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工作与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7&rec=147&run=13

[地方志编纂工作]1992年,全省各级史志部门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
十四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好良好机遇,积极探索,自我设计,在
改革中求发展,围绕中心任务组织总体决战,大大加快了主体志书编纂这一主体工程
的进程,推动了修志事业的全面发展。省地84部分志,已在印、出版13部,正在总纂
的15部;13部市地志已出版1部,在印1部,正在深加工和已评议的4部;121部县市区
志已出版45部,在印的25部,已评议在深加工的25部。省和济南、青岛、烟台、淄博、
泰安5市综合年鉴按期出版, 编写年鉴或县情的工作全面展开。各级史志部门还在志
书编纂的同时,围绕深化改革,经济开发、外经外贸、旅游观光等编纂出版了许多志
类产品,收到了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1992年,全省修志工作进展快、步子大、全方位地上了新台阶,主要采取了四项
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党委领导,政府修志”的格局。在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的推动
下,各级党委、政府对修志工作更加重视,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任务,摆到了重要
议事日程, 进一步加强了对修志工作的领导。省政府分管领导3次听取省史志办的工
作汇报, 研究解决重要问题。省府办公厅连续3次下达文件,推动全省修志工作。各
市政府、行署分别召开不同形式的会议,认真传达贯彻落实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
泰安市政府召开市长办公会,专门听取史志办工作汇报,强化班子,充实人员,并确
定建立地方志馆。省地大部分委办厅局召开党组会或厅务会,听取汇报,研究措施,
落实任务。有不少厅局正正式文件上报工作计划和措施。商业厅党组1年3次召开史志
专题会议, 刘恒山厅长亲自主持听取汇报,并抽调4名得力骨干充实修志班子。广播
电视厅厅长刘守璞亲自主持评稿会,多数党组成员自始至终参加会议。省委常委、政
法委书记陈建国同志亲自兼任编委主任,并对史志工作作出具体指示,很快扭转了被
动局面。在机构改革中,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不少修志机械不仅没有削弱,
反而程度不同的得到加强。
二、以改革为动力,突出中心抓重点,组织总体决战。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努力,
各级志书已进入总纂出成果的重要阶段。而对现实,各级史志部门统一思想,统一认
识,抓主要矛盾,组织总体决战。省史志办的工作重点抓省志,从领导、编辑人员向
省志倾斜。为强化省志总纂环节,专门成立了总纂组。把市地志审签出版权下放到市
政府、行署。为加快工作节奏,实行了全面调度的办法,对市地志、县市志从宏观上
提出时限要求。对省志各分志实行具体调度,从一审、二审、三审直到分管省长签发,
都按规定时限调度运转,环环扣紧,大大加快了工作节奏。对阻碍修志进度的具体问
题,以改革的精神,采取果断措施,从速解决。不少部门对省志总体设计方案提出修
改意见,要求单独立志的反映强烈,但过去一直认为是省政府批准的方案不能动。因
而制约了省志的编纂进度。 1992年4月,省史志办连续召开了12次研讨会,下达了省
史志编委会1号文件, 调整了编纂方案,调动了各部门的积极性,大大加快了省志编
纂进度。
三、建立质量综合保障机制,确保志书质量。经过10多年的修志实践和理论研究,
社会主义新方志的质量标准已基本确立, 具体要求也已明确。1992年重点解决达到
质量标准的桥和路的问题,努力建立质量综合保障机制:
1.强化质量意识。各级史志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十分注意引导大家从“官修”志书
所应具有的权威性,看确保志书质量的重要性;从志书“资政、教育、存史”为现实
服务的功用,看确保志书质量的必要性;从志书所具有的朴实、严谨、科学的本质属
性,看确保志书质量的必然性;从志书横及百科、纵及一个半世纪的大跨度大纵深,
看确保志书质量的艰巨性;认为今人后世负责的高度,启发广大修志工作者,看清自
己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使命感。现在全省史志系统上上下下形成
了一种视质量为生命的大环境,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普遍树立了“我就是最后
一关”的思想,质量意识与观念明显提高。
2.制定规范性文件,加强志书质量的宏观管理。面对各级志书纵横交叉、情况千
差万别,涉及到方方面面,人手少难以全面顾及的矛盾,重点采取制定规范性文件的
办法,加强志书质量的宏观管理。1年来,除重申《关于增强志书质量的若干意见》、
《山东省编纂的若干规定》、《市志、地区志编纂的基本要求》、《县志编纂的基本
要求》等10项规定和要求外,省政府办公厅以(92) 鲁政办函234号文批转了省地方史
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志稿审定工作确保市志地区志质量的报告》,对志书
质量提出具体要求。这些《意见》、《规定》已成为大家共同遵循的章程。
3.努力提高史志干部队伍素质,抓好确保志书质量的“第一因素”。各级史志部
门在日常工作中,十分注意加强史志队伍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全面提
高修志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业务素质上,重点采取以会代训的办法,边实
践,边培养,边提高,并明确提出了“四化” (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民主
化) 、“三高”(高质量、高效益、高效率)“一快”(快节奏)的作风建设要求。省史
志办公室为落实“四化” 、“三高”、“一快” 的要求, 对业务人员实行“400分
量化、 细化考核”,年终进行了“全员岗位300分量化、细化考核”。随着各级史志
部门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高,竞争机制的引入,有力地调动了广大修志人员的积极性,
不记名利,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埋头于本职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公认,领导的好评。
许多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对修志人员进行表彰,并号召向修志人员学习。泗水县
委、 县政府决定,给史志办1名同志记大功、4名同志记功、4名同志为先进工作者的
奖励。
4. 建立物质保障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1年来,各级史志部门积极开拓,
奋力争取,千方百计地改善史志人员物质生活条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
帮助下,除办公条件、交通条件、住房条件有较大的提高和改善外,在全省史志系统
及时进行了职工评聘工作,有力地稳定了史志队伍,确保了志书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努力发展自己。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各级史志部门
冷静地分析史志部门的命运和前途,积极主动地超前作出规划和安排。一是发挥史志
部门特有的优势,积极拓宽业务面,最大限度地为改革开放、振兴山东经济服务,在
服务中求发展。 针对全省搜集近3亿珍贵历史资料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建立省情资料
库设想并已付诸实施;编辑出版了《历史、现在和未来》专题资料,提供给领导决策
参考。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号召,充
分发挥了年鉴信息量大、成书快的优势,在保证综合年鉴编纂出版的同时,及时编辑
《山东年鉴·工商企业卷》,向国内外全面介绍山东的经济实力与投资环境,宣传山
东的主要经济部门、重点企业和名优产品,为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服务。根据省府
领导的指示,利用旧志资料,在全省史志系统开展了山东籍的韩国友员资料查证工作。
栖霞县志办在改革开放中,审时度势,成立了联谊信息公司,利用掌握国内外栖霞县
籍人情况的优势,发信息,搞联络,为企业服务,1年内为县里企业外联项目3个,经
济效益明显,多次受到县领导的表扬。二是促进职能转变。1992年,在省地方史志办
公室内成立了山东大方实业公司,为打入市场,参与竞争,强化自我,建立了舞台。
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将《山东史志丛刊》改为《阅尽人间》,使其向社会化发展。
《山东年鉴》由服务型向服务经营型转变。其他开发工作也取得了实效。

[年鉴、县(市区)情编纂工作]1992年省政府为把地方志工作纳入正常轨道,使地方
志工作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以鲁政办函字220号文发出通知,要
求做好年鉴,县(市区)情编纂工作。
一、凡在完成志书编纂任务的市地和县(市区),政府要及时组织史志部门编写年
鉴或县(市区)情等。
二、已完成修志任务的市地或自身暂没有修志任务的市地史志部门,应酌情编纂
出版综合性年鉴;有条件的县(市区),可在每年编写大事记的基础上,按照政府的届
次编纂出版年鉴。市地、县(市区)的第一部年鉴,其上限要与市地志、县志的下限相
衔接。此后,市地、县(市区)可1年1鉴,也可以每届一鉴,以及时辑录当地在改革开
放和两个文明建设中所取得的新成就,充分反映当地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新面貌。

[山东大方实业公司]1992年根据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深
化改革的部署,省地方志办公室决定兴办经济实体“山东大方实业公司”。鲁体改办
字[1992] 149号批复:同意成立山东大方实业公司,隶属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
公室,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全民所有制中型一类企业。
山东大方实业公司是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在改革开放中,为搞好自我设计而搭起的
经济舞台,目的是以此为龙头,依据本行业优势,推动全省史志系统搞好职能转变。
现在大方公司已建立信息中心、印务发行部等业务机构,同时在全省史志机构中建立
了部分分公司和办事处。

[《阅尽人间》 杂志] 199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将《山东史志丛刊》改为
《阅尽人间》。
原《山东史志丛刊》是为修志服务的刊物,在指导修志工作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随着修志工作的深入,许多修志单位将完成这一代的修志任务。因此,《山东史志丛
刊》的作用正在逐步减弱,订户在大量缩小。1992年,订阅《山东史志丛刊》仅有几
百份,已无法再继续办下去。为充分发挥史志部门占有大量珍贵历史资料的优势,适
应改革开放的需要,积极服务于经济建设,决定将《山东史志丛刊》改为《阅尽人间》。
同时把原《山东史志丛刊》的内容纳入《山东方志工作通讯》。
《阅尽人间》为双月刊,以齐鲁历史与文化为背景,上至远古,下至当今,凡山
东境内以及与齐鲁有关的古往今来所发生的政治变革、兵事战乱、经济兴衰、官场风
去、历史公案、天灾人祸、民事纠葛、建国后齐鲁大地在党的领导下蓬勃向上的历史
足迹,都在本杂志刊登之列。现已试刊3期,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吴爱英副省长对史志工作提出新要求] 1993年5月11日,副省长吴爱英到省史志办
公室看望全体人员,听取了工作汇报,肯定了山东史志工作在改革开放中展现出的大
好局面,并对史志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吴省长在省史志办首先接见了全体人员,发表了热情的即席讲话。她说,史志工
作非常重要,应该说这是默默无闻的工作,大家都非常辛苦,向大家表示问候,向战
斗在全省史志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问候。
吴省长详细听取了省史志办负责人工作汇报后,对全省的史志工作,给予充分肯
定。她说:山东的史志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史志系统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丰硕成果,成绩突出,发展很快。史志工作之所以有这样好的成绩,一是因为
有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二是因为省史志办有一个团结能战斗的领导班子;
三是因为全省有一支熟悉热心这项事业默默奉献的专业队伍。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
在条件比较艰苦的情况下,工作效率高,精神状态很好,在全国是走在前面的,与山
东的整体工作是相适应的。
吴省长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省志办要更好的为领导当好参谋。开拓进取,使工
作再上新档次。要树立史志为经济建设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的思想,为山东经济的
加快发展做出贡献。“五个一”(一山、一水、一丝、一陶、一圣人,即《泰山志》、
《黄河志》、《丝绸志》、《陶瓷志》、《孔子故里志》,很好地与现实工作结合起
来了。要为领导决策服务,为战略研究服务,使各级领导的决策更科学、更完善。一
部志书,就是领导办公桌上的一个资料库,要善于利用它,发挥好它的作用。
全省地方志工作的政策、方针、要求、工作程序等,要保持连续性,按照已定的
意见抓好落实。
关于建立山东省省情资料库,拍摄《齐鲁风云录》、加快出版《山东省志》等问
题,吴爱英副省长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作了一一部署。同时还就建立新一届省史志编委
会的问题提出了原则意见。

(刘德荣薛允锋)

[《山东省志》 编纂进度加快进入总体决战阶段] 为了尽快地发挥《山东省志》的
“资政、教育、存史”作用,满足社会对信息的迫切需求,1992年山东省地方史志编
纂委员会办公室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了《山东省志》的编纂进度。
《山东省志》是一部卷帙浩繁,由总纲部、各类分志部、志余附录三大部分组成
的大型资料工具书,全书出齐后共82卷,约3000多万字。她是山东省第一部社会主义
的省级志书,该书以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朴实、严谨,科学地、全面地反映了
山东省近一个半世纪以来的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系统地记述了山东省情,是一
部融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为一体的资料性著述,是目前最全的省情资料库和工具
书,是人们认识山东、研究山东、建设山东的必备资料书。
为了加快《山东省志》的编纂进度,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一是制定
了“山东省‘八五’修志规划”,省政府发文正式批准,这一规划的公布,起到了较
强的行政约束作用。二是确立了省志编纂是省志办的主体工程、中心任务的地位,办
公室主要领导倾注主力抓省志, 1年中连续召开了12次省志专题研讨会,解决了编纂
理论上的一些重大问题,合理地调整了篇目,将原来的74部分志调整为84部,使志目
设置更加科学合理,调动了承编部门的积极性。三是科学调度,环环扣紧,完善岗位
责任制。一部志稿从编辑到总纂出版,要经过若干环节,为使各个环节适应加快省志
编纂出版步伐的要求,建立了省志编纂调度制度,严格规定了各环节时间和责任,使
志稿从审稿编辑到送省长鉴印在半年内即可完成。四是为确保省志的编纂进度与质量,
成立了山东省志总纂组。总纂组的成立,解决了总纂工作薄弱的问题,确保了《山东
省志》编纂质、速共进问题。
由于措施得力, 《山东省志》 编纂进度明显加快。到1993年7月,已有《丝绸
志》 、《水产志》、《电力工业志》、《化学工业志》、《黄河志》、《民政志》6
部分志正式出版发行;《财政志》、《海洋志》、《体育志》、《烟草志》、《劳动
志》 、《泰山志》、《铁路志》、《黄金志》、《标准计量志》等9部分志正在加紧
印刷。1993年内陆续出版发行。其中《泰山志》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席江泽民题写书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作序。其余分志正
在加紧编纂,将陆续出版发行。

(刘德荣 王文恒 薛允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