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7&rec=81&run=13

[生产经营概况]1992年山东纺织工业遵循“稳定、改革、提高、发展”的指导思想
和“保优”限产、压库、控能、开发、增效”的方针,围绕一个中心 (扭亏增盈提高
效益),突出一个重点(结构调整),强化一个导向(国内外市场),发挥一个保障(思想
政治工作) ,努力提高整体素质。经过全省65万职工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克服了社会
供求矛盾突出、原料成本上涨、成品价格下跌等困难,呈现逐季好转的局面。虽然纺
织工业深层次的矛盾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潜亏因素仍然很严重,结构调整步履艰
难,但整个形势缓慢地向着好的方向转化。

[限产、压库、促销]为解决纺织工业总量过大而带来的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纺织
工业部年初下达1992年扭亏增盈任务书,要求我省国有纺织企业实现利税40319万元,
亏损企业数和亏损额分别比上年降低10个百分点和减少1653万元以上。
山东纺织工业,抓住这一中心工作,按照省府制定的“保优、限产、压库、控能、
开发、增效”的方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调整产品结构,采取“拉、限、压、
促”的措施,即拉长短线产品,限制长线产品,压缩库存积压产品,促进销售工作,
并层层落实到基层,使全年扭亏增盈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完成了扭亏增盈任务书
各项指标,预算内国有企业实现利税46336万元(不含青岛) ,超额完成6017万元,亏
损企业比上年降低13%,亏损额与上年持平,获纺织部经济效益优秀奖,全省表彰工
交财贸系统148家经济效益排头兵, 纺织系统的德州棉纺织厂、青岛第六棉纺织厂、
青岛第一针织厂、淄博织染厂、高密化学纤维厂、潍坊化学纤维厂、济宁毛纺厂、菏
泽第三毛纺织厂、潍坊第二印染厂、滨州印染厂、费县纺织机械厂、青岛衬衫厂榜上
有名。
年末系统内销售额总计168.27亿元,其中外贸收购值占30%、销往省内产品值占
55%、销往省外产品值占15%。主要产品年末库存,化学纤维3922吨、服装818万件,
分别比年初减少26%和14%; 布、印染布和毛线分别为1.16亿米、1.05亿米和216 0
吨,均与年初库存持平;纱2.5万吨、呢绒478万米,分别比年初增加42%和3%,布、
印染布、毛线和服装年末降到正常库存以下。

[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结构调整的力度放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在控制棉纱、
毛纺、化纤抽丝三大能力的基础上,针对本省棉纺能力过大的实际,结合技术改造,
从本年度始有计划地萎缩一批旧纱锭,全年已淘汰10.4万锭,争取“八五”末总能力
萎缩到500万锭。 同时,向最终产品行业倾斜,积极调整服装行业结构,一是加大服
装行业技改投资。 全省服装业投资完成1.11亿元,其中轻纺出口项目完成投资777万
元, 是历史最高水平,新增加电脑设计系统CAD8套,电脑绣花机25台,高速平缝机2
960台, 大大提高了衬衫、牛仔服、茄克衫、童装等生产装备水平和产品水平。二是
引导走集团化道路发挥群体优势。成立了济南服装集团,青岛海珊制衣集团和青岛蓝
天运动衣集团,是服装业结构调整的重大突破。三是在全面提高档次的基础上,争创
名牌、夺占市场。济南童装厂“鲁花牌”童装、济南第六服装厂“泉城牌”茄克衫、
莱州服装厂“雀屏牌” 男衬衫、青岛西服厂“X工光牌”毛料西服套装、潍坊服装二
厂“潍鹰牌”毛巾浴衣、高密服装厂“峡山牌”牛仔套装等,其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有了明显提高。
产品结构调整,着重开发对全局有影响的三大类25个重点产品,全年开发新产品
160个,新产品产值率达6.3%。大多数企业开始按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的要求组
织生产。尤其是长期受计划经济制约的棉纺织行业有了明显突破,一部分和年一贯制
的产品被新产品所替代, 重点出口企业产品翻改面都在100%以上。配合产品结合调
整大国和推广科技成果的应用, 在精选10项成果推广中有7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
别是Fui滤尘器、 WCT505提花装置、铁屑固定床污水处理及XH旋混系列烧毛机火口的
应用,不仅在省内而且被省外企业广泛应用。

[基本建设与技术改造] 全系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19亿元,其中省管以上项目完
成11.38亿元, 其中建设为6.65亿元,技术改造为9.55亿元。在基建投资中,化纤项
目所占比重达97%, 新增化纤能力3.04万吨,总能力可达10.4万吨。全年安排245个
技改项目, 其中省管项目107个。棉纺织作为重点改造行业完成技改投资4.87亿元,
占总投资的51%。 改造旧纱锭13万枚,共批准引进自动络筒机233台,其中已投产16
0多台, 引进各种新型布机1959台,使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改善。同时,为企业用好进
口设备,开展了技术和质量攻关活动,推行出口内控标准,使纱、布质量明显提高,
出口纱全部达到1989年乌氏公报50%以上水平,本省口岸出口纱实现无结头,出口坯
布质量居全国先进水平。

[对外开放迈新步]充分利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效应,全方位招商引资,兴办“三
资” 企业,加快纺织工业外向转移,对外开放再迈新步。全省纺织业又有401家外资
项目批准成立,是前10年已成立的“三资”企业总数的两倍多。其中,中外合资经营
企业352家;中外合作经营企业23家;外商独资经营企业26家。合计总投资7.6亿美元,
其中外商投资2.69亿美元,使全省纺织业利用外资总计达4.68亿美元。1992年利用外
交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兴办的“三资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开放区,约占70%;二是投
资超过1000万美元的大项目明显增多,共计10项,占全年总投资的26%,大部为港资;
三是资金投向趋向合理,以生产服装、针织品、装饰布、印染布等深加工的项目占项
目总数的80%, 项目建成后可新增针梭织服装1.4亿件,各类色织布、印染布和装饰
布2.4亿米;在10个大项目中,有6个是生产涤、棉、氨、丙纶化纤原料项目,新增各
类化纤长丝4.8万吨。
在外经外贸方面,全行业推行多口岸、多形式、多渠道增加有效益出口的措施,
出口产品交货值突破51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22%,其中外口岸出口交货值达9.17亿
元,增长31%。扩大企业自营出口,继“青纺联”、青岛衬衫厂、青岛针织一厂、潍
坊二印后,1992年淄博织染厂、济宁毛纺织厂、淄博毛巾厂、济南针织厂、济南毛巾
厂又获自营进出口权,部分企业亦到境外设点、办厂、开商店。

[深化改革取得突破]1992年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主要特征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各
级纺织主管部门在简政放权,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强化服务的同时,重点
抓了100家大中型企业的综合调度和27家纺织企业的“三项制度” 改革试点。面上的
企业普遍进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落实《企业法》和《条例》,转换经营机制,全
面走向市场。
为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企业集团化开始起步,除了组建服装三个集团外,潍
坊化纤集团公司、泰安大麻纺织集团、山东如意毛纺企业集团、济南齐鲁化纤集团相
继成立,打破了多年来沉闷局面。同时,一批企业在“主业精、副业兴、企业活”的
思想指导下,利用当地资源,开采花岗石、加工钻石、修理汽车、进行蔬菜脱水、加
工食品、开饭店、办舞厅、建健身房等,有效地安置了富余人员,促进了经营机制转
换,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

(訾德祯)

[丝绸行业概况] 1992年全省蚕桑生产在大灾之年创历史最好水平, 共收购桑蚕茧
2.62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16.6%,比上年增长39.9%,比1910年历史最高水平2万吨
增长31.18%。 养蚕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这种单产和成龄桑亩产分别达到30公斤和
70公斤, 均比上年提高;茧质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蚕种生产124.5万张,其中合作
育种占56%,圆满完成了育种任务。
丝绸工业持续稳定增长。 工业总产值完成19.3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6.83%,
比上年增长12.86%; 主要产品产量,丝完成3265吨,完成年计划的114.57%,比上
年增长29.5%,其中白厂丝完成2288吨,绢丝完成452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9.23%、
21.9%;受市场影响丝织品完成8024万米,完成年计划的82%,比上年下降10.47%,
印染丝织品完成4800万米,完成年计划的73.5%,比上年下降17.1%。考核的六项主
要质量指标,有五项稳定提高,一项与上年持平;考核的五项主要物质消耗指标,缫
丝三项均比上年降低,织绸二项均比上年上升。
外贸在厂丝出口价格连年下跌、市场不好、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完成了省政府下
达的9400万美元计划,比上年增长15.32%。蚕茧出口贸易有突破性发展,出口883吨,
稳步进入日本、韩国市场,成为全省一个新的大宗出口商品。
全行业经济效益与生产基本同步增长。 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完成12.08亿元,比上
年增长13.51%; 利税总额完成8935万元,比上年增长9.34%,其中国营工业企业利
税总额完成5155万元,超额完成纺织部下达4893万元指标的5.35%,完成省公司工效
挂钩指标的110.63%, 比上年增长7.9%。工业亏损户由8户减少到5户,亏损额由47
7万元减少到120万元。
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得到加强。1992年在严峻的形势和重重困难,“求实创新团结
奉献”的行业精神进一步得到发扬,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双丰收,涌现出59个先进集
体、143个先进个人。

[加强宏观管理,蚕茧生产又上新台阶]1992年全省蚕茧生产根据全国蚕茧生产“供
大于求”的局面和山东实际,全面贯彻执行“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主攻茧质、增加
效益”的方针,从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和长远利益出发,把坚持“高产、高质、高效”
列为发展蚕茧生产的主要内涵,强调蚕茧生产要由开发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移。同
时实施宏观调控,做到有计划发展生产。1992年全省桑园面积基本稳定在50万亩左右,
当年新建桑园不足5万亩, 与自然减少和损失的面积基本持平。17个蚕茧生产重点县
(市、区) 已建成或拟过渡为基地县形成了规模经济,桑园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 6.1
%,产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66.6%。继文登市1991年第一个达到基地县标准后,1992
年又有莒县、宁阳两县达到基地县标准。
蚕茧质量突破历史最好水平。1992年全省蚕茧生产在把工业企业管理特别是全面
质量管理的系统理论运用到蚕桑生产收购管理中,做了大胆尝试和积极地探索,制定
贯彻了《蚕茧质量管理工作意见》,并根据缫丝生产对蚕茧质量的要求,确定了质量
管理总目标,从桑园管理、养蚕上簇到收烘拨交,各环节、各层次都建立了明确的质
量目标,相互负责,促进了蚕茧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使全省蚕茧质量名列全国前茅。
全省全年鲜茧出丝率达到15.66%,比上年提高1.43个百分点;生产上茧率达到87.45
%, 比上年提高4.13个百分点; 烘折228.9公斤,比上年降低0.7公斤;干上茧车率
90.81%,比上年提高2.91个百分点;解舒光折237.19公斤,比上年降低10.17公斤;
茧丝长1127.2米,比上年增加31.5米,解舒丝长829.2米,比上年增加124.4米;解舒
率73.77%, 比上年提高9.12个百分点;核定毛折269公斤,比上年降低20.85公斤。
蚕茧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与上年相比, 全省出库蚕种增长31%,收购鲜茧增长
39.9%,拨交干茧增长43.5%;核定出丝量增长54.8%。1992年根据国家规定,茧价
每公斤下调0.80元,但由于单产和茧质的提高,蚕农收入茧款仍增长38.3%,平均饲
养一张蚕种收入茧款297元,比上年增加13元。
1992年全省继续坚持执行省政府“蚕茧、厂丝由丝绸公司统一经营的规定”,蚕
茧收购市场基本稳定,在工商、物价、监察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管理下,确保了全省
蚕茧收购工作顺利进行,做到了“不打白条”,及时兑现茧款和换购化肥。全省蚕茧
收购单位共计58个县(市、区),有50个单位的蚕茧收购计划完成较好,按照省政府的
奖励政策,兑现奖励金额470.76万元。

[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出台改革措施,优化产业、产品结构]1992年通过贯彻邓小平
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落实全民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全省
丝绸行业为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先后考察学习江浙先进经验,解放思想,更新
观念,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改革了计划管理体制,摆脱了传统计划模式的束缚;
坚持了“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主攻质量,增加效益”的蚕茧生产方针,控制了桑园
面积的盲目发展;本着简政放权的要求,把该放的权力全部放到企业;适当调整了承
包基数,改进完善了承包办法;合理调整了价格关系和奖励办法,进一步理顺了内部
分配关系;放开了内销真丝绸经营,增强了企业走向市场的活力;以三项制度改革为
突破口,狠抓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制订并分步实施了市场多元化战略规划,加快
了对外开放步伐;外贸出口按照“一顶帽子大家戴”的精神,制订了代理出口办法。
此外,为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紧紧抓住效益(质量、)个中心,大力进行产品、产业、
企业结构调整, 先后对1个丝织厂、两个丝织车间,实施撤并转,提高了企业专业化
生产程度,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随着蚕茧资源的不断增加,缫丝企业提高生产能
力,开足马力增加白厂丝生产。根据市场需求,织绸企业扩大了真丝绸产品生产,缩
减了合纤产品的生产,真丝绸比例由1991年的25%上升到34.5%。烟台丝织厂、文登
丝绸工业集团公司、威海丝织厂、昌邑丝织一厂等企业的真丝绸比例达到80~90%。
还重点抓了引进外资、嫁接改造老企业,发展丝绸服装深加工的中外合资企业,共签
订合资意向项目12个, 其中已有9个注册登记,投资总额724.27万美元,其中外资18
7.2万美元。
这些改革措施的出台,提高了省丝绸总公司贸工农经济实体的凝聚力,促进了全
行业稳步协调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1992年省丝绸总公司被纺织部评为纺织工业扭
亏增盈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并获得一等奖。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结构调整]1992年全省丝绸行业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47亿元,
其中技术改造1.86亿元(包括利用外资贷款570万美元) ,基本建设0.61亿元,这是省
丝绸总公司成立以来落实投资项目及投资总额最高的一年,当年技术改造投资额已接
近“七五”期间五年投资的总和。其中丝绢、印染、服装、丝针织等深加工投资分别
超出“七五”投资总和的23%~66%。通过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1992年全省新增自
动缫27组54台、立缫80台,年末缫丝能力达到3200~3400吨,缫丝能力与茧资源基本
平。缫丝、织造的自动化是到提高,自动缫丝机比例由1991年的15.8%上升到28.5%,
自动缫产量占35%以上。无梭织机达到350台,占织机总数的5.4%,产量占20%左右。
全省真丝绸印染后整理加快了技改步伐,为发展服装,深加工、提高山东丝绸总体技
术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础。
1992年是全省丝绸行业科研项目历年来立项最多、水平最高、效果最好的一年。
全年共立项49个,完成18个,其中高速电子提花装置获“八五”期间国家重点攻关项
目科研成果阶段奖;电脑意匠纹制CAD系统获纺织部行评总分第一,已经小批量投产。
三眠丝、真丝复合丝、维尼龙蛋白液等高技术含量的新原料已开发出来,真丝扎染、
蜡染、喷染等新品种已试制投产。柞丝绸染色、印花、砂洗、色织,已研制出高精尖
产品。使用三异纤维和涤/棉剥离纤维开发高档仿真丝有了新的突破,具有山东特色。
抓科技促转化, 工业开发的新产品,新品种300个,如威海丝织厂的桑波绉、昌邑丝
绸印染厂的泺乐缎、奥斯卡等产品,投入市场效益很好。农业方面研究了桑柞蚕新品
种培育及桑蚕人工饲料。 综合开发3万亩优质高产桑园,大力推广应用植植桑养蚕收
烘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桑树病虫害防治预测。海阳县丝绸公司采用电视讲座形式,
普及植桑养蚕新技术, 收到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方格簇使用率全省平均达8 2%,
标准化小蚕共育达58.7%。蚕茧生产应用这些科学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向高产优质高
效的方向发展。丝素原料的综合利用有了新的突破,糊状叶绿素在1992年已发展成为
重要的出口产品。

[坚持以质取胜,丝绸外贸持续稳定增长]1992年,国际丝绸市场继续在低谷中运行,
丝价两次下调,市场竞争激烈。为稳定山东丝绸出口渠道,占领市场,省丝绸总公司
发挥实体化优势,坚持实行以质取胜、以新取胜、以快取胜的方针,上档次,上水平。
抓住全省桑蚕茧质好、出丝率高的优势,在蚕茧补偿贸易基础上,大力开展蚕茧出口
贸易。 1992年出口到日本、韩国883吨干茧,创汇1044万美元,使我省成为全国主要
的干茧出口省份;白厂丝在日本、香港、韩国市场一直畅销,1992年还向意大利出口
5A级白厂丝12吨,为我省打入欧洲市场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泰山牌桑绢丝进一步改进
了生产工艺,提高了质量,并开发了筒装绢丝,出口供不应求。出口绸主销产品电力
纺,实物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淄博丝织一厂、昌邑丝织一厂剑杆织机生产的电
力纺,出口一等品率保持在90%以上,深受市场的欢迎。对印染真丝绸,省丝绸公司
组织了质量攻关,保证了印染、砂洗真丝绸服装出口有较大增长,全年服装出口创汇
在3200万美元以上,占创汇总额的34%,比上年增长30%。1992年淄博绢纺织厂还被
海关批准为保税工厂,生产出口晴纶纱。

[“宝铃电脑意匠纹制CAD系统开发获全国行评第一名] 淄博丝织二厂、山东大学计
算机系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高起点、高档次、高质量、高速度地研制开发成功《宝铃》
电脑意匠纹制CAD系统,与引进的英国Bonas电子提花机配接,其技术性能明显优于国
内外同类产品,可广泛用于丝绸、毛巾等行业的大提花生产。造价只有引进设备的1/
5,能为国家节省大量外汇,经济效益可观。目前已具备年产20台的生产能力。
1989年淄博丝织二厂引进了英国Bonas1344针电子提花机和香港WDS-1000型纹织
CAD系统, 为了消化吸收引进设备,研制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电脑意匠纹制系统,实
现无纹版电子高速提花,以适应市场“小批量、多花色、快交货”的需要。在详细论
证基础上,1991年正式列入省丝绸总公司科技开发计划,并拨出专款用于项目研制开
发攻关。经过厂、校通力合作,解决了小样图案CCA阅读、图像编辑、图像数据变算、
EPROM接口等诸多技术难关,圆满完成了研制开发工作,于1992年2月26日在淄博召开
了《宝铃》 电脑纹制CAD系统鉴定会,与会的纺织工业部电子办、科研院、中国丝绸
工业总公司、苏州丝绸工学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教授鉴定认为,
《宝铃》 电脑意匠纹制CAD系统在功能效率和远行可靠度等方面达到90年代初国际同
类产品水平, 填补省内空白。该系统属先进的CAD/CAM配套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外
型设计美观、机械及电控部分设计合理、运行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且易于维
护,启动车灵敏,纹版采用模式轧孔,质量高,误孔率低,轧孔速度800张/时,比手
工冲孔工效提高30~50倍,错花率几乎为零。软件功能强,全屏幕多级汉字菜单,易
学易记。且在消化吸收香港WSD-1000型纹织系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增添了新颖实用
的当前小窗口功能、定点曲线修边功能、撇间光笔切换功能及剪贴、意匠270、18 0、
90度旋转梭子分段等非常使用功能。 《宝铃》电脑意匠纹制CAD系统的第一家用户--
淄博丝织三厂,安装调试一次成功,运转正常,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受到用户欢
迎。并在1992年末纺织工业部行评中获总分第一名。

(杨企新 张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