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8&rec=54&run=13

[农村股份合作制发展概况]我省的农村股份合作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后,适应农村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80年
代初期,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过程中,一些地方为了保护和发展已形成的生产
力,在对乡村集体财产和乡村办企业资产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划出一定比例折股
量化到户,采用了股份合作的方式。进入80年代中期,我省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为了解决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特别是资金、技术、设备短缺的难题,
有的采取“以资带劳”、“以劳带资”,有的采取资金、设备、技术入股经营等
办法,大力兴办各种企业。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发表后,省委、省政府把推行股份
合作制作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来抓,并且在全省推广周村
股份合作制的经验,使农村股份合作制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我省农村股份合作制发展的特点
(一)发展迅速。实行股份合作制较早的淄博市,1993年底股份合作制企业已
发展到1万余家, 占全市乡村集体企业的72%,募集资金17.6亿元。据统计,到
1993年底,全省实行股份合作制的企业已达6.8万家,其中乡村集体企业40473家,
占总数的2 5%,集资305.6亿元,吸引外资32亿元。
(二)产业延伸。农村股份合作制由乡镇企业向农、林、牧、渔业和山地、荒
地开发及第三产业延伸,有些地方在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革取得经验的基础上,
逐步把这一改革成果应用于县属工业企业、街道办集体企业、房地产开发、市场
建设等。
(三)范围扩展。股份合作制的内容和范围,已开始打破地域、所有制界限,
由单纯社区范围内资金、土地、设备的股份合作,向城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多元
渗股扩展。
(四)逐步规范。股份合作经济的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由原来不建全、不规
则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我省农村股份合作制的类型
一是对现有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即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通过估价虚
分、扩股改造和折股出售三种方式,将原有的资产股份化。这种类型占了绝大比
重。二是新建企业一开始就实行股份合作,即多方利益主体以股份的方式共同投
资建立企业,集各方优势于一体,形成新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三是一些个体私营
业主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将厂房、资金、技术、设备等折成
股份,自愿与其他个体私营企业或集体企业实行联合经营。
实践证明,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的发展,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发展生产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赵玉良)

[山东省第二期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任务全面完成] 山东省第二期 (1991-
1993年)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涉及全省14个市地、83个县、415个乡镇、9233个行
政村。计划投资8720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2400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6000万
元,地(市) 级财政配套2877万元,县(市、区)级财政配套17076万元,县以下集
体和农民自筹13250万元,农民专项贷款24000万元。计划改造中低产田500万亩,
开垦宜农荒地97万亩。预计新增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粮食75万吨、棉花5万吨、
油料(花生)3万吨、内类1.2万吨、鱼类0.7万吨、蛋3.5万吨、果品3.8万吨。
与第一期相比,第二期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的主要特点是:
一、各级党委、政府对开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滨州、菏泽、德州、枣庄、
东营、临沂等市地及莒南等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过问,当作首要
大事来抓,这是按期完成任务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各级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原则、重点,认识越来越深刻,已由
过去的修修补补、改良式开发转为重整山河、彻底根治;由过去的分散、单项开
发转为集中连片、综合开发;由过去的各自为政、分部门开发转为统一领导、统
一规划,各部门协同作战搞开发;由过去单纯抓粮棉油的低层次开发,转为在改
善生产条件的基础上,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新阶段。
三、各地项目区建设的标准质量越来越高。基本做到了集中连片、综合治理,
由原来的中低产田变成了沟渠路林桥涵闸、井泵房机电管综合配套旱涝保收的基
本农田,尤其是项目区的路、林网、水利工程和区域化种植、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几乎都成了当地的样板田、示范方、参观点。
四、农民群众干开发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农民和集体为搞好第二期开发,拿
出了3.68亿元的自筹资金和3.3亿元劳务投入, 开发确实为群众带来了实惠,所
以人民群众并不认为是负担。
五、项目和资金管理越来越规范,各级的管理工作都逐步走上了程序化、规
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六、开发的成效越来越显著。项目区的综合生产能力普遍有了显著提高,生
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善,已建成“双千田”和高值田83万多亩,占整个开发面
积的14%。
据统计, 1993年度实际完成投资11. 096亿元, 其中,完成中央财政拨款
2.4亿元, 完成省内各级财政配套2. 61亿元,完成农行贷款2.38亿元,完成县
以下自筹3. 68亿元, 分别完成计划的126.9%、 100%、 100.5%、99.3%、
277.9%。 另外,还有劳务折资3.3亿元。三年共改造中低产田591.1万亩,开荒
98万亩, 分别完成计划的118.22%、 101%。 新增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粮食
113.9万吨、棉花5.32万吨、油料3.88万吨、肉类5.26万吨、蛋类3.6万吨、果品
(进入盛果期可形成生产能力) 12.3万吨、水产品0. 80万吨,分别占计划的152
%、106.4%、129.3%、438%、103%、323.7%、115.7%。三年累计增产粮食
193万吨、棉花8.29万吨、油料6.1万吨、肉类8.06万吨、蛋类3.63万吨、水产品
0.96万吨, 果品3.2万吨、蔬菜17.5万吨,连同林木和农产品加工等收入,直接
经济效益达40.65亿元,投入产出比达1:3.48。 (邱剑锋)

[农村外向型经济取得新突破]1993年,我省农村外向型经济取得突破性进
展。 全省全年外贸出口达59.76亿美元,比去年增长27.1%,其中农副产品出口
创汇16亿美元(指由本省口岸和外省口岸出口总数),占整个外贸出口总额的26.7
%; 全省新签外商投资项目8012个,增长721.3%;合同外资额75.5亿美元,增
长59.9%,实际利用外资22.6亿美元,增长64.2%。
发展外向型农业,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是发展市场农业的必然要求,为探
索路子, 总结经验,1993年5月,省政府出台了“建立山东省农业高新技术开发
示范区和外向型农业开发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确定在青岛、威海、临沂、滨州、
枣庄、菏泽、潍坊七个不同类型的市地各选择一个出口创汇基础较好的县 (市、
区) ,作为创汇农业开发示范区,给予资金和优惠政策扶持,以点带面,促进全
省创汇外向型农业的全面发展。
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协作与振兴, 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1993年8月,利
用青岛国际啤酒节,组织了一次全省性的农产品展销暨经济技术洽谈会,全面地
展示和推销了省内农林牧副渔业产品及乡镇企业的名优特产,并且交流了新技术、
新成果, 全省17个市地均有参加,共落实了146个展位,洽谈项目1200个,签订
成交项目550个, 合同金额3000万元,零售商品30万元,转让科技成果40项,参
观人员达1.5万人次。 山东省与新加坡之间友好交往密切,经贸合作关系不断扩
大。1993年11月,新加坡--山东经济贸易理事会正式成立,签署了“粮线”农业
合作计划,以利用新加坡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贸易渠道,全面开发山东省农副
产品资源,提高出口生产加工技术水平,通过双方在水果、蔬菜、肉食品、海珍
品、经济作物、畜牧业、种植业等七个方面的合作,推动全省以农副产品出口加
工为主导产业的创汇农业发展步伐,提高山东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目
前双方合作项目正在进行中。
为使全省农业系统的同志了解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后,对我国农
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以及产生的影响, 1993年6月举办了“复关”与农
业发展报告会,来自全省12家省直部门、17个地市、40多个县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介绍了全省农村经济及创汇农业的基本情况和当前发展农村经济的基本思路,
并由中国参加第十三、十四次复关谈判的农业代表通报了“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
缔约国地位谈判”的最新情况以及恢复缔约国地位的重要意义、影响和对策。
(省农委外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