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7&rec=149&run=13

[教育概况]1992年是山东省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重要成就的一年。教育的总体水平
有了新的提高,教育更加适应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培养了一大批德、智、
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9年制义务教育稳步实施。 1992年全省以乡镇为单位实施不同年限的义务教育,
其中实施9年制义务教育的乡镇已达1084个, 人口覆盖率为43.5%。盲聋哑、弱智儿
童的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都有较快发展。 全省有普通小学56885所,在校生826.21万
人,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62%,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比率达到82.3%。全省有
普通中学5897所,在校生382.49万人,其中初中在校生333.53万人,入学率、升学率
和在校学生数都比1991年有所提高。
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全省有中等专业学校234所(其中含
中等师范学校60所)在校生15.83万人;职业中学605所,在校学生31.54万人;技工学
校222所, 在校生10.4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
比例达到54.1%, 中等教育结构已基本趋于合理。全省有成人中专学校178所,在校
生8.8万人; 有成人中学177所,在校生2.88万人;成人初等学校21677所,在校生47
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34532所,在校学员360.2万人;全省共扫除青壮年文盲41万
人。
高等教育有了较快发展。普通高等学校由49所发展到51所,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和
山东财政学院经国家教委批准为独立的普通高校。普通高校在校生13.23万人(含研究
生2113人)。有博士学位招生学科点41个,其中省属高校5个;有硕士学位招生学科点
191个, 其中省属高校77个。全省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51所,普通高校举办的函授大
学、 夜大学68处,共有在校生10.54万人。这一年还经省教委批准,建立了13所非学
历教育的民办高等学校。
二、教育改革迈出了新步伐
1992年10月20日, 山东省人民政府以鲁政发137号文印发了《关于高等教育加快
发展深化改革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见》和《关于中等以下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意见》。
高等教育的改革,总的思路是: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两条
腿走路”共同发展的格局。坚持发展和提高并重,在大力发展的同时,努力提高教育
质量和办学水平。
高等学校的招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实行了在国家计划外扩大招生。全省51所普
遍高校共招收本、专科生5.73万,使在校生由上一年的10.9万人增加到13.2万人,增
长了21%。国家计划外扩大招生部分,有4000名师专、医专生由省里拨出计划指标,
实行定向分配到乡镇,其余录取的新生,均实行自费上学、不包分配,委托培养或自
主择业。这一改革,促使省高等教育由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转变;改变了上大学完全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上学缴费,毕业后自主择业,
为干部制度的改革和人才市场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改变了高等教育封闭式
办学模式,增强了和社会的联系,赢得了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
促进了学校的内部管理改革。
根据中共山东省委提出的“权放一格”的要求,我省在扩大高校自主权方面迈出
较大步伐,主要是将办学权、招生权、职称评定权以及经费使用、基本建设等方面的
权限下放给高校。高等学校的专科专业设置权、本科专业服务方向的调整权下放到高
校;在国家年度招生计划总数内可以自主安排一定比例的委培生、自费生;在专业技
术岗位数额内,本科高校具有副教授任职资格审定权,有权低职高聘或高职低聘;实
行工资总额包干制度,经主管部门核编后,增人不增工资额,减人不减工资额。
中等以下教育的改革,主要是采取综合配套、分步推进的方针,进一步扩大市地
和县的统筹决策权、乡镇的综合管理权和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逐步建立起适应经济和
社会发展需要的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确定的办学体制是:在政府统筹下,学前教育
以社会各界办学为主,中小学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以行业、
企事业单位办学和联合办学为主,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公民个人按照国家法规和教
育方针办学。将职业中专、职工中专、成人中专学校的设置、撤并、专业调整、学历
管理等权限下放到市地政府、行署。积极推进农村、城市的教育综合改革和学校内部
的管理改革,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教师聘任制和工人合同制。招远、
诸城等市的中考制度改革、“五四”学制改革实验进一步得到推广。
三、师资队伍建设有了新的进展
针对山东省中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状况,省教育委重新调整了
教师培训规划,争取在一两年内使全省多数初高中教师达到学历合格。主要采取了四
条提施,一是实行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目标责任制,加大了市地和县的责任;二是
拓宽培训渠道,改革培训模式,对初中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三是沟通各种学历培训渠
道,函授教育、卫星电视教育、自学考试、电视大学班以及专业合格证书相同学科的
考试成绩互相沟通,相互承认;四是运用政策杠杆,调动广大教师进修提高的积极性。
在新师资培养方面,注意扩大师专的招生能力,鼓励优秀中学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
举办电大专科师资班;建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保证师范院校毕业生分配到中小
学任教。为了稳定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安心在乡村学校任教,省政府确定,在乡镇、
村任教的中小学教师向上浮动一级工资,提高民办教师国家补助部分,逐步做到与公
办教师同工同酬。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 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已分别达到87.05%、
46.10%和43.05%。
四、教育投入有所增加,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1992年全省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25.7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0.34%;共征收
城市教育费附加1.66亿元, 比上一年增长1.33%;征收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78.27亿
元,比上一年增长8.99%。另外,缴纳学杂费、勤工俭学收入用于教育事业的费用、
校办产业收入以及社会集资捐资对补充办学经费不足都起到重要作用。
坚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完成之后,重点
抓了仪器设备及图书配备,建设规范化学校;继续进行城市中小学校舍改造,到1992
年年底,全省已有77个县(市、区)、5个市地直属单位,完成了城镇校舍改造任务。
五、教育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山东省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高等学校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
室建设得到加强,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水平有了相应提高。1992年全省高校
共评选出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38项, 报送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22项。1992年,
全省高校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443项, 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96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的186项,共出版自然科学著作247部,哲学社会科学著作581部。
192年省加强了对中等以下教育办学水平的评估督促, 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质量
和水平普遍有所提高。淄博市张店区、潍坊市寿光县、诸城市和青岛市崂山区,经省
政府和国家教委评估验收, 成为全国第一批被国家教委承认的基本实现9年制义务教
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双基”达标县。全省还有60所普通中小学被省教委评为
省级规范化学校; 有56所职业中专、职业高中经国家教委批准为省级重点。有114所
普通中专参加国家教委组织的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其中达到国家A类学校标准的24所,
B类标准81所,C标准9所。另外,全省还有14所成人学校受到国家教委表彰。

(马钊)

[全省办好教育为人民电视动员大会暨烟台现场会]1992年5月3-6日,省委、洎政府
在济南和烟台召开了全省办好教为人民电视动员大会暨烟台现场会。会议的主要内容
是,动员全省上下进一步做好办好教育为人民的工作;交流各地加强教育管理、提高
教育质量的经验;参观考察烟台市的教育现场;研究部署下一步全省教育工作。
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5月3日下午,首先在济南以省电视台演播厅为主会场,召
开了电视动员大会,并通过电视微波线路向全省传送。省委书记姜春云主持会议并了
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志浩作了动员报告;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董凤基宣读
了省委、省政府《关于提高教育质量办好教育为人民的决定》。部分市地分管教育工
作的副市长、副专员、各大企业分管教育工作的负责同志,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
参加了主会场的会议。在同一时间,各市、地设立分会场。市(地)、县(市、检)党委、
人大、政府(行署)、政协的主要负责人,县(市、区)政府分管负责人、教育局长参加
了收听收看。
动员大会之后,各市、地的市长、专员、教育局长、各大企业的负责人、教育处
长和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又赶到烟台参加了烟台现场会。听取了烟台市委、市
政府、临沂地委、行署,平度市委、市政府,莱芜市委、市政府等11个单位的经验介
绍; 分3路参观了福山、栖霞、招远、蓬莱、长岛、牟平等教育现场。会上省人大副
主任苗枫林讲了话,副省长宋法棠作了会议总结报告。

(王景华)

[会省“科技兴鲁”经济交流会议]全省“科教兴鲁”经验交流会议,于1992年12月
22-25日在济南举行。目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和省委五届九次全委 (扩大)
会议精神,全面实施“科教兴鲁”方针,促进全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更快更好的发
展。
省委、省顾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负责同志,各市、地、县委书记,分
管市长、专员、县长,市地教育局长、科委主任、组织部长、计委主任、经委主任、
农委主任、财政局长、人事局长、劳动局长,高新技术、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同志,
省直有关部门和高等学校的负责同志,共580多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姜春云作了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
省长赵志浩作了报告。会议结束时省委副书记高昌礼讲了话。会上有31个典型单位进
行大会发言或书面交流,介绍了贯彻“科教兴鲁”方针的经验。
会上, 对在“科教兴鲁”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50个先进集体和100名先进工作
者进行了表彰奖励,颁发了奖牌、金质奖章和证书。会议期间,还对城镇校舍改造先
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

(王景华)

[全国“办好教育为人民” 研讨会在山东召开]6月20日在国家教委对山东教育工作
全面考察的基础上, 中央政治局委员、 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在山东主持召开了全国
“办好教育为人民” 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江苏、辽宁、河北、河南、安徽5省分管教
育工作的副省长和教委主任参加。
会上,宋法棠副省长汇报了我省教育工作情况,柳斌同志作了关于对山东“办好
教育为人民” 工作的考察报告,应邀参加会议的5省负责同志介绍了各自省教育改革
和发展的情况。最后李铁映、姜春云同志分别作了讲话。李铁映同志对我省教育工作
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会议以后李铁映与山东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
进行了交流,着重讲了在省一级范围内进行教育综合改革实验问题。他指出,建立省
一级的教育制度,在山东进行实验。省级教育制度有哪些内容,要哪些权力?山东从
省的角度研究一下。国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把发展的权力、改革的权
力交给省,建立什么样体制的权力也交给省。
会议之前,李铁映同志在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陪同下,视察了济南市部分学校、
企业和清河村。

(王景华)

[国家教委全面考察山东省教育工作] 1992年6月6-16日,国家教委以“办好教育为
人民”为主题,组成考察组对山东省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这次考察是国家教委
近年来对一个省所组织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调查面最广的调研活动。目的在于通
过研究解剖山东教育,总结推广山东经验,进一步推动全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
考察活动由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带队,共69人参加。考察组分成16个小组分
赴全省16个市地, 对130个县市区、323个乡镇、199所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指导,
召开座谈会174个。
通过调研,考察组总体评价是: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山东省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基
本路线,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开创了建国以来经济
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特别是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以后,全省出现了积极进取,开
拓创新,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局面。在教育工作方面,山东省坚持“依
靠人民办教育,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方针,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考察组一致
认为,山东的经验值得肯定和学习。
考察组对山东教育工作的基本看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
重视教育,特别是党政一反手亲自抓教育,把教育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1989年
山东现场会后,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没有松劲,在继续依靠人民办教育的同时,着力
做提高教育质量,办好教育为人民这一篇文章,出现了全省上下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新
局面。二是山东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成绩,教育形势是好的。山东
普及了初等教育,9年制义务教育正稳步实施,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
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也有了进展,有的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推动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山东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起步早,燎原计划的实施也很
扎实,全省积极推行农科教结合,探索出一条农村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和服务的路子。
四是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考察组的同志认为,山东省对党
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是有力的、积极的,各级教育部门和学
校的工作是有成效的。
考察组认为山东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主要是:一些地方经济建设依靠科技和教育
的观念还比较淡薄,教育与经济之间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在全省范围内尚未形成;教
育经费不足,学校公用经费紧缺;合格教师的数量仍然不足,民办教师占的比例仍然
过大,中学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偏低;教师工资待遇偏低,队伍不够稳定;教育规模、
结构及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要求。

(王景华)

[全省教育工作会议]1992年1月20-22日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全省各普通
高校,省属成人高校的党委书记、院校长,市地教育局长(教委主任)和省直有关部门
的负责同志共180多人参加了会议。 省委党委、宣传部长苗枫林,副省长宋法棠、省
政府特邀顾问马长贵等同志出席了会议。
会议传达贯彻了国家教委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了省1992年教育工作,确定当
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和“科教兴鲁”
的战略决策,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中心,突出德育,深化改革,狠抓管理,
努力做好“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文章,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更
好地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会上,苗枫林同志作了关于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报告。宋法棠同志对1992年
的教育工作做了部署。

(王景华)

[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提高教育质量办好教育为人民的决定]1992年5月3日,中共
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以鲁发[1992]10号文件印发了《关于提高教育质量办好
教育为人民的决定》 。《决定》从5个方面对省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要求:
一是充分认识办好教育的重要意义,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二是坚
持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三是深化改革,促进教育更好地为
经济建设服务。四是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者的素质。五是增加教育投
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决定》提出:90年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到本世纪末实现全省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全面振兴山东,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
高,取决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
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教育发展步伐,使教育更
好地为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各行各业各部门都要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兴
办教育。教育部门要树立大教育观念,着眼于提高全社会劳动者的素质、加强对各级
各类教育的宏观管理,统筹管好学历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教育事业紧紧跟上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真正把“科教兴鲁”战略方针落到实处。
《决定》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改革发展的思路是:按
照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办教育、
育人才。基础教育要把立足点切实转到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依法扎扎实实地实
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拓宽办学路子,提高办学质量,完善配
套政策,开创全社会兴办职业技术教育的新局面;成人教育要坚持直接有效地为社会
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为重点,全面提高广大工人、农民
和基层干部的素质。通过发展与改革,到本世纪末,建立起与山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相适应、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和效益较高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把全省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王景华)

[省政府印发高等教育和中等以下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1992年10月20日山东省人民
政府印发了《关于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深化改革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见》和《关于中等
以下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意见》。
《关于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深化改革,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见》共9个方面,33条。
明确提出了省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规划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战
略目标与实现途径。要求高等教育工作要继续改革招生分配制度,多渠道多层次多形
式培养人才;搞好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充分调整教职工的积极性;深化教育教学领域
的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发挥高校科技优势,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支持高校兴
办产业,增强办学活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中青年教师队
伍建设,尽快形成优势和特色;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高等教育总体发展目标是: 在校生由1990年的22.26万人,增长到1995年的32.8
万人,2000年的50万人,2010年的100万人,年递增7.8%。
《关于中等以下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意见》共有发展目标和指导思想、深化教育体
制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4个方面25条。
总的目标和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进一步落实教育的战略地位,
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到本世纪末,建立起与山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并适当
超前的、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效益较高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全面
提高教育质量和劳动者素质,为当前和21世纪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是,加大改革力度,采取综合配套、分步推进的方针,进
一步扩大市地、县的统筹决策权、乡镇的综合管理权和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逐步建立
起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
务。

(王景华)

[山东省留学人员服务中心成立] 山东省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于1992年8月正式成立。
中心在济南、青岛两地办公,其宗旨是为对外教育交流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目前承
办的主要业务有:1)为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提供信息咨询服务;2)为各类留学人员出国、
回国休假以及学成回国提供食宿与交通服务;3)为各类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和国内用人
单位录用留学人员提供双向选择服务;4)广泛收集留学人员对省委、省政府领导的看
法,使其成为互相联系的窗口。
本中心将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逐步扩大业务范围,如:为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及
对外教育交流人员办理护照、签证和有关事务。以快速、准确、热情、周动的服务,
满足广大留学人员的需要。

(孙祖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