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乡镇简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7&rec=215&run=13

即墨市即墨镇
镇党委书记 蓝孝平
镇长 朱明生

即墨镇地处即墨市区中心, 总面积38.6平方公里,共有53个行政村,18150户,
63697人,现有耕地1.5万亩。全镇现有镇村企业541个,其中工业企业417个。1992年
全镇12个村、 4个企业分别跨入青岛市“百强村”、“百强企业”之列。1992年农村
社会总产值实现13.19亿元, 其中工业总产值9.8亿元,实现利1.5民元,分别比1991
年增长30%、36%和33.5%,财政收入2403万元,人均纯收入1654元。主要经济指标
大都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跻身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乡(镇),并被评为山东
省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和山东省经济强镇。
1992年,即墨镇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调整经济发展决策,确立了
“立足内经,突出外经,强化三产,跳跃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创十亿,奔小康”的
奋斗目标,并通过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强化政策激励机制,使全镇经济在稳中求快
的思想指引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增长大突破。镇委
和镇政府在企业内部实行了以放权搞活经济为指导思想的“三活”政策,坚持高积累、
大投入、多产出、高效益,以投入促发展增效益。在以往每年平均投入3000万元的基
础上, 1992年投入突破1亿元,新上项目120个,新增产值2亿元。二是外向型经济大
突破。该镇实施以外向带动促进全面经济发展的方略,使全镇经济出现由内向外转移
的良好态势。为适应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解决本地人才、资金不足的矛盾,镇政府出
台了对外引进外资、人才等10个方面的奖励规定。现有18名外经外贸大学生到镇村企
业安居乐业。镇政府成立了外经外贸办公室,在全国20多个城市设立了办事处,建立
起一支300余人的涉外队伍。投资18万元,办起拥有130名学生的经济管理、外经外贸、
韩国语三个大专班。 年底全镇已发展“三资企业300个,全国利用外资2500万美元,
有20多个产品远销国外市场, 出口交货值1亿多元。三是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大
突破。镇政府在抓经济建设中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打破产品产业单一格局,大力发
展以房地产为先导的第三产业,成立了新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吸纳闲散资金1200
万元, 规划了4个居民小区,一条商业街和1个工贸小区,当年已开工兴建了7万平方
米, 创收入100万元。工贸开发区内70余家客商来此投资4600万元的建设项目。为使
本镇经济早与市场全面接轨, 镇政府还大力搞好市场培育,先持自建合建6个商贸市
场, 投资300多万元将原镇政府大院建成了群星大世界商场和顺河商业街,从而加速
了第三产业向市场化推进的速度,到年底第三产业扩大到8大门类,从业人员近万人,
总收入3亿元,比1991年增长50%以上。同时,也为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到年底全镇工商户已达3570个,年交税金850万元。

淄博市淄川区杨寨镇
淄博市淄川区杨寨镇, 辖20个自然村,总面积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6万亩,
人口3.7万。 硬化的黄牛路与杨荫路贯穿全镇南、北、西、东。程控电话通往四面八
方。
该镇地下资源丰富,有焦宝石、粘土、红土、煤炭等矿藏。主要生产琉璃瓦、釉
面内外墙地砖、玻璃马赛克、卫生瓷和保温材料等系列产品,其产品历史悠久,素有
“建材之乡”之美称。该镇地处平原,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由于旱
涝保收, 粮食逐年提高,1991年、1992年连续2年全镇粮食亩产过吨,被誉为“淄川
粮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该镇走工农并举之路,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至1
992年底,镇村办企业已发展到135个,形成了陶瓷、纺织、印染、机械、冶金、化工、
电子等门类齐全, 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近几年来镇村两级企业新增投入1.5亿元,
新上项目68个。从1991年下半年开始,全镇制定并实施了以“宝塔计划”为中心的经
济发展计划。它包括镇村办企业新上重点工程和项目,总投资近亿元,这些项目全部
投产达产, 可增产值2.5亿元,实现利税3140万元。现在,全镇建材企业已发展到50
余家, 产品11个门类,100多个花色品咎,初步形成了高中低档结合,具有地方特色
的建材基地。 先后共开发新产品86个,有4种产品获省优,有1个产品获部优,4个产
品填补国内空白,7个产品填补省内空白,有2个产品分别获国家“星火计划”项目金
奖和银奖。 该镇还十分重视发展外向型经济, 现已有10余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1
991年出口创汇额达590万人民币,1992年出口创汇额近千万元人民币。自1990年以来,
该镇的工业产值以每年1个亿以上的速度递增。
杨寨镇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 几年来,通过抓科技兴农,促粮食生产。近3
年的时间, 科技示范户发展到980余户。3年来投资600万元,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使
旱涝保收田达到2.3万亩。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全镇农业生产实现了耕、
播、扶、耙、收、脱一龙条。
由于该镇重视了农业生产,粮食产量逐年提高,1992年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
水平。 上交征购粮及农业机械拥有量列全区之首。1992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完成4.6
亿元,比1991年增长78.34%,财政收入实现550万元,比1991年增长43%,人均收入
达到1577元, 比1991年增长29.58%,银行存款达到9508万元,比1991年增加2302万
元,人均存款1660元,比1990年增加415元。1992年7月该镇被评为全省双文明建设明
星乡镇;11月被列为全省百强乡镇之一。

(杜俊 盛法)

淄博市博山区域城镇
镇党委书记 孙即发
镇长 范海文

域城镇位于淄博市博山区西北近郊,总面积51平方公里,粮田面积1.49万亩,商
品菜田面积1800亩,林业用地2.39万亩。辖30个行政村,总人口3.85万人,其中农业
人口2.85万。
该镇交通发达,通讯便利。张(店)八(陡)铁路、205国道、西过境公路纵贯南北,
城区中心路、大乔路、博(山) 岭(西)路、东域城路横穿东西。200门程控电话与全国
并网,自动传真设备齐全。
全镇境内有煤炭、粘土、铝土、焦宝石、紫砂等资源,地下矿藏丰富。农作物主
要有小麦、玉米、大豆、谷子等。西部山区盛产各种水果,东部为博山蔬菜基地之一。
域城镇是博山区工业重镇。起步早,发展快,门类齐全。主要有煤炭、建筑材料、
耐火材料、机械、轻纺、电器、化工等行业,特别是机械和轻纺近年来有了较大发展。
全镇现有镇、 村工业企业186家,其中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有92家。该镇于1 988
年在全区率先实现亿元镇之后连续5年保持了全区经济发展“第一镇”称号。199 2年
完成社会总产值6.5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4.7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出口产品交货
值完成1800万元,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百强镇和淄博市经济发展强乡镇。并有掩的、
小乔、 东域城、赵庄、房家等5个村成为全市经济发展强村。域城水泥厂、博山长城
机械厂、 小乔耐火材料厂、掩的耐火材料实验厂等4家镇、村企业跨入全市乡镇企业
50强行列。
邓小平南巡谈话以后,域城人民解放思想,镜意改革,扩大开放,外向型经济迅
速发展, 共洽谈合资项目15项,协议利用外资2250万美元,其中2项已建成投产,42
项已动土兴建,其他正积极办理有关手续。1992年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1800万元,成
为全市的出口创汇大户。
域城镇地处城郊,交通便利,人口稠密,近年来第三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
中以交通运输、建筑、房地产、饮食服务等项目为主,主要有颜北路机电泵业、蔬菜
批发、 东域城饮食服务、羊栏河生活区等市场,1992年共实现产值1.6亿元左右,随
着全镇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也将会有一个新的发展。
镇村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使农业的基础地位日益巩固,通过大力发展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使粮食产量稳步提高。林业实现了荒山绿化。1992年全镇农
业总收入3.6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492元。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域城镇进一步加快了发展步伐,1993年社会总产值可达
到11亿元, 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8亿元,到199年计划实现社会总产值23.43亿元,完
成工业总产值15.84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000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镇和省
级文明镇。
为保证发展目标的实现,城镇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广开渠道,大力引进各种科
学技术,诚招各方科技贤才,重奖发展经济有功人员。欢迎各方科技人才到域城来,
为建设和发展域城贡献才智。

淄博市博山区焦庄镇
镇党委书记 李志军
镇长 张汝震

蕉庄镇是省百强乡镇和淄博市25个强乡镇之一。全镇总面积26.7平方公里,共有
17个自然村,总人口2.1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76人。耕地面积1.41万亩,系粮食
生产地。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铝矿石、陶等。煤藏量约300万吨。地下
地表水充足,可供工农业生产和人畜用水。
蕉庄镇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镇办企业如雨后春笋
般发展。先后建起13家企业,从业人员达6590人。有化工厂、麻纺厂、水泥制品厂、
微珠厂、瓷件厂、炉灶厂、火力发电厂。兴办了7个福利企业,安排288名残疾人员就
业。村办企业有65家,有机械加工、医疗器械、服装、石料、石膏、砂轮、耐火材料、
鞋厂等。其中耐火材料品种、规格繁多,素有“耐火材料之乡”美称。
改革开放不仅促使了工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也使村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岜山村,
1981年以前还是个穷得叮 响的小山村,如今已拥有闻名省内外的万通达总公司,该
公司有固定资产9200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1.12亿元,成为工业产值亿元村。公司总
经理孙启玉同志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全镇工业总产值达1.66多亿元,出口创汇20余万美元,财政收入完成45.17万元。
该镇重视对农业的投入。到1990年全镇村村成立了农业服务队,率先成立了全区
第一个双向经营承包社会化服务示范镇。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开发高产吨
粮田1000亩, 续建扩建蓄水池13个,铸管水渠1.68万米,新配套安装喷灌900亩,基
本实现了产业服务化、 耕作机械化、种子良种化。林业速度发展较快,现有木材林2
015亩, 约41万株。养殖业以猪为主,其次有羊、牛、鸡、鹅、免等。至1992年底,
全镇生猪存养量达3000头,大牲畜270头,羊3200只,养鸡大户4家。养殖业的发展,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全镇农业总收入178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79元。
该镇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西境过公路斜贯东境,博(山)章(丘)公路穿越南境,
简易公路村村相连。
商业贸易繁荣。 镇内有4处国营商店,48处代销点,自营售货摊遍布全镇。1990
年,镇政府又投资8万元,新建集市1处,日成交额达5.5万元。
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张庄、 荫柳、蕉庄三所中学,岜山中专1所,小学17所。
1990年投资200余万元又筹建镇中心中学1所。镇内设有卫生院、邑山万杰医院、煤矿
职工医院,村村有卫生室,基本达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进城。全镇还有2处敬老院,
16处幼儿园。全镇计划生育达到市区要求,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10‰以下。
镇内设有电影院、广播站、文化站、电影队。镇党委重视普法教育,公民法制观
念日益增强。遵纪守法、遵老爱幼、邻里团结、和睦相处的新型人际关系在全镇逐步
形成。
“八五” 期间,该镇将建成投资千万元以上企业4个,投资2700万元兴办淄博新
型水泥厂, 以带动原材料企业的发展。全镇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0亿元,人均收入250
0元,实现喷灌2000亩,吨粮田2000亩,开发高产田1万亩,粮食总产量700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