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7&rec=173&run=13

[民政事业费主要指标名列全国前茅]1992年,全省民政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名列全国
前茅。
一、农村社会保障网络覆盖率名列全国第一位。1992年末我省建立农村社会保障
网络的乡镇数为2155个, 农村社会保障网络的覆盖率达到89.68%,比全国平均29.9
5%的覆盖率高出59.73个百分点,居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之首。
二、乡镇敬老院覆盖率居全国第三位。1992年末我省有敬老院的乡镇1465个,敬
老院覆盖率为98.65%, 比全国平均62.23%的覆盖率高出36.42个百分点,仅次于安
徽和江西。
三、城乡各种福利院床位利用率居全国第三位。截止到1992年底,全省城乡有各
种福利院4743个, 床位97241张,共收养84059人,床位利用率为86.44%,比全国平
均77.54%的利用率高出8.9个百分点,仅次于上海和江西。
四、福利企业总产值居全国第四位。1992年我省福利企业总产值为488282万元,
占全国福利企业总产值6618676万元的7.38%,仅次于江苏、浙江和上海。
五、全民所有制福利企业百元产值利润率居全国第五位。1992年我省全民所有制
企业产值10257万元, 实现利润619万元,百元产值利润率为6.04元,比全国平均4.9
8元/百元的利润率高出1.26元,仅次于北京、上海、黑龙江和新疆。

(齐学武)

[农村社会保障基本形成体系]1992年,山东省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农村乡
镇社会保障网络建设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两个方面的内容。农村乡镇社会保障网
络建设,按民政部门在乡镇以下建设的救灾扶贫、优抚安置、老年人保障、残疾人保
障和婚丧改革等5个网络, 属于服务救助型的社会保障,基本服务对象主要是传统的
民政工作对象,包括农村优抚对象270万人,五保对象20万人,残疾人350万人,社会
救济对象520万人,重灾人口约1000万人,合计2000万人左右,占全省总人口的1/4。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和国家“八五”计划提出的奋斗目
标进行的,属于自我保障为主的社会保障,保障对象是全体农民,主要参与者是20~
60岁的农民公民, 包括乡镇企业的职工,约有3000万,占农村人口的1/2,全省总人
口的1/3。
据统计, 到1992年底全省已有2315处乡镇建起了5个网络,占乡镇总数的96%以
上。救灾扶贫网络,以救灾救济款、扶贫周转金、救灾扶贫储金会会金等为经济支柱,
以救灾扶贫储金会和双扶经济实体为依托,从物质和服务保障的两个方面对贫困户的
生产、生活进行了扶持和帮助,优抚安置网络,以国家抚恤和群众优待款等为经济支
柱,以两用人才经济实体和义务帮工队为依托,开展对优抚对象各方面的保障和服务
活动,确保了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同步提高;老年人保障网络,
以五保统筹款、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基金、敬老院“以副补院”项目收入等为经济支
柱,以敬老院为依托,从物质生活方面对孤寡老人实行了全方位保障;残疾人保障网
络,以福利企业交纳的福利基金、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基金、社会救济金等为经济支柱,
以福利企业为依托,在安置残疾人就业、一疾人开辟生产经营门路和残疾人康复方面
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和服务;婚丧改革网络,以乡镇婚姻登记处和红白理事会、殡葬服
务站为依托, 广泛开展了婚丧事方面的宣传、引导、服务和保障工作。据统计,在5
个网络建设过程中, 全省共兴办福利社会企业3400多处,安置残疾人5.4万人;年创
产值32.5亿多元, 利税2.3亿元;建立乡镇敬老院4606处,收养孤寡老人75万人;建
立乡村救灾扶贫储金会2.3万个,积累救灾扶贫资金1.5亿元;扶持贫困户70万户,使
60万户摆脱了贫困;共建立送温暖小组、义务帮工队等30多万个,年筹集群众优待金
2.5亿元,两用人才开发使用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建立农村群众性红白理事会8.9
万个,全省火化率达到90%以上。
截至年底, 已有118个县市区、1547个乡镇开展了投保工作,投保农民达1500万
人,收取保费4.5亿元。烟台、泰安、滨州、日照5市地已基本完成投保任务。潍坊、
济宁、 淄博、德州、威海5市地投保率达50%以上,牟平等67个县市区已建立起农村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唐晓光)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 促进福利企业发展]1992年,全省社会福利企业已发展到404
9个, 比上年增加了292个;职工总人数达到152540人,其中,安置残疾人65128人;
完成产值49亿元,利润3.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和29%。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
在国家政府的扶持保护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地狠抓了社会福利企业的技术改
造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福利企业的发展。1992年进行技术改造项目25个,总投资
额2913万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申请银行贷款1723万元,企业自筹1190万元。这
些项目按期投产后, 将新增产值8928万元,新增利税2113万元,新增出口创汇544万
美元, 并可安置400多名残疾人就业。经过技术改造,福利企业在四个方面有了明显
的改善。一是改善了生产装备,促进了产品结构的合理调整;二是推动了一批新技术、
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应用;三是改善了福利企业的整体素质,使经济效益、
产品质量、市场竞争能力和出口创汇能力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四是进一步扩大
了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容量,改善了残疾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在从事社会福利企业技术改造的工作中,各级民政部门注意抓了三件事:一是集
中力量抓民政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使部分骨干福利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产值过亿元,
利税超千万元。二是突出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以市场为导向,重点支持经济效益好、
出口创汇多的技术改造项目。 临沂市柠檬酸厂,1992年投资4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
当年投产达产,1992年实现产值3375万元,利税712万元,出口创汇110万美元,出口
量占全省柠檬出口量的60%。三是抓技术改造项目技术含量的提高,使企业向高科技
发展。凡采用高新技术的项目,优先批准立项,优先贷款改造,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
效益。

(蒋成功)

[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工作有了新的发展]1992年全省的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工作取得了
明显的进步, 全年共发行福利奖券6000万元,实际销售5500万元,筹集福利资金165
0万元(含上缴中募委部分)。是历年来成绩最好的1年。主要特点:一是各级领导对有
奖募捐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从省长到县长,从厅长到局长,都把这项工作了重要位置,
当成重要工作来抓,促进了这项工作的广泛开展;二是从实际出发,实行分类指导。
针对全省各地经济条件差异大,东西南北各不同的特点,省募委坚持从实际出发,分
类指导的方针,在不同的地区抓好不同的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开,收到了良好的
效果。上半年西部以济宁为点,带动了西片,东部以潍坊为点,带动了东片;下半年
在泰安试点4大销售法,获得成功;三是推广4大销售法,搞活了市场。省募委积极借
鉴外地经验,立足本省实际,在莱芜、烟台、泰安、德州等地推行大奖组销售,很快
打开了局面,出现了超常规发展的好势头。许多地方打破了多年停滞不前的局面,启
动了奖券市场;四是建立了激励机制。省募委制订了奖励办法,各市、地也制订了相
应的奖励办法。 全省开展了争创百万县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1991年全省只有6个
县销售奖券过百万,1992年发展到21个县过百万。更可喜的是1992年首次出现了济宁、
烟台、临沂、潍坊4个过千万元的市地;五是募委系统全体职工辛勤劳动、无私奉献,
从而开创了有奖募捐工作的新局面。

(省募委)

[城市社区服务事业蓬勃发展]1992年,全省各大中城乡已普遍形成了以街道为主体、
居委会为依托,以为老年人服务、为残疾人服务、婚丧改革和拥军优属服务及便民利
民服务为内容的社区服务体系,已成为发展第三产业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
一、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据统计,到1992年底,全省各地共兴建各类社
区服务设施2.8万处, 其中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档次的区、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
12处, 便民利民生活服务网点2万多处,各类家用物品维修点3274处,家务劳动服务
站869处。
二、专职、兼职和义务服务人员相结合的社区服务队伍迅速发展。据统计,全省
现有社区服务专职服务人员5.36万人, 兼职服务人员1.07万人,义务服务人员12.34
万多人,服务总人数超过18万人。
三、政策法规建设纳入政府工作议程。1992年11月,省民政厅和省城乡建设委员
会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的通知》。规定,“社区服务设
施建设要纳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规划。今后旧城改造、新建居民小区,都要按规
划同步建设社区服务设施。”青岛市、枣庄市、济南市历下区、天桥区,烟台市芝罘
区,潍坊市潍城区等先后制定颁发了本地区的社区服务发展规划;枣庄市人民政府制
定下发了《枣庄市城市社区服务设施管理暂行规定》;济南市历下区制定下发了《社
区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四、不断总结经验,工作全面展开。10月,省民政厅在枣庄召开了“全省城市社
区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张瑞凤副省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总结了近几
年我省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基本经验,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大力发展第三产
业的新形势,提出了今后几年我省社区服务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五、社区服务的理论研究逐步深入。12月,由姜春云书记题写书名,高昌礼副书
记作序的山东省第一部社区服务文集--《山东省社区服务工作文集》出版发行。

(刘祥富)

[农村五保敬老院建设]全省敬老院工作以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为突破口,狠抓
了改建扩建工作。改建后的敬老院面积大、标准高,设施较齐全。在此基础上,各地
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加强敬老院工作的具体措施,建立健全院内组织和管理制度,
并把管理工作的质量摆在了每年评选文明敬老院条件的首要位置。按照省民政厅提出
的建设部分对外开放“窗口” 式敬老院的要求,各市地认真规划,建立了3-5处高标
准的“窗口”敬老院,为敬老院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敬老院的社
会影响。据统计,1992年全省已建立乡镇敬老院2489处(含村办),入院老人7.9万人,
入院率达42%。年底,省民政厅和省老龄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评选“文明敬老院”
活动,经过各级评比推荐,省检查审核,又授予97处乡镇敬老院为山东省“文明敬老
院”称号,并为其颁发了荣誉证书和牌匾。

(马建华)

[优抚、 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在改革中不断发展]1992年,全省有优抚医院、光荣院2
4处, 总床位2920张,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和社会精神病人福利院24处,总床位
3118张。
“三项”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省民政厅下发了《关于优抚、社会福利事业单位
深化改革的意见》,各单位本着平等竞争、选贤任能、优化组合和工效挂钩重点倾斜
的原则,一是对干部实行逐级聘任制和目标责任制管理。新聘任人员享受聘任职务待
遇;二是对工人实行合同制管理和优化组合。对剩余人员,一方面组织他们去搞第三
产业,另一方面组织他们培训,给予重新上岗的机会;三是改革完善分配制度。工效
挂钩,以技能、贡献大小定报酬,奖金部分按完成责任目标情况全额浮动。通过改革,
初步建立起适应优抚、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用工、分配制度。
科学管理有新的提高。全省优抚医院根据民政部统一部署的“达标创优”活动,
在完成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展开。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根据省厅下发的《山东省社会福利
院管理办法》和《山东省社会福利院等级管理评分标准》,积极开展上等级活动。年
终有6所医院通过达标验收,省荣军医院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优抚医院先进单位”。
院办经济有了新的突破。 全省优抚、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全年纯收入544.2万元,
比上年提高20%,是实行开门办院以来经济效益最好的一年。各事业单位在坚持办院
宗旨的前提下,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因地制宜、大胆实践,走一业为主和多种经营相
结合的路子发展院办经济,逐步形成了事业办实业、实业养事业、滚动发展的新格局。

(屈永安)

[救灾救济工作卓有成效]1992年全省数灾并行,受灾面积之大、波及面之广、灾情
程度之深、损失之重,均为建国以来所罕见。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全省各级党委、
政府积极组织抗灾救灾工作, 努力使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全年粮食总产达
358.9亿斤,为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抗灾救灾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省委、省政府对救灾救济工作极为重视,始终作为经济工作的突出重点来抓。
6月中下旬,省委、省政府连续6次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抗旱救灾工作。7月6日,
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全党、全民进一步动员起来,打好抗旱攻坚战的决定》的通
知。7月8日,省委、省政府又召开全省抗旱紧急会议,要求全党全民总动员,打一场
抗旱救灾的总体战和持久战。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深入抗旱第一线,帮助群众
解决实际困难。省政府先后派出13个工作组奔赴各地,检查督促抗旱工作。全省各级
先后派出36.9万名机关干部, 出动4975.93万名劳动力投入抗旱保苗。针对水资源严
重不足的实际情况,各地实行截、闸、挖、引、堤并举,采取河挖沟、沟里挖坑井中
打井等方法, 努力开辟新水源, 全省先后完成各类小型工程9.5万项, 新修防渗渠
2956公里,灌溉1904万亩,发展喷滴灌浇地300万亩。同时,省直、市(地) 、县乡各
级还组织15.93万辆送水车为人畜严重缺水地区昼夜送水, 缓解了17972个村庄
1541.42万人生活用水的困难。 为保证黄河下游滨州、东营两市的生活用水,在中央
决定三门峡水库开闸放水期间,省政府下令沿黄市地县关闸,集中向下游送水,缓解
了滨州、东营两市部分水荒。
二是在抗灾工作中,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在抗旱救灾斗争中,省委、
省政府召集省气象局、财政厅、水利厅、农业厅、民政厅等有关部门定期研究旱情和
水资源情况,紧急调度支持抗灾救灾工作。省气象部门加强了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
在第16号热带风暴发生前,及时向省政府报告了有关预测情况。省政府据此发出紧急
防汛通知,使绝大部分出海作业的船只在风暴潮到来之前,安全返回码头或锚地,避
免了更大损失。同时,全省投入大量财力、物力抗灾救灾;全省各财政安排各类抗灾
救灾资金2670余万元;供销部门拨发救灾化肥4.16万吨;农机部门拨发救灾柴油7.52
万吨;电力部门安排抗旱用电30万千瓦;物资部门安排钢材700吨、木材600立方米、
水泥3000吨。中央为支援我省抗灾救灾,拨给我省抗旱经费1250万元。
三是各级民政部门的救灾救济工作做得积极主动、 扎实有效。9月上旬,中央政
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姜春云同志就针对我省的灾情作了“应当重视搞好今年和明春的
救灾工作,保证不发生断粮、逃荒、要饭的现象,使每户灾民生活都有保障”的指示;
在年底召开的全省综合治理会议上,高昌礼副怪安排好灾区群众生活提出了具体要求,
并把这件事作为搞好年关工作的第一件做了部署。省民政厅作为救灾工作的主要职能
部门,始终把救灾工作当作中心任务来抓,全力以赴采取各种措施解决灾民的生活困
难。 一是加强查灾报灾,多次深入灾区调查研究,先后5次向国务院、民政部等中央
有关部门报告灾情,积极争取中央在救灾资金上的大力支持;12月中旬,又召开了全
省救灾工作会议,对春荒期间的灾民生活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二是全年投入救
灾救济资金7655万元,集中资金全力解决灾区群众的生活困难,扶持他们积极开展生
产自救和脱贫致富。针对我省灾区缺粮问题突出、缺粮人口多、缺粮数量大的特点,
全省民政部门在深化救灾工作改革的同时,下大力气抓好灾民的生活安排工作,帮助
灾区群众安度春荒。

(朱思胜 王秀亚)

[全省残疾人事业综述]1992年,全省各级“残联”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
保障法》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为中心,积极拓展工作领域,使重
点工作有新的发展,难点工作有较大突破。
基础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1) 残疾人康复工作,在重点抓好白内障复明、儿麻
矫治和聋儿语训工作康复的同时,不断向新康复领域拓宽。到年底,全省已累计完成
白内障复明手术66212例,儿麻矫治手术20015例,语训聋儿2140名,分别完成《中国
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下达任务的173.4%、105%和93.4%。社区康复、精神病
康复、低视力康复和康复扶贫的试点工作顺利展开,有些已初见成效,并逐步在面上
推广。(2)“残联”经济实体建设。到年底,全省“残联”系统经济实体发展到330处,
安置残疾人2467名,年产值达1.03亿元,创利润3481.07万元。(3)特殊教育,重点抓
了残疾儿童、少年初等义务教育和残疾青年的高考招生工作。全省特教育学校已发展
到106所, 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1395个, 盲、 聋和弱智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38%、
48.6%和53.8%。共有165名残疾考生被大中专院校录取。(4)劳动就业,在推动集中
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同时,狠抓了残疾人分散就业安置工作。省成立了残疾人劳动服务
中心,各地建立残疾人劳动服务中心部(所)区18个,占全国第二名。青岛市作为全国
分散按比例劳动就业的试点单位,工作已经起步。省确定在淄博和兖州市开展试点。
截止年底,全省通过各种渠道共安置109.5万残疾人就业、在业。
助残、自强活动更加深入扎实。省“残联”与省教委、团省委、省妇联组织少年
儿童开展“红领巾助残”活动,有50多万个少先队“扶残助残”、“为民服务”小组
活跃在全省城乡。各地普遍开展了“社会为残疾人、残疾人为社会”的残疾活动日、
助残日、人道主义宣传周等活动,使助残活动逐步深入人心。特别是两次“全国助残
日”活动的开展,把这项活动推向新的高潮。与此同时,在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比较
集中的企事业单位中,开展了建设“残疾人之家”活动;在残疾人工作者中,开展了
做“残疾人之友”活动。
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 1年来,各地采取不同形式,对保障法进
行了再学习、再宣传,强化了扶残助残意识,增强了依法办事的观念,推动了地方配
套法规的出台。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草案)》已经省政府同意,
并提交省人大第31次会议进行了初审。
“残联”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全省乡级以上残联组建完毕后,各地进一步
加强对乡镇残联专职干部的配备。年底,全省已有1406个乡镇残联配备了专职干部,
占乡镇总数的54%。村(居)和残疾人集中的企事业单位建立残疾人组织的工作,取得
新的进展,全省有45757个村居建立了残疾人分会(小组) ,占村居总数的50%,其中
济南市、聊城地区村村建起了残疾人工作小组,全省已有1447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残
疾人协会。全省有14个市地残联、55个县(市、区)残联实行了计划、经营单列。

(李永进)

[山东省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1991-
1995年》和《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及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要求,
省计委、省民政厅、省残联等16个部门共同制定了《山东省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
(1991-1995年)》,并于1992年12月26日由省政府正式颁发实施。
“八五”计划的总体目标是:以解决残疾人的温饱问题为中心,进一步改善残疾
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环境,努力增加残疾人接受康复、教育、医疗
保健的人数,提高残疾人劳动就业率,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增加残疾人服务设施,
拓宽残疾人事业资金筹集渠道,增强残疾人自强精神和参与社会的能力,确立并完善
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政策、业务、工作和组织体系。
“八五”计划的基本指导方针是:(一)坚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认
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二)坚持“讲求实效、打
好基础”的发展方针,理顺工作关系,加强和完善残疾人事业的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
认真解决残疾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三)坚持“社会化”的工作原则,将残疾人事业
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列入相关部门的业务领域,实行以政府为领导,有关部
门和社会各界各司其职、各尽其力的社会化管理方式。(四)坚持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
务的宗旨,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充分发挥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的作用,激励残疾人
的自强精神,努力为残疾人排忧解难。
“八五”期间各类残疾人工作的主要任务、指标和措施是:
(一) 强化残疾人康复工作,1995年底前,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40847例,小儿麻
痹矫治手术5579例、语训聋儿1348名,为1080名低视力残疾者配用助视器的任务。要
改造和建立一批骨干康复医疗机构,做好聋儿听力语言训练的基础工作,逐步开展社
会化、开放式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和智力残疾的康复和预防,继续下达三康专项补
助费,并对低视力、精神病康复和社区康复等项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扶持。
(2) 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八五”期间,使接受特殊教育的视力、听力语言和
智力残疾儿童,少年的初等义务教育入学率,在城市和比较发达地区达到80%,中等
发达地区达到60%,困难地区达到40%;报考普遍高级中等以上学校,成绩在录取分
数线以内并能自理生活的残疾考生,能够全部入校学习。为此,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
部门要切实把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轨道,加强特殊教育机构建设,
兴建山东省康复职业中专学校,办好昌乐特教师范学院,将特殊教育事业费纳入正常
渠道,并逐年增加。
(三)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使城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基本就业或参加农业生产
劳动。
(四)开展康复扶贫工作,“八五”期间,努力解决残疾人的温饱问题。各级扶贫
办公室和民政等部门要将贫困残疾人列为重点扶贫对象,在扶贫资金、扶持项目和物
资上给予优先安排和照顾,积极开展康复扶贫,对家居农村的残疾人,要给予减免提
留、农业税和义务工照顾,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给予定期定量的生活救济。
(五)建立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网络。
(六)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各级文化艺术部门,应努力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文
化服务,建立残疾人文化娱乐场所,广泛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和文化娱乐活动。
(七) 优化发展残疾人事业的社会环境, 加强残疾人事业的宣传报道工作,实施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认真开展“全国助残日”、“红
领巾助残”、“建家作友”和残疾人“自强”活动。
(八)筹集残疾人福利基金。
(九)完善残疾人事业的法制建设,省制定《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
保障法〉办法》、《残疾人劳动就业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等行政法规和规章,
各地制定相应的优惠扶助政策。
(十)加强残疾人事业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将残疾人事业纳入议事日程,统筹
规划,综合协调,使之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乔贵良 李永进)

[第35届“国际聋人节” 庆祝活动]1992年9月27日是第35届“国际聋人节”。受中
国残联委托,省残联和济南市残联承办了“国际聋人节”庆祝活动。副省长张瑞凤、
中国聋人协会副主席富志伟和济南市领导,以及来自北京、天津、安徽、四川、长春
等十几个省市和我省各市地残联负责人、 聋人代表共250余人参加了庆祝活动。聋人
节期间, 3000余人参观了济南市残联举办的残疾人工艺美术书法摄影展览,近3万多
群众参加了大明湖公园游园活动,1800余人观看了市残疾人艺术团的精彩演出,还召
开了聋人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这次庆祝活动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邓朴方等
中残联领导同志的好评。

(李永进)

[残疾人文体活动] 1992年3月,以副省长张瑞凤任名誉团长,省残联理事长彭几方
任团长,省残联主席团副主席宫秀夫、省体委主任吴一忠任副团长的山东省残疾人体
育代表团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我省50名运动员参加了全部
6个项目的比赛, 夺得金牌8枚、银牌13枚、铜牌10枚、团体总分和金牌总数均列第1
1名。田径队获团体第三名,举重队被授予道德风尚奖。共有7人11次超全国最好成绩。
其中枣庄市肢残运动员田家胜1人3次超过由他自己保持的3项全国最好成绩。 第一次
参加全国比赛的烟台市肢残女青年战竹萍一人独得3枚金牌, 并打破了女子A2级铅
球世界纪录。青岛、淄博、东营、威海、临沂、烟台、日照、聊城等市地也先后召开
了残疾人运动会。10月份,省体委和省残联在全省范围内组织了游泳、田径等项目的
通讯赛。 共有332名运动员参加,13个市地上报了比赛成绩。通讯比赛活动促进了各
地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开展,为选拔优秀运动员提供了参考依据。
1992年初,省残疾人艺术团为省侨联四届三次全委会进行了专场演出,随后部分
优秀节目及演员随中残联组团赴挪威、瑞典等国演出,受到赞誉。青岛、淄博、威海、
东营等市地分别举行了残疾人文艺调演。各地残疾人艺术团(队)活跃在城乡,全年演
出3977场次,观众近百万人次。文体活动的日趋活跃,充分展示了我省残疾人的自强
不息精神和聪明才智,提高了残疾人的社会地位。

(冯庆禄)

[省康复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举行奠基典礼]由全省人民集资兴建的山东省康复职工中
等专业学校,经过紧张筹备,于1992年11月27日举行了奠基仪式。省委书记高昌礼、
马仲才,省顾委副主任刘鹏,副省长张瑞凤,省政协副主席陆懋曾,济南市委副书记
李启万等领导参加了奠基仪式。高昌礼还挥笔题写“金钱有价情无价,人间真情在齐
鲁”的贺词,给予鼓励。截止到1992年底,学校第一期工程包括两栋宿舍楼、一栋教
学楼、食堂兼礼堂及锅炉房、水泵房等附属设施工程已全部开始施工。

(冯庆禄)

[全省残疾人调查登记工作]1992年,全省各市地认真组织开展了残疾人调查登记工
作。这项工作虽然面广、量大、情况复杂,政策性、技术性较强,但由于各地注意抓
了领导统筹安排、 部门密切配合、组织人员培训、进行试点等环节,都在2-3个月内
完成了任务,共登记各类残疾人309.31万人。尽管这次调查登记的人数同1987年抽样
调查的人数相比有些偏低,但就整体而言,基本上掌握了各类残疾人的状况。在此基
础上,很多基层残联为残疾人建了档、立了卡,有的市(地)、县(市、区)制发了残疾
人证,一些乡镇设置了残疾人状况专栏,这些都为今后全面、具体、有序地开展残疾
人工作提供了依据。

(冯庆禄)

[电影《启明星》 山东首映式在济南举行]1992年9月23日下午,由全国人大代表、
女作家航鹰编剧,中国残联副主席、著名导演谢晋执导,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荣誉推出
的影片《启明星》山东首映式在省电影公司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董凤基,省政
协副主席吴鸣岗,省顾委常委朱永顺,省人大常委史世宏,省政府副秘书长任海深等
领导,省经委、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厅、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总工会、省妇联、
共青团山东省委、省残联、济南军区政治部群工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省市新闻
单位的记者和残疾人代表参加了首映式。在首映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董凤基讲了话,
省残联理事长彭几方、残疾人代表李春英等谈了观后感。

(冯庆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