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7&rec=70&run=13

[全省工业概况] 一工业企业和职工人数。全省1992年底共有乡镇以上工业企业267
78个。按隶属关系分:中央企业129个,隶属企业193个,市(省辖市)地属企业1876个,
县属企业 (包括省辖县级市和区属企业) 7097个,乡属企业16022个 (其中乡办企业1
5960个)。按经济类型分:全民所有制企业4755个,集体所有制企业21625个,中外合
营企业247个, 外资企业59个,其它各类合营企业23个。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企业
15049个,其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企业10897个,非农产品为原料的企业4152个,制造
工业8737个。按企业规模分:大型企业276个,其中特大型企业7个,大一型企业41个,
大二型企业228个; 中型企业1372个,其中中一型企业477个,中二型企业895个,大
中型企业共1648个;小型企业25130个。
1992年末全省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职工565.75万人,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
279.45万人,集体所有制企业279.58万人。
二、 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992年末,全省23145个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共有职工56
5.75万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600.76亿元(净值1101.38亿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
业1190.70亿元(净值819.50亿元) ,集体所有制企业379.80亿元(净值3.43亿元)。全
年提取折旧基金68.36亿元, 其中:全民企业提取42.23亿元,集体企业提取24.14亿
元。
1992年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部流动资金年平均余额1102.21亿元(客额流动资
金577.87亿元) ,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609.46亿元(定额流动资金299.68亿元),集
体所有制企业467.06亿元(定额流动资金265.23亿元)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25.69亿元
(定额流动资金12.96亿元)。
1992年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95.79亿元 (现行价格为2250.53
亿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182.69亿元,集体所有制企业972.55亿元。共完成出
口产品产值251.47亿元, 占工业总产值的11.45%。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17.19亿
元, 占全民企业总产值的9.91%;集体所有制企业119.24亿元,占集体企业总产值1
2.26%。实现净产值580.06亿元(当年价格),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361.43亿元,集
体所有制企业213.58亿元。 共实现销售收入1923.44亿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1
66.69亿元,集体所有制企业721.80亿元。
1992年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92.47亿元,其中:税金131.45亿元,利
润65.02亿元。 全民所有制企业实现利税123.78亿元,其中:税金98.71亿元,利润2
5.07亿元。 集体所有制企业实现利税69.26亿元,其中:税金30.84亿元,利润38.42
亿元。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利税3.69亿元,其中:税金2.17亿元,利润1.52亿元。
共有亏损企业1874个, 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530个,集体所有制企业1260个。亏损
总额35.39亿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31.76亿元,集体所有制企业3.37亿元。
三、 预算内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1992年列入全省预算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1
855个,全年平均职工人数160.06万人,固定资产原值390.3亿元。全年共完成工业总
产值617.87亿元,比上年增长17.79%。完成销售收入577.15亿元,增长20.12%,实
现利税70.00亿元, 增长29.64%。其中:利润22.61亿元,增长55.93%;税金47.39
亿元, 增长20.01%。 全部资金利税率16.27%, 产值利税率11.33%,产值利润率
3.66%, 全员劳动生产率38602元/人。在开工生产的1824个企业中,有亏损企业206
户,占11.11%,比上年减少109户;亏损额37884万元,比上年减亏16324万元。定额
流动资金周转天数112.88天, 比上年减少7天。可比产品总成本372.34亿元,可比成
本降低率为-1.66%。百元产值占用成本81.12元,比上年提高0.1%。
1992年上交利润(含所得税、调节税)4.24亿元,比上年增长5.93%,占盈利企业
利润总额的16.05%(占实现利润的18.74%。从利润中归还各种专项借款14.09亿元,
比上年增长57.46%,占盈利企业利润总额的53.35%(占利润总额的62.29%) 。企业
和主管部门的各项留利额5.57亿元,比上年增长26.74%,占利润总额的24.64%。在
企业留利中, 生产发展基金占52.46%, 职工福利基金占27.28%,职工奖励基金占
5.29%。企业人均留利384.09元,比上年增长21.38%。职工工资总额43.67亿元,增
长16.32%,其中标准工资22.97亿元,增长9.84%。月人均标准工资额为119.58元,
增长5.2%。 全年共发放各种奖金11.42亿元, 增长28.65%, 人均713.64元,折合
5.97个月标准工资,比上年增长23.23%。
四、大中型企业。1992年全省共有大中型企业1648个,职工284.85万人,分别占
全省工业的(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下同) 7.12%和50.35%。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0
3.51亿元(净值391.90亿元),占37.7%(35.58%)。199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83.04亿
凶,其中出口产品值139.5亿元,分别占53.88%和55.47%;实现工业净产值(当年价
格)358.36亿元,占61.78%;销售收入1120.08亿元,占58.23%;利税总额125.55亿
元,其中利润26.2亿元、税金99.35亿元,分别占63.9%、40.3%和75.58%。有亏损
企业212个,亏损额29.64亿元、分别占11.31%和83.75%。
五、工业生产。全省1992年工业总产值3543.38亿元(当年价格为3553.72亿元),
比上年增长33.5%,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为2328.68亿元(当年价格为2341.39亿元),
比上年增长23.26% (乡办工业558.7亿元,增长47.4%%。城镇合营和个体工业4.38
亿元, 比上年增长57.5%,其中:村办工业767.26亿元,增长51.58%;农村合作经
营工业104.32亿元,增长61.81%;农村个体工业343.28亿元,增长71.05%。
从全年工业生产看,(以下口径为乡及乡以上工业)1992年最高月产值是12月,达
到238.42亿元, 最低月产值是2月,为151.21亿元。按月度与上年同月比,下半年速
度明显高于上半年各月,其中10、12月份增长速度在30%以上,1月份增长速度最低,
为11.4%。

┌───────┬───┬───┬───┬───┬───┬────┬────┬────┬────┬────┬────┬────┐
│月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产值 │当月│160.43│151.21│185.92│193.13│197.87│206.03 │179.84 │188.08 │195.15 │209.73 │209.37 │238.42 │
│(亿元) ├──┼───┼───┼───┼───┼───┼────┼────┼────┼────┼────┼────┼────┤
│ │累计│160.43│312.19│499.19│692.29│889.31│1096.96 │1279.96 │1468.16 │1665.87 │1872.41 │2085.57 │2328.68 │
├────┼──┼───┼───┼───┼───┼───┼────┼────┼────┼────┼────┼────┼────┤
│增长速度│当月│11.4 │25.92 │24.07 │24.26 │18.88 │19.95 │23.15 │26.15 │29.81 │32.69 │25.33 │37.83 │
│(%) ├──┼───┼───┼───┼───┼───┼────┼────┼────┼────┼────┼────┼────┤
│ │累计│11.4 │18.2 │20.3 │21.3 │20.57 │21.3 │21.7 │22.4 │22.5 │22.7 │23.2 │ │
└────┴──┴───┴───┴───┴───┴───┴────┴────┴────┴────┴────┴────┴────┘

从轻重工业和行业看,1992年轻工业产值为1151.82亿元,比上年增长20.91%,
其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产值842.62亿元, 增长17.51%,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工
业产值309.2亿元,增长31.24%;重工业产值1133.68亿元,比上年增长25.75%;其
中采掘工业产值175.07亿元,增长7.99%,原料工业产值377.12亿元,增长21.77%,
制造工业产值581.49亿元,增长35.32%。全省轻重工业比例为50.4∶49.6。
全省工业内部构成占比重较大的行业是:纺织业306.40亿元,占13.4%;食品、
饮料、饲料和烟草工业324.81亿元,占14.21%;机械工业230.53亿元,占10.09%;
化学工业150.98亿元, 占6.61%;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42.91亿元,占6.2
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14.71亿元,占5.02%;石油加工业10085亿元,占4.41%;
电器机械业占3.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3.36%;塑料制品业占2.66%;黑色金
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橡胶制品业各占2.63%;造纸及纸制品业占2.24%;金属制品
业占2.11%; 煤炭采选业占2.01%;电力工业占1.79%;电子工业产业37.34亿元,
占1.63%。
从经济类型和企业规模看, 1992年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1220.07亿元,比上年
增长16.36%, 占53.38%;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1020.27亿元,增长30.66%,占4
4.64%;其他经济类型工业总产值45.17亿元,增长82.06%,占1.98%。按企业规模
分:大型企业产值646.14亿元,增长20.93%,占28.27%;中型企业产值536.90亿元,
增长27.05%,占23.49%;小型企业产值1102.46亿元,增长22.87%,占48.24%。
全省1992年工业总产值按新老口径统计,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台湾)中
列江苏、 广东之后, 居第3位。 建国43年间,全省工业总产值老口径平均每年递增
13.05%,新口径平均每年递增14.38%。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省工业
总产值老口径平均每年递增12.69%,新口径平均每年递增15.84%。
六、技术进步。1992年全省工交财贸系统共完成技术开发项目5728项,其中:Φ
2M二段式煤气发生炉成套设备、PVC(800)-1扭结膜吹塑机组、余热型溴化锂吸收式致
冷机组、 2K6K系列盘阀摆线液压马达、GT12A-180剖层机、NTJR交流内反馈调速电动
机、保心包、Φ1200尿素合成塔等198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DA51-630型扩孔机、ΦZ
-65型双面抛光机、722D型微机分光光度计、XQG50-4.5滚筒洗衣机、大口径硬质聚氯
乙烯双壁波纹管、110遗尿治疗仪、陶瓷隧道窗综合节能技术等533项填补了国内空白。
有910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有1026项填补了省内空白,新产品投产4934项,投产率
达到86.1%。全年共完成新产品产值205.5亿元,利税23.6亿元,节创汇2.5亿美元。
新产品产值率5.9%(新口径)。
1992年完成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145项,其中J36-3000型闭式压力机、GS125摩
托车、YJ1300卷烟英谐振器、JYF-250/50整流电源、18头贴标机、棉花加工一条龙项
目、锯片加工生产线等36项达到国际水平,有37项填补国内空白。
1992年技术改造工作有较大进展。全年计划安排技术改造项目4586项,计划投资
11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04亿元,完成技术改造项目3028项。在完成项目中建成国内
先进生产线213条,更新改造设备3.6万台(套) ,开发省以上新产品215项。这些项目
全部投产达产后, 初步计算每年可新增值275亿元,新增利税44.9亿元,节创汇5.98
亿美元, 节电10.5万千瓦时,节煤2.6万吨。从投资结构上看,提高质量、增加短线
产品项目2590个,当年完成投资55.9亿元;更新设备、翻建危房项目1649个,完成投
资25.43亿元;节约能源及原材料项目209个,完成投资4.8亿元;环劳保项目121个,
完成投资1.8亿元。
1992年机电设备进口审批引进技术、设备项目261个,批准用汇31350.2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110.6%。 在审批项目中,纺织99项,占37.9%;轻工49项,占18.8%;
机电52项,占76.6%。用汇构成中,国内贷款15258.37万美元,占39.6. ;国外贷款
8471.85万美元, 占21.99%;地方留成外汇4867.85万美元,占12.6%;其他外汇80
89万美元,占21%。
1992年全省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为95.57%, 优质产品产值率25.01%。国家199
2年对山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 合格率达69.53%。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为8
3.38%。
1992年继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在大中型工业企业普遍推行的基础上,重点放在
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 全省坚持QC活动的小组5.07万个,取得成果28267项,获经济
效益8.52亿元。在“QC”小组活动中,有35个小组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有
236个小组获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有88人被表彰为省质量标兵,99人被表彰为
省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
1992年积极开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活动。 全省共检查工商企业7万多个,查获假
冒伪劣商品26大类、260个品种、价值8147.7万元,查获大案要案443起,捣毁制售假
冒伪劣商品窝点540个。
七、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1992年共审批省级企业集团32家。到年底,全省企
业集团总数累计达166家,约占全国企业集团总数的1‰。全省39个地方重点工业企业
集团,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14亿元,销售收入261亿元,利税33.4亿元,分别占全省
大中型企业的19.2%、 25.4%和28%, 分别占乡及乡以上工业的9.8%、 13.6%和
16.7%。全年全省关停并转企业252户,其中:关闭12户,兼(合)并158户,转产23户,
停产14户,半停产42户,破产3户。通过关停并转,有2亿多元固定资产得到优化配置,
25万平方米的厂房得到合理使用,7万多名职工得到重新安排。
八、企业改革与企业管理。1992年是全省企业改革力度较大、步伐较快、成效较
明显的一年。 省里继续抓好132户试点企业的三项制度改革,各市地都按照“统一指
导、分散决策、因地制宜、一厂一策”的原则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以“D一项制度”
改革为突破口的企业改革由点到面全面展开。到年底,全省进行三项制度改革的企业
达到80%以上,其中70%的企业效果明显;有1600户企业、74万名职工实行了全员劳
动合同制试点, 5700户企业、120万名职工实行了合同化管理,2600户企业、53.5万
名职工实行了优化劳动组合;精简科室6500多个,管理人员裁减幅度达到20%以上。
股份制企业试点工作逐步展开。1992年全省新批准股份制试点企业50户。到年底,
全省累计已有492户企业实行了股份制,上万户集体、乡镇企业实行了股份合作制。
1992年全省企管工作坚持改革、管理同步推进,以改革促管理,用管理巩固改革
成果。重点抓好企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优化现场管理、继续推行管理效益考核,最
大限度地开发管理资源,全年共开发管理项目600项,实现管理效益3亿元。大力推进
企业管理现代化,总结推广了一大批先进的管理手段、经验和方法。1992年全省第六
批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评选, 共选出省级优秀成果144项,其中一等奖12项,二等奖
39项,三等奖93项。
九、 资源节约综合利用。1992年全省共节约能源222万吨标准煤。其中,节煤25
6万吨,节电11.96亿千瓦时,节成品油6.10万吨,节燃料油1.85万吨。全省节约和代
用木材59.40万立方米,推广散装水泥719万吨;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完成
6.21亿元, 利润1.36亿元。全省县属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降低5%,重点产品
单位能耗稳定降低率达70%。

(谭少杰 安勇坚)

[工业生产的主要特点]1992年,全省工业生产总量增长三成以上,经济效益同步回
升,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又一个高速增长年份,工业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主
要特点:一是工业生产全面快速增长。全省工业总产值 (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
同)完成3511亿元,比上年增长33.5%,绝对额比上年净增800亿元。其中乡及乡以上
工业总产值完成2285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全省各地和各个工业行业工业生产都
保持了稳定发展。二是产销率逐季提高,全年产销基本平衡。全省工业销售产值完成
2173亿元, 比上年增长24.1%,高出产值增长0.9个百分点。工业产品产销率一季工
为86.2%, 上半年为87.8%,三季度末为90.4%,全年达到93.3%,比上年提高0.8
5个百分点。 全民所有制工业、大中型骨干企业产销率均在97%以上。在生产高速增
长、生产规模扩大的同时,产成品资金占用比年初有较大的下降,全年产销基本平衡。
三是工业增长带有明显的投资推动型。1992年,全民基本建设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分
别比上年增长46.2%和36.5%,在投资高速增长的带动下,重工业特别是投资类产品
生产增长明显加快,全年重工业产值完成1126亿元,比上年增长24.9%,高出轻工业
产值增幅3.3个百分点。原煤、原油、发电量等产品生产保持稳定增长;钢铁、生铁、
纯碱、水泥、平板玻璃、汽车、小型拖拉机、推土机、机床工具、仪器仪表、矿山设
备等都呈现产销两旺的势头。四是乡镇工业高速发展,已占全省工业的“半壁江山”。
乡镇工业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大潮,经济发展的能量迅速释放出
来。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97亿元,比上年增长55.1%,超出全省平均水平2 1.6个
百分点。其中乡(镇)办工业完成574亿元,增长48.8%,村办工业完成770亿元,增长
51.8%, 各类合作和个体工业完成453亿元,增长70.5%。乡镇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
的比重,已由1991年的44%上升为51%。五是经济效益水平明显好转。全省地方乡及
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71.61亿元, 比上年增长48.7%,利税合计完成152.34亿元,比
上年增长35.9%;亏损企业面为7.88%,比上年下降2.4%,亏损额10.92亿元,减亏
14.7%。工业综合经济指数及其各个单项指标都比上年好转。全年工业综合经济效益
指数为90.04%,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1992年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有:1.在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各种生产需要普遍趋紧,对生产的制约加强。
特别是铁路运输、电力等“瓶颈”现象更加突出。2.部分轻纺电子产品市场竞争力差,
销售困难,生产下降。自行车、表、电视机、收录机、电子计算机、印染布等产品生
产仍不景气。3.经济效益的增长带来恢复性,经济效益的整体水平仍然较低。

(于永晖)

[全省贯彻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工作情况]《全民所有制
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把贯彻落实《条例》作为中心工作来抓,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机构。省里专门成立了以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由省25个综合
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山东省贯彻落实《条例》工作领导小组”,并从省经委、体改委、
省总工会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条例》的贯彻落实。各地市也
成立了相应的办事机构。省贯彻落实《条例》办公室与各市地、各部门建立了工作联
系和汇报制度。
(二)舆论先行,抓好学习宣传。各级宣传部门都把宣传《条例》作为工作重点,
突出地宣传报道了《条例》精神和我省学习贯彻《条例》的活动和典型。各新闻单位
在显著位置和黄金时间开辟专栏、专题等,不贯彻落实《条例》作了专门报道。省直
有关部门和不少市地通过举办研讨班、学习会等形式培训了一批党政领导人机关干部
和企业负责人。企业利用集体宣讲、知识竞赛等形式,组织广大职工进行了广泛学习。
(三)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办法》。在广泛学习宣传发动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
从9月份开始组织专门班子, 研究起草山东省贯彻《条例》的《实施办法》。经过多
次修改并经国务院经贸办、国家体改委、国务院法制局审核同意后,于11月13日正式
以省政府第38号令在全国率先发布实施。《实施办法》在落实企业自主权、加快政府
职能转变、调整企业组织机构、强化企业自我约束等方面对《条例》作了进一步补充、
发展和完善。
(四)强化措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一是对条件成熟的省级机构整建制地转为经
济实体,将商业、粮食、供销、石油等4个主管部门整建制地组建成为4个集团总公司,
直接参与商品大流通。并加快了县级机构改革步伐。二是清理文件。全省共清理规范
性文件3.43万份,其中,废止417份,修改256份。三是制定配套措施。大多数市地和
省直有关部门都制定了贯彻落实《条例》的具体办法。
(五)搞好监督检查,保证《条例》顺利实施。各级纪检、检察机关把查处贯彻落
实《条例》中的违法违纪问题,作为监督检查和执纪办案的重点,对《条例》的贯彻
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对阻挠《条例》贯彻实施,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并追究法律责任。省里还公布了省贯彻《条例》办公室、省纪委、省监察厅三部监督
电话,接受举报和咨询,对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查处。
(六)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探索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新路子。一是继续深化三项制
度改革。企业三项制度改革面达到80%以上,70%的效果明显。二是加快了股份制改
造步伐和企业集团的组建, 全省又有299户县属以上企业实行股份制,省里新建企业
集团32家。三是抓好试点,省里和各市地都选出一批企业作为全面贯彻落实《条例》
的联系点,先行一步,带动面上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工作迅速展开。

(彭爱田)

[山东省实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全我》办法(试行)出台]《山东
省实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办法(试行) 于1992年8月13日以省
政府第38号令正式发布实施,为国内30个省、市、区的第一家。其内容在以下四个方
面有突破:
一是落实企业经营权有突破。《实施办法》对落实企业的14项权力作了更加明确、
具体的规定,特别是针对落实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权、产品定价权、进出口权、人事管
理权、劳动用工权和工资奖金分配权等项核心权利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突破性规定。
如:除国务院和省政府计划部门外,市地、县及其他任何部门不得向企业下达或追加
指令性计划;非经省政府授权,市地、县物价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不得行使产品定价
权,出口产品价格,须由生产企业与外贸企业、外商共同商定;支持企业与外贸企业、
自营进出口企业联营合作、组建集团或通过委托代理的办法直接开展进出口业务;政
府授权经济部门行使对厂长的任免和管理权,实行管人管事相统一;积极推行厂长、
书记一人兼,允许企业党政领导交叉兼职;劳动部门不再向企业下达招工指标,企业
可以先招工,后办手续;有关部门不再向企业下达工资总额使用计划,企业在坚持工
资总额的增长低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的前提
下,按工效挂钩原则自主确定工资总额,自主进行工资、奖金分配。
二是转变政府职能有新要求。《实施办法》按照“两转并举”的要求,从搞好服
务、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和加快市场体系、劳动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
对转变政府职能作出了明确规定。如:对企业调整生产经营范围,有关部门在接到企
业报告后必须在一周内办妥变更登记手续;对需要报批的企业合资、合作、“三来一
补”项目的基建、技改项目,有关部门必须在十天内办妥审批手续;对企业招聘的人
才,有关部门应在一周内办妥手续;企业变更名称、住所等一般性项目可直接到工商
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手续。对建立、完善生产资料市场、劳务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
场和信息市场等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对政府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提出
了明确要求。
三是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有新规定。《实施办法] 对企业转产、停产整顿、合并、
兼并、分立、解散、破产和组建企业集团等组织结构调整的方式、权限、审批程序作
了明确规定,并结合我省实际,从鼓励企业加快组织结构调整、发展规模经济出发,
提出了新的政策措施。如:兼并企业与被兼并企业属同一所有制性质的,由双方企业
自主决定;企业兼并后,两年内适当核减兼并企业的承包基数或上交利润,被兼并部
分原享受的减免税等优惠政策两年内不变;选择部分大型企业集团实行特殊政策,加
快发展。
四是强化企业自负盈亏责任有新措施。《实施办法》在要求政府简政放权、为企
业搞好服务的同时,对企业正确行使经营权,强化自负盈亏责任,提出了新的措施。
要求企业必须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强化自我约束,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企业
和职工的关系;企业工资总额的提取和使用要自觉接受政府的监督;工资和奖金分配
方案须经职工代表大会审查同意,经营性亏损企业应停发奖金,不能升浮动工资,企
业应每年对财产和库存进行一次全面清查,防止短期行为和虚盈实亏,确保企业财产
保值、增值。

(彭爱田)

[经济运行全过程大跨度调度]为适应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计划经济向市场经
济过渡的新形势,山东省经委积极探索实施了生产与流通、内贸与外贸、宏观与微观、
物流与价值流、速度和效益有机结合的组织工业生产的全方位、大跨度调度。经济运
行全过程大跨度调度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运行为载体,以资金运行为主体,以
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品价值的最终实现和增值为目标,实行生产组织、产品销售、
资金运行、信息反馈、结构调整、以及改善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全方位调度。主要内容
有:生产计划的组织实施;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产销运衔接的组织;资金运行的监
控;信息反馈的导向。根据上述内容,抓好四大类指标的调度和二核。第一类为反映
工业生产经营成果的指标、第二类反映工商企业销售和库存情况的指标,第三类反映
工业企业资金运行状况的指标,第四类反映工业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围绕大跨度调
度的组织实施,重点强化和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对市场的分析预测,增强组织
生产的预见性,年初和年底,省经委组织各市地经委、省直工业、流通部门,对全省
主要工业品的销售去向和销售渠道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根据全省工业品销售比例,省
内占56%、省外占29%、出口占15%和产品畅销、平销、滞肖比例为41∶44∶15的现
状,制定了进一步开拓“三北”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措施和方案。推动了工业品的销售。
到年底省内、 省外、出口比例分别为51.6%、33.3%和15.1%,畅平滞比例为4 4∶
42∶14。二是核定主要工业品的合理库存,对主要产品的产销存情况按月进行调度。
全省对66种重点产品进行动态考核,通报生产、销售、库存情况,掌握产品的生产销
售发展趋势,配合生产要素供应部门,以制定的合理库存为依据,实施“增畅、限平、
停滞” , 从生产要素供应上保优限劣。三是加强对工业企业外向型经济的调度。对
“三资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把“三资企业”的生产经营纳入调
度范围, 重点从生产要素供应上进行组织协调。同时对全省出口创汇企业按100万美
元、300万美元、500万美元排出了单子,对出口去向进行了分析,支持和鼓励企业及
时调整出口产品结构, 积极开展多口岸出口。从9月份开始,对全省32户自营出口企
业的生产、 效益、出口情况实行月调度。全年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完成254.3亿元,比
上年增长34.3%。四是狠抓了限产压库促销工作。对全省工业企业的三项贷金特别是
产成品资金的占用情况,按月进行调度监控,严格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提高资金的
使用效益。对滞销积压、库存占用过大的产品实行了停电、限贷等硬措施。五是保证
重点,优化投向,搞好生产要素的协调和配置。重点协调了铁路、煤炭、电力、冶金、
化工等部门的关系,将有限的资源投向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全年共组织协调补充发
电用煤缺口300万吨,增发电量60亿千瓦时;组织煤炭单位超产原煤500万吨以上;合
理进行电力调度,安排抗旱用电50万千瓦。全省新增贷款和电力的80%用于了重点企
业、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大跨度调度的实施,促进了全省工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促
进了企业经营的转换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
国务院经贸办公室对大跨度调度实施方案在《工交动态》上进行了全文刊登;新华通
讯社以《组织领导工业生产的新探索》为题,在《国内动态清样》上分三期进行了连
载;《人民日报》也进行了报道并配发了评论。

(于永晖)

[开展限产压库促销提高经济效益]1992年,全省各工业部门和企业,在1991年开展
限产压库促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措施,压缩和控制不合理的产成品资金占用,
开展工业品扩销促销活动,使全省国营工业生产企业成品资金占用基本恢复正常水平。
上半年,全省国营工业生产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上升幅度较大,从下半年开始,
限产压库促销措施力度逐步加强,成品资金占用增长幅度逐月降低,年末比年初减少
4.46亿元,约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90%。全省16个市地中,有12个市地产成品资金占
用比年初下降, 其中青岛、淄博、枣庄、烟台、威海、潍坊、临沂、日照8个市地超
额完成任务。
在工作上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化认识,明确指导思想。正确处理限产
压库促销与加快经济发展的关系。二是任务落实、组织落实。省政府召开清欠压库扭
亏工作会议,市地负责人同省有关部门负责人签订压库责任书,市地、县、企业层层
落实任务;各级继续设立压库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专人抓压库工作,按月调度和
通报。三是严格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要求企业以销定产、以销促产,搞好产销衔接。
全省核定66种重点产品的库存比例,监控产品库存情况。四是积极开展扩销促销活动。
完善扩销促销政策,积极开拓省内外市场和开展边境贸易,并对市场有销路、价值较
高,因铁路运力紧张而造成压库的产品,组织优先运输。五是采取硬措施,制止和停
止积压产品的生产。 省里对产成品资金比年初增加较多的市地,先后4次进行限电,
共限电10万多千瓦,促使一批成品库存积压严重的企业采取了停、限产措施。
开展限产压库促销工作,对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
用。1992年全省在工商银行开户的国营工业生产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加快4.67天,
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4.55%, 实现利税增长20.9%。从产成品资金占用的相关指
标看,也明显好于1991年:成品库存可供销售天数从1991年的29.2天,下降到22.9天,
减少了6.3天;成品库存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从8.11%下降到6.4%,降低1.71%;产成
品资金占定额流动资金的比例从28.2%下降到23.6%, 下降4.6%。这些指标都好于
全国水平。

(王万良)

[企业组织结构调整]1992年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年审批组建省级企
业集团32户, 组建各类公司等经济实体214户。 全省关停并转企业352户,其中,兼
(合) 并158户,转产23户,关闭12户,停产半停产56户,破产3户,有7万多名职工得
到妥善安置。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宏观调控得到加强。为强化对工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组织领导,省经委成立了
山东省工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指导全省结构调整工作。为加强规划,
突出重点,省政府责成省直12个部门制定了《一九九二~二○○○年全省工业结构调
整方案》以及《一九九二年山东省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方案》以及《一九九二年山
东省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方案》 等3个子方案,对全省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提出了具
体目标要求。
二是规模经济发展迅速。在1992年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中,全省以组建企业集团、
发展规模经济作为重点,围绕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组建区域性大跨度企业集团。新
组建的山东工程机械集团, 把分散在全省5个市地的工程机械骨干企业融为一体,全
省形成一个拳头,装大了规模经济和竞争实力。引入股份制,强化资产联结纽带,是
1992年组建企业集团的一个新特点,全省已有40家大型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不仅增
加了融资投资功能,而且打破了多年来“三不变”的格局,增强了集团的凝聚力。
三是企业兼并联合有新突破。(1) 把市场机制引入调整,由过去的政府作为关停
并转的主体, 搞硬性“接郎配”,转变为按照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自觉调整行为,1
992年实施关停并转的企业,70%以上是自找对象、自谋出路、自我调整的。(2)企业
关停并转方式有新发展。集中表现为五个结合,即企业关停并转与产品结构、技术结
构调整相结合;与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相结合;与扭亏增盈相结合;与隶属关系划转
相结合;与发展第三产业相结合。(3) 企业破产有突破。1992年随着改革的深入,济
宁市先行一步,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济宁染织厂实行破产,从而使企
业组织结构走上了依法调整的轨道。

(冯其江)

[技术改造]1992年,全省技术改造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共安排技改项目5194项,完
成技改投资104亿元, 比上年增长82%。其中全民技改项目2603项,完成投资53.6亿
元, 增长55.8%。有3028个项目竣工投产,这些项目计划年增产值276亿元、利税45
亿元,创节汇5.98亿美元。1992年技改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优化,加快落实结构调整。按照省政府(92)48号文的精神,
组织市地、部门选择一批水平高、效益好、能牵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拳头产品为龙头,
展开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的配套调整。
2.突出工作重点,实施“腾飞计划”,抓好“三个一批”。利用高技术稼接改造
老企业,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改造高创汇企业,发展拳头产品,以改变我省
支柱产业、骨干企业、拳头产品优势不明显的现状。同时,重点抓好“三个一批”,
即一批主导行业、一批骨干企业(集团)、一批拳头产品。
3. 瞄准国际市场,制定出培养扶植高创汇企业的“一二三”工程。筛选出790家
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力争1995年达到创汇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100家,过500万美元
的企业200家, 过300万美元的企业300家。“一二三”工程全部实现后,年可创汇29
亿美元。
4. 简政放权,转换职能,搞好服务。除限上、国家专项、腾飞计划和省政府(19
92) 48号文控制发展的33类产品以外,3000万元(能源原材料5000万元)以下的技改项
目审批权限一律下放到市地。拿出主要精力搞好调查研究,抓好全省技改规划,工业
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执行。
5.加强技术改造全过程管理,建立技改调度制度和情况简报,强化信息服务。从
1992年开始, 实施技术改造考核指标体系考评。考核办法共有9条;核范围包括市地
经委和省直厅局(公司);考核的主要内容是,项目选择的准确性、产品技术水平、实
施周期、投入产出效益等。

(孔庆成)

[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1992年,全省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有较大进展。全年完成消
化吸收145项, 其中具有国际水平的36项,填补国内空白的37项,重大项目有东方能
源技术开发公司的Φ2M二段式煤气发生炉成套设备、 烟台皮革机械厂的GT12A-180剖
层机、济南机床二厂的J36-3000型闭式压力机、济南轻骑集团总公司的GS125摩托车、
烟台宝石轴承厂的JA-380高频微型石英谐振器、潍坊第一轻工机械厂的YJ1300卷烟厂、
青岛锻压机械厂的GT3828型六头翻边缩颈机、青岛机床厂的18头贴标机、青岛整流器
厂的JYF-250/50整流电源等。山东棉麻机厂承担的锯片加工生产线也已通过鉴定,至
此,棉花加工一条龙已全部完成。吸收替代进口装备类产品61项,年节汇1.4亿美凶。

(刑世胃 封宗庆)

[新产品开发]1992年,全省共完成技术开发项目5728项,投产4934项,新产品投产
率达86.1%。 完成新产品产值205.5亿元,新产品利税23.6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61
%、43%,创节汇2.5亿美元。新产品产值率达5.9%(老口径9%)。在完成的项目中,
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98项, 填补国内空白的533项,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
910项,填补省内空白的1026项。填补国内空白以上的高水平项目共731项,比去年增
加90项。高水平重大项目有:山东塑料机械厂开发的PVC(800)-1扭结膜吹塑机组、济
宁液压件厂开发的2K、6K系列盘阀摆线液压马达、潍坊第二轻工机械厂开发的余热型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青州中药厂开发的保心包、张店陶瓷厂开发的隧道窑综合节
能技术、德州机床厂开发的GM6144精密车床、济南生建电机厂开发的NTJR交流内反馈
调速电动机、济南试验机厂开发的电子液压万能试验系统、青岛东风化工厂开发的超
细硫酸钡、青岛通用机械厂开发的Φ1200尿素合成塔等项目均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达
到国际水平。
1992年技术开发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重点、上水平、增效益。集中力
量编制了腾飞计划中技术开发、消化吸收和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部分的实施计划。
先集中研究筛选重点项目提前下达贷款建议计划,争得项目实施的主动权。省里还集
中抓了一批市场急需、效益好的加快开发项目。二是抓“产学研”联合,促科技成果
转化,实现科技水平的高起点发展。组织了省市(地)两级“产学研”技术交流洽谈活
动, 全省共有120个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进行了对口交流活动,高校、科研单位共
向企业转让了1500项科技成果,设立了1150个联合研究开发项目。三是抓政策落实,
提高科技管理水平,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重点抓了企业技术开发资金的提取,新产
品免税,企业技术开发机构的建立以及重奖科技人员等。全省预算内工业企业提取技
术开发资金5.2亿元,占应提. ..金额的91%,比去年增提2.80亿元;新产品免税1.6
5亿元; 向省委省府推荐工业方面重奖科技人员8名,有5名受到重奖;组织了省优秀
新产品评选, 受奖产品329项,受奖人员1500名。四是抓计划实施的宏观管理,确保
全省技术开发目标的实现。年初分市地、行业下达了技术开发考核指标,实行定期调
度分析,每季对完成的高水平重大项目进行分类统计,列出明细,提供给有关部门,
并及时与技术改造衔接好。五是积极拓宽资金渠道,支持重点技术开发项目的实施。
会同银行、财政、税务等部门共同安排技术开发资金1.904亿元。六是会同省总工会、
省科协、 团省委等部门开展了“合理化建议与技术改进” 、“讲理想、比贡献”、
“五小智慧杯”等群众性科技活动,都取得明显效果。

(邢世胃 封宗庆)

[新技术推广]1992年省内新技术推广工作以节能、节水、综合技术的推广为中心取
得了一定的成绩。截至年底全省小化肥行业有45个企业实现蒸汽自给,15个企业应用
了新式内件,60个企业实现两水闭路循环。县以上水泥骨干企业36家应用了综合节能
技术。 机械行业31家企业应用了温差式供风冲天炉技术;应用微电子技术改造锅炉4
5台; 对膜分离技术应用进行了示范,对电镀新工艺技术的推广召开了全国现场会。
对稀土技术、表面技术的应用拓宽了领域。由于应用上述新技术,实现节煤45万吨,
节水1.6亿立方米,综合效益为1.6亿元。
根据《“八五”国家重点新技术推广项目计划》,结合省内的实际情况,编制了
《“八五”山东省重点新技术推广项目计划》。计划包括节能降耗技术、电子应用技
术、 基础工艺、产品深加工技术和新材料应用五个方面,70项199个子项。这些项目
都是较重大的新技术,具有先进性、性、可靠性,体现了今后一个时期生产技术的水
平和发展方向。

(邢世胃 封宗庆)

[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又跨上新台阶]1992年,全省共节约能源223万吨标准煤(其
中,节煤256万吨,节电12亿千瓦时,节成品油6.10万吨,节燃料油1.85万吨),占计
划的109.85%, 县属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稳定降低率达到5%,重点产品单位
能耗稳定降低率达70%;节约和代用木材59.40万立方米,推广散装水泥719万吨,重
点产品原材料消耗稳定降低率达到71%;完成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12亿元,
利润2.1亿元。1992年全省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落实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年初,省资源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和省政府
节能工作办公会议研究制定了《山东省一九九二年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要点》,为
把《要点》中提出的主要工作和指标落到实处,省经委与各市地经委分管主任签定了
目标责任书,各市地又与所属县市区、企业主管部门签定了目标责任书,一级抓一级,
一级保一级,人人有指标,层层有责任,有效地促进了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的深入
发展。
二、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技术进步。1992年,全省共落实国家节能、节材、综
合利用示范专项17个(不含青岛),当年总投资3556万元,其中贷款1880万元,完成后
可形成年节能8.5万吨标准煤的能力。 为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积极与
大专院校和科研生产单位联合攻关, 开发了流化床烘干机、 铸铁热水锅炉等20余项
(个)节能、节材、综合利用新技术,新产品,重点推广应用了两煤变一煤、两水闭路
循环以及工业锅炉、窑炉微机控制等节能、节材、综合利用新技术。
三、依法推动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根据国务院经贸办、国家计委的要求,为
《节能法》起草了“能源利用监测应作为节能工作的制度”、“建立节能基金是开展
节能工作的必要措施”等背景材料。1992年,还突出抓了能源利用监测工作。一是抓
了监测计量认证和职能审定工作。截至1992年底,除省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外,烟台、
淄博2市已通过计量认证,青岛、威海等5市地通过了预审。二是重点推广了郯城板纸
厂能源利用监测与节能技术改造一条龙服务的经验和作法,受到企业普遍好评。
四、全社会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意识进一步增强。1992年,全省各地、部门和企
业,结合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与新闻、宣传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对资源
节约综合利用工作进行了一次大宣传、大推动。为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全省共组织培训高级能源管理人员1万余人次。

(徐壮)

[企业管理咨询和培训]1992年,全省企业管理咨询和培训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1.适应形势,抓住重点,企业管理干部岗位培训工作成效显著。围绕深化企业改
革,转换经营机制,推动企业走向市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贯彻落实《“八五”
企业管理现代化纲要》,全年共举办股份制研讨班、培训班、国际讲座、外向型经济、
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工作法、成本控制工程、管理效益法、现代化
管理方法等各类培训班21期,培训各类管理干部1570人。为了搞好重点现代化管理方
法的推广应用,与省科协、省职教办联合在全省范围内组织了两期价值工程函授培训,
近2000名干部参加学习,并经考试合格,颁发了结业证书。全省企管科(室)干部岗位
培训有较大进展。1992年各市地举办培训班38期,培训3560人,累计已完成培训人数
的70%以上。
2.积极创造条件,拓宽活动领域,组织国内外考察培训和交流活动。在国内,与
兄弟省市加强了联系。 全年共组织240名厂长、经理和管理干部到陕西、浙江、广东
等省市考察学习。并接待了北京、浙江、湖南、河北、新疆等省市区7批220多人来山
东考察学习,交流经验。在国外,与一些民间组织达成定期交流互访协议,为企业发
展外向型经济开辟了新的渠道。 1992年组织了近百个企业的120多人分五批赴泰国、
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学习考察和经贸洽谈活动。出国
人员提出的80多个对外合作经贸项目,有的与外商达成合作意向,有的商定了进一步
洽谈的办法和日程。还与美国康洲中心洲立大学商定每年分两批组织企业家进行互访,
为双方企业开展经贸交流和合作提供方便。与新加坡管理合理化学院签订了分批组织
我省企业家赴新加坡进行考察培训和开展经贸活动的意向书。与日本和歌山市商工会
议所、日本山口县日中经济交流促进会达成了中日企业家互访交流的意向。
3.注重质量,深化课题,企业管理咨询工作继续发展。1992年,长期咨询点已发
展到11个。在咨询工作中,始终把咨询质量放在第一位,无论是专题咨询还是综合咨
询,都严格按照咨询技法和咨询程序办事。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充分掌握
第一手材料,对每个数据和问题点,都进行深入分析和全面论证,力求改善方案准确,
措施有力,符合企业实际,便于落实。从接受咨询的台儿庄酒厂、邹城啤酒厂、邹城
造纸厂、日照啤酒厂,济宁第二制药厂、滨州毛贴厂等企业的情况看,都取得了较好
的效果。

(王庆和)

[全省工交财贸系统148家经济效益排头兵企业] 省经委、省财政厅、省统计局、省
工商银行联合发出通知, 公布表彰1992年全省工交财贸系统148家经济效益排头兵企
业。这些企业是在全省4000多家工交财贸企业中按经济效益情况评选出的先进单位。
各企业1992年实现利润、利税合计、资金利税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销售率等五项指
标均居本系统本行业的前列。
在148户经济效益排头兵企业中, 工业系统98户,其中冶金5户,煤炭1户,化工
11户, 机械10户,电子5户,建材7户,一轻17户,二轻12户,纺织12户,黄金4户,
医药4户,丝绸5户,汽车5户;交通邮电系统20户,其中公路运输3户,水路运输1户,
港口2户,交流工业2户,联运4户,铁路3户,邮电5户;流通系统30户,其中商业6户,
粮食6户,供销社5户,物资6户,石油3户,水产2户,农机2户。

(郭守贵)

[安全生产]1992年全省共发生各类事故17627起,伤9420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2.%
和12.6%,死亡5211人,直接经济损失8093.7万元,比上年有所上升。全省县属以上
企业职工因工死亡率为0.04‰, 重伤率为0.05‰, 道路交通机动车万车死亡率为
24.64, 万元工农业总产值火灾损失率为0.75,分别比省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低33.3
%、54.5%、29.6%和50%。除烟台市、聊城地区火灾损失率和化工系统职工因工重
伤率超标外, 其他14个市地、28个行业和3个大企业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安全生
产控制指标。林业、农业、地矿、军工、电子、商业、粮食、水利、汽车公司、齐鲁
石化公司等行业杜绝了职工因工死亡事故,统配煤矿和地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分别降
低为0.345和1.73, 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在全国同行业名列前茅。1992年安全工作的
主要特点是:
1.深化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完善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各市地、各部门以省
政府下达的全省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为依据,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分别确定了各
自的控制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深化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完善安全生产责任
制,深入开展企业安全无事故承包和机动车辆安全无事故承包。
2.认真相处整改重大事故隐患。对全省重大事故隐患进行了调查分析,完成了全
省重大事故隐患分布表,确定了34处省级重大事故隐患,要求各有关单位限期整改。
3.加强对重点行业的安全管理。一是整顿道路检查秩序,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基础工作。推广胜利油田以安全目标承包管理和“安全管理十八法”为主要内容的交
通安全管理经验。二是对小煤矿进行清理整顿,重点解决超层越界、私开乱挖等问题,
清理查封私开小煤井。三是开展百日防火竞赛活动和“安保杯”冬季防火竞赛活动,
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加强消防基础工作建设,解决了一些久拖不决的火灾隐患,重
大、特大火灾明显减少。
4.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周”活动,深入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5.抓基层安全建设。在全省工矿企业广泛开展建设“安全生产班组”活动,使安
全工作做到了班组、个人,有效地降低了事故的发生。

(王玉刚)

[机电产品出口迈上新台阶] 1992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首次突破5亿美元,出口创
汇达5.42亿美元, 比1991年增长40%,超额完成了省里确定的4.9亿美元的目标,在
全国的首次由多年来的第八位前移到第七位。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机电产品出口占全
省出口创汇总额的比重达到11.3%, 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1992年机电产品出
口工作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外(工)贸公司、自营企业、三资企业出口全面增长。出口主渠道的外(工)贸公
司出口较大幅度的增长,仅省机械、设备、轻工、五矿四家主要外(工)贸公司去年出
口创汇,比上年净增加8053美元,占全省全部出口净增加额的52%;生产企业自营出
口稳定增加, 1992年,又有11家机电生产企业获得自营出口创汇8621万美元,比199
1年增加了2694万美元; “三资”企业出口增长迅猛,1992年“三资”企业机电产品
出口创汇720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4倍,在全省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达13.3
%, 比1991年提高了4.6个百分点。 其中仅青岛市“三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就达4
654万美元,占全省“三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的64.6%。
2.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1992年出口的全部机电产品中,五金工具、金属制品等
材料密集型产品出口2.0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9%;在全部出口额中所占的比
重为38%,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个百分点。技术密集的机电仪类产品出口3.19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58.5%,在全部出口中的比重达5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个百分点。
机床、柴油机组、工程机械、电冰箱、电动机等产品出口较去年有较大增长。
3.出口效益提高。外(工)贸公司不断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把出口额、出口效益
与职工利益挂钩,各公司加强内部管理、改善经营、降低成本,大部分外(工)贸公司、
自营企业的换汇成本均控制在6.5元/美元以下,加上去年以来,外汇调剂价格持续上
升,为外(工)贸企业进一步扩大出口提供了良好机遇,多数外(工)贸企业出口增长的
同时,出口效益也明显提高。
4. 工贸结合进一步加强。省里组织200多家生产企业戴外贸公司的帽子,“借船
出海”,开展进出口业务,为生产企业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极大调动了机
电产品出口生产企业的出口积极性。另外工贸双方密切合作,积极推行出口代理。全
省机电产品生产企业出口供货值完成33.17亿元,比1991年增加9.37亿元,增长39%。
青岛、烟台、济南、潍坊、临沂、威海、济宁、淄博等市地出口交货值超过亿元。

[山东省饲料工业主要特点]1992年,全省饲料工业继续保持蓬勃发展的局面,其主
要特点是:①饲料产量稳步增长。1992年面对原料价格暴涨,畜牧业滑坡,市场竞争
激烈等诸多矛盾的问题,各市地饲料工业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调整产品结构,搞
好服务,扩大销售,克服重重困难,扭转被动局面,全省配合饲料产量完成370万吨,
比1991年增长14%。颗粒饲料增加,质量稳步提高。产品质量统检合格率达到82.6%,
比上年度统检提高2.6%。 ②饲料科技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上半年省经委召开了全
省饲料工业科技进步经验交流会,研究部署“八五”期间加快科技进步的措施,切实
把饲料工业的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生产单位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联姻”
日渐增多,产学研一体化机制日趋形成。一批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新产品如生菌
剂、肌醇、复酶剂等微生物添加剂开发成功。高新技术产品的科研开发、应用取得新
的突破。 在4月份首届全国饲料工业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上,全省有14项新技术、新
产品荣获金杯奖。10月份全国农业博览会荣获金、银牌各2块,铜牌4块。③对外开放
进一步扩大,结合饲料工业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发展双边和多边合作,
利用外资技术有新的发展。 全省合资企业在原有5家的基础上,又有邹东宝、济南正
大、潍坊三得利等10余家同外商签订合同,有的已经投产。④饲料工业逐步走向依法
管理的轨道。省经委、省计委、省经贸委、省标准局、省工商局、省工商行、省农行
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山东省饲料工业管理暂行办法》有关问题的通
知”,通过检查整顿,打击了假冒伪劣,对不具备生产经营条件、产品质量低劣的企
业进行了整顿。根据《办法》规定,在合理布局的前提下,结合调整产品经计审批验
收新开办饲料添加剂企业14个,审发产品批准文号24个。审批万吨以上饲料加工项目
7个,通过进一步贯彻落实《办法》,饲料工业的生产建设和经营秩序进一步好转。

(程显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