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地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7&rec=208&run=13

中共地委书记 刘洪仁 林廷生
副书记 樊思宝 王玉柱 丁宗山 李明先 曾昭起 路绍昌
中共地纪委书记 齐泮扬 温新月
地区人大工委主任 于法杰
副主任 张宝光 刘广新 吴倩之
地区行政公署专员 王宝柱 李明先
副专员 毕可文 曾昭起 阎世海 李明先 刘延谟 潘兴玺 李玉祥
张国敏 孔令昌
地区政协工委主任 樊思宝
副主任 刘温如 李宝珊 黄爱菊 赵文启 刘文军
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许修堂
人民检察分院检察长 王进宝

1992年,菏泽地区辖1市8县,192个乡、56个镇,设有5个街道办事处;共7443个
行政村,总面积12153平方公里,总人口798.9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6.08万人。年
内,全区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完成社会总产值183亿元,比上年增长4.6%;工
农业总产值160亿元,比上年增长10%;国民生产总值85亿元,下降1.7%。
全村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业虽然遇到了历史上少见的多种自然灾害,但由于全
区人民战天2地, 粮食生产获得了丰收,总产346.1万吨,比上年增长5.4%,夏粮总
产量达207.7万吨, 增长1.8%;蔬菜95.1万吨,增长28.7%;瓜果18.0万吨,增长2
68.9%。棉花受灾严重,减产幅度较大,总产12.9万吨,比上年减少56.9%。畜牧业
发展较快,大牲畜年末存栏121.21万头,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牛存栏95.9万头,
增长14.9%。生猪存栏174.88万头,增长11.1%;羊存栏740.7万只,增长9.4%;禽
蛋13.8万吨,增长7.1%;肉类总产27.8万吨,增长18.0%;奶类2892吨,增长122.0
%。全区实现畜牧业总产值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3%。渔业生产进一步发展,产量、
产值稳定增长。 水产品总产量1.96万吨,比上年增长21.5%;鱼类养殖面积12.47万
亩, 比上年增长3.8%;渔业总产值过亿元,比上年增长20%。林果业发展迅速,年
内全区新造成片林57.5万亩, 其中经济林51.2万亩,新增农田林网165万亩,补植完
善农田林网91万亩,农桐间作21万亩,四旁植树2198万株,林木育苗3.75万亩,改造
劣质果园11万亩。 年底全区有林地面积187.6万亩, 农田林网932.6万亩,农桐间作
334.2万亩,果树面积达到108万亩,果品产量22万吨,林木覆盖率为19.3%,木材畜
积量达到1250万立方米, 比上年增长10.7%。多种经营迈出新步伐,总收入完成3 1
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各类专业户发展到32万户,专业村2474个,庭院经济开发
户97.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56%,多种经营服务组织发展到97.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
56%, 多种经营服务组织发展到500多个。在种植业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条件下,农
村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131亿元,比上年增加7.3亿元,其
中第二产业58.2亿元, 第三产业5.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4%和12.0%。在农田
水利基本建设中,全区完成沟渠清挖3500条,维修和新建各类建筑物4000座,新打机
井8406眼,配套机井8835眼,维修旧井6766眼,完成土石方5585万立方米,完成工日
2668万个,扩大灌溉面积17.49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5万亩,改良盐碱地3万亩,治理
水土流失面积12万亩。全区年底有机井9.17万眼,配套机井7.42万眼,引黄能力达到
405立方米/秒,全区有效灌溉面积4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45%。每公顷耕地施用化
肥为262公斤,比上年减少46公斤。农要村用电量4.3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3.6%。
年内农机总值达到8.5亿元,比上年增长5.3%;农机总动力262.04万千瓦,增长2.84
%, 其中拖拉机4.98万台,柴油机13.57万台,电动机6.33万台。拖拉机引田间作业
机械6.8万台(件) ,配套由上年的1∶1.36提高到1∶1.37。机耕面积为58.4万公顷,
机播面积为15.4万公顷。
全区工业生产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 完成工业总产值89.76亿元,比上年增长
19.1%。 城镇街道和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58.50亿元,增长21.9%;城镇个体
工业完成总产值4758万元,增长35.3%。在乡及乡以上工业中,全民所有制工业完成
产值21.87亿元,增长13.4%;集体所有制工业完成产值36.16亿元,增长20.2%。全
年发电量12.8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49.0%;原煤产量12.37万吨,比上年减少5.3
%; 饮料酒4.64万吨, 比上年减少4.3%; 卷烟15.03万箱,比上年增长2.5%;纱
3.52万吨, 比上年增长22.7%;布5781.7万米,比上年增长15.20%;机制纸及纸板
3.11万吨, 比上年增长42.0%;塑料制品1.61万吨,比上年增长386.6%;小拖拉机
0.82万台, 比上年增长24.4%;服装332.4万件,比上年增长67.0%;定额流动资金
周转天数124.4天,比上年慢了3天;盈利企业盈利额2.20亿元,比上年增长26.2%;
亏损企业亏损额8263万元, 比上年增亏28.1%;利润总额1.38亿元,比上年减少0.5
%,实现利税总额4.38亿元,比上年增长18.9%;百元销售收入提供利税8.28元;百
元资金提供利税8.04元,均比上年有所下降。技术进步步伐加快,全区完成技术开发
项目246项, 已投产125项,完成新产品产值5.24亿元,新产品产值率为9.2%。全区
共有技术改造在建项目258项,当年用款4.25亿元,已完成财务支出4.1亿元,完成工
作量4亿元。交通运输情况良好,全年货运量663.7万吨,比上年增长15.3%;完成货
运周转量7.50亿吨公里, 增长12.7%;客运量144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1%;完
成客运周转量11.33亿人公里, 增长10.8%。邮电事业呈现新局面,完成邮电业务总
量3700万元, 增长24.45%。地区程控邮电大楼及程控电话设备已正式运行,明显改
善了菏泽的邮电通讯状况。全区公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新改建沥青路面88.5公里,
全区公路综合好路率为65.2%, 253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已全部通了公路,7443个
行政村,通公路的达6570个,全区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24.4公里。
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增加, 重点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
4亿元, 比上年增长1.9%,其中全民基本建设投资4.52亿元,比上年减少2.2%;全
民更新改造投资1.81亿元, 比上年增长5.3%;商品房屋建设投资1962万元,比上年
增长116.1%; 全民单位其他方面投资1344万元,比上年减少39%;集体单位投资完
成5687万元,比上年增长27.6%。全年施工项目共299个,年内有169个竣工投产。全
年新增发电机容量12.5万千瓦;市内电话自动交换机6000门;学生席位1205个;商业
石油库1000吨;商业冷藏库2000吨。
流通规模扩大, 市场活跃繁荣。全区社会商品零售额完成28.70亿元,比上年增
长6.8%,其中居民消费品零售额19.95亿元,增长12.7%;集团消费品零售额1.27亿
元, 增长18.1%;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7.49亿元,减少7.6%;集市贸易成交额8.86
亿元, 增长22.5%。扣除价格上涨因素,零售额实际增长2.3%。全区社会农副产品
收购总值达20.90亿元,比上年减少33.5%。全区出口创汇企业达153家,实现总产值
16.89亿元,实现利税9443万元;出口供货总值13.05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倍。
外向型经济有了较快发展。 全区利用外资项目发展到110家,合同外资额8089万
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892万美元。其中三资企业93家,合同外资额6609万美元,实际
利用外资3778万美元。新增三资企业63家,为上年的5.7倍;合同外资额3086万美元,
为上年的4.5倍; 实际利用外资1913万美元, 为上年的3.7倍。 三资企业出口创汇2
2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
财政收入好于往年。 全区地方财政收入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05,其中工商
税收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6.6%。财政总支出7.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
灶内支出5.55亿元,增长12.2%。金融事业蓬勃发展,1992年底,社会各项存款余额
达到45.89亿元,比年初增加4.84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15亿元,比年初增
加5.28亿元。 年末社会各项贷款余额72.08亿元,比年初增加8.07亿元,其中流动资
金贷款55.07亿元, 比年初增加4.46亿元;乡镇企业贷款5.83亿元,比年初增加9550
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贷款6.69亿元,比年初增加1.42亿元;农业贷款8.73亿元,比年
初增加2.0亿元。全年银行现金收入117.43亿元,比上年增加15.15亿元,其中商品销
售收入22.59亿元, 比上年减少2292万元; 全年现金支出128.70亿元, 比上年增加
13.41亿元, 其中工资性支出9.92亿元,比上年增加1.64亿元。全年向社会投放货币
11.26亿元,比上年少投入1.74亿元。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全年保险费收入4330万元,
比上年增长46.5%; 各类保险承保总额115.8亿元,比上年增长52.6%;赔款支出30
80万元,比上年增长49.2%。
科技工作迈出新步伐。 1992年取得科技成果156项,比上年增长50%。完成各类
科技计划项目23项, 其中有3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项属国内首创,3项填补国家空
白,5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省以上星火计划项目完成42项,有3项达到国家先进水平,
10项填补国内空白,23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项获国家星火奖,7项获省星火奖。完
成国家级重点推广项目2项, 申请专利83项,比上年增长56%,组织实施专利项目21
项,创产值2500万元,实现利税300多万元。技术市场发展迅速,技术贸易机构达420
个,民办科研机构35个。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结构进一步调整。年底高等院校在
校生共3297人, 比上年增加679人; 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7450人; 普通中学在校生
28.51万人, 比年初增加0.74万人,其中初中生25.05万人,比年初增加0.7万人;小
学生在校人数为96.78万人,比上年增加2.48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20.22万人,比
上年增加2.2万人。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菏泽地区有线电视台建成开
通,进一步满足了城镇居民对文化生活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文化艺术方面取得了
一些成绩,菏泽市文化馆业务干部李广福同志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唢呐邀请赛”演
奏的《抬花轿》获一等奖;菏泽地区枣梆剧团参加文化部在淄博举办的全国“天下第
一团” 优秀剧目展演活动中演出《生儿容易养子难》一剧,共获6项奖励,获奖率在
参演团体中居第三位。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全区医院病床1万余张,比年初增加75张。
全区累计有91处乡镇卫生院改貌基本达标,占卫生院总数的40.3%。全区乡镇卫生院
新增千元以上仪器设备455台(件)。农村卫生室有7696个,其中甲级卫生室占30.6%。
爱国卫生工作取得新突破,菏泽市成为全区第一个省级卫生城。卫生防病、妇幼保健
工作成绩显著, 全区传染病总发病率比上年同期下降1.2%,“三病”防治取得新进
展。 全区妇幼保健甲级防保所已达5个,全区新法接生率达98.2%,科学接生率达35
%,婴儿死亡率下降以15%以下,孕产妇死亡率低于万分之四。全年施行各种节育手
术15.16万例, 计划生育率达到87.5%,晚婚率达到90.9%,晚育率达到65%,均比
上年有较大幅度提高,人口出生率9.56‰,死亡率4.64‰,人口自然增长率4.92‰。
体育事业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区共有49.70万
名青少年达到《国家体育运动锻炼标准》,全区有各种业余体校10所,在校生1411人,
社会各界共举办体育运动会104场次,向上级体育单位和体育院校输送人才92人。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职工年收入2196元,比上年增加332元;农民在遇严重
灾害的情况下,人均纯收入仍达555元。居民储蓄存款人均480元,比上年增加65元。

(李顺广 马涛 张煜 王宪军)

首届菏泽国际牡丹花会
首届菏泽国际牲丹花于,于1992年4月20-26日举办,目的有是花为媒,促进开放,
振兴经济。此项活动是“’92中国友好观光年”的百项节庆祝活动之一。经国务院批
准,面向世界。
花会有三个突出特点:其一,场面热烈壮观。省、地、市领导参加了开幕式,王
建功副省长代表省委、 省府向大会致辞,国内外800多名贵宾出席了开幕式,山东省
航校特技队作了精彩的空降表演,歌星、影视星、笑星、武术名将献技献艺,2300多
人演出了大型文艺节目,整个开幕式热闹非常,场面壮观。其二,内容丰富多彩,地
方色彩浓郁。花会除了开幕式和经贸活动外,还安排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大型文体活动
20多个。如斗鸡、斗羊、夜游牡丹园、历史文物展、书画、要展、卡拉OK歌手大赛等,
为花会助兴, 大大丰富了花会的内容。其三,组织协调、周密。短短的7天花会,接
待了客人100多万, 高峰期日达15万人之多。各单位遵照组委会的统一部署,密切配
合,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突出了牡丹、经济和旅游。
花会还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花会期间举办的交易会共有参展单位500多家,产品
5000多种,名优特新产品3000多个。参展技术协作项目1000多项,交流物资200多种,
签订业务合同协议书5000多份,成交额达4.15亿元,其中菏泽市2.32亿元;签订技术
协作项目200多项, 引进外资2000多万美元, 其中菏泽市500万美元;引进国内资金
6000多万元,其中菏泽市1100多万元。花会还繁荣了其他行业。花会期间,饮食服务
业收入3800万元,四月份社会零售额实现9333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不仅如此,通过花会大大拓宽了对外开放的路子。花会期间,共接待国内23个省、
市、自治区的600多名客商,接待了1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友人参观和洽谈业务。
有中央、 省、地、市的30多家新闻单位来采访。有500多名中央部门、兄弟省、地领
导同志莅临指导。 加深了经济技术交流,为菏泽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199 2
年菏泽市三资企业新增加了近10家。
花会扩大了对菏泽的宣传、花会筹备期间,菏泽区在北京召开了首届菏泽国际牡
丹花新闻发布会。此后,利用多种渠道,集各方力量,并邀请新华社、中央电台、电
视台等新闻单位广泛宣传,大大提高了菏泽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吸引了大量客人,来
菏泽旅游、参观、投资。

(李再冉 王遵成)

菏泽程控电话建成开通
1992年12月21日21时,菏泽14544门程控电话和长途600线交换机一线性割接开通,
实现了全省“323”工程,即各市城城市电话程控化。
1989年5月26日,菏泽地委、行署决定筹建程控电话工程,1991年6月20日破工动
工,该工程总投资5200万元,包括两个分局市话交换机14544门、长途交换机600线、
土建6278平方米,以及市话线路、长途电话搬迁等分项工程,耕资之巨、工程量之大
创菏泽地区邮电史之最。
菏泽程控电话设备先进,性能良好。从上海贝尔公司(比利时合营) 购进的S-124
0型6144门市话交换机, 600路端长作途交换机,从加拿大NT公司购进的DMS-100型84
00门市话交换机, 济宁至菏泽微波四次群1920路140Mb/S数字微波属国内一流先进设
备、DMS-100型市话交换机、S-1240型市话交换机和长途交换机600线之间的传输采用
6芯单单缆光纤140Mb/S复用设备联网,在全省尚属首次。
菏泽程控电话工程建成开通,使菏泽市话实现了由纵制向程控制、由横拟式向数
字式转换的历史性跨越,使菏泽市话全部具备了直拨国内国际电话的功能,大大缩短
了菏泽与外部世界的时空差距,改善了菏泽的投资环境,对菏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
外交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陈百胜)

菏泽市
中共市委书记 胡公厘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永亮
市长 郭仲生
市政协主席 刘传荣

1992年, 菏泽市设有5个城区办事处,辖10个镇21个乡,人口119.76万人。总面
积14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7.0万亩,人口自然增长率10.11‰。全市工农业总产值
25.82亿元, 其中工业总产值16.08亿元, 农业总产值9.74亿元,分别增长29.9%和
8.9%; 财政收入4752.3万元,财政灶内支出7938.4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48亿
元, 出口商品收购总额2.3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78元。集市成交额2.67亿元,城乡
存款余额10.59亿元。

菏泽开放开发综合试验区
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菏泽市设立了菏泽开放开发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开发区)。
该区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位于菏泽市区东部。京(北京) 九(九龙) 和新(新乡)石
(石臼所)两条铁路在附近交会,交通十分便利。
开发区经过专家和教授的勘察与设计,总体规划已经完成。规划的10条道路已经
开通, 总长1.91万米;总占地面积67.97万平方米;已形成路网。水、电、通讯等配
套建设工程,正在逐步完成。
开发区招商引资有较大发展。 1992年7月份,市举办了“三胞”亲属联谊会,并
印发了开发区投资指南和优惠政策。 来开发区洽谈项目的国内外客商170多家,协议
资金2.42亿元人民币。其中批准立项的8家,投资额8310万元人民币;签订议向书7家,
资金1.53亿元人民币, 已办理工商执照的7家。在谈项目日本大哥大生产企业,投资
1000万美元; 已立项意大利与胡集联合办的捷达时毛巾有限公司,投资680万美元;
签订议向书项目台湾南市化妆品商业同业工会的化妆品生产线投资500万美元。 还有
精细化工、中药厂等化工、医药企业。
开发区组建了两个实体公司:经贸总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公司。
到2010年,开发区将建成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和金融、贸易、
科技、文化、信息中心,形成以第二产业为指导、第三产业配套发展的功能齐全的现
代化城市新区。

(李开冉 王遵成)

鄄城县
中共县委书记 陈兴之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福连
县长 段连湘
县政协主席 陈心义

1992年, 鄄城县辖3镇22乡,面积1032.7平方公里,人口68.6万,耕地97万亩。
工农业总产值14亿元, 比上年增长12.52%,农业总产值6.68亿元,同口径比较下降
9.6%,工业总产值7.32亿元,比上年增长33%,农民人均纯收入581元,全县社会商
品零售额1.56亿元,县级财政收入2463万元,比上年增长28.2%。

市场建设迈出较大步伐
1992年,鄄城县集贸市场建设投资总额为1090万元,比1991年前10年的投资总和
还要多。新建各类市场12处,改建、扩建各类专业行市的31个,截止到年底,全县共
有各类市场43处, 其中综合贸易市场29处,专业、批发市场14处,平均每1.6万人有
一处市场,全县集贸市场成交额为7000万元。通过兴建市场,1992年,全县直接或间
接人均增加收入近200元, 市场的迅速兴起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全面振兴。主
要作法是:一是县、乡、村一齐上、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全面放开搞活,放开
经营范围;二是广开资金渠道,加大市场建设投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
原则进行建设, 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各方积极性,让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在199
2年1090万元的市场建设投资中,社会投资就占800多万元;三是转变职能,强化服务,
为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县委、县政府主动转变职能,提供全方位服务,凡
不利于市场发展的框框竖决打破,不利于市场繁荣的管理形成、管理方法坚决破除,
进一步改进办事制度,提高工作效率,使政策和措施发挥出应有的效应。

(李允贵 霍德欣)

郓城县
中共县委书记 魏昌启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周庆文
县长 董茂伦
县政协主席 单承坤

1992年, 郓城县辖6镇32个乡,101.6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4‰。总面积164
3平方公里, 耕地104878公顷。全县工农业总产值2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
中工业总产值9.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农业总产值11.2亿元,比上年减少6.8%。
财政收入3792万元,比上年增长15.6%。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5亿元,比上年增长2.3
%。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出口商品收购总值2.1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547元,职工平均年工资2278元,比上年增长414.4元。

个体私营经济长足发展
1992年郓城县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方针,积极引导和扶持个
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23万户,从业人员2.26万人,注册资金
2210万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5.6%、14%、38%;私营企业发展到87户,从业人员1
860人, 注册资金129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8%、9.3%、8.3%;个体私营经济
的纳税额约占全县纳税额的1/3。在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突出抓了四个方面。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国家关于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
方针,政策,广造舆论,消除顾虑。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考察学习,开阔视野,调查
本县个体私营经济珠发展情况,制订工作计划。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人民,解放思
想,提高认识,消除偏见,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振兴郓城经济的突破口。
二、放宽政策,治理外部环境。县委、县政府为加快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制定
了《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若干规定》。放宽了个体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经
营形式、经营方式、经营范围、土地使用、资金信贷、税费政策、水电及原材料管理
等。切实制止“三乱”,消除一切不利因素,维护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给个体私营
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搞好服务,排忧解难。首先,从项目的考察、投产,到产品销售,提供全程
的信息服务及资金、技术服务。二是兴建市场。1992年全县已有14个乡镇新建扩建了
市场,面积达29.5万平方米。三是失危济贫。对困难的个体私营企业少数或免收税费,
对遭受自然灾害或发生意外事故的, 从劳协会员费中出资100元-300元给予救济。
1992年全县免征税费和享受劳协救济金的达530余户(家)。
四、发展不同特色的个体私营经济。根据不同乡镇的具体情况,发展不同的个体
私营经济。丁庙乡大力发展塑料制品企业,现已达18家。1992年个体私营从业人员占
全乡总人口的6.4%, 纳税额占全乡工商税收的80%以上。唐庙乡发展兔毛批发业,
玉丘庙乡发展民用工艺土陶器加工业等。1992年,侯集、郭屯、唐庙、常庄、李集供
销社及丁长粮所、百货公司等试行全民集体企业个体化经营,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武术事业蓬勃发展
郓城是古代军事家孙膑,宋末农民起义领袖宋江、晁盖的故乡。解放以后,特别
是近几年来,历届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武术事业的发展,将其作为振兴体育工作的一
项重要内容来抓,使全县武术事业得到了更大发展,1992年被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
目前,全县有18个拳种,广泛流传有孙膑拳、水浒拳、大洪拳、小红拳、梅花拳、
少林长拳、佛汉拳等14种。1984年成立了县武术协会,1992年38个乡镇也相继成立了
武术协会, 会员已发展到6000余人。635个行政村组织了武术队,占行政村总数的61
%。
县体协设有业余体校武术队, 每年举办2期武术培训班,县老年体协每年都举办
太极拳、 太极剑培训班。全县设武术辅导站66个,农民自办武术学校6处,在校学生
达2600余人。特别是宋江武校,设有一至入年级16个班,在校学生1300余人,来自全
国20多个省市。普通中小学校有1/3开设了武术课。
县每年举办两次农民运动会,一次中小学武术操,少年拳比赛,一次职工太极拳
比赛。1992年全县经常参加武术活动的人数达23万。
1992年全县为省以上武术专业队及各大院校输送人才45人,向北京燕山保安公司
输送保安人员200名;在参加全国及省级武术比赛中,获奖牌34枚,其中金牌9枚,银
牌17枚,铜牌8枚。

(康传忠 谭承仁 陶祥勋)

巨野县
中共县委书记 韩广洁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效春
县长 李德章
县政协主席 邵庆慈

1992年巨野县辖27人乡镇, 912个行政村,1060个自然村,22.24万户,85.04万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8万人)。耕地面积114.9万亩。工农业总产值12.3亿元,比上年
减少8%。其中工业总产值5.6亿凶,县属工业总产值3.19亿元;因遇旱、虫、阴雨等
自然灾害,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减少14%,为6.74亿元。粮食总产28万吨,比上年减少
2%; 棉花总产2.91万吨,比上年减少44%。工商税收223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
2884万元。城乡储蓄余额4亿凶。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9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62元,
比上年减少15.5%。

山东省花冠酒厂
该厂自1971年建厂以来,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现拥有固定资产2500万元。1992年
各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最高水平, 完成工业总产值1030万元,实现利税480万元,分别
比1991年增长16.9%和31.6%; 上交县财政350万元,比1991年增长94.9%。生产的
正宗浓香型白酒, 特曲、老窖、普通3大系列20多个品种,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
区。 花冠特曲连续6年保持省优;花冠特曲、花冠老窖于1988年分获中国首届食品博
览会金、银奖。花冠特曲1991年在北京国际博览会上获银奖,1992年被推举为首届国
际牡丹花会专用酒,同时获美国匹兹堡第八届国际发明与新产品银奖。
花冠特曲从发酵到勾兑到每一项工艺、技术指标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特别是保
证白酒质量的关键技术指标--窖泥的乙酸菌含量在全国名列前茅。1992年,其QC获省
优秀成果,--M调味酒的研究与应用等6项新技术分获地区科技成果奖。

巨野县新华皮革制品厂
该厂始建于1979年, 现拥有固定资产800万元,流动资金2500万元。是山东省和
菏泽地区外贸部门的定点出口创汇企业,被国家六部委确定为“国家贸工农联会出口
商品基地”。羊皮服装革及制品技术、质量达到国家先进水平,主要生产山羊、绵羊、
猪、牛蓝湿革,服装革及皮夹克、皮手套、拳击砂袋30多种产品,畅销北京、沈阳、
内蒙等全国部分城市和地区, 并远销日本、 荷兰、 挪威、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1
992年, 销往俄罗斯男、女式皮大衣8万件。全年完成产值2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
%;实现利税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创汇3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

计划生育工作见成效
1992年, 巨野县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出生率为14.94‰。计划生
育率达到79.4%,比上年提高37.1个百分点。晚婚率达到77.6%,比上年提高了44个
百分点。晚育率达到72.6%,比上年提高了40.9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统计合格率达到
93.46%,比上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各项指标都比往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卜祥三)

成武县
中共县委书记 霍正气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秦新春
县长 丁继民
县政协主席 王金祥

1992年, 成武县辖4镇14乡,总面积988.1平方公里,粮食播种面积57157公顷,
比上年减少1845公顷。总人口60.20万人,比上年增加8716人,自然增长率2.5‰。全
县工农业总产值10.28亿元,比上年减少4.4%,其中工业总产值5.69亿元,比上年增
加12.95‰; 农业总产值4.59亿元,比上年减少20%。全县农业生产在遭受严重自然
灾害的情况下, 仍获得较好收成。粮食总产量2.58亿公斤,比上年增长5.4%。棉花
总产1.25万吨,完成定购任务1.03万吨,人均交售居全区第二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2.37亿元, 比上年减少1.2%。年人均工资1840元,比上年增长15.8%。农民人均纯
收入522元,比上年减少80元。城乡储蓄余额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大田集镇兴建“农民城”
成武县大田集镇与金乡、 巨野、单县毗邻,共有4.5万人。1992年春,这个镇党
委与政府经考察论证,综合工业、农业、商业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请省村镇规划设
计院设计了“农民城”建设规划图,并制订了优惠政策,谁建房,谁受益,每年只收
取少量土地占用费。仅一个星期时间,所有建房地皮投资客户基本排满。从4月份起,
仅用短短8个月的时间, 就集中利用镇内外社会闲散资金1000多万元,开街拓市29.7
万平方米。 建商品房2000多间。新建了3条商业街,拓宽柏油路面4万多平方米,5条
街道都安上了路灯。新建了人民商场估古门楼,建了“康乐亭”、“盛世亭”和“振
兴塔”。
10月21日,副省长王建功专程到大田集镇视察“农民城”建设和大蒜生产,并挥
笔为大田集镇“振兴塔”题了字。省内外的大田集籍人和曾在大田集镇工作过的近千
名志士仁人慷慨解囊,共捐献人民币17万元支援“农民城”建设。
12月30日,大田集镇举办了为期8天的第一届“农民城”物资交流大会。4省30多
个地市的200多家外地客商慕名而至。 14家省内外大型文艺团体到此演出。每天客流
量近10万人, 日商品成交额达200多万元。 现在, 大田集镇已有2000余名农民涌向
“农民城”发展二、三产业,全镇农民依托市场,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省农科院技术
推广站、地区种子公司等镇外企业纷纷到“农民城”开店经商。最近,河南奔马农用
机动三轮车集团和镇农机厂合营办起三轮车生产销售项目。菲律宾永来香食品公司投
资530万美元鲁成实业公司、 大田集镇粮所三家合资兴建了一座羊毛衫厂。德国投资
的系列化养鸡生产线也正在进入实质性谈判。

(孙庆虎)

单县
中共县委书记 温新月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温新月(兼)
县长 周书运
县政协主席 周书运(兼)

1992年, 单县辖7区8镇29个乡。总面积1661.52平方公里,耕地147.30万亩。人
口110.58万, 自然增长率为8.2‰,比上年降低2.5个千分点。工农业总产值18.35亿
元, 比上年增长5.6%。其中工业总产值9.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农业总产值
9.24亿元, 比上年下降1.35%。粮食总产43.38万吨,比上年增加12.1%。农民人均
收入516元, 比上年减少9.9%。职工年均工资1956元,比上年增长7.4%。财政收入
3644万元,比上年增长10.36%。财政支出7080万元,比上年增长21.38%。出口商品
收购总值5738万元, 比上年增长103%。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08亿元,比上年增长61
86万元。城乡人均存款326元,比上年增长9.8%。

产品开发成绩显著
1992年, 全县共完成新产品开发25项。其中8项填补了省内空白,新产品产值率
占13.6%。 水泵连续开发出4个型号的水泵;无线电厂开发的电子变压器;残联工艺
品厂开发的聚氨脂粘接剂;颜料化工厂开发的四羟基物以及有机化工厂正在开发的乙
酸和NOBS橡胶促进剂等都是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县毛纺厂 (中外合资菏泽华
达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利用外资生产的牡丹牌强耐磨防滑PVC塑料地板砖;电磁线厂
与外商合资开发的玉雕工艺品等,其产品80%销往国外,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直接
创汇280万美元。
在产品质量方面,县酒厂生产的单父特曲,荣获1992年曼谷国际名酒博览会特别
金奖。今年全县18个名优产品的产值已达1.46亿元。优质产品稳定提高率达到97.4%,
比上年增长2.4个百分点。

项目建设创历史最好水平
1992年, 全县在建和新立项目共66个,总投资为1.4亿元。其中上年接转项目17
个;经省、地经委新立的技术改造项目共49个;合资项目9个,总投资为1785万美元。
截至年底,全县在建和新立项目已有29个竣工投产。另一批重点项目正在考证和建设
中。 在发展外向型企业方面,全县共开发合资合作项目12个,合同利用外资达102 6
万美元。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解保卫)

定陶县
中共县委书记 文廷良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马近舜
县长 张作田
县政协主席 张秀长

1992年,定陶县辖4镇15乡,总面积8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6万亩。全县总人
口55.7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63‰。全县国民生产总值7.61亿元,比上年增长7.3
%。社会总产值达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工农业总产值16.1亿元,比上年增
长10.8%, 其中,工业总产值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农业总产值6亿元,与
上年大抵持平。 粮食单产656公斤,总产26.4万吨;棉花总产1.25万吨,比上年减少
1.35万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865亿元,比上年减少2.3%。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
达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全县财政收入2730万元,比上年增长156万元。职工年
平均工资收入2069元, 比上年增长16.6%。农民人均纯收入588元,比上年减少11 4
元。

以畜牧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创汇农业
1992年,定陶县“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种植结构为“粮食--经济作物--饲料
作物”的三元种植结构。新发展串叶松香草、籽粒苋等高蛋白饲草1000多亩,年青饲
草6 000万公斤, 氨化麦秸2000万公斤,为扩大畜牧养殖提供了饲料保障。其后,建
立了陈集、半堤等乡镇的鲁西黄牛饲养业;田集、王双楼等乡镇的青山羊饲养业;马
集、东王店等乡镇的长毛兔、肉食兔饲养业;定陶、邓集等乡镇的肉食鸡、蛋鸡饲养
业; 游集、南王店等乡镇的珍贵皮毛动物饲养等五大养殖商品基地。共发展300余个
养殖专业村,2400多个养殖专业户。全县大牲畜存栏量、生猪存栏量、羊存栏量分别
比去年增长10%、 3.2%和25.6%,两兔饲养量达163万只,比上年增长6.8倍,家禽
307.6万只,比上年增长62.7%。全县肉类总产量达2.40万吨。
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还先后建起了畜产品、粮棉油和草木三大加工体
系。 全县肉食品冷库发展到1240个吨位,恒温储藏库1060个吨位;新建扩建5处大型
皮毛厂,7个制革厂,5处裘革服装厂,1处骨胶厂,1处阿胶厂,40多处大中型地毯厂,
1处兔毛纱厂。畜产品加工创汇厂点发展到1000余处,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年产值达
6亿多元。粮棉油和草木加工年出口值都在5000万元以上。
随着创汇农业的兴起,定陶县已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内陆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路
子, 形成了三大出口加工体系,六大出口创汇系列产品,远销27个国家和地区。199
2年, 全县外贸出口收购总值1.71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创汇2650万美元。创汇
农业的发展, 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在遭受严重的旱灾和早灾的情况下,199
2年,整个农业总产值仍达到了5.97亿元。

(李文存)

曹县
中共县委书记 路绍昌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谢新治
县长 刘天臣
县政协主席 刘大用

1992年, 曹县辖12镇19乡,总面积1974平方公里,耕地156.8万亩。工农业总产
值23亿元(1990年不变价) ,比上年增长1.3%,其中工业总产值12.8亿元,农业总产
值10.2亿元,粮食总产达到4.6亿公斤,比上年增长9.5%,地方财政总收入4150万元,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7亿元, 比上年增长12%,外贸商品收购总值5400万元,农民人
均纯收入577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4.06亿元。

工业生产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
1992年,曹县工业迈出新步伐,实现了速度和效益的同步增长。全县共完成工业
产值12.8亿元, 比上年增长20.8%。其中县属工业产值4.79亿元,增长7.4%,完成
销售收入2.21亿元,增长4%,实现利税1982.8万元,增长15%;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完成产值7.99万元,增长31.2%。
全县工业的发展,首先得益于狠抓了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当年全县新
上和续建技改项目32个,项目总投资1.42亿元,投资总额超过了前10的总和。完成了
橡胶厂一、二期工程、化工厂扩大4010生产能力和浸出油厂、棉纺厂、罐头厂等骨干
企业的技术,完成了化工厂新产品4020、棉纺厂精梳织机、酒厂万吨酒精、轧锨厂扩
大出口锨生产能力等重点企业技改项目的申报立项和部分资金落实工作,总投资额达
1.2亿元,守铨投产达产后,可新增产值4.2亿元,利税5500万元,其中技术进步增长
产值占85%以上。全县还开发引进新产品73种,其中61种填补了地区以上空白,产品
适销率提高21%。先后创部优产品10个,省优产品10个,地县级优良产品21个,重点
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93%。其次,抓住改革开放的良好机遇,大力兴办创汇企
业,是年全县出口创汇企业发展到48家,出口产品86种,创汇3698万美元。1992年新
上三资企业8家, 总投资额为1013.6万美元,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引进外资先进县。
其三,向管理要速度、要效益。1992年在理顺政企关系、简政放权的同时,重点推行
了以“三项制度”(人事、劳动、内部分配制度)为主的企业内部改革,建立起了岗位
靠竞争,收入靠贡献,干部职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新机制,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明
显提高。是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利用率分别提高到5%和7%,重
点产品能耕降低率达89%。

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建设成绩显著
曹县在1991年一举跳出省计划生育重点管理规范的基础上,1991年重点抓了基层
基础建设。为此,县政府专门下达了《关于加强县乡村三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室建设的
规定》,县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制定了《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规范达标要点》,对计划生
育服务站室建设作了具体规定和实施计划。到是年底,全县共建起了12处乡镇服务楼,
19处乡镇服务站, 建筑面积达15.68万平方米。同时,全县有73.8%的行政村建起了
服务室,有33个行政村建起了服务楼。进一步充实了计划生育服务员,全县计646人,
配备了专兼职干部和药具投放员2700人,建立了育龄妇女管理小组3.24万个,成立计
划生育协议1294个。在全县形成了级级有人抓,层层有人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
计划生育管理网络, 初步实现了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是年,全县共出生12218人,
比上年减少7900人,出生率9.14‰,比上年降了6.0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到4.53‰。

林果生产迈出新步伐
曹县境内有百里黄河故道和全省最大的废弃平原水库--太行堤水库,开发潜力巨
大, 以开发利用废弃土地为重点,发展林果业为突破口,县委、县政府确定用92、9
3两年时间, 在全县建成40万亩优质果园,实现“九五”期间年产果品10亿公斤的奋
斗目标。围绕果园建设,县林业部门推广了苹果快速育苗、、低劣苹果改良等15项林
业生产技术; 开办了林果大专班,招收学员1000多名;在5处乡镇办起了林果技术学
校,举办培训班50期,培训人员1万多名。全县还统一采购苹果种苗,统一技术培训、
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统一果苗嫁接,并采取向群众发放低息贷款,乡镇垫付产要苗
金等办法, 并采取向群众发展林果生产。1992年,全县共育苗4200亩,栽植果树1 5
万亩,果园总面积达到21万亩,林网168万亩,农林间作104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
19%,被国务院命名为平原绿化县。

(姚少华 王保军)

东明县
中共县委书记 孔令昌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孔令昌
县长 马欲圣
县政协主席 马欲圣

东明县辖3镇19乡, 620个行政村,64万人,124万亩耕地。1992年,遭受多种自
然灾害,县委、县政府采取切实措施,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在粮棉油减产的情况下,
保证了农业持续增长,大灾之年农村经济又有新的发展。1992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
到7亿元,比去年增长6.5%,粮食总产达到3.24亿公斤,比去年有增产。

敢与灾害作斗争,齐心协力保增收
1991年秋种, 天气持续干旱,长达73天未下雨,100多万亩小麦播期普遍较晚,
苗情较差。小麦拨节时期,蚜虫、一代棉蛉虫一齐袭来,有60%的麦田病虫害严重,
10%的麦田近于绝产。棉花播种时又遇旱情;棉田严重受灾,收获面积仅占55%。面
对旱、涝、虫灾有连续性打击,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了中央十三届八中全会和省委
五届七次会议精神,深入分析抗洪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了信心和决心,提出了齐心
协力,战胜灾害,减少损失,确保增收的口号,奠定了全县人民抗灾的思想基础。
在预料到小麦将要减产时,县委、县政府积极研究措施,广泛动员以秋补夏。要
求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多种棉花、西瓜、花生、田菁、药材、蔬菜等经济作物,同时,
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今年,西瓜面积增加2万亩,花生增加3万亩,田
菁增加1.5万亩,药材增加0.7万亩,蔬菜增加2.5万亩,在棉花大幅度减产的情况下,
经济作物总收入达到1.7亿元, 比去年增加850万元。在7-8月间,棉花受淹、难以座
桃、大量脱蛉时,县委、县政府又果断作出决断--赶种玉米、地瓜和蔬菜,使每亩增
收300元,挽回经济损失3000万元。
县委、县政府还决定想方设法,多上快上一些短、平、快工副业项目,加大措施
使老企业多增产,搞好多种经营,实行以工补农,以副补农。加强对老企业管理,开
足马力扩大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利税比去年增长25.5%。全县还扩建、改造和新上
项目46个,新增产值4000万元。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使养殖业、林果业、工副业增加
收入达3500万元。广泛开发庭院经济,提倡因地制宜,各唱各的拿手戏,使全县庭院
经济总收入达1.2亿元,重点专业户已达4万个。同时,狠抓农村流通。全县改建或新
建西瓜、蔬菜、果品、农贸、粮油、家具、生产资料等专业市场和大型综合市场48处,
建设大型商场和商业网点36处,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率。
县委、县政府还从抗灾增收的实际出发,重点抓好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普
及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全县推广农业新技术12项,新品种5项,普及常规性技术24项,
使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4%,农业新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35.4%。由于推广
新技术,全县相当于增加20万亩播种面积,增产粮食0.6亿公斤,增加收入0.7亿元。
县有关部门还注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装备水平,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一
是抓农田配套工程建设。全县共投资621座,修成干、支、斗渠32条,全长142公里,
土石方工程达560万立方米;新打机井620眼。使全县农田灌溉面积扩大17.5万亩。二
是抓膛用机械配套建设。 今年新增农机动力1.35万千瓦,使农机总动力达到28.05万
千瓦,新增农机具1500台,架设输电线路50公里,消灭了无电村。三是抓了地力建设。
放淤改土5万亩, 把沙、碱、涝、洼地改造成了良田。生产条件的改善和装备水平的
提高,遏制了自然灾害的蔓延,在抗灾防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鸿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