育之、杨春贵、刘海藩等出
席会议并讲话。全国党校系统200多名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省委党校有5项成果入选,其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居全国党校之首。会
议期间,胡锦涛等同志接见了省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徐炳熹,并指出:山东
党校工作启动快、启动早、启动得好。此前,他在中央党校副校长杨春贵题为《党委
办党校部门大合唱自身有作为--山东省部分党校情况调查》上批示说:“山东省委重
视党校工作,党校本身也努力开拓,积极进取,建议总结和介绍他们的经验和作法。
”根据这一指示,新华社于10月份向全国播发了介绍我省党校工作经验的电讯。会后
胡锦涛同志在姜春云、赵志浩同志陪同下,深入工厂、农村视察了我省工作。

[举办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委书记研讨班]为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和实施省委、省政府
关于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全省54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委书记研
讨班于1994年9月举办。省委书记姜春云和省委其他负责同志亲自审定了教学计划,
对学习研讨内容给予了充分肯定。研讨班着重研讨了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面临的困难
和矛盾,较好地解决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了加快经济
发展的信心;二是探讨欠发达地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子
;三是总结经验、清理思路,提出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对策。对于促
进全省经济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葛泉滋 刘振强)

[全省保密工作综述]1994年2月15日,省委决定将省委保密委员会和密码工作领导
小组合并组建为省委保密密码委员会。1994年,全省保密工作在省委的领导下,以贯
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保密工作的文件和中央领导批示精神为重点,围绕为经济建
设和改革开放服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保密宣传教育。一是进行了保密形势教育,使广大干部进
一步认清了当前国内外窃密斗争的严峻形势,提高了做好保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是开展了保密法规知识和保密技术知识教育。重点抓了对领导干部、重要涉密人
员的保密教育,并在部分党校干部培训班中增设了保密教育课程;充分利用电视、广
播、报刊等舆论阵地,开展了《保密法》颁布六周年纪念活动,组织保密知识讲座、
保密知识答卷、竞赛、征文等较大保密宣传教育活动760余次。三是善始善终地搞好
“二五”保密普法教育。对尚未结束保密普法工作的30个省直部门和1个市、1个大企
业,进行了检查验收,结束了全省“二五”保密普法教育工作。四是在全省保密系统
开展了评先进活动,共评出保密工作先进集体108个,先进工作者221名。
(二)认真执行保密法规,切实加强保密监督检查。一是认真贯彻执行《保密法》
及其配套法规。重点抓了《新闻出版保密规定》、《关于印刷、复印行业复制国家秘
密载体暂行管理办法》、《对外经济合作提供资料保密暂行规定》、《山东省涉密会
议、活动保密暂行规定》以及《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等法规、文件的
贯彻执行,并加强了执法监督。省保密局与省新闻出版局、省广播电视厅联合组织对
全省执行《新闻出版保密规定》情况进行了检查;在对外经济合作中,严格执行有关
规定,对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把关;加强了对定密工作的指导,使定密工作更加规范
化、制度化,提高了定密质量;积极参与重大涉密会议、活动中的保密工作,全年各
级保密部门参与各类重大会议、活动130余次。二是主动配合人大常委会对保密法律
法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全省有8个市地和20个县(市、区)的保密工作部门向当
地人大常委会汇报了《保密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并配合人大常委会对
本地区执行保密法规的情况进行了视察。三是严肃查处了泄密事件。去年全省共发现
泄密事件7起,其中宣传报道5起,向境外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1起,密电明复1起。
另外还发现违章事件4起,其中擅自携带文件、资料出境,被海关查扣3起,明文传真
向境外传递内部文件1起。对泄密事件,保密工作部门都会同有关部门、单位进行了
严肃查处,并采取了补救措施。7起泄密事件全部查结,对4起违章事件也进行了调查
处理。
(三)加强保密技术工作,提高了技术防范能力。一是进行了通信和办公自动化保
密技术知识教育。通过各种保密培训班,讲授通信、办公自动化保密技术知识,放映
《保密技术知识讲座》录像片,使干部职工增强了技术保密意识,增长了技术保密知
识。二是加强了对通信、办公自动化保密工作的管理。各部门、各单位针对办公自动
化设备日益普及的实际,制定和完善了保密工作制度,对办公自动化设备实行专人管
理,复制、传输秘密文件及资料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堵塞了泄密漏洞。三是加强了保
密技术检查和推广保密技术设备。省保密局会同省国家安全厅,对东营、潍坊、威海
等3市的党政电话专网进行了保密技术检查,部分市地、部门还对领导干部办公室等
要害部门(部位)和重要会议、活动场所进行了保密技术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单位对检
查发现的问题采取了整改措施。
(四)加强了组织机构建设。各市地认真抓了县级保密工作机构的建立健全工作,
截止1994年底,全省已有65个县(市、区)按照“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模式健全了
保密工作机构,配备了保密干部。各级保密组织也根据机构、人员的变动情况和工作
需要,及时进行了充实调整。各级保密工作部门进一步加强了自身建设,注意完善内
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了各种工作制度;针对保密干部新成份多的实际情况,加强了
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去年,全省共举办各类保密干部培训班600余期,培训保密干
部2万多人次。

(省委保密委办公室)

[全省老干部工作综述]截止1994年底,全省有离退休干部449696人(含军队交地方
民政部门管理离退休干部7500人)。442196名地方干部中,离休干部193231人(比199
3年减少3616人),退休干部248965人(比1993年增加25720人)。已离休干部中,按参
加革命工作时间分:大革命时期6人;红军时期360人;抗日战争时期51699人,占总
数的26.75%;解放战争时期141166人,占总数的73%。按职级分:享受副省级以上
待遇的13人;享受副省级单项待遇的34人;享受正厅级待遇的440人(担任过实职的2
94人);享受副厅级待遇的6795人(担任过实职的1003人),占总数的3.5%;享受正副
县处级待遇的64499人(担任过实职的11761人),占33.4%。按所在单位性质分:行政
机关54115人,占总数的28%;事业单位54864人,占总数的28.4%;企业单位84252
人,占总数的43.6%。从离休干部的年龄结构看,70岁以上的59366人,占总人数的
30.7%。从身体状况看,生活不能自理的34754人,占离休干部总数的18%。1994年
全年离休干部去世5841人,去世率为29.95‰。历年去世离休干部累计45490人。
截止1994年底,全省可享受离休待遇尚未离休的干部1835人。其中:正省级8人
,副省级34人,正厅级84人,副厅级75人,正副县(处)级456人,乡(科)级以下1178
人。上述人员已退居二线的937人。
退休干部中,厅局级以上155人,县处级4462人。
1994年,全省老干部工作在改革中得到加强,并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加强了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全省各级按照省委的部署,认真组织老干部
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党的十四届三中、四中全会文件。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注重搞
好老干部理论骨干集中学习和分期轮训,依托党校、干校开办各种类型的读书班、辅
导班,建立定期学习制度,并适时组织老同志就近参观考察改革发展成果。一年来,
全省共组织老干部参观学习800多批,10万多人次;办各类老干部学习班、读书班43
83期,参加学习的达7万余人次。一些市地、县还开展了老干部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百题竞答、知识竞赛活动。老干部通过读书、听课、讨论、交流,加深
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增强了支持和参与改革的自觉性。各级加
强了老干部党支部的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全省203个老干部党总支、6680个老干
部党支部、15673个老干部党小组,充分发挥其战斗保垒作用,开展自我管理、自我
教育,在团结和凝聚广大老干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在坚持经常性的走访、慰
问老干部的同时,注意处理好老同志的来信来访,做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全省老干
部上访、来访处结率在96%以上,从而保持了老干部队伍的思想稳定。
(二)改善了老干部老有所养的条件。根据鲁发[1993]6号文件确定的原则,一
年来,我省相继提高了离休干部护理费、副省级以上离休干部自雇费标准,建立了全
省性的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提高了军队转地方安置的离休干部
待遇标准。去年全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3]79号、国发[1994]9号文件精神和我
省的具体情况,本着从优的原则,分别为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增发离退休
费。全省各级投入7000多万元资金,解决住农村和特困企业老干部的实际困难;投资
160多万元新建老干部病床600余张。全省各级以改革的精神,创新路出新招,努力解
决老干部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梁山县多方筹集资金,建立了“老干部基金”,专
用于解决老干部的特殊困难和应急问题。夏津县推出了以为老干部办实事为主题的“
晚霞工程”。胶南市建立老干部村级医疗网点,保证了老干部的医疗保健。这些做法
和经验在全省引起较大反响。
(三)老干部发挥作用取得了新的成果。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从党委、政府的总体
布局出发,注意发挥老干部各方面的作用和优势,取得显著成果。主要发挥老同志领
导经验丰富、决策能力强的优势,组织他们参政议政;发挥老同志立场坚定、政策性
强的优势,组织他们参与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发挥老同志组织能力和党性原则强的
优势,组织他们参与党的建设和选拔干部的工作;发挥老同志政治素质高、传统作风
强的优势,组织他们参与培养教育下一代的工作;发挥老同志经验、智能、技术方面
的优势,组织他们参与经济建设。1994年全省老干部联办、领办的经济实体年总产值
5.69亿元,年纯利1.18亿元;农村老干部开发庭院经济总收入达1亿多元。在1994年
底召开的全国离退休干部工作座谈会上,印发了我省组织老干部发挥作用的经验。
(四)巩固和发展了老干部服务场所。一年来,全省146个干休所服务设施和服务
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全省849所乡镇以上老年大学,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为老干部老
有所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1994年,全省新建成老干部活动中心(室)88处,其中建筑
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16处。全省老干部活动场所已达到10676处,总建筑面积达
86.4万平方米,总投资4.34亿元。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场所,与
老年大学、老年体协密配合,积极开展老干部文体活动,丰富了老同志的晚年生活。
全省共有6107个老干部文体协会,1994年共组织老干部书画、门球、气功等竞赛104
9次,经常参加文体活动的老干部达7万余人。全省老干部工作部门依托干休所、活动
中心等服务场所创办经济实体609个,年总产值达2.58亿元,纯利润2200万元。通过
经营活动,增强了老干部服务场所的创收自助功能,促进了老干部事业的发展。
(五)提高了老干部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一年来,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采取以会
代训和办学习班、集训班等多种形式对专、兼职干部进行培训,反复学习上级有关文
件和政策规定。省委老干部局举办了省直机关老干部工作人员集训班和县(市、区)、
大企业老干部局(处)长学习班。全省共举办老干部工作人员培训班100多期,培训19
00多人。省委老干部局组织部分市地老干部局长到外省市学习、考察,各地共组织2
00余名老干部工作人员到省内外学习,开阔了视野。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把1994年作
为调查研究年,面向基层,面向老干部,围绕难点、热点问题,采取领导带队,调查
研究与现场办公相结合,解决了老干部许多实际困难。全省老干部工作者服从全局,
改革创新,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
1994年5月召开的全省老干部工作经验交流会,有力地推动了全省老干部工作的
发展。1994年,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在省以上报刊、电台、电视台播发稿件6000余篇
。省委老干部局主办的《老干部之家》成为老同志最喜欢的涉老刊物。

(冯京义)

全省信访工作成绩显著
省委省政府信访局局长 杨盛春

1994年,全省信访工作围绕全党工作的大局,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继续保持了
健康发展的势头,为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大量信访问题妥善解决,维护了社会稳定。各级各部门依照党和国家的法律、法
规和政策规定,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全省县以上党委、政府共受理群众来
信来访20万件起,比上年上升2.5%,处结率达98%。为适应形势的要求,各级各部
门主动做好超前工作,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群众来省进京上访和越级集体上访都得到
较好的控制。省委、省政府受理来信28739件,下降10.5%;接待来访1905起、4603
人,分别下降19.9%和29.8%;其中集体上访125起、2185人,分别下降15.5%和36
.9%,占全省集体上访总数5078起的2.4%。中办国办受理我省来信2.2万余件,下降
8.9%;接待上访715起,继续保持了全国较好的位次;其中集体上访23起、304人,
与上年基本持平。特别是在4、5、6三个月,各地层层落实责任,严格控制措施,工
作卓有成效,没有发生群众集体来省进京上访,没有出现上访人员在中央、国家机关
和领导人住地滋事生非的现象。从而有力地维护了全省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
加强信访信息工作,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各级各部门把做好信访信息工作作为
深化信访工作的重要方面来抓,强化信息意识,健全信息网络,拓宽信息渠道,围绕
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对群众来信来访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向
领导反映。全省县以上党政信访部门,共提供信访信息1.2万条,有50%被各级党委
、政府和有关部门采纳,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特别是一些热点问题和不安定
因素,引起了领导重视,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对化解矛盾发挥了积极作用。一些重要
的揭发举报,为发现和查处大案要案提供了线索,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实施信访法规有新进展。各级各部门继续认真执行《信访处理暂行规定》和《人
民群众上访程序》,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健全各项制度,完善操作办法,加大宣传
力度,狠抓业务培训,推动了法规的落实,扩大了实施面。不少地方和部门把执行上
访书面答复制度,作为实行群众逐级上访的重要环节来抓,全省共填写上访书面答复
意见4000余份。通过贯彻执行信访法规,进一步增强了受理机关和信访人依法办事的
观念,提高了信访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水平,对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减少
越级上访起到了重要作用。
信访工作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面对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的情况,多数地
方和部门的领导更加重视信访工作,认真解决信访部门存在的实际问题,充分调动了
信访干部的积极性。基层信访工作弱化的趋势得到初步扭转,机构有所加强,人员有
所充实,就地化解矛盾的能力有了提高。全省80%以上的乡镇、街道办事处达到“三
无”要求。不少地方和部门还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新的工作经验。有的地方为强化
对受理机关和上访人的双向制约,实行了“一卡两金”制度;有的地方为帮促后进单
位,采取了重点管理措施;有的地方树立新观念,采取新办法,使结服上访老户的工
作取得新的突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
同提高,有力地推进了全省信访工作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