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省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与199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7&rec=213&run=13

——1993年4月16日在山东省第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山东省计划委员会主任林书香

各位代表:
我受省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一九九二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与一九九三年
计划草案的安排意见,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一九九二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一九九二年,是我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省委、省政府带
领全省人民,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抓住时机,加快发展,
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计划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
(一)经济发展全面加快,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主要总量指标增长速度
是近几年最高的。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980亿元, 完成计划的111.7%, 比上年增长
19.5%。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1%、29.1%和23.2%。
农业遭受严重自然灾害, 粮、棉、油分别减产8.4%、49.9%和28.7%。经过全
省上下奋力抗灾夺丰收, 农村经济仍保持了稳定发展。农民总产值达到840亿元,增
长1.8%。 林牧副渔业大幅度增长。 造林面积、 肉类总产量、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
45.2%、12.4%和25.2%。农村工、商、建、运四业总产值2032亿元,增长38%。
工业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工业总产值达到3543.4亿元,增长33.5%。其中乡及
乡以上2328.7亿元,增长23.2%;销售产值2172.6亿元,增长24.1%;产销率93.3%。
实现利税增长26.5%,企业亏损面下降2.4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呈现加速发展的好势头, 增加值达到44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提高两个百分点。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劳务等市场进一步发育,各类市场发
展到7800多处。交通客、货周转量分别增长7.5%和7.7%。邮电业务总量15.6亿元,
增长51.1%。
(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机制作用明显增强。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全省
认真贯彻实施《企业法》 和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三项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4
92个县以上企业实行了股份制,三万多个集体和乡镇企业实行了股份合作制。价格改
革力度加大,放开价格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95%。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职工
养老保险总额和待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住房、公费医疗制度改革迈出了新
步伐。计划、财政、金融、投资和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新的进展,政府部门转变职能,
简政放权,为深化企业改革创造了条件。
(三)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向型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认真实施以外向型
经济为主的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了从沿海到内地的整体开放格局。出口创汇大幅度增
长,出口总额47亿美元,增长22.8%。利用外资实现重大突破,全年新批利用外资项
目4651个,合同外资额47.2亿美元,实际利用13.8亿美元,分别增长2.9倍、3.6倍和
1.9倍。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取得新的成效。旅游业收入外汇人民币3.4亿元,增
长25.2%。
(四)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增较大,重点建设成效显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
83.8亿元,增长32.7%,投资率为29.5%。在国有单位投资中,基建投资163.3亿元,
增长46.2%;技改投资85.4亿元,增长36.5%。投资结构进进一步优化,一、三产业
所占比重上升。 重点建设进展顺利, 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0千瓦,煤炭开采能力
240万吨, 公路通车里程1197公里,铁路营业里程25公里,港口通过能力1900万吨,
国际国内航线12条,城市电话交换机容量25.8万门,完成技改项目5194项,利用外资
嫁接改造老企业900多项。
(五)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活力增强。全省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668项,其中达
到国际先进水平的32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8项,国家发明奖15项,9个国家和省级
高新技术开发区社施高新技术项目325项。 技术市场日益活跃,各类技术贸易机构达
到3380个。 签定技术合同金额8.3亿元。教育积极走依靠社会力量办学的路子,九年
制义务教育取得新进展。高等教育调整专业结构,委培生、自费生的数量明显增加,
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12.97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规模扩大,质量提高。新
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体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
善, 全省新增医院63个、疾床6000张。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4.5
5‰。
(六)财政金融形势稳定,市场繁荣活跃,人民生活有新的提高。全省财政收入完
成140亿元,增长10.4%,财政支出145.7亿元,增长13.3%,实现了收支平衡。城乡
居民储蓄稳定增长, 年末全社会存款余额1455.5亿元,比年初增加283.7亿元;贷款
余额1717.5亿元, 增加295.9亿元,较好地支持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市场购销两
旺, 物价比较平稳。全年完成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94亿元,增长19.7%。全社会零售
物价总指数上升5.9%。 城乡居民生活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1836
元, 增长17.3%;农民人均纯收入803元,增长5.1%,扣除物价因素,分别增长8%
和1.4%。
各位代表,一九九二年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经济发展
的总体态势是健康的、正常的,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同步增长,
内向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同步增长,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这样的好形势来之不
易,从根本上说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政府在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带领全省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前进的结果。过去的一
年,省委、省政府在经济工作指导下,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左、旧、小”
的束缚,大胆闯,大胆试,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抓住机遇,及时
决策,确定了国民经济上台阶的奋斗目标,采取一系列大动作,努力创造加快发展的
好局面;集中精力抓外向型经济、第三产业和科技教育三个薄弱环节,推动国民经济
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与提高、速度与效益的关系,把加快发展的势情与科学求实
的态度结合起来,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农业抗
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种植业比较利益偏低,农民负担重,收入增幅小,有的甚至下
降;重要能源、原材料供应和交通运输紧张,水资源紧缺的矛盾突出;产业结构不尽
合理,主导产业、主导产品优势不明显,技术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重点建设
和企业流动资金不足,许多在建项目工期拖长,有些新项目不能按期开工建设;宏观
调控不够有力,中央指出的在房地产开发和开发区建设中出现的某些盲目现象,我省
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对上述问题,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积极加以解决。

二、一九九三年计划安排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完成“八五”计划、促进国民经济上台阶的重要一年。经济工作总的要求
是: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围
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各项改革。以加快发展为主题,
集中力量强化农业、基础工业、基础设施三个基础,抓住对外开放、第三产业、科技
教育三个重点,培植主导产业,促进结构升级,使山东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良性循
环。
在实施计划中要坚持以下几点: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
础作用,努力培育市场体系,为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创造条件。二是把加快发展的着
力点放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力争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强
宏观调控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三是坚持“少新建、多技改”的方针,把老企业的嫁
接改造放在突出位置,高起点地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搞好消化吸收,促进全省经济
的战略性跨越。四是高质量、高效率地建设一批水利、能源、交通、通信、原材料和
农业开发等重点工程,增强经济发展的物质保障能力。五是强化现有支柱产业,加快
培植主导产业,实行集约化投入,争取短期内形成优势,促进结构调整,实行集约化
投入,争取短期内形成优势,促进结构调整。六是加快科技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
教育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切实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的轨道上来。
依据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考虑到与国民经济上台阶的目标相衔接,一九
九三年主要计划指标初步确定为: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第二产业增长13%,第三产
业增长20%。
--农业总产值增长5%,工作上力争更高一些。
--工业总产值增长20%, 销售产值增长21.5%;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增长1
5%,销售产值增长16%。
--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93%, 产品销售率95%,资金利税率9.6%,全员
劳动生产率12210元/人,净产值率27.3%,流动资金周转次数1.82次。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
--出口创汇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0%以上。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6%。
--零售物价总指数上涨幅度控制在6%左右。
--财政收入增长9.5%。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

三、一九九三年计划安排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
(一)强化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民问题和农村经济的政策性更强,地位更重要,丝毫放松不得。要把加快农业发展
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农业,一手抓放开搞活经营,
一手抓宏观调控与服务,把农业引向市场,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坚持“稳一块、活一
块”的方针,优化农业结构,在保证粮油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放手让农民按市场需求
组织生产,进入流通,增加收入。粮棉油生产是关系全局的问题,必须实行倾斜政策,
搞好产销衔接,建立农业风险储备金和最低保护价制度,改进粮棉挂钩物资的兑现办
法,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实行最高限价。力争粮食产量3750万吨;棉花产量120万吨;
花生产量225万吨。
坚持科教兴农,以高科技、深加工、外向型为重点,大力发展高产、优质、低耗、
高效农业。积极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加快良种引进和繁育,努力提高单
产和品质。扩大“吨粮田”和亩收入万元水面面积,搞好“双千元田”开发试验,建
立亩收入5000元的试验示范区。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贸工农一体化的
经营体制建设,狠抓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建设一批龙头企业,连千家,带万
户,提高精深加工比重。吸引外资建设农副产品出口生产基地,配套发展包装、保鲜、
加工、储运业,逐步把农业办成出口创汇的大产业。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抓好水利、农电、仓储、交通、通
信等大型设施建设, 计划安排全社会农业投入20亿元,比去年增加2亿元。调动农民
积极性, 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扩大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田,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
000万亩以上。 在继续搞好山区、湖区、黄淮海平原开发建设的同时,以建设“海上
山东”和开发黄河三角洲两大跨世纪工程为重点,加快综合开发。划出部分滩涂,招
商引资,发展外向型海洋产业。搞好黄河三角洲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广泛吸收国内外资金,抓好起步项目,尽快形成规模。
引导乡镇企业走外引内联、高标准起步、布局相对集中的发展道咱。把发展乡镇
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支持乡镇企业向乡镇驻地集中;支持乡镇企业广泛实行
股份合作制。增强发展活力;支持乡镇企业兴办合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支持乡镇
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联合协作,加快技术进步,对其兴
办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四高产品,从资金和外汇上给予扶持。
把减轻农民负担提到政治高度来认识,常抓不懈。抓紧健全有关法规,实行负担
卡制度, 确保村提留和乡统筹费不超过上年人均纯收入的5%。坚持刹住乱摊派、乱
集资、乱收费等不正之风。留足农副产品收购资金,彻底解决夏秋收购给农民打白条
的问题,使农民收入得到实实在在的增长。
(二)加快基础工业建设,增强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继续加强工业建设,使基础
工业与加工工业保持合理的比例,是增强我省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的迫切需要。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电力发展步伐。采取大规模引进外资、发行电力建
设债券、推行股份制等办法筹集建设资金。确保新增发电装机100千瓦。抓好285万千
瓦在建项目建设,争取国家批准新开工建设227.5万千瓦。计划全省发电量610亿千瓦
时,增长8%,力争达到620亿千瓦时。
坚持挖煤、运煤、节煤并举,努力缓争我省煤炭供应坚持的状况。省内煤炭开发
要坚持内资外资并重,用好省煤炭基建基金,加快利用外资步伐。计划新增开采能力
255万吨, 铁路、公路、水运一齐上,尽量多协进省外煤炭。在丁部地区修建大型储
煤场,形成煤炭集散地。
充分挖掘潜力,增加原材料生产。国务院已批准在我省建设大型钢铁企业,我们
将积极配合首钢, 争取尽早开工建设。加快莱钢改造,确保750高炉上半年投产,促
进淄博腈纶、济南涤纶等项目尽快达产。争限泗水大宇水泥、烟台三菱水泥、济宁青
霉素等项目开工建设。狠抓节能降耗,围绕节能、节材、节水,开发推广新产品、新
技术、以节约求增产、求效益。全省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6%。
(三)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为国民经济上台阶创造良好环境。山东淡水资源紧缺,
必须把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加快建设步伐。重点抓黄河、南四湖、东平湖
的开发和利用,在沿黄地区兴建平原水库,充分利用引黄济青工程,扩大沿线蓄水能
力。做好引黄济烟工程的前其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逐步完善东平湖和南四湖配
套工程,增强调蓄能力。搞好大型河道治理和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完善配套项目。
兴建中小型拦蓄工程。搞好小流域治理,逐步解决城乡供水紧张的矛盾。
交通通信建设,要建立多渠道增加投入的机制,以设施养设施,形成建设、还款、
再建的良性循环。铁路,争取济邯线开工建设,京九铁路山东段全面开工,桃威铁路、
胶黄铁路全线贯通,部分路段试运营。抓紧做好德烟线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
公路,确保济青公路、东明黄河大桥按期建成,争取济南至德州、济南至聊城等汽车
专用线开工建设,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000公里。港口,坚持老港改造配套和新港建设
同步进行,确保青岛湾港一期工程建成使用,加快烟台港西港池二期、日照港二期工
程建设,抓紧一批地方港口的扩建改造和设施配套,新增港口通过能力1556万吨。民
航, 重点完善济南机场,扩建青高速公路通信光缆、济南-烟台微波和济南-临沂-青
岛微波扩容工程年内建成投入使用。力争实现省到各市地通信网数字化,新增长途电
话8000条,开通市话交换机20万门,东部地区全部开通移动电话网。
(四)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外贸出口增长幅度要高于全国平均
水平,出口总额计划完成57亿美元,争取达到60亿美元。充分调动有出口经营权的外
贸公司和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实行“一顶帽子大家戴”,扩大出口直接代理和间接代
理。积极兴办海外企业,组建跨国公司,增育一批实力大、竞争力强的贸工农一体化
集团。加强综合运筹,以出养进,以进养出,组织好紧缺原材料和生产设备的进口,
扶持企业发展出口。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稳定和发展港澳、日本、美国等传统
市场,积极开拓韩国、独联体和东欧市场。集中力量培植出口生产体系,抓好纺织、
轻工、食品、机械、电子、化工、建才七大系列产品开发。扩大三资企业出口,抓紧
合同资金到位,帮助投产企业尽快达产,力争三资企业出口比去年翻一番。
利用外资争取实现四个突破。一是大中小项目一起上,在大项目上取得突破。积
极引进国际大财团、大企业的资金,重点用于能源、交通、通信、重要原材料等大项
目建设和老企业的嫁接改造。二是一二三产业一起上,在第三产业上取得突破。扩大
第三产业利用外资的规模和领域,更多地吸引外资兴办科技教育、信息咨询、旅游娱
乐、医疗保健等项目。三是省、市、县、乡、村一起上,在乡镇企业利用外资上取得
突破。充分发挥乡镇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兴办合资合作项目,发展“三来一补”,
使之成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生力军。四是办好各类开发区,在青岛、烟台、威海等重
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上取得突破。着力抓好大型外资项目和高新
技术项目的入区建设。办好青岛保税区,发展保税工厂、车间和仓库,建立健全保税
体系。实际利用了外资力争突破20亿美元,增长50%以上。
(五)运用市场机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坚持国家、集体、私营、个体一起上,
内资外资举,多渠道增加投入,使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一、二产业。
建设完整、统一、开放和有序竞争的大市场。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落实结
构调整专项信贷资金,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大型市场。重点建立现代化的省级生产资料
市场,发展批发和期货交易。在农副产品主产区建设面向全国的批发市场、期货市场
和交易中心。积极开拓与邻省的边界市场。大力发展劳务、技术和信息市场。
加快发展金融保险、旅游娱乐和房地产业。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和各专业银行搞活
资金和宏观调控的工作,挖掘资金潜力,支持经济发展。用足用活金融政策,积极发
展投资公司、证卷公司、城市信用社和农村合作基金会。吸引外银行来山东开办分支
机构。抓好专业证券公司建设,努力完成证券发行计划,开办股票咨询服务中心,争
取一批试点企业向社会发行股票,异地上市交易。扩大保险股务范围,积极发展新险
种,建立地方保险公司,发挥社会保障作用。建设一批现代化旅游娱乐设施。引导房
地产业健康发展管住一级地产市场,放开搞活二级地产市场。把老城改造与发展第三
产业结合起来,适当调整城市工业局,腾出繁华地段发展第三产业。
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城镇居住人口比重。严格控制大中城市人口膨胀,加快县城、
集镇和工矿区建设,采取地方城镇户口、临时城镇户口等形式,吸引有资金、有经营
才能和一技之长的农民进城、建城、兴城。
(六)加快机制转换,促进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富有活
力的发展机制。一是把科技攻关推上市场。对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提倡面
向社会公开招标。对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双向选择,实行技
术研究合同制。二是成果转化依靠市场。牢固树立科技成果是商品的观念,发展科技
中介咨询服务公司,定期举办科技成果转让洽谈会,鼓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创办科
工贸结合的经济实体, 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省级中试基地, 依靠市场促进科技成果由
“样品”、“展品”变为商品。三是支持科技人员走上市场。按照“稳住一头,放开
一片,分流人才,调整结构”的方针。引导科技人员到企业去,到生产第一线去。允
许科技人员到企事业单位兼职,领取合理报酬。制定有利于稳定大中型企业科技队伍
的政策,提高企业科研开发水平。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落实引进人才的优政
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我省工作。四是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依靠社会力量增
加科技投入。各级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增长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金融部门安
排一定规模,用于科技专项贷款。省基建基金重点向主志产业和高新技术项目研究、
合资开发高新技术的渠道。
坚持“依靠人民办教育,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方针,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抓好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开展多种形式
的实用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面向社会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按照“上学交费、不包分
配”的思路,逐步改变国家包办教育的状况。扩大办学规模。提倡高校与地方、企业、
民间共同办学的新格局。 计划省属普通高等院校招生4万人,增长15.3%;普通中等
专业学校招生6.8万人,增长36.8%;技工学校招生4万人,增长11.1%。
(七)加强技术改造,培植主导产业,促进结构调整。积极培植主导产业,尽快形
成规模优势,是关系我省经济攀登新台阶、提高整体素质的大问题。要把现有企业的
技术改造作为培植主导产业的根本性措施,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突出高新技术,
突出规模经济,突出外向型,在中小结合,条块结合,内外结合,加快技术改造步伐。
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争取用三年时间把大中型企业基本改造一遍,五年把全部企
业改造一遍的要求, 省里今年重点抓好100个骨干企业的改造,总投资54.3亿元,其
中80%以上直接采用高新技术和国外先进技术,改造后可使这些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
当代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一流水平。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的技术进步,更新设备,提调
规模效益,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抓紧制定规划,落实措施,实行责任制,把目标层
层分解地区、部门和企业。全省计划完成技术开发项目4000项,投产率达到80%以上,
新产品产值和利税增长15%以上。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使30%的大中型企业在工艺、
装备、技术水平上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30%得到专项
改造,整个工业技术水平提高一个档次。
在抓好技术改造的同时,以发展现代化大产业的胆识和气魄,实行集约化投入,
争取在短时间内形成一批带动作用大的关键行业和产品。从今年开始,抓住工程机械、
数控机床、摩托车、微型计算机等有基础、有优势的产品,上规模、上水平,扩大市
场占有率;选择汽车、造船、程控交换机、电梯等有生命力的热点产品,高标准起步,
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路子,促其加快进入市场,形成气候;对资源有优势、
市场有潜力的化工、纺织、食品、建材、冶金等产品,提高加工深度和附加值。培植
主导产业要与发展区域经济紧密结合起来,省里加强规划,合理布局,实行重点扶持,
各地立足自身优势,选准发展重点,以主导带区域,以区域促主导,促进地区布局与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八)改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把握好投资结构和方向。计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规模677亿元,增长16%;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550亿元,增长15.4%,其中
国有单位265亿元,集体160亿元,个体125亿元。在地方国有单位投资中,基建128亿
元,增长15.2%;技改85亿元,增长18.2%。投资项目安排坚持农业、基础工业、基
础设施先行,切实按计划落实资金,保证按期完成任务,一般加工工业和盈利产业,
主要靠市场融资、利用外资建设,靠竞争优胜劣汰;无论基建技改;优先保证外资项
目配套资金的需要,哪一级批的项目由哪一级落实资金,省里重点保证一批大型外资
项目。
进一步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完善项目审批备案制度,严格省
基本建设基金的使用和回收管理。对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加工项目,省里采取
参股入股、合资合作形式参与建设。搞好环境保护,坚持“三同时”原则,抓紧污染
治理项目的实施。加强土地管理,坚持按国家法规和土地计划审批建设用地,认真贯
彻“占一亩、补一亩”的原则,坚持纠正乱占滥用土地和撂荒耕地的现象。全省建设
用地控制在2.66万公顷。
(九)搞好财政金融工作,保证经济建设合理的资金需求。财政工作,积极发展骨
干财源,培植后续财源,开辟新兴财源,推进利税分流改革,强化增收节支,确保全
年收支衡, 增加农业、科技、教育的财力支持,保证改革措施出台。计划财政收入1
53.4亿元,增长9.5%。
金融工作,加入改革力度,培育高效的市场融资机制。千方百计扩大存款,盘活
资金存量,加速资金周转,缓解资金紧张的状况。把资金投入与优化结构结合起来,
重点支持农业科技进步、外向型经济、第三产业和重点建设。计划年末存款余额达到
1747亿元,增加29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34亿元,增加150亿元;年末贷款
余额2078亿元,增加361亿元。
(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持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繁
荣文化事业,活跃文化市场,完善文化设施,促进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和文学芤术
事业的发展。加强医疗卫生工作,搞好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的建设,促进城乡初级卫
生保健的发展。调动社会办医疗的积极性,加快医疗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
动,努力提高专业运动队水平。坚持和完善人员控制目标责任制,开创计划生育工作
的新局面。
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使人民生活得到新的改善。繁荣城乡市场,组织好城镇副
食品和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奔小康
的步伐。认真落实扶持欠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在欠发达地区规划建设一批能源、水
利、交通干线等骨干项目,启动经济发展活力。继续抓好扶贫工作,帮助贫困地区建
设一批投资省、见效快、效益高的脱贫项目,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广开就业门路,引
导城乡就业人员主要向第三产业转移,计划安置就业人员42万人。争取全省城镇居民
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2166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元,增长12%。

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新的计划管理体系
有重点、综合配套地加快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也是
全面完成今年计划的重要保证。要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认真贯
彻实施《企业法》、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和省政府制定的实施办法,落实企业自主
权。继续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抓好投入产出总承包试点和仿三资企业经营机制改
革试点。搞好国有资产评估,用股份制改组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
业全面推行股份合作制。新建企业尽可能按股份制形式组建。配套进行财税、金融、
流通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医疗费用与个人挂钩的办法,推进城镇住房
制度改革。理顺交通运输、电力的价格和股务业收费,逐步建立起以市场形成价格为
主的价格机制。
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计划部门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
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在微观上放开搞活,在宏观上搞好调控服
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切实计划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研究发展战略,拟
定中长期规划,加强综合平衡,抓好重点项目,搞好协调服务上来,使计划的作用得
到更好地发挥。一是建立科学的计划平衡体系。以国民生产总值的生产与使用、国际
收支、信贷规模、积累与消费、就业与人口为重点,搞好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加
强中长期计划的研究和制定,组织好年度计划的编制和实施。二是建立灵活有效的经
济调控体系。依据国家产业政策,综合运用经济杠杆,优化产业结构搞好经济布局,
研究解决建设市场、发育市场、调控市场的重大问题。加强预测性、指导性和政策性
计划、逐步以导向性的供需衔接计划和省级定货制度,取代生产、流通的指令性计划。
三是建立高效配套的重点建设股务体系。从工程项目的咨询论证、资金的筹集管理到
物资设备的组织配套,为重点建设提供全过程系列化服务。四是建立准确灵敏的信息
服务体系。及时掌握和发布国内外重要经济和社会信息,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为企
业经营提供服务,为市场运行提供导向。
关于“八五”计划主要指标调整问题,省政府根据党的十四大、八届全国人大一
次会议和省委五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提出了调整意见,省委五届十次全委会议
原则通过《关于调整“八五”计划主要指标的建议》已印发各位代表,请一并审议。
各位代表! 一九九三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前景令人振奋。
总的看,当前全省工农业生产和市场流通呈现良好态势。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
的政确领导下,在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一
定能够圆满完成今年的各项计划,实现全省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