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8&rec=179&run=13

中共市委书记 王树文
副书记 尹忠显 于学田 熊可山 车金河
中共市纪委书记 董书堂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家政
副主任 史佩涓 浦瑞霆 孙吉芳 赵奉迪
市长 尹忠显
副市长 肖开富 陈万光 焉荣竹 刘丕祥 祝利民
市政协主席 于学田
副主席 赵全忠 陈学志 刘凤仙 王咸诗 马世治
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于焕伦
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孙运河
1993年, 是日照市设区带县的第一年。共辖1区2县和1个办事处,即东港区、五
莲县、 莒县和岚山办事处。年末全市总人口266.8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21.97万
人,人口出生率为 9.79‰,人口死亡率为5.8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5‰。
1993年,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56亿元,比上年增长2 5. 4%,其中第三产业增加
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工农业总产值121.25亿元,比上年增长41.3%。
全年粮食总产量118.3万吨,比上年增长11.5%;花生总产18万吨,比上年增长
46.8%;水果总产23.5万吨,比上年增长15%;肉类总产10.2万吨,比上年增长1
.5%; 水产品总产24.15万吨,增长30.3%。农业总产值40. 96亿元,比上年增
长15.1%; 农村经济总收入57.01亿元,增长42.2%;农民人均纯收入975元,增加
187元。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0.29亿元, 比上年增长58.9%,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完
成产值41.28亿元, 增长36.6%,实现利税2.84亿元,其中利润1.28亿元,按可
比口径分别增长50.1%和45%。 四级乡镇企业完成产值77. 3亿元,增长 8 7. 9
%,实现利润 5. 7 2亿元,增长81.65%。交通运输事业全面发展。年未公路总里
程达1238公里。公路建设开工项目、施工进度和质量均大大超过往年;客货运输有新
的发展, 日照、岚山两港完成吞吐量1421.5万吨,比上年增长7.7%,其中日照港
完成1316.7万吨, 岚山港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达104.8万吨,均创建港以来的最
好水平。海洋运输从无到有,去年已发展运力5500吨位,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电
力、邮电事业也都有了新的发展。
商贸流通稳步发展。 完成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3.4亿元,增长21.8%;社会零售
物价总指数为111.6%。国有商业完成商品零售额18.85亿元,增长24%;联营和个
体完成商品零售额3.77亿元,增长15.2%;城乡集贸市场成交额8.3亿元,增长54.8
%。
外向型经济快速增长。 全年完成出口商品供应总值13.8亿元,增长74.7%;自
营出口创汇320万美元; 新批利用外资项目140个,合同利用外资额1.17亿美元,分
别增长82%和95%; 实际利用外资3261万美元,增长1倍;三资企业出口创汇1826万
美元,增长1.8倍;新批海外企业10家,总投资169.5万美元;签订对外承包劳务合
同16项, 总金额460万美元;日照、岚山两个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已初步形成了快
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金融财政状况明显好转。 至年底,各项存款余额31. 39亿元,比年初增加 7.
4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 32.15亿元,增加 5.66亿元。实现保险业务总收入6290.3万
元, 比上年增长39.8%。全市财政收入完成2.89亿元,增长51.3%,实现了收支
平衡,略有结余。
科技教育等社会各项事业都有新的进展。1993年日照市被批准为省级社会发展综
合实验区, 为日照市科技引导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开辟了新路;全年取得科技成果297
项, 其中2项获国家级奖励,23项获省部级奖励;全市引进各类专业人才1000多人,
壮大了科技整体力量;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创建规范化学校52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示范学校87处;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各级医院规范化管理程度明显提高,计划
生育工作继续保持全省先进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95‰。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1993年城市居民人均收入2554.3元,扣除物价因素,
实际增长26.3%; 农民人均收入975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5%。职工工
资继续增加。全市年末共有职工215.27万人,比上年增长8.1%,工资总额41381万元,
增长34.2%; 城乡居民年末人均储蓄余额达854元。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8.8平方
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13.3平方米。
市区崛起一座“农民商城”
日照市积极鼓励致富农民投资参与市区城建开发,1993年共吸引农民近6000户,
融通资金达1亿元,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商业走廊建设,一座“农民商城”
正在市区崛起。至1993年底,“农民商城”框架已构成,由4条商业街组成,总长 11
公里, 建筑面积 20万平方米。1993年初开始拆建的福海路商业街,全长2020米,开
发建筑面积9.37万平方米, 每座商贸营业楼造价都在三、四十万元,全部是农民投
资建设。“农民商城”的崛起既改善了市容,又促进了经济繁荣,这里的渔货、木材、
煤炭、汽车、日用百货等市场日渐发育成熟。
日照跻身全国密度最大的“星火”区
“星火计划”的实施,为日照市发展乡镇企业、建设海上日照、振兴农村经济,
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全市累计实施星火计划项目33项,新增产值1亿多元,
成为全国密度最大的“星火”区之一。
日照从1990年正式实施“星火计划”,开始上了“万亩桑园高产开发”和十几个
“短平快”小项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星火计划项目逐步转上了技术含量高、群
众优势强的项目。“八五”以来,结合日照多数乡镇能生产出口五金产品的实际,向
国家申报了“日照市五金工具类产品开发”项目,国家科委将该项目列入“八五”国
家级重点区域性支柱产业,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发挥群体优势,先后
选择了8处企业,申报五金工具类出口项目8个,争取星火贷款1200万元,使东港区五
金工具出口量年增长率由“七五”期间的15%增长到现在的39%,成为日照的重要支
柱产业。
新型劳动体制在日照基本形成
市劳动部门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建立了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社会
保险、工资调控、行政监察等五大体系,使新型劳动体制在日照市基本形成。一是建
立以劳动市场为中心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运用市场调节,做好劳动就业工作。市直
和区县劳动市场开办以来, 共办理用工和求职登记手续1万多人次, 职业介绍成功
7820人次,组成劳务输出1.2万人。二是建立了职业技术培训体系,形成面向社会多
方办学、根据需求设置专业、定向培训急需人才的格局。目前,全市技校和企业开办
的技工分校达到8处,在校生达3000余人,形成了长中短、高中初相结合的办学路子。
三是建立了社会保险体系,企业职工养老、失业保险金的收缴和支付工作运行良好。
1993年全市共收缴职工养老保险金4069万元。为3429名亏损企业职工发放救济金50万
元。四是建立宏观调控体系,合理控制了乡村劳动力到城镇就业的流向和市外职工调
入市内的流量,对企业工资总额进行了分级分类调控管理。五是初步建立了劳动行政
监察体系,修改和完善了《劳动行政监察试行办法》和《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试行
办法》两个法规文件。
岚山办事处
中共岚山工委书记 张玉佩
市政府岚山办事处主任 张玉佩
1992年日照市依托岚山港设立了“岚山开发区” ,1993年5月,又设立了“中共
日照市岚山工作委员会”和“日照市人民政府岚山办事处”,三套机构一个班子,辖
岚山、 碑廊、 汾水、虎山、前三岛5个乡镇、街道,总面积251. 3平方公里,人口
18万。1993年全处工农业总产值1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29元。
区位、港路优势明显。岚山是国家重点生产力布局和开发建设的沿海主轴线与岚
(山)坪(上)和石(臼所)西(安)线产业聚集带的交汇点,山东与江苏的结合部;
隔海与日本、南朝鲜相望,出海可通世界诸港,岚(山)坪(上)铁路汇入石西线后,
西行可直驶荷兰鹿特丹港,成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之一。岚山拥有国家一类开放
口岸岚山港,港内能设500——50000吨级泊位30多个,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年吞吐能力达250万吨。并拥有全国最大的液体化工码头。处内204国道和017、048省
道纵横贯穿,同岚山港、坪岚铁路一起组成四通八达、便捷快速的交通运输网络。
大渔业基础雄厚。岚山拥有25公里海岸线,滩涂面积2.2万亩,可利用水域面积
20万亩。水产品资源丰富,盛产鲳鱼、黄花鱼、西施舌、海参、对虾、文蛤等90多个
品种。水产品总产量12万吨以上。有冷库54座,一次性可储存1.8万吨。
企业发展迅速。全处处属企业已发展到40余家,乡镇四级企业已发展到6650家。
1993年全处工业总产值达到8.85亿元,同比增长86.2%,利税同比增长220.9%。
其中, 日益木制品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已达到3000万元,1993年8月份在美国纽约创办
了分公司, 实行跨国经营,年创汇300多万美元,实现产值8000万元,实现利税1000
万元。
强乡强村。岚山街道办事处连续两年被列为全省百强乡镇。圣岚路居委会、官草
汪、童家庄子是日照市仅有的3个收入超亿元的村。
(丁海燕)

东港区
中共区委书记 徐善来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杨崇淦
区长 张玉佩* 徐善来(代)
东港区是1993年1月份组建的新区。行政区域为原日照市行政区域,7月份划出岚
山等五乡镇, 设立岚山办事处。现辖16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面积1623.39平方
公里,海岸线长70.96公里,人口83.8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51976人。1993年,
全区工农业产值30.1五亿元,财政收入4104万元,粮食总产38万吨。职工人均年工资
28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2元,比上年增加112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亿元,出口
商品收购总值4800万元。
乡镇企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1993年,区委、区政府把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中之重,突出抓了领导、技
改、管理、投入四个关键环节,使乡镇企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993年,全区完
成乡镇企业总产值25亿元,比上年增长53.4%,完成工业总产值16.2亿元,比上年
增长46. 5%, 其中乡镇办工业产值4.6亿元,比上年增长42.7%,村办工业完成
产值60677万元, 比上年增长56.1%,村以下工业完成产值46699万元,比上年增长
64.2%。
为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区委、区政府制定了《关于鼓励乡镇企业加快发展的规定》,
与各乡镇街道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实行了区、乡两级主要负责人抓乡镇企业制度;大
力推进技术改造, 实施重点投入, 对投入100万元以上的44个重点项目择优扶持,
1993年全区乡村企业完成投入2.7亿元;狠抓扭亏增盈,促进了平衡发展;深化企业
内部改革, 全区有478个乡村两级企业改造为股份合作制,股本总额1.8亿元。组建
了东港通用等4个企业集团。拍卖租赁兼并企业7家,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使
乡村企业的经营机制日趋灵活。
(王廷亮 贾立志 王磊)
五莲县
1993年,五莲县辖22处乡镇,面积150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4万亩,人口50
.43万,人口自然增长率0.81‰。全县社会总产值3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
上年增长38.5%;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9.4
%, 提前7年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 国民收入达1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
26.8%; 工农业总产值达28.62亿元,其中工业总值完成20.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
算, 分别比上年增长41%和51.7%。粮食总产达2.55亿公斤,增长24.5%;果品
总产达1.11亿公斤,增长5.6%;花生总产达0.39亿公斤,增长71.2%;社会商品
零售总额达4.39亿元,增长12.4%;财政收入0.69亿元,增长78.1%;年末全县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 4.32亿元,增长 32.8%;职工人均收入2350元,增长
11.6%;农民人均收入908元,比上年增长178元。
外向型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
五莲县地处山区,交通不便,1992年底由潍坊市划归日照市后,县委、县政府大
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全县外向型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1993年全县完成
外贸出口收购总值2.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7%,新批外商投资
项目23个,实际利用外资388.79万美元,分别是前五年总数的1.4倍和1.55倍。
一、出口商品结构日趋合理。围绕发展高创汇产品,首先,狠抓了结构调整,使
出口商品由低档原料型向高档成品型转变。1993年全县工业产品出口值占外贸收购总
值的81.1%。 其次,着力发展规模化生产,形成集团跨国竞争,1993年出口创汇超
过百万美元以上的大户企业共有7家。再次,坚持多元化出口,先后有7家企业取得外
贸出口自营权,新开辟了十几处外埠出口口岸,全县出口产品达到14个大类、78个品
种,远销欧亚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全县新办合资项目23家,其中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
目两个, 引进国外一流设备、生产高档高质产品的项目9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造林
被林业部命名为全国先进单位。为促使外商投资企业快投产、出高效,县委、县政府
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在土地开发、资金配套等方面大开绿灯。1993年外商投资企业创产
值1.07亿元,利税1010万元,出口创汇470.2万美元。
三、对外联络渠道拓宽。去年新建25个驻外窗口,其中国外办事处12个,与十三
个省市科研部门、大专院校和大企业建立了协作联系,发展合作项目20个,引进资金
1000多万元,引进技人才30名,使全县经济开始走上借助外力上档次、上水平、增效
益、加快发展的外向型轨道。
四、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为缓解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狠抓了交通、
通讯、供水、供电等薄弱环节,先后完成高等级的环县城路全线贯通和省道郝李路五
莲段改线和铺油任务,切割开通了3000门程控电话,启用了电力调度大楼,完成了却
坡水厂二期工程。年内通过了省级卫生县城验收。
(臧真琦)

莒县
中共县委书记 莫西云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战光厚
县长 孙雨
县政协主席 张洪举
1992年, 经国务院批准,莒县由临沂地区划归日照市。1993年4月,莒县对乡镇
区划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4个镇、28个乡调整为10个镇、15个乡。
1993年,全县总面积1952.4平方公里,耕地109.43万亩,总人口 108.08万。
工农业总产值实现37.06亿元(当年价格),比上年增长60.7%(1990年不变价);
农业总产值11.53亿元(可比价) ,比上年增长29.39%;粮食总产47.71万吨,比
上年增产3.4万吨,增长7.8%,创历史最高水平;乡镇办工业完成产值3.97亿元,
比上年增长54.6%, 村及村以下工业完成产值1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34.69%;
财政收入实现6627.4万元,比上年增长44.4%;全县各项存款余额7 13亿元,增长
23.9%,贷款余额7.4亿元,增长25.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12亿元,增长32.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3亿元,增长17.9%;出口商品收购总额1.85亿元;全
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年均工资收入2931元,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年均工资收入2058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842元。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
1993年,莒县的城乡规划、建设、面貌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全面完成。根据区划变动,建设现代化沿海开放城市的需要,
重新调整修订了1985年的县城总体规划,初步描绘出县城发展的建设蓝图。
城市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建设。新建城市道路4条,全长8000米,面积30.7万平
方米,为前三年拓通硬化道路总和的2.5倍。其中硬化莒州路、振兴路,全长1850米,
硬化路面4.8万平方米;拓展开通城阳路、市场路、振兴西路,全长3400米,面积10
.2万平方米;建桥涵12座,硬化桥面5300平方米。改淤泥河道480米。整修振兴路、
城阳路、市场东路、市场西路、红领巾路、文心东路、后营街道,面积52万平方米,
累计垫土方2万立方米, 垫山沙2800立方米,铺设维修人行道板8200平方米。清理落
水井、污水井280个。疏通排水管涵、沟渠8.5公里。新装、维修路灯85盏。新铺设供
水管道950米,对一、二自来水厂进行挖潜改造,增加供水能力3000吨/日。第三自来
水厂开工建设,并完成虹吸井开挖及部分管道铺设任务。全年完成供水量1150万吨,
较1992年增长11.5%。 公交事业安全运行14.5万公里,营运收入22万元,比1992年
增加8.7万元。 成立园林工程公司,建立了占地6600平方米的苗圃,培植各类绿化用
苗1.2万株, 各类花草3亩,公共绿化栽植各类花木6000余株,新增绿化覆盖面积27
亩,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2%,人均占有绿地面积3.8平方米,各项绿化指标均达
到或超过省级卫生城绿化标准。
房地产管理和开发工作。 1993年,房地产综合开发,施工面积10550平方米,新
开工面积6305平方米,竣工面积3126平方米,完成水、电、路、供热等配套工程89万
元,浮来住宅小区已基本建成;桃园小区开发已开始启动,邮电大厦等高层次、大体
量工程已动工。 完成公私房产权登记873处,房屋面积72.2万平方米;办理房屋交易
15起, 面积2598平方米;成交额107.4万元,比1992年增加 48万元。房屋拆迁工作
完成拆迁面积 50699平方米, 动迁人口 310户、997人,动迁单位27家,强行拆迁房
屋3套,拆迁面积217平方米,拆迁量为1992年的10倍。
村镇建设。 根据村镇建设十年规划,对龙山、夏庄等6个乡镇的总体规划进行修
订、 补充,调整、完善村庄规划28个。拆迁乡镇驻地房屋470户,拆迁面积4300平方
米, 拓通主要道路13条, 面积66万平方米,铺装人行道1.5万平方米,整修排水沟
102公里, 架设路灯80盏,修建桥涵31座,新增绿化面积4200平方米,新增自来水受
益村18个,增加用电村21个,基本达到乡镇道路畅通无阻,村村建有文明一条街的目
标。同时,抓了招贤镇大罗庄和陵阳乡赵家葛沟村“小康屋”试点建设,共建102户。
建筑业。1993年,新开工工程37项,总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竣工工程19项,
面积4.6万平方米, 全年完成企业总产值7038万元,比去年增长8.5%;外出施工队
伍19家,4200余人,遍及6省11个市区,创产值1800万元。
(陆京超 宋宜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