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7&rec=25&run=13

[概况]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蓬勃兴起。截至
到1992年底, 已有118个县市区启动,1547个乡镇展开,投保农民达1500万人,收取
保费达4.5亿元。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全国继续保持了领先地位。山东省有41个
县市区在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表彰大人直受到表彰,占表彰总数的25%。二是
农村社会保障五个网络体系不断上档次、上水平。全省有2175处乡镇建起五个网络,
占全省乡镇总数的90%以上。 在五个网络建设中,全省共兴办农村社会福利企业340
0多处,安置残疾人5.4万名,年产值32.5亿元,利税2.3亿元;乡村敬老院4000多处,
收养孤寡老人7万多人, 以副补院总收入280万元;乡村救灾扶贫储金会2.3万个,积
累救灾扶贫资金1.5亿元; 拥军优属送温暖小组、义务帮工队已发展到30多万个,年
筹集群众优待金2.5亿元;农村红白事理事会已达8.9万个。全省农村基本形成了适合
山东省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雏型。
救灾救济工作卓有成效。1992年山东省遭受严重的干旱、虫害、风暴潮等自然灾
害。 据初步统计,全省因灾减产粮食110亿公斤,减产棉6亿公斤,损坏、倒塌民房3
0多万间, 直接经济损失达176亿凶。在特大灾情面前,省委、省政府先后6次召开抗
灾救灾工作会议,研究措施,部署任务。全省各地先后抽调30万名机关干部、12万名
解放军和武警官兵、 1万多名医务人员,出动劳力4970万人次,深入灾区与群众并肩
抗灾救灾。 各级投入救灾经费1.54亿元,救济灾500万人,较好地保证了为民生活,
维护了社会安定。
在基层政权建设方面,各地利用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向乡镇
放权的工作,打破了曾一度徘徊不前的局面,完成了放权的主体工程。全省
县、市、区向乡镇下放分支机构近3万个,占总数的80%,比1991年增加了1.3万个,
增长43%。 1992年8月,中央四部室联合在章丘召开经验交流会,向全国推广莱西、
章丘、招远、桓台、安丘等地村民自治群体经验的同时,大力开展了村民自治示范活
动。全省已确立省级示范县6个,市地级示范县4个,示范乡镇400个,示范村2万个。
居委会组织法的贯彻实施,由1991年的200个发展到了2000多,地78%。
在双拥工作方面,青岛、淄博、莱芜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至此,我省有国
家级双拥模范城(县) 7个,仍居全国之首。,此外,还涌现了泰安、济宁、临沂、枣
庄、潍坊等一批省级双拥模范城(县) 和先进单位。9月,省民政厅在临沭县召开了扶
持优抚对象“解三难奔小康”经验交流会,推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促进了工作的深入
开展。 据统计,全省通过筹集拨发的抚恤补助、优待款达4亿多元,加上抚优工作的
深入发展, 初步为优抚对象解决了看病难问题,全省优抚对象家庭人均纯收入已达7
70多元。全省共接收转业志愿兵4700人。军地两用人才开发使用率达85%,兴办军地
两用人才经济实体2800个,比上年增长22%。军队离退休干部的接收安置工作,已基
本完成了前三批的任务。 全省有103个军休所被评为达标单位,占总数的80%;军休
所纯收入已突破300万元, 比上年增长50%。争取各级财政拨款和社会捐助用于烈士
陵园建设的资金达520余万元,有十几个烈士陵园新建或扩建了主要建筑物。
在民政经济方面, 全省福利企业已发展到4049处,比1991年新增292处,其中外
向型福利企业已达300多家,职工总人数达15.2万人,安置残疾人6.5万人,完成产值
49亿元, 实现利润3.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和28%,出口创汇达3000多万元。
建立救灾扶贫周转金的工作,民政事业单位创收、乡镇统筹优待补助款等都有了较大
发展,为民政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城市社区服务方面,10月在枣庄市召开了全省城市社区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进
一步推动这项工作迅速展开。据统计,全省共兴建各类社区服务设施近31处,其中具
有一寂规模的区、 街办社区服务中心12处,便民利民服务网点2万,各类家用物品维
修服务由政府搭台、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服务内容和对象覆盖城市街
居的社区服务体,成为城市局长放的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配套工程。优抚医院广泛开
展了“达标、 创优”活动。15处优抚医院有6个院首批达标,其中,省荣军医院被民
政部评为“创优”先进单位。优抚、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积极向社会和开放,大力发
展院办经济,全年预算外纯收入达550多万元,比1991年增长23.5%。
社会行政管理工作方面,各地贺满完成了社会团体的清理整顿和复查登记任务。
全省参加清理整顿的乡以上社会团体共1.91万个,其中给于登记的1.35万个,占71.5
%, 撤销、合并的占8.6%,解散和延缓登记的占19.9%。行政区划适应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需要,承办了日照市设区带县,莱芜市升为地级市,肥城、章丘、兖州、邹县
撤县设市以以及部分乡镇区划变更等工作,促进了经济发展。殡葬改革着重抓了火化
后进单位的转化工作。18个重点管理县火化率平均达到86%以上,比上年提高了70%。
全省火化率也由1991年的86提高到90%以上, 提前7年实现了省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
划提出的目标。殡仪馆普遍加强了管理,拓宽了服务领域,盈余额突破了1600万元,
比1991年翻了一番多。各地对姻登记机关进行了调整,扩大了涉外婚姻登记点,积极
推行以城市的区为单位集中办理婚姻登记,采取措施解决了外流妇女婚姻登记出证难
的问题。省民政厅全年共受理民政信记2200多件次,其中来信、来记分别比上年减少
24%和31%。杜绝了越级集体进京上记,进京上访人员也比1991年减少15%。
民政法制建设方面,省人大颁布了《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
法(试行)细则》,省政府发布了《山东省实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办法》,全
省各地的无等法规进一步完善,广大民政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和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

(李巍)

[民政信息工作] 一年来,政厅共编发《山东民政信息》130多期,《民政工作
简报》32期,1至4季度,民政部采用我省民政信息数量均列全国民政系统第一名。全
年共用我省民政信息54条,采用总数的名次由1991年的第三名跃居第一名。同时,发、
省政府采用忆政信息40余条,为历年来最多的一年,为领导决策提供情况、及时推广
典型经验、宣传民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年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把信息工作列入领导的方针事日程,摆到重要位置。
省厅几位负责人都认真阅批民政信息简报。厅长王彦每期信息都认真阅看,并亲笔批
320多期信息。 对质量高的信息给予鼓励表扬,对差的提出意见,督促信息编辑人员
不断采取措施,提高信息质量。烟台、青岛、济南、潍坊、济宁等市地民政局领导也
亲自过问信息工作,并在民政工作会议上,针对信息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明确任务,
促进了信息工作的开展。
不断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各地都选配了文化素质较高,
业务能力较强的人员负责信息工作,为了不断提高信息员的业务素质,省厅还采取以
干代训等方法,对基层信息员进行业务培训,收到良好效果。厅机关各处室也都明确
了信息联络员,保证了横向、纵向上信息渠道的畅通。
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工作制度。省厅分别实行了季度通报制度,年终奖励制度。
同时还采取了增加信息直根,骋请信息联络员等措施,促进信息工作开展。各市地民
政局也都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民政信息工作考评制度、通报制度、奖励制度,逐步
把信息工作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与此同时,还注重在提高信息质量上下功
夫。各级民政部门注意围绕民政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热点、难点开展信息工
作,使全省民发政工作中比较重要的新经验、新做法、新情况、新问题都能通过信息
渠道及时反映。

(刘军)

[民政宣传工作] 1992年,据不完全统计,各报刊登载有关民政工作的稿件310
0余篇, 电台广播4300余篇,电台广播4300余篇,电视台播放1000篇。各地还出版了
民政画册、民政资料,录制了民政工作电视专题。全省民政宣传工作的主要特点,一
是各民政领导重视,把宣传工作放到了应有的位置。每布置一项大的工作,都把宣传
工作放在第一位,用舆论的力量推动开展工作。二是建立健全了通讯报道队伍,各市
地建立了《中国社会报》、《中国民政》杂志、《山东民政》杂志通联站,县市设立
了通讯报道组,基本上形成了和通讯报道网络。三是各地对宣传工作实行了指标管理,
对通联站、通讯报道人员下达任务指标,并实行奖励政策。许多单位还把宣传工作作
为评价民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各地重视了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民政工作
在社会上的知名度,推动了各项民政事业和发展。

(徐晓平)

[基层政权建设]简政放权打破停滞状态,完成了放权的主体工程。全省在原来
100个县、市、区开展放权的基础,又有29个县、市开展了这项工作,使全省133个县、
市、 区,除4个纯市区外,都普遍进行了简政放权。全省县、市、区设在乡镇的分支
机构共47110个,按照省机构改革办公室的要求,应有38630个分支机构不同程度地下
放到乡镇。到年底共下放了37688个,比1991年增加14252个,占应下放总数的97.6%。
共计下放干部职工580456人,比1991年多219400人。下放经费及实物折款20.1亿元,
比1991增加7.7亿元。 下放到乡镇的分支机构自沉转变职能,积极兴办实体。据不完
全统计, 下放单位已办各类经济实体10130个,创收12.6亿元。通过放权,乡镇政府
进一健全,服务功能、办事效率大为提高,有力地促进了乡镇区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
业的蓬勃发展,为全面进行县乡机构改革奠定了基础。
在村民自治方面, 省和各地主要抓了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法规和制度建设。5月
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
员会组织法(试行)办法》,为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村委会组织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宣传、落实实施办法的过程中,市地一级都普遍制定了有关的意见,县一级基本上
都制定了指导村民自治的规程,有三分之一的村建立了村民自治章程。这些法规、制
度的建立,使村民自治在法制化、规范化的进程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二是抓了章丘
经验的推广。章丘是推广莱西经验过程中涌现出业的村民自治典型。它的经验的核心
是依法治村、民主管理,这是对莱西经验的深化和发展。章丘经验集中体现在它所产
生的全国第一部村民自治章程上。8月,中央组织部、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民政部、
司法部联合在章丘召开了全国依法治村、民主管理经验交流会,将章丘的经验推向了
全国。三是大力推广村民自治的群体经验,广泛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流动。莱西、章丘、
招远、桓台、安丘等地的村民自治经济,具有鲜明的山东特色,形成了抓好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环节,健全村、组、户三个层次的村民自治的整
体思路。 在推广群体经验中,促进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县4个,示范乡镇近40 0个,
示范村两万多个。市地、县都制定了村民自治示范单位达标标准,并开始对部分达标
单位进行验收和命名。
在居民自治方面,从贯彻居委会组织法入手,首先抓了居委会组织法贯彻实施的
普及工作。到年底,有2800多个居委会贯彻实施了居组法,贯彻实施面达到78.2%,
超额完成了年初提出的贯彻实施面达到70%的目标。第二,抓了新建市和城区的居委
会组建、改建工作。到年底,全省新建、改建居委会130多个,是几年业最多的一年。
第三, 开展了示范居委会活动,探索委会建设的新路子,共确立示范居312。同时,
总结推广了潍坊、济宁等地片区共建的典型经验,对城市社区建设问题进行了调查研
究。
基层政权建设研究会的工作,一是组团参加了民政部在深圳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
92中国乡镇街道之星产品博览会,使不少乡镇的产品打入南方市场甚至国外市场,受
到了民政部的表彰。 二是开展了理论研究工作。2月份,召开了1992年山东省基层政
权建设研究会年会,围绕村(居)民自治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会议共交流论文56篇。
同时,还增选研究会副会长和理事,新批准200名会员入会。8月份在东营召开了县级
向乡镇放权理论研讨会,就如何加大放权速度和广度进行了专题研究,对全省面上简
政放权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三是扩大了对外交流,组织了省基层政权建设研究会
的部分会员和部分从事政权建设工作的干部参加了四期全国范围内的研计班、培训班,
使他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与美国学者魏苔玉女士就山东省村民自治的现状和
发展进行了座谈。联系和组织部分市地、县民政局长到美国考察乡村建设。四是抓宣
传工作。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颁布以后,民政厅厅长王彦施在山东电视台新闻节目
中作了电视讲话;《山东法制报》举办了四四期讲座;张建军副厅长在中央电视台主
讲了居民自治讲座的部分章节;编印了《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积极组织了
《乡镇论坛》读刊用刊活动,山东省获二等奖10个,三等奖44个。在杂志上稿率方面,
我省名列全国前茅。

(王庆林)

[第二周期城乡基层干部培训]山东省从1990年开始,开展了第二周期城乡基层
干部的培训工作,到1992年底,贺满结束。据统计,全省共培训正副乡镇长和街道办
事处主任7116人,村(居)委会主任、副主任132812人。第二周期的干部培训工作有以
下几个特点:
一、培训方法更加规范有序。在组织管理上,分工更加明确。一般是以组织部门
为主负责培训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村(居)党支部书记。以民政部门为主负责
培训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村(居)委会主任。培训地点一般都设在党校。以此为
基础,建立了三个层次的培训网络,市地党校培训正职乡镇领导干部,县党校培训副
职乡镇领导干部和村(居)支部书记、主任、乡镇党校培训其他领导干部。在培训内容
上,各地注意适应基层工作的需要,适应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对干部的要求,着重组
织干部学习经济管理、领导艺术、法律知识等。不少地方还组织学员外出参观考察,
实行动态教学和静态教学相结合,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部署及时,完成迅速。第一周期的干部培训结束以后,省里就立即着手部署
了第二周期的培训工作。各地在人员、资金、场地等方面的落实上也很迅速、得力。
不少地方的党政领导同志亲自前往培训地点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交流体会,不断
改进工作,使培训工作自始至终做到“精、新、活”。有近一半数的市地提前近一年
完成了培训任务。
三、培训渠道拓宽,培训实效提高。各地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员听的简单室
内教学方法,采取室内与室外相结合,本地与外地相结合,本省与外省相结合,地方
与省里相结合的多种培训方法,灵活施孝。仅省就组织了4期300多人次参加了全国范
围内的研讨班、培训班,南到珠海,北到河北,使参加培训的基层干部开阔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培训效果比以往有相当在的提高。
四、从实际出发办学。在组织管理上,有的是和组织部门联合办学,有的是民政
部门独自办学。在教学内容上,各地也都不拘一格,本着干部缺仁么教什么的原则,
广泛开设教学内容。有的根据工作需要,突出培训重点,烟台市在对乡村干部普遍轮
训一遍的基础上,突出抓了村民自治示范单位的村主任培训工作,以及对新建居委会
成员的培训,为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奠定了干部基础。
通过培训,基层干部普遍反映有以下收获:一是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党在新时
期关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各项政策的理解,丰富、充实了头脑,强化了经济、法律、
民主意识,提高了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掌握了一定的组织发展农村商品经
济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二是学到了管理农村工作的新方法。使大家认识到,乡镇政府
的工作要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就要分工明确,职现清楚,依法办事。村一级要依法
实行自治,在国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让农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把乡镇政府管不
了,管不好的事情交给农民自己去国,乡镇政府在工作上给予正确的指导,这样才能
推动农村工作健康发展。三是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基层干部的民主法律意识得
到了强化,使这种民主意识逐步体现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在指导开展村民自治的活动
中,客观上推动了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

(王庆林)

[全省双拥工作持续发展]1992年,在全省经济超常规、大跨度、跳跃式发展的
新形势下,出现了双拥工作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各级党委在全局的运筹和指导上,把双拥工作纳处整体发展的战略位置。中
央2号文件下发后, 济南军区和省军区党委分别发出通知,要求所属部队官兵和全省
民兵预备役人员,大力支持地方改革开放,积极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省委在贯彻党
的十四大决议中,将做好双拥工作支持部队建设,增强国防实,列为关系“富民兴鲁”
战略全局的重要条件和必须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新时期双拥工作提出了更高
要求。
二是军地职部门把双拥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主动抓。 省人事局制定下发了
《关于师团职转业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的规定》,并作出了凡分配到实行全员劳动合同
制企业的转业干部暂不参加竞争上岗;对分配到实行聘任制单位的转业干部优先聘用
的规定。省粮食局先后两下发了《关于做好部队粮油供应的通知》,规定优先、优质、
优惠保证部队粮油供应。省劳动局、教委也作出了优先照顾部队干部家属就业就学的
规定。省土地管理局把处理军地历史遗留问题作为年度的一项重要任务。团省委组织
省建筑工程学院、 临沂师专等院校师生到军0营开展拥军活动。省妇联组织全省开展
了评选“红嫂”活动,表彰了57名新时期涌现出的山东红嫂。
三是各地把创建双拥模范市、县作为推动双拥工作整体发展的主要措施。1991年
没有评上省双拥模范市的泰安、济宁、潍坊、滨州、临沂等市地1992年都再次召开了
创建双拥模范城(县)动员大会,作出了一系列大动作,加快了双拥工作的节奏。济宁
市政府在年初就拨出10万元作为双拥宣传活动经费,并调整了双拥领导机构,确定了
建百亩双拥林、三个双拥农场、一个双拥文明旅游区等九大双拥工程项目,责任到人,
狠抓落实。临沂地区突出老区特点,针对老优抚对象多的实际,大抓了为“三老”解
三难、奔小康工作,并兴办了一批很有影响的爱民工程和拥军项目。仅军民绿化工程,
植树造林就达12000亩。 济南、威海、烟台、长岛、青岛、淄博等一些被省和国家命
名的模范市(县),劲头不减。济南市提出把双拥活动引向基层,引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现在全市基层拥军优属服务组织发展到1.5万多个,为驻军和优抚对象做好事3.1万多
件。济南驻军提出地方改革开放的十项措施,威海制定“八五”双拥规划。青岛市注
重做好改革开放中的双拥工作,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出台了20多项双拥法规政策,
妥善处理了军地历史遗留问题。淄博市以更务实的姿态,争创双拥模范城,仅在扶持
优抚对象奔小康中就安排扶优资金800多万元,扶持了3.7万户优抚对象,使绝大多数
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达到或高于一般群众生活水平。 年底全省又命名了198个双模范
先进单位和个人。青岛、淄博、莱芜被命名为国家级双拥模范城。
四是地方生产力与部队战斗力同步提高。驻山东部队发扬拥政受民传统,着眼全
局,无私奉献,在完成战备训练任务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和参加驻地的改革和建设事
业,共投入人力280多万人次,动用飞机、军舰、车辆360多万台次。参加了济南遥墙
机场、 滨州黄河码头、桃威铁路、济青高等级公路和各地经济开发区等160多项重点
工程建设。济南军区空军去年先后帮助地方开通了东营至旅硕、济宁至广州的航班,
协助青岛机场扩大业务范围,同泰安签订了军民共用机场联航协议,为我省对外开放
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据不完全统计,驻鲁部队新开辟军民联用机场5个,码
头11个, 营房40多座。先后向地方提供经济信息1万多条,转让科技成果30多项,并
派出1000名技术人员帮助厂矿企业进行改造, 使200多个亏损企业扭亏增盈,获利上
亿元。石岛渔业公司要到西非进行远洋捕捞,由于缺乏远航技术人员和技术资料,不
能按时出发。驻威部队加班加点为其翻译了40多万字的资料,使其按时出航。驻山东
部队参加抗旱保苗、抗洪抢险、抗御16号热带风暴袭击等救灾达1000多次,派出兵力
80多万人次、 飞机1000多架次、军舰100多艘次,车辆50多万台次,抢救遇险群众30
00余人、物资1000多万吨。当16号热带风暴在山东沿海形成风暴潮和暴风雨后,驻鲁
部队陆海空军紧急出动, 有效地减轻了风暴损失。胜利油田围海大堤一段被冲垮,3
00多名群众遇难,济南军工某师工兵营和某舟桥团驱车百里直赴现场救灾,保了人民
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也把支持部队建设当作一项义不容辞的
责任,积极为部队建设作贡献。各地在土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为部队解决军事设
施、战备训练用地5000多亩。并为部队解决了一大批吃水、用电、行路难等生活问题。
为支持部队发展生产, 各地向部队提供经济信息1500余条,为部队提供低息贷款1亿
多元,派出3000多名管理和技术人员为部队传授生产经验,帮助部队新上生产经营项
目100多个,减免税收达500多万元。驻军某部在昌邑靶场有20多万亩盐田,县盐业总
公司为了帮助部队发展生产, 投资35万元;驻地柳疃镇投资100多万元为部队修了防
潮大坝,铺了路,并派出十几名技术人员指导生产,使部队年获利500多万元。
为了加强对双拥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导,全省还掀起了双拥理论研究热。军民撰写
双拥理论文章达500多篇。省召开了全省首次双拥理论研讨会,并协助全国“双拥办”
在青岛召开了全国双拥理论研讨会。我省在研讨会上有9篇论文选,有6篇获奖,获奖
篇数居各省市之首。

(李光杰)
[扶持优持对象解“三难”奔小康]山东省扶持优抚对象解“三难”奔小康经验
交流会于9月15日至17日在临沭县召开。 民政厅王彦善厅长在会上作了《抓住发展机
遇,强化扶持措施,在力推进优抚对象与人民群众同步奔小康》的工作报告,张瑞凤
副省长、民政部优抚司李本公副司长出席会议并讲了话。
山东是革命老区, 有优抚对象270万户,1100万人,约占全省人口的八分之一。
这些有功之臣奔小康问题关系到全民奔小康宏伟战略目标的实现。自1988年民政部提
出解决优抚对象的生活难、住房难、治病难之后,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在党委、政府的
领导下,就把扶持优抚对象解“三难”奔小康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与党的中心工作挂,
与经济发展接轨,动脑筋,下气力,真抓实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 生活难基本
解决。全省优持对象1991年家庭人均纯收入770元,比1987年增加了142元,有90%以
上的优抚对象户相当于或于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2) 住房难明显改善。全省各级
财政拨款1400多万元, 群众捐资和帮工帮料折款达4000多万元,优抚对象自筹190 0
万元, 共建房、修房53万余间,已有267.8万户优对象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8平方米。
(3) 医疗难逐步缓解。五年来,共筹集医疗资金5000余万元,为74名优抚对象解决了
医疗困难,占患病人数的81%。(4) 奔小康迈出了可喜步伐。各地抓住全民奔小康的
机遇,及时引导扶持广大优抚对象与群众同步奔小康,巩固了解“三难”的成果,实
现了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与珍民群众同步提高。
会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扶持优抚对象解“三难”奔小康总的指导思想是:抓
住全民奔小康的机遇,与全省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相适应,坚持国家、社会、群众三结
合的优抚制度,以扶持优对象的“三难”为基础,以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同步提高为
标准,积极扶持优抚对象为实现小康目标而奋斗。

(颜世峰)
[社会团体清理整顿和复查登记]按照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省
各类社力认真进行了清理整顿和复查登记,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各地圆满完成了任务。
1992年3月,省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各市地分三片检查验收了全省16个市地、
15个县市区的社团整顿工作。12月17日召开了全省社团清理整顿总结大会。
通过清理整顿,取缔了一些有严重问题,特别是有严重政治问题的社团,消除了
不安定因素,促进了社会稳定;规范了社团的法律地位;解决了社团多头审批,管理
混乱和社团过多过滥的问题;初步理顺了社力管理机关、业务主管部门和社团三者的
关系,确立了新的社团管理体制;提高了公民依法结社的观念,增强了社团按章办事
的自觉必,社团管理工作开始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据统计, 全省参加清理整顿复查登记的乡镇以上社团共19151个。其中,准予登
记的13696个(省级564个,市地级3415个,县级4319个,乡镇级5398个),占71.5%;
撤消、合并的1649个,占8.6%个;自行解散的1994,占10.4%;延缓登记的1805个,
占9.4%;依法取缔的8个,占0.04%。

(吴运亮)
[山东省社团发展促进会成立]1992年12月17日,山东省社团发展促进会在济南
成立。这是我省第一个从事社团理论研究,引导社团健康发展的综合性群众团体。
大会民主审议通过了《山东省社团发展促进会章程》、《山东省社团发展促进会
经费管理办法》、,选举产生了理事会、常务理事会。选举张瑞凤副省长为会长,聘
请省委副书记高昌礼、省人大副主任苗枫林、省政协主副主席陆懋曾为名誉会长。

(赵立杰)
[地名管理工作]1992年全省各级地名管理机构认真贯彻全国地名管理工作会议
精神,积极稳妥地把地名工作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城镇地名管理上来,强化监督检查职
能,保证了城区各类标准地名的使用;根据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制定了地名规划,保持
了地名工作与城镇发展同行;通过抓城镇地名标志的设置与管理,促进了城镇管理水
平的提高,方便了社会交往;加强了对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开发区和新建城区地名的研
究和管理,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加强管理和扩大服务,初步探索了城镇地名
管理的做法和路子,为全省城镇地名管理工作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了加强地名管理,各地依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山东省地名管理办法》、
《山东省地名标志管理暂行规定》,结合实际制定了具有本地特点的地名管理实施细
则、规定或办法。截止1992年底,全省发布综合性地堍管理法规的市地县(市、区)由
原来的39个增加到83。 一年来,全省有83314个自然村设置了村名标志,是历年来村
名标志设置工作进度最快的一年。全省有43个县(市、区)和泰安、济宁、日照、威海、
潍坊、滨州、菏泽、聊城等市地的村名标志设置工作也基本完成。山东省设置的村名
标志,曾分别受到国务院田纪云副总理和民政部崔乃夫部长、多吉才让副部长的赞扬。
全省新设城镇街路巷、部分农村街路标志牌33516块,新设楼号门牌5272694块。
既方便了社会交往,又为城乡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全省开展地名咨询服务19636人次, 发挥了资政存史、服务社会的功。在参加省
档案管理部门开展的达标长级评先活动中, 全省地名档案二级单位由原来的2个增加
到6个, 三级单位由原来的24个增加到48个。地名档案管理,向规范化方向迈出了新
的步伐。
地名图书编纂出版工作完成了80万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山东分卷》
词稿质量;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录·山东分册》词条词稿的审稿、修改和编排
任务;创刊并发行了季刊《齐鲁地名》计6000册;出版市地县(市、区) 地名志6部、
地名图集(册)11部。《山东省地名录》已经出版了淄博、泰安、日照、滨州他册、菏
泽、东营分册已送厂排印。地名图书的出版发行,较好地满中了社会急需,扩大了地
名工作的社会影响。
依法做好地名命名更名工作。在承办1000条村名,13258条街巷(小区) 名的命名
更名工作,各级严格执行了申报制度和按法定程序报批,有效地制止了随意起名更现
象的发生,使地名命名更名工作基本实现了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向国家报送了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成果。 全省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工作,到199
1年上半年已全部结束。按照规定要求,对需上报国家的28527条地名成果进行了认真
汇综整理, 于1992年3月底报送国家存档。上报位次列全国第二名,成果质量得到上
级业务部门的肯定。
[县级市发展研究]1992年,行政区划工作遵照李鹏总理“对行政区划这个大问
题,要从战略上去考虑,要高度重视这一工作”的指示精神,在已完成的《山东省设
市预测与规划》(获1991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基础,加强了对已设县级市发展情况
的调查研究。该项研究以改革的眼光,从行政管理、城市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视角,
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采用归纳、比较、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分析方法,理论
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对县级市的设置沿革、现状、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及原因和经验、
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策、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研究发现,县级市已经
成为我省城市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合理设置有力地促进了县级行政区域乃
至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县级市城区行政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国家法规
所赋予的县级市的地位应该进一步落实,县级市在行政区划等级体系和城市体系中的
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目前城市意识淡簿、城市基础设施不足、水资源短缺等已经成
为制约县级市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人员以提出了对策和建设。专家认为,该项研究,
在国内首次深入系统地对县级市这一新生城市群体进行了剖析,是对我国城市科学的
一大贡献。该项研究成果被编为《山东县级市发展与实呈》,全书62万字,已由山东
友谊书社出版。张瑞凤副省长为该书作序,国务委员陈俊生、民政部长崔乃夫为该书
题诩。陈俊生的题词是:“加强县级市研究,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崔乃夫的题词
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王庆红)
[民政信访网络建设]1992年,各地进一步加强了县乡村三级民政信访网络建设。
省民政厅编写了近10万字的《民政信访干部培训教材》 。于6月16日至21日在烟台举
办了首届全省民政信访干部培训班。9月25日至26日省民政厅在滕州市召开了西片8市
地(济南、济宁、泰安、德州、临沂、聊城、菏泽、枣计)三级民政信访网络现场经验
交流会议。进一步推动了县乡村三级民政信访网络建设和民政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
制的落实。10月21日省民政厅又制发了《山东省县乡村148号),对民政信访网络的组
织机构、基本任务、职现范围、工作原则、工作制度、信访干部、目标管理、检查评
比、加强领导等作了具体的规定,推进了民政信访网络建设的法制化进程。16个市地
民政局配备了专职信访干部共22名。济南、潍坊、菏泽、临沂、济宁、烟台、日照、
枣庄、滨州、淄博等10个市地民政局设立了信访处、科、室;胶南等59个县(市、区)
民政局设立了信访科、股、室;68.9%的县市区民政局配备了专职信访干部12 8名。
其余单位也配备了兼职干部50余名; 全省2607个乡镇办事处配备民政信访工作人员
3438名,平均每个乡镇办事处1.3名;全省86012个村中有82549个(占95.9%) 配有民
政信访联络员85587名。全省县(市、区) 、乡镇办事处、村三级民政信访网络工作人
员近9万人, 出现了“渠道畅通、基础牢固、体系形成、服务落实”的新格局。保证
了大量的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越级信访量大幅度下降。全年到省厅来信来访共2198
人次,比1991年下降36%。省和各地妥善处理了7户上访老户和重点户问题,控制了8
批越级到省和进京集体上访。全省市地、县(区)两级民政部门共受理来信来访4.57万
人次, 比1991年下降21.3%,处结率达99.3%。枣庄、烟台、潍坊、青岛、济宁7市
地成为无越级集体上访、无上访老户、无信访积案的“三无”单位。

(王克顺 阎光禄)
[民政法制建设]一、依法行政工作得到加强,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
道。全省自开展依法行政年活动以来,民政系统加快了民政立法和法规配套建设,年
内出台了《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办法〉》和《山东
省实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办法》。至此,山东省提请省人大和省政府审议后
公布的民政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已达13部,确保了民政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完善法规建设的同时,民政行政执法日益引起重视、执法监督检查机制也日臻完善,
促进了民政法律、法规的贯彻和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为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形
势的需要,省民政厅对现行政策、法规进行了全面清理。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防止
和杜绝各种乱摊派现象的发生,省民政厅还对有关的统筹、优待等项政策法规的执行
情况进行了检查。由于在依法行政活动中成绩突出,省民政厅被省政府授于“依法行
政先进单位”称号。
二、开展了民政法制建设的调查研究。为了解全省民政法制建设的现状,省民政
厅于6月份组成调查组, 分赴11个市地及县市区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
了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的意见, 为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8月份民政部召开了“全国民
政系统‘二五’普法与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我省11个市地及县市区民政局分管法
制建设的领导被特邀参加了会议,并介绍了在开展法制建设理论与实践过程中各具特
色的经验与做法,得到了与会者的肯定和赞许。
三、深入开展了民政法制宣传和教育。自下关年开始,“二五”普法进入了专业
法普及及学习阶段。省民政厅适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政法制建设的通知》,
分别就民政法制和普法学习作了具体部署,全省民政系统的民政专业法学习活动迅即
展开。一年内,全省民政系统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
疾人保障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民政专业法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学习,
提高了民政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能力,保障和推动了民政工作的顺利发展。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