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7&rec=197&run=13

中共市委书记陆人杰 李殿魁
副书记 李殿魁*张庆黎 闫启俊 赵芳清*
中共市纪委书记 丁恩海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唐生海
副主任 唐恩来 刘怿 高树林 郭洪涛 魏广修 刘家祥
市长 李殿魁
副市长 耿佃杰 郝敦典 张万湖 李吉祥 滕化迎 关美华
市政协主席 赵芳清
副主席 梁树 鞠庆初 赵正修 周自力 卢爱珠 刘希圣 上官正昌 刘存吉
李煜良 关美华(兼) 王效书
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闻祥德
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李长君
注:*年内离职

1992年,东营市辖2区3县59个乡镇,设4个街道办事处。年末总人口1604704人。
总面积8053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9.2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5‰。
人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7亿元, 为年计划的120.8%,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2.8%, 其中地方国民生产总值30亿元, 增长20%。 第三产业增加值8亿元,增长
24.9%,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2%。国民收入达到78亿元,为年计划的128.5%,增长
1 1.9%, 其中地方国民收入22亿元,增长20%。工农业总产值完成131.82亿元,为
年计划的101.1%,增长4%;其中地方工农业总产值36.47亿元,为年计划的100.8%,
增长8.1%。
农村经济在大灾之年保持了稳定发展。1992年,农村经济在遭受历史上罕见的特
大干旱和风暴潮等多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除粮棉减产外,其他主要生产指标均保持
稳定增长。 全市粮食总产量完成60.01万吨,为年计划的83.3%;棉花总产量1.83万
吨, 为年计划的36.6%;造林完成18.76万亩;果品产量1.02万吨;肉类总产量3.21
万吨; 水产品总量4.75万号;农业总产值完成14.67亿元,为年计划的85.5%。乡镇
企业总产值25.9亿元,较上年增长14.3%。农业社会总产值31亿元,与上年持平。农
业开发又有新进展, 新开荒碱地36.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6万亩。全市完成各类水利
工程1.36万项,新增蓄水能力1000万立方米,扩大灌溉面积15.2万亩,改善和扩大除
涝面积110平方公里。
工交生产稳定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117.16亿元,为年
计划的103.5%, 增长6.4%。原油产量完成3346.1万吨,天然气14.43亿立方米。石
油工业完成总产值94亿元,增长1.7%。地方工业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加快技术进步,
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产品,促进了生产的较快发展,完成工业产值21.8亿元,
为年计划的114.7%。增长28%,乡镇办工业产值3.9亿元,增长55.8%。全市乡及乡
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完成124亿元, 增14.64%,产销率为98.63%。地方乡及乡以
上工业销售产值完成18.9亿元, 产销率为89%,实现利税113亿元。交通、通讯能力
有了很大提高,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完成1299.2万吨和128220万吨公里,增长11
%和12.6%。邮电业务总量完成2990万元,增长60%。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较大,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完成72859万元,为年计划的137.8%,增长32.5%。其中全民基本建设投资7500万元,
增长24.8%, 更新改造投资10150万元,增长69.2%。对工业、交通、通信、电力、
市政等重点建设项目实行了政策倾斜。东城办公区冷风、东城第二锅炉房、市人民医
院、市公交公司等公用设施工程建成并交付使用。市委党校、市教育中心等社会事业
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滨海路利津至陈庄路面工程、西城淄博路改造工程已投入使用,
东营至旅顺客货滚装运输线开通。 程控7000门、长途480路交割完毕,油田专用网并
入邮电公众网。 利津110KV变电站建成投入运行。市化工厂万吨烧碱改造工程等14 5
个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投产;市化工厂5000吨/年固碱改造、垦利炼油厂和广饶炼油厂5
万吨/年催化裂化、市阀门厂等45个技术改造项目正在组织实施。
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外躺型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1992年出口商品收购总值完
成3.41亿元, 为年计划的166.3%,增长76.5%。全年批准利用外资项目81项,总投
资1340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484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19万美元。东营开放、开
发综合试验区和黄河三角洲外向型经济区已经省政府批准,正在组织实施。全市初步
形成了以黄河三角洲开发为重点,以开放促开发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财政收支平衡, 信贷规模持续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收入3.37亿元,为年计划的1
02.4%, 增长10.8%;财政灶内支出3.36亿元,为年计划的102.8%,增长10.9%。
金融部门年末存款余额41.3亿元,较年初增加6.52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23.84亿元,较年初增加4.3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53.23亿元,较年初增加6.98亿
元。
城乡市场繁荣, 物价增幅较大。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18.13亿元,比上年
增长23.6%,增幅居全省之首。新建扩建商业网点19处。城乡市场已发展到200多处,
专业批发市场23处,集市贸易额达到5.53亿元。零售物价增幅较大,全年零售物价总
指数为112.2%, 比上年上涨4.6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2329元,增长
17.9%;农民人均纯收入675元,比上年减少56元。
科技、 教育及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全市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92项,其中达
到国内先进水平的108项。 科技贸易机构,发展到200多家。全市中小学在校生25.56
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6627人;普通中等专业技术
学校在校生4854人。 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341个,医院床位4642张,卫生技术人员
7168人。体育、文化、新闻广播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较快发展。

(魏滋生 尹文昌)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东营市实施以交通、电力、通信“三个超前”牵动黄河三角洲全面开发的战略,
经过5年的努力,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进展,投资环境显著改善。
截至1992年底, 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811.6公里,公路密度达到35公里/百平方公
里,分别比1987年增长148%和131%。所有乡镇和79%的村庄通了柏油路,广饶县成
为全国第一个村村通柏油路的县,全市公路建设水平已跨入全省先进行列。城市公共
交通状况得到改善,缓解了乘车难。广北港、东营港相继建成投产,开通东营至旅顺
的滚装船运输航线,形成了连接东北与中原经济区的海上通道,结束了东营市有海无
航的历史。东营至南京旅客快车已经铁道部和济南铁路局批准,拟于1993年开通。东
营机场已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为国家机场,待进一步配套完善后即可启用。
电力建设建成了全市输变电网络, 累计建成35千伏以上变电站122座,比1987年
增加76座。全市所有乡镇、村都通了电。胜利电厂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全市年供电
量已达到34.27亿千瓦时,最大供电负荷达到46.37万千瓦,列全省地市第6位。
邮电通信已建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邮电通信网络,实现了国内国际电话直拨。
长途电话电路达到999条, 市话交换机容量达到1468门, 分别比1987年增长10倍和
4.75倍。油田专用网并入邮电公共网,三县两区进入市话程控网。1992年全市邮电业
务总量达到2990万元,比1987年增长2.9倍。无线通信也位居全省前列。

(李德辉 尹文昌)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持区建立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持区位于黄河入海口,总面积15万公顷,其中核心
区面积3万公顷。 地理坐标为北纬37°40′-38°10′,东经118°41′-119°16′。
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2.1℃,极端高温39.7
℃。有端低温-19.1℃,无霜期196天,年均降水量551.6毫米。
保护区内河海交汇,温地面积大。适宜的气候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繁衍、
生息环境,从而形成了资源丰富、景观奇特的生态环境。
保护区内有植物38科116种, 尤其是柽柳、芦苇,在滨海一带已形成大面积自然
植被群落。区内林地14万亩、天然草场116万亩,还有优质牧草野大豆4万亩,是我国
华东地区最大的海滩自然植被区。
保护区内水生物资源丰富的有两栖动物6种,海洋鱼类102种,黄河鱼类86种,虾
蟹类30种,经济贝类7种,浮游植物菏类112种,浮游动物101种,水生物共800余种。
其中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文昌鱼、江豚、松江鲈鱼、宽吻海豚、斑海豹等;属季节性
保护的有纹蛤、对虾等。
保护区是鸟的乐园。 区内有鸟类34科187种,其中,属留鸟25种、夏侯鸟27种、
冬侯鸟17种、旅鸟56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26种;世界濒危的黑嘴鸥在这里也有较多
分布, 最大集群200余只。这里已是丹顶鹤、大鸨、白头鹤、大天鹅、灰鹤、鸳鸯、
海鸥、戴胜等珍稀鸟类的停歇地、越冬地和繁殖地。
东营市十分重视这一地区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990年年市政府建立了“黄河
三角洲自然保护区”,1991年报请省政府批准设立了东营黄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2年10月28日国务院以国函字(1992) 166号文批准建立“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为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以保护区为载体,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和
社会发展,东营市政府于1992年12月成立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
局”。下设一千二管理站、黄河口管理站、大汶流管理站。并拟在保护区内建鸟展馆、
了望塔、观测台、饲养场、黄河口宾馆等设施。以加强对该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
的开发利用,促进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
保护区的建立引起了国际国内有关专家的重视,世界鹤类基金会美国鹤类研究专
家阿基伯博士多次致函索取黄河三角洲鹤类资源情况。英国鸟类专家大卫·贝克韦尔
专程前来考察。国内专家学者也纷纷来此考察、研究,并取得一批研究成果。
保护区的建立,对开展湿地生态环境研究、鸟类栖息地生态环境的监测,珍稀鸟
类种类、数量的区系演变及迁徙规律等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生态意义。同时将
对加强地区间及国际的横向交流和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朱蔚 尹文昌)

东营——旅顺客货滚装运输航线开通
东营至旅顺客货滚装运输航线, 于1992年8月26日正式通航,结束了东营市有海
无港,有海无航的历史。
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主体部分,然而,由于有海无港。有海无航和其他历史原
因。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东营市经济的发展和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为改变这一封闭
状况,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三角洲的腾飞,东营市与胜利油田密切配合,通力协
作,从1984年开始筹备建设东营海港。到1992年,修筑防潮堤20多公里,同时建设了
伸向港口宽30米、长1840米的引堤,60米宽的进出道路。在-3米至-4米等深线之间
的引堤内侧建简易码头,港池底标高-4米,可靠泊500吨级货轮。港区面积开阔,配
套规划建设了货场、 仓库、管理和生活区等综合服务设施,总计投资1.2亿元。基本
具备了通航的条件。
东营港位于东营市河口区五号桩海域,渤海湾与莱州湾的交汇处,距黄河现行入
海处北侧45公里。东营港西北与塘沽港相对应,东有庙岛列鸟作屏障,通过老山水道、
砣矶水道和长山水道,穿过渤海海峡进入黄海。东北与大连港、营口港相望,北部与
秦皇岛港相通, 海上交通便利。地理座标位置为北纬38°05′,东经118°57′。港
口有专用公路与全省路网联通,陆上距东营火车站110公里,距省会济南284公里,交
通十分方便。
为加速黄河三角洲的开发, 东营市人民政府于1992年1月27日报请国家交通部批
准立项,并委托北方交通大学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进行了研
究论证之后,决定开辟东旅航线这条联结东北经济区和中原经济区的海上便捷通道。
东旅航线以东营港为起始至大连市旅顺新港, 水路距离112海里,是东营至旅顺
铁路里程的八分之一, 公路里程的七分之一,海上航行只需8小时。东旅航线道航用
船是“鲁东渡8”号。该船为日本建造,船身长74.7米,型宽14.2米,总号位1222吨,
主机功率6400马力,载重1591吨,一次可装标准东风海车32辆,或小轿车64辆,载客
铺(座)位230个。

(张松叶 尹文昌)

强化市场建设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1992年,在东营市区先后有人民商场、东方商场、亚细亚商场、黄河口商厦、商
业大厦二期工程等一大批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设施拨地而起,仅一年
之内国有商业即增加营业面积18000平方米,投资2500万元。
近年来, 东营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意见》等9项政策措
施,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全市第三产业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到1992年底全
市商业服务业网点发展到132个,营业面积14.1万平方米,是建市初1984年的6.7倍,
固定资产9523万元, 比1984年增长411%,职工人数6559人,比1984年增加2814人,
实现利润、利税分别为492.5万元和1776.1万元,分别比1984年增长764%和1038%。
已初步改变了全市商业落后的面貌,形成了以市直较大型商业服务网点为龙头,以县
区商业网点为骨架的商业服务业网络,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带动了第三产业的
发展。
东营市积极培育和发展集贸市场。到1992年底累计投资1.94亿元,共建各类集贸
市场91处。新建各类市场26处,总投资1.7亿元,当年投资额是前8年总投资的7.2倍。
其中新建成孤岛工业品专业批发市场,仙河镇“全市第一条步行商业街”、东营区光
彩大厦、市果品批发市场、乐安商贸城、利津集贸城、垦利黄河大米贸易市场等大型
市场。同时立足高标准、现代化,完成了40处乡镇首集的改造任务,全市乡镇首集改
造率达65%以上。 年底全市城乡市场发展到206处, 比1984年增长76.7%, 平均每
7800人拥有一处市场,万人拥有市场列全省前茅。专业批发市场26处。全市已形成了
以城区市场为中心,乡镇驻地市场为骨干,农村市场为依托的类型繁多、功能齐全的
流通网络, 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商品流通。全市1992年集贸市场年成交额5.5亿元,比
1984年增长6.65倍,占全市社会商品零售额的27.2%。
通过建设培育市场, 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全市围绕市场搞商品运输的有569
7户, 启用机动车辆4431辆,饮食、旅馆、咨询、修理等行业8940家,带动起专业村
193个,专业户9843家。同时,国营、集体企业已有777家进市场。全市社会商品零售
总额完成18.13亿元,较上年增长23.6%,增幅居全省之首。

(朱蔚 魏滋生)

东营区
中共区委书记 冯豢荣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高广兴
区长 李献军
区政协主席 刘杏元

1992年,东营区辖8个乡镇,设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6.9004万人(包括胜利油
田、石油大学、中建八局) ,人口自然增长率5.73‰。总面积1153.6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19037公顷。全区工农业总产值37217.8万元,比1991年增长13.2%。其中工业产
值23035.8万元,比上年增长64.5%。农业总产值14182万元,比上年下降24.8%。农
民人均纯收入760元, 职工人均工资2159元。 财政收入完成7189万元, 比上年增长
6.77%。工商税收完成6506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城乡储蓄余额12亿元,比上年
增长42.9%。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3992万元,比上年增长33.5%。

东营市电缆厂当年建厂当年投产
东营市电缆厂是19932年开始筹建的镇办企业。位于六户镇繁营路8号,占地面积
12000平方米,总投资250万元,1992年8月份投产。主要产品有70mm2以下的各种型
号裸铝线、 钢芯裸铝线,BV、BLV型16mm2以下聚氯乙烯电线,35mm2以下塑力电
缆,产品质量经山东省技术监督局检验,全部符合国家标准。其中铝绞线、钢芯铝绞
线, 10mm2到16mm2聚乙烯电线和35mm2塑力电缆填补了本地区的空白。产品主
要销于本市、胜利油田和黑龙江省。目前产品供不应求。

乡镇企业崛起
截至1992年底,东营区乡镇企业已发展到7271处,其中新增过百万元产值的38家,
超千万元的3家。 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由1989年的22392万元增加到53828万元,年均
递增34%。其中工业产值15213万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6%,从业人员由2.9万人
增加到3.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4.6%;实现利税7072万元,比1989年增加447万元。
三资企业已发展到7处,出口创汇额累计达400万美元,为今后乡镇企业的发展拓宽了
道路。

(丁兆芹)

河口区
中共区委书记 张殿国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周庆成
区长 张俊林 王小飞(代)
区政协主席 钱芳清

1992年, 河口区辖4乡3镇,设1个办事处。土地总面积2600平方公里,人口1676
1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2‰,人口密度64人/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7.65万亩。
全区社会总产值34702万元, 比上年增长15.53%。工农业总产值21206万元,比上年
增长13.96%。其中工业总产值7873万元,比上年增长16.7%。工业产品主要有原盐、
大米、 面粉、水产加工品、机制纸及纸板、水泥管、平面玻璃等。农业产值13333万
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种植业产值4466万元,比上年下降13%;林业产值4 33
万元, 比上年增长37.9%;牧业产值1726万元,比上年增长33.2%;副业产值393万
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渔业产值6315万元,比上年增长1.2倍。粮食总产量35663吨,
比上年下降28%; 棉花产量1316吨,比上年下降46.1%。大牲畜年未存栏1.4万头,
比上年增长4.5%; 生猪存栏1.34万头,比上年增长30%;肉类总产量1886吨,比上
年增长22.7%。 农业机械总动力4.6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5624万元, 比上年增长6.2%。 财政收入3369.2万元, 比上年减少5.4%;支出227
8.3万元,比上年增加3.7%。运输业共完成货运量369万吨,货运周转量39356万吨公
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1.7%和21.4%。邮电业开通了长途半自动和全自动对端设备及
河口至东营480路数字微波通讯工程,实现了国内直拨。完成耻电业务总量276万元,
比上年增长22.1%。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2.3亿元,比上年增长43%。职工年人均
收入2111元,比上年增长14.2%;农民人均收入582元,比上年下降8.5个百分点。城
乡居民储蓄38549万元,比上年增长22.4%。

(张秀英)

“1129工程”全面完成
河口区1990年制定了至1992年三年发展规划,即强化一个基础(农业),实现一个
翻番(工业产值) ,振兴两项事业(教育、科技),办好九件实事(卫生、电力、水利、
乡镇校改、职工住宅通讯、液化气站、电视、公路交通) 。简称“1129工程”。该工
程至1992年底全面完成。总投资11062.23万元,为计划的156.08%。(一)农业基础建
设总投资3219.8万元, 占计划的102.46%。开荒治碱10.7万亩,开发稻田4.5万亩。
(二) 工业产值实现7873万元,占计划的218.69%。(三)教育总投资842.3万元,占计
划的227.03%。 建设和改造校舍37000平方米,铺、修、建道路8459平方米。中小学
在校生11585人, 儿童入学率100%。科技总投资257万元,占计划的138.92%。建立
了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乡镇科技服务中心、村科技服务队。推广科技项目37个,乡镇
配全了科技副乡长并兼任乡镇科委主任,建起了种子培育基地1800亩。(四)兴修水利
总投资3526.3万元,占计划的195.23%。完成了王庄二干工程,建水库1115立方米,
蓄水坑塘210个。5个乡镇,59个村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用水问题。电力建设总投资
473.3万元, 占计划的112.69%。完善了变电站建设及泵站、路灯线路及28个无电村
用电线路,全区实现村村通电。卫生事业建设总投资582.83万元,占计划的155.45%,
完成了区医院建设面积4340平方米,购置各类设备120台,改造乡镇卫生院5处,建成
乡镇防疫、保健站总面积8490平方米,建成防疫站业务楼1450平方米,购置了冷链车
等设备。 乡镇中学校改总投资336.3万元,占计划的200.24%,建成师生宿舍、实验
室和教室18365平方米。职工住宅楼及其它配套工程建设总投资413.3万元,住宅楼建
筑总面积6200平方米,配齐了天燃管线、热力网、垃圾车等设施。通讯自动化建设总
投资556万元, 占计划的206.67%。 建成了通讯综合楼2300平方米, 安装自动电话
1000门, 开通了河口至东营微波工程480路,实现了电话国内直拨。液化气站建设投
资77万元,占计划的135.09%,该站建筑总面积1000平方米,配齐配全了各类设备。
广播电视设施总投资236万元, 占计划的143.03%,建成了广播电视服务中心楼1116
平方米,调频立体声电台和区直广播网。公路交通网建设总投资1478.4万元,占计划
的140.8%,完成县乡柏油路114.12公里,解决了112个村行路难的问题。成立了区公
交公司,开通了河口至东营、孤岛、新户的公共汽车。

(张秀英)

垦利县
中共县委书记 王丁海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金星
县长 姜振邦
县政协主席 王永德

1992年,全县辖1个镇11个乡,设1个办事处和1个渔业管理站(乡级) ,总面积20
97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4043万亩,较去年减少0.67万亩。年末总人口为20.35万人,
年增1081人, 自然增长率为5.28‰,比去年降低了1.12个百分点。工农业总产值550
110万元, 经1989年增长32.9%,年均递增9.9%,其中工业总产值为32383万元,完
成计划的115.9%,比1989年增长51%,年均递14.8%(含乡村工业总产值16498万元)
财政收入完成2029万元(不含耕地占用税),比1989年增长35.3%,年递增10.6%,农
民人均纯收入在特大旱灾和风暴灾害的情况下, 仍达592元,比上年仅减少42元。基
本建设项目126项, 计划总投资6796.7万元,当年实际投入6976万元。实现社会商品
零售总额23565万元,比1989年增长26.6%。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7911万元,比去
年增长15.6%。

水利建设成绩突出,农业综合开发稳步推进
全县上下牢牢抓住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的大好机遇,围绕“水”字做文章,
以建设“百库县”为目标,着力增加引黄、蓄水能力,配套、提高田间工程,坚持冬
春会战, 常年不断线。继圆满完成国家计委6万亩水稻开发试验项目之后,1992年又
完成投资4200万元(不含劳务投入) ,开发稻田11.5万亩,棉田3万亩,改造中、低产
田10万亩。 累计搬动土石3959万方,新增引黄能力已达17立方米/秒,建成大、中型
水库100座,拓挖湾塘281个,增加蓄水能力2600万方,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24万亩,
实现了乡乡有水库, 村村有池塘,成为我省第一个平原百库县。垦利镇和高盖乡的3
万亩水稻开发也已通过省、市验收,并得到充分肯定。另外,“两黄”开发 (黄淮海
平原开发和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七五”后三年项目全部完成,被评为优秀工程。

引导农业进入市场成效显著
1992年, 全县新增果园7929亩,在原有基础上增长了150%;保护地栽面积8.05
万亩, 占耕地面积15%;棉花地膜覆盖达到8万亩;蔬菜塑料大棚达到800个,增长1
倍多;高盖乡建立起了稻、鱼、苇、藕混养的生态模式。在注重发展高产、优质、高
效农业的同时,不断加强农产品的市场建设,仅1992年,全县就投资1700万元,对乡
镇集市进行了改造。是地,在继黄河三角洲大米贸易市场之后,又新建了芦苇市场、
野菜市场、莲藕市场、大牲畜交易市场、海产品批发市场等20多个专营市场。仅大汶
流的海产品批发市场就有5000多个摊位。日成交额6万余元。

技术改造投入大见效快
在发展工业企业中, 积极开展技改活动,使企业上了规模,产品上了档次。199
2年,全县技改投资2900万元,完成投改项目26项,新增产值4200万元,利税100万元。

(李长梅 牛月卿)

利津县
中共县委书记 杨庆德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魏克勤
县长 杨志良
县政协主席 林乐松(女)

1992年, 利津县辖3镇14个乡,总人口29.2万人,总面积1665.6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面积72.4万亩。 全县工农业总产值5.63亿元,经1991年增长3.3%,其中农业总
产值2.65亿元,比1991年略有下降,工业总产2.97亿元,比1991年增长27.4%。财政
收入1754万元,比1991年增长21.2%。全县职工平均工资2151元,比1991年有所下降。
农民人均纯收入584元,因全县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虫、涝、雹等自然灾害,比19 91
年减少126元。 城乡储蓄存款年末余额1.46亿元,比1991年增长20.8%。社会商品零
售总额1.68亿元,比1991年增长4.9%。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1992年,县委、县政府面对对外大开放,经济大发展的新形势,把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硬措施来抓,在财政极度困难的条件下,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
金6800多万元,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讯路城等设施有了新的突破。一是完
成了县城地北交通主动脉--滨港路拓宽改造工程,架设了一座共河浮桥,新建和改造
乡村公路365.5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3.6公里,交通条件更加优越。二是新
建11万伏变电站和35千伏变电站各一座,全县供电网络加强,电力条件进一步完善。
三是新上2000门自动交换机,并入全国大网,通讯水平显著提高。四是新建2000万方
的利津水库一座,南部乡镇及县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用水有了可靠保证。五是县
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拓宽了县城中心街,建成了城区道路骨架;完成了县城自来
水供水网与利津水库对接工程;新建居民小区5000平方米,城市建设综合开发起步;
新建了利津宾馆、工人文化宫等基础设施,新建商业大厦、人民商场、天利商场和利
津集贸城等商业服务设施,城市功能显著增强,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全县投资硬环境
明显改善,为加快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步伐创造了良好环境。

芦笋生产加工出口创汇基地建成
利津属黄河冲积平原,多柔沙壤土质,适宜芦笋生长。到1992年全县已种植芦笋
1万亩, 长势好于省内其他县市,可望明年试采笋。该县外贸公司与德国三福食品有
限公司合资兴办“东营三利食品有限公司”,引进了两条芦笋罐头生产线,主体工程
基本竣工, 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完毕,1993年4月份即可开工生产,初步形成了芦笋生
产加工出口创汇基地。预计1993年全县芦笋种植面积可达到1.8万亩,总产芦笋800吨。
计划到八五末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总产5000吨。

(赵寿亭)

广饶县
中共县委书记 刘连元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锡勋
县长 阎君山
县政协主席 张文杰

1992年,广饶县辖3镇12乡。总面积1137.6平方公里,耕地78.91万亩,比上年减
少0.12万亩。总人口46.52万人,农业人口43.07万人,非农业人口3.45万人。全县国
民生产总值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工农业总产值13.73亿元,比上年增长8.5
%。其中工业总产值8.89亿元,比上年增长28%;农业总产值4.84亿元,比上年减少
15%。 由于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风暴潮袭击和严重的旱灾、 虫灾、虫灾,粮食总产
2.77亿公斤, 棉花总产731.8万公斤,分别比上年减少10.9%和57.4%。当年林面积
2.99万亩,育苗面积0.3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11%。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13亿元,
比上年增长23.8%。 出口商品收购总值6276万元, 比上年增长50.9%。 财政收入4
479万元, 比上年增长6.5%。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79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22亿元,比上年增长9.8%。

围绕经济建设重点,积极开展科技工作
1992年,广饶县围绕经济建设重点,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首先,增强了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进一步完善乡村科技体系。全县15个乡镇均建
立了科委, 选聘了科技副乡镇长;有525个村配备了科技主任,占全县行政村数的95
%。乡镇科技服务实体发展到129处,村科技服务组321个。县、乡、村三级科技培训
体系逐步配套。全县有中等专学校4处,函授学校3处,乡镇技术培训学校22处,村农
民技术夜校373所。全县有2个科技示范乡(镇) 、113个科技示范村、8176个科技示范
户,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发展到72个,会员2388人。
其次,努力推进农业科技工程,大力推广科技成果。广饶县利用10万元科技经费
主要安排了3项农业科技工程: 一是利用农作物秸杆发展肉牛生产,二是实施立体农
业开发, 三是农村庭院经济开发。在以上3项科技工程的带动下,全县15个乡镇因地
制宜地安排科技推广项目95项,覆盖了农、牧、林、水产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显著
的增产效果,总计增加收入4049.5万元。
第三,“星火”项目再上新台阶,科技兴工增强后劲。1992年,全县争取科技经
费44万元, 科技贷款336万元,共上科技项目12项,其中“星火”项目10项、攻关项
目2项,比上年增加7项。全年共获得省“星火”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市科技进步
一等奖2项、 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同年春在墨西哥举办的“中国实用技术及产品
展销会”上,广饶县送展的13项星火产品中,有5个获金奖,5个获银奖。

(王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