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黄岛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8&rec=164&run=13

中共工委书记(区委书记) 曾崇明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善道
管委会主任(区长) 曾崇明
区政协主席 蔡可卿

1993年,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展到黄岛全区,两区体制合一。辖4个镇、
设1个街道办事处, 总人口11.9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8万人,面积152平方
公里,有耕地5.59万亩。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5亿元,比上年增长22.9%。
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2.4亿元,增长55%,其中工业总产值19.1亿元,增长60%。
财政收入跨过亿元大关,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9亿元,增长86%。农村经济蓬勃
发展, 完成农业总产值3.3亿元,增长34%,镇村企业产值11.7亿元,粮食总产
量2.6万吨,水产品总产量5.6万吨,分别增长78%、13%和24%。第三产业快速
增长, 年增加值达到2.5亿元,增长41.7%;完成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4亿元,
增长17%;新批第三产业项目910个,注册资金达4.5亿元,金融房地产、旅游、
运输业等都有较大发展。 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9平方米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
达到1551元, 比上年增加135元,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达到3208元,居青岛市
各市区之首。

两区合一机构改革顺利进行
1993年2月,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黄岛区,根据山东省、青岛市对外开放
工作会议作出的将开发区扩展到黄岛全区,两区体制合一,争取国家赋予类似浦
东新区的优惠政策,力争用二三十年的时间建成一个新青岛的决定,在青岛市委
的领导下顺利进行了区政府换届选举工作,工委(区委)与管委(区政府)领导班子
实现了党政合一, 一套班子,四块牌子。6月27日,青岛市编委将两区体制合并
与机构改革的初步方案的批复下达,工委(区委)按照批复的精神,分段实施,稳
妥推进,使两区体制合并与机构改革工作不断深入。到年底,有13个部门成建制
转为经济实体, 有11家企业从原主管部门独立出来成为区属企业,有9家企业进
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党政群序列部门由两区原来的70个减少到28个,精简
59%,机关行政编制由原来的1155人减少到718人,精简40%。

招商引资实现新的飞跃
1993年,项目建设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档次高、范围广的特点。全年批
准外引内联项目622个, 合同投资额3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4.5%和82.7%,
都接近前8年的总和。 其中三资项目173个,增长203%,是前8年总和的1.4倍,
合同利用外资2.1亿美元, 增长64.6%;实际利用外资4871万美元。完成出口创
汇7622万美元,增长86.4%。一些国内外大公司、大财团进入本区投资建厂,带
来了一批大项目在本区“落户”,如石油中转库、浮法玻璃、第三批日元贷款给
排水工程已正式开工;轧钢厂、聚脂化纤、棕榈油等项目进展顺利;1500万吨大
炼油厂、大型变压器等项目也都在积极洽谈之中。

保税区正式运营各项建设进展迅速
青岛保税区于1992年1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后,努力克服各方面困难,
积极创造条件,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加紧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过积极筹
建, 一期0.86平方公里于1993年3月28日顺利通过国家海关总署验收正式运营。
运营以来, 保税区继续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7.5公里长、12万平方米的道路和
“三水”管网已全线贯通;二期填海工程已大部分完成。开工建设标准厂房和地
面建筑14幢、17.2万平方米,部分办公房和仓储设施已投入使用。到年底,保税
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080万元。批准外引
内联项目105个,总投资1.4亿美元,其中三资项目77个,合同利用外资6376万美
元,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保税区内建筑材料和汽车贸易等业务已
初具规模, 为区内人员服务的保税商品市场正在加紧建设, 进出口贸易额达到
3192万美元。青岛保税区起步虽晚,但经过奋力建设,已成功地树立起对外开放
形象,成为带动开发区、青岛市乃至山东省外向型经济的新的生长点。

(薛新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