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测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7&rec=138&run=13

[山东地方地震监测台网建设]1992年全省各级地震部门不断加强综合防御工作,重
点发展先进的短临前兆手段、通讯和数据处理系统。淄博、潍坊、滨州、枣庄新增上
了遥测地震台;新泰、日照新建了测震单台;胶南、胶州、滕州、郯城增上了应力应
变观测仪;济南、济宁、新泰、莒县、枣庄市台儿庄区、临沂罗庄矿务局、邹县南屯
煤矿、鲁南水泥厂新增上电磁波辐射接收仪。目前,全省已有企业地方台网16个,拥
有各类观测仪器81台套,形成了以测震,水化、地下水动态和义经迹观测等手段为主
的地方地震监测系统。大大提高了地震监控和大震应急快速反应能力。

(郭红 董守德)

[1992年山东地震活动概况]山东内陆及其附近海域,共发生M l≥2.0级(ML
表示震级,下同)地震96次,其中3.0-3.9级地震36次,4.0-4.9级3次,5.6级(MS
5.3)1次。内陆28次,渤海7次,黄海61次。总频次比1991年(89次)稍高,与历年均
值(97次) 相当。4次4级以上地震均发生于南黄海北部区域,最高震级为1月23日黄海
5.6级地震。 全区释放的地震总应变能为4.67×106J1, 高于年均值
(1.55×106J1,为1984年以来最高的一年。
年内山东内陆发生的28次地震中,3.0-3.9级6次。年频次低于历年均值(45次),
为1989年以来最低值。释放的应变能为2.24×1051,也低于历年均值。
发生于黄海的61次地震, 其中3.0-3.9级27次,4.0-4.9级3次,5.6级1次。1月2
3日5时41分南黄海北部(35°17′N,121°12′E) 5.6级地震,为1983年11月7日菏泽
6.2级(MS5.9) 地震之后山东及沿海地区发生的唯一5级以上地震,是本区突出
的震性事件。该震位于1992年度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及山东省地震局圈定的苏鲁交界
至南黄海重点监视区内,较成功地实现了年度中期预报。截至3月29日,共发生M
L≥2.0级余震27次,最大余震3.8级。该序列属主余型地震。
本年地震活动有如下特点:(1) 在时间分布上,山东内陆地震分布较均衡,每个
月至少发生1次2级以上地震。 渤海3级以上地震,均发生于三、四季度。黄海一、四
季度地震活动较强, 且成组发生5.6级中强震即发生于一季度。二、三季度地震活动
较弱,县较均衡,每月均发生至少1次3级以上地震。(2) 空间分布上,总体显示呈东
高西低,海高陆低,成带状分布特点。3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于东经121°左右及其以
东陆、海区域,尤其南黄海北部。(3)内陆地震主要分布于胶东半岛北部及其沿海,3
级地震有所增强。全年6次3级以上地震,该区为5次,山东西部仅1次。南黄海北部,
4级地震活动集中, 呈北东向条带分布;胶东半岛北部沿海及其附近海域地震活动呈
北西向条带分布。渤海地震仅在1969年渤海地震老震区活动。
综上所述,山东内陆地震活动性与多年平均水平相当。山东东部海域及苏北沿海
地震活动逐渐升级,显示了局部区域地震活动性增强的趋势,应继续加强监视。胶东
半岛北部及其沿海3级地震活动有所增强,亦需注意监视。

(季同仁 郭爱香)

[利用科技手段搞好地震预报研究]1992年山东省地震局与北京市三十一中学 (电磁
波科研组) 合作,将电磁辐射接收仪安装在济南地震台,开始了“震前电磁辐射接收
仪”的试验研究。该仪器经过一年的试测运行,取得了大量的观测资料。经对比分析
认为:这种观测仪器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重要成果。这项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装置为在大城市开展电磁辐射临震预报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该仪器当接收到地震信息时,信号清晰,并能预测出发震的大致方向。1992年标
准异常记录3组,对应地震3个,对应率为100%;非标准异常记录7组,对应地震6次,
对应率为85%。 每当记录出现标准异常,一般在异常结束后1-10天左右,300-400公
里范围内,发生5级左右中强地震。1992年1月23日在南黄海北部 (35°17′N,121°
12′E) 发生MS5.3级地震,该仪器在震前一个星期作出了精确的异常记录,从
对比分析结果看,此手段为地震短临预报研究展示了可喜的前景。

(董守德 王秀芹)