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7&rec=200&run=13

中共市委书记 韩寓群
副书记 王修智 王仁元 徐炳熹 于文义 张仁敬 韩笔祥 贾万志
中共市纪委书记 张健 高建刚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丁培德
副主任 师洪先 关敬  周荣华 李清伦 力韬韧 李国华
李德一 刘志祥 宋怀川
市长 王修智
副市长 张知平 张仁敬 马道生 唐伦纬 谢计达 杨茂山
李咸亭 周喜良 王同生 施润芝 刘习圣
市政协主席 翟学恕
副主席 尹伯敏 李传让 张自义 张献坤 杨毅兴 周庆孚 孙恺铭 莫圣泽
任治平 许思孝
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史为政
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李德志

1992年,济宁市辖市中区、市效区2区;微山、泗水、汶上、梁山、嘉祥、鱼台、
金乡7县; 代管曲阜、兖州、邹城3市。总面积10685平方公里。年末总人口749.77万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8.5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59‰。
1992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0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下同) ,比上年增长
25.5% (按可比价计算, 下同) ,提前实现了第二个翻番;国民收入115亿元,增长
24.8%;工农业总产值294.3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 ,增长37.3%;第三
产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33.6%。
农业获得好收成,农村经济稳定发展。1992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1616.2亿元,
比上年增长10%; 农业总产值72.73亿元, 增长4.6%;种植业产值42.8亿元,增长
0.9%; 林牧副渔业产值29.93亿元, 增长10.4%。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粮食总产
395.1万吨,增长3.6%,创历史最好水平;棉花9.4万吨,减少33%;油料9.6万吨,
减少13%;麻类0.83万吨,增长16.8%;蔬菜191.42万吨,增长65%;水果7.36万吨,
增长18.1%。林业完成造林面积24.6万亩,增长54.7%,新建完善农田林网162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到16%。 肉、禽、蛋等主要畜产品产量有不同程度增长,肉类26.56万
吨,奶类0.47万吨,禽蛋6.2万吨。全年水产品产量4.56万吨,增长4.3%。林牧副渔
业产值占农业部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9%上升到41%。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
全市财政用于农业的投资1.07亿元, 比上年增长11.4%; 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
302.21万千瓦,增长1.7%;农用电量6.18亿千瓦时,增加23.6%;机耕面积670.8万
亩,占耕地面积81.7%;全年新打机井6629眼,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655.75万亩。
工业生产高速发展, 经济效益显著回升。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21.6亿元,比上
年增长53%。 其中乡镇工业产值38.51亿元,增长87.2%;村及村以下工业产值81.7
9亿元, 增长1.2倍;全民工业产值74.14亿元,增长14.1%;集体工业产值65亿元;
重工业产值63.45亿元,增长28.5%;轻工业产值76.34亿元。重点产品和适销对路产
品有很大增长,全市重点考核的40种产品,有30种的产量较上年增上,其中原煤开采
1383.39万吨,增长3.3%;发电量102.53亿千瓦小时,增长1.6%;水泥196.4万吨,
增长35.7%; 烧碱2.78万吨, 增长18.3%; 合成氮14.75万吨,增长15.9%;化肥
11.27万吨, 增长7.4%; 中小型拖拉机2.46万台, 增长14.5%;纱5.2万吨,增长
35.4%;布1.46亿米,增米32.3%;机制纸及纸板11万吨,增长26.3%;白酒8.96万
吨, 增长15.9%啤酒8.05万吨,增长40.2%;自行车73.26万辆,增长20.1%;办合
成洗涤剂5.27万吨,增长26.4%。工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管理和技术水平继续提高。
年末全市有大中型工业企业100个,其中特大型2个,大二型13个,中型85个。全部工
业职工全员劳动生产率8537元,比上年增长39.5%,其中全民工业企业达到9199元,
增长31.7%。经济交益逐步提高,亏损企业亏损面下降。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
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9.14亿元, 比上年增长32%;实现利税11.24亿元,增长
41.2%; 企业亏损面为8.6%,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销售利税率9.4%,资金利
税率11.39%, 均比上年提高;年末产成品资金占用11.65亿元,减少1.7%;全部流
动资金周转天数143天,加快多天;产销率94.03%,比上年增长0.54个百分点;工业
净产值32.91亿元,增长56.9%;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耗能2.71吨,综合节能(折标
准煤)23.25万吨。
城乡市场繁荣稳定, 财税工作上新水平。全市批准立项的商业网点124个,建筑
面积28.9万平方米,总投资2.32亿元,项目开工率达93.5%,竣工率70%。新建各类
商品批发市场23处,扩建、改建79处,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5.7亿元,比上年增长
20%; 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1.4亿元, 增长45.6%; 物资部门的生产资料购进额
31.07亿元,销售额32.41亿元。市区零售物价总指数上升6.3%,涨幅比上年仅高0.1
个百分点。金融系统大力筹措资金,加强信贷管理,支持经济建设,全市金融机构各
项存款余额80.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6.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1.8亿元和12亿元;
全市货币净投放3亿元,比上年以放1亿元。年末城乡储蓄余额56.2亿元,比年初增加
1 0.2亿元;其中城镇、农村储蓄余额分别为38.1亿元和18.1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8
亿元和2.2亿元。 清理“三角债”3.5亿元,为银行注入贷款的0.9倍,连环清欠收回
贷款1.5亿元。 全市保险业务种类达82种, 保险总金额180.2亿元;保险业务总收入
1.8 3亿元, 比上年增长87.2%。财税工作坚持开源节流并重,在保证改革、建设必
需资金的前提下,强化增收节支措施,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完成财政收入8.24亿元,
比上年增长14%,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工商各税完成8.33亿元,增长13.1%。
各级财税部门积极利用财税资金,扶持工农业生产、共筹集财政信用资金6.77亿元,
扶持生产项目2532个,新增利税1.67亿元。
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建设成绩显著。1992年,全市固定资产
投资完成31.72亿元。 比上年增长55%, 其中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投资比例为70.2∶
29.8。重点工程得到了保证。全市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23处,共完成投资2.83
亿元,兖州矿区、滕南矿区的微山付村矿井、京九铁路梁山段、治淮工程等重点工程
建设进展顺利,基本完成年度计划。全民基本建设新增固定资产完成6.13亿元,比上
年增长69.85。 全民更新改造措施投资完成4.5亿元, 增长10%;完成更新改造项目
130个,新增固定资产2.92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亿元,全年城市供水总量
1.15亿吨, 比上年增长9.6%。年末全市煤气用户4.9万吨,增长0.9万户,城区煤气
用户率74.8%。 市区公共汽车线路8条,总长度118公里。全市建筑业完成产值7.9亿
元, 比上年增长35%;房屋施工面积228.67万平方米,工面积116.5万平方米,竣工
率51%;其中住宅生活小区新建19处,面积50.9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6.38万平方米,
有2400户家庭乔迁新居。 完成城市污水管道铺设5公里,小光河清淤护岸治理工程基
本完成。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2.85,园林绿地面积892万平方米。济宁市被评为省
级村镇建设先进单位, 全市有9个乡镇被评为村镇建设新型乡镇,78个村庄被评为省
级星星村庄。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4247.6
万吨, 比上年增长16.4%; 客运量2273.4万人,增长6.6%;内河航运完成货运量2
87.9万吨, 增长43.1%; 济宁至北京、 广州航线全年运行137班次,完成旅客空运
1.15万人次。全市市交换机总容量4.59万门。农话交换机总容量2.61万门,长话电路
1 680条, 分别比上年增长14.8%、38.3%和39.9%。全市新安装市内电话9245户,
农村电话680户,新增国内长途直拨有权用户1.01万户。全市12个县(市、区) 全部安
装了市话交换机,2个县(市、区) 安装了程控交换机,11个县(市、区)进入了国内长
自动交换网。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591.5万元,比上年增长47.5%。
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在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基础上,
重点进行了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全市有92%的工交企业放开经营,有46
家企业被兼并,组建了12家企业群体和集团,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事业单位发展到
420个。 在流通领域顺利进行了粮食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全市县以上流通企业全部实
行“四放开”。放开价格商品已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90%以上。机构改革由点到面
逐步展开,简政放权初见成效。市建委、城建、房管合并,减少人员50%,减少内部
机构64%。 市税务局实行了干部聘任制。市县党政机关兴办各类经济服务实体800多
个。城镇住房、公费医疗、社会保险等项配套改革迈出了关键一步。对外开放实施了
一系列重大举措,经贸经协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15.1亿元,
比上年增长55.75。在办好’92国际孔子文化节、第六届荷花会的同时,相继赴西安、
青岛、北京等地开展经贸洽谈、赴香港、美国等地招商引资。先后与吉林市、咸阳市、
榆林地区、满州里市和北京崇文区缔结为友好市(区)。经过努力争取,被国家授予进
出口经营权,批准筹建济宁海关。全市共签订利用外资合同621项,金额7.26亿美元;
新批准“三资” 企业166家,总投资3.04亿美元,外资金额1.19亿美元,分别是上年
的5.1倍、4.4倍和3.9倍。新开业投产的“三资”企业92家,累计123家,共实现产值
7.23亿元, 利税3783万元,出口创汇305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1.3%、3.4倍和
2.6倍。 与国内科研机构、 大专院校及有关企事业单位签订各类经济技术协作项目
1079项, 引进资金6325万元,引进和委托培养人才2453人次,物资协作总金额8.8亿
元。全市共接待来济从事文化经济交流、参观访问以及旅游观光的外国人、华侨和港
澳台胞1.75万余人次,比上年增长23.1%。全年旅游总收入2900万元。
科技教育进一步发展, 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进步。全市共完成科技成果1
30项,有1项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奖,8项获全省科技进步奖,79项获市科技进步奖。共
组织实施国家、 省、市科技项目325项,其中新上196项,接转129项,每年可新增工
业产值2.1亿元, 利税5000万元;农业收益1亿多元,带来社会效益5亿多元。市高新
技术产业开发区被列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已确立工业、商贸、合资企业32家,计
划总投资2.8亿元。 在全市选择30多个大中型企业利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培植了50
多处高新技术产业生长点。积极科技成果参加国际展览会,在印尼星火博览会上获金
牌1枚、 银牌3枚、5个项目参加日内瓦第20届世界新发明新技术成果展览会并全部获
奖。全市登记成交的技术合同项目894项,成交额6993万元;共受理申请专利133项,
比上年增长22.2%; 专利授权54项,增长1.7倍;年末全市拥有市属独立科研机构12
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4万人,比上年增长15.2。全市农村科技机构及服务网点达
915个,科技服务人员4500人。基础教育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全市(除微山57个渔村)
所有乡镇都依法宣布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其中62个乡镇实现了初等义务教育。全市共
有大专院校3所,在校学生8429人;各类中等专业学校17所,在校学生1.1万人;普通
中学466所,在校学生33.3万人;农业职业中学27所,在校学生1.9万人;学3751所,
在校学生84.7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2%。成人教育职工技术培训进一步加强,
全市各类成人教育在校学生34.34万人。 幼儿教育及特殊教育也有新的发展。新建联
合大学1所, 被市教委批准为济宁大学。组建了市教委,统一实施全市“大教育”工
作。城镇校改有了重大进展,市直、曲阜、嘉祥、邹城、兖州被省评为“五达标”先
进单位。 文化事业有新的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文化机构884处,其中电影院和影
剧院67上,电影放映队606个,文化馆(站) 182处,艺术表演团体12个,公共图书馆8
个, 博物馆4个,文物管理所8个。全市共出版各类图书、刊物、报纸171种,发行各
类图书、刊物3601.6万册,各种报纸发行量1508.7万份。全市广播电台覆盖率95%,
电视台覆盖率90%。成功地举办了全市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暨首届职工艺术节。市
杂技团到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赵南、孟加拉国等国家巡回演出,受到国外观众的
欢迎和好评。 卫生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40处;各类
卫生人员2.51万人,比上年增长5.8%;年有医疗床位1.43万张,增长4.4%;农村村
级医疗点7538处,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6万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人
口自然增长率5.59‰。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年末全市拥有体育活动场所33处,体育
运动学校1所, 业余体校12所。1992年向省以上运动队输送优秀运动员28人,共打破
省纪录1项,打破市纪录41项。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1枚,银牌3枚,铜牌1枚。在全省
比赛中获金牌58枚,银牌57枚,铜牌45枚,创历史最好水平。群众性体育活动进一步
活跃,有兖州、邹城、金乡、微山、梁山、嘉祥6个县市进入全国体育先进县行列。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全市职工人均工资2698元,农民
人均纯收入806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2.7%和11.6%; 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
1491.4元, 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550.3元, 分别增长16.1%和7.3%。农村人均收入
200元以下的贫困户由上年的1.6%,下降为0.8%。城乡居民人均储蓄749.5,比上年
增加131.5元。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9.4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1.72平方
米,分别比上年增长6.4%和2%。城镇就业状况得到改善,年内新安置待业青年2.11
万人,年末全市职工人数58.71万人,比上年增加2.44万人。
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入。狠抓了干部队伍的
廉政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三乱”现象大为减少。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
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破获各类刑事案件7642起,其中大案1626起,
保持了全市社会秩序的稳定。1992年,济宁市被评为“全国培养和开发使用军地两用
人才先进单位”,被命名为省级“双拥模范城”。

乡镇企业高速发展
1992年, 济宁市乡镇企业实现产值效益的同步增长。 全市完成乡镇企业产值
172.5亿元, 乡镇工业产值120.8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5.4%和104.6%;乡镇企
业实现利税16.76亿元,增长120%。全市乡镇工业增长速度比全省增长水平高40多个
百分点,增幅由上年的全省第15位位跃居第1位、总量在全省前移两个位次。
1992年济宁市乡镇企业发展具有投入大、投向合理、技术含量高、外向型、速度
佃同步增长等特点。全市乡镇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2.1亿元,相当于“七五”投资
的总和, 占全省固定资产投入总额的1/6。实施新上、扩建和技改项目3026项,其中
当年建成投产2818项,形成新增产值能力34.1亿元。新上项目中“四高”项目占70%
以上。 共开发生产新产品207个,其中填补省内空白14个,填补国内空白12个。全市
乡镇企业全年共引进资金1.3亿元,引进人才1508人,引进技术工艺250项。利用外资
2579万美元, 创办“三资”企业53家。新增出口产品25种,出口创汇企业发展到287
家,共完成出口交货值4.2亿元,比上年增长84%。

赴西安举办经济技术洽谈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在陕西省和西安市的大力协助下,济宁市于1992年5月20日-24日在西安举办了大
型经济技术洽谈活动。济宁市派出的代表团正式成员96人,连同各县市区、企业赴西
安的人员共计1100人。 代表团于5月20日在陕西人民大厦举行新闻发布会,陕西省、
西安市党政领导及有关单位300余人应邀参加。 新闻发布会当天的上午,在陕西省科
技馆、西安市民生百货大楼同时开展了难题招标洽谈、产品看样定货与联销活动。主
要成果有:(一)引进了一批技术和人才,推销了大批商品。共签订经济技术项目合同
书1 00多个, 意向书500多个,推销商品1亿多元,聘用和引进300多名各类人才。同
时还与西安交大、 电子科技大、西北工大达成计划内委培200名学生的意向,引进新
优果树、瓜菜品种6个。(二) 发展了友谊,确定了一批长期合作伙伴。签订45项长期
协作协议。与咸阳市、榆林地区缔结为友好市(区),与西北工大、电子科技大、国防
科委、二0三研究所签订了长期经济技术协作协议。(三)进一步提高了济宁的知名度。
陕西日报以整版篇幅介绍了济宁、陕西电视台连续播放济宁举办洽谈活动的消息和专
题片,西安电视台、西北信息报多次报导洽谈活动的情况。驻西安的20多家中央、市
新闻单位参加新闻发布会,并分别作了报道。(四)锻炼了队伍,开阔了视野,为今后
更大规模地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下了良好基础。

(郑钦萍)

市中区
中共区委书记 于栋修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全祥功
区长 韩军
区政协主席 盛遵祥

1992年,市中区辖4个乡,设4个街道办事处。人口29.59万,总面积39平方公里,
耕0.97万亩。 工农业总产值为10.9亿元, 比上年增长77.52%; 其中,工业总产值
10.68亿元, 比上年增长75.9%;农业总产值0.22亿元比上年增长2.95。粮食总产量
5045吨, 农民人均年收入1304元,比上年增长145元,增长12.5%。全区财政收入30
76万元,增长22.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15亿元,比上年增长38.5%。“三资”企
业已达23家,出口创汇企业26家,完成出口交货值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倍 (以
上数据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

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大搞房地产综合开发
市中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发展经济、壮大实力,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总
体战略,大搞房地产综合开发。1992年,共争取总规划面积160公顷,总建筑面积140
万平方米的开发计划。 当年完成开发量50万平方米,落实投资1.13亿元,比市心区8
年来开发的总和还要多,实现了开发规模、档次、水平和效益的新突破。
在房地产综合开发中,区委、区政府按照“中间突破、八面开花”的总体设想,
变小规模开发为连片开发;建设部门独家开发为多层次,全方位联合开发。城区开发
以旧城改造为重点,开发建设了吉祥小区、文化小区、火车站站前小区和解放路商业
街等7个片区。开发量达到20万平方米,为1991年的2.5倍,其中,吉祥住宅小区完成
开发面积8.6万平方米,为年计划的172%,实现了当年规划设计,当年拆迁安置。
乡村开发走小区开发的路子,打破了传统的村庄界限,一律规划为五层以上的住
宅。 开发了土城,古楷园两个小区,完成了两个村的新村建设和9个村的旧村改造。
乡村开发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 为1991年开发量的5倍,开发量达到30%。截至1992
年底,全区初步形成了城区、街乡和村居等三个层次的开发格局,既美化了城市环境,
又改善了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任广琴 刘书琴)

市郊区
中共区委书记 蔡敬钦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泰宽
区长 苏将忠
区政协主席 何传沛

1992年济宁市郊区辖6乡6镇, 563个村民委员会。 总面积881.1平方公里,耕地
5.20万公顷,60.98万人。完成社会总产值32.5亿元,比1991年增长53.16%;国民生
产总值12.3亿元,增长36.97%;工农业总产值27亿元,增长47.54%。其中工业总产
值18.3亿元,增长80.56%;农业总产值8.71亿元,增长6.60%。财政收入3257万元,
增长17.90%;农民人均纯收入1051元,增长141元。第三产业产值2.8亿元,比19 91
年增长120.5%, 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22.76%。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86亿元,增长
22.93%;出口商品供货1.2亿元,增长130.77%。

脉管炎医院获殊荣
济宁脉管炎医院, 采用独特的方法治疗脉管炎。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疗法。199
2年4月获日内瓦第20届国际发明新技术优秀奖。
脉管炎,即“脱骨疽”,是一种疑难顽症。目前国内外常规的疗法,只能对患者
采用分阶段截肢手术。脉管炎医院院长张兴惠,借用丰富的中西医理论,经过几十年
艰辛的探索、研究,总结出独特的治疗方法:一是电离穴位药物导入,以恢复植物神
经对血管的支配功能;二是内服脉动丸,活血化瘀、溶解血栓;三是封闭式渗入杀菌
消炎、去腐生肌的一号药液。该疗法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双管齐下,创
造了不截肢、无痛苦,根治脉管炎的新方法。治愈率90%以上,有效率100%。
张兴惠院长和他的同事们,运用这种方法,已治疗脉管炎及其他四肢血管性疾患
2万余例,其中包括台湾患者6人,香港3人,新加坡1人,使他们避免了截肢致残的痛
苦。
新法治疗脉管炎, 1986年经论证列入省级科研项目,1989年通过省级鉴定。199
0年4月通过省级现场疗效考察签辩,获首届中国中医药博览会“神农杯”优秀奖,山
东省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
为方便病人就医, 济宁脉管炎医院已先后在北京、广州、大连、济南、青岛等9
个大城市开设分院或门诊部。

(茹东民)

曲阜市
中共市委书记 崔波
中共人大常委会主任 尹效英
市长 房立泉
市政协主席 李守振

1992年,曲阜市总面积896平方公里,设13个乡镇。总人口60.89万人,人口自然
增长率_0.23‰。社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 28.87亿元,比上年增
长46.6%;国民生产总值11.99亿元,比上年增长44.5%;第三产业增加值3.02亿元,
比上年增长63.2%; 国民收入10.61亿元,比上年增长50.9%;财政收入8265万元,
比上年增长52.5%; 工农业总产值24.65人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工业总产值
18.21亿元,比上年增长74.2%;农业总产值6.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一市完成
固定资产总投资2.11亿元,其中全民基建投资7260万元,比上年增长65.4%;技改投
资7129万元, 比上年增长116%。全市建筑业产值1.36亿元,比上年增长26.3%。社
会商品零售总额5.19亿元,比上年增长25.4%;集市贸易成交额1.83亿元,比上年增
长30.7%。 零售物价总水平比上年上升6.2%。金融事业不断发展,各项存款7.23亿
元,比上年增长23%;各项代款5.97亿万元,比上年增长25.8%;承保财产及人身保
险业务总收入1416万元, 比上年增长114.2%。旅游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关,达1.03亿
元, 比上年增长11%。城区园林绿地面积163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28.4%,主要街
道保洁率100%。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职工工资总额2453元,比上年增长
23.5%。 农民人均纯收入782元,比上年增长5.5%。城市人均居住面积5.3平方米。
农民人均居住面积18.9平方米。1992年,曲阜市被国家爱卫会命名为“国家级卫生城
市”;被交通部评为“全国交通运输先进单位”。

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
1992年,全市利用外资企业或项目20个,比上年增加17个;利用外资金额9997万
元,比上年增长18.2倍;社会出口商品供货总值8692万元,其中工业产品8511万元,
农副产品181万元。在20个外资项目中,外商独资经营2项,台湾国际企业有限公司在
曲阜建立的“曲阜金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曲阜金府宾馆有限公司”,共投资
270万美元。 曲阜市电子器件公司与美国基美有限公司合资建立“曲阜基美塑料有限
公司”,投资230万美元,其中外资占30%。1992年4月投产,产品全部外销。曲阜电
源厂与美国JBI公司合资建立“曲阜圣阳电源有限公司”,总投资280万美元,生产密
封铅酸蓄电池, 将出口创汇210万美元。传统出口产品孔府家酒、曲阜地毯等继续保
持强劲的出口势头,原煤、水泥、锻件、三角带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销势看好。

旅游经济开发区
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曲阜建设旅游经济开发区。以明故城为中心,东西沿日
照至新级的三二七国道, 南北沿北京至福州的一0四国道向四面扩展,总面积15平方
公里。市区布避分为三片:
一、 旅游综合开发片。城乡规划开发面积5平方公里,设26个景点,主要有孔子
六艺城、 黄帝景灵宫、乾隆行宫园、鲁国故城等。尼山开发面积2平方公里,主要开
发水上乐园、度假村。石门山开发面积2平方公里,主要开发桃花扇奇园、诗仙山庄。
商业服务项目除商业大厦和杏坛宾馆二期工程外,主要开发城内三区五街,即孔府旅
游商业区、孔林旅游批发交易区、新城鲁都农副产品交易区;孔府中国名城旅游商品
一条街、后作亚洲美食一条街、五马祠、服饰批发一条街、西半壁箱包用品一条街、
老东门文化用品一条街。
二、 经济技术工业开发片,在曲城东郊开发面积2平方公里,开发电子、机械、
医药、食品、精细化工等行业高技术的新产品。
三、 科学研究项目开发片,在曲城西郊开发面积1平方公里,主要是联合国内科
技研究机构,瞄准国际上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设立国内外科研
单位的分支机构。

(薛利民)

兖州市
中共市委书记 陈步堂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广兴(代)
市长 惠震
市政协主席 于立志

兖州市原为兖州县, 1992年8月1日经国务批准,撤县设市,9月19日兖州市正式
对外办公。
1992年底, 全市辖6镇7乡,设立4个办事处。共有493个行政村。总面积648.2平
方公里,耕地面积62.2万亩,耕地面积比上年减少1.3%。人口58.17万 (其中非农业
人口13.37万) ,比上年增长0.3%。人均占有耕地1.07亩。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1.6亿
元, 比上年增长59.1%。其中工业总产值24.97亿元,农业总产值6.58亿元,分别比
上年增长78%和12.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4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城乡集市
贸易成交额达1.43亿元,比上年增长77.5%,利用外资新签协议(合同)23个,实际利
用外资137万美元。 市财政收入8608.7万元,支出6478.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3
%和16.2%。 年末有职工5.35万人,比上年增长4.7%。职工年人均工资2366元,农
民人均纯收入1079元,分别比增长10.5%和20%。全市居民储蓄余额5.99亿元,人均
储蓄103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2%和25.8%。

乡镇企业超常规发展
1992年,市政府先后组织大安镇、城郊乡等10个乡镇的企业干部(共260人次) 北
上南下参观学习。使各乡(镇)在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制定招商引资政策中,紧紧抓住
投入、技改、销售三个重要环节做文章,取得了显著成效。至年底,乡镇企业发展到
1.47万处, 比上年增加3342处;从业人员达到10.78万人,比上年增加2.45万人;固
定资产3.85亿元, 比上年净增1.95亿元;完成总产值25.6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6.1
6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94%和210%。初步扭转了徘徊增长局面,呈现出超常规的
发展势头,改变了产品滞销、积压的被动局面。规模较大的造纸厂、淀粉厂、水泥厂
等20余处企业出现了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 全市乡镇企业1992年实现销售收入16.99
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9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9%和184%。全市已形成羽绒、服
装、地毯、机械、工艺品等7大类16种产品的出口能力,完成出口交货总值3199万元,
比上年增长168.4%。 重点产品、骨干企业增长势头尤为旺盛,产值百万元以上的企
业已达93个, 其中500万元以上的24个,1000万元以上的22个,起到了稳定大局,带
动全盘的作用。 全年投入资金3.1亿元,引进外资1500万美元;新上、技改项目51 7
个;依托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力量,根据国内外的需求,开发新产品30余种,为企
业不断扩规模,上档次积蓄了强大的后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1992年兖州市民政局、保险公司等单位密切配合,扎实工作,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较快,全市的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
保险业务发展到40多种,财产及人身保险收入2074.5万元,比上年增长100.2%。
劳动保险处实行了固定退休费用市级统筹,基本上解决了5237名离退休职工的后顾之
忧; 收取养老基金641.2万元,为1521名新招合同工、92名临时工办理了养老保险手
续。 市劳动服务公司职工待业保险科1987年成立以来,至1992年底,为57847人办理
了投保手续, 筹集保险基金385.2万元;1992年为2227名待业职工发放救济金22.6万
元,年底被省劳动局评为“职工待业先进集体”。全市有12.5万农民参加了农村养老
保险,位居济宁市先进行列。签订赡养协议3500份以上,占应签订人的72.2%。农村
22处敬老院基本上实现了庭院花园化,房间公寓化,饮食营养化、服务规范化、管理
制度化,有9处敬老院被省命名为文明敬老院。
1992年全市福利企业发展到22处, 安置四残人员278名,完成产值1102万元,实
现利润81万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29.6%和30.2%。发放福利奖券134万元,被省民政
厅命名为“有奖捐先进单位”。三项康福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年底,兖州市被省委宣
传部等8个单位命名为“全省助残先进市”。
建拥军优属服务组织1200余个,年筹集优待金近110万元,户均340元,其中城郊
乡户均达700元; 两用人才开发使用率达98%以上,一直在济宁市保持领先地位。建
立红白理事会677个, 基本上刹住了婚事丧事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建立乡村扶贫救
灾委员会194个,筹集资金217万元。发放扶贫贷款53万元,先后扶持1500户贫困户发
展生产,年底有1100户脱贫,脱贫率达70%以上。1992年夏秋之际遭受干旱,秋季干
后又发后虫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17亿元,全市发放救济粮10万公斤,救济款33万元,
救济灾民9.7万人次,稳定了群众的情绪,促进了社会的安定。

教育工作迈出新步伐
兖州市从改革和发展教育入手,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办学方式,树立以全社会
成员为教育对象,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大教育观念,服务经济建设为目标,实
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
狠抓基础教育。为抓好基础教育,兖州市在教育工作指导思想上,进行了三个转
变,即从就基础抓基础转到提高全民素质;从单纯靠考试成绩与升学率评价学校与教
师的“单一”质量观,转到确定培养各类中、初级人才的“多维型”质量观;从单纯
为升学服务的“一条路”式的教育结构,转到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结构。把基础教
育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建立了宣传教育、目标责任、法律程序、督导评估、奖惩激
励五位一体的义务教育运行机制。制定了《关于认真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实施小
学五年义务教育的意见》、《兖州县初等义务教育实施细则》。1990年开始实施初等
义务教育,并制定了“奋战三年、全年实现初等义务教育”的任务目标。1992年,在
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加大了措施,一面抓已经实现初等义务教育乡镇的教育、投入
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一面促进未实现初等义务教育的两个乡镇加快实施速度。经过三
年的艰苦努力, 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升学率达96%。12月,济宁市政
府组织复评验收园,对兖州市的初等义务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复评,在济宁市率先实
现了初等义务教育。1986年以来,兖州市高考7年上了7个台阶,1992年为大中专院校
输送新生1125人,创建国以来最高纪录。
发展职业教育。 兖州市有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卫生学校等6处市办
职业学校,形成了专业设置比较合理,基本配套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各类职业学校
坚持面向工厂、面向农村、服务于经济,改革过去“黑板上开机器”脱离实际的教学
方法,集教育培、试验示范、生产经营为一体,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和实际本领的培养,
提高了办学水平。市职业中专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走联合办学的路子,
近几年来先后与市建委、经委、卫生局、农业局、乡镇企业局等10几个单位联合举办
了建筑、化工、医生、文秘、人口理论、农业机械、农业技术等10几个专业,为社会
培养急需人才。被山东省定为省级重点职业中专。1992年创办了兖州工业大学,招收
化学工程、机械制造、工业电算3个专业(班),学生136人,采取联合办学,由山东工
业大学教师任课。
职业教育坚持长短结合,至1992年,为乡镇培训技术骨干4548人。对普通中学引
进职业教育的因素,应届初中毕业生实行“两证”制度,要求毕业前参加短期职业技
术培训, 全市开设培训专业35个,已培训初中毕业生1.6万多人次,职业学校在校生
1706人,占普通高中在校生的52.8%。1992年10月,兖州市职业教育被评为济宁市第
一名。
强化成人教育。兖州市按照提高市一级、强化乡一级、健全村一级的思路,开办
了自修大学、电视大学、函授大学和农业广播学校。下发了《关于实施“燎原计划”,
加强农民科技培训的意见》,农村12个乡镇都建起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其中,泗庄
乡农民文化技术中心校,经省教委评估小组评估验收,确定为省级乡镇农民文化技术
示范学校。村办农民业余文化技术学校的覆盖面积达到75%以技术学校为基础,科技
示范为依托的成人教育网络。到1992年利用市、乡、村三级成人教育基地,培训农民
60多万人次,培养科技示范户7500多户,培养农民技术员2500多人,为企事业单位培
养技术人才1200多人,为依靠科教发展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扫盲工作也取得了显
著成绩。 1991年,全市15-40周岁青壮年脱盲率达到99.3%。学员脱盲后,及时转入
技术培训, 一般掌握1-2项实用技术。1992年兖州市被评为“全国扫盲及成人教育先
进单位”。
高标准完成城镇校改任务。兖州市在投资1327万元完成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实
现“六配套”的基础上,1990年开始进行城镇中小学校舍改造。在市委、市政府的领
导下, 多方筹措资金,至1992年共投资1437万元。新建教学楼18栋,平房256间,校
门5座,厕所50间,校墙1286米;维修校舍8335平方米;强化校内道路和场地15169平
方米;新购置桌凳5393单人套,体育器材165件。图书2万余册,新购教学仪器价值达
85万元。树起纪念标志,雕塑28座;校园绿化10045平方米。1992年8月,被省政府认
定为全省城镇校改优秀市。

(马长友 王寿增 王广义)

邹城市
中共市委书记 高建刚 房立泉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胡泽年
市长 丁文昌 刘建国(代)
市政协主席 赵登文

1992年, 邹城市辖12镇,总面积1613平方公里,总人口106.9万人,其中非农业
人口19.12万人, 农业人口87.86万人; 全市工农业总产值44.21亿元, 比上年增长
28.1%, 其中工业总产值35.9亿元。比上年增长37.52%;农业总产值8.31亿元,市
属职工人均工资收入2302元, 比上年增加17.3%;农民人均收入733元,比上年增加
58元。外贸出口收购总额完成8129万元,比上年增长33.7%,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17
亿元, 各项存款余额12.08亿元,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邹县建制,改设
邹城市(县级)。同年11月,邹城市被山东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26个经济强县(市)之
一。

邮电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1992年,邹城市交换机容量达到1.42万门,社会话机总部数9664部,其中:市话
程控交换机容量达到5120门, 市话装机4000余户,长权用户2100余户,长途电路168
条, 电话普及率1%,位居济宁市第二位,同年建成开通了本地全数字通信网,全市
20个乡镇全部实现了通信自动化,进入了国际、国内直拨大网。1992年,邮电业务总
量完成1165.34万元,比上年增长58.21%,主要指标增长幅度超过了山东省、济宁市
平均增长水平,为加快全市经济建设步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1992年,邹城市农村经济获得了全面发展,实现了“四个突破”和“三个较大增
长”。
一是稳定政策,进一步强化农村改革有了新突破。1992年,在稳定农村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壮大了农村社会化服务
体系。 全市有70%的涉农部门兴办了服务实体,新增集体固定资产889万元。二是调
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有了新突破。1992年,经济田面积发展到10万亩。三
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综合开发有了新突破;1992年,以山区综合开发和吨粮田
建设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在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都有新的进展。平阳寺、北宿
两镇先后建成了“吨粮镇” ,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8.31亿元,比上年增长4.8%。四
是农业科技推广有了新突破。全市有14个乡镇配备了科技副乡(镇)长,管区(办事处)
全部配备了科技网长,85%的村庄配备了科技村主任,2100余名回乡知青当上了科技
推广员。 “三个较大增长” , 一是粮食、果品总产达到3050万公斤,比上年增长2
4.5%。 二是多种经济和庭院经济有了较大增长。全市有10万多个“两千元不出院”
的农户。 全市多种经营收入达8.1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畜牧养殖业收入达
到3.3亿元, 比上年增加1400多万元,三是乡镇企业有了较大增长。全市先后完成技
改和新上项目投资1.9亿元,开发新产品25个,新办“三资”企业9个,全年乡镇企业
总产值完成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8%。

(刘文贵 苗存哲)

汶上县
中共县委书记 崔广禄 杜庆生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尊华
县长 吕俊连 徐政(代)
政协主席 肖龙雪

1992年, 汶上县辖12个乡、3个镇,84.7万亩耕地,70.1万人。全县工农业总产
值为21亿元, 比1991年增长38.8%;财政收入达到2703万元,增长4.6%;农民人均
纯收入742元,基本与上年持平。

蓬勃发展的建筑业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1992年,汶上县委、县政府结合本
县实际,确定把发展建筑业作为振兴汶上经济、富裕汶上人民的突破口来抓,本着把
握发展方向、统一管理队伍、相对集中力量、抢占建筑市场”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
措施。一是加强对全县建设队伍的管理。县里成立并充实了县建筑总公司,选调了政
治素质好、事业心强的同志担任领导工作,并配备了懂业务、会管理的工作人员;各
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一管理机构,使全县的建筑业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管
理网络。二是强化了对全县建筑职工的培训工作。在抓好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狠抓
了建筑职工业务素质的培训。 县建筑总公司举办了双证班、中级施工员班,并推荐7
5人到济宁市建委系统举办的学习班学习, 既提高了建筑工人的业务水平,又增强了
他们勤奋好学的积极性,为全县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储备了技术力量。三是狠抓了建
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县建筑总公司把建筑工程的质量,视为企业赖依生存的唯一条
件,设立了工程质量奖励基金制度,鼓励企业开展创优活动,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
争力。四是增加了对建筑业固定资产的投入。全县建筑队伍投资达1000万元,增设了
部分施工设备,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通过精心组织和努力工作,到1992年底,汶上县已拥有1.86万人的建筑大军,并
有160人获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承担的建设项目,合格率达100%;建筑队伍牢固
占领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鸡西、密山、长春、新疆、内蒙等地的建筑
市场,有的建筑队伍已打入俄罗斯;全年完成建安总值2.04亿元,比1991年翻了一番
还多,促进了汶上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文峰)

泗水县
中共县委书记 阮承乾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袁佑林
县长 刘宪存
县政协主席 孔凡楹

1992年, 泗水县辖4镇、11乡。总面积1091.79平方公里,耕地64.49万亩,总人
口57.5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1‰。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3.27亿元,比上年增长
32.2%,其中工业总产值9.17亿元,农业总产值4.1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6.4%和
8.6%。 粮食总产19.65万吨,比上的减少4.6%,花生总产7048吨,比上年减少63.7
%;果品总产1.63万吨,比上年增长16.8%。财政收入2648万元,比上年增长7.9%,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88亿元,出口商品收购总值4843万元。职工平均2064元,农民人
均纯收入483元,比上年增加25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12亿元。

兴办服务实体,振兴畜牧业
泗水县泉林畜牧兽医工作站更新观念,兴办实体,在贫困山区闯出了一条振兴畜
牧业,促进经济全面发展的新路子。
该站坚持“围绕服务办好实体,办好实体促服务”的原则,想方设法、克服重重
困难,建成四大服务实体,即:防疫服务实体、良种繁育实体、科技推广实体、畜产
品购销服务实体。这些实体由小到大,由单项到多项经营,抓服务,促发展,走出了
一条“牧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路子,通过开展良种供应、饲料加工、
技术咨询、畜产品购系列化服务,解决了广大群众特别是专业户在生产中个人难以解
决的问题,促进了全镇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1992年该畜禽防疫50万头(只),防疫
密度98%;引进繁育良种14.3万头(只),获经济效益200万元;销售配合饲料600吨,
获利润2万元; 销售药品、添加剂和鱼粉80吨,获利润3.5万元;凤销白条肉100吨,
鸡蛋260吨, 获利1.5万元;全站经营总额达到330万元,总获利25万元;同时投资30
0万元,兴建兽药厂一处,年产值可达1200万元,利税210万元。全镇1992年畜牧业产
值1600万元,占镇工农业总产值的40%。为此,该站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省农
业厅“文明单位”、农业部“先进单位”,站长杜明武被授省市“新长征突击手”,
省市“学雷锋先进队员”,省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获“全国青年科技星火带头
人”称号。

共育滕达精神,实现跳跃发展
泗水县中册乡中册三村, 现有农户296户,人口1280人,总耕地面积1690亩。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靠拼搏进取、求实创新的精神振兴
农村经济,实现跳跃发展。1992年,该村已成立农工商一体化综展的经济管理体系--
泗水县滕达集团总公司,下辖北京、泗水联合果浦厂、青岛中册食品厂、畜禽综合加
工厂、 板纸箱厂、汽修厂、面粉厂、包装彩印厂等7处村办企业,并带动起个休户企
业30多处,总计从业人员1400人。这些村办企业生产的果脯、高档饼干、涮羊肉、乳
猪等产品质优价廉、畅销国内外市场。“无工不富、无农不稳”。他们在抓经济建设
的过程中始终做到, 综合发展,相互促进。1989年以来共向农业投入100多万元,改
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使农业连年丰收,1992年粮食亩产达到
640公斤,总产达66万公斤,比上年增长9%,在大灾之年创历史最高水平。1992年该
村完成工农业总产值6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0%,实现利税680多万元,比上年增长
105%,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元,被评为济宁市1992年度冒尖村。

(王久亭 邢相三)

微山县
中共县委书记 刘士盈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相玲
县长 石茂喜
县政协主席 钟士新

1992年,微山县辖5镇、13乡、561个行政村,总面积1677.3平方公里,其中南四
湖面积1209.3平方公里, 陆地面积468平方公里;总人口64.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
8.31万人,非农业人口6.6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76‰。
1992年, 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国民生产总值完成8.55亿元, 比上年增长
27.75,工农业总产值13.92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其中工业总产值8.20亿元,比
上年增长60.85,农业总产值5.72亿元,比上年增长4.3%;粮食总产28万吨,比上年
增长9.3%,创历史最高水平;财政收入完成4142万元,比上年增长9.5%;职工年平
均2270元, 比上年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811元,比上年增长13.1%;社会商
品零售总额3.05亿元, 比上年增长13.6%;年末城乡储蓄余额3.6亿元,比上年增长
28.7%。

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
1992年,微山县按照优化结构布局、主攻高产优质高效、各业全面发展的总体工
作思路、重点实施了农湖渔牧的工程化建设,着力大抓了乡镇企业,使农村经济又上
了一个新台阶。 一是种植业的“125”工程成效显著,吨粮田、丰产方和高价值经济
田建设圆满完成了任务。全年粮食总产28万吨,比去年增长9.3%,创历史最高水平。
二是畜牧林业大发展。畜牧业区域规模饲养工程进展良好,初步形成了南部养兔、沿
湖养鸭、北部养牛的格局。年末大牲畜存栏量1.4万头,家禽235万只,羊12.5万只,
兔43.9万只, 畜牧业产值完成1.2亿元。林业生产取得较大突破,造林1.39万亩,使
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16.1%。三是渔湖业开发建设成效良好,实施了两项工程。水产
养殖业的“11513” 工程,全县共落实养殖面积5.1万亩,虽经夏季干旱仍保有3.1万
亩,养殖产量达9983吨,水产品总产量完成2.45万吨。水生植物培植业的“1534”工
程, 全县完成1.5万亩的荻苇栽培植任务,300亩育苗任务;种植苏菱3.9万亩,夏季
干旱后保存下来3400亩,平均亩产达2000斤。四是乡镇企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1992年,张镇企业坚持速度与效益并重的原则,投入资金8790万元,新上,扩建和技
改项目180项。 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9.12亿元,比上年增长61.7%,其中乡镇工业总
产值完成5.02亿元,比上年增长92.2%。五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显著。结合湖区
开发和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全县投入农村义务工209万个,投入劳动积累工298万个,
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湾、三洼、一滩的治理改造工程全面施工,全年新打机井
350眼,完成较大的引水上山工程4处,使全县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到85%以上。六是农
业生产条件大有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6.3万千瓦,农用拖拉机4588台,农用汽
车647辆。农村用电量3028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44.2%。

(张绪良)

鱼台县
中共县委书记 魏玉东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绍柱
县长 夏满传
县政协主席 王玉岭

1992年,鱼台县辖3镇、11乡,人口40.8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56‰,总面积
654.2平方公里,耕地58.6万亩,工农业总产值11.9亿元,其中:工业产值6.38亿元,
比上年增长51%; 农业产值5.52亿元,比上年增长7.5%,财政收入2233万元,比上
年增长17.3%;粮食总产31.28万吨,比上年增长7.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88亿元;
集市贸易成交额5380万元,比上年增长58%,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4154万元;乡镇
企业总产值4.4亿元,比上年增长68%;林木覆盖率达到15%,连续7年被评为全国平
原绿化先进县;完成供电量10096.9万千瓦时,首次突破1亿千瓦时,实现了全县村村
通电; 保险费收入完成1377.6;被命名为全国保险先进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93元,
比上年增加50元; 职工年平均工资2285元,比上年增加317元,城乡居民年终储蓄余
额2.6亿元。

“稻麦吨粮综合技术开发”通过省级鉴定
1990年,省科委下达鱼台县开发稻麦吨粮田10万亩合同任务。县委、县政府专门
召开会议,认为10万亩“稻麦吨粮综合技术开发”是振兴鱼台农业的有效措施,经过
考证,决定10万亩开发田分别落实在谷亭镇、王鲁乡、张黄乡。在开发田落实的基础
是,又搞了10万亩带动田,并分别落实在清河镇、武台乡、张黄乡、老砦乡。开发田
和带动田占总耕地的40%。通过改良土壤,更新稻麦品种,培育高光效群体等技术措
施, 至1992年开发田、带动田平均单产分别达1038.73公斤和985.8公斤,比开发前3
年分别增长315.73公斤和362.8公斤,总产增加3628万公斤,增产率8.2%,经济效益
达到12588.49万元。 1992年12月8日,该项目在泰安市通过省级鉴定,居省内领先地
位,达国内先进水平,对同类地区有很高推广应用价值,为鱼台县稻麦持续高产探索
了新的途径。

(刘欣 张义社)

金乡县
中共县委书记 刘景伦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赵鼎贤
县长 王允祥
县政协主席 苑立常

1992年, 全县辖9乡、5镇,总面积880平方公里,耕地87.13万亩,比上年减少2
295亩。人口58.78万人,比上年增加3891人。财政收入2509万元,比上年增长8.4%。
工业总产值9.4亿元, 农业总产值8.1亿元, 粮食总产3.9亿公斤, 分别比上年增长
53.6%、 15.3%和10.9%。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1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外贸出
口商品收购总值41.94万元, 比上年增长16.2%。职工平均工资2315.4元,农民人均
纯收入951元。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41058万元,比上年增加4903万元,人均686元。

强化服务措施拓宽大蒜销售市场
近几年,金乡县白皮大蒜种植面积逐渐扩大,1992年猛增至15万亩,占耕地总面
积的17.2%,总产1.5亿公斤。为搞好大蒜销售,县委、县政府采取了如下措施:(一)
县、乡(镇) 村三级领导挂帅,分别建立销售服务班子。4月份即与60家家商签订购销
合同或意向书,与省外贸局落实4000吨大蒜出口任务。(二)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
4月份,县委、县政府邀请省委和有关兄弟省市、报社、外贸单位召开新闻发布会。5
月, 一名副有到长率大蒜车队进京、《农民日报》等4家报纸作了报导,中央人民广
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信息波及全国。(三) 建立完善市场,加强销售服务措施。199
2年, 新建、扩建大蒜专业市场9处,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
并对外地客商实行优惠政策。管理部门现场办公,维护市场秩序,发动社会运输力量,
保证蒜苔、大蒜及时外运。全年外销蒜苔、大蒜1.4亿公斤,总收入2亿多元。

制定科技战略,全面振兴金乡经济
1992年,县委、县政府发出“五条大道奔小康,依靠科技兴金乡”的号召,全县
掀起以科技宣传、科技培训、科技服务和科技推广为主要内容的“科技之春”活动的
热潮。 共印发学习材料和明白纸30多万份,开办技术培训班198期,举办广播技术讲
座79 7次,推广配方施肥66万亩,节杆还田50万亩,地膜覆盖28.5万亩,化学除草23
万亩, 培训技术骨干29050人,并以高河乡、鱼山乡作试点,两次召开科技兴农现场
会, 大大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科技意识,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粮食亩产达到775公斤,
比上年增长12%,并出现2.8万亩吨粮田。果品畜禽生产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为把科技活动引向深入,职能部门按照“积极、慎重、公开、择优”的原则,对
科技拔尖人才进行动态管理,开展“一师一项(一位获“师”级技术职称的科技人才,
年内出一项科研成果)活动,科技人嗣人提出合理化建议800余项,技改方案、推广计
划70余项。安排各类攻关项目59项,推广项目76项。县变压器厂承担的超微量生化分
析仪的研制等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30多个单位的60多项成果参加了各级成果展览,
其中有20项获奖, 2项填补了国内空白。95系列高低压油管和干式变压器分别出口俄
罗斯和泰国,年创汇50万美元。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53.6%。科技振兴金乡的战略
拉开了序幕。

(刘继斌 周希斌)

嘉祥县
中共县委书记 王润廷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金良
县长 梁之安
县政协主席 李志勇

1992年嘉祥县国民生产总值实现10亿元, 比上年增长20.7%。 工农业总产值
25.68亿元,比上年增长52.1%,其中:农业总产值7.05亿元,增长2.8%,粮食总产
量40.3万吨、增加1.13万吨,棉花总产30.7万吨,比上年略有减少,农民人均纯收入
8 59元,比上年增加102元;工业总产值18.63亿元,增长85.5%,县内独立核算工业
企业实现利税5352.6万元,增长65.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46亿元,比上年增长22.
8%, 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2230万元,增长6%。财政收入3739万元,比上年增长1
4.8%, 实现当年收支平衡。工商税收2957.1万元,增长10.5%。年末银信各项存款
余额4.88亿元,比上年初增加510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17亿元,比年初增加7356万
元。

发展外向型经济初见成效
1992年, 祥城宾馆落成;327国道开通;县城主要街道进行了全面建筑;3000门
程控电话工程开始筹建,使嘉祥县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环境有所改善。是年,有美国、
日本、鞑靼斯坦、孟加拉等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的外商百余人来嘉祥考察,洽谈项
目有水泥、造纸、皮革、石雕、装潢、化工、黄牛饲养等50余项,其中已经批准成立
的外资项目6个、扩资的1个,累计投资额960.2万美元,注册资本747.2万美元,利用
外资额401.5万美元,年创汇1553.42万美元。达成各种形式的协议、意向27项,金额
7165万美元,利用外资额720.8万美元,还有部分项目正在接触中。

鲁西黄牛交易市场
嘉祥县是鲁西黄牛中心产区之一,年存栏数在10万头以上。1992年11月23日,县
乡投资25万元在县城北13公里马村乡驻地,开辟鲁西黄牛交易市场投入营业。市场占
地4.7万平方米, 可容大牲畜7000头,猪羊1000头同时进行交易。市场管理方面:融
牲畜交易、工商税收、牲畜检疫和良种推广,安全保卫和饮食信宿为一体,向交易双
方提供全方位服务。为了搞活流通、扩大交易范围,规定一年内免征各种工商税及管
理费用。 二期工程计划新建钢架大棚2000平方米,饲养棚1000平方米,1993年5月可
望竣工,届时将成为全天侯牲畜交易市场。

城镇学校校舍改造
嘉祥县有县属城镇中学4处、 小学1处,职业中专和教师进修学校各1处,新增建
聋哑学校1处。原4处中、小学校都建于60年代以前,校舍低矮、场地狭窄、教育设备
陈旧,且有部分危房。城镇学校校舍改造自1990年10月始,至1992年12月完成。新建
楼房25栋, 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其中:实验室37个、语音室6个、微机室6个、阶
梯教室7个, 共计1188.5平方米,400米环形炉渣跑道3处,美术、史地、书法教室共
14个, 新建学校校门5处,建围墙1850米,建教职工住宅1.724万平方米,改造旧房7
012平方米, 新置课桌凳6126单人套,建自行车棚1590平方米,建厕所1084平方米,
建风景点65处,铺硬路面1.84平方米。城镇校舍改造中共征用土地60亩;师生投入义
务工29万个,可节省资金40万元;完成校舍改造投资总额1950万元。经省政府城镇校
改“五达标”小组验收,评为省级城镇学校校舍改造先进单位。

(申泉振 韦安珠)

梁山县
中共县委书记 李广生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穆衍峰
县长 连广生
县政协主席 杨朝福

1992年,梁山县24个乡(镇) ,总面积964平方公里,耕地82.7万亩,总人口68.0
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52万人。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8.82亿元,较上年增长35%,
其中工业总产值12.1亿元, 农业总产值6.1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1%和3%;财政
收入4458元, 比上年增长4.3%。农民人均收入655元,人均占有粮食503公斤,分别
比上年增长26.9%和4.6%;职工人均收入2185元,比上年增长12.95。全县社会商品
零售总额2.88亿元,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4612万元。年底城乡储蓄余额5.19亿元,
人均763元。人口自然增长率10‰。

赵 堆银耳专业市场
梁山县赵 堆乡驻地的银耳市场,初建于1987年,当年建成开业,后逐年扩大。
1992年,该市场长1000米,宽20米,经营场地面积2万平方米。银耳日均上市量约2万
公斤,成交额达10万元。市场常驻外地客商46家,并吸引了郓城、东平、台前等邻县
的银耳种植户来场营销。主要销往福建、安徽、辽宁、天津等国内10余个省市,并打
入国际市场。形成全国第二大银耳专业市场。
赵 堆乡地处黄河滩区。为脱贫致富,当地农民种植银耳,并迅速发展,形成生
产规模。 1992年,全乡有个体、联户办菌种厂38处,银耳专用胶布厂1处,种植专业
户发展到5200户,占全乡农户的75%。银耳年产量达960吨,产值760万元。仅此一项,
全乡人均收入200元。

(郑自修 张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