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8&rec=173&run=13

中共市委记李殿魁
副书记 张庆黎周德山阎启俊
陈锡山
中共市纪委书记 丁恩海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怿
副主任 王丁海 蒋成全 杨庆德 安家训 李献军 张希芝
市长 张庆黎
副市长 阎启俊 郝敦典 李吉祥 滕化迎 王宝国 姜振邦 杨鲁豫 (挂
职)
市政协主席 赵芳清
副主席 上官正昌 刘存吉 关美华 王效书 张源泉 刘杏元 颜捷先
周文龙 朱 瓒 苏荣桂
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聂绍光
市人民检察院院长 李长君

1993年, 东营市辖2区3县59个乡镇,设4个街道办事处。年末总人口161.41
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0‰。总面积为805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00.44人
/平方公里。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23亿元,比上年增长23.0%。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全年农业增加值12.5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农业总
产值17.7亿元,增长20.8%。粮食总产量87.3万吨,增长45.9%,增幅列全省首位。
棉花总产量1.44万吨,完成年计划的28.9%,比上年减少21.1%。肉类总产量4.06
万吨, 完成年计划的116%,增长26.3%。水产品总量6.1万吨,增长29.0%。乡
镇企业总产值40亿元, 完成年计划的118.7%, 增长54.5%, 企业总数发展到
3.89万处,从业人员达到17.59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1%。
地方工业实现了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全年地方工业总产值39.1亿元,增长
79.5%。完成技改投资3.1亿元,增长40%,完成技改项目168项,新增产值5.86
亿元,利税9169万元;完成技术开发项目44项,新产品产值率11.6%。发挥资源
优势、调整和改善地方工业结构,培育主导工业群,成立了山东东营石油化学工
业集团总公司,抓紧了6万吨PVC塑料加工项目的前期工作;中密度纤维板厂等一
批项目着手建设。 强化企业管理,增加综合效益260万元。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
销售产值21亿元,增长65%,涌现出首批产值过亿元的企业。
深入开展工农共建活动,促进了胜利油田生产建设稳定发展。坚持地方与油
田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方针,地方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支持油田建设,油田广
大职工艰苦创业,使胜利油田稳步发展。全年石油工业产值93.7亿元,原油产量
3270万吨,天然气产量13.7亿立方米。建立了东胜精攻石化有限公司,为地方和
油田联合开发油气资源探索了新路子。
固定资产投资有了较大增长,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加快。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完成13.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2%,增长87.4%。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
新建改建公路60.3公里;东红路黄河大桥至东营港一级汽车专用线顺利开工;东
营港3×30 00吨级码头工程经省批准立项。交通运输完成货运量1487.6万吨,货
运周转量14523 1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4.5%和13.3%;客运量455.9万人,客运
周转量43611万人公里,分别较上年减少3.2%和8.1%。新开通程控市话1000门,
新增农话线路200条,长途电路204条,累计有30个乡镇实现了电话自动化,全市
邮电业务量5508.8万元, 市话年末达到22017户,农话年末达到2074户。电力销
售量完成34亿千瓦时。 广饶22 0千伏变电站、东城220千伏变电站正加紧建设。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市直在建项目5 2个,总建筑规模22.66万平方米,完成投资
7757万元。 全市房地产开发开工区片15个,共完成投资2亿元、竣工面积30万平
方米,其中住宅12万平方米。
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务院正式批准东营市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省六
次党代会把东营市列为山东对外开放前沿;经贸部赋予东营市进出口权。东营开
放开发综合试验区已经起步。 全市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4.3亿元,完成年计划
的122.9%, 增长43%,出口创汇204万美元。新批“三资”企业109家,总投资
1.72亿美元, 合同外资额6036万美元,实际使用184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6.9
%。全市外资企业累计达到199家。
个体和私营经济展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全市个体户发展到38234户,私营
企业发展到544家, 从业总人员达到8.19万人,上缴税金占全市税收收入的13%
以上。
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银行存款持续回升。全年财政收入4.3亿元,完成
年计划的118.1%, 增长27.7%,其中工商税收3.78亿元,增长27.3%,地方财
政支出4.95亿元, 增长19.4%。全市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1.07亿元,较年初增加
9.77亿元。 各项贷款余额62.65亿元,较年初增加9.24亿元。保险事业又有新发
展。承保总额达到145.45亿元,保险业务收入1.14亿元,业务支出8857万元,其
中赔款4574万元,赔付率为65.98%。
市场建设和商品流通有新的发展。新建扩建东城商贸中心、百纺大厦等大型
商业网点10处, 新增营业面积3.37万平方米;全年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24.36亿
元。 投资1.2亿元,对集贸市场进行了改造和扩建,建成面积8.39万平方米;全
市万人市场占有率居全省首位。 城乡集贸市场已达208处,成交额10.1亿元,增
长83.0%。
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立市、科技兴业”方针取得明
显成绩。 全市取得市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231项,比上年增长20%,其中19项达
到国际先进水平,157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技
进步奖、星火奖46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21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数达到81532
人。其中高级342 6人,中级17445人。科研经费投入1.29亿元,比上年增长74%,
其中科技贷款5053万元。 组织受理专利95项,授权116项,实施49项。科技贸易
机构发展到268家,从事技术贸易的专兼职人员达到1.16万多人。增加教育投入,
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98.3%,小学毕业升学率96.4%,有
52个乡镇实现了初等义务教育。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招生4335人,联合大学已开始
招生;高考录取2618人,接收、派遣大中专毕业生1792人。高等学校在校生7809
人, 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5316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0.19万人,小学在校学
生14.84万人。 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09个,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0402人,
床位5039张。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史志等项事业都有进一步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1993年,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3254.56元,比
上年增长39.7%; 农村人均纯收入855元,比上年增长26.7%。全市城乡居民储
蓄存款余额29.8亿元, 较年初增加6.1亿元。市区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总水平上涨
11.3%,职工生活费用物价总水平上升14。2%。

(魏滋生)

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专员)联席会第五次会议在东营市召开
1993年10月13日~15日,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专员)联席会第五次会议
在东营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锦西、秦皇岛、
唐山、天津、沧州、济南、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17个市(地)的
市长(专员)、经协办(委)主任、市长(专员)特派员。应邀参加会议的有:国家计
委有关领导,辽宁、河北、山东三省经协办的领导,以及理论界和新闻界的有关
代表。会议的中心议题:围绕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加速环渤海湾地区开放开发的战
略,总结交流各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经验,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下,加强区域联合协作的思路,进一步推动环渤海地区的区域合作和经济发展。
会议具体讨论了下列问题: 1、通过了秦皇岛市副市长吴昌荣代表联席会所
做的第四次会议以来工作的报告,充分肯定了一年来的成绩和进一步推进区域联
合协作的新思路。 2、着手制定跨地区联合协作项目的发展规划。根据国家计委
制定的四省二市区域发展规划,重点选择一些一个市(地)干不了或干起来有困难
的项目,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实行跨市(地) 区域联合协作。3、加快筹建“环
发公司”。商定由政府负责资金的筹措,构成公司的框架,选择投资少、见效快
的项目, 从小起步,滚动发展。4、接收了新成员。根据济南、威海两市人民政
府的的申请,会议一致同意接收两市为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专员)联席会的
新成员。6、商定第六次市长(专员)联席会1994年适当时间在烟台市召开。

(李德辉)

外向型经济有重大进展
1993年3月, 国务院正式批准东营市为沿海经济开放区;中共山东省委五届
九次全委(扩大)会议把黄河三角洲开发列为山东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省六次党
代会又把东营市列为山东对外开放的前沿。东营市抓住机遇,扩大开放,1993年
外向型经济有重大进展。
面向海外,全方位招商引资。加强了同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韩国、
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经济技术交流。3月份在香港和6月份在青岛举办的经贸洽谈会
上, 招商引资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共签定合同、 协议96项, 合同外资额
14.67亿美元。 “东营开放开发综合试验区” 建设已经起步, 与中外客商签订
“三资” 项目49个,总投资5.98亿美元,批准进区建设项目20个,其中8个开工
兴建, 4个建成投产。 1993年, 黄河三角洲成为投资的热点,全市新批准成立
“三资”企业109家,平均3天多办成一家“三资”企业,合同利用外资6036万美
元。 全市“三资”企业累计达199家,1993年,上缴税金404万元,出口创汇180
万美元。 全年申请到外国政府贷款4项,总计82 3.6万美元;争取到国际无偿援
助5项,总计919.7万美元。
外贸出口大幅度增长。1993年,由于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东营市出口创汇
的拳头产品--棉花、对虾产量下降70%以上,给全市完成外贸出口计划造成了极
大的困难。对此,全市外贸系统采取了有力措施:一是扩大玉米、饼粕、服装等
老产品的收购;二是开发芦笋、速冻蔬菜等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三是面向全国组
织货源,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建立了稳固的货源基地,市外货源收购额已占总收购
额的50%以上;四是加快外贸企业实业化建设,变收购经营型为生产经营型,市
直经贸企业共兴办出口创汇型生产企业6家, 加工、流通、服务企业20余家,全
年实现利润138万元。1993年,全市出口商品交货值4.3亿元,分别占省、市年度
计划的135%和123%,同比增长43%,增幅列全省第二位。收购绝对值在全省上
升5个位次,居第11位。

(李德辉)

大力发展“双高一优”农业
1993年,东营市各级政府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坚持以专业村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双高一优” (高产、高效、
优质)农业。
根据东营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结合各类专业村的成功经验,东营市确定
了具有地方特点的发展“双高一优”农业的路子,即围绕培育主导产业和重点产
品,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具体规划实
施了发展“双高一优”农业的七种模式:一是以肉牛、肉鸡生产为主的农区畜牧
业模式;二是以保护地栽培为主的蔬菜生产模式;三是以优质果品为主的经济林
生产模式;四是以稻藕鱼苇为主的盐碱地生态农业模式;五是以捕养加并举为主
的沿海渔业模式;六是以芦笋等名稀特优产品为主的创汇农业模式;七是以种养
加为主的庭院经济模式。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
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
1993年,全市围绕粮食、棉花、肉牛、肉鸡、芦笋、果品、蔬菜等主导产业
和重点产品建立的龙头加工企业, 已发展到2400多家;专业村已发展到354个;
专业户发展到11.7万个; 万头牛乡镇已达3个;淡水鱼养殖面积已达10万亩;蔬
菜大棚达到1.2万个;经济林发展到20万亩;浅水藕发展到2.8万亩;芦笋发展到
1.6万亩;“双千田”已发展到6.9万亩;封育苇场近10万亩,初步形成了具有一
定规模的蔬菜、肉牛、林果、浅水藕、淡水鱼、芦笋、芦苇等七大生产基地。
发展“双高一优”农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1993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5元,比上年增加180元,增长26.7%。农民人均纯收入在
1000~1500元的达到408个村69993户, 1500~2000元的达到75个村16448户,
2000~3000元的达到17个村9184户,3000元以上的达到3个村3333户。

(李德辉)

粮食系统推广“粮食银行”经验 企业扭亏增盈效益明显
1993年,全市在粮食系统推广广饶县创办的“粮食银行”经验,取得明显经
济效益。
“粮食银行”是广饶县粮食局暨广饶县粮油集团总公司在粮食企业由计划经
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在取消了粮食统购统销和放开价格的改革中,适应农
村市场发展和广大农民的需要而创办的。他们把粮食这个特殊商品与现代化银行
的科学管理方法结合起来,创办了国内首家“粮食银行”。其具体做法是:
一、“粮食银行”本着取信于民,方便储户的宗旨,开展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农民将需存粮一次性或分期分批存入粮食经营单位,经营单位发给储粮户储粮凭
证,储户可持证根据自己的需要到存粮单位提取原粮、成品粮或粮油食品,还可
作议价销售或抵顶国家粮食收购任务;粮食经营单位对储户免收管理费,实行上
门服务,免费运输,村村设立代购代销点,形成上下贯通的服务网络。
二、粮食经营单位“借水行舟”,将部分长期储粮转化为资金,投入企业发
展经营。“粮食银行”按照银行的管理经营模式,将长期储备粮借用作议价粮销
售转化为资金,由结算中心管理,对基层企业实行存贷制度。需用资金的企业,
一律向结算中心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根据不同用途,实行不同的利率,收入利
息作为风险基金。到年底,全市发展代购代销点1500余个,代农储粮5686万公斤,
粮食转化资金4000余万元, 扶持创办粮油食品店150个,新上小型面粉机组34台
(套),日产能力达5100吨,70%以上的粮食企业新配置了面条生产线,90%的企
业配置了食品加工设备,全市粮油经营比1992年扭亏增盈1738万元。
“粮食银行”这一改革措施拓宽了农村粮食经营领域,促进了农村余留粮进
入流通市场,解决了农民储粮、卖粮难的问题,开辟了一条具有储存、供应、调
剂、保险、增值、便民、搞活企业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村粮食工作的有效途径。这
一改革措施深受农民的欢迎,并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原商业部部长胡平称
之为“农村粮食工作的希望”;国内贸易部副部长白美清则号召“全国学广饶”。
已有7个省市的7000余人前来广饶参观学习。

(朱蔚)

东营区
中共区委书记 冯彦荣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子臣
区政协主席 李洪儒

1993年, 东营区辖3乡5镇,设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6万,其中农业人口
16.8 3万, 总面积1153.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7.7万亩。工农业总产值完成5.6
亿元,比上年增长50.5%;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3.34亿元,比上年增长45.1%;
农业总产值完成2.26亿元, 比上年增长59.4%。 粮食总产10万吨,比上年增长
73.1%,其中夏粮总产达5.11万吨,增长13.2%,粮食总产和夏粮总产均创历史
最高水平。 棉花总产达378 5吨,增长27.1%。乡镇企业发展迅猛,总产值达到
8.5亿元, 比上年增长58%;其中乡镇工业产值达到3亿元,增长97.25%。全区
实现财政收入8525万元,增长18.58%。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10.77亿元,
增长4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9元,比上年增加149元。全区审批“三资”
企业12家, 合同外资额340万美元;“三资”企业完成产值1200万元,实现销售
收入800万元,出口创汇22万美元,实现利税105万元。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达
1425万元,比上年增长16%。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东营区棉花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建成
为解决东营地区棉花生产中棉种混杂退化严重的问题,培育出纯度高,质量
好的棉花优良品种,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和东营区政府联合在东营区西范乡建
立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东营区棉花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 并于1993年9月23
日正式挂牌。 1993年建起的250亩棉花原种场,5000亩的良繁区,生产出高产、
优质、抗病、早熟的优良品种“158-49”号和“中19”号,当年总产良种40万公
斤,平均衣分都有40%以上。

全面实施双高一优农业“四四二一”工程
1993年,东营区委、区政府在稳定发展粮棉生产前提下,围绕发展高产优质
高效农业, 全面实施了双高一优农业“四四二一”工程:即建成落户渔民200户
的广利港渔民新村、2000栋冬暖式蔬菜大棚、2万亩成片优质林果、1万头养牛基
地为突破口的水产、蔬菜、林果、畜牧四大基地;选择40个村形成一村一品双高
一优农业专业村; 40个专业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200元;40个专业村1994年人均
纯收入突破1000元。

(牛洪彬)

河口区
中共区委书记 任树梓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周庆成
区长 王少飞
区政协主席 尹玉昌

1993年, 河口区辖4乡3镇,设1个办事处,土地总面积2138平方公里。耕地
28.0 4万亩,比上年增加0.39万亩。海岸线长254.37公里,沿海滩涂面积97万亩。
全区总人口16.96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7299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比上年
下降0.02个千分点。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9人。1993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45亿
元,比上年增长15.7%,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1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完成
农业总产值1.43亿元, 比上年增长7.2%,生产粮食3.31万吨,比上年增长44.7
%,棉花551吨,比上年下降58.1%,水果1947吨,比上年增长5.4%。肉类总产
量2222吨, 比上年增长17.8%。大牲畜年末存栏1.43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2.1
%, 羊年末存栏4.4万只,比上年增长26.4%,生猪年末存栏1.17万头,比上年
下降12.7%。 全年水产品总量11563吨,比上年增长14.3%,其中海水产品产量
1.07万吨,比上年增长13.9%。年末机械总动力4.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9%。
199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239万元,比上年增长30.1%。产原盐1.3万吨,比上年
增长73.3%。建筑业实现总产值3517万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69万元,比
上年增长36.4%。 1993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9.3公里,完成货运量360万吨,货
运周转量38630万吨公里, 分别比上年下降2.4%和6.4%。 邮电业务总量完成
379.8万元, 比上年增长37.5%。 社会商品零售额完成28205万元,比上年增长
20.85%。 1993年财政预算内收入4223万元,比上年增长25.3%。金融系统年末
各项存款余额5.81亿元,比上年增加8462万元,增长17.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余额4.46亿元,比上年增加6025万元,增长15.6%。各类保险承保额44.4亿元,
比上年增长8%。1993年取得各项科研成果6项。向全国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
361人, 增加151人,比上年增长71.9%;普通中小学在校生10386人,比上年减
少886人, 适龄儿童入学率100%。1993年农民人均收入701元,比上年增长20.4
%。 年末职工总人数5918人,比上年增加585人,职工工资总额1508万元,比上
年增长37.8%, 职工年平均工资2547元,比上年增加436元,增长20.6%。全区
参加保险人数6248人。

(张秀英)

交通工作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
1993年河口区交通系统深挖内部外部两方面潜力,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从
抓优质服务做起,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取得成就。1993年共征收拖拉机
养路费2 4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征收运输管理费8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
长37.7%; 征收货运基金210万元,同比增长147%;征收客运基金110万元,同
比增长144.4%; 征收车辆购置附加费24万元, 占计划141%;征收汽车养路费
5780万元,同比增长16.6%。1993年建成县乡公路19.3公里,省干线公路养护里
程125.4公里,好路率达到10 0%。县、乡路养护里程107.8公里,好路率84%。
交通局系统在狠抓物质文明的同时,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交通检查站实行廉洁勤
政,文明查车,为运输业户解决实际问题,1993年被省交通厅评为“交通系统交
通检查先进单位”,区交通局在交通规费征收工作中,礼貌待客,优质服务,被
省交通厅评为“交通规费征收先进单位”,当年车辆维修管理所也被省交通厅评
为“交通系统维修先进单位”。并交流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经验”。

(韩新利)

大胆开拓精心培育 城乡市场建设取得成就
河口区工商局从实际出发,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发展培育、建设城乡市
场,同时注重原有市场改造,坚持“拓宽、疏通、放开、搞活”的方针,因势利
导地促进了全区城乡市场的建设和完善。目前,农村集市从1984年8月建区初的5
处增加到17处, 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年成交额1.1亿元,拥有固定营业房3600
套,固定摊位3900个,临时摊位6000个,个体私营经济名列全市第一,有效地促
进了全区经济建设的发展。该局先后筹措资金8355万元,对河口、孤岛、仙河、
新户、义和、六合等原有市场进行改造,新建了孤岛工业品专业市场,六合蔬菜
批发市场,新户水产品批发市场,义和林果副食品专业市场和河口、仙河、海盛
路、中心路商业街等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年成交额和税收额与建区前相比分
别增长了10倍、11倍。工商部门还先后与各乡镇政府联合投资建立培育市场。至
1993年末,全区已形成了西部以林果、农副产品为主,南部以蔬菜为主,西北部
以水产、 加工为主, 中部以商、工、建、运、服务为主的城乡市场经济格局。
1993年东营市政府召开现场会,推广河口区市场建设与管理的经验;孤岛工业品
批发市场被评为“全国文明集市”;有4处市场被评为“省级文明集市”;8处市
场被评为“市级文明集市”;6个工商所被评为市级文明工商所。

(李寿璞)

广饶县
中共县委书记 阎君山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任炳海
县长 原洪杰
县政协主席 张文杰

1993年, 广饶县辖3镇12乡,总面积1137.54平方公里,有耕地48983公顷,
总人口46.29万人。社会总产值27.56亿元,比1992年增加8.97亿元,按可比口径
计算增长37.6%。 国内生产总值10.81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工农业总产值
19.58亿元,比上年增长42.6%。其中工业总产值13.66亿元,比上年增长53.7%,
乡及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6129万元,比上年增长32.4%;农业总产值5.92亿元,
比上年增长22.1%。 粮食总产量35.25万吨,比上年增长27.2%,创历史最好水
平。 棉花总产5272吨, 比上年减少28.0%。 蔬菜总产28.94万吨,比上年增长
20.7%。 果品产量6179吨,比上年增长37.9%。林木覆盖率11.78%,经检查验
收跨入了全国“八五” 平原绿化先进县行列。年末大牲畜存栏量8.2万头,比上
年增长13.9%, 肉食鸡出栏249.89万只, 比上年增长98.8%。乡镇企业总产值
18.32亿元,比上年增长73.0%,其中乡镇工业产值10.91亿元,比上年增长87.3
%。多种经营总产值10.78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外向型经济有了新的突破,
外贸商品收购值7874万元, 新签订“三资”项目合同2 0个,比上年翻了一番,
新批准立项7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49亿元,比上年增长8.4%。财政收入5638
万元, 比上年增长16.5%。城乡居民储蓄余额5.09亿元,比年初增加8651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909元,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208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1
%和24.7%。城乡居民新建住宅42.1万平方米。全县共实施各级各类科技开发、
推广项目45项,其中有14项通过了省级以上验收。全县15个乡镇全部实现了初等
义务教育,积极探索职业和成人教育,创办了乐安联合大学。

(张齐才)

大码头农工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全省首家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广饶县大码头农工商股份有限公司于
199 3年7月5日成立。 该公司由大码头乡农科站、广饶县食用菌开发公司、大码
头乡罗非鱼保种场3家企业组成, 是融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
农工商综合经营的经济实体。公司坚持入股自愿、股权平等、同股同利、民主管
理、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分国家股、集体股、社会法人股、个人股4种
股份, 广泛吸收社会各方资金276.31万元。4种股份分别占注册资金总额的18.1
%、46.6%、19.9%和15.4%。公司全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实行
民主管理。 公司成立半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年底产值达到250万元,
利润55万元。

(张齐才)

全县开展向聂士兴烈士学习的活动
1993年6月26日, 广饶县委、县政府隆重召开大会,号召全县人民开展向革
命烈士聂土兴同志学习的活动。
聂士兴同志生前是广饶县公安局李鹊派出所所长, 在1993年2月27日晚追捕
一名盗窃油田物资犯罪分子的斗争中,只身持枪拦截驾车逃窜的犯罪分子,被歹
徒驾车撞倒,英勇牺牲,年仅38岁。
为表彰聂士兴同志的模范事迹,中共山东省委、东营市委授予他优秀共产党
员称号,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公安部追授他为二级英雄称号,山
东省公安厅给他追记一等功。 是年3月,中共山东省委和东营市委都做出了开展
向聂士兴学习活动的决定。山东电视台为再现聂士兴同志的英雄形象,拍摄了电
视剧《聂士兴》。
县内有关部门举办了各种报告会、 座谈会、演讲会等,参加人数达2.1万余
人次,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各种渠道进行了大力宣传。
从机关、学校、企业到农村迅速掀起了学习聂士兴同志英雄事迹的高潮,进一步
推动了全县两个文明的建设。

(李秀华)

广饶县成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
1993年12月24日至2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的平原绿化检查验收组,对广
饶县平原绿化达标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认为广饶县平原绿化各项指标,均
已达到国家林业部规定的平原绿化标准,同意申报广饶县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
1993年12月27日林业部批准广饶县为平原绿化先进县。
广饶县平原绿化工作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广泛发动群众,形成齐抓共
管的大气候。去年全县义务植树81万人次。同时制定了一系列奖惩措施,并与各
乡镇签订了林业生产目标责任状。二、加大综合投入,保证造林需要。为发展林
业生产, 采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资753万元。在劳务投入方面,实行了
积累工制度,对乡镇林业会战统一用工,采取工换工、几年清、大体平衡的办法。
全县造林累计投入劳动工日123万个。 三、落实政策,配套措施。积极推广“谁
造谁有、地随树走、承包到户、长期不变、免缴提留”的政策。至1993年底,广
饶县有乡级专职护林员417人,村级专职护林员1433人,护林房138处,达到了有
路有树,有树有房,有房有人的管理体系。四、抓重点地片、路段,促进全面绿
化。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199 3年植树526万株,是年底共有树1582万株。
目前, 广饶县农田林网应造林面积75.8万亩, 已造林66.4万亩,造林率为
87.6%;宜林地面积为4.82万亩,已造林4.36万亩,造林率90.4%;村庄应绿化
面积为16.4万亩, 已造林5.12万亩,造林率31.2%;林木覆盖率为11.87%,四
项指标均已达到部颁标准。

(战兆生)

利津县
中共县委书记 杨志良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继尧
县长 曹连杰
县政协主席 林乐松(女)

1993年,利津县辖3镇14乡,总人口29.32万人,总面积1665.6平方公里,其
中耕地面积86.87万亩。全县国民生产总值4.4亿元,比1992年增长35%,国民收
入3.5亿元, 增长36%,工农业总产值7.66亿元,增长35.7%。其中农业总产值
3.54亿元,增长33.3%,农民人均纯收入840元,增加256元;工业总产值4.12亿
元, 增长38.7%,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完成1.9亿元,实现利税1100万
元, 产销率达到96%以上。全年粮食总产17.01万吨,增长51.8%,夏粮秋粮产
量均为历史最高水平,全年财政收入2499万元,财政灶内支出2937万元,同比分
别增长42.5%和29.7%。全县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69亿元。年末各项储蓄存
款余额2.8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5亿元,全县外贸出口商品收购
总值实现9155万元,增长27.26%。教育投资794万元,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100%,中高考录取1177人,接收大中专毕业生303名。全县计划生育率95.1%,
晚婚率92.5%,晚育率80.5%,分别比1992年提高11.4%、53.4%、35.6%。

“三高”农业专业村建设取得成效
1993年,利津县在农业生产中,走高产、优质、高效的路子,把建设“三高”
农业专业村作为突破口抓出成效。全县成立了以县委分管农村工作的领导为组长
的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三高”农业的决定》、《关于调整农
村产业结构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制定了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措施。从县乡机关
抽调267名机关干部组成致富工作队, 进驻专业村,帮助搞专业村建设。全县确
定了16个类型、 60个“三高”农业专业村。其中,大棚菜专业村6个,林果专业
村5个, 以及养牛专业村、养羊专业村、粮油加工运销专业村等。形成了以专业
村生产带动产品基地建设的新格局。全县大棚菜净面积858.5亩,创效益117.5万
元。芦笋种植面积1.62万亩,采笋面积3 500亩,收芦笋1462吨,创效益438.5万
元。淡水养鱼面积1万亩,总产量2125吨。肉食鸡饲养量达到150万只,出售成鸡
79万只, 创产值864万元,全县“三高”农业专业村创经济效益2311.2万元。60
个专业村平均人增纯收入500元以上,其中,人均增10 00元以上的有11个村,人
均增加500元以上的有31个村。 集贤乡皂坝头村人均纯收入3108元,利津镇官庄
村人均纯收入3000元。

投资硬环境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全县交通建设方面, 新建县乡公路9公里,完成了永莘路利津段的路基及小
桥涵工程,东红路利津段已完成复线测量、征地等工作,滨海路拓宽工程通过验
收,被评为省级优良工程。通讯建设,新开通了国内公众传真业务和无线电寻呼;
移动通信并入了全国通信大网,投资170万元,开通了王庄、北宋、店子、前刘、
明集、南宋、大赵、盐窝等八个乡镇的程控电话,并入了全国通讯大网。电力建
设, 投资334万元,新建了35千伏盐窝变电站,架设了盐窝至陈庄35千伏输电线
路, 全县电网更加完善。城市建设,投资106万元完成了自来水与前刘水库的对
接, 彻底解决了县城供水问题;投资128万元,完成了三条县城主街道延伸改造
路基土方工程;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基本完成,并投入使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
理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陈延星 王炳春)

垦利县
中共县委书记 刘玉祥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金星
县长 赵立祥
县政协主席 王永德

1993年, 垦利县总面积21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762公顷。因黄河造
陆和农业开发,分别比上年增加77平方公里和2142公顷。全县辖1个镇、11个乡。
总人口21.02万人,其中村委会322个,50290户,农业人口18.55万人,非农业人
口2.47万人。完成工农业总产值7.15亿元,比上年增长30%(按1990年不变价)。
其中工业总产值4.59亿元,比上年增长42%;农业总产值2.56亿元,增长13%。
全年粮食总产12.13万吨,增长90%。创历史最高水平。新增经济林面积108公顷,
累计达1000公顷。藕田面积500公顷,大田蔬菜867公顷,塑料大棚1282个,蔬菜
总产2.30万吨,比上年增长114%。大牲畜年末存栏4.5万头,生猪存栏2.6万头,
羊存栏5.9万只,家禽饲养5 2.25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20%、4.1%、40.4%和
16.9%。 肉类总产4864吨,比上年增长26.8%。水产品总量达1.3万吨,其中淡
水养鱼1233公顷, 总产1500吨;海捕渔船830艘,海捕总量1.15万吨,产量分别
比上年增长18.2%、 114.3%和10.6%。完成各项水利工程3500项,搬动土石方
1500万立方米,新增蓄水能力1200万方,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5733公顷、排涝面
积40平方公里。乡镇企业总产值8.07亿元,比上年增长84.5%,占全县工业总产
值的69%。10个乡镇开通自动电话,进入市话网。各类专业、农贸市场发展到40
余处, 年成交额1.1亿元,比上年增长37%。个体工商业发展到3700多户,私营
企业发展到23家,注册资金2500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88亿元,比上年增长
22%。财政收入2905万元,比上年增长26.5%。财政支出4646万元,比上年增长
26.5%。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2119元,比上年增加623元。农民人均纯
收入775元, 比上年增加183元。 银行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48亿元,比年初增加
1.89亿元, 年末城乡居民存款余额3.21亿元,比上年增长79.15%。人口自然增
长率为4.2‰,比去年下降1.08个千分点。

十年建成孤岛国家级森林公园
从1982年起,垦利县坚持在黄河入海口的孤岛荒洼植树造林,十年建成华北
地区最大的人工刺槐林基地4534公顷。 1993年3月,该基地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
级森林公园。
黄河每年携带11亿吨左右的泥沙流入渤海,年造地2400公顷(3.6万亩) ,目
前全县已有新淤地7.73万公顷。 每年全县投资300万元,组织人力、物力在孤岛
地带开荒地、建苗圃,植树造林绿化荒洼,走出了一条以林为主、以地代酬、科
技兴林的路子。 涌现出了县办地方国营林场和300多个植树大户。如今已绿树成
荫, 树杆直径已达18厘米左右。中心地带已成为181种鸟类生存、栖息、繁衍的
良好处所。 其中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丹顶鹤、白头鹤、金雕、大鸨等5
种;被列为二级保护的有鸬鹚、大天鹅、小天鹅、鸳鸯、蜂鹰、鸢、白枕鹤等27
种。黑嘴鸥这种世界存量极少的鸟也有较多分布,近期发现的最大集群200余只。
动物有兔、 狐、獾、鼬、豹猫等,园内还有野生植物中药材236种。成为我国唯
一的人造国家级森林公园。

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被列为首批中国生物圈网络成员单位
在1993年7月北京召开的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立大会上, 位于垦利县的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被列为首批4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网络成员单位。
为使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早日加入国际生物圈网络,尽快成为参与国际合
作交流的基地,垦利县对保护区内的百余种动物采取积极措施加以保护;在大汶
流草场内引进稀有动物麋鹿;发挥大汶流草场的草资源优势,在草场内建立50个
集约化牛、羊家庭牧场,每个家庭牧场承包草场1000亩,年育肥牛2批,羊1-2批,
每年提供肥牛2 000头, 羊5000-10000只。饲养采用放牧与补饲结合,以放牧为
主,逐步向围栏轮牧方向发展。争取在短期内把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为保护、管理、
监测、科研、培训和开发利用为一体的多功能保护区。

在黄河三角洲上掀起治荒治碱的“绿色革命”
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的垦利县,土地资源丰富,但盐碱程度高。近年来,县
委、县政府借助各方面力量改碱种稻1.2万公顷,掀起了治荒治碱的“绿色革命”。
首先与中国农科院等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联合, 试验、推广耐碱小麦,从115个
品种中筛选出“轮抗7” 、“南前127”、“4m-1”等优良品种,平均亩产232.3
公斤, 最高产量达420公斤。其二种田菁。自1992年起,大面积种植田菁改良土
壤。当年种1133.3公顷(1.7万亩) ,1993年种植2000公顷(3万亩),总产田菁4.7
万多吨,增加农民收入200多万元。投资182万元建起田菁胶厂,将回收的田菁籽
加工成植物胶,销售国内各大油田,产品供不应求。其三种植中草药材200公顷,
与省有关部门签订产销合同, 产品全部用于出口,年创利700多万元。其四路旁
植树。对县境东北部由黄河冲积而成14 445公顷(20万亩)大草场,实行围牧、轮
牧和封育措施加以保护,并由县提供场地、树苗,附近村民种植管理,1993年路
旁植树3000余棵全部成活, 傍路栽种的300余亩枣树全部座果,从而优化了草场
植被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
(牛月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