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7&rec=79&run=13

[电子工业概况]1992年,山东电子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2.5亿元,比上年增长26.9
%,比1980年(按80年不变价为5亿元,折合90年不变价4.5亿元)翻了三番还要多;实
现销售收入26.8亿元,比上年增长5.5%;完成利税2.13亿元,比上年下降1.9%。全
年生产电视机51.47万台(含彩电35.06万台) 收录机3.79万部,微型计算机14096台,
程控交换机38万门, 传真机2132台,电子出版系统1579套,电力远动装置326套,集
成电路582万块, 半导体分立器件11.03亿只, 电子元件6.04亿只, 推广应用产品1
0.82万台。与上年相比,程控交换机增长124%,传真机增长109%,电子出版系统增
长165%, 电力远动装置增长50.9%,半导体分立器件增长42%。在重点企业中,实
现利税(包括按政策视同实现利税)超过1000万元的有浪潮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青
岛电视机厂、威海北洋电气集团公司、潍坊华光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烟台东方电
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5家,山东电视机厂、青岛电子元件一厂超过500万元。此外,德
州无线电三厂、八○七○厂、蓬莱京鲁通信视像设备厂、山东电讯三厂、沂南电子元
件厂、莱阳广通达电器公司、曲阜无线电厂、淄博无线电六厂等单位在生产、经营、
效益方面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1992年, 山东电子系统共有工业企业173个,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82个,集体所
有制企业74个, 其他类型企业17个。共有职工7.3万人,固定资产原值15.4亿元,固
定资产净值10.4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5.8万元/人年。1992年,山东电子工业总产值
超过辽宁,居全国第十位;综合经济效益指标列广东、福建、北京、陕西、浙江之后,
居全国第六位;部分产品占全国总产量比重较高,其中微机占17%,程控交换机占15
%,传真机占12%,半导体分立器件占20%。

[转换机制、加强管理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全省电子行业通过贯彻落实《条例》,
各级主管部门简政放权,强化了为企业服务的职能;企业普遍进行了三项制度改革,
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青岛电视机厂、华光集团被列
为全省股份制试点单位。企业管理、安全生产、设备和档案管理取得新的成绩。全行
业杜绝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青岛电子元件一厂等9个企业被评为机电部安全级企业,
浪潮集团等18个企业被评为工业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在全省电子工业销售工作会议上,
省电子局表彰了销售工作先进集体17个及10大标兵、49个先进个人。财务管理和审计
工作进一步加强,主要抓了盈利大户的增盈和亏损企业的扭亏工作。在部分产品价格
下调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双增双节”活动,省电子局对全省23家大中型电子企业进
行了潜在亏损及资金使用效益调查,认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加强资金管理,
促进扭亏增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电器材山东公司、中电物资山东公司、中电进出
口公司山东公司和山东省电子器材公司进一步积极为全省电子行业服务,做出了新的
成绩。

[兴办三资企业,发展对外贸易与合作取得新的成绩]1992年,全省电子行业又兴办
中外合资企业20个,投资总额7588万美元,其中外资金额3147万元。合资企业总数达
到70个,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67亿元,占全省电子工业总产值的15.7%。1992年全
省电子工业出口产品交货值3.56亿元,出口创汇4860万美元。在各市地中,烟台市电
子行业充分发挥沿海城市经济开放区的优势,兴办了两个投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
的合资企业,利用外资总额跃居全省同行业之首。省电子局带领几个主要企业的厂长、
经理到美国考察,谈成了程控交换机、计算机板卡、键盘、显示器、终端机等一系列
合资合作生产和配套订货项目, 这些项目实施后,每年可出口创汇近2亿美元。浪潮
集团在海外办企业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两年前,他们在新加坡办了合资公司并把对外
业务本部搬到了新加坡,还在美国西部、中部和东部都设了销售点,常年派驻国外十
余人。浪潮集团在海外的公司不但扩大了浪潮微机的出口渠道,还跟踪世界先进水平,
承担技术开发工作和在国际上择优采购齐套、促进生产和降低成本的任务,为浪潮的
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92年,有12个企业出口创汇超过100万美元,其中超过10 00万
美元的有浪潮集团和中电进出口公司山东公司, 超过100万美元的有威海北洋集团、
济宁硅元件厂、招远电子材料厂、济南华福终端设备有限公司、淄博双锝电子有限公
司、德州无线电三厂、烟台无线电一厂和四厂。

[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质量工作有新的进展]1992年,全省电子工业实施技术改
造项目77个, 其中引进项目32个,共改造52个企业,完成投资约2.9亿元,用汇2680
万美元,完成技术改造人民币和外汇分别比上年增长61%和19%,按计划完成了技改
规划国家专项和部分省管项目的立项等前期工作,大部分项目已经机电部批复可行性
报告, 进入实施阶段。全省电子工业完成科研新产品开发项目164项,实现新产品产
值17.34亿元, 新品利税1.34亿元,新品产值率和利税率分别达到41%和63%,节创
汇1417万美元。一批先进成果获奖,其中获省、部科技进步奖22项,省优秀新产品奖
22项, 省电子局科技进步奖39项、软科学成果奖42项、优秀论文奖8项,有16项成果
达到国际水平,22项填补国内空白。浪潮集团、华光集团新产品产值率和新产品利税
率均分别达到90%和80%左右,东方集团、北洋集团、德州无线电三厂、沂南电子元
件厂、招远金丝厂、烟台晶体电子元件厂和淄博分析仪器厂等单位,在技术进步、技
术改造方面也取得良好成绩。
在山东省电子技术开发应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省内各部门应用电子技术改造传
统产业取得新进展,共落实资金达3451万元,投入产出比约为1∶3.8,85项成果受到
省有关部门的奖励,并打破部门界限,建立了全省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协作网。
在产品质量方面,绝大多数企业自觉地加强质量管理与质量监督,做好售后服务
工作,维护和提高产品信誉。在“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中,山东电子行业没有出现
一个掉队的重点产品和骨干企业,“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还在《人民日报》专题报
道了潍坊华光集团产品质量过硬、优质服务好的典型事迹。山东电子行业最大的两个
军工产品生产厂(青岛无线电三厂、山东省无线电厂)通过了国防科工委军工产品质量
保证体系考评,确保了1993年军工产品订货资格,促进了企业整体素质提高。在电子
产品质量等级评定中,有优等品47种,一等品74种,从而提高了山东电子产品和生产
企业的社会信誉。为推动企业走向市场,山东省电子产品许可证办公室促使22个企业、
25种产品取得了生产许可证,一个企业(新泰漆包线厂) 取得了出口质量许可证,6个
企业、10种产品通过了电子产品安全认证。山东省电子产品标准化室对28种产品进行
了标准审查,企业标准审核16项。山东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进一步加强内部建设,
通过了NSI复核和计量认证复查, 并被定为济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检测中心。在群众
性质量管理活动中, 全省电子行业涌现出国家级优秀QC小组1个,部省级优秀QC小组
11个,共增加经济效益700多万元。

[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山东省电子工业学校和山东省信息工程学校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1992年培养出合格毕业生421人,在校生人数达到30
57名。在全省组织的办学水平评估中,两所学校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电子工程师进
修学院山东分院招收新学员100名, 使招生总数达561人。在职职工教育参加人数218
94人, 岗位培训面达31.3%。全省电子行业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143人,占职工总
数的20.7%。电子行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继续得到发扬,在省委、省政
府召开的奖励表彰大会上,浪潮集团的孙丕恕、华光集团的向阳以其突出成绩获得重
奖;另有2人经国家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6位科技人员被机电部授予有突出贡献
专家称号,16人被机电部评为优秀科技青年;53人被评为省局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华光集团和德州无线电三厂被评为山东省科教兴鲁先进单位。1992年,全省电子行业
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加强民主管理,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积极性,思想政治工作、
工会工作取得新成绩,涌现出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省电子局组织评选出优秀政工作
业8个,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14名,先进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5个。浪潮为全省优秀政
工企业和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另外,全省电子行业有8位同志被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
称号,有3个企业的“职工之家”被省有关部门评为“模范职工之家”。

[企业集团及部分市、县电子工业有较大发展]据年初确定的32个重点调度企业统计,
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全省电子工业的71%、82%和80%。浪潮、
华光、北洋、东方集团及青岛电视电子集团、济南山东通信电子集团进一步发展壮大,
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全省电子工业的51%、58%和58%,对山东电子工业的
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泰安、聊城、济宁等市地组建的电子企业集团发展也较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电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被全省各级
领导所重视。烟台、威海等市和文登、蓬莱、招远、曲阜等市、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
采取引进外资上大项目、吸引人才开发适销新产品等多渠道、多形式,大力发展电子
工业、取得利税分别比上年增长83%、24%和40%,产值从全省各市地第四位跃为第
二位。一些县、市、区相继成立了电子工业主管部门,千方百计组织力量上电子产品。
文登市把计算机软盘项目列为全市特号工程, 主要领导亲自抓,已达到年产120 0万
片规模。莱阳市委、市政府为了培养电子项目开发和管理人才,聘请电子专家授课,
市委、 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及14处重点乡镇负责同志参加了听课, 累计培训人数达
1026人次。全省上下“电子热”的出现,为实现山东电子工业高起点、大跨度发展奠
定了基础。

(靖士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