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8&rec=180&run=13

中共市委书记 张敬茂
副书记 时立军(女) 姜开文 李明启 王玉章
中共市纪委书记 李明启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敬茂
副主任 何心振 房逢玉(女) 王士范 姚炜
市长 时立军(女)
副市长 王玉章 杨永为 孟昭章 王传泉 王育革 孟广金
市政协主席 时立军(女)
副主席 王锦峰 杨良松 汪孝忠 周重礼(女) 徐中和
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矫春晓
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马友才
1992年11月22日, 经国务院批准,莱芜市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1993年1月15日
正式挂牌办公。全市辖莱城、钢城两个区。总人口 118.8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
.8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1‰,比上年下降1.43个千分点。
1993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44.4亿元,比上年增长64.2%,其中第一产业增长
20.4%, 第二产业增长85.0%,第三产业增长75.5%;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工农业
总产值达到92.34亿元,比上年增长62%。
农村经济获得全面发展。与上年比,粮食生产在耕地面积减少 6.4%的情况下,
单产增加 79.5公斤;总产达50. 3万吨,增长 4. 9%。花生总产 1. 3 6万吨,
增长194.9%。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 生姜面积达到9.55万亩,大蒜 9.
87万亩,分别增加 4. 95万亩和6. 66万亩。果品总产量6.3万吨,增加2.1万吨。
大牲畜存栏3.36万头, 生猪出栏50.33万头, 家禽出栏381.83万只, 肉类总产
54470吨, 水产品产量1559吨,蔬菜总产60万吨,都有不同程度增加。农业总产值12
.26亿元,比上年增长18.5%。
工业生产速度、效益同步增长。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80.08亿元,比上年增长71
.6%。 其中省以上工业企业完成15.46亿元, 增长19.7%; 地方工业企业完成
64.61亿元,增长91.5%。在地方工业中,市直工业完成11.06亿元,增长41.2%;
区直及乡镇工业完成18.13亿元,增长85.3%;村及村以下工业完成35.43亿元,增
长119.6%。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
核算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3.05亿元,增长81.2%;实现利税6.1亿元,增长64.6%;
全员劳动生产率13327元/人。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原煤124.3万吨,
增长25.3%; 水泥66.4万吨,增长38.3%;生铁93.4万吨,增长11.6%;钢84万
吨, 增长22.6%;钢材43.2万吨,增长9.7%;机制纸及纸板2.56万吨,增长23
.1%;塑料制品8400吨,增长6.7%;棉纱5175吨,增长24.9%;棉布1114万米,
增长52%;饮料酒4.4万吨,其中啤酒2.7万吨,分别增长47.2%和101.5%。发电
量24.1亿度,与上年基本持平。
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1993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0.1亿元,比1992年
增长75.5%。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13.4亿元,增长27.4%。全市商业网点新增营
业面积9.7万平方米。东方大世界、时装大厦、莱城建材市场、家具大世界等重点项
目陆续建成营业,布鞋市场、粮油批发市场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交通、邮电、通信
事业发展迅速,“瓶颈”制约有所缓解。泰莱一级公路建成通车,莱马路改造工程开
工建设, 莱博路改造工程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公路货运量537万吨, 货运周转量
14297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9.3%和1.3%。市内程控电话扩容4000门,新增
乡镇程控电话1.2万门, 全市程控电话总容量达到2万门,并开通了移动电话和无线
寻呼系统。年内邮电业务总量 2401万元,增长 80.1%。年末电话机数17417部,增
长19.1%。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乡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计划新修和改造
的9条城市道路,已有6条实现通车或简易通车。莱城城市供水工程进展顺利,叶马槽
水源地完成一期工程,日供水能力增加1万立方米。城市集中供热一期工程开始启用。
供热面积达到13万平方米。煤气工程开工建设。官寺小区、朝阳小区、北园新村完成
住房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钢城区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全市5个乡镇的集中供水工程,
已有4个乡镇基本完成, 15个边远山村的人畜用水问题已有7个村基本解决。5个边远
山区乡镇的电视差转站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加。 1993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4亿元,增长81.3
%。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完成4.5亿元,增长36.7%;全民所有制单位
技术改造投资完成2.2亿元, 增长148.6%;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完成9.5亿元,增
长75.9%。 年初确定的80个重点项目,年底有56个竣工投产或完成一期工程,可新
增年产值11.5亿元,利税1.2亿元。
财政收入和银行信贷稳定增长。 全市财政收入21673万元,比上年增长52.9%;
财政支出19614万元,增长58.8%。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金融工作经过
治理整顿,形势明显好转。全市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8亿元,比年初增加 4. 4亿元;
各项贷款余额 17.2亿元,增加 4.3亿元。金融、财政信用资金投放总量 26. 37亿
元, 比年初增加 7. 95亿元。社会保险业务不断扩大,保险费收入达到4293万元,
比上年增长41.6%。
外经外贸取得显著成绩。 1993年,全市完成出口商品收购总值4.02亿元,增长
53.7%, 是全省增长速度较高的市地之一。全市新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8个,累计发
展三资企业68家,总投资1.9亿美元,合同外资额6909万美元,外方到位资金2019.
9万美元。已投产三资企业30家,实现产值1.59亿元。
科技工作,在普及各类实用技术的同时,积极开发研究高新技术,健全科技推广
服务体系,加快了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全市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完成40项。
其中7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5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11项填补国内空白,4项填补
省内空白。完成科技攻关项目28项,实施星火计划、火炬计划15项。教育工作,基础
教育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中、高等专业教育发展较快,
师范学校规范化建设基本完成。 新建了中等专业学校,当年招收学生100人。成立了
莱芜市广播电视大学。各部门、各单位与大专院校联办的大专班达到10多个。高校招
生本科录取人数达到456人,创历史最高水平,理科录取分数线居全省第一位。影视、
文化、卫生、体育等项社会事业也都有了新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市城乡储蓄存款余额达到 12.69亿元,比年初增
加 2.74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 2250元,比上年增加 450元,增长25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6元,比上年增长26.3%。零售物价总指数上涨幅度9.03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对外经贸实现新突破
1993年,市委、市政府坚持深化外经外贸体制改革,把外向型经济发展列为全市
经济发展的首位,并制定了对外经贸总体发展规划,设立了外商投资服务公司、国际
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翻译事务所等服务实体。年内先后在香港和青岛举行了新闻发布
会,并组团成功地参加了青岛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同时,狠抓城建、交通、通讯等
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使对外经贸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出口收购大幅度增长,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出口收购完成40.23亿元,占计
划的114.95%, 比上年增长53.65%。其中,工业制成品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达到68.73%。
利用外资发展较快,三资企业健康发展。全市新批三资企业28家,三资企业达到
68家, 其中已投产的30家。合同利用外资额 690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2019.6万
美元。全年三资企业完成产值1595.4万元,实现利税2157.3万元,出口创汇659.98
万美元。
对外经济技术、劳务合作开始起步。山东塑料橡胶机械厂在马来西亚建成一家海
外企业,并扩大了对日本普拉特公司、香港震雄集团的劳务输出。市工艺美术公司在
巴巴多斯援建的羽毛制品项目,初步效益良好,并续签了继续合作的合同。
外贸企业走实业化、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发展的路子步伐明显加快。1993年
外贸部门在扩大地毯、地毯纱、绗缝、塑料制品、工艺品、兔毛加工等生产能力的基
础上,新上了长毛绒玩具、绣花、花生分级、姜块淹制、姜芽加工等加工项目。与新
加坡合资兴办的“莱芜东方食品有限公司”建成投产。以外贸实业为龙头,发展乡镇、
村各类加工点42处, 从业人员达到4000多人。自属工业产值完成3206.37万元,比上
年增长83%。 市外贸部门还狠抓企业内部管理, 增收节支,增强自我积累的能力,
1993年实现利税266.52万元, 比上年增长133.28%,是全省外贸部门经济效益较好
的市地之一。

莱城区
中共区委书记 雷茂禹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雷茂禹
区长 李禄生
1993年,莱城区辖13个镇、11个乡,设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 96.96万人,总
面积1920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52265公顷。全区工农业总产值58.1亿元,比上年
增长75%。其中工业总产值47.08亿元,增长101.5%;农业总产值11.02亿元,增
长17.7%。 财政收入3862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72亿元,银行各项存款余额
14.4亿元。粮食总产45.13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228元。
市场农业迈出新步伐
1993年,莱城区按照农业产业化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
业。区委、区政府从莱城区的实际出发,总结提出以比较利益法、反弹琵琶法、自我
保护法、以外捉内法、质量取胜法等“五法”为指导,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建立
大蒜、生姜、果品、蚕茧、生猪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由增量型向增
效型转变,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全区农业总产值在耕地比上年减少的情况下,仍
达到1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农村经济总收入61.7亿元,增长120.4%;
农民人均纯收入1228元, 比上年增长26.6%。全区生姜、大蒜、蔬菜等高值经济作
物和林果、 畜牧业总收入即达到6.2亿元,农民人均占有6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
加的部分,主要来源于此。
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区委、区政府突出抓了流通运销、农畜产
品加工、外贸出口三大体系的建设,实行服务带动。区、乡镇、村三级服务组织功能
齐全,在消化农副产品、搞活流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效
益,建立了六个加工体系:姜、蒜、葱、蔬菜加工体系;畜禽加工销售体系;果品加
工销售服务体系;蚕茧加工销售服务体系;农畜产品保鲜储存体系;农副产品出口创
汇体系。 1993年,全区农副产品加工能力达到36.9万吨,商品率达到73%。姜芽等
创汇农副产品的生产也有较大增加,仅杨庄镇姜芽等创汇收入就达到3500万元。
区委、区政府在发展市场农业方面十分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嘶马河蔬菜批发市
场、官寺蔬菜批发市场、高庄生姜市场、牛泉兔毛市场改建计划完成,大大提高了购
销能力。同时,组织乡镇扩建改建乡村集贸市场,拓宽街道,硬化路面,加强邮电通
讯设施的建设,促进了商品生产。

钢城区
中共区委书记 刘焕立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孙业富
区长 李德鑫
1993年, 钢城区辖3个镇、2个乡,总人口 21.9万人,总面积319平方公里,其
中耕地面积7274公顷。 全区工农业总产值18.81亿元,比上年增长41.9%。其中工业
总产值17.57亿元, 增长44.2%; 农业总产值1.24亿元,增长26.2%。财政收入
1283万元,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68亿元, 银行各项存款余额4.1亿元。 粮食总产
5.21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121元。
股份制企业初具规模
以技术、资金、土地等形式入股组成的钢城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6年。
1993年, 已发展成为以颜庄、 里辛、 城子坡3个乡镇为股东,拥有32处企业、职工
5500人、 固定资产1亿余元的股份制经济实体,有煤炭、化工、建筑建材、机电、冶
金、 汽车修理、饮食服务、服装家具等十几个行业,生产100多种产品,形成了以能
源为基础, 以高新技术为龙头,各行业齐头发展的工业体系,全年实现工业产值2亿
元。
依托国营企业求发展。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地处莱芜钢铁总厂的有利条件,借
助莱钢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在产品生产上以为莱钢服务为宗旨,依靠莱钢各企业兴办
起粉末冶金厂、 耐火材料厂等7处企业。在组织产品生产中,借助莱钢的技术优势开
展技术攻关,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在莱钢和省内已赢得了
广泛的市场。
发挥交通和资源优势。公司处于205国道和磁莱铁路沿线,客货流量很大。为此,
先后兴建了钢城商业大厦、西苑宾馆等高标准商贸大楼,建起了加油站、物资贸易中
心、大型钢材市场,开展了饮食服务、商业贸易等项目,使第三产业获得长足发展。
他们还充分挖掘当地的资源优势,对岱山、南下冶、里辛、潘家庄四处煤矿不断进行
扩建,使煤炭产量不断提高。至1993年,已达到年产30万吨,成为莱芜市重要的煤炭
基地。
走科技兴企之路。公司先后与国家科委、北京钢铁研究院、中国粉末冶金协会、
中国科技大学、上海硅酸研究所等30多家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密切联系,引进各类
技术人才80多名,派出60多名生产骨干到高等院校进行脱产学习,1100多名干部职工
接受了大中专教育,职工素质不断加强,企业管理水平和科技开发能力不断提高。公
司引进新产品、新技术37项,其中7项属国内首创、4项填补省内空白,16项填补市地
空白。高耐磨炭黑、金铜热水嘴、法兰盘、山楂果茶等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
(倪正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